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作者:某某某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61---84

【学情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学段课程标准】

一、学段目标相关表述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第一学段相关知识技能表述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学习活动,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试题。

2.通过观察主题图和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活动,认识小括号,说出小括号的作用,会说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会说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4.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7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页例1

【课标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摆学具、说计算过程的学习活动,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能说出口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索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说明算理。

【学习重点】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学习活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能说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评价方案】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完成巩固练习,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

10、20、30、()、()

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算一算。

3+2= 7+5= 9-4=

8-2= 5+5= 3+5=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仔细观察。

提问:一(1)班上的小朋友在忙些什么呢?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引导分成发书、写大字、剪五角星进行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完整表述。

2.探究新知,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方法。(评价学习目标1)

(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讨论:

a.这些书是怎样摆放的?

左边10本,右边有20本,一共有30本。

b.为什么是10本10地数?

(2)一共有多少本书,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0+10=

师:你会计算吗?不会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预设——

a.小棒摆放。左边2捆小棒,右边1捆,共3捆,就是30根。

b.直接数数。10个10个地数,数到30。

c.旧知迁移。因为1+2=3,所以10+20=30。

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并说明算理。

出示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数,巩固算理。

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数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3.知识迁移,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 30-20=□

提问:你会计算吗?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计算过程。

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并说明算理。

出示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数,巩固算理。

小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数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2.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3.练习十四第3题。

4.学生自编2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同位互查。

5.拓展延伸。

(1)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2)汇报分析,方法多样,明确解题策略。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学习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20+50= 20+30= 70-50= 60-30= 40+10= 20+60=

40+30= 10+20= 40+20= 70-40= 90-40= 60-30=

2.

(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4页例1

【课程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学具摆小棒的操作过程,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能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并说出计算方法。

2.通过知识的迁移,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并能说明计算过程。

【学习重点】

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评价方案】

1.通过完成巩固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探究并完成题卡练习,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P64页例1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说出发现的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了解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林和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字?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学生说一说解决两个问题分别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

25+2 25+20

提问:为什么这些问题都要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它们都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发现:“25+2、25+20”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一个是一位数、一个是整十数。

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

(1)利用学具操作,探究“25+2”的计算方法。

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25+2”怎样计算,自己是怎样想的。拿出小棒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摆完之后4人小组再相互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指导“小老师”上台展示,同桌两个人分好工,一名同学摆,一名同学说。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互动提问。

预设:为什么先算5+2呢?

为什么不用25里面的2加2呢?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后,讲明算理。

因为5是5个一,2是2个一,它们都是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几个一相加。

因为25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借助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先算5+2=7

再算20+7=27

学生互相用完整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练习巩固算理和算法。

教师出示: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计算和描述过程

第一个算式,看分解式说过程,并说出得数。

第二个算式没有分解式,口述计算过程,并说出得数。

第三个算式直接说得数。

2.自主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教师谈话:根据我们刚才研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不能再借助手中的小棒来研究“25+20”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桌两人合作研究,要求如下:

a.两人合作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b.根据摆的过程,完成题卡中的计算题(35+40= 42+30= 50+21=)。

c.两人做好分工,汇报时,一人摆,一人说。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和集体汇报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交流方法、提问方法等的指导,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重点强调:25+20的算式中,20与谁相加,为什么。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和方法:

先算20+20=40

再算40+5=45

小结:在计算“25+20”时先算十位上的数(板书:十位相加)

(2)练习巩固。

学生自主交流刚才提卡上计算题的计算方法:35+40= 42+30= 50+21=

3.观察对比,强化算理。

观察比较“25+2”和“25+20”两个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为什么25+2这个2要加在个位上,而25+20这个2要加在十位上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明确:“25+2”中的2是个位上的,表示2个一,要和个位相加;“25+20”20中的2表示2个十,要和十位相加。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

小结:在口算时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看清加的是一位数,还是整十数。如果是一位数就要加在个位上,如果是整十数就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练习并集体订正:

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上周参加书法比赛的男生有 26人,女生有20人。

(1)三年级一班上周参加书法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三年级一班上周有3名同学请假没来,这个班原来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学生互相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学习检测】

8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计算下面各题。

43+5= 24+60= 35+50= 23+70= 32+20=

77+2= 35+30= 91+8= 80+9= 5+31=

【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5页例2

【课标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在购物的具体情境中,通过交流、讨论,用小棒摆一摆等活动,能说出“24+9”的计算过程。

2.通过摆小棒,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推导过程,并归纳出“个位相加满十”的算理,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

【学习重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学习难点】

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评价方案】

1.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算法,评价目标1。

2.通过“当堂达标”的活动,在说一说,算一算中,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入

1.课件出示四样物品,让学生说说喜欢买哪两样?

