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Sample of plane control survey experiment report (general ver 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前言

1、课程设计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根据测区情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实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教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实验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百米绳,塔尺一根,三脚架一个,菱境一个,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每一个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6~8个控制点,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

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水准点)及地形条件拟定出所采用的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12n 毫米。

(2)碎部测量

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

(3)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

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

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B、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

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

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 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

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E、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F、水系测绘

﹡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

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G、境界测绘

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H、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

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

表示。

I、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J、注记

﹡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K、地形要素的配合﹡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

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

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主航道线用0.15mm黑实线表示;不能在中心线绘出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不间断地跳绘,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相交、转折及与图边交接处应绘符号以示走向。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

﹡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当图式符号不能满足测区内测图要求时,可自行设计

新的符号,但应在图廓外注明。

(4)测图

全站仪测记法

设站: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建立(选择)文件名;输入测站

坐标、高程及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

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

立镜:依比例尺地物轮廓线折点,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

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点。观测:在建筑物的外角点、

地界点、地形点上竖棱镜,回报镜高;全站仪跟踪棱镜,输入点号和改变的棱镜高,在坐标测量状态下按测量键,显示测量数据后,输入测点类型代码后存皮尺量距:对于那些本站需

要测量而仪器无法看见的点,可用皮尺量距来确定点位;半径大于0.5m的点状地物,如不能直接测定中心位置,应测量偏

心距,并在草图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离应标注在草图上。

绘草图: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标上立镜点的点号和丈量

的距离,房屋结构、层次,道路铺材,植被,地名,管线走向、类别等。草图是内业编绘工作的依据之一,应尽量详细。

检查:测量过程中每测量20-30点左右及收站前,应检查后视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点上进行方位角或坐标、高程检查。

(5)手工描图

1.首先把外业底图(铅笔图)整理好。

2.地形图的清绘。一般地形图清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绘图廓、坐标格网、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居民地、管线及垣栅、水系及附属建筑物、道路及附属建筑物、境界、植被、地类界、地貌、注记及等高线。

3.自检、互检。

4.图廓整饰。

5.检查验收。

储数据。继续下一个点的观测。

三、实验内容、步骤、方法及精度要求

1、实验内容:

综合实训动员、借领仪器用具、仪器检验、踏勘测区;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整理综合实训报告

2、实验步骤:

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检校→控制

测量(含图根点测量)→碎部测量数据采集→内业编绘成图

或清绘→技术总结报告

3、实验方法:

(1)平面控制测量在测区实地踏勘,布设一条闭合导线,经过观测、计算获得控制点平面坐标。

﹡踏勘选点

每组在指定测区内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按踏

勘选点要求,选点时应注意: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建立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应建立标志,在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圈,圈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性标志。

﹡水平角观测

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个测回﹡导线边长测量

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姓名:邸凯 院系: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一班 学号:2011092549 实习地点:厦门海沧区 指导教师:高鹏 2014年12月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011092549 11资源测绘(1)班邸凯 一.实习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厦门分院 二.实习项目:中共厦门市委党校迁建工程 三.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山西路,起算控制点引用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2006年布设的I级导线点,经检测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作为本项目起算控制点;坐标系为92厦门坐标系,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四.实习时间:2014年12月 五.实习地点: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山西路71号 六.小组成员:苏景坤周三平廖旭辉邸凯王志斌七.技术指导:苏景坤 八.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及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2.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九.实习设备: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等。

十.实习内容: 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3. 控制网平差与精度计算。 十一.实习步骤: 1.高程控制网 1.1布设 1.1.1根据提供的高级控制点资料,到测区实地现场勘察。了解高级控制点标志的完好情况,核对地形图的准确性,初步考虑导线的布设形式。 1.1.2在本测区范围内,综合考虑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的数量、分布及地形条件等情况,根据技术要求,确定导线布设形式及点的位置,用铅笔标于图上并编号。绘制出注有高级控制点和导线点点位的导线设计略图. 1.2四等水准测量: 1.1使用DS3水准仪水准测量: 1.1.1观测 (1)根据设计好的导线路线,结合实地情况布设水准路线,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进行,使用双面尺法观测。 (2)在进行观测时,将仪器大致架设在两尺的中点处,每次中丝读数之前,按一下水准仪上的自动安平按钮,读出中丝和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

放线测量记录表(图表)

