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实用版)

目录

一、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概述

二、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流程

三、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优势与应用

四、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概述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顾名思义,是指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使用铝材料进行制造的一种技术。铝制程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后端制程中,铝扮演着连接电路的重要角色。采用铝制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导电性能,并有助于实现更小的线宽和更高的集成度,从而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性能和功耗的要求。

二、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流程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薄膜沉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将铝材料沉积到硅片表面,形成一层铝薄膜。

2.光刻:利用光刻技术将铝薄膜暴露在特定区域的电路图案上,为后续的蚀刻过程做好准备。

3.蚀刻:采用蚀刻液对暴露的铝薄膜进行腐蚀,使铝薄膜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4.溅射:通过溅射技术在铝薄膜上沉积一层保护层,以提高铝薄膜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

5.回蚀刻:对溅射后的保护层进行蚀刻,以去除不需要的部分,使铝薄膜保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三、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优势与应用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具有以下优势:

1.成本低:铝材料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半导体产品的整体成本。

2.导电性能好:铝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3.良好的可靠性:铝制程技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半导体产品的使用寿命。

4.制程灵活性高:铝制程可用于制造各种不同规格和形状的电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铝制程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在集成电路(IC)制造、光电子器件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铝制程技术也将持续改进,以满足未来电子产品对性能、功耗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四、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电子产品性能需求的提升,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技术将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程技术不断优化:通过采用新型材料、改进沉积和蚀刻方法等手段,提高铝制程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

2.设备和工艺的升级:随着半导体设备的更新换代,铝制程技术也将不断升级,以适应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生产需求。

3.应用领域的拓展:随着铝制程技术的发展,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有望在其他领域如能源、交通等实现新的突破。

总之,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五分钟让你看懂 FinFET及未来7nm制程

五分钟让你看懂 FinFET 打开这一年来半导体最热门的新闻,大概就属FinFET了,例如:iPhone 6s 内新一代A9应用处理器采用新电晶体架构很可能为鳍式电晶体(FinFET),代表FinFET开始全面攻占手机处理器、三星与台积电较劲,将10 纳米 FinFET 正式纳入开发蓝图、联电携 ARM,完成 14 纳米 FinFET 制程测试。到底什么是FinFET?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让这么多国际大厂趋之若骛呢? 什么是 FET? FET的全名是“场效电晶体(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先从大家较耳熟能详的“MOS”来说明。MOS 的全名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构造如图一所示,左边灰色的区域(矽)叫做“源极(Source)”,右边灰色的区域(矽)叫做“汲极(Drain)”,中间有块金属(绿色)突出来叫做“闸极(Gate)”,闸极下方有一层厚度很薄的氧化物(黄色),因为中间由上而下依序为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因此称为“MOS”。 MOSFET的工作原理与用途 MOSFET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电子由左边的源极流入,经过闸极下方的电子通道,由右边的汲极流出,中间的闸极则可以决定是否让电子由下方通过,有点

像是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因此称为“闸”;电子是由源极流入,也就是电子的来源,因此称为“源”;电子是由汲极流出,看看说文解字里的介绍:汲者,引水于井也,也就是由这里取出电子,因此称为“汲”。 当闸极不加电压,电子无法导通,代表这个位是 0,如图一(a)所示;当闸极加正电压,电子可以导通,代表这个位是 1,如图一(b)所示。 MOSFET是目前半导体产业最常使用的一种场效电晶体(FET),科学家将它制作在矽晶圆上,是数码讯号的最小单位,一个 MOSFET 代表一个 0 或一个 1,就是电脑里的一个“位(bit)”。电脑是以 0 与 1 两种数码讯号来运算;我们可以想像在矽芯片上有数十亿个 MOSFET,就代表数十亿个 0 与1,再用金属导线将这数十亿个 MOSFET 的源极、汲极、闸极链接起来,电子讯号在这数十亿个 0 与 1 之间流通就可以交互运算,最后得到使用者想要的加、减、乘、除运算结果,这就是电脑的基本工作原理。晶圆厂像台积电、联电,就是在矽晶圆上制作数十亿个 MOSFET 的工厂。 闸极长度:半导体制程进步的关键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实用版) 目录 一、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概述 二、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流程 三、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优势与应用 四、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概述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顾名思义,是指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使用铝材料进行制造的一种技术。铝制程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后端制程中,铝扮演着连接电路的重要角色。采用铝制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导电性能,并有助于实现更小的线宽和更高的集成度,从而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性能和功耗的要求。 二、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流程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薄膜沉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将铝材料沉积到硅片表面,形成一层铝薄膜。 2.光刻:利用光刻技术将铝薄膜暴露在特定区域的电路图案上,为后续的蚀刻过程做好准备。 3.蚀刻:采用蚀刻液对暴露的铝薄膜进行腐蚀,使铝薄膜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4.溅射:通过溅射技术在铝薄膜上沉积一层保护层,以提高铝薄膜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

