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机场风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民用机场风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民用机场风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民用机场风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管理程序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

编号:AP-117-TM-2013-01

下发日期:2013年8月6日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系统构成及功能 (2)

第一节一般规定 (2)

第二节产品输出功能 (4)

第三章系统性能 (6)

第一节整体性能 (6)

第二节各子系统性能 (7)

第四章环境适应性 (12)

附录一信号功率的谱矩及信噪比计算方法 (14)

附录二风速、风向及Cn2计算方法 (15)

附录三风温廓线雷达数据格式 (16)

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以下简称风温廓线雷达)的建设和运行,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称民用机场)的风温廓线雷达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第三条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的构成、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要求应当符合本规范。

第四条风温廓线雷达按照安装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式两种。可移式主要有车载可移式和方舱可移式两种。

第二章系统构成及功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五条风温廓线雷达主要由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号处理分系统、监控分系统、标定分系统、通讯分系统、数据处理及应用终端、配电分系统、RASS(Radio-Acoustic Sounding System,无线电-声探测系统)分系统构成。

第六条风温廓线雷达采用全相参脉冲多普勒体制。

第七条风温廓线雷达采用相控阵技术、全固态发射技术、数字接收机技术、脉冲压缩技术等。

第八条风温廓线雷达具有探测大气虚温的功能。

第九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实时采集功率谱数据,对功率谱数据进行信噪比计算、噪声电平计算、干扰信号剔除、杂波剔除、信号提取、谱矩估计、数据质量控制功能。

第十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生成风速、风向、垂直气流、Cn2(Refractive Index Structure Constant,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谱宽、信噪比等数据产品的功能。

第十一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设置站点参数、雷达参数、探测参数、处理参数、显示参数、运行参数的功能并能在设置后即刻生效。

第十二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历史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第十三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实时显示图形产品、打印输出,并且都可自动保存为BMP、JPG、GIF等标准图像格式文件。

第十四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软件控制定时开关机和系统自动标校功能。

第十五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根据预设自动探测、生成产品和分发产品的功能。

第十六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板级的BITE(Built-in Test Equipment,机内检测装置),能够对故障发现、记录和告警;具有应急保护功能。

第十七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备与主控计算机控制程序进行数据通信、与气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功能;具有通过网络通信方式与外部用户进行数据通信、数据传输和图形产品传输功能。

第十八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备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校时功能。

第十九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备故障立刻显示、语音报警、在线式远程网络帮助和疑难问题解答功能。

第二十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备自动记录工作日志功能,包括:自动记录系统状态日志、自动记录系统自动定标日志、自动记录报警与故障日志、自动记录操作记录日志。

第二十一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备单独的数据浏览器,既可以方便的浏览、分析探测数据,又有利于产品的发布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备用户权限管理的功能。

第二节产品输出功能

第二十三条风温廓线雷达输出的产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功率谱,谱的零、一、二阶矩;

(二)回波信噪比;

(三)水平风速、风向;

(四)垂直气流速度和方向;

(五)Cn2;

(六)大气虚温。

第二十四条风温廓线雷达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和算法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脉冲压缩处理;

(二)时域相干积累;

(三)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加窗及滤波处理;

(四)非相干积累;

(五)谱数据质量控制;

(六)信号功率谱计算;

(七)信号功率谱的谱矩计算(方法见附录一);

(八)信噪比计算(方法见附录一);

(九)风速、风向计算(方法见附录二);

(十)Cn2计算(方法见附录二)。

第二十五条风温廓线雷达自动生成的数据文件应当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径向数据文件、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风向风速随高度变化的产品数据文件、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风向风速随高度变化的产品数据文件、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风向风速随高度变化的产品数据文件,其数据格式应当满足《风温廓线雷达数据格式》要求(见附录三)。

第二十六条风温廓线雷达的图形产品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图形产品采用风羽、风矢、曲线、色块、列表等多种显示方式;

(二)各种图形显示都可自动保存为BMP、JPG、GIF等标准Windows图像格式文件;

(三)图形产品包含:径向风谱图、风羽和风矢表示的水平风向风速随时间-高度分布图、色块表示的垂直速度随时间-高度分布图及Cn2随时间-高度分布图等。

第三章系统性能

第一节整体性能

第二十七条风温廓线雷达工作频点应当在1270兆赫兹~1295兆赫兹和1300兆赫兹~1375兆赫兹范围内。

第二十八条风温廓线雷达探测范围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3公里;

(二)可移式风温廓线雷达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2公里;

(三)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和可移式风温廓线雷达起始探测高度不高于100米。

第二十九条风温廓线雷达测量范围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风速测量范围为0~60米/秒;

(二)风向测量范围为0~360度;

(三)大气虚温测量范围为223~323开氏度。

第三十条风温廓线雷达测量误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风速测量误差小于等于1.5米/秒;

(二)风向测量误差小于等于10度;

(三)大气虚温测量误差小于等于1开氏度。

第三十一条风温廓线雷达分辨率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风速分辨率为0.2米/秒;

(二)风向分辨率为0.5度;

(三)时间分辨率不大于6分钟;

(四)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和可移式风温廓线雷达高度分辨率在低模式为60米,高模式为120米(须采用与距离分辨率匹配的子脉冲宽度的脉冲压缩技术)。

第三十二条风温廓线雷达的系统相位噪声应当小于等于0.1度;系统灵敏度应当小于等于-145分贝毫瓦。

第三十三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以下特性:

(一)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等于2500小时,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

(二)可维修性:为保证系统的易维修性,降低维修成本和缩短维修周期,具有相同性能指标和功能的配件可以互换。

第三十四条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功耗应当小于等于5千瓦,可移式风温廓线雷达功耗应当小于等于3千瓦。

第二节各子系统性能

第三十五条风温廓线雷达天线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天线类型:采用模块化微带相控阵天线;可通过增加天线单元扩充升级。

(二)波束指向:五波束,一个铅垂方向波束和四个方位相互正交、具有相同仰角的倾斜波束。

(三)倾斜波束倾角:可在10度~20度之间选择一个角度,一般为15度。

(四)波束宽度: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小于等于6度,可移式风温廓线雷达小于等于9度。

(五)天线增益: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大于等于27分贝,移动式风温廓线雷达大于等于24分贝。

