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小学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读懂词句,领略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5.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

1.在想象中再现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2.理解“当年廖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画有简明地图的小黑板。只要画出江西。福建两省的省界以及井冈山、瑞金大柏地几处地点即可。

3.印有七色光的图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这首词的上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和释题

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关于词和词牌的知识,只要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上的说明回答,不必求之过深J

2.释题。这首词的题目是“大柏地”,大柏地在哪里呢?大家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的边界。红军曾经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过一仗。那是在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

H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学生答:

1933年夏。)也就是大柏地战斗发生四年多以后。那时,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词。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读音。注意“橙”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更不能读成“登”。“橙”是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4.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字代表七种不同的颜色。出示印有七色光的图片,让学生把七个字分别同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对上号。

(2)“持”是什么意思?“彩练”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教师选择其中准确的加以肯定。(“持”是拿着、握着的意思。“练”是绸带,“彩练”是彩色的绸带,这里说的彩色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彩练”实际指的是虹。)

(3)小结: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虹,但是我们却仿佛看到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的彩绸在天上翩翩起舞。这样就具体描绘出了虹,而且使虹在我们的想象中从静的变成了动的。多么美啊!

2.学习第二句。

(1)同学们看见过彩虹吗?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学生如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夏天雨后看到固然很好,说不出也不必勉强。

(2)分别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雨后”是说夏天阵雨之后,彩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天气里显现的。“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复”是又、重新的意思,这里是说重新出现。“斜阳”是说西斜的太阳。“关山”课本上有注释,指名一位同学读一下注释。注释中又出现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隘”是指险要的地方,“岳”是指比较高的山。“苍”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苍”是青翠的颜色。“阵阵苍”是说青色一阵阵时隐时现。原来这时天刚刚放晴,云彩没有散尽,还在流动,因此,还不稳定,有时阳光普照,关山一片青翠,有时云霞遮掩,关山又暗起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景色变化的复杂过程。)

(3)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3.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即一、二两句。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三、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想想其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这首词的下半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三句。

(1)同学们还记得“当年廖战急”中的“当年”是指的哪一年吗?(是1929年1月。)

(2)“廖战”是激烈的战斗。这里介绍一点当年战斗的情况。 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到达离瑞金25公里的大柏地,

10日(农历正月初一),国民党反动军队尾追而来。这时,毛泽东同志命令一支小部队边打边退,逐步将敌人主力诱入大柏地,11日清晨,早已隐蔽在大柏地的红军主力,突然向敌军发动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共歼灭敌军近两个团,俘虏敌人八百多,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这是毛泽东同志利用大柏地以南的有利地形精心设计的一

次漂亮的伏击战,也是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弹洞前村壁”中的“洞”跟我们平常用的这个词有点不同,它的意思是穿透。这里说的是:子弹射穿了前面村子的墙壁。这一句是从现在写到过去,由写景转入叙事。

2.学习第四句。

指导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装点”是装扮,点缀。“朝”念zhao,不念z o,“今朝”是今天的意思。

(2)指名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这一句是说,那前村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群山打扮得更好看了。)

(3)本来,墙壁上弹痕累累,似乎很难同美联系起来。那么,为什么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讨论中不必要求过高,学生只要说出那么一点意思就应当加以肯定。“完整的答案是:在革命者看来,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是丑恶的,而正义的战争则是美好的。只有通过正义的战争,人民才能夺取政权,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翻过身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江山是人民战争打出来的。因此,在革命者的心目中,当年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次漂亮仗留下的弹痕,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界壮丽的景色,而且使壮丽的景色显得更美。

3.练习朗读第三、四句。

三、完成“思考·练习”

1.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得不准确的请其他学生纠正。

(1)“彩练”指的是虹。

(2)“斜阳”指西斜的太阳。“阵阵苍”指大柏地一带的群山在天气刚刚放晴时一忽儿模糊一忽儿清晰的青翠的颜色。

(3)“装点”是装扮。点缀的意思。装点关山的是四年多以前那场战斗留在前村墙壁上的弹痕。

2.把课文的前两个句子连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夏天雨后的大柏地,天空中架着一道彩虹,就像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缤纷的绸带在凌空飞舞似的。西斜的太阳重新出现,大柏地附近一带群山的青翠的颜色,一忽儿清晰、一忽儿模糊。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回答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说得多一点,只要合乎情理,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3.这首词中,只有“当年廖战急,弹洞前村壁”是由看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其他都是眼前看到的事物卜全词的顺序是:当前——过去——当前,写景一一叙事——写景。

