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也论_到_的语法化_兼与北京大学刘子瑜先生商榷

也论_到_的语法化_兼与北京大学刘子瑜先生商榷

也论_到_的语法化_兼与北京大学刘子瑜先生商榷
也论_到_的语法化_兼与北京大学刘子瑜先生商榷

2009年11月第33卷第6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ve mber2009

Vol.33No.6

也论“到”的语法化

———兼与北京大学刘子瑜先生商榷

曾海清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江西新余 338000)

摘 要:“到”从独立作动词到用在动词后作结果补语的语法化过程为:(1)“到”独立作动词;(2)“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处所;(3)“V到O”表示动作行为延续到其宾语所代表的时间;(4)“V到

O”表示动作行为达到某程度;(5)“V到O”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这个结论与刘子瑜先生的观点大

同小异,即前三点是一致的,第四点与第五点次序颠倒。

关键词:到;“V+到”结构;结果补语;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09)06-0079-06

行为动词“到”经历了两条语法化路径:一是由行为动词演变为介词;二是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动词补语。本文着重讨论后一种语法化的历程。目前,已发表的一些讨论“到”的语法化的文章大都只是概述式的论述,仅北京大学刘子瑜先生的论述很详细,她认为:这种“到”字结构语法化的过程是:(1)“到”独立作动词;(2)V到O(O:处所词)(连谓结构);(3)V到O(O:处所词)(方向义动趋式述补结构);(4)V到O(O:时间词/数量词/表程度的名词性成分)(结果义动趋式述补结构);(5)V到C(C:谓词性成分)(程度述补结构)。[1]

笔者觉得刘子瑜先生的部分结论值得商榷。下面结合汉语史料进行讨论。

一、先秦时代的“到”

先秦散文中较难找到用“到”的例子,我们通过北京大学的语料库查找了《十三经》,①只查到四个用“到”字的句子:

(1)《公羊传》: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

(2)《论语?季氏第十六》: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3)《诗经?荡之什?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4)《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以上例句中的“到”都是独立作动词用。另外,《墨子》②中已出现个别“到”用在其他动词后的例子,如,《墨子?襍守第七十一》:望见寇,鼓传到城止。这里的“到”与动词“传”应看作连动关系而不是动补关系。

二、西汉《史记》时代“到”的发展

《史记》③52万余字,“到”字只使用了47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①②③据《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下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据《四库全书》第848册第15卷第19~1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据《四库全书》第243~2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

收稿日期:2009-06-18

作者简介:曾海清(1967~),男,江西莲花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安徽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表1 《史记》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到+时间宾语V+O+到NP合计

4321147

91.5%4.3%2.1%2.1%100%

(注:上表中“到+O”中的“到”包括作动词和介词两种情况,把它们列在一起,是为了讨论的方便;“O”指宾语,“V”指动词,“NP”指方位词或短语、处所名词或短语,下同)

“到”作动词的例子,如:(1)《乐书》汉家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到”用在其他动词后的例子,如:(2)《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3)《李斯列传》: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例(2)中的“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处所。例(3)中的“V到O”表示动作行为一直延续到其宾语所代表的时间(《史记》仅此1例,“V到O”表示时间的用法还处于萌芽状态),这是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一处所的意义的引申。这种引申是很自然的,因为人或事物空间领域的位移必然要伴随着时间的延续,这是空间领域位移过程影射到时间领域的结果。[2]“到”从汉朝开始,就可以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处所或某时间,即“V+到”是动补结构。《史记》时期“到”前面的动词V只能是动作动词,且一般含有[+位移]或[+致位移]的语义特征,“V到O”结构表示的是“位移”义。

“V+O+到NP”的1例如下:(4)《樊郦滕灌列传》:(灌婴)以骑度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送汉王到洛阳”可看作是一种兼语式结构,“汉王”在句中既作动词“送”的宾语,又作动词“到”的主语;也可看作是一种连谓式结构,动词“送”和“到”都看作主语“灌婴”发出的。由于这种结构可作两种分析,所以把它独立列于表格中。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到”的发展

东晋干宝《搜神记》①7万余字,共用“到”34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2 《搜神记》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O+到NP合计

302234

88.2%5.9%5.9%100%

“到”独立作动词的比例比西汉《史记》时期有所下降,我们来看两个例句:

(1)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怪焉。

(2)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氤气起,乃呼颜回、子夏同往观之。驱车到楚西北范氏街,见刍儿打鳞,伤其左前足,束薪而覆之。

(1)中“来到城下”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处所。“来到”已经开始出现,但仅有1次,此时应将其看作短语。(2)中“驱车到楚西北范氏街”是“V+O+到NP”结构,可看作是一种兼语式结构,“车”在句中既作动词“驱”的宾语,又作动词“到”的主语;也可看作是一种连谓式结构,动词“驱”和“到”都看作主语“孔子、颜回、子夏”发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前面的动词V仍然保持《史记》时期的状况。

四、隋唐五代时期“到”的发展

唐代张著的《游仙窟》②约1.2万字,其中“到”使用了12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3 《游仙窟》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O+到NP合计

83112

66.7%25%8.3%100%

先看“V+到+处所宾语”1例:(1)酒巡到下官,饮乃不尽。此句中的“酒巡到下官”是指“酒巡到下官那里”,“下官”仍然是处所宾语。“V+O+到NP”的1例是:(2)五嫂即报诗曰:“李树子,元来不是

①②据《四库全书》第1042册第365~4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据《鲁迅作序跋的著作选辑》第1~89页,川岛校定标点,北新书局,1929。

骗,巧知娘子意,掷果到渠边。”名词“果”不能在句中作兼语,因为“果”是无生命的东西,“到渠边”是由于“掷”所产生的结果,“到渠边”在句中作补语。

作于五代南唐的《祖堂集》①共24万余字,“到”使用了390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4 《祖堂集》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到+时间宾语V+到+数量宾语V+O+到NP合计

350169114390

89.7%4.1%2.3%0.3%3.6%100%

(注:时间宾语本可归入数量宾语中,为了显示它们在文献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数目多少,才把它们分列,下同)“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时间的例子增多了。如:(3)这个儿子,养来到十六,并不曾见他话语,又不曾见他过门前桥。此例中的“来到”意义有所虚化,作动词“养”的补语。“来到”共出现4次,但相对24万字的作品来说,数量还是很少,此时还应将其看作短语为好。

