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第六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第六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第六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第六章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掌握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和推广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重点: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

难点:推广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原理

农业推广培训与教育以农民为对象,以推广工作、农村开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因此,了解农业推广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推广培训技能,对于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业推广培训的概念、特点与类型

(一)农业推广培训的概念

是指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把与推广项目有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就推广项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的集中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培训人员而变化。如果培训对象是有关领导、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则就推广的技术信息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时间可长一点,内容可丰富一点。如果是一般农民,可在生产的关键季节,就某些技术要点、具体做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二)农业推广培训的特点

1.时代性

当今社会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及日常用品要求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迫切要求农业推广培训必须从高起点开始。

2.显效性

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学了就能用,用后就见效。因此,农业推广培训必须以满足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坚持学以致用,用能见效的原则。

3.针对性

由于农业推广对象来源广泛,其知识结构、理论与技术水平及其行为规律差异很大,因而对培训的知识与技术要求也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必须根据推广对象的不同特点与需要,又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4.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北方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农业推广培训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尽可能使其与生产季节和环节相适应,并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以提高农业推广培训的效果。

5.灵活性

强调农业推广培训应根据当地情况作出科学规划和计划。但规划和计划执行时,却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灵活安排,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切忌盲目主观行事。

(三)农业推广培训的类型

1.按组织主体分类

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推广部门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建立起了一个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农业推广培训网络体系。

2.按时间长短分类

具体分为长期班(半年以上)、中期班(半个月至半年)和短期班

3.按培训层次分类

按照培训是否为国家承认学历可分为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又可各自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3个层次。

4.按培训场所分类

分为现场指导、授课讲座、科技咨询和远程教育

5.按培训内容分类

可分为农业实用技术、林业绿化美化、旅游经济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国际贸易、政策法律、村镇建设、企业管理、农村生活、文化扫盲等。

二、农业推广培训的目标

(一)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农村干部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使带领农民群众致富、推进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培养一支精干的农民技术队伍

培养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及时骨干队伍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点任务,通过培训,重点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扎根农村的优秀农民培养成为掌握岗位基本知识的技术骨干和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世纪农民。

(三)培养一支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有效配置农村资源,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有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这就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专业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农民,并通过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支持和跟踪服务等,将其培养成为掌握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先导农户和农民企业家。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

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要和农村季节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一支掌握致富本领的劳动者队伍。

(五)培养“永久牌”的农民培训者

目前农业技术队伍不稳,影响了农业技术指导的持续性。通过培训师策划和指导,从地方选拔人才,培训留得住的农民培训者,是解决问题一条有效途径

三、农业推广培训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即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农民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农业推广教育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目前的迫切需要,掌握他们需要那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有针对性的确定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同时把推广教育内容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推广内容更具

实用性和时效性。

2.直观原则

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农民,他们最现实,不但要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而且还渴望了解成果取得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农业推广教育过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具体的知识和充分的感知,把经验、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运用

(1)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标本,现场参观,实习操作等)。

(2)模象直观(如:模型、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录象等。

(3)语言直观(如:表演、比喻、模仿、拟人等对客观事物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

即把“看”、“讲”、“做”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对农民才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启发性原则

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要善于启发农民,调动农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农民多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农民对所学的内容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并通过对话、交流看法等方式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与农民互教互学。

4.因人施教原则

根据农民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和文化程度等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1)对热情不高,教保守求稳的农民——要耐心示范,用事实说话。

(2)对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农民——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困难,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

对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则要引导他们对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素质。

四、农业推广培训的教学技巧

1、讲课内容要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和心理特点确定,不宜强调讲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要考虑推广对象的年龄构成,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培训对象确定适宜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3、学校教育一般重视知识的积累,要求对理论有系统的了解,而农业推广培训则重视实际应用。

4、讲课内容要新颖,提供培训对象感兴趣的新信息、新思想、新技术,采用提问的方式,开发理解问题的能力

5、注意讲课的效果,要有明确的目的,最后要归纳总结,使培训对象能够记住,知道回去怎么做

6、讲课要注意条件说明,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如何去实践,不同条件用不同处理方法,使他们学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7、要善于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视听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课堂要做好教材、教具、示范工具、标本、挂图等各种准备工作,

9、课堂教学要同感性认识和实践相结合,讲课前先组织参观,或讲课后组织参观,进行实践训练,以巩固教学效果

五、农业推广培训教师的能力要求与行为准则

(一)同有关各方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研的能力

(三)制定和实施农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计划的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五)培训教学的组织能力

