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概述

本文档是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的修订版,旨在向广大医务工作

者提供最新的防治指导。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民众

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本指南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最新的研究结果

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全面和科学的冠心病防治策略。

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指南确认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了相应的诊断要点和依据。同时,也针对特殊人群(如妇女、老年人等)的诊断进行了细化和讨论。

防治策略

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冠心病防治策略,包括生活方

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

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等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冠心

病的风险。药物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特点,推荐了相

应的药物类型和用药原则。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重症患者,提供了

相关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段。

应对新技术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本指南对冠心病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评估,

并提供了指导意见。同时,指南也强调了在应对新技术挑战时应注

意的问题,提醒临床医生谨慎使用和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

在冠心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

指南鼓励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患者和公众对冠心病的认

识和防治意识。同时,指南还提供了社区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提供

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冠心病防治服务。

结论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2023修订版第三版) 是一份全面、科学

的防治指导,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广

大医务工作者和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和建议,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概述 本文档是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的修订版,旨在向广大医务工作 者提供最新的防治指导。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民众 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本指南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最新的研究结果 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全面和科学的冠心病防治策略。 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指南确认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了相应的诊断要点和依据。同时,也针对特殊人群(如妇女、老年人等)的诊断进行了细化和讨论。 防治策略 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冠心病防治策略,包括生活方 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

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等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冠心 病的风险。药物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特点,推荐了相 应的药物类型和用药原则。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重症患者,提供了 相关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段。 应对新技术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本指南对冠心病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评估, 并提供了指导意见。同时,指南也强调了在应对新技术挑战时应注 意的问题,提醒临床医生谨慎使用和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 在冠心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 指南鼓励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患者和公众对冠心病的认 识和防治意识。同时,指南还提供了社区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提供 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冠心病防治服务。 结论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2023修订版第三版) 是一份全面、科学 的防治指导,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广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要点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 )要点 【摘要】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等一级预防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为全面推进该指南的推荐建议在基层落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移,专家工作组进一步结合基层心血管病防治的特点,给出有关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管理、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和阿司匹林的使用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的推荐建议,并以问答形式进行解释说明。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以预防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为目的,在尚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开展的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防控措施即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指南基层版》的目标人群为尚未发生心血管病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 )的一级预防。ASCVD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推荐意见: •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B) •对18~75岁的成人,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简化流程图〃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风险分层(B) •对10年风险为中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a B) 1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为什么要进行风险评估?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病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多个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多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可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孤立控制单一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 2 .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基于长期队列访数据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于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的数据建立了〃

中国冠心病指南2021

中国冠心病指南202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冠心病每年导致超过1.7万万人死亡。在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指导临 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国心血管病学会发布了最新 的中国冠心病指南。 一、冠心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点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脏疾病。冠 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冠 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胸痛,严重时可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中国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呈现出发病率增高、低龄化和女性化 的趋势。过去,冠心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男性,但近年来,随着生活 方式的改变和压力的增加,中青年人和女性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在逐渐 上升。 二、中国冠心病指南的制定过程 中国冠心病指南的制定过程是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的 综合性工作。该专家组由心血管病学、心脏外科、介入心脏病学、影 像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通过系统地收集、 评估和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试验数据和世界上最新的治疗指南,最终形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冠心病指南。

在制定过程中,专家组严格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并通过多轮讨论和反复修改,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此外,专家组还广泛征求了来自全国各级医院和研究机构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指南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中国冠心病指南的主要内容 中国冠心病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冠心病的分类和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处理、慢性冠心病的治疗、冠心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 冠心病的分类和诊断 冠心病的分类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指南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心肌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诊断不同类型的冠心病。 2.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处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性并发症,需要进行紧急处理。指南详细介绍了抗栓治疗、急诊心脏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指征和原则,帮助临床医生正确把握急诊处理的时机和方法。 3. 慢性冠心病的治疗 慢性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种慢性进展形式,需要长期治疗。指南详细介绍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指征、选择和使用原则,以及心脏康复和生活方式干预的建议,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3版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2023版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介绍 这份文档是2023版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指南的目的是为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冠心病防治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疾病概述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它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肥胖等。 预防措施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是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 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和血糖。通过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测,确保这些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 - 平衡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冠心病风险。