“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数量(除时间数量外)的例子已经出现。如:(4)从此后,其僧修福作利益,日夜不停,直到手指三分只有一分底。

“到”独立作动词的用法仍占绝对优势,隋唐五代时期“到”前面的动词V仍然保持《世说新语》时期的状况。

五、宋代“到”的发展

《朱子语类?训门人》②约13万字,“到”使用了186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5 《朱子语类?训门人》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到+时间宾语V+到+数量宾语V+到+程度宾语V+O+到NP合计13320156102186

71.5%10.7%8.1%3.2%5.4%1.1%100%

将表5与表4对比可看出:“到”独立作动词的比例从89.7%下降到71.5%,“到”用于动词后的比例则从10.3%上升到28.5%。“V+到+数量宾语”的比例大幅上升,如:

(1)莫学某看文字,看到六十一岁,方略见得道理恁地。

(2)及至接人,却甚俗,只是一路爱便宜,才说到六七句,便道仰山大王会打供,想见宗杲也是如此。

(3)譬如十里地头,自家行到五里,见人说十里地头事,便把为是,更不进去。

这里所谓的“数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涉及物质世界中一切有“量”的意义的事物,如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水平的高低、范围的大小、数目的多少等等。[3]这里的“V+到+数量宾语”结构表示的是从始点到现时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所完成的总量。例(1)表示从会识字看起,已看到六十一岁了。例(2)表示从第一句说起,已说到六七句了。例(3)表示从第一步行起,已行到五里了。

宋代“到”前面的动词V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是感知动词,如例(1)中的“看”;可以是心理动词,如例(4)中的“思量”;也可以是其他抽象动词,如例(5)(6)中的“涵养”“长进”等。如:

(4)须思量到如何便超凡而达圣。

(5)气质弱者,如何涵养到刚勇?

(6)莫是穷来穷去,做来做去,久而且熟,自能长进到十分否?

(4)(5)(6)中“V到O”结构是表示动作行为达到某一程度,也就是说表示程度义的“V到O”结构在宋代已经出现,且数量还不少,“到”保留了“到达”义。[4]

六、元代“到”的发展

关汉卿《窦娥冤》③约1.2万字,使用“到”47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①②③

(南唐)静、筠二禅师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据《四库全书》第702册第113~121卷第19~1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据(明)臧晋叔编《元曲选》第4册第1499~1517页,中华书局,1989年重排版。

表6 《窦娥冤》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到+数量宾语V+到+人物宾语V+O+到NP合计241212847

51.1%25.5%2.1%4.2%17.0%100%

(注:表中人物宾语是指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到”独立作动词的比例进一步下降,放在动词后作补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此时,“V到NP”中的NP可以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了,如:

(1)山阳县续解到犯人一名赛卢医。

(2)山阳县解到审犯听点。

(1)(2)中“V到O”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到”已基本失去其细节义“到达”,只留下其涵盖义“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作结果补语。但这种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的“V到O”结构在《窦娥冤》还只出现过2次,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另外,“来到”一词在《窦娥冤》中已出现了4次,在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中也频繁出现,如《刘夫人庆赏五侯宴》①(约1.8万字)共出现20次,可以认为“来到”已经是一个复合词了。[5]如:

(3)《窦娥冤》: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4)《窦娥冤》:今日来到这淮南地面,不知这楚州为何三年不雨?

(5)《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大小三军来到这潞州长子县赵家庄也。

(6)《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妾身自从来到赵太公家中,可早一月光景也。

需着重指出:从元代开始“V+到+处所宾语”结构,可以和“把”字句及“被”字句结合组成处所宾语“把”字句(述语带有处所宾语的“把”字句)和处所宾语“被”字句(述语带有处所宾语的“被”字句)。[6]如《窦娥冤》中数例:

(7)他将你孩儿拖到官中,受尽三推六问,吊拷绑扒,便打死孩儿,也不肯认。

(8)被他赚到郊外,要将婆婆勒死。

同时,也存在与处所宾语“把”字句和处所宾语“被”字句相对应的“S+V+O+到NP”句式,如:

(9)《窦娥冤》: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

从元代开始,这种句式逐渐被上述“把”字句和“被”字句所取代。取代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前面说过这种句式可分析为不同的结构,不符合语言交际明确化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促使它退出交际领域;第二,由于动词V和补语“到”的融合,大量的受事名词移到谓语动词之前,使得谓语之前的名词性成分语义角色复杂化,因此语言需要一些语法标记来有效地区别谓语之前的施事和受事,从而促使“把”字句和“被”字句繁荣起来。

七、明代“到”的发展

冯梦龙的《陈御史巧勘金钗钿》②约1.4万字,用“到”67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5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到+时间宾语V+到+人物宾语V+O+到NP合计3118421267

46.3%26.9%6.0%3.0%17.9%100%

从上表可看出:“到”放在动词后作补语的比例已高于“到”独立作动词的比例,这是动词后的“到”已虚化为补语的一个标志。Hopper和Traugott认为,一个语言形式在某种环境中出现的频率越大,那么它语法化的程度可能也就越高,使用频率的提高往往表明一个句法结构的形成。[7]

“V+到+人物宾语”即“V到O”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有了某结果的例子有:

(1)候御史退堂,再三称谢道:“若非老公祖神明烛照,小女之冤,几无所伸矣!但不知银两首饰,老

①②据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校小组编《关汉卿戏剧集》第289~3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据魏同贤主编《冯梦龙全集》第20册《古今小说(上)》第2卷第97~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祖何由取到?”