施工层放线测量记录表 建设单位柳州保利置业有限公司定位依据GS-13-Z-01 建筑物定位J-Z-01 (总平定位图) 单位工程 保利.大江郡13#及地下室引上控制轴线总平面图(J-Z-01) 名称 施工部位负一层独立柱建筑物起点轴2~2轴交13-N轴.18轴交13-A轴.38轴交N~13A轴 工长审查意见: 工长: 年月日 监理单位意见: 工地代表: 年月日 11

建设单位意见: 工地代表: 年月日 轴线复核记录 工程名称:保利.大江郡 部位:13#及地下室日期:年月日22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序号轴线偏差序号轴线偏差序号轴线偏差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33

施工层放线测量记录表 建设单位柳州市华厦物流有限公司定位依据结施图JG- 建筑物定位(总平定位图) 单位工程 厂区-A#、B#办公楼引上控制轴线 名称 施工部位A#办公楼基础梁建筑物起点轴2~2轴、13轴 工长审查意见: 工长: 年月日 监理单位意见: 工地代表: 年月日 44

建设单位意见: 工地代表: 年月日 轴线复核记录 工程名称:厂区-A#、B#办公楼 部位:A#办公楼基础梁日期:年月日 55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序号轴线偏差序号轴线偏差序号轴线偏差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66

测量学实验报告_1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

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

《控制测量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圆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坐标系:以经度、纬度和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方位角。P22 13、14、元素:椭球面上点的经度、纬度,两点之间的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P28 15、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主题解算。P28 16、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坐标,P1至P2的线长及其方位角,计算P2点的坐标和线在P 2 点的反方位角。 17、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期间的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围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P70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

工作报告 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熟练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记录方式。练习使用用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电子精密水准仪的操作方法及其电脑软件的解算方法、光学精密水准仪的的操作方法及其解算方法。掌握导线测量的测量步骤、仪器使用的方法。熟练掌握四等水准测量、二等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对测量工作有总体的认识,对城市测量规范有基本的了解。 1.1实习安排 小组成员:周涛、李佳、姜日山、李宁、李宏达 1.2实习任务 在八周实习期间完成,小组成员每人用DS3水准仪完成一次四等水准测量,与第一小组用徕卡DNA03和光学水准仪共同完成一次二等水准测量,用拓普康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实习过程中所有程序步骤都要严格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 1.3测区概况: 测区本溪市石桥子经济开发区测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公路,测区开阔高建筑少,选点都在路边或高地,方便测量通视条件好。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GPS测量做准备),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同时点位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测

量路线为学校北门出去沿香槐路西走,到中央大街经过红旗村,再沿着沈本产业大道直到学校东门,到北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线总长五公里左右,路面平整,车流量较大,其中中央大街到产业大道一段路为窄土道,有坡度较大部分,总体来说测区测量条件较好。 二.实习内容 2.1四等水准测量 测量任务:是在两周内完成五组测量数据,即小组内每人一组测量结果。实习地点即是整个测区范围内。 测量步骤: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1)从选定的第一个水准点出发,沿闭合水准路线,依次测量,最终回到第一点形成闭合环,全程共设置6个水准点。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大致相等。(注意:立在水准点上的水准尺不能垫尺垫,但在转点处必须立尺垫。)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Sample of plane control survey experiment report (general ver 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平面控制测量实验报告样本(通用版)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前言 1、课程设计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根据测区情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实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教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实验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百米绳,塔尺一根,三脚架一个,菱境一个,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每一个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6~8个控制点,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 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水准点)及地形条件拟定出所采用的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12n 毫米。 (2)碎部测量 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控制测量学名词解释

