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史文化

校史文化

校史文化
校史文化

作业一:论文一篇

论四川大学两次“强强合并”的历史意义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0844013030周建平)

背景:

1994年4月8日,经国家教委和四川省政府批准,原四川大学与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1998年12月21日,教育部将其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9月29日,经四川省政府和教育部报国务院批准,经第一次并校改革后的原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这就是今日的百年名校——四川大学。

历史沿革:

原四川大学的历史渊源,远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2036年前)开地方高等学校先河的“文翁石室”,近可系及1704年创办的锦江书院和1875年兴建的尊经书院。锦江书院是清代中期典型的古代书院,尊经书院则是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在任四川学政时创办、经学大师王运主讲的带有改良色彩的新式书院。真正作为近代高等学校的原四川大学,是从1896年创建的以学习“西文西艺”为特征的四川中西学堂为肇端的。该学堂是四川总督鹿传霖奉旨创办、经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核准于6月18日(农历5月初8日)开堂的,它是当时四川唯一的省级新式学堂,也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四川文化教育方面的产物。之后在各个时期经过多次并校和更名,到1931年的四川联合大学已是当时全国13所国立大学之一,并在办学规模上位居前列,1993年学校有6个学院、22个系、50个专业。

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名成都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在全国院系调整期间从原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出来新建的一所高等工科院校。1955年,国务院批准“四川化工学院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合并后仍定名为成都工学院。1978年,归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成都工学院改建为成都科技大学,并列为全国的重点大学,由原来的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转为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理工科大学。1993年学校有4个学院、23个系、56个专业。

原华西医科大学是1910年由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的五个差会在四川成都创建的。大学按“协合”的原则,仿英国牛津大学体制,实行“学舍”制,1913年毕启就任第一任校长。学校最初设文、理两科,1914年增设医科,1917年复增设的牙科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1918年增设教育科,逐步发展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综合大学。1924年招收了第一班女生,开内地男女合校的先声。1929年医科与牙科组成医学院。1932年成立文学院,1934年将理科改为理学院,1932年创办制药系,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高等制药教育机构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东吴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及其护土专科学校先后迁来成都,与华大联合办学。“五大学”因此盛况空前,华西坝也成为当时大后方教育文化中心之一。1978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4月恢复了接受卫生部和四川省的双重领导、以部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在1995年,学校即提出了跻身“211工程”建设的发展目标,1996年6月,卫生部和四川省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华西医科大学的协议,并将华西医科大学列为卫生部三所“211工程”建设的医科大学之一,学校迈出了办学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至2000年9月,学校设基础学科、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成人教育和法医学等7个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和妇幼卫生两个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学、法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药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妇幼卫生学、科技英语等12个本科专业。

历史意义:

四川大学的两次强强合并无论是对四川大学本身、对中国教育界还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注定被永载史册!

其一、并校后的四川大学办学规模更大、学科覆盖面更广、专业更齐全、学科优势更加互补、师资力量更雄厚、教育水平更高、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多、整体实力更强、影响力更有深度和广度。单从师生规模这一点就可见一斑。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42人;有教职工11100余人,其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特聘院士25人,文科杰出教授4人,理科杰出教授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居全国第五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和讲座教授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8支, 数量并列全国第五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1人,教授(级)1323人,副教授(级)2345人。

其二、两次“强强合并”直接促进了四川大学更具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提出,那就是“将四川大学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性综合大学。现在的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在国内具有不错的声誉和影响力。2009年2

月18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机构发布《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四川大学排名第十。诸如此类对四川大学的褒奖铺天盖地而来,但奋进的川大人并没有被这一长串的荣誉蒙蔽双眼,我们深知辉煌属于过去、智者理应放眼未来,这些荣誉更应该成为我们的鼓励与鞭策、成为趋我们前进的号角、成为我们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并校的措施无疑地成为促成该目标的助推器,成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路。

其三、并校后的四川大学成为西部第一名校、西部教育航母,引领着西部教育的前进方向,对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凡。。学校现设30个学科型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成、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37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共涵盖46个二级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7个,位于全国并列第四位。拥有32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98个二级学科,26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国家级,省部级)覆盖的二级学科总数为217个,自有学科重点率为81.8%。27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228个博士点(含80个自设博士点),345个硕士点(含81个自设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点,121个本科专业,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涵盖了中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学院管、法、史文、历史、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众多学科), 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这样庞大的学校规模、这样雄厚的师资力量、这样完备的学科配置、这样突出的办学业绩,不仅在西部、而且在全国同等高校中都是鲜有的,四川大学是当之无愧的西部第一名校,是西部教育航母,是祖国教育事业的领航者。

其四、四川大学的并校使他成为“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推进了祖国教育改革步伐。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原两校的合并寄以厚望。在第一次学校合并时,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努力把四川联大办成社会主义新型综合大学”。李鹏总理也鼓励:“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建设新型综合大学”。国家教委在并校贺电中高度评价此举“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是在新形势下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综合大学的新模式”。《中国教育报》也称学校是“迄今为止高等学校中学科门类最齐、专业覆盖最广、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她的创立突破了我国重点工科大学与重点综合大学相互分离发展的办学模式,开始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学科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道路。”的确,四川大学历来就有这种敢为人先的非凡气魄,我们时刻准备着争当各项事业的排头兵、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谱写更加辉煌绚丽的篇章!