(六)最大副瓣电平:在扫描面和非扫描面均小于等于-20分贝。

(七)远区副瓣:固定式风温廓线雷达小于等于-30度,可移式风温廓线雷达小于等于-25度。

(八)驻波系数:小于等于1.3。

(九)馈线损耗:发射支路小于等于3分贝,接收支路小于等于4分贝。

(十)极化方式:线极化。

(十一)波瓣形式:笔形波束。

(十二)波束转换方式:电控。

(十三)双程屏蔽网隔离度:大于40分贝。

(十四)电磁屏蔽网采用金属网结构形式,网孔几何尺寸小于风温廓线雷达工作波长的1/20,金属丝直径不小于2毫米。可选择加装的屏蔽网,其网孔几何尺寸不大于20毫米,金属丝直径不

小于2毫米。两层屏蔽网均应设有维修门。

第三十六条风温廓线雷达发射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采用全固态模块化脉冲发射机。

(二)输入峰值功率:8~12分贝毫瓦。

(三)输出峰值功率:大于等于1千瓦。

(四)脉冲宽度:低模式为0.4微秒;高模式采用脉冲压缩技术,脉冲宽度为0.8微秒×子脉冲数。

(五)脉冲上升/下降时间:上升沿100纳秒~200纳秒,

下降沿10纳秒~50纳秒。

(六)脉冲重复周期:20微秒~100微秒。

(七)最大占空比:大于等于8%。

(八)输入/输出阻抗:50欧姆。

(九)发射频谱宽度:信号峰值功率点下降-35分贝时,带宽小于等于35兆赫兹。

第三十七条风温廓线雷达接收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一)噪声系数:在低噪声放大器输入口小于等于1.5分贝。

(二)动态范围:大于等于90分贝。

(三)接收机灵敏度:低模式时小于等于-108分贝毫瓦,高模式时小于等于-110分贝毫瓦。

(四)中频采样位数:大于等于16比特。

(五)中频采样频率:大于等于40兆赫兹。

(六)中频匹配滤波器带宽:与脉冲宽度匹配。

(七)输入/输出阻抗:50欧姆。

(八)I、Q输出:大于等于24比特。

(九)镜频抑制比:大于等于70分贝。

(十)频综短稳(1毫秒):优于10-11。

(十一)相位噪声:小于等于-120dBc/Hz@1kHz(杂散小于-60dBc时)。

第三十八条风温廓线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信号处理流程:脉冲压缩、时域相干积累、FFT、加窗及滤波处理、非相干积累。

(二)采用低、高两种模式,低模式采用常规模式,高模式采用脉冲压缩模式。

(三)时域相干积累数:128次~1024次。

(四)FFT点数:128点、256点、512点、1024点、2048点。

(五)库长:低模式60米,高模式120米。

(六)最大处理库数:大于等于100个。

(七)输出:功率谱密度分布或IQ数据。

(八)RASS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根据所选用的音频功放确定。

第三十九条风温廓线雷达监控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

求:

(一)主控计算机及操作系统采用当前主流计算机的配置。

(二)监控信号包括以下内容:

天线分系统:T/R开关状态监测信号、波束指向状态信息。

发射分系统:发射分系统过热故障、发射分系统RF输入故障、发射分系统RF无输出故障、发射分系统电源故障、发射分系统输出驻波故障、发射分系统工作温度数值、发射分系统输出前向功率数值、天线反射功率数值、室内温度数值。

接收分系统:接收本振采样信号、激励采样信号、中频调制触发信号、数字中频内部直流电源故障信号、数字中频内部A/D采样时钟故障信号。

第四十条风温廓线雷达标定分系统应当具有先行通道强度标定、速度检查、系统相干性检查、系统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检查的功能。

第四十一条风温廓线雷达通讯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一)通讯标准:不低于100BASE-T。

(二)硬件接口:RJ-45LAN接口。

(三)通讯协议:TCP/IP协议。

(四)通讯分系统功能:将基数据、当前运行模式、状态数据、报警信息、远程控制状态和系统参数传输到数据处理及应用终端,从数据处理及应用终端将远端控制请求和远程控制命令传

输到主控计算机,将产品从数据处理及应用终端给外部用户。

第四十二条风温廓线雷达RASS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一)工作频率:2500赫兹~3200赫兹。

(二)声波束宽度:8度~12度。

(三)声压级:大于等于130分贝(声天线口面上方1米处)。

(四)声源喇叭承受功率:大于等于100瓦/8欧姆。

(五)声功放输出功率:0~1500瓦/4欧姆之间可调。

(六)音频输入幅度:小于等于2伏特。

第四章环境适应性

第四十三条风温廓线雷达室外设备应当具有在以下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一)温度:-50摄氏度~+65摄氏度;

(二)相对湿度:5%~100%;

(三)降雨:降水量大于260毫米/小时;

(四)冰雹:直径大于25毫米;

(五)冰载:径向厚度大于1.25厘米;

(六)雪载:重量大于240公斤/平方米;

(七)风速:大于60米/秒;

(八)盐雾:适应在海岸区域工作。

第四十四条风温廓线雷达室内设备应当具有在以下环境中

正常工作的能力:

(一)温度:-25摄氏度~+50摄氏度;

(二)相对湿度:10%~95%。

第四十五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在电源电压200伏特至420伏特正常工作的能力,频率变化±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应当具有在单路供电或不间断电源(UPS)加油机供电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其UPS应当具有自动启动、停机功能,能支持系统至少连续正常工作二小时。

第四十六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市电滤波和防电磁干扰、无线电频率干扰的能力;应当符合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干扰(EMI)、无线电频率干扰(RFI)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第四十七条风温廓线雷达机房及控制室屏蔽防护应当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以及《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的要求。

第四十八条风温廓线雷达站防雷设施应当符合《风廓线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T162-2012)的要求。

附录一信号功率的谱矩及信噪比计算方法

一、信号功率的谱矩计算方法0m :信号功率谱的0阶矩

∑==h

i i

p 10m 1m :信号功率谱的一阶矩∑==h

i i

i p v 11m 2m :信号功率谱的二阶矩∑==h

i i

i p v 12

2m 式中:i p 为第i点功率值,i v 为第i点速度值。求和范围为信号谱带宽。

a)信号功率信号功率估值0m =r P b)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估值0

1m m ~=v

c)速度谱宽速度谱宽估值

2/120

102]m m (m m [*2~-=w

二、信噪比计算方法

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

log(

101

N

h

i i

P p

SNR ∑==式中:SNR为信噪比,单位:dB。P N 为噪声功率,p i 为第i点信号功率值。求和范围为信号谱所占的频率范围。

附录二风速、风向及Cn 2

计算方法

一、风速、风向计算方法

(1)三波束风温廓线仪三维风计算方法

)cos )()(()

(sin 1

)(RE E θθh V h V h U RZ -=

)cos )()(()

