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一、调整心态

1.口诀:保持习惯,适度紧张;难易不惊,心细顽强。

2.保持习惯,得失坦然:考试期间,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常

的心理状态,不要轻易改变心理状态。考试前一两天做一套语文综合试卷,练练手,不求正确,但求熟练。该你得到的自然会得到,该你失去的自然会失去,既然我们已经努力了,那就坦然面对,无愧无憾。

3.适度紧张,速度稳定:考前适度紧张是一种比较好的心态,能够使

你集中精力复习,考试时也能够使你保持较快的速度做题;过分放松,会降低做题速度,也会降低答对率。所以,有点紧张,不必多虑。

4.难易不惊,心细顽强:难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易题是得分的基础。

拿到试卷,我难别人也难,我易别人也易。正确的方法是:难者要顽强攻克,争取高人一分;易者要小心答题,争取不丢一分。

如此就能够胜券在握。

二、控制节奏

1.口诀:节奏略快,不越底线;基础必得,难题不恋。

2.时间如金,节奏略快:高考语文时间比较紧张,即使平时考试时间

从来都富裕的人也会感到时间不够,因为高考时大家都比较慎重,不放过每一个得分机会,做题比较细心,时间就比较紧了。

所以,考场上要惜时如金。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做题时,速度过快准确率就低,过慢时间不够。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保持略快的做题节奏。建议采用你平时的做题节奏。

2.作文50,审题5分:作文前用90-100分钟,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

分钟。时间再紧,也要保证作文的审题,不得少于5分钟。这是时间分配的底线。

3.基础必得,难题不恋: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

作文的审题、思路、材料等是得分的基础,要保证时间和准确性。

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是提高题,是夺高分的机会,要努力去写,尽量不要空着,只要你写就有得分的机会。如果时间实在不够,

可以暂时考虑放弃选考。

三、提高技巧

1.口诀:答题规范,审题仔细;方法科学,要点不遗。

2.规范:注意文面,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选择题一律填在选择题

区域;选考要填涂选择信息。

3.审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主观题要注意有几个问,有什么答题要

求。

4.方法:选择题多采用排除法,一定要把所有选项看完再选择答案;

主观题要注意答题的步骤,特别是诗歌鉴赏题,选考的探究题。

5.要点:要分点回答,要点力求全面。特别是必考的信息筛选题,原

因分析题等。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口诀:看清题干,比较排除;调动记忆,语境考虑。

2.看清题干:是多选还是单选,还是不确定选项;是选出正确的项,

还是错误的项;是选出相同的项,还是不同的项;是选出恰当的项,还是选出不恰当的项等等。

3.注意方法:多采用排除法,把明显错误的排除;多采用比较法,常

常排除到最后是两个选项无法确定,这时要仔细比较。

4.调动记忆:对于积累和记忆性的试题,比如语音,词语,标点符号,

文言实词和虚词等,需要我们调动记忆。

5.结合语境:词语题(成语题),病句题,文言文实词、虚词题,语言连贯题等,都要考虑句子的语境,看对象,看感情色彩,看范围和程度。

A、成语题:

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

望文生义;

2、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3、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小窍门】

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3、注意语义重复。比如他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4、将成语放在句子的语境中考虑。

B、病句

【命题规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题技巧】

①跟着感觉走。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

语序不当等语病。

②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等问题。

③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

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④注意常见错误类型:比如主语残缺的标志,并立短语的语序不当,

两面一面不照应,多重否定误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等。

C、语句连贯

【命题规律】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2.填入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连贯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答题技巧】

调整语序试题注意:注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注意对象与行为的关系。

插接题注意: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文言文阅读

口诀:读懂内容,看清题干;回视原文,比较判断。

先仔细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如何评价?”等问题。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一)文言实词

【命题规律】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技巧】

1.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有这个义项就对,没这个义项就错。

2.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3.实在不懂就猜,常常猜对。

(二)文言虚词

【命题规律】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答题技巧】

将这个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三)文言句式

【命题规律】

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添加恰当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添加错误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解释:可以考查句式。也可以考查省略成分的理解。