(2)这里老婆子想到:“此事不可迟缓,也不好转托他人传话。当初奶奶存日,曾跟到姑娘家去,有些影象在肚里。”

(1)中“取到”的宾语“银两首饰”承前省略了。(2)中“想到”的宾语是包含主谓宾的小句,这种用法已经跟现代汉语差不多了,但仅出现1例。

处所宾语“把”字句出现了1例:

(3)却说做公的将客人和金孝母子拿到县尹面前,当街跪下,各诉其情。

另外,我们通过检索整部《水浒传》发现:“V+到”等动补结构与“把”字句、“被”字句大量合用,带来了这两种句子的繁荣。如:

(4)当下杨雄把那妇人抬到半山。

(5)不由他不来,被武松扯到家里。

八、清代“到”的发展

清代邵彬儒所作《俗话倾谈(一集)》①约4万字,共用“到”字110次,“到”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8 《俗话倾谈(一集)》中“到”的使用情况

到+O V+到+处所宾语V+到+时间宾语V+到+数量宾语V+到+程度宾语V+O+到NP合计13320156102186

71.5%10.7%8.1%3.2%5.4%1.1%100% “V+到+时间宾语”“V+到+程度宾语”“V+到+人物宾语”的例子都增多了,上表单独把它们分别列为一列,一是为了醒目,二是它们所占的比例依次减少也表明了它们语法化的先后次序。如:

(1)喉咙既润,气更高、声更响,骂到三更,声渐低、力渐微、气渐喘。

(2)朝朝睡到日高三丈,然后起身。

(3)只是怨自己不是,不怪他人,所以好到绝顶。

(4)无奈作得多恶,要受雷诛三次,其命可谓又烂到极矣。

(5)谁知自己系嫩狗?终须轮到你做。

(6)陈四听到此言,不觉咳嗽一声,数鬼忽然散去。

(1)(2)中“V到O”结构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时间,(3)(4)中“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程度, (5)(6)中“V到O”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有了某结果。

九、近代“到”的发展

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月刊(第1~24期)“到”字使用非常频繁,由于数量太大,没有统计其使用次数。其中出现了大量的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的“V到O”结构。如:

(1)饮冰室主人《新中国未来记(稿本)》:正在日日苦心研究这问题,忽然接到义和团的警报……

(2)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还料到他为甚么要偷我这表呢。

这种“V到O”结构中,V的范围的扩大(可以是心理动词等,如“料”),“到”的细节义的消失,O的范围的扩大(可以表示抽象事物,如“警报”),例(2)“V到”结构后的宾语成分是谓词性成分,都说明“到”的虚化程度已大大加深了。这已跟现代汉语中的情况差不多了,如:

(3)刘心武《树与林同在》:他感觉到腿脚酸疼,心却一时麻木……

(4)星竹《1960年的乡村》:可他立刻意识到,他也是这个偷奸的同伙,且是首犯。

(3)(4)“V到”结构后的宾语成分也都是谓词性成分。以上4个例句中,“V到”结构后的宾语都是结果宾语,“V到”结构是结果述补结构。我们认为刘子瑜先生把例(2)(3)(4)中这样的“V到”结构看成是程度述补结构是欠妥当的。

①据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6辑第5册第2179~2372页,中华书局,1990。

结 论

先秦是“到”的起源时期,且大都是独立作动词,取其本义“到达”。两汉、魏晋南北时朝“到”开始出现用在动词后作补语的用法,“到”前面的动词只能是动作动词,且一般含有[+位移]或[+致位移]的语义特征,“V到O”结构表示位移义,“到”保留了其本义“到达”,此期表示时间义的“V到O”结构开始萌芽。隋唐时期,“V到”的出现频率大幅度提高。五代时期,“V到”的出现频率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新兴的“V+到+数量宾语”的结构,“到”的虚化程度在加深。宋代是关键时期,“到”前面的动词既可以是感知动词,也可以是其他抽象动词,“V到O”结构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程度。到了元代,出现了处所宾语“把”字句式和处所宾语“被”字句式。明代,“到”用在动词后作补语的比例开始超过“到”独立作动词的比例,这说明“到”的虚化程度又大大加深了。元明时期动作行为有了结果的“V到O”结构开始萌芽。清代表示动作行为达到某程度的“V到O”结构大量出现。到近代,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的“V到O”结构已经普遍使用。

由上得出“到”从独立作动词到用在动词后作结果补语的语法化过程为:(1)“到”独立作动词;(2)“V到O”表示动作行为到达某处所;(3)“V到O”表示动作行为延续到其宾语所代表的时间;(4)“V到O”表示动作行为达到某程度;(5)“V到O”表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这跟刘子瑜先生的结论有所区别,即前三点是一致的,第四点与第五点次序颠倒。这个区别供汉语史研究者及其他读者鉴定。

最后,需要着重强调一点:语言的发展一般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个词语语法化以后,它先前的一些用法仍然可以保留着,“到”的以上5种用法仍然长期共存地保留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例子随处可见,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参考文献:

[1]刘子瑜.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互补分布的语法认知解释[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31-137.

[2]高顺全.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19-22.

[3]项开喜.与“V到NP”结构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M]∥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论丛(七).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156-179.

[4]曾海清.程度义“V+到”结构的配价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7(6):138-140.

[5]董秀芳.词汇化与语法化的联系与区别———以汉语史中的一些词汇化为例[M]∥商务印书馆编辑部.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2-13.

[6]岳中奇.处所宾语“把”字句中动词补语的制约机制[J].汉语学习,2001(4):17-23.

[7]HOPPER P J,TRAUG OTT E C.Gramm 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45.

On the Gram ma ti ca liza tion of“D o”(到)

———A D i scussion with M r.L iu Ziyu of Peking University

ZENG Ha i-q i n g

(Hu manities Depart m ent,Xinyu college,Xinyu,J iangxi338000)

Abstract:The Gra mmaticalizati on of“d o”fr om an independent verb t o a resultant comp le ment after a verb can be analyzed as f oll ows:①an independent verb;②“Verb+D o+Object”in exp ressi on of arriving at a l ocati on after a certain acti on;③“Verb+D o+Object”in exp ressi on of continuati on t o the ti m e rep resen2 ted by its object;④“Verb+D o+Object”in exp ressi on of the extent t o which a certain acti on finally attain;

⑤“Verb+D o+Object”in exp ressi on of the result of a certain acti on.W hile in agree ment with L iu Ziyuπs vie wpoints as t o the sequence of the first three stages,the author disagrees on the sequence of the fourth and the fifth stage.