(六)培训档案建立和培训报告编制能力

(七)农民技术培训教师应具备的行为准则

六、农业推广教学方法

推广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各有其灵活性。当推广教学目的、内容确定以后,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所要推广的信息或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在推广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越多,推广信息、技术也传播的越快、越广。如果几种教学手段能很好地结合,不仅可使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个人接触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在许多场合,推广人员即使不在场,也可以增加推广接触的次数。

同时重叠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扩充教学过程的内涵,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学习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推广教学中选用的方法,应该注意重叠使用。例如在示范教学时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成果示范或技术示范的教学目的。此外,农民认识、理解、接受的信息和技术,主要是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实践中,应尽可能地选用成果示范、技术示范、现场指导、挂图、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推广教学的效果。

1. 集体教学法

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集体教学方法很多,包括短期培训班、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科技报告会、工作布置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改革研讨会、农民学习组、村民会等多种形式。

集体教学法最好是对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科技户、示范户、农村妇女等分别组织,内容要适合农民需要,时间不能长。

可利用幻灯、投影、录象等直观教学手段,以提高效果。

2.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对生产过程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如:介绍一种果树嫁接或水稻育秧等技术时,就召集有关的群众,一边讲解技术,一边进行操作示范,并进可能的使培训对象亲自动手,边学、边用、边体会,使整个过程既是一种教育培训活动,又是群众主动参与的过程。

注意事项:(1)一般要有助手,作好相应的必需品的准备,保证操作示范顺利进行。

(2)要确定好示范的场地、时间并发出通知,保证培训对象到场。(3)参加的人不能太多,力求每个人都能看到、听到和有机会亲自做。(4)成套的技术,要选择在应用某项技术之前的适宜时候,分若干环节进行。(5)对技术方法的每一步骤,还要把其重要性和操作要点讲清楚。

3.鼓励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是通过教学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特点:可以形成宣传教育的声势,利于农民开阔眼界,了解信息和交流经验,激励农民的竞争心里。

4.现场参观教学法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参观的单位可以是农业试验站、农场、农户、农业合作组织或其他农业单位。

优点:通过参观访问,农民亲自看到和听到一些新的技术信息或新的成功经验,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还会产生更大兴趣。

注意:参观人数不易太多,以利行动方便和进行参观、听讲和讨论。

第二节农业推广培训的方式

一、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方式

1、专题培训班

2、现场会

3、经验交流会

4、巡回指导

5、科技下乡

6、农业科技展览

7、农业科技示范园

8、科技蹲点

二、农民学习的特点

1.学习目的明确

农民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这都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对学习效果以很大的影响。

农民学习的目的通常是为家致富、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求得个人发展以及对子女的培养。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积极性。

2.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农民的认识能力是建立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在校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在学习中借助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联系系实际思考问题,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

农民虽有较好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记忆保持力较差。农民既要参加生产劳动,还要承担家务,还有社会活动,精力容易分散,接受知识较快,遗忘也较快。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宜采用直观的具体指导、学用结合和通过重复学习等多种办法来帮助他们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担负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农村妇女,负担更重,学习时间少,困难大。另一方面,农民要自行安排生产劳动时间,没有统一的作息制度。同时,居住分散,学习时间不易集中。因此,在农业推广教学中要为农民业余学习创造条件,尽可能利用夜间、雨天、冬闲等生产空闲时间,安排和组织他们学习。

5.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实践中常常是向其他农民学习的东西多于农业推广人员所教的东西。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革新技术的传播。

三、农业推广培训的新型模式

(一)“绿色证书”培训模式

“绿色证书”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

“绿色证书”制度在发达国家是一法规性的制度,农民要经营农业,必须取得绿色证书资格。我国在借鉴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农业部自199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并于1997年4月22日颁布了“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逐步在中国农村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农民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1、实施范围

“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范围,主要包括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农村能源和农业环境等行业。农机管理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行业已在农机驾驶员、操作、维修以及农村会计、审计、合同仲裁等岗位,继续推行目前实行的培训、考核、发证等有关规定,并使之逐步完善。凡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农民达到农业部规定要求,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可视同于专业类农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具有同等效力。

2、“绿色证书”的对象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的最初目的是培养一支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作为农民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之间的一个层次。所以绿色证书工程的重点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乡、村干部,乡、村技术推广人员,种植业、养殖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妇女,复转军人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从业农民。但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上述界定已经限制了绿色证书培训的力度,很多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扩大“绿色证书”培训范围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绿色证书”的资格标准