诊断和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定制个体 化的方案。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 药物、降压药等来控制冠心病的发展。 - 血管介入手术: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采用血管内介 入手术,如冠状动脉造影和扩张术,以恢复血流通畅。 - 改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心理调适。 长期管理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持续的管理和护理。患者应 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并依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和日常 保健。 定期复诊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结 2023版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提供了最新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护理冠心病患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长期的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3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最全版)

2023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最全版) 1.冠心病的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2.冠心病分型 根据发病情况不同,冠心病可分为稳定性冠心病(SCAD)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中ACS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NSTEMI和UA合称为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 3.冠心病诊断 典型心肌缺血的特征为: (1)胸骨后不适感,性质和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特征; (2)劳累或情绪激动可诱发; (3)休息和/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数分钟内可缓解。 老年冠心病发病表现常不典型,可能与劳累没有直接联系。胸痛是最常见

的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为主诉就诊的比例也更高。并且由于老年人常合并肺部疾病、心力衰竭等,劳力性胸部不适或呼吸困难也可能继发于这些疾病,这也会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生ACS时,可能无胸痛而直接表现为心衰。对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或出现急性心衰、心律失常、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非典型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有冠心病尤其是ACS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检查评估。 4.冠心病检查 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可用于确定可能导致缺血的原因,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为判断预后情况提供依据。老年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与其他年龄的患者相同,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肌酐测定、肌酐清除率、空腹血脂水平测定、2型糖尿病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需测定高敏肌钙蛋白(hs-cTn)以确定有无相关的心肌损伤。 特殊检查:常用的特殊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静息超声心动图对于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所帮助,冠心病的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无异常表现,但当心绞痛发作时可以发现缺血区局部心室壁活动异常。 静息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首选项目,疑诊冠心病的患者都应进行18导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修订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修订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了30,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的严重危害不仅在于它本身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等。在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方面,我国的相关指南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我国医学科学院和我国医师协会共同修订了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使之更加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这些指南包含了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并发症防治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将对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指南。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根据修订后的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1.1 血压测量:推荐成年人采用标准的袖带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测量时应静坐至少5分钟,且至少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

作为测定值。 1.2 高血压的诊断:根据测定值确定是否高血压,成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定人裙,还有相应的诊断标准。 1.3 高危人裙的筛查:对于高危人裙,如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等,应重点筛查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健康、适量运动、限制饮酒、戒烟等措施,这是控制高血压的首要方式。 2.2 药物治疗:对于确认的高血压患者,如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芳龄、并发症等,选择合适 的降压药物。 2.3 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应当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特点、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

