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2010-11-1

1 引言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能源。它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未来,煤炭不可避免地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积极寻求更有效、环境可接受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大力推广煤炭的有效利用技术,这是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了解和分析煤炭资源的现状和结构,这对于进一步合理配置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按照统计方法来划分,主要包括资源量、勘查储量和确认储量。根据有关国际能源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的煤炭资源量约达20万亿t,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等世界前10位主要产煤国的资源量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95%。但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而计算出的世界煤炭储量仅有48000多亿t,其中精度较高的确认储量只有12000多亿t。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如下:

(1)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

世界煤炭资源的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70°之间,以亚洲最为丰富,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其次为美洲的北部,约占30%;欧洲北部约占8%;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和非洲东南部的煤炭资源量不到世界的10%。

①主要产煤国家中,资源量的分布很不均衡。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煤资源分布顿涅茨煤田和伯朝拉煤田以及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等几个大煤田。美国的煤炭资源80%左右分布在东、西部的8个州内,其余42个州只占20%左右。澳大利亚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印度的煤炭则主要产于半岛的东北部。

②在世界煤资源中,各类煤的分布不均衡。据估计,在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不足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34万亿t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

和瘦煤约占1/2,其经济可采储量约有3500亿t-4000亿t,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资源仅有约600亿t。在世界炼焦煤资源中,约有1/2分布在亚洲地区,1/4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则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世界无烟煤资源量不多,优质无烟煤的可采储量很少,主要有中国的太西无烟煤、内蒙古拉本无烟煤和越南的鸿基无烟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无烟煤资源更少。在世界动力煤资源中,以硬煤为主,褐煤次之,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动力煤资源大约只占20%。

(2)产煤国的可采储量

在世界各大洲的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中,以北美洲最多,其中年轻的次烟煤和褐煤占55%左右,硬煤(无烟煤和烟煤)占45%左右。其次为亚洲,欧洲居第三位。各国的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具有以下特点:

①美国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1/4,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可开采近250年,其中以次烟煤和褐煤的比例稍大,占55%左右。

②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16%,其中年轻的次烟煤和褐煤约占2/3,硬煤占1/3。

③中国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的12%,其中硬煤的比例略多于次烟煤和褐煤,分别占中国探明储量的54%和46%。

④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分别居世界的第四至第六位,他们的探明储量各占世界探明储量的9%、8%和6%。

⑤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居世界的第七、第八位,均占世界的4%。

3 中国炼焦煤进出口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钢铁业的复苏,焦炭的需求开始膨胀。同时受中国煤炭资源整合、炼焦煤保护性开采和炼焦行业总量长期居高不下的影响,炼焦煤供应十分紧张,使得中国实际上已然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2009年中国炼焦煤进口量大增,总量达3449万t,较2008年增长超出4倍,占全煤种进口总量的1/4左右。2010年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炼焦煤2234.39万t,同比增长73%;同时,中国出口炼焦煤自2008年至2009年呈大幅萎缩的趋势,但就目前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炼焦煤已呈现一定的上涨趋势,2010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已接近2009年全年出口量。

4 中国炼焦煤主要进口国

中国进口炼焦煤来自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其中除蒙古国陆路进口外,其它国家均为海运至中国沿海的各个港口。

4.1 蒙古

据估计,蒙古煤的贮量在500亿t左右。除2/3供应国内使用外,其余绝大多数出口到中国。初步勘探表明,该地区中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大部分为炼焦煤,煤层埋藏浅、厚度大。中国已有一批企业洽谈当地煤资源合作事宜。

蒙古炼焦煤煤质具有低灰、低磷的特点,挥发分含量相对较高,粘结性较强,反应活性高,在配煤炼焦中可适量使用。当前,中国的宁夏、内蒙等西北地区的焦化企业使用蒙古的炼焦煤,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4.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可采煤炭储量909亿t,占世界可采煤炭总储量的8.8%,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可采储量453亿t,次烟煤和褐煤可采储量456亿t,位居美国、中国之后排世界第三位。澳大利亚煤炭储量可供开采364年,人均可采储量5038.2t,这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位。澳经济可开采的黑煤矿藏在各州均有分布,但95%以上富集于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和昆士兰州(以下简称昆州)。新州占澳黑煤已探明工业经济储量的34.2%,昆州的黑煤以露天矿藏为主,已探明工业经济储量占全澳的62%。此外,纽兰兹、布莱尔阿瑟尔和布里斯班附近的储量也很丰富。

澳大利亚炼焦煤煤质较好,一般具有低灰、低硫的特点,粘结性(主要指粘结指数)虽不高,但单独炼焦所得焦炭质量尤其是热强度很好。但随着煤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澳大利亚发现瘦煤、1/3焦煤等煤种,而且焦煤的品质也出现波动。

2010年,澳大利亚预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出口国,占全球炼焦煤出口量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64%增长至2010年65%。澳大利亚也是中国进口炼焦煤的主要国家之一,2010年1月-6月,出口到中国的炼焦煤就达973.98万t。澳大利亚炼焦煤主要出口到中国东部沿海及长江流域一带,如环渤海地区、华东、华南及华中等地区的焦化企业均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澳大利亚优质炼焦煤;此外,少量澳大利亚炼焦煤己在中国山西长治等地区使用。

