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知识:基坑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doc

建筑设计知识:基坑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doc

建筑设计知识:基坑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doc

建筑设计知识:基坑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审查要点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审查要点 加强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审查要点如下: 一、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工程概述;地下室结构概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不良地质反映);周围环境情况,特别要说明需重点关注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状态。 2、基坑支护设计概述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降水方案、支护设计对施工提出的特殊要求 3、编制依据 4、基坑工程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点 5、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及职责 6、资源配置计划 机械设备配置、劳动力配置、材料配置、监测仪器配置 7、总体施工部署 施工准备工作、总体施工顺序(各工序交叉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分析 8、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各类桩墙施工技术措施(钻孔桩、搅拌桩、旋喷桩、振动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桩、咬合桩、地下连续墙等)、土钉墙施工技术措施、压顶梁(围檩)、内支撑、锚杆施工技术措施、格构柱施工技术措施、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这是关键施工措施(特别是软粘土)。降水与排水措施(轻型井点、深井、明排等),砂性土层中是关键施工措施。传力带施工(拆除)、支撑拆除、土方回填等施工技术措施。 9、基坑支护监测 10、危险源辨识及应急措施 1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工艺或工序质量保证措施、材料和设备保证措施 1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3、附件 (1)基坑围护设计专家论证意见书和设计院对论证意见的回复 (2)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 (3)企业相关技术标准 (4)基坑围护设计平面图、典型剖面图及节点大样图 (5)典型地质剖面图及土工指标一览表 (6)基坑环境平面图 (7)基坑降、排水平面布置图 (8)施工平面布置图 (9)土方开挖平面流向图、剖面图、工况图、运输组织图 (10)进度计划网络或横道图 (11)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二、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要点 1、方案的审批情况 检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加盖公司一级图章,不得有代签的现象。 2、专家论证的情况 土方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其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检查须经过专家论证的方案是否有书面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以及专家论证意见书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设计院对论证意见的回复,以及是否在方案中得到修改。 3、方案的完整性情况 方案应包含十三个方面的内容,详见本文第一部分。很多方案的内容都不完整,有的方案对许多重要的内容都没有描述。 4、方案的设计情况 基坑围护的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条件,其中深基坑设计方案应经专家论证取得专家意见书,设计单位再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出设计变更联系单,连同设计方案一起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5、周边环境的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 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容 (5) 五、监测点的布设 (5)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 5.立柱沉降观测点 (8) 6.支撑轴力监测点 (8)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 3、地下水位监测 (12) 4、竖向位移观测 (12) 5、水平位移观测 (13)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 七、监测周期、频率 (14)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 九、监测设备 (15)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1 项目简介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目标 (3) 1.3 本期项目范围 (4) 2 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5) 2.1 建设目标 (5) 2.2 平台架构 (5) 2.3 业务流程 (6) 2.4 功能规划 (6) 2.4.1 项目动态 (6) 2.4.2 项目启动与结项 (6) 2.4.3 项目计划管理 (7) 2.4.4 项目执行与监控管理 (7) 2.4.5 报表管理 (8) 2.4.6 知识库管理 (8) 2.4.7 用户管理 (9) 2.4.8 角色管理 (9) 2.4.9 权限管理 (9) 2.4.10 日志管理 (9) 2.4.11 数据字典管理 (9)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项目开发、交付、运维、交易业务开展,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目前通过邮件、会议、报告等形式对项目信息、进度、任务进行管理。人员沟通任务工作量大,不利于信息资料传递准确性、一致性。另外,项目信息保存在不同的员工和部门中,不能对项目整体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有全面、直观的了解。另外项目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在不同部门间共享,相互之间不了解,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推动业务的进展。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影响决策。 1.2项目目标 1、解决多项目实时监控的难题 横向监控:可以实现对多项目的监控。及时发现项目的问题,并且可以将一些隐蔽在下面的问题通过类似项目之间对比等方式发现,而无需等到问题暴露出来才进行处理。 纵向监控:通过对项目深度的监控,掌握项目各个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将问题挖掘出来,而不是停留在事务的表面,简单的进行了解,这样实现了对项目的全面监控,从而确保了项目的有效执行。 2、改善工作流程,固化优秀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复制” 任何类型的项目,企业在管理上都应该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在承接一个具体项目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本系统,可优化企业的工作流程,固化优秀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复制的连锁效应。 3、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集中沉淀项目实施过程的大量数据,通过知识管理功能有效的管理这些资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提供定量的、有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4、提高项目计划和进度的控制能力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一、监测点布置 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 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 1."5- 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 1 - 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层厚~4.9m; 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埋深~5.3m,层厚~2.6m; 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埋深~2.9m,层厚~4.0m; \ 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埋深~4.7m,层厚~2.1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6.2m,层厚~12.4m; 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低。埋深~5.7m,层厚~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5.6m,层厚~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21.5m,层厚~8.8m; ②~5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5.6m,层厚~12.3m; ②~5a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层中。埋深~25.0m,层厚~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33.5m,层厚~22.1m; ·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层中。埋深~45.5m,层厚~1.4m。 ⑤~1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52.3m,层厚~5.8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