其五、并校后的新川大向世人昭示:她正在为祖国的教育现代化添钻加瓦,她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正所谓“一国之治乱,系乎人才之盛衰;而人才之盛衰,系乎国家之教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更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不仅关系着这代人的成长、更关系着无数子子孙孙的前途与命运。教育兴旺则国家昌盛,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我们四川大学、我们川大学子可以负责任地对大家讲: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将永远无愧于大家的期望,我们将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的方向,为祖国站岗、为人民护航。

四川大学并校意义非同凡响、英明的举措万古流芳!

作业二:演讲稿一篇

川大精神,激励我前行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844013030周建平)有人问我什么是川大精神,我告诉你…

川大精神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奉献精神。在四川大学建校110余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

和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川大作为革命的重要基地和舆论中心都为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时间步入建设和改革时期、又尤其是步入崭新的21世纪,川大人将一如既往的发扬革命前辈们“以德立人、以言传世、以功兴国,生死以之、祸福由之、荣辱系之”的民族和爱国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川大精神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和谐、包容精神。从中西学堂肇始、堂院同归、华西并起到三水汇流、三校合并,无处不透显出川大的和谐与包容。正是由于川大恢廓的胸襟,才有了今日川大文、理、工、医齐全的学科体系,才有了学科交叉融合、资源整合带来的巨大优势,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今日和明日的川大和川大人将继续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改革创新精神,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所用,让川大成为各家学术思想汇聚的大海、成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绚丽舞台、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学术发展与进步的前沿阵地,永葆青春的生机与活力。到那时,川大人也将以时代领航者的身份傲视群雄。

川大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探索、治学精神。正

所谓“一国之治乱,系乎人才之盛衰;而人才之盛衰,系乎国家之教育”;正所

谓“崇尚学术,儒雅之风徐成;探求真理,世俗之风渐远”;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四川大学坚持这种探索治学的精神,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川大精神就是“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务实、进取精神。这是四川大学的校风,也就是学校学风、教风、学校的领导作风与党风的总称。严,即严格、严密;谨,即谨慎、慎重、慎独、三思而后行。“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精益求精,办事一丝不苟,做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不骄不躁。勤,即勤快、勤劳、勤俭;奋,即要有所作为、奋进不止。“勤奋”就是要求人们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忍不拔、奋发努力。求,即探索、研究和追求;是,即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就是探索、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追求和捍卫客观真理。“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等。

严谨求是勤奋创新的精神正是三校合并后的新川大所形成的新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

川大精神就是“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处世、待人精神。在这里,“厚德”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就是要我们通过执着地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坚定的追求崇高理想。“博学”就是每个人都要去奋斗,要努力追求新知识,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奋斗精神,严谨治学,追求卓越,使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智慧的新型人才,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虚心”就是要时时刻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进而谦虚地学习他人的一切长处,要不耻下问。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需要一个大环境和一个小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从善”要求我们努力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川大精神就是……

伟大的四川大学形成了伟大的川大精神,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川大人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力争成为翱翔天空的雄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祖国的栋梁和社会的精英、成为母校永久的骄傲与自豪…

我的未来就在前方,川大的将来无限辉煌。

伟大的川大精神必将不朽!

校史馆建设方案讲解学习

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第三是学校博物馆,能把学校的文博全景陈列;第四是学校的荣誉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第五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过校史馆的陈列与展示,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从性质上看,属于收藏、研究、陈列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她具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它在收藏、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研究和产生思想、汲取和形成精神、积淀和创造文化的摇篮,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对师生开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史馆的意义: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陈列室。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和形成办学特色 [1]1、校史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校史馆,最难的还是校史的编写。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写作班子,设计好写作的主线,规划写作的框架,突出重点和亮点,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学校有特色的地方加以宣传。主线确定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不分重点什么都包括进去。对于合并的院校,原来学校的历史和现在学校的发展这两块写作比例如何分配要充分论证。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审稿的机制,请学校退休的老领导来做顾问团,同时征求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最后请学校现任的一二把手终审,这样几上几下,保证展出校史的满意度。 2、校史馆选址、展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校史馆的建设是学校的文化工程之一,学校在选择校史馆地址时,要有前瞻性的考虑。要显得大气、庄重,便于参观,要彰显学校的文化氛围,不要临时安排一个地方建设校史馆,过几年又换位置,这样装修的开销非常大,同时也浪费人的精力;同时在安排校史馆房间的时候,要有预留的空间,为以后续写校史留下空间。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校史馆的内容 现代技术的运用,给校史馆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他的图像、声音等的加入,使得展出更加生动、有趣,不枯燥。在校史馆的展出中,有条件的学校,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穿插于展览中,以此达到提高办馆质量的目的。 我们在写校史内容时,要全部做成电子版,对于征集到的照片、文字等史料性的资料全部扫描数字化,为以后校史馆后期的制作打下基础。 河南省智博展览设计公司在做校史馆的规划设计中尤其重视这一点,因为声光电在展览馆中的应用确实能够从一般的校史叙述中突显亮点,增加高科技含量。 4、校史馆建设要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建设中,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加强校史档案管理 提高高职院校美誉度

