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

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容 (5)

五、监测点的布设 (5)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

5.立柱沉降观测点 (8)

6.支撑轴力监测点 (8)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

3、地下水位监测 (12)

4、竖向位移观测 (12)

5、水平位移观测 (13)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

七、监测周期、频率 (14)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

九、监测设备 (15)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①、《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②、《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

③、《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④、《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⑤、《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33/1001-2003);

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⑧、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⑨、本工程基坑监测合同。

四、监测项目及容

根据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结合周边环境情况,依据基坑监测相关规要求,确定本基坑监测容及数量如下:

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孔)19个;

②、地下水位监测孔19个;

③、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

④、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

⑤、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

⑥、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

⑦、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

⑧、坑外地表沉降观测点6组。

五、监测点的布设

依据设计要求及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布设各种监测点如下: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本工程设置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19个,编号从CX1-CX19。设计孔深20.0m。

①监测的容

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②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测斜管的埋设流程为:定位放样→钻机成孔→埋放测斜管→校准测斜管方位→中粗砂封孔→做孔口保护→测读初始值。首先在围护桩(或连续墙、土层)上钻孔,钻机成孔的直径为 110mm以上;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校准测斜管方位,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孔口周围采用水泥抹平,砖砌回形围档。并用红漆醒目标示出其位置及编号。

测斜现场布设图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在基坑四周及基坑为布设19个地下水位观测孔,编号为W1~W19。

1)监测的容

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2)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地下水位管的埋设遵循以下步骤:

②、成孔:在预布设的位置钻孔,钻头的直径为Φ130;

②、水位管加工:水位管的原材料为径Φ50的PVC管。为保证PVC管的透水性,在PVC管底部端3m围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土工布滤网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水位管的长度设置为8米。

③、水位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已经加工好的水位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

④、封孔: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立即在水位孔管的外围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围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避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⑤、洗井:在下管、封孔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并做好洗井记录。(见水位管埋设图、水位孔效果图)

水位管埋设图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变化量和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按照设计要求本次沿基坑顶部设置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坑顶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共设点19个,编号为S1~S19。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按照基坑围护设计的要求在基坑四周冠梁上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冠梁水平

位移观测点,共设置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编号为:B1~B19。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冠梁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

5.立柱沉降观测点

依据基坑围护设计要求,本基坑共设置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编号为L1-L25。在立柱顶焊接φ22的钢筋,在立柱桩点位的边上用油漆编上。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在监测点周围由施工单位建围栏以保护监测人员的安全。6.支撑轴力监测点

在钢支撑指定位置布设轴力监测点,本基坑共布设钢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编号为Z1~Z32。在钢支撑安装好之后,在指定位置焊接表面应变计托架,待托架冷却后按照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成后将应变计电缆引出至基坑边固定的地方,便于监测。

每个断面的钢支撑轴力监测埋好原件后要及时将电缆引出,接入专用的接线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基坑北侧、东侧有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多种市政管线通过。沿管线每隔25~30米设置观测沉降观测点共12个;场地西侧肛肠医院已有的门诊大楼等建筑物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15米,在这两幢已有建筑上布设沉降观测点12个;基坑东侧已建的高架桥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24米,沿高架桥指定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3个。共设置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编号为F1~F27。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本次总共布置6组地表沉降观测点。编号为D1~D6。

坑外地面沉降观测点,每组设置5点,间距为3m、3m、5m、5m。每组观测点连线垂直与基坑开挖边界。

各监测点布设具体位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围护体顶部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

1、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2、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

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

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以后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联测以校核它的稳定性。

(1)、仪器设备选用

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S06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2ppm*D)mm,测角±2?。

图1 Leica TS06全站仪

水准测量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0.3mm/km。

图2 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

(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

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 0.5mm ±2√L mm L为公里数

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城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

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1/10000 ±1 mm

测量过程中应遵守“五固定”原则: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测量成果经业检查合格后,通过平差方法求得各点的最终结果。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①监测的容

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②监测的原理与方法

当土体产生位移时,埋人土体中的测斜管随土体同步位移,测斜管的位移量即为土体的位移量。当测斜管埋设的足够深时,管底可以认为是位移不动点,放入测斜管的活动测头,测出各个不同分段点上测斜管的倾角变化,则管口的水平位移值就是各分段位移增量的总和。(见测斜原理图3)

计算公式:

∑∑==-==n

j j j n i j i B A L C L X 00)

(sin α

][L S n =

0i i i X X X -=?