(sin 1

)(N N θθh V h V h U RZ R -=

)

()(U Z h V h RZ =θ为倾斜波束的天顶角

)(h V RZ 、)(E h V R 、)(N h V R 为风温廓线仪在天顶方向、偏东方向、偏北方向测得的径向

速度,)(E h U 和)(N h U 分别为水平风在东和北方向的分量,U ()Z h 为大气垂直运动速度。

风温廓线仪测得的径向速度均以朝向雷达方向为正速度。(2)五波束风温廓线仪水平风合成方法

先将两个对称方向的倾斜波束的径向速度进行平均,再按三波束风温廓线仪水平风合成的方法计算。

二、Cn 2计算方法

SNR

c G G P BF kT L L R C r t t n s r t n

τ

θφλπ3522238.0)2ln 2(512=其中,K 是波尔兹曼常数,s T 是系统噪声温度,B 是接收机带宽,F N 是接收机噪声系数,λ是波长,t P 是发射功率,c 是光速(s m /1038?),τ是脉冲宽度,θ和φ分别是天线波束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半功率宽度,t G 是天线发射增益,r G 是天线接收增益,

t L 是发射损耗,r L 是接收损耗,R 为距离,SNR 是信噪比。

附录三风温廓线雷达数据格式

1.文件名编码规则

根据实际需求,建议使用长文件名命名法,对各类文件名进行约定。文件名中的观测时间均为观测结束时间。

1.1原始数据文件

原始数据文件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瞬时径向谱数据文件,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建议每次观测生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

Z_RADR_I_iiii_yyyyMMddhhmmss_O_WPRD_雷达型号_数据类型.TTT

其中:

Z:国内交换文件;

RADR:表示雷达资料;

I:表示后面的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所在机场的四字

代码;

iiii:机场代码;

yyyy:观测时间(年)(20**—);

MM:观测时间(月)(01—12);

dd:观测时间(日)(01—31);

hh:观测时间(时)(00—23);

mm:观测时间(分)(00—59);

ss:观测时间(秒)(00—59);

O:表示观测数据;

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

雷达型号:LC;

数据类型:功率谱数据文件用FFT表示;

径向数据文件用RAD表示;

TTT:当TTT=BIN时,表示二进制文件;

当TTT=TXT时,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注:观测时间用世界时表示。

风廓线雷达型号标识符:LC(L波段,边界层风廓线雷达)

1.2产品数据文件

产品数据文件包括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Z_RADR_I_iiii_yyyyMMddhhmmss_P_WPRD_雷达型号_产品标识.TXT

其中:

Z:国内交换文件;

RADR:表示雷达资料;

I:表示后面的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所在机场的四字

代码;

iiii:机场代码;

yyyy:观测时间(年)(20**—);

MM:观测时间(月)(01—12);

dd:观测时间(日)(01—31);

hh:观测时间(时)(00—23);

mm:观测时间(分)(00—59);

ss:观测时间(秒)(00—59);

P:表示产品数据;

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

雷达型号:LC;

产品标识:见表1;

TXT: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注:观测时间用世界时表示。

表1风廓线雷达产品标识

产品产品标识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ROBS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HOBS

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OOBS

2.功率谱数据文件

功率谱数据文件由文件标识、测站基本参数、性能参数、观测参数及观测数据组成,全部为二进制格式,功率谱数据文件根据需求实时动态生成。

格式说明见附件一。

3.径向数据文件

3.1文件组成单位

一次探测形成一个文件。

3.2文件框架

文件的整体框架如下,其中斜线部分只有用五波束观测时才有:

WNDRAD

测站基本参数

低模式雷达性能参数

低模式观测参数

RAD FIRST

波束1观测数据

NNNN

RAD SENCOND

波束2观测数据

NNNN

RAD THIRD

波束3观测数据

NNNN

RAD FOURTH

波束4观测数据

NNNN

RAD FIFTH

波束5观测数据

NNNN

RAD SIXTH

波束6观测数据NNNN

中模式雷达性能参数中模式观测参数RAD FIRST

波束1观测数据NNNN

RAD SENCOND

波束2观测数据NNNN

RAD THIRD

波束3观测数据NNNN

RAD FOURTH

波束4观测数据NNNN

RAD FIFTH

波束5观测数据NNNN

RAD SIXTH

波束6观测数据NNNN

高模式雷达性能参数高模式观测参数RAD FIRST

波束1观测数据NNNN

RAD SENCOND

波束2观测数据NNNN

RAD THIRD

波束3观测数据NNNN

RAD FOURTH

波束4观测数据NNNN

RAD FIFTH

波束5观测数据NNNN

RAD SIXTH

波束6观测数据NNNN

3.3文件结构

风廓线雷达径向数据文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参考信息即测站基本参数、雷达性能参数、观测参数;另一部分是观测数据实体部分,包括每个波束在每个采样高度上的观测数据,包括采样高度、速度谱宽、信噪比、径向速度。

该文件为文本文件,每段记录内容参见表2-表13。

记录内每组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缺测组用该组对应的额定长度个‘/’表示;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长度小于额定长度的,整数部分高位补0(零),小数部分低位补0;各组探测数据(字母数据除外)符号位如果是正号用0表示,如果是负号用‘-’(减号)表示。

每条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

▲第1段为数据格式的版本信息,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2。

表2第1段记录格式说明表

序号各组含义额定长度说明

1WNDRAD6字节关键字

2文件版本号5字节数据格式版本号,其中2位整数,2位小数

3回车换行2字节

▲第2段为测站基本参数,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3。

表3第2段记录格式说明表

序号各组含义额定长度说明

1机场代码4字节四位字母

2经度9字节测站的经度,以度为单位,其中第一位为符号位,东经取正,西经取负,三位整数,四位小数

3纬度8字节测站的纬度,以度为单位,其中第一位为符号位,北纬取正,南纬取负,两位整数,四位小数

4观测场拔海高度7字节观测场拔海高度,以米为单位,其中第一位为符号位,四位整数,一位小数

5风廓线雷达型号2字节LC

6回车换行2字节

▲第3段为低模式雷达性能参数,本段每个采集站点有且仅有一条记录,记录内容参见表4。

数据接口技术比较

系统接口规范以及常见的接口技术概述 一、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壮性,系统接口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接口应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接入提供企业级的支持,在系统的高并发和大容量 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 2.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以实现对信息的全面保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防止大量访问,以及大量占用资源的情况发生,保证系统的健壮性; 3.提供有效的系统的可监控机制,使得接口的运行情况可监控,便于及时发现 错误及排除故障; 4.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同时在系 统并发增加时提供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5.在进行扩容、新业务扩展时,应能提供快速、方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 二、接口通讯方式: 接口基本采用了同步请求/应答方式、异步请求/应答方式、会话方式、广播通知方式、事件订阅方式、可靠消息传输方式、文件传输等通讯方式: 1.同步请求/应答方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服务请求,客户端阻塞等待服 务器端返回处理结果; 2.异步请求/应答方式: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服务请求,与同步方式不同的 是,在此方式下,服务器端处理请求时,客户端继续运行;当服务器端处理结束时返回处理结果; 3.会话方式: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后,可以多次发送或接收数据,同时 存储信息的上下文关系; 4.广播通知方式:由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以单个或批量方式发出未经客户端 请求的广播或通知消息,客户端可在适当的时候检查是否收到消息并定义收到消息后所采取的动作;

