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设计基础-第五章-形态与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103
美术中的造型与构(美术知识点)在美术创作中,造型与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指的是表现艺术作品形象和结构的手法和方法。
本文将从造型和构方面介绍美术中的这两个知识点。
一、造型造型是指艺术家通过对形象的处理和表现来创造出艺术作品的过程和结果。
造型可以体现出物体的形状、质地、体积、线条等方面的特征,是艺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1.1 线性造型线性造型是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刻画形象。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等多种类型,它们可以表达出物体的外形、内部结构及其它特征。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运用线条的粗细、长度、形状等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轻盈、厚重、动感等。
1.2 面的造型面的造型是通过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来表现形象的。
色彩可以分为明暗、冷热、明快等,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来创造出空间感和立体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1.3 体的造型体的造型是通过对立体的表现来创造出形象。
艺术家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立体形状组合在一起,通过光影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质感。
体的造型在雕塑作品中尤为重要,可以通过雕刻、塑造等方式创造出真实感和独特的造型效果。
二、构构指的是构图,是指在艺术作品中组织和安排形象、空间、色彩等元素的过程和结果。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2.1 平衡构平衡构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家的布局和安排使整体呈现出稳定与平衡的效果。
艺术家通过对作品中形状、比例、线条、颜色等元素的安排来达到平衡的效果,使作品更具有和谐感和美感。
2.2 对比构对比构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形式的对比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状、色彩、线条等的对比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2.3 节奏构节奏构是指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的有序排列来创造出艺术作品中的动感和节奏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元素的重复、间隔、渐进等处理来表现出节奏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造型与构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形态的衍生与构建形态的衍生与构建形态构成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知识。
它是有关于形态创造的理论,具有纯粹化、抽象化的特点。
它是近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和俄国的构成主义。
包豪斯是设计史上第一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学校,它顺从了当时大工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新发展的现代抽象艺术特点,成功探讨并解决了日益尖锐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和美的形式之间的问题。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
如今,形态构成已渗透到当代生活和经济等许多领域,是一切从事平面设计、美工设计等专业人员必要的基础训练。
由于运用范围不同,形态构成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形态构成中高度抽象的形与形的构造规律与美的形式。
有机形态有机形态是自然促成的形态,它具有高度的生命力,常见于自然物与人工物之中,如鹅卵石、人体、植物叶脉等。
它不具有严格的数量关系和明确的几何性,强调形态与自然的融合,呈自由曲线,具有纯朴的视觉特征,能令人感觉到具有秩序性的美。
有机形态的建筑能表现出一种生长感、量感、空间感、生命1 / 11力感。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以风帆的姿态屹立在南太平洋的海岸,从而造成一种乘风破浪的气势。
1997 年新落成的香港会展中心的屋顶造型,像一只展翅的海鸥呈现在人们面前。
与自然结合的建筑布局与建筑形象,高度地体现了几何形态与有机形态、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相结合的完美效果。
有机形态的空问设计主要运用的是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形态类元素,它开始活跃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盛行。
其动机与人情化与地域性样,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在空间设计风格上千篇一律的共性的反抗。
一、三大构成(1)、构成的概念三大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
并赋予其视觉化的、力学化的观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
平面构成的出现让人对固守已久的传统进行反思。
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艺术设计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构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
现代科技的融入,极大的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
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
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中的“构成”一词与“三大构成”有很大区别。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
产品结构功能与外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产品测绘与结构设计实验课上对电动玩具遥控器的整体测绘,使我对产品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外形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在本次课题测绘中,我们组的成员分别是王逸群,张旭和我。
我主要负责的是对遥控器上表壳的测绘,首先我对上表壳的总体尺寸进行了测量,单位是mm,再其次对上下壳的一些关键部分的数据进行测量,并和其他两位小组成员进行了对比,以减小数据之间的误差,以保证将来的产品模型组装时尺寸能够组合在一起,在对遥控器进行拆分之后我们仔细观察了遥控器里面的结构特点并对其进行讨论,论证它的结构特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吸取它在结构方面一些特点,把它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加深对产品的结构功能与外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以下就是我在上完这堂课之后对其关系的一些具体理解。
产品造型设计中,首先要解决尺度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推敲其比例关系。
尺度不仅是因使用要求而形成的尺寸大小,也和人们长期沿用的大小概念有关。
由功能结构和人机因素形成的尺度,对造型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也可在一定的调节范围内进行不同的结构安排,进行不同的比例处理,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因此,改变造型中的某些尺度,首先应认真分析研究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产品的尺寸符合结构、功能以及人机因素的要求,而整体比例和各部分比例协调和生动,才称得上是完美的造型。
比例的确定,一般是先从整体大的比例关系上推敲,当大的比例关系基本确定之后,再推敲细部及局部的比例,最后协调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使细部与整体完美的统一起来。
产品结构设计是针对产品内部结构、机械部分的设计;一个好产品首先要实用,因此,产品设计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状。
产品实现其各项功能完全取决于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工作环节,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既要构想一系列关联零件来实现各项功能,又要考虑产品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既要安全耐用、性能优良,又要易于制造、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