式中: S 为测斜管的深度(mm )

i X ?为S 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1mm )

i X 为S 深度的本次坐标(mm)

0i X 为S 深度的初始坐标(mm)

j A 为仪器在0?方向的读数 j B 为仪器在180?方向上的读数

C 为探头标定系数

L 为探头长度(mm)

j α为倾角

测斜原理图3

④监测仪器与精度:CX-08A 型测斜仪,精度为±0.01mm 。

3、地下水位监测

1)监测的容

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2)监测的原理与方法

①、用水位计进行观测。将测头缓慢放入水位管,当二次仪表的蜂鸣器鸣叫时,表明测头已放置水面,此时应反复试探,直至找出正确的水位;

②、读数,换算出地下水位深度;

③、利用水位观测井及水位管测试基坑外的水位变化,用水位计测量,了解降水效果。

3)测试仪器及精度

JMT-9000型水位计,精度为±1mm。

4、竖向位移观测

1)监测的容

监测基坑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即沉降情况。

2)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一般布设在离施工现场(5倍基坑深度以上)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3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发展。基准点采用具有长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结构上建立基准点。

开挖前,对基准点进行3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开挖期,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进行复核。

3)监测原理与方法

①、水准控制网观测

水准控制网的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也可以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水准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表2

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合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见下表3。

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表表3

DS05型水准仪,精度为±0.4mm/km。

5、水平位移观测

1)监测的容

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等情况。

2)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一般布设与竖向位移基准点同一点。在离施工现场(5倍基坑深度以上)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3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发展。基准点采用具有长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结构上建立基准点,必要时,在现场采用桩基直接进行布设。

开挖前,对基准点进行3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开挖期,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进行复核。

3)测试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NTS-302B 型全站仪进行测量。采用假定坐标法测量。取三次观测平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值。对每次测量的数据和前次的数据进行计算出单次水平位移量。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测量方法

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是手持式数显频率仪现场测试传感器频率。具体操作方法为,接通频率仪电源,将频率仪两根测试导线分别接在传感器的导线上,按频率仪测试按钮,频率仪数显窗口会出现数据(传感器频率),反复测试几次,观测数据是否稳定,如果几次测试的数据变化量在0.1Hz 以,可以认为测试数据稳定,取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由于频率仪在测试时会发出很高的脉冲电流,所以在测试时操作者必须使测试接头保持干臊,并使接头处的两根导线相互分开,不要有任何接触,不然会影响测试结果。

2)数据处理方法

钢支撑用如下公式计算支撑轴力:

)(202f f k F i -= 公式4.5.5-1

其中:F -钢支撑的受力

k -反力计标定系数(kN/Hz 2)

i

f -观测频率读数 0

f -初始频率读数

七、监测周期、频率

⑴、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自从基坑开挖时开始,到地下室顶板完成、地下室外墙外侧土方回填完毕。

⑵、监测频率

根据国家标准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及JGJ 8-2007《建

筑变形测量规》标准规定的要求,监测频率见下表4。

在基坑开挖以前,观测2次,其观测结果排除异常情况后的平均值作为各周期观测的初始值。

从基坑开挖至施工完底板前,监测频率为1~2天1次(同时亦可按照施工进度需要作相应调整);地下室底板浇注后7天,每1-3天1次,底板浇注后7~14天时,每3-5天1次,底板浇注后14~28天时,每5-7天观测1次,底板浇注后超过28天时,每10天1次;监测数据有突变,变形速率较快或现场施工发生险情等时及遇到台风、暴)应加密监测。

相关注意问题:

A、定期进行控制点检查。

B、根据工况及上次监测数据有重点性的进行局部监测和调整监测频率。

C、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频率视情况可放缓至5-7天一次。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根据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及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的要求结合同类项目的经验,各监测项目报警值如下: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大于4mm/d或累计大于40mm

坑顶位移、冠梁水平位移:大于4mm/d或累计大于40mm

建筑物沉降:大于2mm/d或累计大于20mm

管线沉降:大于2mm/d或累计大于20mm

立柱沉降:大于3mm/d或累计大于30mm

地表沉降:大于3mm/d或累计大于40mm

支撑梁轴力:大于1500KN

地下水位变化大于500mm/d或累计大于1000mm。

九、监测设备

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表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在正常监测时一般情况下当天监测,在下一次监测时提交监测报告,在监测发现达到报警值时及时向监理、施工方和业主报告,并在第一时间通知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再次,尽可能协助业主、监理、施工方和设计人员分析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积极为施工方出谋划策。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的职责。