4.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这是一种对人民的革命战争充满豪情壮志的思想感情。回辖这个问题只要意思对就行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怎样做到有感情?主要是要在头脑里想象出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有感

情地朗读数遍后指名学生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板书:

当前——过去——当前

写景——叙事——写

韦庄-菩萨蛮其二精品教案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案例 设计人: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周妍君 个人简介:周妍君,女,汉,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2007年6月毕业于贵州省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考入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任教至今,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大赛中获奖。2008年参加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获三等奖。论文分别在《中国教育新思路文萃》、《中国学校教育论文点萃》上发表。 通讯地址: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年级组 联系电话: 总体说明: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每一单元之首均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教材中的任一作品,都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教学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授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就要批文入境,将“吟诵”、“想象”、“意境”、“旨趣”等知识点有机融入到课堂之中,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同时也不忘记高考升学之要求,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审美与实用两相兼顾。【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型】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菩萨蛮 大柏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菩萨蛮。大柏地》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小学刘琼芳 一、口述激情。 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来到了大柏地。并在这里与追来的国民党军队打了一仗。毛泽东同志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精心设计了这场伏击战。这一仗,红军大获全胜,这是红军走出井冈山的第一场漂亮战。借此次胜仗的东风,革命形势日益发展,接连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四次围剿。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返大柏地,看到村庄墙壁上的累累弹痕,往事似乎又重现眼前,他豪情万丈,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这首〈菩萨蛮。大柏地〉。 二、齐读文题:看到题目,你会迅速回忆起与词相关的哪些知识? 三、自渎课文两遍,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词句的意思确定文中几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四、再读全词。 五、共享预习获取的资源: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或者说你已经获取了哪些相关资料,把收获与同学共享。

六、小组交流: 1、你已经读懂的句子的意思,把它介绍给同学。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向同组同学请教。如果同组同学也不能解 答的,一会儿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求教。 七、边释疑边理解词的大意。 八、自己说说全词的意思。 九、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注意“?”句。 十、读这首词已经好多遍了,词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言美 景色美举例说明 豪情美 十一、再读再背。 十二、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从他的很多篇诗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飞扬的文采,宽阔的胸怀,卓越的思想与才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写实践、写生活、抒真情) 十三,朗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进一步感受他诗词的特色。 《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小学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读懂词句,领略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5.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 1.在想象中再现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2.理解“当年廖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画有简明地图的小黑板。只要画出江西。福建两省的省界以及井冈山、瑞金大柏地几处地点即可。 3.印有七色光的图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这首词的上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和释题 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关于词和词牌的知识,只要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上的说明回答,不必求之过深J 2.释题。这首词的题目是“大柏地”,大柏地在哪里呢?大家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的边界。红军曾经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过一仗。那是在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 H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学生答: 1933年夏。)也就是大柏地战斗发生四年多以后。那时,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词。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读音。注意“橙”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更不能读成“登”。“橙”是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4.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字代表七种不同的颜色。出示印有七色光的图片,让学生把七个字分别同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对上号。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译文] 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出自] 温庭筠《菩萨蛮》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闭门。 注释: 一霎--一阵子。 却--再,又。 屏山--画着山水的屏风。 译文1: 南园里满地都轻堆着飘落的柳絮 却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 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 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被那雨声惊醒的女子默然无语, 容颜却显出几分匀和秀美 女子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

望望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 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 心境一时有些茫然无际 译文2: 望南园,柳絮儿轻飘堆满地。 清明时,却一会儿雨落添愁。 雨打杏花,杏花零落,斜阳残 满地香艳调。 春时最乏,娇慵懒起,屏风还掩枕 春光遮尽,朦胧欲醒轻匀花样容 眼看时,天却昏暗黄昏时,睡再难 无聊倚门闻香数落花。 赏析: 本词所写为一独处闺中的女子春昼睡起后的生活情态。 明代词评家沈际飞对本篇评价颇高,认为其“隽逸之致”,可“追步太白”(《草堂诗馀正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则谓本篇中有“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二句,秦少游“雨馀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画堂春》)之句,显然是"自此脱胎"(《人间词话附录》)。而更奇的是,今人毛润芝词作《菩萨蛮*大柏地》也化用了此词中的这两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首清新隽逸之词吧。 上片是一幅清新而略带伤感的暮春风景画:南园里杨柳飞絮落满

