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

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千姿万态,花絮纷繁,引人入胜。

(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描写的两大事件。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异同:

1.相同之处:①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

2.不同之处:①“宝玉挨打”采取的是使矛盾急剧激化、迅速暴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②“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美文赏析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品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吟月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赏析:香菱在学诗实践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颔联用修辞手法,抒发内心幽怨。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唱,本是作诗人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两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四、拓展训练

《诉肺腑》

①“诉肺腑”是宝玉和黛王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你怎样评价宝黛的爱情。

②阅读《语文读本》所选的《红楼梦》章节,思考: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其写法,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特点、比如,全部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贾政会客的大厅,人物先后出场。戏剧冲突的高潮是贾母登场……可以《宝玉挨打》为题,把小说改写成剧本。写成后也可以组织排练。

《香菱学诗》

从关系上来说,香菱学诗应由宝钗指点,但宝钗却一直反对。一向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林黛玉则耐心地指导,这是值得深思的。请就此写一篇读书笔记。

《抄检大观园》

①王夫人突然来到王熙凤处,而且“气色更变”“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一向安祥端庄、心慈面善的王夫人,何以为了绣春囊而如此激动不安呢?讨论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②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结合课文及《语文读本》相关章节的描写来评价她的言行,并思考:探春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完整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把握文章隐晦文字下所蕴涵的作者创作的深意。 教学重点: 人物在小说中的经历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隐晦文字下所蕴涵的作者创作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红楼梦》,但作为语言文学的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同学们也许感受不深,尤其我们高中同学由于学业压力,纵有读《红楼梦》的心思,但没有时间和精力;纵然读《红楼梦》,但又觉得读不下去。那么今天就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机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命运隐在第五回的曲子和判词中。今天我们不妨从曲子判词着手,讨论一下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对《红楼梦》中的部分曲词进行了改编,谱以曲子,成为经典的《红楼梦》歌曲,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歌曲,见识一下“红楼梦中人”吧。 二、感知 (一)感知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霜,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

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感知作品 [内容提要]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 [脉络分析] 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段落。 一、作品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那个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或者正是全书的纲领。《红楼梦》,正是作者的小说创作主张的实践。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作者要给我们讲述的这个贾府,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这个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一一细写。这样,在第三回里,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即通过林黛玉来到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到第四回,作者又把笔锋一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定稿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

勉强的。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2)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出示课件3)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导读: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一选修课教案 《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

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 作者所处社会背景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

名著导读《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docx

名著导读|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 约1763 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 六年( 1728 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 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 1728 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 右翼宗学” 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 满径蓬蒿” ,“ 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 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 作者自云” 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 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着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着,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着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着作阅读和文学名着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着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着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着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着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着作《论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名着缩微及答案要点) 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爹便大怒了, 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 】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红楼梦》阅读教案1(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学目标】《红楼梦》阅读教案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她和宝玉有著共 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1、了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及其故事 2、了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住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王熙凤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自由阅读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是是中国 古代最伟大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百万字,共120 回,前80 回是清代曹雪芹 所写,后40 回据说是高鹗续写。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及其故事 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 十二钗正册人物: 1.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原藉姑苏,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先伤母,其父亦不久去世。作者形容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 2.薛宝钗,别号蘅芜君,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亦只她堪与黛玉匹敌。与宝玉原系姨表姊弟。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贾琏之妻。生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威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4.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贾母的内侄孙女。生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面貌非常美丽。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关系等。(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4)掌握名著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程】 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

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谈中国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红楼梦》。 一、展示课题:名著导读《红楼梦》 二、导读名著 1.《红楼梦》的背景知识 展示课件,老师还可做如下补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x