Key words:“Dao”in Chinese;the“verb+D o”structure;resultant comp le ment;gra mmaticalizati on

责任编校:徐玲英

集合论与图论 试题A

本试卷满分90分 (06级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学院) 一、判断对错(本题满分10分,每小题各1分) ( 正确画“√”,错误画“×”) 1.对每个集合A ,A A 2}{∈。 (×) 2.对集合Q P ,,若?==Q P Q Q P ,,则P =?。 (√) 3.设,,:X A Y X f ?→若)()(A f x f ∈,则A x ∈。 (×) 4.设,,:Y B Y X f ?→则有B B f f ?-))((1。 (×) 5.若R 是集合X 上的等价关系,则2R 也是集合X 上的等价关系。 (√) 6.若:f X Y →且f 是满射,则只要X 是可数的,那么Y 至多可数的。(√) 7.设G 是有10个顶点的无向图,对于G 中任意两个不邻接的顶点u 和v, 均有9deg deg ≥+v u ,则G 是哈密顿图。 (×) 8.设)(ij a A =是 p 个顶点的无向图G 的邻接矩阵,则对于G 的顶点i v , 有∑==p j ij i a v 1deg 成立。 (√) 9. 设G 是一个),(q p 图,若1-≥p q ,则]/2[)(q p G ≤χ。 (×) 10.图G 和1G 同构当且仅当G 和1G 的顶点和边分别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二.填空(本题40分,每空各2分) 1.设}},{,{φφ=S 则=S 2 }}}{,{}},{{},{,{φφφφφ 。 2.设B A ,是任意集合,若B B A =\,则A 与B 关系为 φ==B A 。 3.设1)(,0)()(,:};3,2{},1,0{},,,{===→===c f b f a f Y X f Z Y c b a X , 3)1(,2)0(,:==→g g Z Y g ,则)()(c f g a f g ,分别为 2,3 。 4.设X 和Y 是集合且X m =,Y n =,若n m ≤,则从X 到Y 的单射的 个数为 !m C m n 。 5.设}2,1{},,,2,1{==B n X ,则从X 到Y 的满射的个数为 22-n 。 6.设)}2,4(),1,3(),3,2{()},4,3(),2,2(),2,1{(},4,3,2,1{===S R X ,则 =)(R S R )}2,3(),4,2(),4,1{( 。 7. 设???? ??=???? ??=5123454321,415235432121σσ,则???? ??=235411234521σσ 。 8. 设)},(),,(),,{(},,,,{a c c b b a R d c b a X ==,则 )},(),,(),,(),,(),,(),,(),,(),,(),,{(b c a c a b c b c a b a c c b b a a R =+ 。 9. 设X 为集合且X n =,则X 上不同的自反或对称的二元关系的个数 为 22222222n n n n n n +--+- 。 10.设}}{},{},,{{},,,,{d c b a A d c b a X ==是X 的一个划分,则由A 确定的 X 上的等价关系为 )},(),,(),,(),,(),,(),,{(d d c c a b b a b b a a 。 11.}10,,2,1{ =S ,在偏序关系“整除”下的极大元为 6,7,8,9,10 。 12.给出一个初等函数)(x f ,使得它是从)1,0(到实数集合R 的一一对应, 这个函数为 x ctg π或-x ctg π或)2/(ππ-x tg 。 13. 设G 是),(p p 连通图,则G 的生成树的个数至多为 p 。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 (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2016年春季《刑法学》期末考核(附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刑法学》 满分100分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2、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3、简述防卫挑拨的概念及处理原则。 4、交通肇事罪有哪些特征? 5、什么是寻衅滋事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 二、论述题(共20分) 1.论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三、案例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杜某,1985年生。韩某,1985年生。周某,1985年生。2000年4月8日深夜11点半,杜某、韩某、周某三人趁着酒劲儿翻墙进入某市职业中学校内,持刀闯入女生宿舍303室,先对陈某等5名高一女生进行亵渎,后又轮奸了女生于某。女生张某在反抗时被周某用缝衣针猛刺75针。此后,三名罪犯又闯入301室,对其中的4名女生施以暴行。此外,三人在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同时,还从被害女生处抢劫120余元钱。直到次日凌晨3点多钟,因为学校教职工被女生宿舍传出的叫声惊醒,闻声赶来查看,三人才翻墙而去。 问:对本案三名行为人能否适用死刑?为什么? 2. 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保险业务员刘某利用作废保险单、收据及印章,伪造险种,引诱王某等人投保,骗取保费10万余元不入账。后刘某携款潜逃。 问:对刘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答案 一、简述题 1、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等情况如何,都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当然,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并不否定因犯罪人或被害人特定的个人情况而在立法上、司法上允许定罪量刑有其符合刑法公正性的区别。例如,依照法律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中止犯、自首犯、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宽处罚,对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要按照强奸从重处罚等等;在司法上,犯罪分子的主体情况以及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如果是对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或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小有影响的,也允许乃至要求在适用刑法上有所区别和体现。其关键,在于犯罪人、被害人的身份等个人情况对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有无影响,有影响的在定罪量刑上应有所区别,无影响的则不应有所区别。所以,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调节刑法适用的,它要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相互配合来合理地调节刑法的用。 2、答: (1)根据刑法学相关理论。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二者却是有区别的。从本质上说,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社会关系的积极蔑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所反映的是对社会关系消极不保护的态度。这种本质上的差别,又是通过各自的

2015年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生考试试题,考博经验,考博心得,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中国刑法 92: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及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 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共同犯罪的定罪关系 分别论述在与受贿罪有联系的行为中应定一罪与数罪的情形 91:试论定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我国刑罚种类的完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敲诈勒索的定罪。 90:从宏观上简论我国刑法的完善问题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贪污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89:刑法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 刑罚个别化 贪污罪主体的范围问题。 1994.修改刑法的必要性 违法性认识对认定故意犯罪的意义 中外合资企业贪污罪主体的认定与理由 1995.刑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刑法分则“致人死亡”及其罪过形式 1996.刑法修订的指导思想 刑罚个别化原则在量刑与行刑中的体现 侵占罪 1997.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的学术分歧 刑罚改革的基本思路 受贿罪与商业受贿罪的主体界限 1998.刑法司法解释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新刑法对共同犯罪的修改 新刑法分则体现的基本精神 1999.犯罪客体论争 死刑的理性分析与我国对死刑的适用 分则体系的利弊得失 2000.罪过与违法性认识的关系 试论我国刑法中死缓制度的理论基础与适用 评析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理论争议 200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及其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 当代刑法的价值; 事后受贿学术争议之评析; 2002: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及其与犯罪集团的关系 刑法修正案(三)述评 受贿罪共犯与介绍贿赂罪的界限 2003:试论中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关系问题(40分) 评析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30分) 评述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的争议与司法认定(30分) 2004:试论刑法立法解释的意义与原则。 试论量刑酌定情节的意义与运用。 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特征。 2006: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 片面共犯的理论实践价值之争 侵占罪与一般民事违法的界限 第一部分、传统面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自己,你能告诉我些什么?) 这一问题如果面试没有安排自我介绍的时间的话。这是一个必问的问题。考官并不希望你大谈你的个人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生活动力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下面是一