【答题技巧】

省略成分的添加,要放到原文中去理解,看是不是符合原文的内容。句式要根据平时学习的几种常见句式来理解例句和选项属于哪种句式。

(五)信息筛选

【命题规律】

1.下面句子都属于某某某为官清廉的一项是

【答题技巧】

注意对象,排除掉不属于对象(如“某某某”)的句子。

再根据文章理解关键词(如“为官清廉”)的含义。

根据含义对句子进行筛选。

注意使用排除法。

(六)内容归纳与理解

【命题规律】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命题的小把戏主要有:颠倒顺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变化、程度改变、时间错位、评价失当、因果不当等。特别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

恰当。

(七)断句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

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

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3)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

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

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八)翻译

口诀:字字落实,单双交换;省略补充,专名保留;活用通假,倒装回头。

一定要直译,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偏义复词。比如“臣活之”,“活”要翻译成“使……

活了下来”。

句式特点要翻译出来,比如判断句和被动句。倒装句式要调整过来,比如宾语前置句,定于后置句。

省略的成分要补上,特别是句子没有主语,或者后面分句主语换了,就要补上。

翻译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三、诗歌鉴赏

口诀:巧用知识,回归情感;注意四看,答题规范。(四看:一看标题,二看注释,三看景物,四看议论抒情)

巧用知识:

1、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2.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3.律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偶句押韵。

4.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5.运用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答题最终要回归情感。

6.常识: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规范答题:

炼字题:字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题:采用了什么技巧(用专业术语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描摹了什么意象,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意象题: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题目注释:

1.特别要注意,诗歌的标题和注释往往对解题有帮助。

2.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四、默写

口诀:把握机会,减少失误;书写工整,注意变化。

1、按规定默写,要求默写三句就默写三句。

2、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

应的内容默写。

3、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

弄。

4、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

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5、注意:有时会考文学常识,注意有没有这个要求。

五、口诀:看清题目,找准信息;分点答题,全面简洁。

请相信:答案基本在文中。

选择题:注意将选项内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需要你细心。

主观题:①注意题目的要求,看清有几个问。②有的答案就是文章中的原句子;有的是选择关键词来回答;有的是要求概括要点。③分点回答,注意要点全面,表述简洁。

七、语言表达

口诀:题型多样,本质相同;修辞语境,形式内容。

语言运用的题型比较灵活,每年高考的新题型都出现在这个地方。题型有:仿句;对联;扩展;压缩语段或概括内容要点;温馨提示语;

删去多余的词语;串台词;转换叙述对象或地点使语言表达得体;

长句与短句之间的变换;图文转换;按要求重组句子;综合改错;

下定义;筛选信息等等。

1.所有语言表达题应该注意:形式要求,内容要求,语言要求(如修辞手法,通顺,得体)

2.仿写题:句式要符合要求,内容符合题目或者上下文环境,语言修辞。

3.读图题:读懂图的含义,看清题目要求(是要求理解图表含义,还是由图表推断结论?),根据要求答题。

3.运用题:注意场合和文体特征,修辞要求。

八、作文

口诀:审题是命,文体要明;思路有序,举例必析;开头结尾,文章点睛;讴歌真善,语言规范。

1. 审题:作文审题是生命,首先要有时间保证,时间不够了,审题

就马虎了。

先要看清是什么题型,再根据不同题型进行审题。

作文题型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全面落实题目的概念。

话题作文: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全面落实题目的概念。不能用近义词代替话题,如用“怀念”代替“纪念”,用“传承”代替“传递”。

材料作文:提炼中心是审题的关键。

如果命题材料中提供了角度,就可以直接用命题中的角度;如果没有就可以抓住主要对象分析原因总结出写作的观点;或者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分析,总结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作文的开头有特别要求:要引用(或点材料),再分析引用的材料,得出观点(即你的中心论点)。这是第一段(或者第一、二段)要做的事情。引、析、点。

2、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题目忌宽泛、不明确、太大众化,如“论人文奥运”等。考场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

命题作文用命题的题目就行了。

3、文体

“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像什么,不要写成“四不像”文章。

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

写记叙文,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写议论文也要把自己“摆进去”,确实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4、思路

