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史(下)

中国近现史(下)

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根据地建设。【重点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及其正确性,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与国民政府的不同性质。

【自主学习】

一、工农武装起义

1、背景:①、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②、中共认识提高,认识到重要性。

2、目的:。

3、过程:,,。

4、意义:①、开创了新局面。②、为中国革命创建,从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二、井冈山星火

1、建立发展(实践)

①、建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②、扩大:会师,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③、燎原:1930年夏,建立几十块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达到万人。

2、理论

①、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三者结合。

②、意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三、根据地建设

1、军事斗争:从1930年到年秋,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2、政权建立:年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人民政府。

3、土地革命:①、内容。

②、路线

③、实质。

④、作用。

5、经济建设:①目的。

②措施。

③作用。【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提出开展土地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表明中共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B、是毛泽东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

C、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物

D、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

2、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建立一支人民革命军队

B、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

C、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3、下列关于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反映了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

B、其建立得益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

C、根据地的分布形成了对中国城市的包围

D、反映了中国革命重心在南方地区

4、“边界红旗不倒”的最主要原因是()

A、坚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C、国民党新军阀忙于争夺地盘

D、共产党采取游击战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第一块红色区域指什么?后来全国性红色政权是什么?

2、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3、材料中的“奇事”“奇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重点难点】

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层、阶级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东方会议”确立了

的侵略方针。

②、直接原因:。

③、客观条件:中国国民党政府,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经过:日本炮轰驻地,攻占沈阳,蒋介石奉行政策。

3、结果:东北三省沦亡;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东北沦为日本。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武装抗日→民众拥护支持。

2、东北人民:武装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爱国民主人士:成立中国同盟。

4、国民党爱国将领:

①、北方:冯玉祥、吉鸿昌(共产党员)组织抗日同盟军。

②、南方:蔡廷锴、李济深成立。

【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针对()

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步步紧逼

B、国民党反对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声援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

D、国民政府迫害抗日民主人士

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盟问题的解决石日本唯一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

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下列史实发生在职1931年的是()

A、土地革命路线的制定

B、东北三省的沦亡

C、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D、伪满洲国的建立

5、中共最早直接领导的抗击日本侵略活动是在()

A、东北

B、上海

C、福建

D、华北

6、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B、参加者是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D、各自为战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人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回答:

①、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基本态度时什么?

②、这种态度造成怎样的后果?

第四节红军的长征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王明的“左”倾错误和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及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重点难点】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遵义会议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自主学习】

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原因:政策引起民愤。

2、实质:反动方针。

3、表现:

(1)、第四次“围剿”

①、结果:中共粉碎了第五次“围剿”。

②、我方胜因:,采用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2)、第五次“围剿”

①、结果:中共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

②、我方败因:根本原因:得到全面贯彻。

直接原因:的错误指挥。

二、红军长征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的危害。

②、直接原因:的失败。

2、经过: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遵义会议(背景、内容、意义)→四渡赤水→巧过→挺进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会师。

3、意义:

①、粉碎了,使中国革命。

②、中共和到达陕北的红军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力。

③、中共宣传了,广泛地播下了。

【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A、以抗日为最终目的

B、对日不抵抗

C、先消除内乱再全力抗日

D、对红军及抗日力量“围剿”镇压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说明了()

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主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式,对红军政权的影响很大

C、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共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3、红军长征中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重要行动是()

A、强渡乌江

B、强渡大渡河

C、巧渡金沙江

D、四渡赤水

4、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5、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德最高指挥权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散播道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急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词

请回答:

1、揭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本质。

2、概括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后果及影响。

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华北事变,

“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重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自主学习】

一、华北事变

1、目的:。

2、内容:

(1)的签订。(2)策划。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瓦窑堡会议:中共确立了建立的方针。(3)《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

三、一二·九运动

1、背景:华北事变和蒋介石政策,民族危急加深。

2、经过:

3、意义:

(1)打击了,揭露了,宣传了,促进了。(2)掀起了的新高潮。

四、西安事变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张杨爱国心的驱使。

③、。

④、。

(2)各方面态度:

①、亲日派:。

②、亲英美派。

③、中共。

(3)意义:

①、成为的关键。

②、标志着。【自学检测】

一、非选择题

1、日本妄图变华北为其殖民地的关键步骤是()

A、签订《何梅协定》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策划“华北五省防卫自治运动”

2、奠定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的是()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的决议

C、全国救亡运动的高涨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一二九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B、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抗战

C、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D、发展红军

5、对瓦窑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制定适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的政治路线

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推动抗日民族运动的发展

D、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C、蒋介石威逼张杨剿共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推动

二、非选择题

抗战前,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哪些努力?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后果、洛川会议、《论持久战》的发表

【重点难点】

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前期的功过。

【自主学习】

一、七七事变

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蒋介石发表谈话。(2)、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

(3)、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4)、国民党公布。

三、两个战场

1、国民党正面战场

(1)、会战:会战,会战,徐州会战。

(2)、结果:粉碎了日军计划;失去了大片领土。(3)、原因:①、

②、

2、敌后战场

(1)、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

(2)、敌后根据地的开辟

四、《论持久战》的发表

1、背景

①、

②、

2、目的:

3、内容:

①、驳斥

②、指出抗战是持久战。

③、实行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据是()

A.中日矛盾上升

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进程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2、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直接目的是()

A.占领上海,威胁南京B.在上海建立伪政权

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D.形成华北、华东两路攻势

3、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通电和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的相似点是()

A.捍卫中国领土的完整B.维护国际公约的规定

C.国共两党亲密合作D.人民政府和军队共同抵抗

4、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5、淞沪会战的最重要意义是()

A.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

B.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

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开辟创造了条件

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进行

C.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时机

D.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

7、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B.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壮大C.防止抗战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D.满足英美的要求

8、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B.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C.总结全国抗战的经验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非选择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侵略中国制造了哪几起事变?各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及其原因;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汪精卫叛国投敌;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

【重点难点】

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汪伪政权的建立;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自主学习】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标志:。(2)、原因:①、

②、。

2、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1)、内容:。(2)、主要原因:。

3、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

(1)、经过

(2)、性质:。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总方针:。

2、主要方式

(1)、农业:①、。

②、。(2)、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3)、金融方面:抢占银行、办银行、发行伪币和军用票。

三、推行奴化教育

1、目的:。

2、内容:

四、军事方面

1、华北:运动。

2、华中:运动。

五、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

【自学检测】

1、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日军占领()

A.北平、天津B.上海、南京

C.太原、徐州D.广州、武汉

2、日本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有()

①强占耕地②掠夺工矿资源③掠夺金银现款④掠夺劳动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日本实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B.宣传法西斯思想

C.宣传封建道德,号召反共D.实行民族同化政策

4、日本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实行“清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

A.肃清抗日力量B.实行恐怖统治

C.维护殖民统治D.实行奴化教育

5、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时,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行同化政策的做法包括了①将日语定为学校必修的“国语”科②将原来的国语改为汉语③学校中不许挂中国国旗④不许使用“中华”字样(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结果( )

A.汪伪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

C.蒋介石集团由抗日转向反共

D.亲日派散布“亡国论”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首相平沼表示:“蒋介石将军与其领导之政府,假使能重新考虑其反日态度,与日本共同合作,谋东亚新秩序之建立,则日本准备与之作中止敌对行为之谈判。”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科书(下册)

请回答:

(1)日本首相作此表示的背景是什么?

(2)日本首相作此表示的意图何在?

(3)蒋介石集团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中共中央对待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皖南事变;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重点难点】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皖南事变;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两面性给抗战造成的恶果。

【自主学习】

一、五届五中全会

1、内容:确定了的方针,设立了专门的防共委员会。

2、影响

(1)、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

(2)、蒋介石集团的政策重心由转向,由转向。

二、对内政策

1、积极反共

(1)、反共表现

①、第一次反共高潮

②、

(2)、中共的斗争

①、中共提出

口号。

②、坚决回击

2、独裁统治的特征

①、

②、

③、

3、经济掠夺:经济。

三、对外政策

1、消极抗日

正面战场连连溃败:枣宜会战和战役。

2、外交:

1943年11月,宣布废除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华攫取的

等一些特权。

【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C.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