4.3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煤炭储量为67亿t,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西部和南部以及加里曼丹东部和南部,在巴布亚和苏拉威西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印尼的煤几乎都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

印度尼西亚出口到中国的炼焦煤以高挥发份气煤、1/3焦煤为主,具有粘结性极强、灰低的特点,与中国沿海地区焦化企业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印尼煤镜质组含量很高、活性较高,在炼焦过程中可对焦炭的热性质产生不利的影响,故应注意与其它基础煤种的配合使用。

目前,印度尼西亚炼焦煤主要在中国环渤海及华东地区的焦化企业使用。

4.4 加拿大

加拿大煤炭资源丰富,储量约100亿t,近年来年产量维持在7000万t以上,其中约40%用于出口。该国炼焦煤资源主要出口到欧洲、美洲以及东北亚各国。中国于本世纪初开始进口加拿大炼焦煤资源,近年呈逐年递增趋势。

加拿大炼焦煤品质较好,一般具剖氐灰、低硫、低磷的优质特点,所得焦炭质量尤其是焦炭的强度也较好。

4.5 俄罗斯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6%,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t;已探明的储量为2020亿t,仅远东地区探明储量200亿t,其中50%可用于露天开采。

俄罗斯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长焰煤到褐煤,各类煤炭均有。其中炼焦煤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全。主要炼焦煤产地有库兹巴斯、伯朝拉、南雅库特和伊尔库茨克火煤田。俄罗斯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欧洲部分主要产地为中部的库兹巴斯煤田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所产大部分为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罗斯托夫州和伊尔库茨克州。

俄罗斯炼焦煤主要出口到日、韩以及中国东北地区;中国的广大的沿海地区及西北地区是俄罗斯炼焦煤潜在的用户。

4.6 美国

美国的煤炭储量丰富,约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1/4,是世界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其中烟煤占51%,次烟煤占38.5%,无烟煤占1.5%,褐煤占9%。美国煤炭资源分布较为均衡,50个州中38个州埋藏有煤,含煤面积达11810km2,占国土面积的13%。美国按地理位置将煤炭资源分为三大地区,即东部阿巴拉契亚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上3个地区在探明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6%、28.1%和49.3%。

美国主要的煤田有阿巴拉契亚煤田、中部煤田、南部煤田(墨西哥湾沿岸)、北部大平原煤田、西部煤田(落基山煤田)、太平洋沿岸煤田和阿拉斯加煤田。其中以阿巴拉契亚、中部和西部煤田最重要。

美国煤炭主要出口到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的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中国亦有部分企业开始使用进口的美国炼焦煤,但数量相对较少。

除上述国家外,2010年上半年,中国还从委内瑞拉、新西兰等世界重要的产煤国家中进口了部分炼焦煤。

世界炼焦煤资源的分布

2011年04月02日18:30 来源:金融界网站【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

从国际市场看,焦炭市场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2002—2005年,世界焦炭供应持续增长,2006年开始焦炭供过于求。2002年以前,世界焦炭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3.5亿吨左右,支撑着全球钢铁行业的稳步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及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世界焦炭产量上升到近5亿吨,较2001年增长约40%。

在过去10年间,世界焦炭产量逐渐由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所主导。1998—2008年,亚洲焦炭产量增长1倍多,欧洲焦炭产量下降18%,北美洲产量下降22%,前苏联(独联体)焦炭产量增长29%。目前世界焦炭产量的增量主要来自中国焦炭产量的增加。2009年,全球焦炭产量5.8亿吨,其中我国焦炭产量总计3.5亿吨,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60%,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地区焦炭产量基本稳定在5000万吨左右,但占世界焦炭产量比重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14%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0%;北美地区由于焦炉老龄化和环保的严格化,焦炭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各国对焦化的强劲需求没有改变。总的来看,由于多数发达国家钢铁生产焦炭消费占焦炭消费总量的90%—95%,因而焦炭表观消费量基本随着生铁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全球粗钢产量8亿吨,2009年飙升至12亿吨,随着钢铁冶金、化工有色、机械铸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焦炭需求继续增加。

分地区看,除非洲以外,其他地区的焦炭需求均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增幅在10%以上。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的完成,钢铁冶金、机械制造业的转移,钢铁需求基本处于平稳趋降势头,钢铁生产对焦炭需求也基本稳定;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钢铁生产快速发展,对焦炭需求持续高增长。

由于资源限制和焦炉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焦炭市场供需处于非平衡状态,这就产生了焦炭的进出口贸易。在世界焦炭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焦炭贸易量增速却慢得多,近几年焦炭贸易量更是呈现出下滑趋势。世界焦炭出口贸易量2002年时不到3000万吨,2005年才增长到3000万吨左右,近年来,世界焦炭贸易量基本稳定在3000—3500万吨/年。随着欧盟及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钢铁需求的趋缓,生铁产量己处平稳期,焦炭需求减缓;同时,部分钢铁增产国家和地区新建焦炉将陆续投产,部分国家焦炉生产也有所恢复,焦炭产能增加,一些国家对焦炭的进口依存度下降,全球焦炭进出口贸易也从高位开始回落,中国焦炭出口也相应趋于减缓。