工程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

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5.1监测点布设原则 1.以设计提供的《主体围护结构监测平面图》为参考。 2.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有监测点。遵循规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3.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结构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 4.区间隧道监测点布置每10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隧道管片沉降监测。 5.2围护结构体系观察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期,与仪器监测频率相对应,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书面巡视报表。 巡视检查容主要针对四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 一般现场巡视容汇总表

现场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每日由专人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5.4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结构将产生一定水平位移,为掌握围护结构顶部位移信息,布设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值亦可作为测斜自管口向下计算时的管口位移修正值。 测点布置与围护结构测斜孔位置一一对应。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直接布设在顶圈梁上,依据测点布设时机相对圈梁浇筑混凝土时间,可区分为先埋和后埋两种方式。

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企业如何建立特色知识管理平台 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其基于的功能特点包括:知识采集、知识存储、知识分类、知识获取、下载预览、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挖掘。有这些基本功能支撑的前提下,深度的去扩充企业个性化需求,建立特色的知识管理平台便可无后顾之忧了。 第一点,知识采集。对于知识采集当然不会仅仅限制于本地文件的上传,目前有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OA,ERP,业务系统,而这些系统不仅仅用于实现公司制度存放、流程运转。许多企业已经将大量知识存放到系统中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可以通过API接口,让业务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无缝集成,让文件自动导入至知识系统中,统一集中的管理,实现单点登录。 第二点,知识存储。知识上传后,统一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端,不受数据库,系统影响,我们的系统不绑架文件,随时可取。 第三点,知识分类。按照企业特点自定义文档元数据,树状目录结构,标签分类文档,深度梳理企业知识。 第四点,知识获取。通过全文检索、条件组合检索、标签来主动搜索你要的信息,也可通过定向关注、被动推送等形式获取知识。 第五点,下载预览。支持200多种文档格式在线预览/播放,线下需要使用的文件,也可下载到本地。 第六点,显性知识共享。实行生动有趣的积分式管理,员工上传、下载伴随着积分的流动,上传文档、文档被下载、系统奖励、充值均可获得相应积分,而个人下载,处罚都会伴随着积分的消耗。用户积分排行、下载数量排行、上传文档排行、消费积分排行、热门文档排行,直观展示在你的面前,随时掌握热点动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满足感,让共享成为一种

习惯,在协作中享受快乐。 第七点,隐性知识挖掘。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而要想能人辈出,挖掘资源共享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企业元老,其丰富的工作经验,摸索出的窍门方法,分享给企业新人便是他们快速成长的捷径。新增知识专辑功能对知识进行组织整合,便于快速查找阅读最新最具价值的经验信息。 基于上述功能要点,润普知识库更加注重于用户的体验效果,简单、易用之余,轻松交流、共享创新才是用户的终端感受。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基坑监测流程规定

基坑监测工作流程及要求 一、业务接洽 要求: 1、了解工程地址,建设单位等基本情况。 2、通过委托单位获取工程地质报告,围护设计方案、电子图等相关技术资料。 3、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甲方单位的要求拟写并签署合同(合同拟写由项目负责人会同业务联系人共同完成)。 二、方案编制 1根据规范及设计,甲方的要求编制监测方案。 2监测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和监测依据 ○3监测项目及监测点的布置 ○4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精度 ○5监测人员、仪器设备及核定要求 ○6监测周期,变频、报警值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7监测数据处理机信息反馈 ○8作业安全级质量保证措施 另外还须附上本工程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或示意图、水准控制网平面布置图或示意图、企业人员资质等相关资料 3、监测方案作为本工程的执行纲领性文件,在编制是应该充分考虑