2.让学生算算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4+20 24+9 24+3 20+9 20+3 9+3

4.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你能马上算出得数,得多少?哪个算式最难算?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出示24+9,说说计算的过程算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小棒。

(2)学生汇报,交流24+9各自的计算方法。

从24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9个,就能算出24+9=33。

从24里面拿一个给9,9就成了10,23+10=33。

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

4+9=13,20+13=33。

2.归纳24+9的算法。

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最方便?

三、合作探究,总结算理

1.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一起演示: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我们把刚才的操作过程写下来。(板书)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多叫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尝试练习,谁能很快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7+8 45+6 7+63 9+74

叫学生上黑板板演后说计算过程。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个位相加满十的加法)

四、当堂达标

卡片游戏——组卡片成算式,并计算得数赢取卡片。

每组小朋友桌上的盒子中都有两捆卡片,一捆是两位数的卡片,一捆是一位数的卡片。

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卡片有:83、36、85、55、35、49、67、78、54

一位数的卡片有:9、6、7、8、5、4、3、2

游戏规则:同桌小朋友一起玩,一人出两位数卡片,一人出一位数的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谁先正确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

游戏结束后,一起鼓掌祝贺得到卡片最多的小朋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检测】

1.看看哪位小动物算错了?

68+4=62 7+22=92 42+7=94 9+54=63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82+9=□1 1+49=□0

6+34=□0 4+62=□6

3.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45+□=5□

4.开放题:从4、5、6、7这四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

学生自由写算式,看谁写得多。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培养有序思维的能力。

【课后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9页例1,做一做。

【课程描述】

1.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加减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在借书情境中,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能说出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用小棒解释“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并学会计算。

3.在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异同中,能总结出“相同数位才能想减”的结论。【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用小棒解释“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并学会计算。

【评价方案】

1.在借书情境中创建“根据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评价目标1。

2.创设“求35-2、35-20的计算结果”学习环节,观察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回答,以评价目标2。

3.在学生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异同中,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35+4= 42+3= 35+40= 42+30=

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组算式不同的特点。

2.观察计数器提问: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理解计算方法

1.看情景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小林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小红有35本漫画,借出20本。)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林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小红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2.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我们先来解决“小林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列算式:35-2=结果是多少呢?

自己在头脑里想一想,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小组里说一说。

组汇报:A.先摆3捆小棒和5根小棒,表示35,从5根小棒里减去2根,得到3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3根,先算5-2=3,再计算30+3=33。B.用小棒点数的方法:35根、34根、33根。

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采用榜样示范和集体练习的方法,在边摆边数的过程中,熟练掌握35-2的计算过程。(三十五减二等于几?三十五分成三十和五,五减二等于三,三十加三等于三十三。)

3.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表现得真是太棒啦!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35-2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红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列算式:35-20=结果是多少呢?

自己在头脑里想一想,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A.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从3捆里减去2捆,再把1捆和5根合起来,是15根,先算30-20=10,再算10+5=15。B.用整十数的方法算:35-20:35、25、15。

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采用榜样示范和集体练习的方法,在边摆边数的过程中,熟练掌握35-20的计算过程。(三十五减二十等于几?三十五分成三十和五,三十减二十等于十,十加五等于十五。)

4.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异同。

在教师引导,借助计数器,学生通过练习,熟练的说出35-2和35-20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异同。

汇报:35-2,先算5-2=3,再算30+3=33;35-20,先算30-20=10,再算10+5=15。

结论: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不同点是,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先用个位减个位,再把第一步得数与十位合起来;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时,先用十位减十位,再把个位和十位合起来。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69页“做一做”。

1.仔细观察,第1题,“6-4”是计算“26-4”计算过程的第一步。在计算“26-4”时,先算“6-4”。第2题,“30-10”是计算“38-10”计算过程的第一步。在计算“38-10”时,先算“30-10”。

2.要求学生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时,先说出计算时先算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

【学习检测】

1.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

2.练习十六第3题、第4题。

【课后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0页例2及课后做一做。

【课标描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购买小汽车的情境,能用小棒解释并说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理。

2.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比一比的学习活动,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重点】

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比一比的学习活动,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结合购买小汽车的情境,能用小棒解释并说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理。

【评价方案】

1.创设“如何求36-8计算结果”学习环节,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以评价目标1。

2.通过完成“课本70页做一做第1题”,关注学生能否书面独立解题问题,以评价目标2。【教具准备】

小棒、课件。

【学习过程】

一、铺垫

1.口算

15+7= 30+6= 37+3= 19-7=

37-17= 47-6= 16+3= 19+7=

15-7= 23-11= 46-3= 17-9=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算理

1.设疑导入

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

教师出示例题信息:

小汽车36元,小明有8元,还要多钱?让学生思考如何列式解答。(板书:36-8)

2.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三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打开的

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三、理解算法

1.归纳算法

(1)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位上拿出1个+,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加起来。

(2)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3)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运用算法

(1)反馈练习。(师生共同完成)

(2)阅读教材,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课堂检测】

连一连,看看小猫能吃到哪条鱼?