(2)经常和参建各方沟通联系,及时提供监测资料,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如果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标准,及时核实,立即报警。

(3)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4)积极开展自检和互检工作,确保提供准确无误的监测资料,以正确指导施工,达到信息化监测的目的。

(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并请有关施工各方协助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6)依规或建设单位要求按时、及时提供相关监测报表。

(7)质量管理目标:优良。

2、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遵守本工程施工管理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

(2)积极参加管理各方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教育;

(3)遵守工地各项生活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安全;

(4)在布设监测点需要使用开孔器、冲击钻的,应确保布点器具安全工作;并应仔细读图,慎之又慎,严禁在监测点的布设时造成管线事故;

(5)严禁与测区的居民发生冲突。如有涉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及时报警,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 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容 (5) 五、监测点的布设 (5)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 5.立柱沉降观测点 (8) 6.支撑轴力监测点 (8)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 3、地下水位监测 (12) 4、竖向位移观测 (12) 5、水平位移观测 (13)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 七、监测周期、频率 (14)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 九、监测设备 (15)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XXXX ·文化广场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审定 审核 编制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 2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 (2)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 2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 3第五节使用仪器 ........................................................................................................ 6第六节监测方案 ........................................................................................................ 6第七节人员安排 ........................................................................................................ 7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7 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8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9)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址位于 XXXX ,场地南侧为 XXXX ,东侧为 XXXX 。整个项目包括综合公建 (包括购物中心、办公、酒店等及服务式公寓等。整体开挖深度为22.5米。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根据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批准:审核:编写:

监测方案 2012年05月6日 目录 §1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2环境概况 §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 (1) §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 §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2) 4.1系统性原则 (2) 4.2可靠性原则 (3) 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 (3) 4.4经济合理原则 (3) §5监测内容 (3) 5.1塔机基础监测 (3) 5.2基坑围护监测 (3) 5.3坑底回弹监测 (4) §6监测点的布设 (4) §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5) §8监测仪器及方法 (5) 8.1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7) 8.2坑底回弹监测 (10) §9报警 (10) §10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11) §11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1) §12技术保障措施 (12) §13质量保障措施 (12) §14应急预案 (13) 14.1应急小组 (13)

监测方案 14.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13) 14.3实施注意事项 (14) §15监测方案布点图 (14)

监测方案 §1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75000m2,基坑围护周长约1300m,基坑开挖深度为11m,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局部门式刚架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止水,二道混凝土/型钢斜支撑体系。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周边环境等级为二/三级。支撑按照××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中相关规定,本基坑按二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监测。 1.2环境概况 项目四周分布有道路、楼房和高架桥等建筑物,道路下埋设有信息、雨水、煤气等管线。基坑开口线距最近的建筑物边线仅有15米左右。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一般为3.45~5.11m之间,场地平均标高约4.20m。 拟建场地处于上海地区古河道地层,缺失上海市统编的第⑥层、第⑦层土,地表下深度85m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河口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状分布。此次监测重点为基坑围护桩墙和施工用塔机基础。 §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 本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监测充分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1、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开挖面积较大,边线较长。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流程较多,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工艺复杂。 2、基坑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与施工的联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对基坑围护结构、塔机基础进行重点监测。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的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从理论

基坑监测方案资料

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3.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4.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提供的《宁波天元大厦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 5.《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 6.宁波市城乡建委专家组编写的宁波市行业标准《宁波市软土深基 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二、工程概况 宁波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位于中山西路的北侧,南临花池巷,东靠亨六巷,西到布政巷。基地面积为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916平方米。地上26层,地下2层,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孔灌注桩桩基础。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8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9.5m,基坑开挖面积6645m2,基坑四周延米350m。地下室采用排桩加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场地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勘察。结构部分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设计。 三、监测人员