到实际实施的难易问题,尽量做到监测方案中的实施办法都具有最佳可操作性 4、监测方案中所应用的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周期、报警值等内容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计要求确定,若监测方案设计人员认为频率过缓或者报警值过大,在请示公司技术负责人,并讨论确认的情况下可在原数据基础上,适当提高报警值及监测频率。但绝不允许擅自将报警值数据改大,将监测频率降低。 5、监测方案中测点数量应与合同内严格一致。 6、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熟读基坑围护设计,了解设计思路,同时还应了解工程的地质状况 7、编制方案完成后,必须经公司领导审核通过后,才可加盖公章,并提交委托单位确认。在委托单位确认后,拿回2份,一份交由公司归档,另一份交由项目负责人使用。 三、监测实施 外业监测实施部分 1、项目负责人,根据监测方案内容到现场尸体踏勘场地,并告知甲方、施工单位、监测班组进场施工 2、项目负责人,在现场踏勘后,安排各班组主要人员召开进场准备会议,在会中明确各班组实施细则,实施时间,质量要求等内容,并做好会议记录。 3、钻机班组、测量班组实施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方案及公司制度

(完整word版)知识库建设方案

恒信知识库建设方案说明书 一、知识库的定义 企业知识库是企业中各种形式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知识表示方法集中存放的数据库,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知识集成、分类、存储、发布、决策支持等功能。这些知识不仅包括企业的宏观发展规划、企业文化等,也包含微观的各个部门的一切知识内容,如:培训资料、学习资料、客户资料、市场资料等等很多方面,同时与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市场动态新闻等知识,都在其内容之内。 二、知识库的作用 知识库积累了企业职员的知识、经验、创意、办事方法方式、技能,使其他职员有相同事件时有所参考,从而增强团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汇总快速查询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方便快捷的方法,提升公司的形象。通过知识的积累,使一般工作标准化,增强公司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通过理论常识的传播,建立学习型组织。 二、建立知识库的背景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公司内部的信息数据日益剧增,而这些信息都将是公司极其重要的资产和财富,必须进行妥善保护和管理,一旦丢失,损失惨重。公司目前各部门、区域在工作中,都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或工作标准,甚至都有各自部门工作的使用手册、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但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和归档,也没有共享给公司其他部门学习或借鉴。为此公司特建立知识库,将已有的资料、文档、课件等知识收集起来,整理后归档到知识库里。对知识进行有效得管理和合理利用,帮助公司有效储存一些"隐性"的重要知识内容(如:管理层的一些培训、重要发言等制作成的视频),使得显性的知识更易形成结构、体系,便于随时调用或再次利用,体现知识的延续性。后续管理员再对知识库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使得知识库能够保持良性循环使用,帮助到更多的员工成长,真正体

建筑深基坑工程检测要求

附件2: 建筑深基坑工程检测要求 基坑类型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及数量 检测单位 排桩 灌注桩 完整性检查 抽取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进行小应变检 测 检测单位 小应变检测结果影响受力时,采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其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 2%,不少于3根 对于直径大于800mm 的灌注桩应抽取 10%进行超 声波或取芯检测 成孔的垂直度 钻孔桩采用测斜仪测量,其数量为总桩数的10%, 且不少于10根 检测或施工单位 孔径钻孔桩采用井径仪测量,其数量为总桩数的10%, 且不少于10根预制桩焊缝探伤检测 对焊接接头抽取总桩数的10% 检测单位 完整性检查 抽取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进行小应变检 测 钢桩焊缝探伤检测抽取总桩数的20% 检测单位地下连续墙 混凝土质量检验 抽取大于总槽段数 20%的槽段,且不少于 3个槽段 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查墙身混凝土结构内在质量检测单位 成槽的垂直度、倾斜度、沉渣采用井径仪等,其数量为总槽段数的 20% 检测或施工单位 水泥土墙 (SMW 支护) 成桩质量检查 成桩三天内,轻便动力触探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 不少于5根 施工或检测单位 完整性及其强度 水泥土达到28天后,采用钻芯法检测完整性及其强度,其钻芯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5 根 检测单位 土钉墙 承载力 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在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少于土钉总数的 1%,且不应少于6根 检测单位 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为每100m2墙面1组,每组不少于3点 锚杆锚杆抗拔力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 1%,且不应少于3根 检测单位支撑体系焊缝探伤检测钢支撑的焊缝应抽取总数的 20%进行探伤检测 检测单位 基坑土体加固 同水泥土墙

