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高校科研管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对高校科研管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BEIJING EDUCA TION

北京教育

49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查找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点,探索预防学校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对高校而言,在招生、基建、财务、科研、校办企业、后勤等方面都容易产生腐败行为,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与廉政风险点

以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为例,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校、院(系)、教研室(所)三级管理体制,由科研处主管全校的科研工作,采取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等级体制。作为职能部门的科研处掌握着大量的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经费、科研考评等信息,每一环节都可能存在廉政风险点。一方面,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奖、职称申报与考核过程中,可能存在科研材料“注水”或虚假;也可能出现人情或金钱关系,出现徇私照顾和程序不公现象,由此带来参选者送钱送物等不正之风的盛行;还会有部分学者或领导沽名钓誉,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者职务的便利,获取学术职称或学术荣誉,捞取个人资本。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的使用

和管理也极易出现预算管理不严格、项目支出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如有的将科研经费用于非科研用途的奖金、劳务、旅游,或将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私自挪用、贪污。例如,2007年7月,某省公布了对该省部分高校2006年度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此次审计涉及10所高校2003年立项的265个课题项目。审计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管理费用、人员

经费等开支占近六成;某些高校还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以及私家车的保险费和维修费等。

纵观科研处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与学校的科研发展目标和全校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由于科研处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比较丰富,也就成为了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的重点部门,为此,科研处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工作方式方法和科研管理规范十分重要。

高校科研廉政风险管理的思考

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是新时期探索高校反腐败工作的新路径,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依据一定原则界定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

措施和监督检查考核办法,采取前期预警、中期防控、后期考核修正等措施,依托预警、防控、考核、修正四个环节的循环管理机制,形成“内控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

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可以依据廉政风险管理的方法,在制

度建设方面作出探索和创新。

首先,要做到立足科研工作流程查找岗位风险。对任何掌握科研决策权力的部门和个人而言,客观上都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因此要查找和公开科研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科学测评界定其风险级别,根据风险级别的不同给予相应的预

警,提醒工作人员明确风险目标与责任,谨慎使用权利。

其次,依据岗位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这是廉政风险防控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针对不同风险点和风险级别,提出风险防范目标,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管理和监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具体而言,科研管理要建立起民主决策制度、实施民主监督机制和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机

制。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科研主管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和科研处内部的民主决策制度建设。高校党委

对高校科研管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 文/张嘉艳 王曼怡

BEIJING EDUCA TION

北京教育50

和科研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和落实科学民主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重大科研事项征求意见制度;推行科研工作流程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利用各种监督工具,开辟多种

监督渠道,广开监督言路。另一方面,要完善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机制。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比例,确保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合理、专款专用,杜绝假公济私;实施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督,对在科研经费使用中牟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追究其责任,违法犯罪的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防控廉政风险的实践探索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进行反腐倡廉建设。近年来,各高校围绕健全工作制度和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分析和查找各部门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制定了切实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了预警机制,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取得了一批富有创新的实践成果。

1.建设与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自行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防止腐败。从北京市纪委2009年的调研情况来看,北京市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科研管

理部门除例行处务会,贯彻处室民主决断的决策机制外,更为重要的

工作就是进行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科研管理规章和制度是学校科研项目申报、成果审核、教师评聘

等一系列工作的依据,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对涉及人、财、物等科研管理关键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近年来,面对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问题,许多高校的科研处都及时修订科研管理制度,调整科研评价体系,使其符合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规划。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继2005年和2007年

两次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较大修改

后,2009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先后修订了《横向课题管理办法》《延期结项课题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起科研项目检查制度,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跟踪管理。2010年,学校科研处又对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和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目录进行了大范围

的调整。

2.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掌握的科研资源越来越多,科研经费能否得到科学与规范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完善科研成本核算,规

避结余经费风险等,都已经成为各高校防控科研管理廉政风险的有效途径。

高校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成功案例很多。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就呈现两大特色:一是实施科研经费分类管理。

科研经费主要分为专项经费和日常经费。对于专项经费的管理,在项目申报初期,科研处对专项经费的填报进行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在项目中期,对专项经费进行跟踪督察;在项目终期,进行绩效考核,把好最后一道关口。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社科规划

办的好评,专项经费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对于日常经费的管理,科研处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遵照各项预算和报销制度,对每笔经费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二是尝试了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学校科研处与财务处沟通协商,开通了分类科研经费查

询平台,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创新。科研处定期了解追踪分类经费的详细使用情况,对经费流向、进度做到透明化和信息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延期项目的比例,减少了项目研究无故拖延的可能性,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杜绝了违规滥用经费的现象。

总之,自北京市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推行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党员干部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明确;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科研管理程序和科研资金使用更加规范;科研决策程序更加公平公正。实践证明,将风险防控的意识渗透到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中,依靠科研决策、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条规范权力运行、提高管理水平、营造校园文化、不断推进科研管理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新道路。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