主要监测管理人员表

四、监测目的、内容、布设及要求 (一)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施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对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和内部结构进行施工监测非常必要,监测还可以发现在设计中因地质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可能在施工中影响安全的状况为及时对局部进行加固调整施工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根据监测资料总结工程经验,为提高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基坑侧向变形观测是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监测中一项地下各处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常用测斜仪进行测量,它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侧向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本次工程布设9个水平位移测量监测孔。 2、环梁及立柱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开挖工程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支护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的变化量,提供评价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技术数据, 本次工程布设了33个环梁和立柱水平位移监测点。 3、环梁及立柱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是通过精密水准仪以某一起始点为基准测量各点每次高程变化得到各相应点的沉降量(可以用国家水准控制网中的水准控制

基坑监测方案完整版本

大良丹桂公园停车场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大良丹桂公园停车场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项目负责: 编写: 审核: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大良丹桂公园停车场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大良丹桂路与新桂北路交叉口处,为大良丹桂公园停车场工程。地下3层;地下最低标高-7.85米,地面建筑高度为5.8米;最大单跨跨度8.1米;总建筑面积14877.18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4513.29平方米。基坑采用旋挖桩+打拔拉森Ⅲ型钢板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安全等级为一级。 应建设单位要求,在本工程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拟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道路和管线进行变形监测,特编制本监测技术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甲方及设计单位提出的监测要求。 三、监测项目及测点数量 本项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监测工程,监测内容包括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支护桩测斜、地下水位监测、支撑轴力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支撑立柱沉降观测、周边道路及管线上部地表沉降观测等项目。 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置数量见下表所示。

监测项目一览表 四、监测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有如下特点:变形测量主要关注测点的坐标变化值,对坐标的变化量精度要求很高,而对测点的绝对坐标值测量精度要求不高;变形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位移一般指向临空侧;场地通视条件差,且受施工影响大;场地内较难有合适的测量基准点。根据基坑水平位移的特点,本项目选用两级测量体系。

基坑监测方案完整版最新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泰兴市虹桥镇虹桥大道北侧,飞虹路东侧 建设单位:江苏凯地置业有限公司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 河南纵横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二O—七年二月十四日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 ㈠、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睢阳区,设计勘测地下水位于-12m,基坑暂时未 采用降水,支护体系采用放坡与土钉墙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深度6.65-7.60 米,监测范围应为深度的3 倍22.8 米。 工程地质 ⑴地层描述 第⑴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分布在该层中下部。地表0.3-0.5m 夹砖渣和建筑垃圾。本层层厚1.30-2.50m, 均厚1.94m; 层底标高47.39-48.67m, 均高47.88m。 第⑵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粉土,褐黄色,湿,中密- 密实,定性为密实,含云母及铁 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棕

褐色,可塑,摇振反应无,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在该层上部和下部。本层层厚5.50-8.00m, 均厚6.61m; 层底标高40.35-42.35m, 均高41.27m 。 第⑶层:粉土 褐黄色,湿,中密- 密实,定性为中密,含云母及铁猛质,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层厚1.10-3.40m, 均厚 1.98m; 层底标高37.57-40.58m, 均高39.29m。 第⑷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粉土,褐黄色,湿,中密- 密实,定性为密实,含云母及铁猛质,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分布该层下部,棕褐色,可塑。本层层厚1.10-4.10m, 均厚2.32m; 层底标高37.61-39.51m, 均高38.76m。 第⑸层: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 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 硬塑,定性为硬塑,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上部和下部夹粉土,褐黄色,中密。本层层厚1.90-4.20m, 均厚3.23m; 层底标高34.71-37.30m, 均高 35.53m 。 第⑹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分布在该层中部,棕褐色,可

深基坑监测方案

佳惠·中央商厦 深基坑工程沉降、位移 监 测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东星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8月2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 (1) 三、基本原则 (2) 四、监测依据 (2) 五、监测项目内容 (2) 六、测试方法原理 (4) 七、监测工作布置 (5) 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6) 九、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6) 十、附图 (7)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怀化市黄金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兴建。建筑用地面积57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812.34平方米,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本建筑为框剪结构,地上二十五层,地下三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总高度为99.900m。本工程位于怀化市迎丰中路与鹤城区太平巷交汇处 本工程由于设计负三层地下室,导致基坑与周边落差较高,最高处近16米,施工安全隐患较大;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四周均为居民区,安全风险较大,本基坑工程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方行,占地面积约13000 m2,设三层地下室,结构正负零相当于黄海高程214.96m,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介于210.9~211.9m,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地面标高取-0.30~0.50 m。基坑底标高取边承台底标高(-13.8m),则基坑开挖深度16.80~18.80 m。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反映:基础以上主要由粉质粘土、卵石、强风化粘土岩、灰岩组成。 本工程地下水较丰富,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及生活用水组成,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场地地形起伏较小, 本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工程采用复合喷锚网(护壁桩+锚杆+井字梁)为主的支护方案。 基坑周边为道路和民用建筑。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1、针对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①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而且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流程较多,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②本项目基坑紧邻怀化市迎丰中路,车流量大,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当敏感,应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报审版)