某楼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及图纸_secret

XX医院迁建工程 门诊医技楼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施工图) X X年X X月

XX医院迁建工程 门诊医技楼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施工图) 审定 审核 工程负责 校对 设计 计算 XX年XX月

目录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二、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三、设计依据 四、岩土工程条件 五、支护方案选择 六、支护结构施工说明 七、现场监测的内容及要求 八、应急措施 第二部分基坑支护结构的分析计算 一、1-1剖面 二、2-2剖面 三、3-3剖面 四、6-6剖面第三部分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一、基坑总平及周围环境图 二、设计说明 三、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 四、开挖与排水平面布置图 五、监测平面布置图 六、1-1剖面 七、2-2剖面 八、3-3、4-4剖面 九、5-5、6-6剖面 十、7-7剖面 十一、节点详图 附:造价概算 附:地质资料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说明 一、工程概况 XX县XX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位于XX县XX镇,主要建筑物为病房综合楼(19F)、门诊医技楼(3-4F)、科研后勤楼(7F),其中病房综合楼与门诊医技楼均设有独立的地下室。本部分为门诊医技楼子项目地下室基坑围护,本设计±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150。拟建场地地表平坦,地基土层埋深与厚度分布均匀,勘探期间场地面高程约3.750(标高-1.400)。拟建一层地下车库,桩基础为预应力管桩,板顶标高-4.600,板厚350,地梁为下翻梁,梁高700,单桩承台高1000、两桩承台高1150、三桩承台高1000、四桩承台高1100,垫层150,板底开挖面标高-5.100,梁底开挖面标高-5.45,承台底开挖面标高-5.900,东西两侧承台很密集,以承台底为计算开挖面,南北两侧承台较为稀疏,以地梁底为计算开挖面,坑外以场地标高-1.400计算,东西两侧开挖深度为4.5m,南北两侧开挖深度为4.05m,电梯井底标高-7.30,开挖深度5.9m。根据场地四周条件,基坑南北两侧可以做施工场地,考虑施工荷载,取坑外地表超载20kPa,基坑东侧作为出土口通道,考虑道路地表超载25kPa,基坑西侧为裙楼基础,取地表超载15kPa,围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周边环境条件分析 基坑四周均为本项目拟建场地,地下室东侧外边线距共建路(在建)约30m,地下室南侧外边线距环保路约30m,北侧为本项目场地,西侧为裙楼基础,有大量管桩需要保护。 三、设计依据 (1)XX有限公司《XX县XX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勘察报告》 (2)XX有限公司提供的总平面图、地下室结构平面布置图、基础结构剖面图、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平面布置图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1999)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浙江省标准)(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4)XX县XX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论证意见(1)(2010.10.20) (15)XX县XX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论证意见(2)(2010.11.08)

基坑围护结构监测点布设方案设计

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5.1 监测点布设原则 1.以设计提供的《主体围护结构监测平面图》为参考。 2. 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3. 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结构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程提供数据信息。 4. 区间隧道监测点布置每10 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 5.2 围护结构体系观察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期内,与仪器监测频率相对应,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书面巡视报表。 巡视检查内容主要针对四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

现场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每日由专人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5.4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结构将产生一定水平位移,为掌握围护结构顶部位移信息,布设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值亦可作为测斜自管口向下计算时的管口位移修正值。 测点布置与围护结构测斜孔位置一一对应。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直接布设在顶圈梁上,依据测点布设时机相对圈梁浇筑混凝土时间,可区分为先埋和后埋两种方式。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试题 一、单选题(6题)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其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 A.15;3 B. 20;4 C.20;3 D.25;4 正确答案:(C )见规范【5.2.1】 2.以下关于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m B.基坑开挖深度等于5m C.开挖深度等于8m D.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复杂 正确答案:(A)见规范【3.0.1】 3.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 A.2次/1d B.1次/1d C.1次/2d D.1次/3d 正确答案:(B)见规范【7.0.3】 4.一级基坑喷锚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绝对累计值(mm)和变化速率(mm/d)报警值是()。 A.10~20;2~3 B.25~30;2~3 C. 20~40;3~5 D.30~35;5~10 正确答案:(D)见规范【表8.0.4】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斜管