2008年以前,中国焦炭出口量在1400万吨/年左右,中国焦炭出口在世界焦炭出口贸易中举足轻重。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国调整焦炭出口关税,中国焦炭出口锐减,2010年有所恢复,但仍与2008年时的水平相差甚远。

2009年全球主要炼焦煤出口国及占比

图表5 我国炼焦煤进口来源国及进口量(单位:万吨)

焦煤行业现状与未来

国内炼焦煤新增产能较少:由于我国炼焦煤资源极其有限,新增煤矿主要是动力煤,炼焦煤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比例一直处于下降中,从05年的39%下降至10年的33%。未来煤炭增量主要是动力煤,炼焦煤增量极其有限。

国内炼焦煤将处于持续供不应求状态,需要大量进口来平衡。我们预计11-15年炼焦精煤产量分别为4.9亿吨、5.2亿吨、5.4亿吨、5.6亿吨和5.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9%、4.9%、4.4%、4.4%和3.6%。11-15年炼焦精煤需求量分别为5.4亿吨、5.7亿吨、6亿吨、6.3亿吨和6.6亿吨,同比皆增长5%。炼焦煤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需要大量进口炼焦煤来平衡,我们预计11-15年炼焦煤进口量分别为4900万吨、5200万吨、5800万吨、6500万吨和7500万吨。整体判断,十二五期间,生铁的增速虽然下降,但是炼焦煤的供给增速下降更多,国内炼焦煤将处于持续供不应求状态。

未来我国炼焦煤进口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炼焦煤进口仍然集中于三大来源地,澳

大利亚、蒙古、俄罗斯三大来源地占炼焦煤进口比例达78%。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进口炼焦煤来源可能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美国、加拿大进口可能面临大幅度下降,澳大利亚进口也将面临下降趋势:蒙古将成为炼焦煤的主要来源地,但增量有限,俄罗斯未来会有一定的增长,但增量也有限。总体判断我国炼焦煤进口来源地可能转向蒙古、俄罗斯等国,但可进口的增量仍然不大,预计未来炼焦煤的国际价格将处于上升趋势中。

与现货和国际接轨推动企业炼焦煤价上涨。在近期现货价格上涨的推动下,炼焦煤企业的煤价有了上涨动力。国内炼焦煤进口量逐渐增多,国际市场与国内炼焦煤市场也将逐渐接轨。我们预计,11年度炼焦煤价格上涨大约100元/吨,与国内现货价格基本接轨,与国际价差仍然高达271元/吨。

炼焦煤主要指标

炼焦煤主要指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主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0以内 干燥基灰分Ad/%:10以下 粘结指数G:70~80,85以上最好 干燥基全硫St,d/%:0.5以内 y值y/mm:小于等于25 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15左右 干燥基灰分Ad/%:3~4 粘结指数G:大于65 干燥基全硫St,d/%:0.5以内 肥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35~36 干燥基灰分Ad/%:3~4 粘结指数G:25~85 干燥基全硫St,d/%:1以下 y值y/mm:大于25 1/3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8~37 干燥基灰分Ad/%:— 粘结指数G:65以上 干燥基全硫St,d/%:0.5以下 y值y/mm:25以下 贫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0以内 干燥基灰分Ad/%:— 粘结指数G:小于5 干燥基全硫St,d/%:0.5以下 y值y/mm:0.03 弱粘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大于20~37 粘结指数G:大于5~30 动力煤:— 喷吹煤: 干燥基灰分Ad/%:≤10 干燥基全硫St,d/%:1以下 粒度:0-13mm 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 可磨指数:78左右 二级冶金焦: 固定炭:80~85% 干燥基挥发分Vdaf/%:不大于1.9

干燥基灰分Ad/%:12.01~13.5 水分含量Mt/%:5.0±2.0 干燥基全硫St,d/%:0.61~0.8 铁合金: 硅铁: Si含量:65-72%、72-80%、74-80%、 Al含量:0.5%、1.0%、1.5%、2.0% Ca含量:1.0%、1.5% 电炉锰铁: (1)高碳锰铁 Mn含量:65-72%、70-77%、70-82% C含量:7.0%、7.5%、8.0% S含量:0.03% P含量:0.2%、0.25%、0.33%、0.4% (2)中碳锰铁 Mn含量:75-82%、78-85% C含量:2.0%、1.5%、1.0% S含量:0.03% P含量:0.2%、0.35%、0.4% (3)低碳锰铁 Mn含量:80-87%、85-92% C含量:0.2%、0.4% S含量:0.02% P含量:0.1%、0.15%、0.2%、0.3% 高炉锰铁: Mn含量:55-62%、60-67%、65-72% C含量:7.0%、7.5% S含量:0.03% S含量:0.3%、0.4%、0.5%、0.6% 锰硅合金: Mn含量:60-67%、63-70%、65-72% Si含量:14-17%、17-20% S含量:0.04%、0.05% P含量:0.1%、0.15%、0.25% C含量:2.5%、1.8%、1.2% 铬铁: Cr含量:63-75%、62-72% C含量:0.03%、0.06%、0.25%、0.50%、1.0%、2.0%、9.5%、10.0%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中农金瑞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前言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一、整体综述 1、整体人员结构 2、年龄、学历水平 二、各部门人员分析 1、管理人员 2、销售部 3、财务部 第二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综合概述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3、组织结构 4、人力资源规划 5、工作分析 6、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7、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8、企业文化 结论