北大集合论与图论往年考题.pdf

一、用真值表证明德*摩根律(证明其中一条即可)。 二、设A,B,C是集合,试问在什么条件下(A-B)-C=A-(B-C)?给出证明。 三、设A={a,b,c},问A上有多少种不同的:二元关系?自反关系?对称关系?传递关系?等价关系?偏序关系?良序关系? 四、用花括号和空集来表示1?2(注意?表示集合的叉乘). 五、设R是实数集,Q是有理数集,试构造出R-Q与R之间的双射. 1.简单叙述构造的思路; 2.给出双射f:R-Q -> R 或f:R -> R-Q的严格定义。 2008年期末考题: 一、在有向图中,如果存在从顶点u到顶点v的有向通路,则说u可达v;如果顶点u和顶点v互相可达,则说u双向可达v。回答下列问题: 1.顶点集上的可达关系是不是等价关系?为什么? 2.顶点集上的双向可达关系是不是等价关系?为什么? 3.对于上述两个关系,如果是等价关系,其等价类的导出子图称为什么? 二、一棵树有13个顶点,除了3个2度顶点和若干个树叶之外,其余顶点都是5度。 1.求出5度顶点的个数(写出计算过程); 2.画出所有互不同构的这种树。 三、计算出右图中v1到v4长度为4的通路数(要写出计算过程 的主要步骤),并写出一个最小支配集、一个最大团、一个最小 边覆盖、一个最大匹配。 四、如果一个图中所有顶点度数都为k,则称为k正则图。8阶3 正则简单图一定是平面图吗?一定不是平面图吗?为什么? 五、证明:如果正则简单图G和补图G都是连通图,则G和G中至少有一个是欧拉图。 六、证明:如果n阶(n≥3)简单图G中,对于任何1≤j,<2,3>,<3,2>, <3,4>}. (1) 给出R的矩阵表示, 画出R的关系图; (2) 判断R具有哪些关系性质(自反,反自反,对称,反对称,传递); (3) 求出R的自反闭包r(R), 对称闭包s(R), 传递闭包t(R). (用关系图表示) 三、设X,Y,Z是任意集合, 构造下列集合对之间的双射, 并给出是双射的证明. (1) Z(X?Y)与(Z X)Y ; (2) P(X?Y) 与P(X)?P(Y). (假设X?Y=?) 四、已知对每个自然数n, 都存在唯一后继n+=n?{n}. 证明: 对于每个非零自然数n, 都存在唯一前驱n-, 满足n=(n-)+. 五、设f: A→B是单射, g: B→A是单射, 证明: 存在集合C,D,E,F, 使得A=C?D, C?D=?, B=E?F, E?F=?, 并且f(C)=E, g(F)=D.

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108 课程代码:0171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选择题 1.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王某怕被人发现,忙驾车逃离。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ABCD)。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 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 B.使用的手段不同 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 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 4.某甲为某车站存包处职员。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手提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当某乙返回寻找时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某甲的行为构成(D)。 A.贪污罪 B.盗窃罪 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 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等人一起吃饭,没有作案时间。。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刘某的行为(B)。 A.构成诬告陷害罪B.构成伪证罪 C.构成妨害作证罪 D.不构成犯罪 6.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ACD)。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B.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 1

【期末复习】西政期末考试刑法分论题库试卷试题及答案

西政期末考试刑法分论题库试卷4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某甲与某乙投宿同一旅馆同一房间,某甲得知乙是一家大公司的采购员,携带一笔巨款,准备进货。于是晚上某甲便机请乙喝听装饮料(内掺有安眠药),乙服后很快就错昏睡不醒,某甲便乘机将某乙携带现金的皮包扭开,拿走定货现金15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D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 2.甲、乙二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甲乙的行为构成( A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 D.抢夺罪 3.甲偷乙的自行车被乙当场抓住,甲为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 )。 A.抢劫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4.甲自己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经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掏走,钱包内有现金850元。甲的行为构成(C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抢劫罪和盗窃罪 5.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之机,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甲的行为构成( B )。 A.贪污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不构成犯罪 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但造成了严重后果。王某的行为构成( B )。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 C.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 D.危害公共安全罪 7.盗窃由单位已盖好印章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人员向商店骗购大量货物的,应定(A )。 A.盗窃罪 B.票据诈骗罪

集合论与图论

集合论与图论习题册 软件基础教研室 刘峰 2015.02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8P 习题 1. 写出方程2210x x ++=的根所构成的集合。 2.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为假 a)对每个集A ,A φ∈; b)对每个集A ,A φ?; c)对每个集A ,{}A A ∈; d)对每个集A ,A A ∈; e)对每个集A ,A A ?; f)对每个集A ,{}A A ?; g)对每个集A ,2A A ∈; h)对每个集A ,2A A ?; i)对每个集A ,{}2A A ?; j)对每个集A ,{}2A A ∈; k)对每个集A ,2A φ∈; l)对每个集A ,2A φ?; m)对每个集A ,{}A A =; n) {}φφ=; o){}φ中没有任何元素; p)若A B ?,则22A B ? q)对任何集A ,{|}A x x A =∈; r)对任何集A ,{|}{|}x x A y y A ∈=∈; s)对任何集A ,{|}y A y x x A ∈?∈∈; t)对任何集A ,{|}{|}x x A A A A ∈≠∈。 答案: 3.设有n 个集合12,,,n A A A 且121n A A A A ???? ,试证:12n A A A === 。 4.设{,{}}S φφ=,试求2S ? 5.设S 恰有n 个元素,证明2S 有2n 个元素。

16P 习题 6.设A 、B 是集合,证明:(\)()\A B B A B B B φ=?= 。 7.设A 、B 是集合,试证A B A B φ=?=?。 9.设A ,B ,C 为集合,证明:\()(\)\A B C A B C = 。 10.设A ,B ,C 为集合,证明:()\(\)(\)A B C A C B C = 。 11.设A ,B ,C 为集合,证明:()\(\)(\)A B C A C B C = 。 12.设A ,B ,C 都是集合,若A B A C = 且A B B C = ,试证B=C 。 15.下列命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举例)。 (1)(\)\(\)A B C A B C = ;(2)(\)()\A B C A B C = ; (3)\()()\A B C A B B = 。(答案:都不正确)