5.事件订阅方式:客户端可事先向服务器端订阅自定义的事件,当这些事件发 生时,服务器端通知客户端事件发生,客户端可采取相应处理。事件订阅方式使客户端拥有了个性化的事件触发功能,极大方便了客户端及时响应所订阅的事件; 6.文件传输: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文件的方式来传输消息,并采取相应处理; 7.可靠消息传输:在接口通讯中,基于消息的传输处理方式,除了可采用以上 几种通讯方式外,还可采用可靠消息传输方式,即通过存储队列方式,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传输消息,采取相应处理。 三、接口安全要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各种接口方式都应该保证其接入的安全性。 接口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接口的自身安全,通过接口实现技术上的安全控制,做到对安全事件的“可知、可控、可预测”,是实现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 根据接口连接特点与业务特色,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实施策略,保证接口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系统应在接入点的网络边界实施接口安全控制。 接口的安全控制在逻辑上包括:安全评估、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口令认证、安全审计、防恶意代码、加密等内容。 四、传输控制要求: 传输控制利用高速数据通道技术实现把前端的大数据量并发请求分发到后端,从而保证应用系统在大量客户端同时请求服务时,能够保持快速、稳定的工作状态。 系统应采用传输控制手段降低接口网络负担,提高接口吞吐能力,保证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具体手段包括负载均衡、伸缩性与动态配置管理、网络调度等功能:

档案室建设技术经验规范

精心整理单位档案室建设要求参考技术规范 一、档案室设施的基本含义? 档案室设施是维护档案安全、保障档案提供利用所需硬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档案用房、档案柜架、温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及计算机、网络、储存设备等。 二、档案室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档案的利用。维护档案的完整,一是指保持档案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和完整;二是指保证档案材料不缺少、不遗漏、不分割。维护档案的安全,一是指不发生丢失、火灾、水浸、霉变、虫害、鼠害等损毁档案的事故;二是指防止档案内容泄密。方便档案的利用,一是指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检索和利用的效率。二是指提供安全保密的档案阅览环境、复制档案的条件和设备等。 三、档案用房建筑 1.档案用房建筑设计要遵循安全保密、布局合理、科学适用的原则,新建办公楼时,档案用房要纳入计划,提出档案用房的建筑要求 2.档案用房要按照功能区分原则,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档案用房要实行“三分开”(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分开)。为了便于安全管理,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应设在同一楼层。 在档案库房面积应能容纳本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并能容纳由本机关自行保管(不向档案馆移交)的全部档案。

?3.档案库房以东或南朝向为宜,墙壁要具有隔热、防潮性能。在楼层安排上不用一楼、地下室和最高层。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紧邻卫生间等潮湿、有污染源的部位。 4.档案库房要符合档案防护的基本要求,即防潮、防水、防火、防盗、防阳光照射、防紫外线照射、防高温、防尘、防污染和防有害生物(霉、虫、鼠)。? 5.档案库房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 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为防止溢水流入库房,室内比室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档案库房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6.档案库房门窗既要便于通风,又要便于密闭,门应具备防火防盗功能,密封性能好,且宜采用金属防盗门,库房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 5mm;窗应为双层窗,开启窗应有密闭措施,设纱窗;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设金属网。档案库房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档案库房外门、外窗均应安装防盗网等安全防护措施。? 7.档案库房地面应光洁、平整、耐磨,不易生尘,应有防潮措施。档案库房地面平均承重应为5KN/㎡以上,采用密集架时承重应不低于在 12KN/㎡为宜。? 8.档案库房墙体要求光洁、平整、不易生尘、坚固耐久,具有隔热、防潮、防尘、防火功能。 9.档案库内严禁设置明火设施,库房的电源开关应设于库房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设置,控制导线和供电导线应用铜芯导线。配电线路宜采用穿金属管暗敷方式。空调设施应单独设置配电线路,并采用穿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Fittings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所户内外配电装置用的电力金具(以下简称金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严重腐蚀、污秽的环境和气温极低的条件下使用的电力金具。 2 基本要求 2.1 电力金具均应按现行腾标准及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制造。 2.2 电力金具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标称值。 2.3 电力金具的电气接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导线接续处两端点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 b. 导线接续处的温升应不大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 c. 承受电气负荷的所有金具,其载流量应不小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2.4 接续和接触金具对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表1

2.5 悬垂线夹对不同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表2 2.6 制造电力金具的原材料,应按金具图纸规定的材料牌号选用,并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技术要求。 2.7 电力金具的黑色金属制件除灰铸铁件外,其表面均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锌按GB 470-8 3《锌分类及技术条件》标准。 3 金具的结构 3.1 la线夹的曲率半径、悬垂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0倍;螺栓型耐张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2倍。 3.2 悬垂线夹的悬垂角不小于25°。 3.3 la各种线夹及接续管的出线口均应做成圆滑的喇叭口状。 3.4 电力金具应考虑尽量减少磁滞和涡流损失。 3.5 接线端子板的电气接触面必须光洁不低于12.53、平面度按GB 1184-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11级执行,具有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3.6 与绝缘子联结的球和窝,其连接尺寸应与国际标准IEC120《绝缘子串元件的球窝连接尺寸》相适应。并符合GB 4056-83《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联接结构尺寸》的规定。 3.7 受剪螺栓的螺纹,允许进入受力板件的深度不大于该板件厚度的1/3。

民用机场风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管理程序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 编号:AP-117-TM-2013-01 下发日期:2013年8月6日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系统构成及功能 (2) 第一节一般规定 (2) 第二节产品输出功能 (4) 第三章系统性能 (6) 第一节整体性能 (6) 第二节各子系统性能 (7) 第四章环境适应性 (12) 附录一信号功率的谱矩及信噪比计算方法 (14) 附录二风速、风向及Cn2计算方法 (15) 附录三风温廓线雷达数据格式 (16)