—? 工程概况....................... -1 - 二.监测依据...................... -1 -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2 -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3 -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4 - 六.基坑沉降观测.................... -5 -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5 -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7 - 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8 - 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9 - 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11)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160米,南北长约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3?36F/5栋,地下室2层,相对标高土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60m;占地面积约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12.80m。基坑周长约为602m 基坑面积约为24550n2。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监测依据 (1)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 ⑵《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 (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8) 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科研综合楼工程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房建公司第四项目部 2012年4月 10 日

目录 1监测技术方案 (1) 1.1 工程概况 (2) 1.2 周边环境概况 (2) 1.3 监测目的 (2) 1.4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3) 1.4.1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4) 1.4.2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的原则 (4) 1.5 监测范围及内容 (5) 1.6.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测点的埋设 (6) 1.6.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6) 1.6.2 锚杆支护水平位移监测 (10) 1.6.3临边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监测 (12) 1.6.4巡视 (13) 1.7监测技术要求 (14) 1.7.1 技术要求 (14) 1.7.2 监测精度 (15) 1.7.3 监测频率 (15) 1.7.4 监测参考报警值 (15) 2 监测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16) 3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8) 3.1 质量目标 (18) 3.2 质量保证体系 (19) 3.3 监测工作的管理 (20) 3.4 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20) 3.4.1健全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21) 3.4.2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21) 3.4.3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21) 3.5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技术措施23 3.5.1 仪器、仪表 (23) 3.5.3 资料采集及整理 (23) 3.6监测进度保证措施 (26) 3.6.1施工进度目标 (26) 3.6.2施工进度程 (26) 4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 (27) 4.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27) 4.2安全保证体系 (27)

隧道基坑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隧道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 学号: 班级: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至、-双流机场隧道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开阔,隧道埋深4 m,地表房屋密集,厂房众多,道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隧道进口里程DIK173+260,出口里程DIK179+730,全长6470 m,其中DIK178+570~DIK178+870段下穿规划中的机场滑行跑道。该段隧道总长300 m,拱顶以上埋深12 m 左右(考虑机场滑行道回填高度8 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该隧道基坑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隧道基坑的支护工作难度特别大,必须保证隧道基坑的安全。所以该隧道基坑监测工作必不可少,而且要求高。 1.3 隧道基坑支护形式 本段隧道按明挖顺作法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桩间土钉墙作围护结构,坡面采用锚网喷防护,喷C20混凝土厚10cm,桩间土钉采用Φ42钢化管,每根长3~5 m,桩顶以下前三排土钉长度5 m,其余土钉长度3 m,间距1.5 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围护桩桩径1.2m,桩间距2.4 m,基坑支撑采用Φ600mm(壁厚12mm) 钢支撑加?56a双拼工字钢围檩。

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2.1监测设计原则 (1)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要求,按一级基坑监测执行。 (2)监测容及监测点的分布满足工程支护设计及有关规程和规的要求,满足全面监测施工中的基坑变形,环境变化情况。使施工单位能及时了解变形态势态,以便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调控施工步序与节奏,做到信息化施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确保开挖顺利和施工安全。 (3)施工中加强监测,保护重点对象(监测基准点、基坑四角及有特殊要求的监测点)。除了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外,监控其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是监测的主要任务。 (4)监测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结合设计和规要求,满足工程需要,保障工程施工阶段的正常监测,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5)监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工况及特殊要求。及时与各方联系,提交阶段性数据。 (6)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后一步部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7)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8)基坑监测周期贯穿于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直到基坑回填完毕。 (9)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或施工有重大变更,建设方及相关方应及时通知监

基坑监测方案

洪山体育馆主馆维修及辅助训练馆建设 项目基坑监测方案 编号:LC-CLFA2018-016 编制人: 审核人: 湖北陆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8年03月1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工程概况监测目的和范围 (3) 三、监测依据 (4) 四、监测内容及方法 (5) 五、监测频率 (7) 六、报警值 (8) 七、本项目仪器设备 (9) 八、监测工作流程 (9) 九、监测组织管理 (11) 十、其他 (12) 十一、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12)