大学考试刑法分论名词解释

刑法分论名词解释 1.罪状: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2.罪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罪名包括类罪名,狭义的罪名仅指具体罪名。狭义的罪名,是犯罪的名称或者称谓,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3.叙明罪状:指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4.选择罪名:指因罪状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比较复杂,罪名刑事上表现为并列特点的罪名。选择罪名可以统一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犯罪行为分解使用。 5.法定刑: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所确定的适用刑法的种类和刑法幅度。 6.背叛国家罪: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7.分裂国家罪: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8.颠覆国家政权罪: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9.投敌叛变罪:指中国公民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0.资敌罪: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行为。 11.叛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12.间谍罪: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3.投放危险物质罪: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5.破坏交通工具罪:是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6.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指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7.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指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8.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指违法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 21.丢失枪支不报罪: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2.重大飞行事故罪:指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3.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集合论与图论》课堂练习3

《集合论与图论》课堂练习3 学号姓名 一、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括号内写“是”或“否”)(40分,每题8分,是非判断4分,证明或反例4分) 1 存在7个结点的自补图。 (否) /*西安交通大学1999*/ 自补图对应的完全图的边数必须是偶数,而7个结点的完全图的边数为21。 n≥的连通图。则G没有割点当且仅当G的剖分也没有割点。 2 设G是顶点数3 (真) 如果G的剖分有割点,则G有割点,矛盾;所以G没有割点,则G的剖分也没有割点。 如果G有割点,则该割点为G的剖分的割点,所以G的剖分有割点,矛盾;所以G的剖分也没有割点则G没有割点。 3 若G是简单连通图,边数为e,结点数为n。若e≥n,则G至少有3棵生成树。 (是) /*复旦大学1998*/ /*只需证明e=n时,命题成立*/ 若e=n-1,因为G是连通的,所以为一棵树;再添加一边时,因为G是简单图,所以图中必存在一个长度大于等于3的回路,则在这个回路上任意删除一条边就得到一棵树。 4 一个有向图D中仅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0,其余顶点的入度均为1,则D是有根树。 (否) 一个自环和孤立点 /*北京大学1991*/ 5 设C是简单连通图G的回路,若删去C中任一边后所得到的路C’为G中的最长路,则C是图G的哈密顿回路。 (是) /*复旦大学1999*/ /*反证法证明*/ 令C的长度为m。若C不是哈密顿回路,则圈外必存在一点u,它与圈上一点v邻接(因为G是连通图)。圈上与v关联的一边为e,则C-e的长度为m-1;而C-e+uv的长度为m;得C-e不是最长路。矛盾。 二、综合题(60分)

1.证明:任何平面图是5-可着色的。 证明:p125-126 2.如果有一群人,其中有k个人彼此认识或者有l个人彼此不认识。我们用r(k, l)表示这群人至少是有几个人的人数,称为Ramsey数。证明:r(3, 3)=6。 证明:6个点v1, v2, v3, v4, v5, v6表示6个人,两人认识时,在对应的两点连一条绿边,否则连一条红边。根据鸽笼原理,与v1相连的5条边中,必有3条同色。不访设v1 v2,v1 v3和v1 v4是3条绿边。如果三角形v2, v3, v4上有一条绿边,则此绿边与v1构成一个绿色三角形,于是有3人彼此认识,否则v2, v3, v4构成红色三角形,有3人彼此不认识。则r(3, 3) 6。5个点构成的完全图中,可以既无绿色三角形也无红色三角形,则r(3, 3)>5。则r(3, 3)=6。 3.如果为一个无向图的每一条边确定一个方向,使得所得到的有向图是强连通的,称该无向图是可定向的。证明:欧拉图和哈密顿图都是可定向。 解:构造性证明,沿欧拉/哈密顿回路。 4.设G为非平凡有向图,V为G的结点集合,若对V的任一非空子集S,G中起始结点在S 中,终止结点在V-S中的有向边至少有k条,则称G是k边连通的。 证明:非平凡有向图是强连通的充要条件为它是一边连通的。 证明: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1999考研*/ /*必要性证明*/ 因为设G为强连通的,假设从S到V-S没有有向边,则S中的任一顶点u到V-S中的任一顶点v均没有有向道路,从而与G为强连通的相矛盾。所以从S到V-S至少有一条有向边,即G为一边连通的。 /*充分性证明*/ 设G为一边连通的,对任意的u, v V, 则{u}到V(G-u)至少有一条边,设为(u, u1),而{u, u1}到V-{u, u1}至少有一条有向边(u, u2)或(u1, u2)。无论哪种情况都有从u到u2的有向道路,因为G中结点数有限,所以通过如上递归地求解,一定有从u到v的有向道路。所以G为强连通的。 5.证明:任何一个竞赛图是半哈密顿图。 证明: 归纳基础:若竞赛图的顶点数小于4,显然有一条哈密顿有向图。 归纳步骤:假设n个顶点的任一竞赛图是半哈密顿有向图。设G是n+1个顶点的竞赛图,从G中删去顶点v及其关联边,得到有向图G’,由归纳假设,G’有哈密顿有向路(v1,v2,…, v n),G有3种情况: (1)在G中有一条弧(v,v1),则有哈密顿有向路(v,v1,v2,…,v n); (2)在G中没有弧(v,v1),则必有弧(v1,v)。若存在v i,v i是v1之后第一个碰到并且有弧(v, v i)的顶点,则显然得到一条哈密顿有向路(v1,v2,…,v i-1,v,v i,…v n); (3)在G中没有弧(v,v i),而对所有v i,均有弧(v i,v),i=1,2,…,n,则得一条哈密顿有向路(v1,v2,…,v n,v)。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试卷(卷4) 2014—2015年第 1学期 课程刑法分论专业经济、行政法学院年级 2013 级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 总 分 核分 人 题 满 分 20 20 20 20 20 得 分 本试卷共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得 分 评卷人 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甲以强奸为目的劫持乙至家中地洞中,对其多次强奸,后因无钱支付儿子学费将乙出卖。甲某的行为构成( C ) A.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B.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三罪,要并罚 C.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其中非法拘禁罪与强奸罪系牵连犯,从一重定处定强奸罪,对甲以强奸罪与拐卖妇女罪并罚 D.非法拘禁罪与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并罚。 2、甲某先后拐卖妇女10人,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2名被拐卖的妇女,强迫2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甲某的行为构成( A )