前言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15年9月27日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门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一、整体概述 1、整体人员结构 根据公司前期提供的人员情况表分析,公司现有员工161人,其中,转正人员115人,未转正人员45人,外聘1人;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4%;销售部28人,占17%;质检部8人,占5%;办公室7人,占4%;保卫科14人,占9%;财务部6人,占4%;食堂7人,占4%;生产处76人,占47%。商贸部5人,占2%,农化、工会、安环共6人,占4%,公司人员结构如图1-1所示: 2、年龄、学历水平

整体来看,公司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年富力强;专业、学历来讲,生产处以中专高中为主,后勤以大专为主。如图1-1和1-2所示: 25岁以下25-30岁(含30)30-40(含40)40-50(含50)50岁以上43人50人53人12人3人 本科专科中专、高中 4人39人118人 图1-1: 图1-2

2018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2018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配煤炼焦工艺

配煤炼焦工艺 配煤的目的与意义 高炉焦和铸造焦等要求灰分低、含硫少、强大、各向民性程度高。在室式炼焦条件下,单种煤(焦煤除外)炼焦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各国煤炭资源也无法满足单种煤炼焦的需求,中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煤种和储量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必采用配煤炼焦。所谓配煤就是将两种以上的单种煤料,按适当比例均匀配合,以求制得各种用途所要求的焦炭质量。采用配煤炼焦,既可保证焦炭质量符合要求,又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同进增加炼焦化学产品产量。配煤方案的制定是焦化厂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焦化厂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确定配煤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配合煤性质与本厂煤预处理工艺及炼焦条件相适应,焦炭质量按品种要求达到规定指标。符合本地区煤炭资源条件,有利扩大炼焦煤源。 有利增加炼焦化学产品;防止炭化室中煤料结焦过程产生的侧膨胀压力超过炉墙极限负荷,避免推焦困难。 缩短煤源平均运距,便于调配车皮,避免煤车对流,在特殊情况下有一定调节余地。 来煤数量和质量稳定,最终达到生产满足质量要求的焦炭的同时,使企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同品种焦炭对配合煤的质量指标要求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配煤的质量指标要求不同,为保证炼出质量合格的焦炭,必须保证配煤的质量。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配煤方案是以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四种煤为基础煤按照一定比例配合确定的。但由于中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可能在所有地区满足四种煤配合的原则,因而开发了各种配煤技术如用配煤质量指标确定配煤方案。在进行炼焦配煤操作时,对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指标即灰分、硫分和磷含量,工艺性质指标即煤化度和黏结性,煤岩组分指标和工艺条件指标即水分、细度、堆密度等。 炼焦基本工艺参数: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分析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 煤炭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之一。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2466.43亿吨)、俄罗斯(1570.10亿吨)、中国(1145亿吨)、澳大利亚(904亿吨)、印度(747.33亿吨)、德国(670亿吨)、南非(553.33亿吨)、乌克兰(343.56亿吨)、哈萨克斯坦(340亿吨)、波兰(143.09亿吨)、巴西(119.50亿吨)等国。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2]。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

炼焦煤的各种类别以及分类

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气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烟煤的一类。对煤化度较低的烟煤和称谓。 能结焦,可用作炼焦原料。但因粘结性弱,热分解时产生大量煤气和煤焦油,焦炭收缩度大,裂纹较多,必须配入焦煤、肥煤等,以提高焦炭质量。 气煤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类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37%,黏结指数G>35,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的煤。这类煤的特点是,挥发分特别高、黏结性强弱不等。第二类是Vdaf>28%~37%,G>50~65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高、黏结性中等。 气煤是炼焦配合煤中的组分之一,还可以作为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等。也可用作气化和低温干馏等工业的原料。 气煤也可以用作机车,发电,工业锅炉,制造水泥的回转窑的燃料和制造城市煤气。 中国产地主要有东北抚顺、北票、鹤岗,安徽淮南,江西萍乡等。 其特征与一些气煤和弱粘煤类似 肥煤 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对煤化度中等、黏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是炼焦用煤的一种。肥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0%~37%,胶质层最大厚度y>25毫米。 肥煤挥发物一般较高。胶质层较厚。粘结性强,加热时产生大量胶质体,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熔融性好,耐磨性大,故为炼焦煤。 用肥煤炼出的焦炭横裂纹多,气孔率高,焦根部蜂焦多,易碎,炼焦时必需配入气煤、瘦煤等以提高焦炭质量。肥煤的粘结力很强,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肥煤是炼焦配合煤中的重要组分,配入肥煤可使焦炭熔融良好,从而提高焦炭的耐磨强度,并为配加黏结性差的煤或瘦化剂创造条件。 因该肥煤品种稀少,只占全国探明煤炭资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储量约占全国的50%,我国产地主要有东北本溪,河北开平、滦县、井陉等。主要分部在山西霍县矿区、三交矿区和古交矿区。 肥煤是指国家煤炭分类标准中,对煤化变质中等,粘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炼焦煤的一种,炼焦配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焦性最强,熔融性好,结焦膨胀度大,耐磨