2023中国冠心病多基因风险预测指导精准防治实践

2023中国冠心病多基因风险预测指导精准防治实践 近期本团队建立了我国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模型,并系统评价了其在冠心病精准预防中的应用价值。该评分可提升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和临床风险分层能力,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测预警和指导精准防治。研究成果于2023年2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HeartJourna1)o 冠心病是全球和我国居民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风险评估对筛选高危个体,制定预防性干预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本团队开发了基于传统环境危险因素的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并成为了我国现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的核心工具。 冠心病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共同参与作用,遗传度约50%o近十年来,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大量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易感基因,揭示了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为稳定且可量化的终身标记,通过整合这些易感基因构建冠心病PRS,可定量评估个体遗传风险,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风险预警。然而,既往PRS多基于欧洲人群开发。不同种族人群间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分布、遗传变异位点频率和连锁不平衡模式的差异导致了欧洲人群的评分不适用于东亚人群。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冠心病PRS o另外,如何利用遗传信息改善临床风险分层,指导临床实践尚未阐明,亟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整合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6万东亚人群冠心病基因组数据,鉴定了影响中国和东亚人群冠心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540个遗传变异和效应值,构建了适用于东亚人群及我国的冠心病PRS,并在我国前瞻性随访最长达20年的4万多自然人群队列中评价和验证了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该冠心病PRS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描绘个体随年龄增长的发病轨迹(图1)。高遗传风险者(评分最高的20%)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低遗传风险者(评分最低的20%)的近3倍,两组人群冠心病终生发病风险(到80岁时)分别达15.9%和5.8%0如果高遗传风险者同时伴有冠心'病家族史,冠心病终生发病风险将高达27.7%o 随后,该研究结合现行《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评价了PRS 的应用价值(图2)。研究发现,PRS可以改善传统临床风险的再分层能力,筛选潜在高危个体,尤其是对于传统中、高临床风险患者临床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现行指南对中等传统临床风险患者缺乏明确的干预建议,但如果合并高遗传风险,则建议启动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而高临床风险个体同时伴有高遗传风险,则亟需强化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最后,为了便于指导防治实践,本研究还制定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可视化风险评估量表图,充分反映人群差异性,实现了人群更加精细的风险分层(图3)。 相比于传统的临床危险因素,PRS的优势体现在生命早期、传统危险因素尚未出现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并且终生不变。该研究解码基因组遗传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理问题诊疗2023年中国共识推荐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理问题诊疗2023年中国共识推荐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负担较大。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同时还影响患者预后。心脏疾病与心理疾病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并可导致病情恶化。该问题在基层临床实践中尤为突出,因国内尚缺乏稳定性冠心病(SCAD)合并心理问题诊疗的基层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双心学组、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理问题基层诊疗共识(2023年)1 一、生活方式干预 1∙相关知识科普 对患者进行SCAD合并心理问题的知识教育。 2.饮食干预 患者应采取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 3.运动干预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干预计划,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荷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对于老年人,提倡采用散步(每日1h,可分次进行∖保健体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形式。

4.改善睡眠 应对SCAD合并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建议改善睡眠环境、规律作息时间、减少卧床时间,避免睡前饮用茶或咖啡等兴奋物质,避免睡前刷手机等。 此外,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亦有助于SCAD的预防和治疗。 二、心理疗法 1.心理支持 医师应认真倾听患者诉说不适症状和内心感受,尽量理解患者,并与患者共情,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并共同努力配合治疗。 2.认知行为干预 主要针对因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着眼点在于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解决心理问题。 3.情绪释放减压疗法 结合中医针灸与西方心理学理念,让患者敲击特定的部位(如眉头、眼尾、 眼下、鼻下、下巴、锁骨、腋下、头顶等),同时说出内心的压力事件,然后通过积极赋义转变信念和惯性模式,缓解身心不适。

《中华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紊乱指南》(2023)要点

《中华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紊乱 指南》(2023)要点 中华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紊乱指南 (2023) 要点 引言 本指南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控制指导委员会联合发布,旨在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鼓励公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供相关预防策略。 内容要点 1. 心血管代谢紊乱的定义和危害 - 心血管代谢紊乱是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常共存,并同时存在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 - 心血管代谢紊乱将导致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2. 个体化评估和多因素干预

- 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发病风险。 - 对患者进行多因素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等, 以减少心血管代谢紊乱的发生。 3. 生活方式干预 - 患者应该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 氧运动,并增加日常的身体活动量。 - 控制饮食和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减少饮食 中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 吸烟者应该尽快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4. 药物干预 - 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合 理选用药物,进行积极治疗。 5. 预防策略 -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普及心血管代谢紊乱知识和相关预防措施。 -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等手段,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 加强科研力度,推广心血管代谢紊乱的研究,促进防治技术 的不断提升。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促进公众健康,提供科学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响应。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要点 概要: 时隔五年,2023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于中国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作出一系列更新。本次指南将中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设定为 ≥140/90mmHg,以下为防治指南重点提炼。 高血压流行情况 1.我国大于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 2.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 3.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4.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 5.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是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1.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 上升; 2.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3.脉压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且独 立于平均动脉压 诊断性评估内容