5.回蚀刻:对溅射后的保护层进行蚀刻,以去除不需要的部分,使铝薄膜保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三、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优势与应用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具有以下优势: 1.成本低:铝材料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半导体产品的整体成本。 2.导电性能好:铝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3.良好的可靠性:铝制程技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半导体产品的使用寿命。 4.制程灵活性高:铝制程可用于制造各种不同规格和形状的电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铝制程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在集成电路(IC)制造、光电子器件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铝制程技术也将持续改进,以满足未来电子产品对性能、功耗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四、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电子产品性能需求的提升,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技术将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程技术不断优化:通过采用新型材料、改进沉积和蚀刻方法等手段,提高铝制程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 2.设备和工艺的升级:随着半导体设备的更新换代,铝制程技术也将不断升级,以适应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生产需求。 3.应用领域的拓展:随着铝制程技术的发展,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有望在其他领域如能源、交通等实现新的突破。 总之,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半导体IC制造流程

一、晶圆处理制程 晶圆处理制程之主要工作为在硅晶圆上制作电路与电子组件(如晶体管、电容体、逻辑闸等),为上述各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过程,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为例,其所需处理步骤可达数百道,而其所需加工机台先进且昂贵,动辄数千万一台,其所需制造环境为为一温度、湿度与含尘量(Particle)均需控制的无尘室(Clean-Room),虽然详细的处理程序是随着产品种类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不过其基本处理步骤通常是晶圆先经过适当的清洗(Cleaning)之后,接着进行氧化(Oxidation)及沈积,最后进行微影、蚀刻及离子植入等反复步骤,以完成晶圆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 二、晶圆针测制程 经过Wafer Fab之制程后,晶圆上即形成一格格的小格,我们称之为晶方或是晶粒(Die),在一般情形下,同一片晶圆上皆制作相同的芯片,但是也有可能在同一片晶圆上制作不同规格的产品;这些晶圆必须通过芯片允收测试,晶粒将会一一经过针测(Probe)仪器以测试其电气特性,而不合格的的晶粒将会被标上记号(Ink Dot),此程序即称之为晶圆针测制程(Wafer Probe)。然后晶圆将依晶粒为单位分割成一粒粒独立的晶粒,接着晶粒将依其电气特性分类(Sort)并分入不同的仓(Die Bank),而不合格的晶粒将于下一个制程中丢弃。 三、IC构装制程 IC构装制程(Packaging)则是利用塑料或陶瓷包装晶粒与配线以成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此制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出所生产的电路的保护层,避免电路受到机械性刮伤或是高温破坏。最后整个集成电路的周围会向外拉出脚架(Pin),称之为打线,作为与外界电路板连接之用。

图解半导体制程概论1

图解半导体制程概论(1) 第一章半导体导论 █半导体的物理特性及电气特性 【半导体】具有处于如铜或铁等容易导电的【导体】、与如橡胶或玻璃等不导电的【绝缘体】中间的电阻系数、该电阻比会受到下列的因素而变化。如: 杂质的添加·温度 光的照射·原子结合的缺陷 █半导体的材料 硅(Si)与锗(Ge)为众所周知的半导体材料.这些无素属于元素周期素中的第IV族,其最外壳(最外层的轨道)具有四个电子.半导体除以硅与锗的单一元素构成之处,也广泛使用两种以上之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 ●硅、锗半导体 (Si、Ge Semiconductor) 单结晶的硅、其各个原子与所邻接的原子共价电子(共有结合、共有化)且排列得井井有条。利用如此的单结晶,就可产生微观性的量子力学效果,而构成半导体器件。

●化合物半导体 (Compound Semiconductor) 除硅(Si)之外,第III族与第V族的元素化合物,或者与第IV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用于半导体 材料。 例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砷)、AlGaAs(砷化镓铝)、GaN(氮化镓)SiC(碳化硅)SiGe(锗化硅)等均是由2个以上元素所构成的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与自由电子及空穴 我们将第IV族(最外层轨道有四个电子)的元素(Si、Ge等),以及和第IV族等价的化合物(GaAs、GaN等),且掺杂极少杂质的半导体的结晶,称之为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 ●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 当温度十分低的时候,在其原子的最外侧的轨道上的电子(束缚电子(bound electrons)用于结合所邻接的原子,因此在本征半导体内几乎没有自由载子,所以本征半导体具有高电阻比。