A.拐卖妇女罪(情节加重犯) B.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定处原则定强奸罪 C.按牵连犯从一重处原则定强迫卖淫罪 D.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强迫卖淫罪三罪并罚 3、按刑法理论通说,以下构成侮辱罪( D ) A为取乐用刀片将女性的裤子划破 B甲男在公共场所强行与年轻美丽妇女接吻 C同性恋乙女强行猥亵女同事 D甲男为泄愤当众将乙女衣服脱光 4 以下应数罪并罚( B )。 A勒索财物后又杀死被绑架人的 B醉酒驾车撞死一人在逃跑过程中拒不停车又撞死撞伤多人的 C因车速过快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怕承担药费等责任将被害人扔到河中致死被害人的 D用暴力非法拘禁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的 5.以下不属于刑讯逼供罪的对象有( D )。 A、犯罪嫌疑人 B、刑事被告人 C、因受贿被逮捕的人 D、被双规的大贪官 6.铁路附近的农民李某为走近道,将牛赶过铁路时正遇一火车驶来,牛受惊李某怎么赶也不动,致火车发生脱轨事故,有二节车箱翻车,直接经济损失三百多万元。李某构成( A )。 A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交通肇事罪 C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D过失毁坏交通设施罪 7.关于故意伤害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D )? A.为自己或亲人使用为目的寻找人体器官出售者的,不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B.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 C.某医生为甲作手术时,偷摘甲一个肾脏出售给需要肾移植的病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D.23岁的甲为救母急需钱,听说乙有门路寻找到买家,要求乙给三万元就可出售自己一个肾脏,乙联系了医生和买家,作了移植手术后,乙获利5万元,因系甲主动自愿要求出售器官,乙不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8 强奸罪(未遂)与强制猥亵妇女罪的本质区别是( C )。 A.犯罪主体不同 B.客观行为特征不同 C.主观是否有发生正常性行为的故意不同 D.犯罪对象不同 9、李某上亍时发现与父母走失的儿童(五岁)在独自哭泣,李某将该儿童带到自己家,问了幼儿家电话号码后,打电话给其父母,称其子自己检到了,但想让自己送其子回家需给自己一万元,否则自己不会交出其子。幼儿父母要其减少钱,李某不愿,对方报警后抓获李某。李某构成( B ) A绑架罪 B敲诈勒索罪 C无罪 D拐骗儿童罪 10.以下构成强奸罪的是:( B ) A、15岁的男中学生与13岁的女同学谈恋爱发生了性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

2011级北大法学院刑法分论期中考试题目

2011级北大法学院刑法分论期中考试题目 来源: 王瀚之?INTER的日志 某市交警甲大婚临近,提拔在即,将于2000年6月8日随领导出国考察,出国手续均已办好,只待归来即与女友成婚。临行前一天(6月7日)中午甲赴朋友婚宴,因开车,席间拒不喝酒,惹来同席的张三不满,遂趁其不备而在其饮料中掺入大量白酒,甲喝后方才察觉,但因心情好便未与张三计较。甲回家路上,已发觉酒劲上涌,头有些发昏,但未在意,继续前行,结果在拐弯路口处刮倒行人A。虽未造成A伤害,但甲亦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将车停在路边,取出酒精测试仪一测发现,血液中酒精含量已达85mg/100ml,于是买来几瓶矿泉水猛喝,并用路边卫生间的冷水冲头,再测含量降至70mg/100ml时又重新驾车上路。但是酒劲仍存,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处未能踩住刹车,闯了红灯,将行人B撞成重伤,奄奄一息。甲大惊失色,赶紧将B抱上车开往医院,但是在医院门口,甲又担心暴露身份将来被追究责任,遂将B放置在医院门口希望被他人发现送去救治,自己旋即离开。一小时后,B被医护人员送往急救,但未能救活(从B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使没有耽搁救助时间也未必能救活)。 甲离开医院后,心神恍惚,结果又与前车追尾,造成前车司机C生命垂危,甲在送C去医院的路上,越想越郁闷,觉得今天遇见的都是索债人,一怒之下,调转车头,开往一僻静处,将C丢掷车外即离开(后C 因 未得到救治而身亡)。甲开车回到自己小区地下的停车场,想起这一天发生的各种变故,悲从中来,觉得自己人生已毁,趴在方向盘上大哭一场后睡去。清晨醒来, 甲心情悲凉,既然造化弄人,自己也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甲带上护照和全部积蓄,准备随团出国趁机出逃。临走前甲决定彻底地释放自己的情绪,遂加足油门, 在地下停车场里横冲直撞,当场撞翻了3辆轿车,某私家车主D刚从车里出来,也被甲撞翻在地(事后检查为重度脑震荡)。甲全然不顾,高速扬长而去。 甲随单位领导到乙国丙市后,旋即逃离,整容易名,在丙市蛰居下来做各种生意。转眼5年过去,甲在丙市形成气候,期间采用向丙市警察局长行贿等手段,逐渐成为黑白两道通吃的“大佬”。但是由于思念未婚妻E,故始终未婚,又怕给E带来麻烦,因此也始终未与之联系。2005年,甲终于难捱思念,遂派人回中国打听故旧情况。却得知未婚妻E早已与F有交往,在2000年甲出国三个月后即与F结婚,如今已为人母。甲由爱生恨,产生了报复之意,决定设计杀害E一家。甲令手下查明F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刑法分论-专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分论 一、名词解释 1、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题(1/1) 1、李某系某国家机关领导。李某的配偶生活在外地。李某与本机关未婚的A女共同生活,并生有一子,周围群众均认为李某与A为夫妻关系。李某和本机关的B女一起出差时,以揭发B女之隐私对其进行威胁,与B女发生了性关系。在另一次出差时,李某的司机C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D撞成重伤,C欲送D去医院救治,被李某制止,C只好离开肇事现场,后D被人发现送往医院,但因时间延误,不治身亡。李某与同事E平时有隙,为报复E,李某捏造E嫖娼的事实,并写成6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同时捏造E受贿10万元的事实,向检察机关举报。得知E向有关机关检举其违法犯罪行为后,李某便滥用职权,利用种种“借口”和“理由”,非法克扣E的工资、奖金,并将E予以降职。见E仍在检举其违法犯罪行为,便雇人用汽油烧了E的房子(E住在一六层公寓楼的二层)。 问: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哪些罪名? 答:李某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强奸罪、交通肇事罪(共犯)、诽谤罪、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放火罪(共犯),应数罪并罚。 三、简答题(1/9) 1、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 答: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红十字会等正常的公务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已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前述四种人员正在依法执行任务或履行职责而有意对其进行阻碍。 2、妨害公务罪的构成特征。 答: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