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以下简称风温廓线雷达)的建设和运行,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称民用机场)的风温廓线雷达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第三条民用机场风温廓线雷达系统的构成、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要求应当符合本规范。 第四条风温廓线雷达按照安装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式两种。可移式主要有车载可移式和方舱可移式两种。 第二章系统构成及功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五条风温廓线雷达主要由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号处理分系统、监控分系统、标定分系统、通讯分系统、数据处理及应用终端、配电分系统、RASS(Radio-Acoustic Sounding System,无线电-声探测系统)分系统构成。 第六条风温廓线雷达采用全相参脉冲多普勒体制。

第七条风温廓线雷达采用相控阵技术、全固态发射技术、数字接收机技术、脉冲压缩技术等。 第八条风温廓线雷达具有探测大气虚温的功能。 第九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实时采集功率谱数据,对功率谱数据进行信噪比计算、噪声电平计算、干扰信号剔除、杂波剔除、信号提取、谱矩估计、数据质量控制功能。 第十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生成风速、风向、垂直气流、Cn2(Refractive Index Structure Constant,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谱宽、信噪比等数据产品的功能。 第十一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设置站点参数、雷达参数、探测参数、处理参数、显示参数、运行参数的功能并能在设置后即刻生效。 第十二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历史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第十三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实时显示图形产品、打印输出,并且都可自动保存为BMP、JPG、GIF等标准图像格式文件。 第十四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软件控制定时开关机和系统自动标校功能。 第十五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根据预设自动探测、生成产品和分发产品的功能。 第十六条风温廓线雷达应当具有板级的BITE(Built-in Test Equipment,机内检测装置),能够对故障发现、记录和告警;具有应急保护功能。

单位档案室建设要求参考技术规范一

单位档案室建设要求参考技术规范一、档案室设施的基本含义档案室设施是维护档案安全、保障档案提供利用所需硬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档案用房、档案柜架、温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及计算机、网络、储存设备等。二、档案室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档案的利用。维护档案的完整,一是指保持档案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和完整;二是指保证档案材料不缺少、不遗漏、不分割。维护档案的安全,一是指不发生丢失、火灾、水浸、霉变、虫害、鼠害等损毁档案的事故;二是指防止档案内容泄密。方便档案的利用,一是指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检索和利用的效率。二是指提供安全保密的档案阅览环境、复制档案的条件和设备等。三、档案用房建筑 1. 档案用房建筑设计要遵循安全保密、布局合理、科学适用的原则,新建办公楼时,档案用房要纳入计划,提出档案用房的建筑要求。 2. 档案用房要按照功能区分原则,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档案用房要实行“三分开” (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分开)。为了便于安全管理,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应设在同一楼层。在档案库房面积应能容纳本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并能容纳由本机关自行保管(不向档案馆移交)的全部档案。 3. 档案库房以东或南朝向为宜,墙壁要具有隔热、防潮性能。在楼层安排上不用一楼、地下室和最高层。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紧邻卫生间等潮湿、有污染源的部位。 4. 档案库房要符合档案防护的基本要求,即防潮、防水、防火、防盗、防阳光照射、防紫外线照射、防高温、防尘、防污染和防有害生物(霉、虫、鼠)。 5.档案库房净高不应低于 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20m。为防止溢水流入库房,室内比室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 档案库房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6. 档案库房门窗既要便于通风,又要便于密闭,门应具备防火防盗功能,密封性能好,且宜采用金属防盗门,库房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 5mm窗应为双层窗,开启窗应有密闭措施,设纱窗;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设金属网。档案库房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档案库房外门、外窗均应安装防盗网等安全防护措施。 2 7. 档案库房地面应光洁、平 整、耐磨,不易生尘,应有防潮措施。档案库房地面平均承重应为200 公斤 / 平方米以上, 采用密集架时承重应不低于在500 公斤/ 平方米为宜。8. 档案库房墙体要求光洁、平整、 不易生尘、坚固耐久,具有隔热、防潮、防尘、防火功能。 9. 档案库内严禁设置明火设施,库房的电源开关应设于库房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设置,控制导线和供电导线应用铜芯导线。配电线路宜采用穿金属管暗敷方式。空调设施应单独设置配电线路,并采用穿 金属管保护。库房内不应设置消防以外的给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上下水立管 不应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四、档案库房的安全防护 1. 健全制度:档案库房管 理制度,包含库房日常安全管理,定期安全检查,每天温湿度控制、保持整洁卫生、遵守保密规定等内容。档案员每月应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一次清点核对,并做好检查、清点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防高温、防潮:档案库房温度控制在 14-24 C,每昼夜波动幅度不大于土 2 C;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0% 之间,每昼夜波动幅度不大于±5%。库房内应配备温湿度仪,应配备空调、除湿机、加湿器 等调温调湿设备。当温湿度超过标准时必须采取措施使之符合要求,档案库房安装柜式或壁挂式空调为宜。 3. 防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采用人工照明时,宜选乳白色防爆灯罩的白炽灯。当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窗户要安装防光窗帘,避免阳光 直射档案。 4. 防有害生物:档案库房应尽量将温湿度控制在标准范围,档案箱柜内应放置防虫、防霉药品,并及时更换。有条件的库房可配备臭氧发生器,净化库房空气。为防虫和防鼠,管道通过墙面或楼、地面处均应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其他墙身孔洞也应采取防护措施。 5. 防尘、防污染:档案库房及箱柜保持整洁、无灰尘,箱柜、地面要用吸尘器、拧干的抹布、拖把清洁。严禁将其他用品与档案一同存放。 6. 防火:档案库房应配备消防器材, 采用气体或干粉型,并定期检查更换。库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库房内各类电器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

附件: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 (V1.2) 2007年9月

目录 1. 文件名编码规则 (3) 1.1 原始数据文件 (3) 1.2 产品数据文件 (3) 2.功率谱数据文件 (4) 3. 径向数据文件 (4) 3.1 文件组成单位 (4) 3.2 文件框架 (4) 3.3 文件结构 (6) 4. 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0) 4.1 文件组成单位 (10) 4.2 文件框架 (10) 4.3 文件结构 (10) 5. 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 (12) 5.1 文件组成单位 (12) 5.2 文件框架 (12) 5.3 文件结构 (12) 6. 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数据文件 (13) 6.1 文件组成单位 (13) 6.2 文件框架 (13) 6.3 文件结构 (13) 附件一功率谱数据格式 (15)