必须达到岗位规范规定的标准,农民才可以取得“绿色证书”。农民技术资格岗位规范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岗位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技术资格岗位规范的重要内容。“绿色证书”获得者要比较系统地了解本岗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每个岗位的专业课包括3-5门课程, 300学时左右。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周期较长或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至少要通过一个以上本岗位生产周期的实践,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

(二)青年农民培训模式

是我国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初见端倪,对从业者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的农民教育形式。

1、培训对象

是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2年以上,40岁以下,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优秀青年农民,重点是村组干部、共青团干部、复员军人、生产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等骨干农民。

2、培训内容

▲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有关农业、农村的法律、法规

▲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技能

▲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的经营管理知识

大约30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对连续性;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约为1:1

3、培训方式方法

(1)教学班设置

教学班一般应以乡镇为主,但根据条件也可在农业普通院校设班。普通班适宜设在乡镇,一般大量的培训教学任务由普通班完成,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开办少量重点班和提高班。做到“五固定”:有固定学员、固定班主任、固定指导教师、固定培训场所和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班规模以30~60人为宜。

(2)实施教学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如采取专业培训与农事季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等形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教师先示范,而后学生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向学员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3)学员管理

学员选拔本着自愿的原则,村委会推荐,乡镇审查,基层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办公室统一审批录取注册;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经培训结业后的学员,各级政府和培训单位从技术、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确保学员发挥作用。

(4)考试、考核与颁发证书

学员在完成规定的理论和实践课后要进行考试和考核。由基层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应侧重专业技能课的考试和考核。学员考试考核合格后,经基层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办公室审核,由基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三)农民创业培植培训模式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专业化生产、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及管理体制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需求出发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农民创业培植培训形式。农民创业培植培训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和后续技术支持等手段,实现农民进行系统和专业的教育培训与后续服务指导的培训方式。

1、培训对象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5年以上,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强,具有一定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经营条件及专业化生产能力,接受过绿色证书培训或者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并获得相应培训证书的优秀青年农民。

2、培训内容

▲向学员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公共知识培训

▲提供生产、加工、储运、管理等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供致富方面的信息,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提供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资金、物流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其创业

需进行6个月左右的集中面授,安排一个生产周期全过程的生产技能和锻炼

3、培训方式方法

阶段一:学员选择推荐。本着自愿和资格准入的原则

阶段二:实施培训

▲明确培训单位和培训师资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准备教材

▲建立学员档案

▲建立教学班

▲教学形式

▲考试考核

阶段三:后续指导服务。

县农业部门根据学员生产实际状况,提出后续指导服务计划,主要包括生产项目、预期目标、扶持重点、资金及筹资形式,技术包保年限、学员权利与义务等。

第三节农业推广咨询

一、咨询的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

询问、谋划、商量之意,Consult, Consultancy, Consultation or Advisory work,同别人商量,向别人或书籍寻求知识或建议的过程。美国咨询协会:咨询是指基于专业知识提供信息和建议。由于任何人或机构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而咨询更多的是不断地帮助用户发现问题,基于规律性认识建立系统化解决方案的思辨和实践过程,这便是咨询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咨询活动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的标志是19世纪末英国的约翰。斯梅顿为满足新兴资本家扩建厂房,急需建筑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一需求而成立的“土木工程协会”。随后,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咨询公司相继出现。咨询领域从军事、政治发展到经济、外交、法律、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特征

1、服务性

首要特征。咨询就是为委托方服务,从委托方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委托方做出正确的判断,寻求最佳的方案和对策。

2、经营性

咨询活动成为一个行业,也使得咨询活动市场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是咨询活动成

为产业的主要标志。

3、高知识性

咨询与一般服务的根本区别在于咨询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不仅要求咨询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求咨询机构有机组合多种专业知识,在具体论证中采用最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

4、客观性

就是咨询业要按照咨询道德规范开展工作。一方面,在咨询项目进行和完成之后,均要保守委托方业务上的任何秘密;另一方面,工作不能受任何利益关系左右。一定要用专业知识和职业准则做出独立的、客观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咨询机构的权威性和社会信誉。(三)咨询业务范围及机构

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咨询、决策咨询、经营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等。

(四)咨询程序

1、确定咨询项目阶段

主要任务是寻找并发现客户,详细了解其信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聘请专家小组,向客户提交建议书。若建议书被客户接受,咨询机构就应和客户就咨询任务的内容、要求、期限和费用达成协议,签订咨询服务合同。