加强校史档案管理提高高职院校美誉度 作者:豆亚玲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1期 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各地市的多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其历史渊源都很深。校史 是在建设、发展、改革进程中各种教学、科研成果的长期积累,是对学校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客观的记录。挖掘、管理校史不仅对于总结办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很 好地梳理学校的发展历程,传承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服务于学校科学研究,实现人才 培养的目标。 一、校史档案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学院悠久文化历史的再现。高职院校的校史,真实再现学校组建、壮大、发展历 史过程中各方面的重要工作,包括各中专学校合并前的创始人、建校时间、办学宗旨、教学、 科研、师资队伍建设、院系调整、历任学校领导、杰出校友、重大的校园活动、国际交流活动 及新合并成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通过查看校史,学校以前的各种历史活动及成果都会清楚的 展现出来。 (二)高职院校校史档案是学院发展、改革、科研、办学思路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的总 结和积淀。直接从档案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史档案上保留着历史的真迹,能够还原历史,我们 的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可以掌握合并之前各学校各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以便于我们总结经验,把发展不好的专业及时进行改制、把不好的教育管理模 式及时进行重新提升,可以总结性的提出新的有利于现在合并后的高职院校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 (三)高职校院的校史档案同时也是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目前作为国家大 力发展扶持的重要院校,加之都是由原来各地市的中专院校合并而来,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厚。 高职院校作为每个地市的重要教育基地,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而 校史档案中涵盖着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要把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到每个师生的心中, 就要靠完善的校史档案,并使其深入到全院师生心中。校史档案中蕴涵的历届优秀毕业生是学 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 (四)校史内容丰富、客观,对科学研究的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不同时间段的校史档案进 行分类、归整、研究,可以查找、总结出高职院校在合并之前及合并后发展中的各种有利及不 利于学院发展的工作思路及教学方法,为学院领导决策学院今后的教学改革及发展方向提供了 有力的科学保障。 二、提高校史档案管理的途径 (一)成立校史展览馆。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一项长远的工作,越是发展其校史资源越是丰富,通过总结经验与教训,提炼出大学文化发展方向,成立专门的校史展览馆。校史展览馆每 学期分批次对全校师生开放,将学院的发展历史、重要校园活动及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及图片 在校史馆中展览,可以展现学校的辉煌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精神底蕴,可以提高学院形象和在社 会各界中的知名度,扩大学校对内对外影响度,促进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能唤起校友 的美好回忆,增强师生对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认同感,激励校友回报母校,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自 豪感。 (二)明确校史档案的收集范围。校史档案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图片、声像、文件 资料及各种荣誉证书等方方面面。学院要明确专人负责校史档案的收集工作,每年要定期对外

校史文化

作业一:论文一篇 论四川大学两次“强强合并”的历史意义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0844013030周建平) 背景: 1994年4月8日,经国家教委和四川省政府批准,原四川大学与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1998年12月21日,教育部将其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9月29日,经四川省政府和教育部报国务院批准,经第一次并校改革后的原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这就是今日的百年名校——四川大学。 历史沿革: 原四川大学的历史渊源,远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2036年前)开地方高等学校先河的“文翁石室”,近可系及1704年创办的锦江书院和1875年兴建的尊经书院。锦江书院是清代中期典型的古代书院,尊经书院则是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在任四川学政时创办、经学大师王运主讲的带有改良色彩的新式书院。真正作为近代高等学校的原四川大学,是从1896年创建的以学习“西文西艺”为特征的四川中西学堂为肇端的。该学堂是四川总督鹿传霖奉旨创办、经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核准于6月18日(农历5月初8日)开堂的,它是当时四川唯一的省级新式学堂,也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四川文化教育方面的产物。之后在各个时期经过多次并校和更名,到1931年的四川联合大学已是当时全国13所国立大学之一,并在办学规模上位居前列,1993年学校有6个学院、22个系、50个专业。 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名成都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在全国院系调整期间从原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出来新建的一所高等工科院校。1955年,国务院批准“四川化工学院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合并后仍定名为成都工学院。1978年,归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成都工学院改建为成都科技大学,并列为全国的重点大学,由原来的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转为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理工科大学。1993年学校有4个学院、23个系、56个专业。

百年校庆讲话稿

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西街小学各位校友、老师、同学们: 在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在丹桂飘香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庆祝西街小学百年华诞。首先,我代表中共金台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西街小学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西街小学的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西街小学一百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历届师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街小学按照“科教兴市”、“科教兴区”的战略部署,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学校规模不断壮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学,获得了教师基本素质展示全市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西街小学广大师生团结奋斗、追求卓越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各位校友心系教育、无私奉献的结果。这是西小的骄傲,是金台的光荣! 多年来,金台区始终把教育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位置优先发展,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提出了做大做强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按照“三项改革,多元投入,调整布局,骨干带动,质量兴教”的工作思路,全力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xxx”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一如既往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希望西街小学以百年校庆为契机,紧紧抓住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勤奋工 作,勇于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金台教育事业和宝鸡市“四市”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篇二:校长在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传承百年薪火,谱写名校新篇 ——校长在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市委xx副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百年弦歌庆盛事,五坡扬旗迎佳宾。带着满腔的企盼和激情,带着无限的喜悦和敬意,在这金菊溢彩、硕果累累的金秋时间里,我们终于迎来了xx中学建校100周年的盛大庆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中学全体师生,向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xx中学发展的各位同仁、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向哺育和培养我们成长和成才的母校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xx中学秉承百年积淀,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xx县立中学,创建于民国1913年。百年路漫漫,学府三易其名,两迁其址,数代教育工作者笃志教育,弦歌不断。进入新的世纪,学校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xxxx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一级学校;xxxx年被确定为xxxxxxxx学校;xxxx年县政府将xxxx中学校园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xxxx年通过xxxx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xxxx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成为xx市第一 所跨入xx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的学校,从此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一百年,白驹过隙,风雨与硕果同行!一百年,辉煌如斯,沧桑与凯哥同奏!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xx中学来说,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百年的历史积淀是一种文化,凝结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脚踏