思路:要清晰,注意采用平常学习的几个模式。

采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小标题式等。对照式比较好。

或者采用古代、现代、自己模式。

或者采用自己、家庭、社会模式等。

或者采用个人、企业、国家模式。

5、思想

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不要以偏概全。

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最好举例子说话。

6. 材料:新材料作文,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议论文

要有事例,记叙文要有故事。议论文举例后要分析。

7、开头和结尾: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5—7段就可以了。

8、语言

应试作文宜说大白话。所谓大白话,就是朴实大方,干净利索。

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

但要注意:在作文中不要插上几句英语或自己独创的网络语言。

9、作文别丢冤枉分

跑题扣分挺冤枉。写作很一般的考生如果能得43分,你的作文一跑题,顶多得30分,弄不好只能得二十几分。

漏写标题扣分挺冤枉。不写标题,按评分规定扣2分。

字数不足扣分挺冤枉。

写字潦草出现错别字扣分挺冤枉。

四、特殊处理

口诀:快速结尾,不做残疾;跑了拉回,还有机会;素材不对,拉长议论。

问题:作文写不完。

对策:要在考试结束铃响之前迅速写好结尾,哪怕字数不够,也要完整。

问题:作文偏题了。

对策:写完才发现偏题了,如果是话题跑了,可以改过来,或者议论时再拉回来。

问题:素材写了但发现不能证明观点。

对策:对素材中与分论点有关部分拉长叙述,举例后进行分析,与中心论点挂钩。

说两句心里话:

在这三年的交往中,你们给了我许多幸福的体验,所以,我非常感谢你们!

祝你们金榜题名,一生幸福!

高三语文老师最后一课讲稿

高三语文老师最后一课讲稿 高洪珠 不少年了,我没有备过课,常常基本上一只茶杯,一本书,到教室即兴就说,有时候,书也别用带。 但今天,我坐在家里的床头,在电脑上备一堂课。改日,是20XX级4班和5班的最后一堂语文课,是他们高中三年的最后一课,然后,他们就再自我调整两天,参加他们人一辈子中的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 我把改日我要说的在这个地方写下来,事实上别写下来,我也会说这些,写到这个地方,一是为了完成每天的公众号自我作业,更要紧的,是想让我的本届学生以外的学生和家长看见,也希翼让未来才会参加高考的孩子和家长看见,希翼对他们有一点用处。 最后一课说稿 首先,我谨代表我自己、代表天涯博客《中学教员高洪珠》、代表微信公众号《川西之声》祝大伙儿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然后,我想对你们的一辈子说几句话: 希翼你们的人一辈子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对得起自己的老师和学校。 漫长的人一辈子之路上,希翼你们可以永久守住自己的底线,假如遇到必须挑选的时候,我希翼你们站到良知和正义的路上,而可不能跳入金钞票和权势的水里。除了维持最低水平的生存,希翼你们也可以拥有这几样日子的奢靡品: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质疑的勇气。 假如有机会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和日子,你们一定要去。 希翼若干年后,我们见到、听到、想到彼此,我们都能因为遇到过彼此为荣。 最后,我再次把写给5班纪念册上的话送给大伙儿:“别管你们走到哪里,只要听到你们的任何信息,我都会欣慰和自豪,因为老子:相信你们! 下面我说一下怎么样面对高考,我的话仅供你们参考。 离高考还有三天,这三天时刻,你们别用再做任何作业,假如情愿,就跑马观花地看看各科的教科书,假如别想看,就别看。能够在校园散散步,和最好的同学一起;能够听听自己喜欢的并别激越的音乐;在食堂吃自己适应的饭菜,别必多吃也别必少吃,作息时刻一定要调整到高考生物钟状态,晚上十点半之前睡觉,能睡着固然好,假如实在睡别着也别要怕,闭着双眼养神歇息即可,自然会睡着的。早上起床时刻,能够比平时略微晚些,给自己一具心理暗示:我睡好了!中午的午睡也要保证:酣眠固别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你的生物钟应该是语文时刻、是理综或者文综时刻;下午三点到五点,你的生物钟应该是数学和英语时刻,严格与高考接轨,我知道,这段时刻以来,很多同学差不多如此做了,最后三天,更要坚持。把自己的躯体、力气、心情和感受调整到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进考室前十分钟,把厕所上够,高考时刻很珍贵,争取别上厕所,固然,实在想上,就请假上。 把自己适应的顺手的喜欢的文具预备好,带入考室,提早十分钟进入考室,到里面去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调整身心,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情绪,甚至能够趴在桌上小睡三分钟养精蓄锐。 离考试时刻还有5分钟,监考老师会给大伙儿分发试卷。 拿到试卷到开始考试的这四五分钟时刻,也特别珍贵,那个时候,请同学们快速地通读全部试卷,同时自己给试卷判定难度指数,也算是说,你推断这套题是难、易或者是中档难度的题。 假如是难度很小的容易题,你别用欣喜若狂吧,因为你容易别人也容易,对如此的题,你反而要特别小心,做题的时候要操纵速度,最好是用完考试时刻才做完试题,也算是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7最后一课(练习2)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7.最后一课 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哽咽()惩罚()祈dǎo()chà异()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 强:()()() 称:()()() 差:()()() 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 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 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分) 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2分) ⑴(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⑵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⑴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⑵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⑶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⑷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⑸对祖国语言的赞美。⑹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⑺对亡国的悲痛。⑻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