【课后反思】

小括号

【学习内容】

一年级下册74页例3

【课标描述】

1.认识小括号,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算式。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引出小括号,认识小括号,能说出小括号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2.通过不同形式练习题,掌握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计算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

能准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算式

【评价方案】

1.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小括号,明白含小括号算式的计算顺序。评价目标1。

2.通过连线和找朋友的活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评价目标2。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算式。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口算比赛。(直接说出得数)

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老师最后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从左往右算。

[学情预设: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

[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课时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果。]

二、运用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意义。

(1)游戏探索一:

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学情预设: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将“靠拢”与加法建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关系,促使学生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作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1名同学排成一队。(评价目标2)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分别站,不靠拢)。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1-2-3=6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分别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是一共有几名同学站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

从11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共减去5人,要先算“2+3”。老师板书“11 -– 2 + 3”并启发学生思考。

[学情预设: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1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形象地演绎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的抽象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为解决改变运算顺序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思考

师:“11-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1-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并用这个符号表示先算加法?

(2)同桌讨论

师:先算右边的加法,你们想在“11-2+3”中添上什么符号?

老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71、72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的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题:小数加减法)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说明其中道理。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1)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书店里,小女孩想买2本书,小男孩想买1本词典。 师:一起来看这两本书的价格,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课件呈现提出的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1)6.45+4.29 (2)6.45-4.29 师: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龙文环球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教务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

变。) ( 1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是,里有()个。 ( 3 )3个是(),是4个()。 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 += -= 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 .在○里填入“> ”、“< ”或“= ”。 -○=-+○++○++○- += +++= ++= ++++= 1、分数加、减中的通分和整数、小数加减法中的“数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一样都是( )才能相加、减。 2、同分母分数能直接用分子相加、减的原因是它们的( )。 3、一张纸用去了,还剩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要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先通分在计算。计算时,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加减。两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可以分步通分, 分步加减;也可以一次通分,再加减。)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 3、一条鱼重千克,另一条鱼重千克,(1)两条鱼共重千克?(2)大鱼比小鱼重多少千克?

4、有80吨水泥,大车每次运走它的,小车每次运走它的,两车合运,每次运走它的几分 之几?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如果分母是互质数,分子都是1,那么它们的和(差)的分母是原来分母的积,分子是原来分子的和(差)。 1/3+1/4 1/5+1/6 1/4+1/9 1/2+1/71/3-1/4 1/5-1/6 1/4-1/9 1/2-1/7 1-1/4 1-8/15 1-3/4-1/8 1-1/3-1/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5 ---+ -+-+---(+)1/4+1/5= 1/4-1/5= 1/7+1/8= 1/7-1/8=1/3+1/10= 1/3-1/10= (1) ++++(2)1-+-+-+-+ 1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 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3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王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1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分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师课件出示一组习题 1)4 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 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导入。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高兴吗?(生:高兴)怎么这么高兴,快说给我听听,也让我高兴高兴。 生1:我又长大了1岁。 生2:可以有很多朋友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生3:我能收到很多礼物。 生4:我可以吃蛋糕。 生5:我可以买一本书。 ……

师: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替你们高兴,同时我也希望你们天天这么高兴! 设计意图:用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新知。 师:刚才说到过生日吃蛋糕,下面是小红过生日时,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一个大蛋糕(如图),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3块(在图的上边涂鸿的处写上“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1块(在右边涂绿色处写上爸爸“吃了1块红”),妈妈吃了1块(在右边涂黄色处写上“妈妈吃了1块”)提问:小红、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如图所示) 生:小红吃了38 个,爸爸吃了 18个,妈妈也吃了1 8 个。 师: 18 表示什么? 生:18表示把“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 38 的分数单位是1 8,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根据我给你们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2:小红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3: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4:小红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5: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蛋糕? 生6:还剩下多少蛋糕? 生7:一共吃的比剩下的多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95—96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一、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呈现2004 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 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 个一和40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 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 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 —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

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3)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4)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师: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王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苏教版五下分数加法和减法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举 例:21+31=3223??=6521-31=3223??=61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举例:101≈0,115≈21,98≈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n1-11?n=)1(1?nn(分母是相邻两个自然数,分子是1)21-31 =321?=61 n1-21?n=)2(2?nn(分母相差2,分子是2)31-51=532? =152 分数加法和减法 一.看谁计算又对又快(5分) 58991149????31320201167????721221136???? 1134341231313?????536411166????? 二.填一填。(1—5每两空1分,其余每空1分)(20分) 1.34米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这样的()份,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了这样的()份。 2. 5388?表示( )个18,减去()个18,得()个18,差化成最简分数是()。 3.计算2596?时,不能直接相加,是因为他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所以必须先通分得()+()=()。 4. 713的分数单位是(),至少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假分数。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5.35分=()时 80cm=()m 26小时=( )日 6.把716的分子加上14,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