(整理)半导体清洗设备制程技术与设备市场分析

半导体清洗设备制程技术与设备市场分析 (台湾)自?動?化?產?業?技?術?與?市?場?資?訊?專?輯 关键词 ?多槽全自动清洗设备Wet station ?单槽清洗设备Single bath ?单晶圆清洗设备Single wafer ?微粒particle 目前在半导体湿式清洗制程中,主要应用项目包含晶圆清洗与湿式蚀刻两项,晶圆(湿式) 清洗制程主要是希望藉由化学药品与清洗设备,清除来自周遭环境所附着在晶圆表面的脏污,以达到半导体组件电气特性的要求与可靠度。至于脏污的来源,不外乎设备本身材料产生、现场作业员或制程工程师人体自身与动作的影响、化学材料或制程药剂残留或不纯度的发生,以及制程反应产生物的结果,尤其是制程反应产生物一项,更成为制程污染主要来源,因此如何改善制程中所产生污染,便成为清洗制程中研究主要的课题。 过去RCA 多槽湿式清洗一直是晶圆清洗的主要技术,不过随着近年来制程与清洗设备的演进,不但在清洗制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技术,也随着半导体后段封装技术的演进,清洗设备也逐渐进入封装厂的生产线中。以下本文即针对清洗设备与技术作一深入介绍,并分析清洗设备发展的关键机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晶圆表面所残留脏污的种类非常多,约略可分成微粒、金属离子、有机物与自然氧化物。而这些污染物中,以金属离子对半导体组件的电气特性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尤其是重金属离子所引发的不纯度,

将严重影响闸氧化层的临界崩溃电压、起始电压漂移与P-N 接合电压,进而造成制程良率的降低。所以,针对制程所使用的化学品与纯水,必须进行严格的纯度控制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污染源。由于集成电路随着制作集积度更高的电路,其化学品、气体与纯水所需的纯度也将越高,为提升化学品的纯度与操作良率,各家厂商无不积极改善循环过滤与回收系统,如FSI 公司提出point-of-generation (点产生)与point-of-use (点使用)相结合,比起传统化学瓶的供应方式,有着更佳的纯度。(注:POUCG点再生) 在半导体制程中,无论是在去光阻、化学气相沈淀、氧化扩散、晶圆研磨以后等各阶段制程都需反复清洗步骤,而在晶圆清洗部分也概略分为前后段清洗两部分(在晶圆生产处理过程中大致可区分为 前段与后段制程,前后段以金属制作蒸镀、溅镀为分界),在前段制程清洗方面,如Preclean、扩散、氧化层与氮化层的去除、复晶硅蚀刻与去除。后制程段清洗方面,包含金属间介电层与金属蚀刻后之清洗、光阻去除前后的清洗、CMP 制程后之清洗等。 由于晶圆污染来源除一般微粒(particle) 附着于晶圆表面上,并可能是污染物与晶圆表面之间产生连接,包含如多种化学键结,甚至于脏污被氧化层或有机物薄膜所深埋,即使经过多次的物理力洗濯或冲刷,均无法彻底去除此脏污,并有可能产生回污或交互污染。因此,清洗的方法除了物理力或溶解的洗净外,对于晶圆表面施予微量蚀刻(Micro-etching) 的化学清洗方式(如下表一),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半导体清洗设备以清洗方式目前依分类大致可分为:(1)多槽

半导体制造基本概念

半导体制造基本概念 晶圆(Wafer) 晶圆(Wafer)的生产由砂即(二氧化硅)开始,经由电弧炉的提炼还原成冶炼级的硅,再经由盐酸氯化,产生三氯化硅,经蒸馏纯化后,透过慢速分解过程,制成棒状或粒状的「多晶硅」。一般晶圆制造厂,将多晶硅融解后,再利用硅晶种慢慢拉出单晶硅晶棒。一支85公分长,重76.6公斤的8?? 硅晶棒,约需2天半时间长成。经研磨、??光、切片后,即成半导体之原料晶圆片。 光学显影 光学显影是在光阻上经过曝光和显影的程序,把光罩上的图形转换到光阻下面的薄膜层或硅晶上。光学显影主要包含了光阻涂布、烘烤、光罩对准、曝光和显影等程序。小尺寸之显像分辨率,更在 IC 制程的进步上,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由于光学上的需要,此段制程之照明采用偏黄色的可见光。因此俗称此区为黄光区。 干式蚀刻技术 在半导体的制程中,蚀刻被用来将某种材质自晶圆表面上移除。干式蚀刻(又称为电浆蚀刻)是目前最常用的蚀刻方式,其以气体作为主要的蚀刻媒介,并藉由电浆能量来驱动反应。 电浆对蚀刻制程有物理性与化学性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电浆会将蚀刻气体分子分解,产生能够快速蚀去材料的高活性分子。此外,电浆也会把这些化学成份离子化,使其带有电荷。 晶圆系置于带负电的阴极之上,因此当带正电荷的离子被阴极吸引并加速向阴极方向前进时,会以垂直角度撞击到晶圆表面。芯片制造商即是运用此特性来获得绝佳的垂直蚀刻,而后者也是干式蚀刻的重要角色。 基本上,随着所欲去除的材质与所使用的蚀刻化学物质之不同,蚀刻由下列两种模式单独或混会进行: 1. 电浆内部所产生的活性反应离子与自由基在撞击晶圆表面后,将与某特定成份之表面材质起化学反应而使之气化。如此即可将表面材质移出晶圆表面,并透过抽气动作将其排出。 2. 电浆离子可因加速而具有足够的动能来扯断薄膜的化学键,进而将晶圆表面材质分子一个个的打击或溅击(sputtering)出来。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半导体制造技术地一些名词含义!