高三英语最后一课

古邳中学2015届高三文科和艺体班 高考英语最后一课 一、听力具体特征 1、听力测试是考查学生理解口头语言能力的测试。因此,它的结构不像书面语言那么严谨,句子短,重复率高,冗余信息多。听力测试的材料比阅读材料要容易,基本上没有超纲的词语(但常会出现一些陌生的人名或地名)。 2、大多数听力材料来源于英语国家的生活会话,题材广泛,涉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有明显的口语特征,听起来自然真实。 3、对话或独白都通过具体语言内容表明一个特定的语境。理解语境是把握所听内容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容的前提。 4、语速一般为150~170wpm。 二、考前指导 1、沉着冷静,精力集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情放松,充满自信。不要因为前一题没有听懂而影响情绪,也不要因为某个词没有听懂而苦思冥想,从而影响下面的内容。做题时要果断而决不能犹豫不决,以致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恶果。 2、听前预读,有的放矢。考生拿到试卷后利用听之前的时间及题与题之间的间隙时间,快速抢读问题和选项,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录音能提高准确率。 3、随听随记,无把握就猜。善于运用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根据读音或着上下文进行快速的判断和猜测,进行优化处理。 4、抓住要点,细辨信息。不管是对话还是独白,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切不可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听不清马上放弃,不能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单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上。 幻灯片3 三、高考热点突破 1、地点与时间 提问方式: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Where is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ing place? Where is the man \woman now?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When will the visitors come? When will the man probably get to Beijing? When and where do they agree to meet finally? 幻灯片4 解题指导: 涉及地点的对话可分为三类:①对话双方在同一地点②对话双方要去不同的地方③对话双方的一方去了多个地方。通常涉及地点: 1、At hospital:examine、headache、cold and flu、pill、 blood 、 pressure…… 2、In the post office:mail、post、stamp、envelope、package、airmail…… 3、At hotel:book a room、a single/double room……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最后一课》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知识积累 1.宛转:同“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普鲁士:18世纪德意志境内一个最强的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3.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4.征发:政府向人们征调人力或财物。 5.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6.喧闹:喧哗热闹。 7.捂.(wǔ):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8.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9.踱.(duó)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10.纵.(zòng)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11.督.(dū)学: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12.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13.干脆:直截了当;爽快。 14.祈祷 ..(qídǎo):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15.哽.(gěng):声音阻塞。 16.柏.(bó)林 17.要挟.(xié) 18.郝叟 ..(hǎo sǒu)19.懊.(ào)悔 20.惩.(chéng)罚 21.糊涂 ..(qiǎngpò) ..(yàoshi) 23.强迫 ..(hútu) 22.钥匙 24.膝.(xī)头 25.赚.(zhuàn)钱 考题例析 1.(2015·湖北武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 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 2.(2015·北京中考)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铺垫、伏笔和悬念的区别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铺垫、伏笔和悬念的区别 一、基本概念 【铺垫】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张手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后文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更形象而做的一种烘托,一种陪衬。其实也是利用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或为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如《孔乙己》一文的第一部分交代描写的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就是为下文主人公的出现及性格命运的揭示作了一个铺设衬垫。可想在那样没有同情心,没有友爱的社会环境下,不会营生的孔乙己只能在世人们的讥笑取乐声中消失蒸发,根本没有生存之地。导致世人如此麻木冷漠,不具有同情友爱之心,其根源就是腐朽没落