企业文化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要特点鲜明,主题突出,指导企业各项行为的主要是企业文化,而不是社会文化 影响企业寿命的内部因素之五 文化 智囊观点 企业需要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指导公司日常的各种活动。百年品牌青春长在,贵在先进价值取向。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创建个性化企业文化,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壮大。 国内某知名企业在公司设立了佛堂,佛堂的设置比照庙宇,塑造了财神等菩萨的金身,企业负责人及员工需定期上香拜佛。此举被曝光后,全国一片哗然。但该企业却美其名曰“企业文化”。 这是企业文化吗? 社会文化不等于企业文化 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中国的更多企业没有典型的可以指导员工各项行为的理念,企业的文化现象大多来自于社会文化。特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导致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超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由于我国踏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接受也就刚刚开始。大多数企业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如何去建设自己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了。 2002年,一个关于中国银行业企业文化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专家们在分析后认为,中国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基本拥有相似的企业目标与理念,缺乏特色,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也就是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都没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也直接导致四大商业银行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在与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专家们认为,四大商业银行如果想成为百年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 大多企业在谈到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都是“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的口号,千篇一律。既没有特色,也更不能起到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的作用。 而在一个有着真正独特的企业文化的企业里,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理念被员工所信奉,并且成为指导公司各项组织活动的指导原则。企业的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着该企业的经营理念

校史馆建设方案

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第三是学校博物馆,能把学校的文博全景列;第四是学校的荣誉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第五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过校史馆的列与展示,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目前还没有一个格的定义。从性质上看,属于收藏、研究、列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她具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它在收藏、研究、列、展览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研究和产生思想、汲取和形成精神、积淀和创造文化的摇篮,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对师生开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史馆的意义:是学校发展历史的列室。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和形成办学特色 [1]1、校史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校史馆,最难的还是校史的编写。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写作班子,设计好写作的主线,规划写作的框架,突出重点和亮点,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学校有特色的地加以宣传。主线确定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不分重点什么都包括进去。对于合并的院校,原来学校的历史和现在学校的发展这两块写作比例如分配要充分论证。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审稿的机制,请学校退休的老领导来做顾问团,同时征求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最后请学校现任的一二把手终审,这样几上几下,保证展出校史的满意度。 2、校史馆选址、展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校史馆的建设是学校的文化工程之一,学校在选择校史馆地址时,要有前瞻性的考虑。要显得大气、庄重,便于参观,要彰显学校的文化氛围,不要临时安排一个地建设校史馆,过几年又换位置,这样装修的开销非常大,同时也浪费人的精力;同时在安排校史馆房间的时候,要有预留的空间,为以后续写校史留下空间。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校史馆的容 现代技术的运用,给校史馆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他的图像、声音等的加入,使得展出更加生动、有趣,不枯燥。在校史馆的展出中,有条件的学校,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穿插于展览中,以此达到提高办馆质量的目的。 我们在写校史容时,要全部做成电子版,对于征集到的照片、文字等史料性的资料全部扫描数字化,为以后校史馆后期的制作打下基础。 省智博展览设计公司在做校史馆的规划设计中尤其重视这一点,因为声光电在展览馆中的应用确实能够从一般的校史叙述中突显亮点,增加高科技含量。 4、校史馆建设要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建设中,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以史育人”理念下的校史馆及课程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116264071.html, “以史育人”理念下的校史馆及课程建设 作者:龙洁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11期 校史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的记录,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导向功能,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学校育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如何挖掘、整理和利用校史资源与优秀的校史文化,充分发挥校史育人的功能?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校始建于1957年。为了总结学校60年办学成果,展现师生校友风采,更好地凸显校史文化的传承、凝聚和激励作用,学校于2016年初启动了校史馆建设工程。3年来,我们注重 理念先行,重视师生的共同参与,积极研发校史课程,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提升育人效果,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校史育人的新途径。 我校是一所国学特色校,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学校以“一园(静心园)两塑(书山雕塑和春笋雕塑)三廊(科技长廊、艺术长廊、文学长廊)四馆(国文馆、国风馆、国画馆、国乐馆)”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已成规模和体系。而校史馆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展现的场馆,它理应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理应融入学校校园文化体系之中,是校园文化的完善与提升。因此,在设计校史馆时,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点: 一是与学校整体文化风格保持一致。主要采用传统中式装饰风格,颜色也以现有的红褐色为主,以此巧妙地融入到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体系之中,成为学校文化有机的整体。 二是处处体现育人的文化氛围。每一个校史资料都是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和编撰。除此之外,在学校文化环境布置上,即外显文化上,我们也颇费心思。比如,以茶镜构成一本打开的书作为校史馆外墙正面,意欲使参观者明白“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道理;同时,有蓝天白云、高楼大厦等自然景致映入镜中,使得“天人合一”的外观景致与馆室内的辉煌史迹交相辉映,各领风骚。

