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6.改革开放时期(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6.改革开放时期(解析版)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社会转型

一、总体特征:中国特色(“走苏联模式”到“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二、具体表现:

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对内改革(准确理解并区分以下概念:所有制形式、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分配体制等),提出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③文化:新时期理论。由轻视人才转向尊重人才、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

⑤科技上:以“载人航天”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

⑥ 社会生活上:讲究卫生、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的文明生活方式。

三、转型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高考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

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9.4·浙江高考·15)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

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结合所学,该会议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夕,这段讲话意在解放思想、推动社会改革,故选C项;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排除D 项。

3.(2018·江苏高考·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并没有消除矛盾,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与材料中“1984年10月,邓小平”不符,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

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1)

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A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6.(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

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

7.(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

8. (2017年北京卷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仅仅涉及是1959年的百货零售网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成是1956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我;根据材料中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主要是因为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与所学知识可知,报告显然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精神一致,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活市场经济,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B;“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但不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排除D。

10.(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事实不符,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更新,科学技术等不断发达,对人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97—2001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故B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谈不上普及,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

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故D项错误。11.(2019·天津高考·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材料三 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7分)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

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

【答案】(1)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

原因: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机遇: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变化: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1)第一小问对外开放思想,根据材料一中“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知其思想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时间点——1982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第二,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结合建国之初,我国所进行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可知其原因是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

(2)第一小问历史机遇,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可知其机遇之一是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二中“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可知其机遇是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可知其机遇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中“1993年到2003年……高新技术

产业群已初具规模”,可知其变化是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根据材料二中“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可知其变化是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中“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可知其变化是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

(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对外开放政策,在这一决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在作答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按照步骤逐渐论述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深入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再结合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开通之后,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稳步增长图,以及“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等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作以下总结: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在论述的结尾处,我们要做一个小结,以紧扣论述的导入语部分,即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这样使得论述的结构更加完整。

五、高考模拟

1.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B

【解析】“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D项错误。2.(2018·盐城二模)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答案】D

【解析】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是1979年元旦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故A项错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是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形成了“九二共识”,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没有得到台湾认同,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台湾放开了向大陆探亲、旅游等限制,反映出两岸互不往来的状态被打破,故D项正确。3.(2019·江苏名校调研)20世纪80年代,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这一构想吸收和发展了( ) A.“另起炉灶”政策B.结盟政策

C.睦邻友好方针D.“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

【解析】结合“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可知,邓小平是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即在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故D项正确。

4.(2019·苏州调研)《秋水长天》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2005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D.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答案】B

【解析】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5.(2018·海门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

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要求停止包产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

6.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这一通知( )

A.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B.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D.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可以得出通知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故D项正确。

7.(2019·徐州一中检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在上海市南京路“好公道”国营面馆对面开了家“好再来”个体面馆。同样的价格,“好再来”用的是鸡汤,把顾客都吸引了过去。这时“好公道”便通过主管部门在原料供应上卡“好再来”。从材料可以得出

( )

A.人民公社体制的广泛推行

B.个体经济的发展面临阻力

C.国营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D.主管部门的做法应该肯定

【答案】B

【解析】国营面馆通过主管部门在原料供应上卡私营面馆,这说明个体经济的发展面临阻力,故B项正确。

8.(2019·海门一模)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答案】B

【解析】增强企业活力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1998~2000年,私营企业比重上升,国企比重下降,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故D项错误。

9.(2019·泰州中学月考)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 )

A.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

B.完成了全面建设总目标

C.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

D.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C

【解析】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属于1978~1992年的目标探索阶段,故A项错误;1992~2002年也没有完成全面建设总目标,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故C项正确;1985年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属于目标探索阶段,故D项错误。

10.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

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答案】D

【解析】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我国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发展,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由市场形成价格”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故D项正确。

11.(2018·南京调研)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

B.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C.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

D.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是从1956年到1967年,故A项错误;1992年到2017年的航天规划目标的完成表明我国世纪之交航天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信息技术的成就,不是航天成就,故D项错误。

12.(2018·盐城期中)2006~2016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12.8%,排名世界第3位。与此同时,我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8个学科跻身世界第2位。这实质上反映出( )

A.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数量显著增加

B.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步领先于世界

C.高被引论文数是评判科技水平主要依据

D.“科教兴国”提出直接助推了科技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列,说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步领先于世界,B项正确。

1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道,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答案】B

【解析】材料既没有涉及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而且我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早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就已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14.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 )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围绕民族教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为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给予少数民族考生以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公平和平等,故B项正确;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投入,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