的封建社会。 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出场就布置了铺垫过程。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感叹刘备手下空有关、张、赵云等“百人敌”的勇将,而独少运筹帷幄之谋臣、统帅。一句话击中了刘备的心病。接着他向刘备介绍了“卧龙”先生,为诸葛亮的出场铺下第一块基石。接下去是徐庶出辅刘备,旗开得胜,击败了曹军,印证了水镜先生判断的正确。只可惜一仗之后徐庶就被曹操骗走,这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情节。刘备这时才知道“卧龙”先生原来就是诸葛亮。刘备以前到处碰壁,现在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体会到“左右不得其人”的致命弱点,于是接下去便是三顾茅庐,一而再,再而三地请诸葛亮出山,等气氛酝酿足了,诸葛亮才登场亮相。这种铺垫不仅刻画了人物的隐士风度,也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铺垫的种类】: 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

2017高考备考语文最后一课讲义(全国卷)

2017高考备考语文最后一课讲义(全国卷)

2017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了解常见的干扰项设置类型: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做题是特别留意选项中带有“全、都、凡、所有、几乎、主要、有的、更加、特别、稍微、部分、通常、有时”等词语的内容; 时间上的已然与未然、先后; 句子关系上的强加因果、因果颠倒、多因一果; 逻辑上的或然与必然、充分与必要条件; 代词指代内容错误或不明; 还要注意把现象混为原因、无中生有及答非所问等。尤其注意误把文章中人物的观点当成作者的观点。 2、审清题目的要求,注意是选“不符合的”还是“符合的”,在把选项与原文的比对过程中,找出符合题意的最明显突出的一个选项。 3、选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时,要思考选项内容是不是原文等值替换或是原文的合理推论。拿不准时可再造一个相似的语境来帮助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要区分是形象还是性格,是概括还是分

刻画人形象的方法: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 确定主人公理由: 1、有的作品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3、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4、作者极力刻画的用墨最多的人物是主人公 5、其他人物衬托他、陪衬他、与他形成对比是主人公。 物象的作用 1、线索作用 2、铺垫或伏笔 3、对人物的衬托 4、对内容的充实 5、对主旨的深化或升华 概括情节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2、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省)。

2019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2019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今天的推送是最后一课,再次强调平时考试讲过的重复了两百多遍(数词的手法是夸张)的东西。 1论述类文本 ?原则:答案都在原文中 拿到题之后,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看题。有的同学习惯先看题有的同学喜欢先看答案。 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做题就好。不要临时改变自己的做题习惯。 ?读文章时,要做标记,标记啥多了记不住,最主要的词:因果关系(因为…… 所以,以至,导致了,致使,从而);最高级(最高、最);程度词(或、可能、有可能),选项同理。 ?看题目要看每一个选项的正误敏感点。看到因果词,要看是因果倒置还是强加因果;看到绝对化词语,要看有没有绝对关系。 ?第二题关于论证的题: 看到说通过什么论证了什么,要想论证的点对不对?(论点一般在段落开头或结尾); 论证的点全不全?(如论点是A+B,选项说论证了A,这也是不对的。) 看到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有没有举例子?对比论证,有没有正反两方面。 引用论证,有没有双引号(如是引用,一定在引用部分加双引号。) 注意:发现这个文本明显属于自己读不懂的就赶紧跳过,不要耗太多时间。回头再看。 因为这个题浪费时间,不仅是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心态,心态崩了就全完了。人生也是一样,遇到难题,要学会绕道而行。不要愣来。 2实用类文本: 这个选择题主要考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只要找到原文逐项比对就能发现错误,发现不了的在剩下的十几天好好训练一下,一定能发现,这个属于送分题。比开头的三个题简单很多。 ?第六题是一个主观题,是本卷的第一个主观题。记住这个题六分,大多数情况是一点一分,当你发现得分点多于三个,那就说明不止三个,可能有六个。

