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教材分析: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东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他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3年9月,丝绸之路沉寂1200多年后,新一届政府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开启中亚之旅,倡议用新的合作模式,呼吁“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再度进入世界的视野。中亚各国也向联合国申请“丝绸之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够得到如此关注,他是怎样的一条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设问: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

设问: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去了几次,最终结果如何?

教师总结,特别要讲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艰辛,中途被匈奴擒获,不忘使命,忍辱负重,最终辗转到达大月氏,让学生了解张骞这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忠心爱国的精神。

设问:张骞出使西域都经历了哪些地方?

思考题: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二、丝绸之路

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1.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三、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通西域后,稀罕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

设问:西汉为了便于管理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一机构什么时候设立,有什么意义?

补充: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2、甘英到达波斯弯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课堂小结

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进而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汉书》中说:“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张骞是去西域的第一人

B.张骞第一个率使团去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重要信息

D.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4.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使世界连成一体

板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时间影响西域都护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练习题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王维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代人把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区称作()

A.大秦B.新疆C.西域D.西藏

2.下图雕像中的人物是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张骞,他凿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首次出使西域是为了()

A.寻找匈奴的去向

B.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加强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B.禹C.扁鹊D.屈原

4.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东游

5.下面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中亚、西亚―→欧洲

A.长安B.洛阳C.成都D.杭州

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使世界连成一体

7.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8.受张骞的影响,东汉时期出使西域与之齐名的历史人物是()

A.班固B.窦固C.班超D.甘英

二、非选择题

9.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a)图(b)

图(c)

(1)图(a)反映了西汉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其目的是什么?他此次西行的目的达到了吗?

(2)图(b)中这个行政机构是西汉政府在什么时候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图(c)是一条已经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商路,这条商路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这条千年古道上运送的主要商品是什么?

(4)结合图(b)和图(c)及所学知识,说说图(a)人物的西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1.C[解析] 本题是一道文史综合题。今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在汉代时被称作西域。故本题选C项。

2.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A。

4.A[解析]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故选A。

5.A

6.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属于最佳选择题。首先理解题干,抓住“主要”二字。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C项。

7.D[解析]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8.C

9.[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没有,当时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

(2)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3)起点是中国长安;终点是欧洲。运送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丝绸。

(4)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促使

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使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还为贯穿东西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和丝绸之路的示意图,考查学生提取历史知识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第(1)(2)(3)问在识别图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第(4)问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要注意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及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西绸之路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西绸之路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西域都护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2.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下列今天我国境内的哪一地区(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3.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曾是中国的版图

4. 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5. 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自治区)出发( )

A.陕西

B.甘肃

C.宁夏

D.新疆

6. 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7. “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

A.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B.唐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C.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8.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交融

9. 西汉时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10. 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是陕西省城固县建成的再现张骞出使西域艰难历程的大型雕塑。雕塑工程……以三个部分展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十几年内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在一次公祭张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网友汇聚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在身着汉朝服装的司仪主持下,所有人员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活动的发起人“楚汉”(网名)恭读祭文……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民众的觉悟,“复兴张骞精神,重振奋发民风”。

材料三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城固县正在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根据材料一,如果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网友们为什么“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假如你是“楚汉”,你将如何在祭文中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复兴张骞精神”,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12. 观察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某历史学习小组结合地图,围绕着汉代的西域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完成探究问题。

【丝绸之路】

地图一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

①西域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A__________和B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②丝绸之路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C_______出发,穿过D_______,经西域运往和,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