炼焦煤主要指标

炼焦煤主要指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主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0以内干燥基灰分Ad/%:10以下 粘结指数G:70~80,85以上最好干燥基全硫St,d/%:以内 y值y/mm:小于等于25 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15左右干燥基灰分Ad/%:3~4 粘结指数G:大于65 干燥基全硫St,d/%:以内 肥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35~36 干燥基灰分Ad/%:3~4 粘结指数G:25~85 干燥基全硫St,d/%:1以下 y值y/mm:大于25 1/3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8~37 干燥基灰分Ad/%:— 粘结指数G:65以上

干燥基全硫St,d/%:以下 y值y/mm:25以下 贫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0以内 干燥基灰分Ad/%:— 粘结指数G:小于5 干燥基全硫St,d/%:以下 y值y/mm: 弱粘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大于20~37粘结指数G:大于5~30 动力煤:— 喷吹煤: 干燥基灰分Ad/%:≤10 干燥基全硫St,d/%:1以下 粒度:0-13mm 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 可磨指数:78左右 二级冶金焦: 固定炭:80~85% 干燥基挥发分Vdaf/%:不大于 干燥基灰分Ad/%:~

水分含量Mt/%:± 干燥基全硫St,d/%:~ 铁合金: 硅铁: Si含量:65-72%、72-80%、74-80%、Al含量:%、%、%、% Ca含量:%、% 电炉锰铁: (1)高碳锰铁 Mn含量:65-72%、70-77%、70-82% C含量:%、%、% S含量:% P含量:%、%、%、% (2)中碳锰铁 Mn含量:75-82%、78-85% C含量:%、%、% S含量:% P含量:%、%、% (3)低碳锰铁 Mn含量:80-87%、85-92% C含量:%、% S含量:%

2018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分析报告

2018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 (一 注: 1、高层:董事长,执行总裁,副总 裁,总工、总监 2、中层:部门经理,副经理 3、基层:分四类人员 综合职能类指行政,财务,信息,企(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注:

(三)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1、优势是:中青年30 有一定工作经历,同时渴望突破成长,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

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 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 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注:1) 年龄大于现在后勤岗位、及检测 岗位,均是公司改制前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分析: 1、2012年是公司在调整发展过程中扩张 了很多新生力量,各个部门都有,是给公 司老员工带来一定影响力和冲击的, 年应对这批新生军更多关注和引导融入 2、1-3年的员工是值得关注的一批员工, ◆基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 名基层员工中只有3人有国有中级工程师, 其中事业部总经理、副经理有9人,办事处经营代表32人,分公司业务代表24 人,江西事业部经营岗6人。 2.经营体系人员平均年龄30.6岁,其中30岁以下占61%,年龄结构相对是比较合理 的,具体如下: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2010-11-1 1 引言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能源。它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未来,煤炭不可避免地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积极寻求更有效、环境可接受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大力推广煤炭的有效利用技术,这是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了解和分析煤炭资源的现状和结构,这对于进一步合理配置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按照统计方法来划分,主要包括资源量、勘查储量和确认储量。根据有关国际能源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的煤炭资源量约达20万亿t,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等世界前10位主要产煤国的资源量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95%。但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而计算出的世界煤炭储量仅有48000多亿t,其中精度较高的确认储量只有12000多亿t。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如下: (1)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 世界煤炭资源的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70°之间,以亚洲最为丰富,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其次为美洲的北部,约占30%;欧洲北部约占8%;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和非洲东南部的煤炭资源量不到世界的10%。 ①主要产煤国家中,资源量的分布很不均衡。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煤资源分布顿涅茨煤田和伯朝拉煤田以及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等几个大煤田。美国的煤炭资源80%左右分布在东、西部的8个州内,其余42个州只占20%左右。澳大利亚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印度的煤炭则主要产于半岛的东北部。 ②在世界煤资源中,各类煤的分布不均衡。据估计,在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不足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34万亿t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

炼焦煤标准

炼焦煤质量指标要求 Quality Index of Blending Coal for Coking 1.煤炭分类 目前,中国的煤炭分类如下表。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Brief List for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oals

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十位数系按煤的挥发分分组,无烟煤为0,烟煤为1—4,褐煤为5。个位数,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粘结性; 褐煤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 符号: M,水分moisture,% A灰分,ash% V挥发分volatile matter,% Fc固定碳fixed carbon,% Q发热量thermal value,MJ/kg C 碳含量,% H 氢含量,% S 硫含量,% Qnet,ar低位发热量Qgr,daf 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G(G R。I)粘结指数caking index ST 灰熔融性软化温度ash fusibility Y 胶质层最大厚度gelatinous layer , mm B奥亚膨胀度% ar 收到基as received basis d 干燥基dry basis daf 干燥无灰基dry ash-free basis 2.冶金焦用煤质量标准 煤炼焦一般需要至少由两种煤配合,只有个别煤种可以单独炼焦。可以配煤的煤种主要有:贫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03号无烟煤在多配肥煤时也可作为炼焦配煤。 冶金焦对配和后煤的具体质量指标要求如下表: 3.半焦(兰炭)用煤质量标准 内热法半焦一般需要块煤,外热法半焦可用含粉煤的块煤。一般用单种煤炼制半焦,无需配煤。可以采用的煤种主要有: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和褐煤。 半焦(兰炭)用煤的具体质量指标要求如下表: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 人,占20.2%,基层84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