寒塘鹤影,冷月花魂 ——《红楼梦》诗词对人物悲剧命运的隐喻与暗示 李爽 一、导入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提问:这一段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关于谁的判词? 回答:林黛玉、薛宝钗 提问:这四句判词判定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什么? 回答:人物性格: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人物命运:“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从这一判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就已经为两位主要人物的结局命运埋下伏笔,脂砚斋评价曹雪芹的这种写法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谶语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命运,借此理解《红楼梦》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人物形象 给出金陵十二衩判词,请学生判断哪首是元春、探春的判词,为什么。 (一)元春分析 元春判词: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学生回答)原因分析:判词中提到宫闱,所以应该是指入宫为妃的元春。 元春判词提问: 1、“榴花”的寓意是什么? 榴花是什么:石榴花 石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怎样的寓意呢?多子 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在说石榴多子,也代表多子,可是我们看这里只有花没结果能说明什么呢? 元春无子或流产,这是她悲剧的其中之一。 2、“三春争及初春景”怎么理解? 争及解释为:怎么比得上,三春呢?指迎春、探春和惜春三姐妹。那么这句话是说:其他三姐妹其他三个姐妹虽各有特色,但总体看来均不及元春。可以看出元春是贾府最优秀的女儿,所以她承担了贾府兴衰的重任。 3、虎兕指的是两种凶兽,刘心武根据判词推断,元春应死于宫廷斗争,而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元春是自然死亡,你更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学生讨论) 虎兕两凶兽相逢就像贾家与政敌的宫廷斗争,元春梦归于虎兕相逢,就是魂归于宫廷斗争。 大家回顾我们在专题研究王熙凤的时候,72回凤姐的梦就隐喻了元春卷入宫斗。 元春的谜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玩物(爆竹) 提问: 1.“妖魔”的象征什么? 在中国传统中,过年时的爆竹能够吓跑妖魔“夕”,这里的妖魔对贾家来讲应该是什么? 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 2. “回首相看已化灰”怎么理解? 贾家对于妖魔(政敌)的震慑是一时的,剧烈的爆炸燃烧后,整个家族变会化成灰,预示着贾氏家族的衰败没落。 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贴切的谶语。 元春的谜语成为了整个贾氏家族的谶语,可以看出元春对于贾家的意义重大,她是贾家的支柱、靠山。 元春人物形象总结: 元春,四姐妹之首,因才貌加封贤德妃,其性格可以这么概括:1,稳重精细。2,孝顺。 对于第一点,能在宫廷斗争中得以胜出,没有稳重精细是不行的;还有一点就是在她赐玩物给众姐妹弟兄的时候,独把宝钗的和宝玉的一样份例,可以说这是个委婉的表示。她为何选宝钗而非黛玉?就是因为宝钗稳重精细,这是可以看出来的。 对于第二点,她虽知道宫廷是见不得人的去处,但她还是去了,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她是贾家的一个政治资本,不得已而为之的,当然,她是可以不用去的,但是为了整个家族,她最终去了,也就是说,她选择了妥协。 看元春省亲视频,加深人物性格印象 (二)探春分析 探春判词: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提问: 1.第一句表现出探春怎样的性格特征? “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2.找出原文中能够表现探春性格中这种精明能干却又偏逢末世的片段(从目录中找答案)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教学 (统编版)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导读指导(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初步了解《红楼梦》中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广、之深。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红楼梦》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课题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将要阅读《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说作者

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域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在阅读小说之前,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钊任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制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上奏的政治使命。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又博学能文、能写诗填词谱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残酷地迫害和镇压了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雪芹的父亲因为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首当其冲,被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名著导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名著导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阅读――探究梳理――拓展 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导学重点】整体把握《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价值 【导学难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学时设计】 1、课堂导读:1学时 2、课外整本书阅读:40学时 3、课堂讨论交流:1学时 【方法指导】课堂导读——课外自读——讨论交流 (一)课堂导读设计 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阅读我国古代小说?(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 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