2、调查与分析研究阶段

咨询机构和咨询专家小组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3、提交咨询报告与结果阶段

在此过程中,对历时较长的咨询项目,往往要在一定时间后提出阶段报告,以便与客户交换意见,及时补救咨询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二、农业推广咨询

(一)农业推广咨询的含义

是现代农业推广的重要特征。是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发达国家农业推广咨询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企业和农场主,注重政策信息、商务信息服务。我国农业推广咨询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内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以生产技术传播为主。

(二)农业推广咨询的机构

1、政府的农业推广咨询机构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工程研究院、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等。

2、农业信息网

主要是我国政府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所建立的农业信息网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综合于农业信息网站。

3、农业咨询企业

如北京康华博瑞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神内中国农牧经营研究中心、北极绿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三)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法

1、办公室咨询

2、信函

3、电话

4、网络

三、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

1、电子商务

是电子政务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种具体做法,是借助现代通讯网络,以手机短信、语音、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等方式,向农民提供专业、权威、及时的农业科技、政策、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的农业推广咨询形式

横向看,形成了以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等方式为主体的横向电子农务服务网络;纵向看,形成了以农业部建成的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和地方农业信息网站一体化的纵向电子农务网络。

2、农业科技家教

农业科技人员直接进入农户,通过签订协议或技术承包,对农户进行有偿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指导,或者是农户根据自己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或农业专家,对家庭经营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指导。农民通过“科技家教”不仅学到了实用技术,还为自己的种养提高了科技含量,增加了收入。

3、科技专家大院

是一种多元信息传播主体相结合的农业推广咨询模式。政府、专家、企业为信息传播主体,农户为主要信息受体。

主要任务:

科技成果示范把实用科技成果在专家大院进行组装配套,生产示范,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推广应用,并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立一批能够反映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科技企业孵化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发展前景广阔带动项目开展研究,研发一批能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瓶颈技术或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扶持一批企业化运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实体。

科技中介服务沟通农民与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提高农民收益。

科技培训利用科技专家大院的条件和示范项目,以农村科技能人为重点,为大院周边区域的农户和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培训一批既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又能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农村科技能人。

第三节农业推广人员培训与提高

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一、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职前培训是由于推广人员就职前往往是某一专业,难以适应岗位的多种需求,所以,上岗前必须进行针对性培训,目的是使刚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与技能,从而使其具有承担推广工作的能力。

这项工作一般由国家的中、高等农业教育学校来完成。教育部门根据推广部门的要求和推广人员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拟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学习和实习,使他们在就业前就具备推广人员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一般是通过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来解决。另外,辅以社会调查、科学研究、生产实习等环节,效果更佳。

(一)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

1.农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农业、林业、畜牧、兽医、农机、蔬菜、渔业等,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解决。

2.培养在农村基层为农业生产、农业推广工作贡献自己精力的思想,了解推广工作的目的、推广组织及推广人员的职责。

3.培养推广人员的推广教学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试验方法、推广方法的优缺点。4.培养拟定推广计划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实施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宣传的知识的技能。5.培养示范、说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各种视听传播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6.了解和熟悉当地人民的文化和乡村社会组织,找出这些文化与社会组织成立并存在的理由。

7.熟悉消息的来源与获得的方法.

(二)职前培训的类别

一般将推广人员按工作性质分为3--4种类别,即:管理领导类;技术和专家类;推广人员或官员类和基层推广工作人员。其中基层推广工作人员是人数最多的一类。在许多国家,基层推广工作人员又是推广工作第一线的领导;

对于各类推广人员所要求的职前培训,各个国家的要求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农业教育部门的种类和相对职能。

管理和领导人员,除了应接受专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应具有在人才选择、咨询、人员管理、工作评价、培训计划、发展和管理以及监督指导方面的才能。

专项技术推广人员,要求具有农业科学或某一专业领域(例如昆虫学、农业病理学、农学、园艺学等)的大学学位。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接受所从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此外,大多数人都还应该具有基本的种植和养殖技能,以使他们能圆满地在农户中完成示教工作任务,还需具有一些基本的培训技能。

二、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每个推广人员,从就职开始,到职业生涯结束为止,都有义务接受培训,也有权利要求参加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地完成推广任务。推广机构应在组织结构上为职工参加培训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一)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1.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需要不断地给补充新知识。

2.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1.知识是日新月异的,推广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

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在职培训的类别

(1)系统培训,为期三个月到一年不等,系统地讲授推广原理和技术(技能与方法)(2)专题培训,针对一些专门的课题,进行专题培训;

(3)更新知识的培训,技术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对推广人员进行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以适应新的形势。

(三)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

1.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

2.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

3.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4.掌握农业发展形势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

5.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四)在职培训的主要方法

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方法,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方法主要有:

1.每月讲习班。每月讲习班的地点是推广专家在职培训的主要集中地,也是推广和科研人员定期接触的地方.一般是举办为期两天的讲习班,目的是定期提高推广专家的专用技能,以适应农民对实际技术的需要.