菩萨蛮大柏地的诗意

菩萨蛮大柏地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菩萨蛮大柏地的诗意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全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平声。 诗意: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菩萨蛮 大柏地》教学设计

《菩萨蛮。大柏地》教学设计 一、口述激情。 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来到了大柏地。并在这里与追来的国民党军队打了一仗。毛泽东同志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精心设计了这场伏击战。这一仗,红军大获全胜,这是红军走出井冈山的第一场漂亮战。借此次胜仗的东风,革命形势日益发展,接连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四次围剿。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返大柏地,看到村庄墙壁上的累累弹痕,往事似乎又重现眼前,他豪情万丈,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这首〈菩萨蛮。大柏地〉。 二、齐读文题:看到题目,你会迅速回忆起与词相关的哪些知识? 三、自渎课文两遍,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词句的意思确定文中几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四、再读全词。 五、共享预习获取的资源: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或者说你已经获取了哪些相关资料,把收获与同学共享。 六、小组交流:

1、你已经读懂的句子的意思,把它介绍给同学。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向同组同学请教。如果同组同学也不能解 答的,一会儿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求教。 七、边释疑边理解词的大意。 八、自己说说全词的意思。 九、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注意“?”句。 十、读这首词已经好多遍了,词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言美 景色美举例说明 豪情美 十一、再读再背。 十二、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从他的很多篇诗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飞扬的文采,宽阔的胸怀,卓越的思想与才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写实践、写生活、抒真情) 十三,朗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进一步感受他诗词的特色。 《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菩萨蛮大柏地》教学设计

《红色文化》小学版5-6年级 《菩萨蛮大柏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读懂词句,领略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5.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 1.在想象中再现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2.理解“当年鏊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画有简明地图的小黑板。只要画出江西。福建两省的省界以及井冈山、瑞金大柏地几处地点即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这首词的上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和释题 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关于词和词牌的知识,只要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上的说明回答,不必求之过深J 2.释题。这首词的题目是“大柏地”,大柏地在哪里呢?大家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的边界。红军以前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过一仗。那是在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H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学生答:1933年夏。)也就是大柏地战斗发生四年多以后。那时,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词。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读音。注意“橙”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更不能读成“登”。“橙”是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4.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字代表七种不同的颜色。出示印有七色光的图片,让学生把七个字分别同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对上号。 (2)“持”是什么意思?“彩练”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教师选择其中准确的加以肯定。(“持”是拿着、握着的意思。“练”是绸带,“彩练”是彩色的绸带,这里说的彩色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彩练”实际指的是虹。) (3)小结: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虹,但是我们却仿佛看到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的彩绸在天上翩翩起舞。这样就具体描绘出了虹,而且使虹在我们的想象中从静的变成了动的。多么美啊! 2.学习第二句。 (1)同学们看见过彩虹吗?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学生如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夏天雨后看到固然很好,说不出也不必勉强。 (2)分别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雨后”是说夏天阵雨之后,彩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天气里显现的。“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复”是又、重新的意思,这里是说重新出现。“斜阳”是说西斜的太阳。“关山”课本上有注释,指名一位同学读一下注释。注释中又出现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隘”是指险要的地方,“岳”是指比较高的山。“苍”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苍”是青翠的颜色。“阵阵苍”是说青色一阵阵时隐时现。原来这时天刚刚放晴,云彩没有散尽,还在流动,所以,还不稳定,有时阳光普照,关山一片青翠,有时云霞遮掩,关山又暗起来。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景色变化的复杂过程。) (3)连起来说说这个句的意思。 3.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阕,即一、二两句。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三、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想想其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前言】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谰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注释】 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苍:青黑色。 鏖战:苦战。 急:激烈。 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今朝:如今。 看:此处读平声。 【译文】 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鉴赏】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大柏地读后感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二月十日(正值春节)至十一日,在大柏地击败尾追的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歼敌近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八百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这是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首词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过大柏地时所作,当时他已被调离军事领导职务,专任政府工作。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 “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菩萨蛮主持词

菩萨蛮主持词 篇一:经典诵读主持词 永恒的情怀——爱国古诗词百人诵读 男:一百年前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女:六十二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男: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 的民族,正是在这样的民族灾难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造就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女:他们崇尚自由,热爱和平,勇抗外侮,自强不息的爱国情怀在古诗文 中多有体现。(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诗词中飞扬着的凌云壮志和炽热真 情。 男:爱国诗人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我们似乎看的见屈原披 发行吟,在端午佳节抱恨汨罗江,但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女: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虽屡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