晶圆(Wafer) 晶圆(Wafer)的生产由砂即(二氧化硅)开始,经由电弧炉的提炼还原成冶炼级的硅,再经由盐酸氯化,产生三氯化硅,经蒸馏纯化后,透过慢速分解过程,制成棒状或粒状的「多晶硅」。一般晶圆制造厂,将多晶硅融解后,再利用硅晶种慢慢拉出单晶硅晶棒。一支85公分长,重76.6公斤的8吋硅晶棒,约需2天半时间长成。经研磨、拋光、切片后,即成半导体之原料晶圆片。 光学显影 光学显影是在光阻上经过曝光和显影的程序,把光罩上的图形转换到光阻下面的薄膜层或硅晶上。光学显影主要包含了光阻涂布、烘烤、光罩对准、曝光和显影等程序。小尺寸之显像分辨率,更在 IC 制程的进步上,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由于光学上的需要,此段制程之照明采用偏黄色的可见光。因此俗称此区为黄光区。 干式蚀刻技术 在半导体的制程中,蚀刻被用来将某种材质自晶圆表面上移除。干式蚀刻(又称为电浆蚀刻)是目前最常用的蚀刻方式,其以气体作为主要的蚀刻媒介,并藉由电浆能量来驱动反应。 电浆对蚀刻制程有物理性与化学性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电浆会将蚀刻气体分子分解,产生能够快速蚀去材料的高活性分子。此外,电浆也会把这些化学成份离子化,使其带有电荷。 晶圆系置于带负电的阴极之上,因此当带正电荷的离子被阴极吸引并加速向阴极方向前进时,会以垂直角度撞击到晶圆表面。芯片制造商即是运用此特性来获得绝佳的垂直蚀刻,而后者也是干式蚀刻的重要角色。 基本上,随着所欲去除的材质与所使用的蚀刻化学物质之不同,蚀刻由下列两种模式单独或混会进行: 1. 电浆内部所产生的活性反应离子与自由基在撞击晶圆表面后,将与某特定成份之表面材质起化学反应而使之气化。如此即可将表面材质移出晶圆表面,并透过抽气动作将其排出。 2. 电浆离子可因加速而具有足够的动能来扯断薄膜的化学键,进而将晶圆表面材质分子一个个的打击或溅击(sputtering)出来。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是制造微电子组件时,被用来沉积出某种薄膜(film)的技术,所沉积出的薄膜可能是介电材料(绝缘体)(dielectrics)、导体、或半导体。在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制程时,包含有被沉积材料之原子的气体,会被导入受到严密控制的制程反应室内。当这些原子在受热的昌圆表面上起化学反应时,会在晶圆表面产生一层固态薄膜。而此一化学反应通常必须使用单一或多种能量源(例如热能或无线电频率功率)。 CVD制程产生的薄膜厚度从低于0.5微米到数微米都有,不过最重要的是其厚度都必须足够均匀。较为常见的CVD薄膜包括有: ■二气化硅(通常直接称为氧化层) ■氮化硅 ■多晶硅 ■耐火金属与这类金属之其硅化物 可作为半导体组件绝缘体的二氧化硅薄膜与电浆氮化物介电层(plasmas nitride dielect

vcsel工艺制程

vcsel工艺制程 在今天的微电子行业,光通信系统已经成为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通信领域中,有一种名为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半导体激光器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互连、光存储和光计算等领域。下面,我将为您介绍VCSEL工艺制程的关键步骤。 1. 衬底制备:VCSEL的制造需要高质量的衬底,通常采用GaAs(砷化镓)或InP(磷化铟)作为衬底材料。首先需要将衬底进行化学清洗和预处理,以确保其表面干净、平整、无污染。 2. 外延生长:接下来,在衬底表面生长所需的外延层,如GaAs EPI(电介质外延)或InP EPI(电介质外延)。外延层的质量对VCSEL的性能至关重要。外延生长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气氛、pH值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半导体材料特性。 3. 光刻工艺:在外延层生长完成后,需要进行光刻工艺以形成所需的图形结构。光刻技术有许多种,包括干法刻蚀、湿法刻蚀和光致抗蚀剂光刻等。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光刻技术以实现高精度的结构制作。 4. 离子注入:在光刻过程中形成的图形结构中,需要注入所需的掺杂元素以改