1. 文件名编码规则 根据实际需求,建议使用长文件名命名法,对各类文件名进行约定。文件名中的观测时间均为观测结束时间。 1.1 原始数据文件 原始数据文件包括功率谱数据文件、瞬时径向谱数据文件,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建议每次观测生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 Z_RADR_I _IIiii_yyyyMMddhhmmss_O_WPRD_雷达型号_数据类型.TTT 其中: Z:国内交换文件; RADR:表示雷达资料; 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 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 yyyy:观测时间(年) (20**—); MM:观测时间(月) (01—12); dd:观测时间(日) (01—31); hh:观测时间(时) (00—23); mm:观测时间(分) (00—59); ss:观测时间(秒) (00—59); O:表示观测数据; WPRD:表示风廓线雷达资料; 雷达型号:见表1; 数据类型:功率谱数据文件用FFT表示; 径向数据文件用RAD表示; TTT:当TTT = BIN时,表示二进制文件; 当TTT = TXT时,表示文件格式为ASCII。 注:观测时间用世界时表示。 1.2 产品数据文件 产品数据文件包括实时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半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一小时平均的采样高度上的产品数据文件,文件名具体命名方法如下: Z_RADR_I_IIiii_yyyyMMddhhmmss_P_WPRD_雷达型号_产品标识.TXT 其中: Z:国内交换文件; RADR:表示雷达资料; I:表示后面的IIiii为风廓线雷达站的区站号; IIiii:区站号(按地面气象站的区站号); yyyy:观测时间(年) (20**—); MM:观测时间(月) (01—12);

风廓线雷达建设指南

风廓线雷达建设指南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一、建设原则 (1) (一)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1) (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型号 (1) 二、建设程序 (2) (一)建设审批 (2) (二)设备采购 (2) (三)站址勘选 (3) (四)基础建设 (3) (五)出厂测试 (3) (六)安装架设 (4) (七)现场测试 (4) (八)业务验收 (4) 三、培训和运行要求 (5) (一)培训要求 (5) (二)运行要求 (6) 四、附则 (6) 附录1风廓线雷达建站技术要求 (7) 附录2风廓线雷达选址报告书 (14)

为指导和规范风廓线雷达建设,实现全国风廓线雷达资料的组网应用,特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风廓线雷达建设应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风廓线雷达布局方案(2011-2015年)》的规划布局,依托中央和地方投资项目统筹建设。 《风廓线雷达布局方案(2011-2015年)》规划布局以外的站点,原则上不得建设。如有特殊原因确需建设的,必须在明确需求、用途、应用效益、资金来源等的前提下,按照《关于规范大型气象探测设备和进口气象设备项目建设的通知》(中气函〔2008〕33号)和《关于重申规范大型气象探测设备和进口气象设备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气发〔2008〕172号)(以下称为“两个通知”)要求严格履行建设审批手续。 (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型号 风廓线雷达应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型号”的原则规范建设。所有业务用风廓线雷达均应满足中国气象局相关设计规范的功能指标要求,均应选用取得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或中国气象局业务列装的设备,并做到省(区、市)内设备型号统一。

档案室建设技术规范标准

单位档案室建设要求参考技术规 一、档案室设施的基本含义 档案室设施是维护档案安全、保障档案提供利用所需硬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档案用房、档案柜架、温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及计算机、网络、储存设备等。 二、档案室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档案的利用。维护档案的完整,一是指保持档案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和完整;二是指保证档案材料不缺少、不遗漏、不分割。维护档案的安全,一是指不发生丢失、火灾、水浸、霉变、虫害、鼠害等损毁档案的事故;二是指防止档案容泄密。方便档案的利用,一是指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检索和利用的效率。二是指提供安全的档案阅览环境、复制档案的条件和设备等。 三、档案用房建筑 1.档案用房建筑设计要遵循安全、布局合理、科学适用的原则,新建办公楼时,档案用房要纳入计划,提出档案用房的建筑要求 2.档案用房要按照功能区分原则,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档案用房要实行“三分开”(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分开)。为了便于安全管理,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应设在同一楼层。 在档案库房面积应能容纳本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并能容纳由本机关自行保管(不向档案馆移交)的全部档案。 3.档案库房以东或南朝向为宜,墙壁要具有隔热、防潮性能。在楼层安排上不用一楼、地下室和最高层。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紧邻卫生间等潮湿、有污染源的部位。 4.档案库房要符合档案防护的基本要求,即防潮、防水、防火、防盗、防照射、防紫外线照射、防高温、防尘、防污染和防有害生物(霉、虫、鼠)。 5.档案库房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

电力金具的特点及三大标准

电力金具的特点及三大标准 送电线广泛使用的铁制或铝制金属附件,统称为金具。金具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例如,安装导线用的各种线夹,组成绝缘子串的各种挂环,连接导线的各种压接管、补修管,分裂导线上的各种类型的间隔棒等,此外还有杆塔用的各类拉线金具,以及用作保护导线的大小有关,须互相配合。 大部分金具在运行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有的还要同时保证电气方面接触良好,它关系着导线或杆塔的安全,即使一只损坏,也可能造成线路故障。因此,金具的质量、正确使用和安装,对线路的安全送电有一定影响。 分类 1、按作用及结构可分为悬垂线夹、耐张线夹、连接金具、接续金具、保护金具、设备线夹、T型线夹、母线金具、拉线金具等类别。 2、按电力金具产品单元划分为可锻铸铁类、锻压类、铝铜铝类和铸铁类,共四个单元。 3、还可分为国标与非标 特点及作用 电力金具是一个统称,是一个集合名词,电力金具主要是连接和组合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装置,主要起到一个传递负荷和保护作用,是电力器材的一种,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例如:绝缘体,安全网等等。 电力金具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每一种的性能特点和作用都不相同,例如: 1. 锚固金具。是一种紧固金具,这种金具主要是用来紧固导线两端的,有的锚固金具还可以充当导电体。 2. 连接金具。主要起到一个连接,主要用于绝缘子和金具与金具的连接。 3. 防护金具。顾名思义就是起到一个防护保护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导线和绝缘子等。 4. 固定金具。就是人们常说的电厂金具,这种金具主要是固定硬母线或者软母线与支柱绝缘子。大部分的固定金具是不被作为导电体的,主要是起到固定连接作用的。 电力金具三大标准 西安鼎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线路金具、线路铁件、可锻铸铁类,锻压件、铜铝、高低压开关、施工及安全工具、钢绞线、钢芯铝绞线、变压器、电缆冷热缩附件、绝缘材料等多种产品。建立、健全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先进的检侧设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公司、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并成为陕西省质最检验协会推荐的重点推广产品,是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以下三点是电力金具的重点; 第一、标准是我们的短板 电力金具标准,既是产品技术的综合表现,也是竞争策略的技术手段。当我们和世界制造强国叫板的时候,当我们的目光开始投向全球经济的时候,当国内的生产制造能力出现结构性过剩、众多的规模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国外经济体制除了有一系列的贸易保护壁垒之外,还往往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来设置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同样让我们付出足够的生产成本和推销成本。盘