2.两周培训班。两周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提高村推广员和乡推广员的专业技能,这种培训班两周培训一次。

4.生产推荐项目培训。它是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措施的专门推广教育培训。这些措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要适合农民的生产条件。

思考题

1.农业推广教育有何特点?

2.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3.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4.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农业技术推广

有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摘要: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推广。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农业推广学——简答题

简答题(自考班) 1.简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 2.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 3.简要回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 3.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缺陷有哪些? 4.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简述农业推广的原则(农业推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简述农业推广过程一般程序及应用。 4.简述农业推广项目准备工作的程序。(5) 4.农业推广项目的主要来源有哪四个方面?(5) 4.简述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5) 5.简述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6) 5.简述有效组织设计特征。(6) 5.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6) 5.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的特点。(5)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5) 6.试述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5) 6.农业推广计划的执行和实施中应着重抓好哪几个环节?(5)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验收方式。(5) 7.简要回答农民学习的特点(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2) 7.简述贫困地区农民的心理背景。(2) 7.简述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一般心理过程。(2) 7.简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7.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8.简要回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基本模式。(8) 8.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指标体系有哪些?(8) 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8) 8.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8) 8.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8) 8.农业开发研究包括哪些方面?(8) 9.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主要有哪些方面?(7) 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7) 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7)

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狭义农业推广: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5.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第二章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2.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3.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运用媒体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兴趣,情感爱好和知识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4.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5.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 6.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道路和途径。 7.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8.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沟通。 9.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和农民的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10.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为语言沟通 11.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的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12.个人沟通: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进行的沟通。 13.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的沟通。 14.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沟通。 15.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 第三章 1.行为:人们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2.动机: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的念头和想法 3.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 4.行为改变:是指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人的行为的目的,基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 5.行为从众:指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集体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随大流形式。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第六章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第六章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掌握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和推广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重点: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 难点:推广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农业推广教育 农业推广教育以农民为对象,以推广工作、农村开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因此,了解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推广培训技能,对于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工作, 对象:成年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妇女和农村青少年。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面广、量大。 2.内容的实用性 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农民,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全是为了应用。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必须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3.实践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按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一程序实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帮助农民解除采用新技术的疑虑(知识的改变——态度改变——个人行为改变——群体行为的改变),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由于这种教育方式具体、生动、活泼、实用,农民易于接受。 4.时效性 时效性包含两层含义: (1)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周期短,一项新成果如不及时推广应用,就会降低推广价值。 (2)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往往是“近水解渴”要求立竿见影。 因而,农业推广人员应该不失时机地帮助农民获得急需的技术,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尽快地传递给农民,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扩散与转化效率。 二、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即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农民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农业推广教育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目前的迫切需要,掌握他们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规范 I、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它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农学、植保、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选修课程。农业推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农业推广,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推广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改变推广对象行为,促进农业创新扩散,满足推广对象需要,解决推广对象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H、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 1能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包括农业的创新扩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和推广组织等。 2理解农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包括集体指导方法、个别指导方法和大众传媒方法等。 3掌握过硬的推广实践技能,如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语言与演讲和推广工作评价等。 4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农业推广理论、方法与技能,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推广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 皿、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 2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 3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4掌握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1.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模式 一、我国古代的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的起源。

自考农业推广学章节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 (4) 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 (5) 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8) 第五章农业推广组织 (10) 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 (12) 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 (15)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 第九章农业推广人员 (20) 第十章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22) 第十一章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27) 【使用说明】选择题中加粗部分为参考答案;名词及问答题中有加粗的为近10年考过的题目,要重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推广是()。 A.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 B.一种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 C.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D.一种发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 2.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3.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为主 A.农村社会教育 B.种植业的发展 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畜牧业和林业 4.广义农业推广强调()。 A.种植业生产 B.教育过程 C.信息传播 D.采用技术 5.进行“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成年农民 B.农村青少年 C.农村妇女 D.农村老年人 6.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7.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农民的数量 B.农民的需要 C.农民的素质 D.农业生产水平 8.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国家的需要 B.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农业的需要 9.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A.中介作用 B.科技成果的研究 C.科技成果的评价 D.科技成果的管理 10.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产量 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 D.发展生产力 1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12.农业推广学科是()。 A.经济学科 B.技术学科 C.社会学科 D.行为学科 1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 A.美国形成 B.前苏联形成 C.英国形成 D.中国形成 14.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15.媒介是()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传播学 16.“推广”一词的提出始于()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7.国外使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8.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9.公共关系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等活动内容属于() A.广义农业推广 B.狭义农业推广 C.非农业推广 D.传统农业推广 20.在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的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