高考备考语文最后一课讲义全国卷

2017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了解常见的干扰项设置类型: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做题是特别留意选项中带有“全、都、凡、所有、几乎、主要、有的、更加、特别、稍微、部分、通常、有时”等词语的内容; 时间上的已然与未然、先后; 句子关系上的强加因果、因果颠倒、多因一果; 逻辑上的或然与必然、充分与必要条件; 代词指代内容错误或不明; 还要注意把现象混为原因、无中生有及答非所问等。尤其注意误把文章中人物的观点当成作者的观点。 2、审清题目的要求,注意是选“不符合的”还是“符合的”,在把选项与原文的比对过程中,找出符合题意的最明显突出的一个选项。 3、选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时,要思考选项内容是不是原文等值替换或是原文的合理推论。拿不准时可再造一个相似的语境来帮助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要区分是形象还是性格,是概括还是分析。 人物形象=性格+身份定位+多方面特征(职业、地位、兴趣、经历、教养、思想、关系等)。 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 2、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外貌、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3、找出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4、作品中作者的介绍或评价; 5、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6、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概括时要分清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发展变化,切忌过度拔高或想当然。 人物形象的作用 1、揭示或凸显主旨; 2、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次要人物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4、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刻画人形象的方法: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 确定主人公理由: 1、有的作品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3、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4、作者极力刻画的用墨最多的人物是主人公 5、其他人物衬托他、陪衬他、与他形成对比是主人公。 物象的作用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一、调整心态 1.口诀:保持习惯,适度紧张;难易不惊,心细顽强。 2.保持习惯,得失坦然:考试期间,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常 的心理状态,不要轻易改变心理状态。考试前一两天做一套语文综合试卷,练练手,不求正确,但求熟练。该你得到的自然会得到,该你失去的自然会失去,既然我们已经努力了,那就坦然面对,无愧无憾。 3.适度紧张,速度稳定:考前适度紧张是一种比较好的心态,能够使 你集中精力复习,考试时也能够使你保持较快的速度做题;过分放松,会降低做题速度,也会降低答对率。所以,有点紧张,不必多虑。 4.难易不惊,心细顽强:难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易题是得分的基础。 拿到试卷,我难别人也难,我易别人也易。正确的方法是:难者要顽强攻克,争取高人一分;易者要小心答题,争取不丢一分。 如此就能够胜券在握。 二、控制节奏 1.口诀:节奏略快,不越底线;基础必得,难题不恋。 2.时间如金,节奏略快:高考语文时间比较紧张,即使平时考试时间 从来都富裕的人也会感到时间不够,因为高考时大家都比较慎重,不放过每一个得分机会,做题比较细心,时间就比较紧了。 所以,考场上要惜时如金。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做题时,速度过快准确率就低,过慢时间不够。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保持略快的做题节奏。建议采用你平时的做题节奏。 2.作文50,审题5分:作文前用90-100分钟,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 分钟。时间再紧,也要保证作文的审题,不得少于5分钟。这是时间分配的底线。 3.基础必得,难题不恋: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 作文的审题、思路、材料等是得分的基础,要保证时间和准确性。 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是提高题,是夺高分的机会,要努力去写,尽量不要空着,只要你写就有得分的机会。如果时间实在不够,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概括、讨论与点拨法 :课件 : 一、导语设计: 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

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 四、深入探讨 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

课题《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况;自主解决字词问题,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结构,理清文章脉落。 3.抓住小弗郎士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知识链接: 一、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都德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二、如何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或简称为: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学习导航学习笔记