1.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年,国家测绘部门以青岛验潮站1953年至1979年的观测资料为依据,重新确定修正后的水准零点高程(7 2.2604 米),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2.正高高程系: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点的正高为: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3.控制测量学: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4.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表面重力场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因此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5.大地水准面的差距:从大地水准面沿法线到地球椭球体面的距离 6.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通过分划面的两端点的直线中点至分划面的距离 7.方向观测法:在一测回内把测站上所有观测方向,先盘左位置依次观测,后盘右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 8电子经纬仪:利用光电技术测角,带有角度数字显示和进行数据自动归算及存储装置的经纬仪 9.测站偏心:有时为了观测的需要,如觇标的橹柱挡住了某个照准方向。仪器也必须偏离通过标石中心的垂线进行观测。 10.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较小,而在两极g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极收敛的、接近椭圆的曲线。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①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②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 ③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2)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 (3)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4)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控制测量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等。 2. a.精度估算的目的和方法: 精度估算的目的是推求控制网中边长,方位角或点位坐标等的中误差,它们都是观测量平差值的函数,统称为推算元素。 估算的方法有:①公式估算法②程序估算法 b.单一附合导线的点位误差椭圆的特点: ①各种形状的导线,相应的误差椭圆大小相差不多。②误差椭圆近似于圆,说明测角和测边的精度比例基本适当。③最弱点在导线中间。 3、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1、三轴误差 ①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c值):仪器的视准轴不与水平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 消除方法:取盘左、盘右实际读数的中数②经纬仪的水平轴倾斜误差(i角):仪器的水平轴不与垂直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消除方法:取盘左、盘右实际读数的平均值③经纬仪的水平轴倾斜误差(v 角):由于仪器未严格整平,而使垂直轴偏离测站铅垂线一微小角度。 消除方法:1)尽量减小垂直轴的倾斜角v值2)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3)对水平方向观测值施加垂直轴倾斜改正数 4.精密电子经纬仪及其特点:装有电子扫描度盘,在微处理机控制下实现自动化数字测角的经纬仪:特点1角度标准设备——度盘及其读数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有本质区别 2微处理机是电子速测仪的中心部件 3具有竖轴倾斜自动测量和改正系统 4望远镜既是瞄准装置,也是测距装置 5高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5.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测量 技术规范规定:水准测量依次分为二,三,四等3个等级,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布设闭合环形,加密是可布设成附合导线和结点图形,各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国家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精度一致 图上设计应遵循: (1)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影响 (2)水准路线应远离高压线或电缆,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3)布设首级高程控制网时,考虑便于进一步加密 (4)水准网应尽可能布设成环形网或结点网:水准测量的距离:山区2-4km,城市建筑区和工业区为1-2km (5)应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以求得高程系统的统一 (6)注意测区已有水准测量成果的利用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控制测量学上下册目录清单

第1章绪论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1.1.2 控制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知识 1.2.1 引力与离心力 1.2.2 引力位与离心力位 1.3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3.1 水准面 1.3.2 大地水准面 1.3.3 似大地水准面 1.3.4 正常椭球和水准椭球,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 1.3.5 大地高H、正高H正及正常高H正常 1.3.6 垂线偏差 1.4 控制测量的现状与发展概况 1.4.1 空间测量技术给控制测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控制测量学进入生机勃勃发展的 新时代 1.4.2 信息时代的控制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已经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新的发 展态势 1.4.3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应用得到长足的发展,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理论取得 许多新成果 第1部分水平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第2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2.1.1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2.1.2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理 2.1.3 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2.2 工程水平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2.2.1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分类 2.2.2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2.3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2.2.4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2.3 导线网的精确估算 2.3.1 精度估算的目的和方法 2.3.2 等边直伸导线的精度分析 2.3.3 直伸导线的特点 2.3.4 单一附合导线的点位误差椭圆 2.3.5 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2.4.1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概念 2.4.2 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的质量标准 2.4.3 关于机助模拟设计法的一般说明 2.5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2.6 选点、建标和埋石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掌握小地区碎部测量布点方式;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任务: 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学校莳英园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 三、实验内容: 1. 对莳英园的18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等外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2.在莳英园为中心,包括9,10,11,12号楼,北门,西北门,草坪、亭台进碎步点的布设和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 四、实验设备:水准仪,水准尺,三脚架,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卷尺,图纸等。, 五、技术设计: 1.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闭合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按照国家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2.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从一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17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a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b坐标增量检核条件: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c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d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计算数据是否准确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第1章绪论 控制测量是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基准、工程项目的准确与否。控制测量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应该根据国家控制网的等级、工程建设的进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1.1 控制测量学的定义与分类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控制”指的就是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测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测绘工作,乃至整个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控制测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或高程,建立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 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时,需要以数学、测量学、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共同为建立控制网、测定地面点位而服务,由此形成控制测量学。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控制测量学是在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保证的测量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发展和形成的,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它是地球工程信息学科,是地球科学和测绘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程建设测量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在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大地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两类: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及至全球范围内布设足够的大地控制点,将这些大地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大地控制网,按照统一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大地控制测量;为了某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将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工程控制网,按照国家或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工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类: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1.2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从广义上来讲,控制测量学要为研究地球(或其他星体)的形状与大小提供基准与起算数据,而从狭义上来说,控制测量主要为工程建设而服务,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课间实验报告 2010年——2011年第 2学期 实验课程:摄影测量学 实验班级:08级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重庆交通大学测量与空间数据处理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实验二:人眼立体相对观察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一、 实验目的 通过用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或者C 语言、C# 、VB 语言)编写一个完整的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程序,通过对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进行计算,运用共线方程式反求输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并评定精度。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的原理、方法,体会在有多余观测情况下,用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实现解求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过程。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器材 1. 航片坐标量测数据,控制点成果表,航片摄影参数等: ①已知航摄仪内方位元素:f=153.24㎜,000x y ==,摄影比例尺:1/50000 ②已知4对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 ③要求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三、 实验原理 以单幅航空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 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解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 。由于空间后方交会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是非线性函数,为了方便外方位元素的求解,需要首先对共线方程进行线性化。 四、 实验步骤 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计算过程代码,其代码编写原理为: 1. 运用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公式: 2. 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式的建立:

楼层平面放线及标高抄测记录.doc

表 C3-3 楼层平面放线及标高抄测记录 □□□□□□□□□工程名称景墨家园三期 B 区 140# 楼日期 放线部位六层楼面○-○/○-○轴 放线及标高抄测依据: 1. 依据施工图(结构06 .1 2. 18.) 放线及标高抄测简图及说明:抄平说明:在建筑物东西立面各做放线说明:在建筑物四个大角框架柱- 标高控制点(-0.20m )每次抄平先用外侧立面弹有控制轴线,等楼面浇筑第二天,钢尺一次量到所需标高,做为楼层结构用经纬仪测至本楼层砼平面上,向内翻500 ㎜,+50 ㎝线,用红漆涂在柱纵钢筋上。做弹出平面控制线. 在用50m钢尺校核总长,为木工支模,砼工浇筑的标高控制点。 确认正确后 . 先分出单元线,再依次分出各轴线 弹出黑线、放线完毕. + 六层楼面 检查结论:□同意□不同意,重新放线 监理(建设)单位宁夏星亚达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签 字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测人 栏

表表 C3-3 楼层平面放线及标高抄测记录 □□□□□□□□□ 工程名称景墨家园三期 B 区 140#楼日期 放线部位六层楼面○ - ○/ ○- ○轴 放线及标高抄测依据: 1. 依据施工图(结构06. 1 2. 18 ) 放线及标高抄测简图及说明:抄平说明:在建筑物东西立面各做放线说明:在建筑物四个大角框架柱- 标高控制点(-0.20m )每次抄平先用外侧立面弹有控制轴线,等楼面浇筑第二天,钢尺一次量到所需标高,做为楼层结构用经纬仪测至本楼层砼平面上,向内翻500 ㎜,+50 ㎝线,用红漆涂在柱纵钢筋上。做弹出平面控制线. 在用50m钢尺校核总长,为木工支模,砼工浇筑的标高控制点。 确认正确后 . 先分出单元线,再依次分出各轴线 弹出黑线、放线完毕. + 六层楼面 检查结论:□同意□不同意,重新放线 监理(建设)单位宁夏星亚达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签 字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测人 栏