洪山体育馆主馆维修及辅助训练馆建设项目 基坑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拟建场地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广场西侧,是洪山体育馆主馆的副馆。本工程地上1层,地下1层(含夹层)。本基坑设计计算深度为12-14.6m,基坑周长约295m,面积约5523.5m2。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埋藏条件、水利性质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1)层杂填土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透影响,水量小,水位受季节性控制,本次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及稳定水位为地下0.80~1.50m,绝对标高33.96m~35.53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7)层灰岩中,其补给源主要为裂隙径向补充,水量贫乏,该层地下水对拟建基坑影响较小,本次勘察过程中未测得该层水位。 二、监测目的和范围 1、监测目的 在基坑支护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提出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信息:支护结构变形、地下管线变化、周边建筑物及地表变化;并就其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及时更改原设计以达到安全且经济之最终目的,施工单位可掌握工程的安全性,并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缺失加以改进,以监测信息指导施工的速度、顺序等,即以监测的信息指导施工。 2、监测原则 可靠性原则;多层次原则;重点监测关键区原则;方便实用原则及经济合理原则。 ※可靠性:监测系统应能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以使所获得的信息可靠,故拟采用多层次监测。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样本

项目基坑工程监测 技 术 方 案 XXXXXX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

项目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XXXXX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08月 目录

1监测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周边环境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监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监测范围及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测点的埋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围护墙顶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4 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5 支撑轴力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6 立柱沉降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7地下水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8边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9周边管线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0巡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监测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7.1 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 监测精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基坑监测方案标准 版

新百年国际商业中心基坑 支护监测方案 方案编制人:薛超林 审核:肖宁祥 审定:谢成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乙测资字45012034 计量认证证书: 20 1431E 04月20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2 监测目的 (2) 3监测项目 (2) 4 方案编制依据 (2) 5、监测布点 (3) 6 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 7监测频度 (4) 8监控报警 (4)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4)

新百年国际商业中心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4.3米~17.4米,基坑周长约700米。属于临时性基坑支护工程,基坑边坡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使用年限为1年。 2 监测目的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 监测项目 1)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2)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 3)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 4)地下水位监测。 5)基坑护坡顶土体深层位移监测。 主要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③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 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 4)《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 6)委托方提供的图纸。 5 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路边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

基坑监测方案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铁路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 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四月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铁路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 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 朗镇3 号桥概况 (1) 1.2 朗镇2 号桥概况 (5) 1.3 朗镇4 号桥概况 (6) 1.4 朗镇1 号桥概况 (8) 二、编制依据 (8) 三、监测目的 (8) 四、监测项目 (9) 五、监测项目实施 (10) 5.1 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10) 5.2 围护桩倾斜 (12) 5.3 钢支撑轴力 (16) 5.4 地表沉降监测 (18) 六、总体测试安排 (19) 七、监测技术成果 (21) 7.1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21) 7.2 常规报告 (23) 八、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 (24) 8.1 组织机构 (24) 8.2 人员安排 (24) 8.3 仪器设备 (25) 九、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5) 9.1 质量方针 (25) 9.2 质量目标 (25) 9.3 质量管理体系 (26) 9.4 质量措施 (27)