通用接口标准规范v1

接口标准规范 目录 接口标准规范 (1) 第1章概述 (3) 第2章基本要求 (4) 2.1信息通讯安全 (4) 2.1.1 安全评估 (4) 2.1.2 访问控制 (4) 2.1.3 防恶意代码 (4) 2.1.4 加密 (5) 2.2支持高并发 (6) 2.3可监控 (6) 2.3.1 日志全覆盖 (6) 2.4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 (6) 2.5异常处理机制 (7) 2.6业务扩展 (7) 第3章接口通讯方式 (7) 3.1同步请求/应答方式 (7) 3.2异步请求/应答方式 (7) 3.3会话方式 (7) 3.4广播通知方式 (7) 3.5事件订阅方式 (7)

3.7可靠消息传输 (8) 第4章传输控制要求 (8) 4.1负载均衡 (8) 4.2伸缩性与动态配置管理 (8) 4.3网络调度 (9) 4.4充分理由 (9) 4.5单一职责 (9) 4.6高内聚低耦合 (9) 4.7状态及消息 (10) 4.8控制数据量 (10) 4.9禁止随意拓展参数 (10) 第5章接口技术 (10) 第6章接口规范 (11) 6.1域名规范 (11) 6.1.1 http接口 (11) 6.1.2 webservice接口 (11) 6.2 API路径规范 (11) 6.2.1 http接口 (11) 6.2.2 webservice接口 (11) 6.3版本控制规范 (12) 6.3.1 http接口 (12) 6.3.2 webservice接口 (12) 6.4 API命名规范 (12) 6.4.1 新增方法 (13) 6.4.2 删除方法 (13) 6.4.3 修改方法 (13) 6.4.4 获取方法 (13) 6.4.5 获取列表方法 (13)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2014年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孙钢朱煜李忱丁德胜毛海帆傅培超张会琴张红吴惠敏。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概念 (1) 1.2基本特征 (1) 2建设原则与内容 (2) 2.1建设原则 (2) 2.2建设内容 (2) 3基础设施建设 (3) 3.1网络基础设施 (3) 3.2系统硬件 (3) 3.3基础软件 (3) 3.4安全保障系统 (4) 3.5终端及辅助设备 (4) 4应用系统建设 (4)

4.1档案门类管理 (4) 4.2接收采集 (5) 4.3分类编目 (5) 4.4检索利用 (6) 4.5鉴定统计 (6) 4.6系统管理 (7) 4.7技术文档管理 (7) 4.8测评鉴定 (7) 5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8) 5.1基本要求 (8) 5.2数字档案资源命名规则 (8) 5.3文书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4声像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5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10) 5.6纸质档案数字副本质量要求 (11)

5.7数字档案资源的备份 (11) 6保障体系建设 (12) 6.1经费保障 (12) 6.2制度保障 (12) 6.3人才保障 (13)

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下同)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须强化的重要节点。 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1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数字档案室,是指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1.2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室相比较,数字档案室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室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室的基本特征。

电力金具线夹技术规范书

电力金具技术规范书 一、产品必须符合技术标准 GB 2314-97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2317.1-2000 电力金具机械试验方法 GB/T 2317.3-2000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 GB/T 2317.4-2000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 GB/T 9327.4-1988 电缆导体压缩和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方法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5075-2001 电力金具名词术语 DL/T 765.1-2001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 DL/T 768.7-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 DL/T 683-1999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GB/T 5231-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1175-1997 铸造锌合金 Q/ZDJ 50-2006 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绝缘穿刺线夹技术条件 二、基本要求 2.1 电力金具均应按现行有关标准及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制造。 2.2 电力金具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标称值。 2.3 电力金具的电气接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导线接续处两端点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 b.导线接续处的温升应不大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 c.承受电气负荷的所有金具,其载流量应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2.4 接续和接触金具对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1 的规定: 2.5 悬垂线夹对不同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2 的规定。 表2

2.6 制造电力金具的原材料,应按金具图纸规定的材料牌号选用,并符合有关材 料标准的技术要求。 2.7 电力金具的黑色金属制件除灰铸铁件外,其表面均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 锌按GB 470—83《锌分类及技术条件》标准。 三、金具的结构 3.1 线夹的曲率半径、悬垂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0倍;螺栓型耐张 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2倍。 3.2 悬垂线夹的悬垂角不小于25°。 3.3 各种线夹及接续管的出线口均应做成圆滑的喇叭口状。 3.4 电力金具应考虑尽量减少磁滞和涡流损失。 3.5 接线端子板的电气接触面必须光洁不低于 125./ /3、平面度按GB1184—80 《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11级执行,具有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3.6 与绝缘子联结的球和窝,其连接尺寸应与国际标准IEC120《绝缘子串元件的 球窝连接尺寸》相适应。并符合GB4056—83《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联接结构尺 寸》的规定。 3.7 受剪螺栓的螺纹,允许进入受力板件的深度不大于该板件厚度的1/3。 3.8 电力金具的标称破坏荷重及联结尺寸应符合GB2315—85《电力金具标称破 坏荷重系列及零件联结尺寸》。经热镀锌的金具其基本尺寸均为镀锌后尺寸(螺纹 基本尺寸按本标准7.2条执行)。 3.9 未注尺寸偏差时,其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金具的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mm 时,允许极限偏差为±1.0mm ; b.金具的基本尺寸大于50mm 时,其允许极限偏差为基本尺寸的±2%。 3.10 以液压方法安装导线的圆形管件,压缩后为正六角形,其对边尺寸为管外径 的0.866倍。 3.11 用于额定电压330kV 及以上的金具,当不采用屏蔽装置时,应考虑金具自身 防电晕。 四、金具可锻铸铁件及球墨铸铁件 4.1 金具可锻铸铁件应符合GB978—67《可锻铸铁件 分类及技术条件》规定的 牌号及技术要求。球墨铸铁件应符合GB1348—78《球墨铸铁件》规定的牌号及 技术条件,选用牌号应符合图纸的规定。 4.2 铸件外观不允许有裂纹、缩松。重要部位(指图纸标注不允许降低破坏荷

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变电站电力金具技术规范书

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变电站电力金具技术规范书

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 招标技术规范书 石河子天富农电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八月