校史设计方案(大全)

学校文化策划是由学校或者专门的策划机构进行的,为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塑造文化品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师生的健康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校文化发展规律,运用教育策划理论,在调查分析学校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有机整合机遇与资源(历史资源与现实资源),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或创意)与具体可行的策划方案,创造性地设计学校教育及其文化的行为。学校文化系统策划以形成供学校领导者决策选择的策划方案为标志。 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策划学的角度分析,学校文化策划具有5个特征:1.育人性。学校文化策划的最大权重应该是教育效益,要从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出发,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学校氛围。2.历史性。学校文化策划首先是一个对学校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过程,然后才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3.创造性。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千姿百态,极富个性特征。学校文化策划必须适应特殊的教育环境和学校个性,必须要做到创新至上。4.艺术性。受教育者是鲜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个体,复杂性强,可变性大。相对教育需要艺术。学校文化策划也是一门艺术。5.系统性。学校文化策划要有宏观整体意识,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互动问题,决不能只抓局部,不顾整体。 学校文化策划的内容和原则 学校文化策划包括精神与理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的策划。其中精神与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策划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策划的最高层次,决定着学校文化策划的性质、方向和高度。而相应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策划都要考虑到学校的精神和理念文化,并按照理念文化规定的方向来执行。 1.精神与理念文化策划的内容和原则 精神与理念文化策划包括办学的价值观、思想理念、目标、宗旨、方略和特色,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等。第一,办学理念策划。办学理念策划是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校发展方向基础之上,对学校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的策划。第二,办学目标策划。办学目标策划应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深刻的定位,形成富有个性和实力的目标。目标策划应有较好的区分度,针对不同的主体和工作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目标,而且目标应能形成一个系列;目标策划还应该清晰、明确,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表述科学、严谨。第三,校训。校训的策划应该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化。在策划校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校训的时代性、文化性以及个性特征。第四,校风、教风、学风的策划。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策划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 要使学校精神、理念体系达到表里和谐,具体内容间主线明晰、系统性强、个性突出、设及全面,且具备“文质优美、音律和谐、神韵时尚、识别鲜明”的外在表达,其策划还必须遵循下列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学校理念的策划不仅要反映学校层次的不同,还要反映学校

百年校庆实施方案

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百年校庆实施方案 为了回顾学校发展历程,展示办学成就,展望美好未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扩大知名度,提炼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味和育人水平,激励师生爱校荣校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各 方面力量,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学校决定筹备启动百年校庆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百年校庆指导思想 按照“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凝炼创新、突出特色、提升办学 知名度”的原则。“以校庆促发展,以发展迎校庆”为宗旨,举办一 个“凝练、简朴、务实”的百年校庆。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扩大对外交流,丰富办学内涵,创建现代名校,再铸三小辉煌。 二、校庆活动原则 喜庆热烈、简朴务实 三、筹备工作要求 根据校庆活动原则,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通过信息资料的搜集 整理,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宣传效应。活动中加强创新,对本次活 动的参与形式、参与范围、交流渠道进行拓展,做到师生共同关注、 共同参与,完善从各个社会认识层面对于学校的了解,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展示平台。 四、组织机构 成立乌市第三小学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小组: 组长:张燕(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副组长:张红艳(副校长)张栩倩(工会主席)

成员:学校中层领导 五、职责: 全面负责校庆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组织召开个各工作组会议。 及时解决、处理校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校庆工作实施过程 (一)筹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1、召开筹备工作会议,明确具体要求,进行组织分工。 2、组织召开历任校长、退休老教师及周边单位的会议,搜集有关学校历年来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搜集整理学校已有的影像资料,筹备制作宣传片。 4、搜集辞条,拟定题词领导。 5、与新闻媒体联络接洽,商议媒体宣传事项,征集优秀校友、校史。 6、根据材料拟写学校校史,整理大事记。 7、筹备校庆文艺汇演,制定相应方案。 8、制定近5年学校建设工作规划,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建设。 9、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筹备系列师生同庆活动。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1、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学校,征集优秀校友、校史。 2、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制作宣传册。 3、整理影像资料、摄制学校宣传纪录片。 4、走访各级领导请领导为活动题词。 5、编排文艺节目。

高校校史馆建设设计方案

高校校史馆建设方案 近年来,高校校史馆的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回顾,更是学校教书育人,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陈列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近年来,学校校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作为校庆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建立不等规模的校史馆,以充分展现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多媒体展示技术不断成熟,校史馆在建设风格上将由数字光影多媒体展示方式取代传统的展示方式,展示内容更加新颖、灵活,将高科技多媒体展示技术呈现在参观者的面前。 一、校史馆建设的意义 校史档案记载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校史则是从校史档案中提取的精华,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是一部生动感人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价值和地位会凸现出来。因此,对校史的聚集机构——校史馆进行建设,对构建校园文化起着积极作用,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导向功能,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加强校史的编研,提供多种形式的校史信息服务。 此外,校史馆的建设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