一、工程概况 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简称“拉林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线路从既有拉日铁路协荣站引出,向南穿过冈底斯山余脉进入雅鲁藏布江河谷,于贡嘎跨过 雅鲁藏布江后向东经扎囊、乃东、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 标段起点位于山南地区加查县冷 达乡,经陇南乡、仲达镇、沿S306 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终止。线路穿越雅鲁 藏布峡谷地带,四跨雅鲁藏布江,起讫里程为D3K230+703~DK263+844.62,正线 长度32.23km;其中隧道7 座16.613km,占正线长度51.5%;桥梁11 座9642.35延长 米,占正线长度29.9%;路基12 段4.719km, 占正线长度14.6%;涵洞337.5横延米/21 座,其中盖板涵98.4 横延米/3 座,框架涵239.1横延米/18 座;车站2 座(热当车站、 冲康车站)。 朗镇1、2、3、4 号雅鲁藏布江特大桥受地形、河道及既有道路控制设计,桥位 地区地震动峰值0.15g,区内不良地质为地震、沙土液化、滑坡、冻害,无特殊岩土, 桥区内水质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根据桥位布置及现场实际地形,朗镇1、2、3、4 号桥共存在8 个桥墩水中基坑开挖,水中墩基础采用筑岛围堰施工,基坑开挖上层1m 范围采用1:1 放坡开挖,下层16.5m范围采用钢筋砼围护桩与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支 护方案。钢筋混凝土围护桩直径为 1.25m,桩间距为 1.5m;高压旋喷桩直径为0.8m, 咬合20cm;围护桩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尺寸为宽 1.4m×高1.0m。基坑上 层放坡坡顶临江侧平台宽6m,可作为小型机械临时施工作业平台。 1.1 朗镇3 号桥概况 朗镇3 号雅鲁藏布江特大桥:本桥受地形、河道及既有道路控制设计,桥位地区 地震动峰值0.15g ,区内不良地质为地震、沙土液化、滑坡、冻害,无特殊岩土,桥 区内水质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桥址处江面宽约150米,水流较急,卵石、漂石河床,测时最大水深约7 米。桥下小里程端D2K257+371处,跨越新S306省道。桥址处 地形平缓,阶地发育。桥区附近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本桥位于直线、缓和曲线上,采用(44+80+44)m的连续梁跨越雅鲁藏布江主河道,两端辅以24m、32m简支梁, 曲线上的简支梁按平分中矢布置。全桥孔跨布置为: 2×32+1×24+1×32+(44+80+44)m连续梁+7×32m,中心里程D2K257+493,桥梁全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1标段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3月10日

1.1工程简介 (4) 1.2本项目情况概述 (4) 1.3周边环境及场地条件 (5) 1.4工程地质概况 (5) 1.5水文地质概况 (6) 1.6本项目设计方案总体概况 (7) 2.资源配置情况 (9) 2.1测量人员及要求 (10) 2.2仪器设备的配置 (10) 3.监测依据 (10) 3.1国家、行业及地区相关技术规范 (10)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11) 5.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11) 5.1监测目的 (11) 5.2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12) 5.3监测工作流程 (12) 5.4监测要求及准备 (12) 6.监测项目及时间段 (13) 7.基准点、监测点的布置 (14) 7.1基准点的布置 (14) 7.2监测点的布置 (14) 8.监测方法 (15) 8.1监测方法 (15) 9.监测技术要求 (17) 10.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20) 11.预警及应急措施 (21) 12.上交的成果资料 (21) 12.1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22)

14.监测测量实施细则 (22) 15.实施细则 (23) 附图: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24)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 建设单位: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勘察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拟建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其具体位置参见图2.1“本项目位置图”。场区范围:南起北区航站楼前,北至远距停车场北边界(人工改道后的天堂河南岸),西起主进场路高架桥A2线西侧约250米处,东至南中轴路东侧450米处,整体布局为“一横四纵”。 1.2本项目情况概述

基坑监测方案14314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校对: 审核:

泰州市房城建筑质量评估事务有限公司 目录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内容及项目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泰州市****基坑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根本项目建设地点:泰州市(新328国道以北,经一路以东) 总用地面积:75753 平方米 本单位建筑占地面积:777.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378.8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上):7层地下:2层 建筑高度:20.90 工程使用年限:50年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据工程实际情况,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第4.2.1表1 基坑工程类别中规定该基坑为二级基坑。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土质第1层为表土,工程性质差,第2层为粉土,工程性质 一般,第3层为粉砂,工程性质良好,第4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5层为 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6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一般,第6-1层为粉土,工程性 质一般,第7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8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工程性质一般,第9层为粉土夹粉砂,工程性质一般,第10层为粉细砂,工程性质良好,第11 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 该基坑支护东侧采用双排钻孔灌注桩的支护形式;北侧采用放坡;其余两面采用 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基坑周边采用三轴搅拌桩全封闭止水帷幕。 周边环境现场查勘状况:基坑的东侧为青年南路,南侧为济川路。 3、监测目的和依据 3.1、监测目的 3.1.1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3.1.2以基坑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 3.1.3为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使之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求得更准确的设计参数,修正理论公式,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以指导下阶段的施工,确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为其它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3.1.4通过对基坑的现场监测,验证基坑工程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 3.2、编制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