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 招标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 ⒈投标者必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书在内的招标文件中的所有条款。投标者提供的技术规范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⒉本技术规范书仅适用于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的招标。它规定了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包括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技术性能、引用标准、使用条件、提供技术文件以及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的具体技术参数和要求等内容。 3. 本技术规范书如果投标者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投标过程中一次性完整地以“对技术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6. 本技术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第一卷《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7.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二、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格文件,否则视为非响应性投标。 3

(直径1~600mm) GB 1804—1992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 2314—1997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315—1985 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荷重系列及零件联结尺寸 GB 2316—1985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GB/T 2317.1—2000 电力金具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 2317.3—2000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 GB/T 2317.4—2000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 GB/T 5075—2001 电力金具名词术语GB 12527—1990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 14049—1993 额定电压10kV及35kV架空绝缘电缆 DL/T 464.1—1992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线金具和绝缘部件(1)一般规定DL/T683—1999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JB/T8177—1999 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 SDJ/T226—1987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六、使用条件 海拔高度: 520 m (相对中国黄海高程系) 最大风速: 30 m/s(30年一遇离地面10m高10min 平均风速) 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 56 %(25℃)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2.2 ℃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9.8 ℃

(完整版)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变电站电力金具技术规范书

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 招标技术规范书 石河子天富农电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八月

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 招标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 ⒈投标者必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书在内的招标文件中的所有条款。投标者提供的技术规范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⒉本技术规范书仅适用于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的招标。它规定了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包括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技术性能、引用标准、使用条件、提供技术文件以及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用电力金具的具体技术参数和要求等内容。 3. 本技术规范书如果投标者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投标过程中一次性完整地以“对技术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6. 本技术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第一卷《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7.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二、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格文件,否则视为非响应性投标。 ⒈投标人或制造商应提供本次投标产品的销售记录及相应的最终用户的使用情况证明。 ⒉投标人或制造商应提供具有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0系列的认证书或等同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 ⒊投标人或制造商应提供具有履行合同所需的技术和主要设备等生产能力的文件资料。 ⒋投标人应提供本次投标产品的生产许可证。 ⒌投标人应提供本次投标产品的技术数据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⒍投标人或制造商应提供投标产品全套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 ⒎产品适用的标准说明。 ⒏与本次评标有关的其他有效的技术文件资料。 三、技术文件的提交 产品出厂时应附带如下技术文件:

单位档案室建设要求参考技术规范

单位档案室建设要求参考技术规范 一、档案室设施的基本含义 档案室设施是维护档案安全、保障档案提供利用所需硬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档案用房、档案柜架、温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及计算机、网络、储存设备等。 二、档案室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档案的利用。 维护档案的完整,一是指保持档案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和完整;二是指保证档案材料不缺少、不遗漏、不分割。维护档案的安全,一是指不发生丢失、火灾、水浸、霉变、虫害、鼠害等损毁档案的事故;二是指防止档案内容泄密。 方便档案的利用,一是指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检索和利用的效率。二是指提供安全保密的档案阅览环境、复制档案的条件和设备等。 三、档案用房建筑 1.档案用房建筑设计要遵循安全保密、布局合理、科学适用的原则,新建办公楼时,档案用房要纳入计划,提出档案用房的建筑要求。 2.档案用房要按照功能区分原则,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档案用房要实行“三分开”(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分开)。为了便于安全管理,档案业务工作室、档案库房和阅档室应设在同一楼层。在档案库房面积应能容纳本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并能容纳由本机关自行保管(不向档案馆移交)的全部档案。 3.档案库房以东或南朝向为宜,墙壁要具有隔热、防潮性能。在楼层安排上不用一楼、地下室和最高层。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紧邻卫生间等潮湿、有污染源的部位。 4.档案库房要符合档案防护的基本要求,即防潮、防水、防火、防盗、防阳光照射、防紫外线照射、防高温、防尘、防污染和防有害生物(霉、虫、鼠)。 5.档案库房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为防止溢水流入库房,室内比室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档案库房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6.档案库房门窗既要便于通风,又要便于密闭,门应具备防火防盗功能,密封性能好,且宜采用金属防盗门,库房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5mm;窗应为双层窗,开启窗应有密闭措施,设纱窗;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设金属网。档案库房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档案库房外门、外窗均应安装防盗网等安全防护措施。

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v10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V1.0) 2010年12月

前言 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 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包括四部分:(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 (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 (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 (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目录 1 范围 (4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4)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3.1 术语和定义 (44) 3.2 缩略语 (55)

4 接口规范概述 (66) 4.1 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77) 4.2 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77) 4.3 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77) 4.4 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7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1)自动激活系统: 是中国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逻辑模块存在于其他系统中),所有网元统一由自动激活系统接入,包括SS、SHLR、AS、AAA、IPTV平台、视频监控平台、ONU、OLT,实现业务自动开通。 2)综合测试系统: 是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逻辑模块存在于其他系统中),由该系统发起PON接入网的测试,通过接入PON EMS或无源光网络集中测量系统等手段,实现对设备、线路等网络故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2314-85代替GB2341-80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Fittings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所户内外配电装置用的电力金具(以下简称金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严重腐蚀、污秽的环境和气温极低的条件下使用的电力金具。 2基本要求 2.1电力金具均应按现行腾标准及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制造。 2.2电力金具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标称值。 2.3电力金具的电气接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导线接续处两端点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 b.导线接续处的温升应不大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 c.承受电气负荷的所有金具,其载流量应不小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2.4接续和接触金具对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 表1

2.5悬垂线夹对不同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 表2 2.6制造电力金具的原材料,应按金具图纸规定的材料牌号选用,并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技术要求。 2.7电力金具的黑色金属制件除灰铸铁件外,其表面均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锌按GB470-8 3《锌分类及技术条件》标准。 3金具的结构 3.1la线夹的曲率半径、悬垂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0倍;螺栓型耐张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2倍。 3.2悬垂线夹的悬垂角不小于25°。 3.3la各种线夹及接续管的出线口均应做成圆滑的喇叭口状。 3.4电力金具应考虑尽量减少磁滞和涡流损失。 3.5接线端子板的电气接触面必须光洁不低于12.53、平面度按GB1184-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11级执行,具有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3.6与绝缘子联结的球和窝,其连接尺寸应与国际标准IEC120《绝缘子串元件的球窝连接尺寸》相适应。并符合GB4056-83《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联接结构尺寸》的规定。 3.7受剪螺栓的螺纹,允许进入受力板件的深度不大于该板件厚度的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