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 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不同筛查方式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包括血压水平在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以下情况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1.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 2.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 和很高危者; 3.低危和中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周~12周后血压仍不达标的; 4.血压水平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 危和很高危者;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近年,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一、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报告2021》数据,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中位年龄68(59~76)岁,女性占44.1%。 二、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女性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妊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女性高血压患者对盐负荷更敏感,与代谢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性更强。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男性,达标率低于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腰围和腰围臀围比与心肌梗死风险更密切相关。吸烟或二手烟吸入的女性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更高。焦虑抑郁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其中约80%为女性。 三、女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女性更常见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栓塞导致的冠状动脉功能及微血管功能异常。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多见于女性患者(70%)且预后不良。 冠状动脉痉挛CAS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SCAD是与性别密切相关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ASCVD,多发生于无明确传统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下中青年女性以及妊娠、分娩期女性,是发生妊娠相关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syndrome,TTS/心碎综合征)患者90%为女性。 四、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胸痛是冠心病女性最常见的症状,女性 ACS患者80%以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压迫、紧缩或不适感。女性胸痛部位多变,伴随症状更多,如恶心、呕吐、气短、乏力、多汗、心悸以及颈肩、手臂、下颌或背部疼痛等。 五、女性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平板运动试验(exercise treadmill test,ETT)的女性假阳性率较高,诊断的准确性低于男性。女性患者运动诱发的 ST 段压低有可能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负荷超声心动图比ETT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推荐用于静息或运动心电图异常、有症状的中危女性;对于有症状、无法运动的中危女性,可采用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直接用于有心绞痛症状的高危患者或既往冠状动脉检查为左主干、前降支近段以及多支血管病变症状加重的患者。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2023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2023 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概述 对于接受PCI治疗或因ACS入院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调整可能发生在急性期(24小时内)、早期(30天内)、晚期(30天至1年)或极晚期(1年后)。 图1 DAPT的调整策略 注:ASA,阿司匹林;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SAPT,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降阶(De-escalation)

➤当认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症风险大于血栓并发症风险时,可采用降阶治疗以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 ➤降低出血风险可以通过更换为预期抗血小板作用相对较弱的药物、减少剂量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图2)。 √对于DAPT,转换药物和减少剂量通常仅限于P2Y₁₂抑制剂,尽管理论上阿司匹林也可改变。 √P2Y₁₂抑制剂单药治疗时也可进行转换药物和减少剂量。 √停药通常在DAPT的情况下进行,需要根据医生指示停药,不包括因手术、出血或患者依从性差中断治疗的停药情况。 图2 抗血小板治疗降阶策略 注:ASA,阿司匹林;PRA,普拉格雷;CLO,氯吡格雷;TIC,替格瑞洛。 1.转换药物 (1)相关定义

➤通过转换药物降阶通常是指将强效P2Y₁₂抑制剂(如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更换为预期血小板抑制作用相对较弱的P2Y₁₂抑制剂(如氯吡格雷)。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最初接受指南推荐DAPT方案(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的ACS患者中。 ➤可通过检查或根据临床判断来评估或预测换药降阶效果。 √指导换药降阶的检查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分型。 √ACS患者DAPT换药研究包括单纯根据临床判断(“非指导”)进行换药或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分型指导的换药。 ➤转换药物的最佳时间尚无标准。 √但在非指导换药研究中,P2Y₁₂抑制剂的变化多发生在1个月时(即认为出血风险超过血栓并发症风险)。 √相反,在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分型指导下的换药研究中,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更早的时间点,包括PCI后立即换药。值得注意的是,在PCI围术期换药降阶与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增加有关。 (2)相关指南 ➤在2018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DAPT降阶策略被首次提及(IIb类)。 ➤2020年ESC ACS相关指南对其进行了完善并扩展了推荐,指出根据临床判断、血小板功能检测或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取决于患者的风险状况和各项检测的可用性),考虑对个体患者,特别是被认为不适合强效血小板抑制的ACS患者,通过转换药物降阶(IIb类)。 ➤2021 ACC/AHA/SCAI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中未提及通过转换药物降阶以减少PCI后出血。 (3)相关研究 √在ANTARCTIC试验中,血小板功能测试指导的换药是最常见策略;2周和1个月的治疗调整并未减少1年的NACE。