测量实验报告

课外自主性实验 全 站 仪 的 测 量 与 放 样 实验成员:姓名学号 孙中凯3072109431 付忠辉 3072109430 谭思文 3072109417 孙开韦 3072109205 指导老师:李建曹茂柏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目录 1.组学生姓名与学号及使用仪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所用仪器及附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实验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实验过程数据及相关内容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建筑面积计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CAD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实验名称河道测深测速实验 实验室北校区灌溉实验站 专业年级热动113 学生姓名白治朋 学生学号 2011012106 任课教师向友珍李志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 实验目的 (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仪器的性能。 (2)掌握流速仪的装配步骤与保养方法。 (3)了解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2 实验内容 LS25-3C型旋浆流速仪是一种新改型仪器,采用磁电转换原理,无触点式测量,信号采集数多,灵敏度高,防水,防沙性能好,仪器结构紧凑,是一种大量程的流速仪。适用于一般河流,水库、湖泊、河口、水电站、溢港道等高、中、低流速测量。配用HR型流速测算仪。 2.1 主要技术指标 (1)测速范围: V=0.04-10 m/s (2)仪器的起转速: Vo≤0.035 m/s (3)临界速度: Vk≤0.12m/s (4)每转四个信号 (5)旋浆水力螺距: K=250mm(理论) (6)检定公式全线均方差:M≤1.5% (7)信号接收处理:HR型流速仪测算仪(适应线性关系) (8)测流历时: 20s、50s、l00s或1~999s任意设置 (9)测量数位:四位有效数 (10)显示查询方式:显示内容有时间、K值、C值、历时T、流速V、信号数等。 (11)参数设置及保存:可调校时间及设置K、C、T值等参数,设置后参数在掉电状态能长期 2.2仪器结构 本仪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感应,传信,测算,尾翼部份。仪器测流时的安装方式有悬杆,转轴和测杆等几种。 (1)感应部份为一个双叶螺旋浆,安装于支承系统上灵敏地感应水流速度的变化。旋浆的转速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流速仪检定水槽实验得出。 (2)传信部份由磁钢,接收电子器件一霍尔传感器构成,浆叶旋转带动磁钢转动。 (3)HR型流速测算仪控制板由89CXX系列单片机及有关电路组成,液晶显示采用的是二线式串行

控制测量学自学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控制测量课程代码:0155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全国高等教学自学考试工程测量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的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控制测量的任务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建立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以确定地面点的精确位置,作为各种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各项工程测量的基础。本课程以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精密导线测量为主要内容讲解外业观测的方法和理论、操作技能,以参考椭球和高斯投影计算为主内容讲解内业的数据处理技术。本课程是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面广,有些概念较抽象,外业工作繁琐,实际操作和计算要求严格细致,因此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小面积测区建立三、四等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外业工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掌握高斯投影计算方法及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较好地适应工程测量工作的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它在《测量学》课程自学结束后基础上进行自学,为后面的《数字地籍测量》、《GPS定位技术应用》、《工程测量》等专业课的自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控制测量的任务和建设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大地控制网测量数据归算的基本概念。本章重点:控制测量任务,建立国

控制测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地方位角。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点的大地坐标,p至p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 211计算p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点的反方位角。 2217、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期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大地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 23、参心坐标系:依据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参心为原点)。 24、地心坐标系:依据总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质心为原点)。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方向为x轴(向北为正),y轴与x,z轴垂直构成左手系。 二、填空题:

测量学实验报告范本

测量学实验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 on and less ons lear ned, find out the exist ing p 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名: 位: 间:

编号:FS-DY-20114 测量学实验报告 i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I i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 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 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 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 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 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 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 (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 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

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

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全站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全站仪内设的各种测量程序的应用及测距参数的设置; 2、掌握全站仪闭合导线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方法; 3、实验小组由5-6人组成(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两人架设棱镜;观测、记录、架棱镜各项工作轮流进行),每人必须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计算工作。 二.仪器与工具 全站仪1台,三脚架3个,棱镜2个,数据记录表1份。 三.方法和步骤 1)认识全站仪 了解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使用方法。附全站仪显示屏中出现的一些符号的含义。 表7-1 全站仪显示屏中出现的符号含义 2)全站仪布设闭合导线 全站仪布设闭合导线的工作流程为:选点--测角--量距--记录数据--计算闭合差--内业计算。 1、选点 在测区内选定由4-5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上标记,绘出点之记和控制

网略图。如下图所示: 图7-1 闭合导线的布设形式 导线点点位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方便测角,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良好,视线远离障碍物,保证成像清晰。 ○2导线点应埋在地面坚实、不易被破坏处,一般应埋设标石。 ○3导线点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4导线边长应按有关规定,最长不超过边长平均的2倍,相邻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 ○5导线点埋设后,要在桩上用红油漆写明点名、编号,用红油漆在固定地物上画一箭头指向导线点,并绘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方便寻找导线点。 2、测角 采用全站仪测回法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每个角测两个测回; 导线角度测量主要是导线转折角的水平角测量。导线水平角的观测,附合导线按导线前进方向可观测左角;对闭合导线一般是观测多边形内角;支导线无校核条件,要求既观测左角,也观测右角以便进行校核。 3、量距 用全站仪测距往、返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计算相对误差,若在容许范围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至mm位); 导线边长是指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的导线又称为光电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