2017年法律硕士法学试题(刑法学样题)及答案

2017年法律硕士法学试题(刑法学样题)及答案

2017年法律硕士法学试题(刑法学 样题)及答案 专业基础课试题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位应当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B.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 C.单位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为了单位的利益D.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3.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B.过失犯不存在未完成罪 C.既处罚过失结果犯也处罚过失危险犯 D.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4.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5.下列情形中,属于必要共犯的是 A.包庇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寻衅滋事罪 D.组织恐怖组织罪

6.甲、乙通奸生有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该女婴因饥渴而死。对甲、乙应当 A.按遗弃罪定罪处罚 B.按虐待罪定罪处罚 C.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7.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到丙家后,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 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 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 8.甲在盗窃时被当场抓获,经审讯,甲主动交代了自己与乙共同盗窃某仓库的犯罪事实。对甲的交代行为应当认定为 A.自首 B.坦白

哈工大年集合论与图论试卷

-- 本试卷满分90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9级各专业) 一、填空(本题满分10分,每空各1分) 1.设B A ,为集合,则A B B A =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A B ?) 2.设}2,1{},,,2,1{==Y n X ,则从X 到Y 的满射的个数为多少?(22-n ) 3.在集合}11,10,9,8,4,3,2{=A 上定义的整除关系“|”是A 上的偏序关系, 则 最大元是什么? ( 无 ) 4.设{,,}A a b c =,给出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 反性、对称性、反对称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R a a b c c b a c =) 5.设∑为一个有限字母表,∑上所有字(包括空字)之集记为*∑,则*∑是 否是可数集? ( 是 ) 6.含5个顶点、3条边的不同构的无向图个数为多少? ( 4 ) 7.若G 是一个),(p p 连通图,则G 至少有多少个生成树? ( 3 ) 8. 如图所示图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G 是否是偶图? ( 不是 ) (2)图G 是否是欧拉图? ( 不是 ) (3)图G 的色数为多少? ( 4 ) 二、简答下列各题(本题满分40分) 1.设D C B A ,,,为任意集合,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 成立举出反例。(6分) (1))()()()(D B C A D C B A ??=? ; (2)()()()()A B C D A C B D ?=??。 解:(1)不成立。例如}{,a c B D A ====φ即可。 (2)成立。(,)x y ?∈()()A B C D ?,有,x A B y C D ∈∈,即 ,,,x A x B y C y D ∈∈∈∈。所以(,),(,)x y A C x y B D ∈?∈?,因此 (,)()()x y A C B D ∈??,从而()()A B C D ??()()A C B D ??。 反之,(,)x y ?∈()()A C B D ??,有,,,x A x B y C y D ∈∈∈∈。即 (,)x y ∈()()A B C D ?,从而()()A C B D ???()()A B C D ?。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刑法分论 A_3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 一、单选题 1.王某为了牟利,伪造了大量的人民币,将其偷运至外地出售牟利。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伪造货币罪 B.运输假币罪 C.出售假币罪 D.上述三罪,进行数罪并罚 2.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不包括侵入() A.国家事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B.国防建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C.国有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D.尖端科学技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3.甲开办一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1200元)和发动机(价值50000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 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像竞合犯,从一重罪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 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D.只构成盗窃罪 4.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少数民族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汉族国家工作人员 5.甲欲杀乙,用菜刀对乙的胸部砍击,乙倒地后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亡,便迅速逃离。乙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因护士在输液时用错药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过失致人死亡罪 6.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 A.他人合法所有的财物 B.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 C.财物 D.财物,但不包括违禁物品 7.甲借乙5万元钱迟迟不还,一日,乙带数人来到甲家,殴打甲致轻微伤,并威胁再不还钱就要他人命,甲答应一周内奉还。一周后,甲如数还钱,并送了价值几百元的烟酒“以表歉意”。乙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敲诈勒索罪 D.不构成犯罪 二、多选题 1.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犯罪:() A.在春运期间,张某携带50只雷管和10公斤炸药上了火车。当乘警询问其所携带的是否危险品时,张某谎称是大米 B.张某是派出所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丢失。张某害怕受到处分,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后来犯罪分子使用其丢失的枪支抢劫银行,抢走50万元人民币并打死二名银行职员 C.体育裁判张某获准持有运动气枪一支,经常借给他人打猎,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D.张某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一支,有时借给他人打猎,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2.行为人随身携带下列物品进行抢夺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 A.枪支 B.爆炸物 C.管制刀具 D.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的浓硫酸 3.盗掘具有()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罪。 A.历史 B.艺术 C.科学 D.研究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纳税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A.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 B.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C.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拖延申报纳税 D.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5.抢劫罪的客观行为包括() A.暴力 B.胁迫 C.其他方法 D.欺骗 6.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A.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B.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C.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使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D.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7.下列哪些行为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A.甲遭受乙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防卫过程中一棒将乙打倒,致乙脑部受伤死亡 B.甲对乙进行非法拘禁,在拘禁过程中,因长时间捆绑,致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C.甲因对女儿乙的恋爱对象丙不满意,阻止乙、丙正常交往,乙对此十分不满,并偷偷与丙登记结婚,甲获知后对乙进行打骂,逼其离婚。乙、丙不从,遂相约自杀而亡 D.甲结婚以后,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之子乙十分不满,采取冻饿等方式进行虐待,后又发展到打骂,致乙多处伤口腐烂,乙因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身亡 三、判断题 1.非法生产、买卖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情节严重的,涉嫌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此说法是()的。 2.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后,在行为人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临时起意拿走该人财物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3.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应当按照其所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4.出售、购买、运输假币要求达到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