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常用的掺杂元素有铝(Al)、镓(Ga)和砷(As)等。离子注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注入深度、能量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稳定。 5. 氧化/减薄:在离子注入完成后,需要进行氧化和减薄处理,以暴露出外延层下方的基底材料。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降低寄生电容。 6. 金属淀积:为了实现VCSEL器件中的电学连接,需要在外延层上淀积一层金属电极。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铝(Al)、金(Au)和银(Ag)等。金属淀积过程需要控制淀积速率、淀积温度和淀积厚度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金属结构和表面形貌。 7. 后端工艺:在VCSEL器件制造的后端工艺中,还需要进行切割、检验、清洗、封装和测试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确保VCSEL器件的性能可靠、稳定和一致。 通过以上关键步骤,我们可以制造出具有高光功率、高亮度和低功耗等优点的VCSEL器件。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VCSEL器件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还将得到持续拓展。

LED芯片制程介绍

LED芯片制程介绍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利用固体半导体材料发生辐射而产生光的半导体器件。LED芯片制程指的是制造LED芯片所经历的工艺流程和步骤。 一、材料准备 LED芯片制程的第一步是准备半导体材料。通常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氮化镓(GaN)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AlGaInP和AlInGaP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高的能隙,可以提高LED芯片的效率。二、晶圆制备 晶圆是制造LED芯片的基板,其上面生长了多个薄膜层。晶圆通常由蓝宝石、硅碳化物或蓝宝石上覆盖硅衬底制成。制备晶圆的关键步骤包括抛光、清洗和薄膜生长。 三、薄膜生长 薄膜生长是LED芯片制程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薄膜生长方法有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和气相外延(VPE)等。这些方法通过在晶圆上沉积一层层的半导体材料来构建LED元件的结构。 四、掺杂 掺杂是LED芯片制程中实现n型和p型区域的关键步骤。通过使用杂质元素(如锌、镓和硅等)将n型或p型材料掺杂进半导体晶体中,可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质。掺杂一般通过离子注入、热扩散或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实现。 五、制备电极和金属层

制备电极和金属层是为LED芯片提供电流和保护的步骤。通过在芯片 上部署金属电极,可以为LED提供电流输入和输出。常用的电极材料有金、银和铝等。此外,还要在芯片上添加金属层用于保护和反射光。 六、切割晶圆 在制程的最后阶段,需要将生长好的晶圆切割成多个独立的LED芯片。可采用切割锯或激光脉冲来实现。切割晶圆可以根据需要得到各种尺寸和 形状的LED芯片。 七、测试和分选 最后,需要对切割好的LED芯片进行测试和分选。测试可以通过电流 -电压特性、发光亮度和颜色参数等来确保芯片的性能。而分选则是根据 测试结果将芯片分成不同的亮度等级和颜色等级。 总结:LED芯片制程经历了材料准备、晶圆制备、薄膜生长、掺杂、 制备电极和金属层、切割晶圆以及测试和分选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对 芯片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制程的精细和稳定性尤为重要。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LED芯片制程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LED的效率和亮度,降低能耗和成本,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应用需求。

半导体封装制程与设备材料知识介绍-FE

半导体封装制程与设备材料知识介绍-FE 半导体封装制程是半导体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 断地在更新换代。本文将主要介绍半导体封装的制程步骤及相关设备材料知识。 半导体封装制程步骤 半导体封装制程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需要封装的芯片布局,设计封装排线和金属引线等结构。同时, 设计封装的外观结构,包括尺寸、形状、数量和分布等。 2.使用设计软件,制作电路图样,该图样包含标准的元器件符号、等电 线和连接符等信息。 3.基于制作的电路图样,制作光刻版,在载片上进行银河线蚀刻。因为 光刻版制作的精度较高,可以制作很细的线路和高保真度的图案。 4.将加载的原件(如晶体管芯片等)与抛光后的铜器系排线粘结在一起, 其中的薄胶层在压合交联后,铜器系排线被粘在原件表面上。通过紫外线固化胶水,以确保清洗过程中不再分离。 5.将元器件放入封装内部,并对外壳进行粘接焊接或压力焊接以完成封 装。 半导体封装设备材料 1.电池板:电池板全名为半导体电池板,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必要材料之 一。它通常被用作制造微芯片和其他半导体产品的基础材料。电池板通常由纯硅制成,因为硅是制造半导体的最佳材料之一。 2.排线:排线是半导体封装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它可以连接到各 种元器件和芯片,从而使它们可以在更广泛的电路中工作。排线通常由铜、铝或金刚石制成。铜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其导电性能优良,且价格较为实惠。 3.烟雾处理设备:烟雾处理设备是半导体封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之 一。它可以用来过滤设备产生的烟雾和粉尘,以确保制造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烟雾处理设备通常包括过滤器、碳过滤器以及粒子清洁器等。 4.封胶设备:封胶设备用于在芯片上涂覆胶水,并紫外线固化粘胶以固 定芯片和排线。封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使用封胶的材料进行调整,因为不同材料的粘合性能不同。通常使用的封胶设备有涂胶机、涂覆机和喷涂机等。 半导体封装制程在现代电子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封装的步骤到所需的设 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半导体封装制程的复杂性和高技术含量。了解这些信息有助