最新: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近年,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组相关专家撰 写了本共识,旨在提升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一、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报告2021》数据,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中位年龄68(59~76)岁,女性占44.1%。 二、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女性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妊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女性高血压患者对盐负荷更敏感,与代谢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性更强。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男性,达标率低于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腰围和腰围臀围比与心肌梗死风险更密切相

关。吸烟或二手烟吸入的女性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更高。焦虑抑郁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其中约80%为女性。

三、女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女性更常见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和冠状动脉栓塞导致的冠状动脉功能及微血管功能异常。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多见于女性患者(70%)且预后不良。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CAS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SCAD是与性别密切相关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ASCVD,多发生于无明确传统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下中青年女性以及妊娠、分娩期女性,是发生妊娠相关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syndrome,TTS/心碎综合征)患者90%为女性。 四、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胸痛是冠心病女性最常见的症状,女性ACS患者80%以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压迫、紧缩或不适感。女性胸痛部位多变,伴随症状更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 一、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现状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0年以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均居首位。201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64.84/10万和298.42/10万;心血管病死因构成比分别为42.61%和45.01%[2,3]。全国33个省监测资料[4]显示,2013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372.4万,比1990年增加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分别增加91%、143.3%和18% ;根据生命损失年估计,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早期流行病学研究[5,6]表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较低,而卒中发病率较高。冠心病、卒中发病率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总趋势为北方高于南方。近年来一些地区监测报告显示,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仍在增高,而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有所下降[7,8,9];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也在持续增高,且中青年男性增幅较大[10,11]。2012-2013 年全国卒中流行病学调查(NESS-China )[12]显示,20岁以上人群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246.8/10万人年,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卒中人数2 4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2],

目前主要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卒中1 3万、冠心病1 1万。 二、我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 自1980年以来,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20年以后增加迅速。2015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数1 887.7 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87%。2015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153.40亿元,颅内出血为231.99亿元,脑梗死为524.26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13%、18.06% 和23.47%[2,3]。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必要性 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尽管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我国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13]。改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 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和社区综合防治研究证明,针对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能降低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和心血管病发病率,同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 )等机构已经提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策略,包括:(1)面向人群,控制和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策略;(2) 针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干预,即高危策略。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已证实,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要点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要点 【朱医师特别推介医学新知识】 1 【摘要】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等一级预防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为全面推进该指南的推荐建议在基层落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移,专家工作组进一步结合基层心血管病防治的特点,给出有关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管理、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和阿司匹林的使用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的推荐建议,并以问答形式进行解释说明。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以预防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为目的,在尚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开展的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防控措施即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指南基层版》的目标人群为尚未发生心血管病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级预防。ASCVD包括

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推荐意见: •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B) •对18~75岁的成人,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简化流程图”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风险分层( B) •对10年风险为中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a B) 1.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为什么要进行风险评估?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病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多个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多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可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孤立控制单一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 2. 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最全版)

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最全版)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证据表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以预防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为目的,在尚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开展的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防控措施即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为推进《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推荐建议在基层落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移,《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联合全科医学和基层专家,基于原指南内容,结合基层心血管病防治的特点,并考虑最新的临床证据,制定了本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以下简称《指南基层版》)。《指南基层版》的目标人群为尚未发生心血管病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聚焦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ASCVD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同时,鉴于我国人群出血性卒中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血压管理时也应特别强调评估和控制包括出血性卒中在内的总心血管病风险。 专家委员会针对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血糖管理和阿司匹林应用六大类核心问题进行讨论,给出推荐类别(表1)和证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病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多个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多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可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孤立控制单一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指根据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水平和组合判断或预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