2、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的主要原因是()A.英美支持抗日B.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C.人民反对投降D.中国共产党的反击

3、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英美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4、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发生重要转变的是()

A.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B.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C.制造皖南事变

D.积极抗日,消极反共

5、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片面抗战的结果B.指挥不当

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D.实力不足

6、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取得抗日战争的重大胜

B.英美被迫放弃对国民政府的劝降政策

C.拒绝同日本签订投降和约

D.英美宣布废除在华的治外法权等特权

7、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近卫关于“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8、日本帝国主义政治诱降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①淞沪会战的失败②英美投降

③汪精卫投敌叛国④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命题人:付国亮王方印

【学习目标】

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的原因和表现、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及其伟大意义。【重点难点】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为克服困难,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自主学习】

一、百团大战

1、目的:。

2、概况:

3、意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

二、反“扫荡”斗争

1、面对日军的“扫荡”,根据地军民执行“

”的方针,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

2、民兵在斗争中创造出、地道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

三、根据地建设

1、政治方面:根据“”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加强了各阶层的团结,巩固了。

2、经济方面

(1)、根据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一致抗日。(2)、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方面—整风运动

(1)、内容:、、。(2)、意义:党从思想上清算了,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中共七大

1、毛泽东作了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总任务是

2、大会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

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经过

2、意义(理解并记忆)

【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其战役目的是()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振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2、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③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④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实质是()

A、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B、建立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

C、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D、是根据地渡过严重的经济困难

4、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A.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蒋介石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5、下列关于延安的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6、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最主要的理由是()

A、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使社会各界认清了四大家族的腐朽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壮大

D、国民党领导的军队都削弱了

二、非选择题

1941年到1942年,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出题人:袁超产安会平

[ 学习目标]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情况[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

[自主学习]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 A 抗战胜利后,——————和——————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美国对华推行————-的基本政策 C 蒋介石打着“————-——”的旗号,坚持————和————的方针。但由于立即发动内战还有困难,他采取了“————、真内战”的策略,————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中共参加谈判的目的

尽力争取————,揭露美蒋反动派——————的阴谋

(3)结果:——月——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内容是————————————————————-------————————2 。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

(2)讨论的问题:会议的斗争主要围绕————和————问题进行,—————和—————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

(3)结果:通过了有利于————的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召开————-—实施————-,整编全国军队,制定——-——

————等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标志:———年夏,国民党军队向——、——、———、晋绥解放区大举进攻

2.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1)毛泽东提出——————的论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2)解放区军民以————-——为主要目标,以——————为主要的作战方法。

(3)经过——个月的作战,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3.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在陕北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西北野战军取得

了、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2在解放区,华北野战军在战役中,歼敌三万余人。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自主检测]

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2.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焦点问题是:————和————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4.解放战争中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的是:————————

5.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的主要目标是:

6.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中最重要的是()

A。国民政府实行宪政B。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方针

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D。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7.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度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振奋人民斗志,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B。反对美国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D。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政权建设

8.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在于()A.正确的战略战术 B 。土地改革获得农民拥护

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形成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9.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期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价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10。简要概括抗战胜利后至全面内战爆发前国内政治局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出题人:袁超产安会平

[学习目标]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情况;三大战役的概况

[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难点]战略主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的进程

[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略)

二、战略反攻

1.概况

挺进中原

A 。开始时间:主攻方向

B.参战部队:、、

C.结果: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和

(2)其他地区:、指挥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领导解放军收复了

2.意义: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

三.战略决战

1.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2.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A.起止时间B。参战部队

C.指挥员:D解放地区:

(2)淮海战役

A.起止时间B。参战部队:

C.指挥员:D。解放地区:

(3)平津战役

A.起止时间 B 。参战部队:

C.指挥员:D。解放地区:

3.历史意义:

[自主检测]

1.1947年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主攻方向是:

2.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4.解放战争时期,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A。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A。与敌俊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军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7.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时开辟或扩大的三块根据地,共同涉及的省份是()A.陕西B。河南C。江西D。安徽

8.“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句话的含义不包括()A.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B.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人民战争路线指引下取得的

C.三大战役的胜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9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 。解放了北平

C 。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

D 。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10.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族的首都南京

11.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为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能够普遍实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