2020高三语文最后一课高考再叮嘱

2020高三语文“最后一课”:考前再叮咛 高考很长,长到记忆泛黄;高考很短,不过三年一晃。 遇见高考,是人生的幸运。尤其是2020年,大疫之下。 虽然,高三是炼狱般的煎熬,没有谁愿意继续,更没有谁想重来! 虽然,高考是个残忍的时节,所有成熟的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 再见,高考!再见,又一届零零后! 2020高考,注定与往年不同。 因为疫情,老师和同学都付出了更多艰辛努力,经历了更多波折磨砺,也得到了更多珍贵的体验。 2020高考,我们仍有摘冠夺魁的愿景,但更带着历经大疫后的释然。无论2020年7月8日后,是什么结果,我们都该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我们挺过了学业大考,也熬过了疫情大考。 今年,全世界都在陪我们一起“考试”,相比那些倒在了春天的人们,相比此刻仍与疫情博弈的人们,我们健康无恙,步入考场,理应庆幸、知足、感恩、珍惜! 1. 身体要棒。当下疫情依然严峻,各地积极应对。请首先保证身体健康,考前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与公众交际,一场感冒一次发烧,在今年格外敏感,对自己对他人都可能造成干扰。此外,南方各省暴雨预警,特别注意出行安全。 2. 心态要好。自信,冷静,仔细,舍我其谁,一往无前。语文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更大,你心里有些忐忑没谱,别人也一样。而如果发挥好,语文可能创造奇迹。 3. 准备充分。第一堂考语文,考好考砸很关键,考前复习要充分,不留死角,建议考前一天,主要精力复习语文,提高分数也买个安心。此外,语文书写量大,多准备一只笔,以免因为战略物资缺乏导致不必要的慌张。 4. 考前以识记背诵为主,不要去盲目刷题了,尤其不要刷来历不明的“押题卷”“压轴卷”“终极卷”“绝密卷”,负责任地说,绝大多数是商业化产物,忽悠外行人。 5. 考前一到两天的复习重点:古诗文背诵,文言实词,文化常识,小说、散文、古诗鉴赏手法、技巧,传记、新闻类阅读知识,分类素材、时评,历次月考优秀作文,自己准备若干篇范文。 6.考前一天,调整作息,保证充沛精力;考前一个小时,放松心情,保持最佳状态。如果看书,建议看一些富含哲理或者轻松简易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调节考试情绪。尽量不再烧脑细胞,坚决不再刷题。 7.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文章,要沉着冷静,仔细审读,第三题可能是推断题,有些选项在原文可能没有出现,但可能是正确的,因此要根据原文做合理推断。做最后一题简答题,要严格遵循“从原文中找答案”的最高原则。一般文章提供了答案信息。如果你觉得还有其它需要拓展,再组织要点。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 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 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一层:(7-10)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17-23)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部分。——幼稚、怕提问 1、提问:找出课文1-6 段中的环境描写,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 下去。 2、提问:划出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

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 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 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 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 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 深厚情谊。“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而能起到这种 真正的撼动力量的,唯情感莫属了。情感由人产生,并且在 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 感动。是春华秋实的回馈,带来的是满足;是把感动记在心间,跃然于纸上;是爱的传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 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 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 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 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 的贡献。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 你们”中所蕴含的情感打动了人心,又引发了许多感慨。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 们。”

2019《最后一课》语法修辞语文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 都德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

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这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

高三最后一课

今天是我到高三(1)班和高三(8)班的最后一课,到两个班级分别讲了35分多钟,现在回想起来,两个班讲的内容和过程竟然有一点不一样。我想,这是因为两个班一个是文科班一个是理科班,因为讲话的对象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吧?那我就把在两个班共同都讲过的内容记录下来——同学们: 真不知道说什么。 “最后一课”的所有相关的内容现在已经印发给大家,我如果再在这里唠叨就有点浪费大家的时间了。两节课的时间也太奢侈了,我简单说几句,剩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复习吧。 最想说说我现在的心情。 当我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是我在你们班的最后一课了,想到这里,心里就很纠结,真的,心情真的很复杂,或者说感慨万千。对于你们而言,这节课就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次高中语文课。当然,你们的心情跟我不一样,你们一定很开心,因为,你们在高考之后,就可以结束这三年折磨人的苦役而远走高飞了,也可以摆脱老胡的折磨了。(学生笑) 我知道,虽然我不愿意,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和大家说再见了,因为无论我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时间的马车停下来,我的这一届学生,马上就要离开我的视线——参加完高考,你们就会云散到四面八方。想到这里,我心里真的很难受。这种很难受的心情,在前几届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并没有过,这说明,老胡真的是老了。因为人老了,就很容易伤感哈。现在我写博客的时候,有时候就不由得开始写回忆录性质的文章了,而且,时不时地,在心里,还经常会想念家乡,就会有落叶归根这样的一些想法冒出来——这肯定是一个 人老了的表现哈。 我也不记得我教过了多少届学生了,我的教育生活就是认识一批新的学生,然后再把他们送到大学,再认识一批新学生,然后再把他们送到大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部编版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 一课教案部编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课件展示)

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郝叟懊悔钥匙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一)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原文

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原文 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原文? 最后一课 都德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这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