人关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校史馆建设的步骤 校史馆建设不是普通的建筑物修建,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作成果的积累和更新过程。一般来说,校史馆建设分如下三个步骤:(一)校史的确定和征集 1. 历史本身是一个庄重严肃的过程,校史的确定应尊重历史,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把校史确定标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结合。 校史的确定包括校庆时间的确定,学校起源的确定等,具体来说,应遵照如下原则[1]:①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学校的校史,例如好大喜功,故意拉长校史年份;②坚持标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统一。在校史实际征集过程中,遇到对同一事物有多种反映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有利于提高学校凝聚力为原则。只有使校史追溯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校史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其相应的校庆等活动才能避免消极的影响。 2. 在坚持校史确定的原则下,校史征集是一项基础、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系统全面地收集学校各方面历年来的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是建立校史馆的前提。校史征集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档案馆。档案馆是校史资料的主要来源,它与校史馆的关系非常密切。高校档案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不仅以传统文化、教学管理、科研成果等主要内容存在,还记载了师生员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英雄壮举、记叙了高校在逆境中艰苦办学的创业历程、记述了名师学者不求名利,

校史文化解读

试论文革期间我校科研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在具体展开分析之前,我想先简单交代一下文革时期的背景,特别是文革时期针对大学所采用的科研政策。这对接下来的分析是必要的,因为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就更能体会母校在那个时期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以及在这样的困境之下所取得骄人成绩是多么的不易和令我们自豪。 文革的时代背景 文化大革命的初衷其实正如列宁口中所说的“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但是却被一些人抓住这个机会加之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经验不足,走上了“左”的道路,而在这种“极左”的大政策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具体说来,主要受两方面的错误的指导,使得我国的科研走上了艰辛的道路。其一,走“突出政治功效”的科研路线——坚持一个“两方向”(科研要与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三结合”(工农群众、革命领导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三结合;科研、生产和使用三结合),反对“三脱离”(脱离政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修正主义路线)。在这样的领导下,并且随着“斗、批、改”阶段的展开,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被迫离开实验室,走向乡下、工厂,这样原本应该致力于科研事业的脑力劳动者就沦为了体力劳动者,极大地削弱了当时的科研力量。各级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特别是一些学术上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均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有的被迫害致残、致死。教育事业也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 其二,“教育革命”,即学制要缩短,教育要改革。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全国对现有大学实行了撤、并、迁、改政策。有研究数据表明:当时的全国高等学校仅保存了309所,合并43所,撤销45所。并且学校的教育场所和设备被极大的破坏。高等学校由1965年的434所减为1971年的328所,减少106所。其中原有政法院校6所被全部撤销,原有财经院校18所被撤销16所。被撤销、裁并、搬迁的院校都遭到严重损失。在十年动乱中,高等学校有四年停止招生(1966~1969);1970年和1971年开始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每年只招4.2万人。后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只有相当初中甚至不到初中文化水平。学制由“文革”前的4~6年缩短为2~3年。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开门办学,上阶级斗争这门“主课”,所以也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名为大学毕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大学本科、专科的水平。 文革时期我校所面临的困难 正如上面所说的,我校当时的科研事业也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一方面是政策方面的影响,使得科研队伍的数量和力量下降,另一方面我们科研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我们与国外科研队伍的交流严重受阻,科研事业受到打击。 具体表现为:(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自1966年到1969年,华东师范大学连续4年没有招生,1970年开始恢复招生,但规模很小(2)1972年5月,学校被迫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文革时期我校科研取得成绩及其原因 成绩 1970年,华东师范大学"671"科研组,在国际上首先从海水中提取到30克铀,得到了

百年校庆展览策划方案

《穿越激情百年》——百年校庆展览策划方案 一、展览定位和宗旨 展览宗旨: 1912年,在旧中国的繁华都市上海,一所新式的美术专科学校出现在黄浦江畔,她就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2012年,在新中国的人文古都南京,一座古老的艺术综合院校矗立在秦淮河边,她就是南京艺术学院。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她就是南艺的前身。 南京艺术学院,她就是上海美专的今世。 经过了百年的起伏,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终于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这是个极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百年来,从这位慈祥的老人身边,走出了一位又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由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的这次南艺百年校庆展览(美术部分),将带领参观者穿梭于这百年的时光中,在展示南京艺术学院起起伏伏、坎坎坷坷的同时,也将向您展示新时代南艺昂扬向前的风貌。 一百年风风雨雨,一百年春华秋实。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感受艺术激情,共贺百年校庆! 展览定位: 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历史,根据校史的记载,主要分为5个阶段: 1、第一阶段:南京艺术学院先期阶段(1912年11月-1952年10月)。这一时期,出现了南京艺术学院的三个前身——最早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稍后的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艺术大学艺术系。 2、第二阶段: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阶段(1952年10月-1957年12月)。这一时期,根据中央文化部的决定,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艺术大学艺术系三校合一,成为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3、第三阶段:调整发展中的南京艺术学院(1958年1月-1966年5月)。1958年1月,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由上海迁至南京,次年6月10日改称为“南京艺术学院”。,并对学校人员和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 4、第四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南艺(1966年5月-1976年5月) 5、第五阶段:拨乱反正,改革前进(1976年10月-至今) 而本次展览展厅区域的划分和布置,也主要根据这几个历史分期来划分。 二、展览名称 《穿越激情百年》——庆祝南京艺术学院百年华诞专题展览 三、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四、展览方式和手段 本次展览采用“图片+文字+绘画+影像”资料的多媒体混合形式展出,以图片、文字资料、绘画资料等为主,辅以高科技影像手段,带领观众共鉴南艺兴衰,一起亲历历史。 这次展览的创意,突出一个“时间性”,4个分展厅从室内布置到所选展品,均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让参观者仿佛置身历史当中。这不仅能够引起老一辈校友和老师的共鸣,更能够让新一代的学生和年轻教师加强荣誉感和使命感。 五、展览工作分配 1、图片、绘画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美术学院