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教案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专题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书笔记。“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图书和报刊。为了强化名著阅读,各地市已将名著阅读列入中考考查的范围,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名著阅读”已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名著并掌握重点的方法和策略。 2、分析近年来永州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命题形式。 3、针对性的解题指导。 4、模拟性的实战演练。 5、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爱经典作品的情感。 复习课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看看你对名著的内容到底了解多少? 多媒体展示题目 人物情节 鲁提辖败走华容道 关羽智取生辰纲 曹操拳打镇关西 晁盖大闹天宫 武松景阳岗打虎 孙悟空过五关斩六将 二、我们的六本语文教材规定的名著有多少? 三、中考真题: 1、(永州市2016年考题)请你从下列两组人物形象中选取一组,至少写出一组人物形象的两个相同点。(6分) (1)张飞——李逵 (2)鲁滨孙——格列佛我选择组。人物形象的共同点有: 2、(永州市2011年考题)学校要求把经典作品中自己喜爱的人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从以下几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准备相关资料。(5分) 尼摩船长保尔武松祥子 我选择的人物是:。他出自于(填作者)写的 作品名,与他相关的一个情节是:。 3、(永州市2013考题) 为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决定举办“名著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参加。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选文(甲)出自(填作者)写的(填作品名)。选文(乙)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主人公是,请写出主人公的一个故事。(5分) (甲)“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杨华当 (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正高级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探究作者在第一回中关于人名、地名的谐音命名法及其意图。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第一回中出现的诗词曲赋,揣摩作者设计这些诗词曲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楼梦》“看似平淡而内涵深厚,仿佛无心却有意为之”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作者在第一回中关于人名、地名的谐音命名法及其意图;鉴赏第一回中出现的诗词曲赋,揣摩作者设计这些诗词曲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看下面四组人物,并指出相同点: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牛

郎与织女;许仙与白素贞。 以上四组人物都是人们心目中经典的情侣,真挚的爱情是他们的共同点。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是令人惋惜的,所以我们说:残酷的爱情是任何伟大爱情的必由之路。这四对情侣之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大家都知道出自于《红楼梦》这部书,这本书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经典的人物,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对哪个人物比较喜欢,并简单陈述理由(一点即可)。 二、感知 (一)感知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钊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5)

名著导读《红楼梦》 摘要:为了上好《<红楼梦>导读》的公开课,五十岁的我勇敢应承,采用印发《学案》、下载歌曲、剪辑电视剧等多种手段,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终于上了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且受到同仁与专家的好评。现将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关键词:《红楼梦》导读公开课第五回判词歌词画册 今年四月三号,学校高中部语文教研组长专门找到我,说大家都知道我特喜爱读《红楼梦》,而《必修三》后面有一课《<红楼梦>导读》,全组同仁强烈请求我上一堂介绍《红楼梦》的公开课。想到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且多年没有上公开课了,真不想逞这个能。但一则盛情难却;二则大家平时经常呼我是红学“专家”;三则这内容实在触到了我的爱处。于是也没有怎么推迟就应承了下来。当然我清楚“专家”云者全是恭维,实则相去甚远,不过一个发烧友而已。 应承下来之后才知道困难重重。但已经骑虎难下了,只得咬牙上。 应承当天就开始构思了:以前讲《<红楼梦>导读》,因是最爱,往往课时不加限制,化三四节课是常事。但公开课可不行,只能压缩成一课时。其次,《红楼梦》博大精深,一节课又能讲多少呢?怎样才能增大课堂容量成了关键。如果只按教材顺序从作者讲到思想到人物形象再到艺术手法青蜓点水式完成任务,那一定会失败的。最后确定重点讲《红楼梦》第五回。一方面,这回是全书的总纲,画册、判词、歌词隐喻了人物的性格命运,为后面几十回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这又是全书最难读的一回,很多初读者多次满怀冲动阅读《红楼梦》,最后却在这一回放弃阅读。我又想到了印发《学案》,将我要讲到的判词歌词等难点内容早两天发给同学们,让他们先去查查资料,整理相关内容,这样增大课堂容量就成为了可能。再次得讲点教学手段:这课内容有点偏,网上没有多少现成的课件,只得自己制作了。当天就下载了歌曲《枉凝眉》和电视剧《红楼梦》第一回,并剪辑了王熙凤在全剧中的第一次出场的近三分钟的视频,并下载数十张剧照作课件背景用,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后就是认真设计教案,精心制作课件了。加之学校也提供了最优秀的班级,腾出新的录课室。大约一个星期吧,万事俱备,只等钟声了。2017年四月十号公开课的上课铃声正式敲响。 课后,得到了同仁的一致好评,市教研室语文教育专家看过录课后,也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并建议送省参评。同时要我写好课堂实录。 下面就是这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全程实录(方框内的文字为ppt片):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对《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成书过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对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和贾府的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将通过这一导读,使同学们能更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喜欢并爱上《红楼梦》。请默看屏幕上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展示课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