矢志不渝。请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诵: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男: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她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写下了千古 名篇《夏日绝句》 诵: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男:豪放派诗人辛弃疾,由于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在他的诗词 里抒发了自己 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请听《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 诵: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女:大宋朝昏庸无能,半壁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爱国志士层出不穷,还 有视死如归的文天祥,请听他的悲愤《过零丁洋》 诵: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男:一代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

高中语文《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的,情景并茂的艺术效果。 2、理解作者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多媒体显示江南水乡的图景和音乐导入新课(这是现代音乐和图画共同谱写的江南赞歌,我们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对水乡进行了深情的歌颂,现在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韦庄的《菩萨蛮》中) 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让我们置身诗境,感悟词的美,江南的美) (一)深情美读(结合音乐) 1、学生齐读 2、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读词,领会词的复叠之美 (二)妙笔生花 分两组改写词作∶ 1、写: 第一组用第一人称的身份把词改写成一篇简短的美文; 第二组用第三人称(游人)的身份把词改写成一篇简短的美文。

2、评:(唇枪舌剑) ①有的同学才思敏捷,一蹴而就,先改写完的同学们互相交流 ②用幻灯并请改写文的作者朗读; ③读后先自己这一方评, ④再对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 3、老师点评 ①是否脱离了原文 ②是否写出了词中对江南美的刻画 板书:风光美,生活美,人美——对江南的热爱 (美景,美人,美的生活,没来的人听说了心弛神往,来了的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③是否写出了词的意境(特别是是否写出了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句的理解,学生用第一和第三人称分别说出)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未老莫还乡”一是词人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二是词人用叮嘱口吻的“莫”,写出了你想还乡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因而“莫”是一层意思;三是“未老”,表面是写“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但老了仍势必要还故乡,其中却饱含了对欲归故乡而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沉痛。 “还乡须断肠”极痛心的补叙出今日之所以“莫还乡”的缘故。“须”有斩钉截铁的意味,还乡必定会断肠,是什么使人还乡必定断肠了?联系作者一生饱经乱离之痛,正值中原鼎革之变,他为异乡漂泊之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菩萨蛮·大柏地》教后记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菩萨蛮·大柏地》教后 记 毛泽东写于1933年的《菩萨蛮·大柏地》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词,全词虽只有短短八行,但字字入理,字字染情。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伟人蕴含在词中的思想感情,让我颇费心机。反思以往古诗词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完了让学生把诗句的意思写出来,再问问体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样灌的效果如何?学生不但记不住诗的内容,而且对诗中描绘的形象也是白纸一张,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更谈不上深刻领悟了。于是,这次教学,我决定改一改。 《菩萨蛮·大柏地》的第一、二两句,描写的是雨过天晴、雾气未散、彩虹高挂的壮观景象。这样的景象,学生见过吗?见过。在生活中,在电影电视中见过,那么何不把词中的描写加以具体化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明意。(说说这两句讲了什么)2.绘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毛泽东所看到的景象)3.悟情。读读书上的句子和自己写的句子,体会作者冲破黑暗、憧憬未来的心境)4.得法。(朗读体会这首词借景抒情、想象奇特、韵律起伏有致的特 1 / 4

色)这4个环节以学生的读写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其中的第2个环节至关重要,花时也最多。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朗读出来时,我更是吃了一惊想不到学生的笔同样精彩。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雷雨过后,天公又露出了笑脸,一切都好像被洗刷过了似的,焕然一新。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天边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极了。不知是仙女持着彩练在翩翩起舞,还是天公为牛郎织女架起了一座七彩桥?晚霞脱去了黑纱换上了艳装,把天空映得通红。对面的群山穿上了绿装倒映在湖中,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这项设计实在没有什么创意,但细细想来作用大矣,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词的理解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也正是此单元重点训练要求);不仅为下面体会词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打下了良好的情意基础,更可喜的是让我看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影响。它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只有充分地相信和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真正把学生当作主然只有学生自己获得的,才是最精彩的。及到本课第二段的教学,我对学生的这种信任感更加强烈了。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弹痕累累的墙壁与美丽的大自然很不协调,怎么会更好看呢?问题一出,激起热烈讨论。我趁势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高见让我咋舌。 生:毛泽东站在大柏地回想当年在这里打了胜仗,因此看到战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