学校校史馆设计方案

鸡西市杏花学校校史馆设计方案 (1983—2015) 为丰富校园文化,体现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浓厚文化氛围,充分展示学校建校以来的发展成就。本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原则,特制定学校校史馆设计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任务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承担任务(见附表) 二、设计方案解析 (一)展现内涵 传承历史继往开来 (二)设计宗旨 美观实用:在营造美观、时尚、和谐的展示空间基础上,争取布展面积和展示空间的最大化。 环保和谐:布展装饰材料采用环保达标产品,充分利用装饰展品协调室内环境,突出展示空间的和谐布展环境。 传古承今:注重从当地和校方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中提炼精华,将历史、人文的魅力融入到功能建筑环境内,创造一个再现校史,突出现代成就的新人文环境。 面向未来:展馆设计独具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来阐述学校历史的沧

桑。展版的方便更替,让展览始终与学校的发展相融洽,与时俱进,展馆一但建设成功,便能成为学校德育、人文及爱国爱校的教育基地。 (三)整体展现 整体设计注重空间感和节奏韵律,空间处理上注重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造型设计突出线条,注重空间布局,力求明朗、舒适,给人以强大的灵动、震撼之感。 (四)色调灯光 以暖色为背景色,展现生命气息,营造和谐舒适的展览氛围。展版色调在统一中谋求变化,一方面符合展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又使其在整体暖色调的展示空间极具吸引力。灯光布置采用点光源与面光源相结合的布展手法,突出整体效果。 二、设计模块 (一)空间布局 1.展板(按设计模块,每块展板配诗歌一首及文字概述和图片说明) 2.沙盘(校园整体布局图,校史馆中间) 3.实物(代表学校历史的各期实物材料、教具、文本) 4.荣誉墙(各期奖牌、奖状、奖杯) (二)展板模块(按类别划分,非时间划分) 1.按学校工作类别,划分为三大模块,五个项目 2.每个模块把历史和现在相融合 3.各个时代照片,需领导小组成员收集、整理、分类

太原市中学校史研究与校史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太原市中学校史研究与校史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中学校史研究成果是学校教育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源泉;中学校史教育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以太原成成中学为例,从校史研究现状和校史教育现状两方面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校史研究;校史教育;太原成成中学 校史是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的重要交叉地带,是史学研究的新兴领域。由于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同时受到社会动荡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校史研究起步较晚,校史教育更是落后于国外一些著名学校。目前,校史研究和校史教育的意义日益受到教育界和史学界的重视。就中学来说,一方面,校史研究成果是学校教育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源泉,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鉴古知今”或“古为今用”的价值。校史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把握教育规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校史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开展校史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和价值准则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给予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笔者于2014年寒假期间走访了太原成成中学、太原五

中、太原十中、进山中学等中学,采访了上百位老师、学生,参考了报纸、杂志、书籍等书面资料,以太原成成中学为例,对近年来太原市中学校史研究和校史教育工作的现状和进 行了调研,并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加强校史研究,挖掘校史资源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纪录,是一所学校精神特质与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成就的浓缩精华,是一所学校自我反思、彰往察来并寻求自我超越的理性思辨。校史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协调。太原市不少中学都将校史研究列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 在校史研究方面,成成中学成立了校史编纂委员会,由党政主要领导人牵头,全面规划统筹校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学校要积极搭建了校史研究平台,组建了研究团队,并鼓励师生积极从事校史、校情研究。由于创办年代久远,所存史料不多或散逸,因此对学校史料要进行“抢救”,从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校友那里获取历史信息,使之发挥“资源性人物”的作用。不仅成成中学的老师搜集整理了1984 年由饶瑶琳、雷声等人撰写的成成中学校史稿本20余本,更值得注意的是,成成中学历届杰出校友也为校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成中老校友阎百真执笔的《成成烽火――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实》付