人教版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P89-92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注意抓住知识的联系,促进学习迁移。 教法与学法: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89-90页教学例1,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 83 +81 =? 83 - 8 1=? 你是怎么计算的? 3. 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 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 83 )张饼,妈妈吃了( 8 1 )张饼。 师:83 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8 3 张饼) 师:81 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8 1 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3 +81 = 83 - 8 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突破重难点设想: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备用测试题 一、填空题: 1.9 5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40=40)(=85=32) (=)(40 186=1818)(6++=918) (6-- 3.分数x 4 ,当x ( )时是真分数,当x ( )时是假分数。 4.一根5米长的绳子,它的71 是( )米。 5.一个分数的分子是最小的奇质数,分母是最小的偶合数,这个分数就是( )。 6.在表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7.小华用8天时间看了一本120页的课外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每天看( )页。 8.分母是10的所有既约真分数的和是( )。 9.在( )里填入“>”“<”或“=”。 54 ( )65 75( )118 709( )103 二、计算: 87+31+43 2524 -103 -51 43 -281 +143 1218 -(0.85+218 ) 三、列式计算。

1.4.5减去1.375与 85的和,差是多少? 2.一个数比7.5大 21,另一个数比10 7小0.7,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3.一个数与 0.75的和,减去8 5,差是44,求这个数。 四、应用题。 1. 一个5千克的西瓜7个人吃,平均每个人吃这个瓜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吃多少千克? 2. 一本书共116页,小华已经看了86页,已经看的是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的是全书的几分之几? 3. 某铺路队第一天铺 85铺千米,第二天铺路375千米,第三天比前两天铺的总数少85千米,第三天铺路多少千米? 4. 学校运来一批石子,砌花坛用去85吨,修路用去075吨,还剩下8 5吨,这批石子原有多少吨? 5、一块地,甲单独耕要4小时耕完,乙单独耕要6小时耕完,两队单独耕每小时各可耕这块地的几分之几?两队合耕每小时可耕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4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81是85,127里有( )个121 。 ( 3 )3个51是( ),74 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83 张饼,妈妈吃了81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81+83 ,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81是1 个81,83是3 个81,合起来也就是84 。 提问:81+83的和是84 ,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81和83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81+83=831 =84 =2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完整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小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三、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2、笔算下面各题。 1617+2976=2613-268= 3、结合上面两道算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做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小丽和小林去书店买书了,我们也一起去书店看看好不好?书店的书可真不少,看小丽都买两本了,谁来说一说小丽都买了什么书?每本多少钱呢?让我们一起帮小丽算一算这两本书多少钱好不好? (1)要求一共多少钱我们应怎么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45+4.29=(2)学生先估算一下这两本书大概多少钱?。 (3)这两本书到底多少钱呢,下面我们就开始来计算这两道题,这是小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4)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6)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归纳出小数加法的算法。(多媒体演示正确的计算过程) 计算方法上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整数加法了。 2、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1)、看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 请同学们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应怎样列式呢? (2)学生试计算,并交流做法 刚才加法我们会做了,小数的减法我们应怎么做?请同学们做完后小组交流?谁来说一下小数的减法我们应怎样做? 3、引导比较,总结应怎样做小数的加减法?作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请同学们看我们刚才做的这两道题,我们是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别忘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口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0.9= 4.7-0.5= 1.2+0.8=0.56-0.45= 1.7-0.3=7.7+0.6= 3.6-0.8=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五年级 下)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上课时间:4/26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

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58.20-49.20=9.00

人教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乐东县莺歌海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

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 1)7 8; 的分数单位是(1 8)。 ( 2)5 6里面有(5)个1 6。 ( 3)3 7里面有3个( 1 7)。 ( 4)3个1 5的和是( 3 5)。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播放《儿童节的由来》动画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儿童节的由来》的动画片。播放动画......“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童节,上次小芳过儿童节时,妈妈给小芳买了一张大饼,小芳把大饼平均切成了 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吃了

小学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标要求及总体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时的教学,我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根据课件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

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97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正确进行小数加、减的笔算。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尝试计算,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师:教案、直尺、多媒体课件生:笔、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先独立列式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明(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明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明(教学实录) 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

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的含义。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地总结出分数计算的一般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

最新人教版数学 小数加减法(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且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数的运算的内容,同时更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出示购书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情境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原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了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 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 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 减法及混合运算。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体会小数的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小数加减法(1)(1课时) (2)小数加减法(2)(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5)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6)练习课(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知识 经验进行分析,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 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自主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