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 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 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 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46%,中专以及下占 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硕士学历。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 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 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 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关于炼焦煤中各项指标对炼焦影响的报告

关于炼焦煤中各项指标对炼焦影响的报告炼焦用煤主要是烟煤,无烟煤在有些地区在缺少贫煤的情况下可以作为瘦化剂使用。煤的主要指标是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硫分和粘结性等。 1、水分 煤中水分的稳定性对煤在炼焦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1)、水分和堆密度的关系 干煤的堆密度是最大的,随着水分的增加,由于水分附着在煤粒的表面,煤粒之间产生水膜,从而阻碍了煤粒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煤粒不能紧密排列,降低了焦炭的堆密度,使得焦炭的强度降低。一般控制在9%-10%之间,并随着生产实际装改变,但不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煤料堆密度降低,使得焦炭强度降低,影响焦炭质量,还使得结焦时间延长,产量降低;太小,煤粒之间粘结性差,装煤时易出现塌炉现象,增加劳动强度,还恶化操作环境。 (2)、水分和结焦时间的关系 煤中水分和结焦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煤中水分的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增大炼焦耗热量。如果水分过大,汽化吸收的热量就越大,从而延长了结焦时间,使得焦炭产量降低。总之,水分对煤的炼焦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生产中若入炉煤水分波动很大(一般水分每波动1%,炉温就得升降5℃-7℃),而结焦时间和加热制度不变时,易造成焦饼中心温度偏低以致出现局

部生焦,尤其是炉头部分,既降低了焦炭的强度和产率,还可能造成难推焦,甚至损坏炉体,降低焦炉寿命。 2、灰分 煤中灰分在炼焦过程中,全部转入焦炭中。灰分十多性物质,煤中灰分越高,则煤的粘结性就越差,从而降低焦炭强度,降低固定碳的含量。灰分颗粒较大,而且膨胀系不同,在炼焦过程中,在不同界面上产生的应力不同,使得炼焦时纵横裂纹增多,降低焦炭的块度。 3、挥发分 煤中挥发分反映的是附属产品的产量。挥发分越高,化产回收率就越高,同时还增加了焦炉碳化室的膨胀压力。另外,挥发分的含量决定了焦炭气孔率的大小。因此,挥发分的高低取决于焦化厂焦炉的结构的强度,又取决生产的产品的主次性。 4、硫分 煤中又大约60%-70%的硫分转入焦炭中,这样在高炉炼铁时会使生铁含硫量提高,质量降低。一般硫分控制在1%左右。 5、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炼焦用煤最重要的工艺指标,炼焦用煤只有具备好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才可以练出好焦炭。 粘结性是指煤在高温干馏是生成胶质体而形成半焦的能力;结焦性是指煤在工业条件下生成焦炭的能力。 粘结性和结焦性在现在的焦化企业主要测定指标是胶质层最大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截至2016年7月) 分析的目的: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总结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人力资源动态,使人力资源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时提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建议,形成以下分析报告: 一、公司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 截至2016年7月11日,公司员工合计64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比9%,中层人员(核心员工)19人,占比30%,基层普通人员39人,占比61%。 注:1、高层:总经理、总监2、中层:经理,或核心员工3、基层员工:专员或助理 二、人员组织分布 从人员的组织分布上看,64人中福州总部31人,占比48%(其中研发14人,占比21%,不包含黄总监);厦门运营中心5人,占比8%,各大区办事处(四川、江西、安徽)28人,占比4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员组织分布较为合理。作为公司核心的研发团队占比21%,各大区办事处占比44%;研发部门保障了公司产品品质及产品创新,各大区办事处为公司创造了直接效益。从公司的长远发展看,公司应走集团化发展思路,集团各职能部门主要起监管与规范作用。 随着公司的不断的发展、新市场的开拓,公司人员配置应向各大区办事处倾斜,占比由现在的44%逐步提高至50%~60%。随着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及储备人才招聘工作的开展,大区办事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各部门人才需求上看,招聘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区域销售经理(储备)需要从外部补充3-4人,客服专员补充1人。 三、年龄结构分析 注:1、高层:总经理、总监2、中层:经理,部门负责人3、基层员工:专员或助理 从公司年龄结构分布上看:各层级年龄分布较为合理。高层、中层队伍是公司各项工作具体指导和推进的两个层级,平均年龄为43.3岁及32.2岁,正值年富力强之际;作为执行层的基层队伍平均年龄26.8岁,以青年工作者为主。