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A. 0.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C)见规范【5.2.2】 6.以下关于裂缝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A.裂缝宽度监测可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 B.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C.裂缝长度监测可采用直接量测法。 D.裂缝深度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和凿出法。 正确答案:(A)见规范【6.6.3/6.6.4】 二、多选题(4题) 1.以下关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说法正确的有()。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B.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三级基坑工 程; C.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 隧道灯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D.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 E.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正确答案:(ACE)见规范【3.0.7】 2.对同一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在正常情况下其监测要求以下说法

深基坑工程土钉墙支护施工图初步设计方案

深基坑工程土钉墙支护施工图初步设计方案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委托,我院对其拟建**项目的基坑工程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该基坑工程(未做基坑支护初步设计,直接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已由我院进行了基坑支护初步设计,并通过了基坑支护初步设计审查。拟建的**工程位于**,地处(与主要道路的位置关系)。拟建工程由(建筑物层数、单体名称等)组成,拟采用**基础,持力层为**。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室分布范围),地下室长约**m,宽约** m,大体上呈**形状,基坑底边线要求距地下室外墙**m。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m,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为**--**m,根据主体设计单位介绍地下室底板厚度按**m考虑,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的基坑底标高暂定为**--**m。 现基坑周边场地标高为**--**m,大体呈北高南低,(基坑开挖前基坑周边一倍深度范围内场地标高应整平至**m),基坑深度为**--**m。 本基坑采用**结合**的支护结构型式,地下水控制采用**方式。 1.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1.2.1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概况 基坑**侧有**栋**层的**,地下室外边线距该楼**侧外墙线为**m,该楼系**年代修建,为**结构,有(无)**层地下室,其地下室底标高为**m,基础形式为**基础,基础底部(桩端)标高为**m(以下),该楼目前处

于正常使用状态(待拆无人居住)。 基坑**侧无任何建(构)筑物。 人防设施情况的说明。 1.2.2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概况 基坑**侧距地下室外边线约**m处分布有正在使用的(废弃的)**线,其走向为**向,埋深**m,。 基坑**侧,**楼*侧外墙**m范围内,分布有**等地下管线,向为**向,埋深**m。 1.2.3 基坑周边道路概况 基坑**侧距地下室外边线约**m为市政(小区)道路。 1.2.4 基坑周边地形概况 地下室外边线3倍距离内地形基本平坦,标高变化在**-**。 基坑**侧地形起伏较大,为一**,标高变化在**-**。 基坑**侧有一(地表水体),距地下室外边线**m,水深**m。 1.2.5基坑周边环境详见《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图》。基坑周边环境(管线、建筑物基础等)尚有**不明,对尚未查明的周边环境条件(管线、建筑物基础等),施工前应进一步查清后方可后开始施工,必要时须变更设计。 2.设计依据 2.1技术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知识管理立项报告(索为)

立项报告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1.2.企业面临的知识困境 随着控制技术国内外市场的日渐成熟,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加。竞争既有来自国际同行的比拼,也有来兄弟单位的抗衡。对企业的技术核心竞力、自主创新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以及研制管理能力提出空前挑战。 企业的专业方向涉及飞行器设计、控制与仿真、光电子技术、精密机械、图像处理、爆炸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空气动力学、非金属材料等二十余类。以承制国家重点军品型号为主业,同时在其他领域产品研制上大力拓展。企业现已建成“强于制造、精于设计”技术能力的研制体系,但在型号研制和产品研制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技术滞后、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近年来,型号研制逐渐呈现更新快、难度高的趋势。与企业研制队伍的年轻化、骨干少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尽管当前企业面临任务重、时间紧、人才缺、效率低等问题。目前的技术管理模式下,由于型号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人员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依然存在着重复研制、重复创新的问题,使已经紧缺的资源更加紧张。由于平台林立、互不兼容,依然存在着流程割裂、数据冗杂的问题,使本来顺畅的业务变得繁复。 同时,当前的研制体系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缺乏人才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力和知识资源的积累重用能力。造成企业的研制能力过于受“技术专家”的制约,过于受“人才流动”的冲击。