半导体制程及原理介绍

半导体制程及原理介绍 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气特性。在现代电 子技术中,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中。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过程被称为半导体制程,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程的工艺流程,以及制作半导体器件时涉及到的原理和技术。 半导体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程包含多个工序,一般分为六个步骤: 1.前工艺:前工艺包含晶圆清洗、分切、抛光和衬底烘烤。在这一阶 段,旨在确保晶圆表面光滑无瑕疵,为后续的工艺提供良好的基础。 2.沉积工艺:沉积工艺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这个 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对晶圆表面进行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如硅酸盐。 3.光刻工艺:光刻工艺是在晶圆上印刷图案的过程,主要利用紫外光 照射。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在晶圆表面添加一层遮光剂,以保护晶圆的某些区域,防止化学腐蚀。 4.蚀刻工艺:蚀刻工艺是“刻蚀”晶圆表面的化学过程,一般利用氢氟酸 蚀刻掉不需要的部分。这个步骤的目的是通过蚀刻去除遮光剂之外的区域,形成所需的结构。 5.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工艺是向晶圆表面注入离子,以改变其电学性 质。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在特定区域(如接线)注入特定的材料,从而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6.后工艺:后工艺包括切割晶圆、清洗、烧结蓝宝石和金属连接。这 个步骤的目的是完成器件的制造过程,并确保器件能够正常工作。 半导体器件的制作原理 半导体制程中的制作原理是在半导体材料内部控制杂质浓度,从而控制其导电 性能,从而制造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材料通常分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主要 是硼、铝和镓,n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主要是砷、锑和磷。在p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中,杂质浓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载流子浓度和导电性能。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时,形成了PN结构。在PN结构中存在一个 空间电荷区,该区域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耗尽层”。

半导体制造技术地一些名词含义!

晶圆〔Wafer〕晶圆〔Wafer〕的生产由砂即〔二氧化硅〕开始,经由电弧炉的提炼复原成冶炼级的硅,再经由盐酸氯化,产生三氯化硅,经蒸馏纯化后,透过慢速分解过程,制成棒状或粒状的「多晶硅」。一般晶圆制造厂,将多晶硅融解后,再利用硅晶种慢慢拉出单晶硅晶棒。一支85公分长,重76.6公斤的8吋硅晶棒,约需2天半时间长成。经研磨、拋光、切片后,即成半导体之原料晶圆片。光学显影光学显影是在光阻上经过曝光和显影的程序,把光罩上的图形转换到光阻下面的薄膜层或硅晶上。光学显影主要包含了光阻涂布、烘烤、光罩对准、曝光和显影等程序。小尺寸之显像分辨率,更在 IC 制程的进步上,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由于光学上的需要,此段制程之照明采用偏黄色的可见光。因此俗称此区为黄光区。 干式蚀刻技术在半导体的制程中,蚀刻被用来将某种材质自晶圆外表上移除。干式蚀刻〔又称为电浆蚀刻〕是目前最常用的蚀刻方式,其以气体作为主要的蚀刻媒介,并藉由电浆能量来驱动反响。电浆对蚀刻制程有物理性与化学性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电浆会将蚀刻气体分子分解,产生能够快速蚀去材料的高活性分子。此外,电浆也会把这些化学成份离子化,使其带有电荷。晶圆系置于带负电的阴极之上,因此当带正电荷的离子被阴极吸引并加速向阴极方向前进时,会以垂直角度撞击到晶圆外表。芯片制造商即是运用此特性来获得绝佳的垂直蚀刻,而后者也是干式蚀刻的重要角色。根本上,随着所欲去除的材质与所使用的蚀刻化学物质之不同,蚀刻由如下两种模式单独或混会进展: 1. 电浆内部所产生的活性反响离子与自由基在撞击晶圆外表后,将与某特定成份之外表材质起化学反响而使之气化。如此即可将外表材质移出晶圆外表,并透过抽气动作将其排出。 2. 电浆离子可因加速而具有足够的动能来扯断薄膜的化学键,进而将晶圆外表材质分子一个个的打击或溅击〔s puttering〕出来。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是制造微电子组件时,被用来沉积出某种薄膜(fi lm)的技术,所沉积出的薄膜可能是介电材料(绝缘体)(dielectrics)、导体、或半导体。在进展化学气相沉积制程时,包含有被沉积材料之原子的气体,会被导入受到严密控制的制程反响室内。当这些原子在受热的昌圆外表上起化学反响时,会在晶圆外表产生一层固态薄膜。而此一化学反响通常必须使用单一或多种能量源(例如热能或无线电频率功率)。 CVD制程产生的薄膜厚度从低于0.5微米到数微米都有,不过最重要的是其厚度都必须足够均匀。较为常见的CVD薄膜包括有:■二气化硅〔通常直接称为氧化层〕■氮化硅■多晶硅■耐火金属与这类金属之其硅化物可作为半导体组件绝缘体的二氧化硅薄膜与电浆氮化物介电层〔plasmas nitride dielectrics〕是目前CVD技术最广泛的应用。这类薄膜材料可以在芯片内部构成三种主要的介质薄膜:内层介电层〔ILD〕、内金属介电层〔IMD〕、以与保护层。此外、金层化学气相沉积〔包括钨、铝、氮化钛、以与其它金属等〕也是一种热门的CVD应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如其名称所示,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 or Deposition〕主要是一种物理制程而非化学制程。此技术一般使用氩等钝气,藉由在高真空中将氩离子加速以撞击溅镀靶材后,可将靶材原子一个个溅击出来,并使被溅击出来的材质〔通常为铝、钛或其合金〕如雪片般沉积在晶圆外表。制程反响室内部的高温与高真空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 摘要: 一、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概述 二、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关键工艺 1.化学气相沉积(CVD) 2.物理气相沉积(PVD) 3.电化学沉积(ECD) 4.溅射沉积 三、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应用 1.芯片制造 2.微电子器件 3.光学器件 四、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发展趋势 1.高分辨率 2.高性能 3.绿色环保 2.挑战 1.技术突破 2.成本控制 3.环境保护