煤的焦化知识

煤炭焦化知识 煤炭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最基本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洗选,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选择炼焦用煤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实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产品和用途 煤经焦化后的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煤气和化学产品3类。 (1)焦炭。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2)煤焦油。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3)煤气和化学产品。氨的回收率约占装炉煤的%~%,常以硫酸铵、磷酸铵或浓氨水等形式作为最终产品。粗苯回收率约占煤的1%左右。其中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硫及硫氰化合物的回收,不但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经过净化的煤气属中热值煤气,发热量为17500kj/Nm3左右,每吨煤约产炼焦煤气300~400 m3,其质量约占装炉煤的16%~20%,是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重要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可分离出供化学合成用的氢气和代替天然气的甲烷。煤焦化工艺 焦化厂主要生产车间: 备煤车间(煤仓、配煤室、粉碎机室、皮带机运输系统、煤制样室) 炼焦车间(煤塔、焦炉、装煤设施、推焦设施、拦焦设施、熄焦塔、筛运焦工段(包括焦台、筛焦楼)) 煤气净化车间(冷鼓工段(包括风机房、初冷器、电捕焦油器等设施) 脱氨工段(包括洗氨塔、蒸氨塔、氨分解炉等设施) 粗苯工段(包括终冷器、洗苯塔、脱苯塔等设施))

中国主要炼焦煤进口煤炭国资源概况

中国主要炼焦煤进口煤炭国资源概况 目前我国炼焦煤进口主要消费地集中在沿海地区。众所周知,我国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优质炼焦煤资源主要以山西为主,而炼焦煤主要消费地却集中在产焦大省----河北、山西、山东等。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运输条件等因素限制,沿海工厂过早的涉及到进口煤市场,并在近年来的实际运用中起到良好的降成本作用。尤其是近两年国家提倡节能减排,陆续淘汰落后产能,对炼焦煤品质要求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国内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优质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国内优质焦煤价格始终处于高位徘徊。为了避免长期被国内高价煤“绑架”,除我们所熟悉的河北钢铁、首钢、鞍本钢、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已率先使用进口焦煤多年外,最近两年又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海外寻煤的队伍,以平衡资源供给并抑制国内煤价“过度疯长”,其中不乏产煤大省山西地区的焦化厂和钢厂。炼焦煤进口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延伸趋势明显。下面就主要进口煤炭国的煤炭资源情况做简要概括。 一、美国煤炭资源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800m深度以浅的地质资源总量约为3.6万亿吨,1993年探明储量4300亿吨。在探明储量中,烟煤占51.0%,次烟煤占38%,褐煤占9.47%,无烟煤占1.6%,适于露天开采的占32.7%。煤炭资源赋存广泛,地区分布比较均衡。全美50个州中,有38个州赋存煤炭,含煤面积达11810km2,占国土面积的13%。1996年可采储量为2405.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最重要的阿巴拉契亚煤田,生成于2.2~3.2亿年前,属二叠纪宾夕法尼亚统;中西部各煤田,成煤年代约在3300万~1.4亿年前,属白垩纪和第三纪;阿拉斯加州煤田则属侏罗纪,成煤年代距今在1.35~1.75亿年间。

炼焦煤主要指标

炼焦煤主要指标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主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0以内干燥基灰分Ad/%:10以下 粘结指数G:70~80,85以上最好干燥基全硫St,d/%:以内 y值y/mm:小于等于25 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15左右干燥基灰分Ad/%:3~4 粘结指数G:大于65 干燥基全硫St,d/%:以内 肥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35~36 干燥基灰分Ad/%:3~4 粘结指数G:25~85 干燥基全硫St,d/%:1以下 y值y/mm:大于25 1/3焦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8~37 干燥基灰分Ad/%:— 粘结指数G:65以上

干燥基全硫St,d/%:以下 y值y/mm:25以下 贫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20以内 干燥基灰分Ad/%:— 粘结指数G:小于5 干燥基全硫St,d/%:以下 y值y/mm: 弱粘煤: 干燥基挥发分Vdaf/%:大于20~37粘结指数G:大于5~30 动力煤:— 喷吹煤: 干燥基灰分Ad/%:≤10 干燥基全硫St,d/%:1以下 粒度:0-13mm 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 可磨指数:78左右 二级冶金焦: 固定炭:80~85% 干燥基挥发分Vdaf/%:不大于 干燥基灰分Ad/%:~

水分含量Mt/%:± 干燥基全硫St,d/%:~ 铁合金: 硅铁: Si含量:65-72%、72-80%、74-80%、Al含量:%、%、%、% Ca含量:%、% 电炉锰铁: (1)高碳锰铁 Mn含量:65-72%、70-77%、70-82% C含量:%、%、% S含量:% P含量:%、%、%、% (2)中碳锰铁 Mn含量:75-82%、78-85% C含量:%、%、% S含量:% P含量:%、%、% (3)低碳锰铁 Mn含量:80-87%、85-92% C含量:%、% S含量:%