1.3.知识工程项目建设需求 基于前述对企业知识管理和应用困境的分析,企业迫切需要实施研发知识工程项目。系统的范围包括建立企业主要军民品全生命周期内知识的产生、表达、组织、共享、检索、应用、更新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体系,以及企业的组织保证管理体系和考核激励制度。对知识工程平台的定位为工作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关键功能需求如下: 1.构建企业研发知识库 具体要求:建设初具规模的、与用户研发流程相关、且具有知识本体关联的研发知识库。 2.工作平台 ◆便捷的知识获取,包括批量导入工具 ◆良好的知识表达方式 ◆知识评审流程 ◆知识存储与组织,包括知识地图和本体关联 ◆知识的有效检索与共享,包括智能检索 ◆知识应用,包括结合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知识维护,包括知识编辑器、版权管理 3.管理工具 能够提供每条知识、每类知识的概率统计、分析、评价的能力知识库实际利用效率评估,提供知识提供者、相关知识生产部门提供知识数量、质量的分析统计数据,组织架构、知识结构、知识流程、访问权限、及用户界面等进行灵活配置。 4.学习平台 支持从知识库中选取知识,对某一类用户进行培训,个人根据知识库内容自主学习,支持学习成果的考评。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一、单选题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 B、6m C、7m D、8m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 B、勘探方 C、建设方 D、施工方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 D、端部、阴角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A、10mB、15mC、20mD、25m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A、1m-3mB、2m-4mC、3m-5mD、4m-6m 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 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根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A、10m-30m B、20m-40m C、30m-50m D、20m-50m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A、1m-3m B、2m-4m C、3m-5m D、4m-6m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A、0.15mm/m B、0.2mm/m C、0.25mm/m D、 0.3mm/m 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A、1次 /1dB、1次/2dC、2次/1dD、3次/1d 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20mm B、25mm C、30mm D、15mm 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A、2mm/d B、3mm/d C、4mm/d D、5mm/d 15、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10mm-15mm B、15mm-25mm C、25mm-30mm D、30mm-35mm 16、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A、1-5mm/d B、5-10mm/d C、10-15mm/d D、15-20mm/d17、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18、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A、250mm /dB、500mm/dC、750mm /dD、1000mm/d19、临近建筑物位移累计值超过()应进行报警。 A、4mm B、6mm C、8mm D、10mm 20、临近建筑物位移变化速率超过()应进行报警。 A、1-3mm/d B、2-3mm/d C、1-4mm/d D、2-4mm/d21、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A、0.1mm B、0.2mm C、0.3mm D、0.4mm

工程基坑监测点布设方案

工程基坑监测点布 设方案

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5.1监测点布设原则 1.以设计提供的《主体围护结构监测平面图》为参考。 2.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保证每一开挖区段内有监测点。遵循规范结合实际,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 3.基坑监测点总体布设原则: 1)监测点应充分结合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基坑设计参数特性和基坑施工参数特性进行合理布置。 2)监测点布置应最大限度反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3)基坑围护结构侧边中部、阳角处、受力(或变形)较大处应布置测点,重点区域应加密监测点。 4)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便于数据比对。 5)监测点间距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单位的合理要求。 6)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需兼顾基坑分块施工特点,确保每分块开挖施工中,均有对应测点有效工作,从而为分块施工过

程提供数据信息。 4.区间隧道监测点布置每10环在管顶和管底各设置一个,盾构始发井和接受井部位各设置一个断面。收敛监测布置间隔同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 5.2围护结构体系观察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整个基坑工程施工期内,与仪器监测频率相对应,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形成书面巡视报表。 巡视检查内容主要针对四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和监测设施。 一般现场巡视内容汇总表

现场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每日由专人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其它相关单位。 5.4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结构将产生一定水平位移,为掌握围护结构顶部位移信息,布设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值亦可作为测斜自管口向下计算时的管口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