校史馆的建设

校史馆的建设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陈列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近年来,学校校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作为校庆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建立不等规模的校史馆,以充分展现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校史馆建设的意义 校史档案记载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校史则是从校史档案中提取的精华,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是一部生动感人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价值和地位会凸现出来。因此,对校史的聚集机构——校史馆进行建设,对构建校园文化起着积极作用,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导向功能,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加强校史的编研,提供多种形式的校史信息服务。 此外,校史馆的建设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关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校史馆建设的步骤 校史馆建设不是普通的建筑物修建,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作成果的积累和更新过程。一般来说,校史馆建设分如下三个步骤: (一)校史的确定和征集 1. 历史本身是一个庄重严肃的过程,校史的确定应尊重历史,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坚持把校史确定标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结合。 校史的确定包括校庆时间的确定,学校起源的确定等,具体来说,应遵照如下原则:①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学校的校史,例如好大喜功,故意拉长校史年份; ②坚持标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统一。在校史实际征集过程中,遇到对同一事物有多种反映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有利于提高学校凝聚力为原则。只有使校史追溯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校史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其相应的校庆等活动才能避免消极的影响。 2. 在坚持校史确定的原则下,校史征集是一项基础、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系统全面 地收集学校各方面历年来的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是建立校史馆的前提。校史征集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档案馆。档案馆是校史资料的主要来源,它与校史馆的关系非常密切。高校档案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不仅以传统文化、教学管理、科研成果等主要内容存在,还记载了师生员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英雄壮举、记叙了高校在逆境中艰苦办学的创业历程、记述了名师学者不求名利,献身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等。档案是校史的基础和依据,校史必须是以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为基础的,而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有价值的材料都存放在档案馆,其真实性有很大保障。此外,档案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发展而积累的,它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②学校相关部门。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与贡献,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特色、荣誉及先进人物事迹。在校史馆建立的征集过程中,向学校院系、党政管理、校办产业等相关部门征集资料也是校史资料积累的重要来源; ③老领导及校友。由于老领导和老校友阅历丰富,甚至掌握不少鲜为人知的校史,他们的记忆即是一本活的校史。因此,对他们掌握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记载对校史馆的建设非常重要。从老领导及校友处征集校史,主要依靠调查走访和座谈回顾的方式。 (二)校史的陈列 征集到的所有校史,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实物等,都应集中妥善地保存起来。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对校史进行分类存储。对于能够反映学校历史、体现学校特色、弘扬学校精

中学百年校庆活动方案

中学百年校庆活动方案20XX年,宁都中学将迎来100周年华诞,筹划并认真组织好百年校庆,对总结我校办学经验,提升学校知名度, 增强学校凝聚力,重振宁都中学雄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继承一百年来的办学传统,展示我校办学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共同开创宁都中学美好 未来,特制订百年校庆筹备方案。 一、校庆的目的、主题和原则 目的:总结办学经验,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激励人心,加快学校发展。 主题:传承、联络、发展 原则: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热烈、俭朴与务实相 统一 二、百年校庆主要目标 1、以本次校庆活动为切入点,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 的发展历程、教学成绩,以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追随时 代步伐,转教学模式,更新新教学理念的新思想、新办法,扩大本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社会的认知度与美誉度。 2、通过本次活动的规模效应,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 化氛围。编撰学校校史、构建文化长廊,开辟“学子回音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在校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 信任,凝聚人心,增强荣誉感与自豪感。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完善校园的“软硬件工程”,建设学校地标建筑,完善学校教学设施,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4、以本次活动为机遇,充分展现宁都中学的所取得 的成就与荣誉,向与会的各级领导与师生进行汇报,并聆 听相关的意见与建议,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5、借助本次活动,以“学子梦想的出发地”“心灵 故里”为主题,加强本校与各届校友的联络。通过彼此关注、支持,营造“校园情怀”“师生情感”的氛围,并为 日后的相关校园活动奠定基础。 三、校庆工作机构 本次校庆活动由县委、县政府主办,教育局和宁都中 学承办。为做好校庆筹备的组织工作,特成立由县主要领 导为负责人,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庆筹备委 员会,部署校庆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组织领导校庆活 动。 筹委会下设筹备工作小组,由宁都中学校长担任筹备 小组组长,组织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前期筹备的准备工作。 包括组织召开校庆筹备各项工作会议,组织建立校友联系 网络,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校友分会,督促校庆各工作组 按计划开展工作,综合协调校庆筹备及校庆各项活动的开展。

百年校庆策划方案

百年校庆策划方案 篇一:百年校庆总策划 纪念建校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策划 书 一、活动宗旨 南通大学建校已近一百年,在这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我校历尽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经历的大大小小的风浪不计其数。但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能够阻挡我校的发展与壮大,反而促成了我校数不清的荣誉与成就。在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南通大学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与高贵品质。为了践行我校“祁通中西力求精进”这一校训,庆祝建校一百周年,弘扬通大精神,特举办“纪念南通大学建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展现南通大学的风采与魅力,透露出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同时表露广大通大学子的青春活力以彰显南通大学的前程充满希望,丰富校园生活文化,显现通大人文魅力是不变的主题。 二、主办单位 南通大学学生会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6月 四、活动对象 南通大学全体在校师生

五、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笔墨风采(征集类) 1、“联动你我共度校庆”祝福短信征集 为更加深入且深刻地了解南通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成长足迹,使得广大的同学们能够真正地以在南通大学读书为荣,特举办“联动你我, 共度校庆”短信征集大赛,使广大同学有一个比较好的渠道来表达自己对于南通大学的祝福、对学校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将部分优秀短信将在校庆开幕式现场由大屏幕滚动播出、在闭幕式晚会上,对编写的祝福短信进行抽奖,送出奖品 2、“百年传承”纪念品征集大赛 为更好的庆祝南通大学百年华诞,铭记百年来的沧桑历程,展望美好的未来,特举行“百年传承”纪念品征集大赛,包括邮票、明信片、挂历等纪念品的征集,通过号召同学踊跃参加此次活动,增强身为通大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设计将被永久保留。 3、“我们的通大,我们的标志”主题征集大赛 为进一步加深对于南通大学办学传统、教育理念的认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师生的认同感;大力弘扬南通大学“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精神,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特举行以“我们的通大,我们的标志”为主题的征集大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