2017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炼焦用煤

炼焦用煤 一.煤资源现状: 1、地域分布不均匀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的煤炭资源约为20万亿吨,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等前10位产煤国的资源量约占全世界的95%以上,但是经过地质勘探工作得出计算出的世界煤资源量只有4.3万亿吨,精确度较高的确认储量位 1.2万多亿吨。 2、各种煤的分布也不均匀 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还不到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14万亿吨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1/2,其经济可采储量约3500亿吨一4000亿吨,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大约仅有600亿吨。世界炼焦煤资源中,约有1/2分布在亚洲地区,1/4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1/4则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炼焦煤资源量约占世界炼焦煤总资源量的13%,可采储量约占16.5%。中国山西省炼焦煤资源最多,2002年底的可开采储量达333亿吨,占全国炼焦煤储量649亿多吨的51.3%。其他各省可采储量均不到60亿吨。炼焦煤储量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位的分别是安徽省54.32亿吨、贵州省39.14亿吨、山东省29.15亿吨、河北省27.61亿吨和黑龙江省25.68亿吨。炼焦煤储量超过20亿吨的还有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二、煤的分类 根据成煤植物不同,煤可分为两类:由高等植物生成的煤称为腐植煤,由低等植物生成的煤称为腐泥煤。腐植煤占绝大多数,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腐

植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炼焦工业主要用烟煤,烟煤根据变质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贫煤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具有粘结性,在隔绝空气干馏时能炼成焦炭,称为炼焦煤,是现代焦化工业的主要原料。长焰煤、贫煤、褐煤、无烟煤等没有粘结性,称为不粘结煤。但如采用炼焦新工艺或掺加粘结剂,也可炼成不同种类的焦炭。 我国高炉冶炼所用的焦炭主要是用烟煤炼制的。各种烟煤的性质差别很大。 我国现行的烟煤分类方案采用了两个参数来确定,一个是煤化程度的参数,以煤中可燃物为基准的挥发分,叫做可燃基挥发分(Vdaf),另一个是烟煤粘结性的参数(粘结指数G、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用这两个指标,把烟煤划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12个大类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 三、单种煤的结焦特性 用于炼焦配煤的,主要是气煤、肥煤、焦煤1/3焦煤和瘦煤几大类类。不同牌号的煤,在单独炼焦时所得焦炭的性质是各不相同的。现将可以用来配煤炼焦的各单种煤的结焦特性概述如下: 1、长焰煤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烟煤,其挥发分高达37%以上,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均有。其中煤化程度较高的长焰煤加热时能产生数量极微的胶质体,也能生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焦炭的强度很差,粉焦率高。 2、不粘煤 不粘煤是一种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煤的水分大,一般不作炼焦煤使用。 3、弱粘煤

浅谈全球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及资源利用

新技术专题结课论文 《浅谈全球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及资源利用》 论述人:郭健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日期:2016年10月20日

浅谈全球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及资源利用 郭健 辽宁科技大学 摘要:煤炭资源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在全球分布广泛,但是资源丰度不均匀。本文对世界主要的煤炭消费需求、资源保障和供需形势分析,提出全球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煤炭资源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以及社会民生。目前世界煤炭储量估计1083Gt,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来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多年。但由于世界煤炭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各国对于煤炭消费比重的不同,从而引起煤炭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与供需矛盾,直接影响了各国经济战略的发展。 关键词:煤炭储量;分布;消费;未来趋势;资源利用;挑战 引言: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煤炭资源无疑将是全 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煤炭工业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复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满足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对煤炭需求不断增加的需要。 一、世界煤炭种类及分布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使用最经济的能源资源之一。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的统计数据,全球现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为9977.48亿吨,依照目前开采速度计算,尚可供开采200年左右。世界经和组织(OECD)成员国中的煤炭储量占了世界总储量的半 数以上。 由于地质结构的区别,煤炭在地理分布上并不平均,目前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北美和欧亚大陆,以上三个地区可开采储量之和几乎占了全球可采储量85%。其中,亚太地区所占比例为32%,北美地区所占比例为28%,欧亚大陆所占比例为25%。煤炭资源储藏最丰富的国家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上述6个国家的煤炭储藏量之和占全世界煤炭储藏量的80%以上。排在前四名的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煤炭可采储藏量均超过 全球可采储量的10%。 近年来,同等热值的煤炭与其它主要能源相比具有越来越强的价格优势,从历史水平看,相同热值的原油价格大约是煤炭价格的1.5-2倍,而2006年以来上升到5倍左 右。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的上升,煤炭的价格优势越发明显,煤炭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二、煤炭储量及分布 煤炭储量分布在大小不同的2100个含煤区、含煤盆地、煤田、煤产地,遍布于全世界。根据总的地质储量,含煤盆地和含煤区分为5类:大于500亿吨的;2000-5000 亿吨;5-2000亿吨的;小于5亿吨的储量尚采查明的含煤区。上述2100个产区中有7处属于第一类著名的巨大含煤盆地,如列拉、坦嘎斯卡、天米尔、坎斯科一阿钦斯喀、库兹涅茨克、阿尔塔一阿美卓拉和阿巴拉钦盆地。有四个盆地属于第二类,如下莱茵一西菲林、顿涅茨克、伯绍拉和伊利诺斯。第三类有21个盆地和煤田。绝大多数盆地和煤田(几乎1700个)属于储量少于5亿吨这一类。 第一次估算的世界煤炭储量是1913年在第十二届国际地质会议上提出的。这次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