正文: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是指在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采用铝材料作为导体薄膜的一种关键技术。半导体后端铝制程在现代电子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微电子器件、光学器件等领域。本文将简要介绍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概述、关键工艺、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与挑战。 一、半导体后端铝制程概述 半导体后端铝制程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电化学沉积(ECD)和溅射沉积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铝薄膜沉积是关键步骤,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半导体后端铝制程的关键工艺 1.化学气相沉积(CVD):CVD是通过化学反应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铝薄膜的一种方法。CVD制程具有沉积速率快、薄膜厚度均匀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2.物理气相沉积(PVD):PVD是利用真空蒸发、溅射等技术在半导体基板上沉积铝薄膜的过程。PVD制程具有薄膜密度高、附着力强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3.电化学沉积(ECD):ECD是通过电解液中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半导体基板上的方法。ECD制程具有沉积速度快、薄膜质量好等特点,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4.溅射沉积:溅射沉积是利用高速氩离子轰击铝靶,将铝原子溅射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薄膜的过程。溅射沉积具有薄膜厚度均匀、结构稳定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半导体制程及摩尔定律

神秘的处理器制程工艺 摩尔定律指导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工业飞速发展到今天已经40多年了。在进入21世纪的第8个年头,各类45nm芯片开始批量问世,标志着集成电路工业终于迈入了低于50nm的纳米级阶段。而为了使45nm工艺按时“顺产”,保证摩尔定律继续发挥作用,半导体工程师们做了无数艰辛的研究和改进—这也催生了很多全新的工艺特点,像大家耳熟能详的High-K、沉浸式光刻等等。按照业界的看法,45nm工艺的特点及其工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90nm、65nm,反而很多应用在45nm制程工艺上的新技术,在今后可能贯穿到32nm甚至22nm阶段。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案例,来探索一下将伴随我们未来5年的技术吧。 你能准确说出45nm是什么宽度吗? 得益于厂商与媒体的积极宣传,就算非科班出身,不是电脑爱好者的大叔们也能知道45nm比65nm更加先进。但如果要细问45nm是什么的长度,估计很多人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而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单元 —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说起。 我们用半导体制作MOS管就是利用其特殊的导电能力来传递0或者1的数字信号。在栅极不通电的情况下,源区的信号很难穿过不导电的衬底到达漏区,即表示电路关闭(数字信号0);如果在栅极和衬底间加上电压,那么衬底中的电荷就会在异性相吸的作用下在绝缘氧化层下大量聚集,形成一条细窄的导电区,使得源区和漏区导通,那么电流就可以顺利从源区传递到漏区了(信号1)。这便是MOS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在一块高纯硅晶圆上(在工艺中称为“P型半导体衬底”)通过离子扩散的方法制作出两个N型半导体的阱——通俗地讲P型是指带正电的粒子较多,N型则是带负电的粒子比较多。再通过沉积、光刻、氧化、抛光等工艺制造成如图中所示的MOS管,两个阱的上方分别对应源区(source)和漏区(drain),中间的栅区(gate)和下方的衬底中间用一层氧化绝缘层隔开。我们通常说的90nm或者45nm工艺,就是指的栅极下方两个阱之间的长度,称之为导电沟道长度。 上图中给我们勾勒出来的是一个NMOS,当栅极接正向电压时,NMOS会导通。事实上还存在另外一种PMOS,其性质完全相反,当栅极接负电时,通过在绝缘区下方聚集正电荷来导通。 在实践中,工程人员很快就发现了单个MOS管在作为逻辑电路导通时,会有源源不断的电流通过,这使得MOS管功率居高不下。而事实上我们只需要传递信号就行了,无论是用电流,又或者是用电压方式,而不需要MOS管有较高的功耗。为了降低MOS管的工作功耗,可科学家们又开发了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电路。 CMOS的电路结构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N型硅:掺入V族元素--磷P、砷As、锑Sb P型硅:掺入III族元素—镓Ga、硼B PN结: 半导体元件制造过程可分为 前段FrontEnd制程 晶圆处理制程WaferFabrication;简称WaferFab、 晶圆针测制程WaferProbe; 後段BackEnd 构装Packaging、 测试制程InitialTestandFinalTest 一、晶圆处理制程 晶圆处理制程之主要工作为在矽晶圆上制作电路与电子元件如电晶体、电容体、逻辑闸等;为上述各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过程;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为例;其所需处理步骤可达数百道;而其所需加工机台先进且昂贵;动辄数千万一台;其所需制造环境为为一温度、湿度与含尘Particle均需控制的无尘室Clean-Room;虽然详细的处理程序是随着产品种类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不过其基本处理步骤通常是晶圆先经过适当的清洗Cleaning之後;接着进行氧化Oxidation及沈积;最後进行微影、蚀刻及离子植入等反覆步骤;以完成晶圆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 二、晶圆针测制程

