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

摘要

随着“汉语热”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的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愿意学习汉语。但是,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认知心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外国友人在学习汉语句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双宾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句式,也是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本课题以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双宾语句时产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双宾语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的对外教学提出建议和设想,对现代汉语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双宾语构式;偏误;教学策略引言

目录

一、汉语双宾语构式的句法特征 (3)

(一)汉语双宾语句的基本构成 (3)

(二)汉语双宾语句式中的动词范围 (4)

二、汉语双宾语构式的语义特征 (5)

(一)双宾语构式的双宾动词的指向分类与分析 (5)

1.右向转移动词 (5)

2.左向转移动词 (5)

3.左右向动词 (6)

(二)双宾语构式的双宾动词的意义分类与分析 (6)

1.给予类双宾动词 (6)

2.取得类双宾动词 (6)

三、双宾语构式的语用特征 (6)

(一)“给予义”双宾语构式的语用分析 (7)

1.双宾语构式的主题与述题 (7)

2.双宾语构式的焦点与信息结构模式的传递 (7)

(二)“取得义”双宾语构式的语用分析 (8)

(14)妈妈:“你哭什么?” (8)

四、留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双宾语句时产生的偏误及分析 (8)

(一)使用双宾语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8)

1.添加 (8)

2.遗漏 (9)

3.替代 (10)

4.错序 (10)

(二)现代汉语双宾语构式对教留学生学习汉语双宾语句的启示 (11)

1.英汉双宾语构式的异同比较 (11)

2.汉语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 (11)

其一,用看图说话和场景设想的方式练习和强化双宾语构式。(情景教学法) (11)

其二,明确提出汉语双宾语的典型构式,进行归纳讲解。 (12)

其三,课堂教学采用“复式递升”的原则进行教学。 (12)

引言

现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正持续升温。因此,今天的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也是世界性的事业。随着愈来愈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一般从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进行教学。语法教学在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理论流派根据不同的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教学则具有不同的看法。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其中一大流派,它兴起于上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中期得到迅速发展,也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语法理论流派。该理论脱胎于认知语法,是对形式语法的悖逆。“构式”一词,简而言之就是指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并且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Goldberg也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

双宾语构式一直都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语言学以动词语义分析为起始,按语义特征将双宾动词进行分类,但是语义特征具有复杂性,难以准确分类。生成语言学则讨论了双宾语句的题元角色,这虽然解释了英语双宾语结构的成因,但用来分析重语义的汉语则较为不妥,尤其是在进行英汉对比时更为不妥。认知语言学对双宾语句进行了全面的解释,“给予义”的提出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构式语法则对双宾语句成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论元结构的局限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就双宾语构式的特点及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双宾语句时产生的偏误,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汉语双宾语构式的句法特征

(一)汉语双宾语句的基本构成

对汉语双宾语句的研究最早源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该著作中写到:有一种外动词,表示人与人之间

(或人格化的事物之间)交接一种事物的,如“送”“寄”“赠”“给”“赏”“教授”“吩咐”等,常带两个名词作宾语,叫做“双宾语”。双宾语句中述语与两个宾语分别存在互动连接的关系,如:给[V]他[NP?]一个苹果[NP?],述语“给”,宾语1是“他”,宾语2是“一个苹果”,这是汉语双宾语句起初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马庆株(1992)将汉语双宾语详细的分成14小类,但仍认为其句法形式是VN?N?。

满在江(2003)从生成语法理论的角度讨论双宾语的结构,他认为:典型的现代汉语双宾语应具备以下三个标准,第一,语音层面上应是[NP? V(给)NP? NP?]的形式;第二,NP?与NP?之间不具有领属关系:第三,两个宾语各自与动词发生联系。这是典型的三分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