经过WaferFab之制程後;晶圆上即形成一格格的小格;我们称之为晶方或是晶粒Die;在一般情形下;同一片晶圆上皆制作相同的晶片;但是也有可能在同一片晶圆上制作不同规格的产品;这些晶圆必须通过晶片允收测试;晶粒将会一一经过针测Probe仪器以测试其电气特性;而不合格的的晶粒将会被标上记号InkDot;此程序即称之为晶圆针测制程WaferProbe..然後晶圆将依晶粒为单位分割成一粒粒独立的晶粒 三、IC构装制程 IC构装制程Packaging:利用塑胶或陶瓷包装晶粒与配线以成积体电路 目的:是为了制造出所生产的电路的保护层;避免电路受到机械性刮伤或是高温破坏..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一双极型IC的基本制造工艺: A在元器件间要做电隔离区PN结隔离、全介质隔离及PN结介质混合隔离 ECL不掺金非饱和型、TTL/DTL饱和型、STTL饱和型B在元器件间自然隔离 I2L饱和型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二MOSIC的基本制造工艺: 根据栅工艺分类

半导体制程及原理介绍

制程及原理概述 半导体工业的制造方法是在硅半导体上制造电子元件(产品包括:动态存储器、静态记亿体、微虚理器…等),而电子元件之完成则由精密复杂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所组成;IC之制作 过程是应用芯片氧化层成长、微影技术、蚀刻、清洗、杂质扩散、离子植入及薄膜沉积等技术,所须制程多达二百至三百个步骤。随着电子信息产品朝轻薄短小化的方向发展,半导体制造方法亦朝着高密度及自动 化生产的方向前进;而IC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仍朝向克服晶圆直 径变大,元件线幅缩小,制造步骤增加,制程步骤特殊化以提供更好的产品特性等课题下所造成的良率控制因难方向上前进。 半导体业主要区分为材料(硅品棒)制造、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集成 电路构装等三大类,范围甚广。目前国内半导体业则包括了后二项,至于硅晶棒材料仍仰赖外国进口。国内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业共有11家,其中联华、台积及华邦各有2个工厂,总共14个工厂,目前仍有业者继纸扩厂中,主要分布在新竹科学园区,年产量逾400万片。而集成电路构装业共有20家工厂,遍布于台北县、新竹县、台中县及高雄市,尤以加工出口区为早期半导体于台湾设厂开发时之主要据点。年产量逾20亿个。 原理简介 一般固体材料依导电情形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材料元件内自由电子浓度(n值)与其传导率成正比。良好导体之自由电子浓度相

当大(约1028个e-/m3),绝缘体n值则非常小(107个e-/m3左右),至于半导体n值则介乎此二值之间。 半导体通常采用硅当导体,乃因硅晶体内每个原子贡献四个价电子,而硅原子内部原子核带有四个正电荷。相邻原子间的电子对,构成了原子间的束缚力,因此电子被紧紧地束缚在原子核附近,而传导率相对降低。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的热能使某些共价键斯键,而造成传导。 这种不完全的共价键称为电洞,它亦成为电荷的载子。如图1.l(a),(b)于纯半导体中,电洞数目等于自由电子数,当将少量的三价或五价原子加入纯硅中,乃形成有外质的(extrinsic)或掺有杂质的(doped)半导体。并可分为施体与受体,分述如下: 1.施体(N型) 当掺入的杂质为五价电子原子(如砷),所添入原子取代硅原子,且 第五个价电子成为不受束缚电子,即成为电流载子。因贡献一个额 外的电子载子,称为施体(donor),如图1.l(C)。 2. 受体(P型) 当将三价的杂质(如硼)加入纯硅中,仅可填满三个共价键,第四个空缺形成一个电洞。因而称这类杂质为受体(acceptor),如图1.l(d)。 半导体各种产品即依上述基本原理,就不同工业需求使用硅晶圆、光阻剂、显影液、酸蚀刻液及多种特殊气体为制程申的原料或添加物等,以完成复杂的集成电路制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