农业推广作业1 1、结合你自身的工作实际或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P1 2、如何理解教材中农业推广的定义。请举例说明。P1、光盘 3、如何通过农业推广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P4 4、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学习农业推广?P10 关于如何学习农业推广?本人认为应从理论联系实际入手去阐述 5、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P22下-23 6、阐述需求层次理论。P24-25 7、怎样才能达到农民自愿改变行为的目的?P34-35 8、扩散规律说明了什么?P39 9、为什么说创新的关键阶段以后就不需要推广措施的支持了。P41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P42(推广人员想方设法促成关键阶段的到来) 10、创新的个体采用过程对提高推广效果有什么实际意义?P43-44 11、创新的群体采用过程和创新扩散有区别吗?为什么?P38、44 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的采用效果。P46-48 13、案例分析: 在一个村庄中,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植着一种高产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有四年了,可他的村庄里没有任何人效仿。只是他的几个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才得知有关他试验情况的信息,并且他们种植这一新品种也获得了成功。直到该创新者第一次种植试验过去四年后,推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村庄宣传这一新的品种,然后,这一新品种迅速地为村庄里大多数人所采用。题目: (1)谈谈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总的原因是推广工作没有跟上。可能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的问题。如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落后,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合拍,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不相称,既影响了农村工作,也制约了自我发展;农业推广组织受行政干预严重,不以农业推广工作为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等。 (2)谈谈推广组织是如何使创新得以传播的?(宣传、示范、利益诱导)P120 农业推广作业2 1、哪种推广体系更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为什么?P51 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P60-62 3、为什么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P58 4、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5、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推广方式?为什么?P71-74 6、根据你的观点,如何才能开展好对农民的推广服务?P71-74 7、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哪些步骤?P84 8、农业推广计划包括哪些具体计划?P98上 9、一个好的指标要具备哪些要素?P87 10、如何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请举例说明。P84-89 农业推广作业3 1、什么是推广沟通?P100 2、什么是互动?在与农民沟通过程中怎样才能达到互动?P108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有效性?P119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 A.交替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 A.职能结构B.层次结构 C.部门结构D.职权结构 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 A.部、省级推广机构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D.县、乡级推广机构 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A.推广服务系统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D.农民 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转化率B.推广度 C.推广率D.推广指数 7.“S”型曲线表示()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 ...() A.战略B.技术 C.人员D.环境 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 A.1年B.2年 C.3年D.4年 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

A.顺塔形B.倒塔形 C.蜂腰形D.柱形 11.土壤区划属于() A.物化产品B.技术性产品 C.技能和技巧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 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 A.农艺师B.助理农艺师 C.推广研究员D.高级农艺师 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 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 A.政策目标B.中间目标 C.实施目标D.教育目标 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 A.培训B.报纸 C.鉴定会D.田间示范 17.以下属于个别指导法的是() A.小组讨论B.农户访问 C.成果示范D.录音录像 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 A.1∶2∶3 B.1∶3∶5 C.1∶4∶6 D.1∶5∶9 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 A.个别方式B.群体方式 C.大众方式D.书面方式 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 A.提高技术上限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D.提高经济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试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1,推广一词起源于1866年英格兰,1914年美国出现农业推广 2,狭义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3.广义的农业推广: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的产物。特征:教育为主要特征。 4.现代推广方式:沟通与咨询 5农业推广的成果示范是农业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6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7农业推广对象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服务对象 8行为的特征: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大作用: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 11农民经济行为的特征:趋同性,保守性,短期性,个体性 12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了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对目标效价的重视程度 13人的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和外来刺激引起的 14人的行为一部分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15正式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横向交缠的沟通 16沟通的过程:S-M-C-R-F;S为传递着或信息来源;M为信息;C为途径或渠道;R为接收者;F为反馈 17沟通模型:通用的沟通模型、主导控制型农业推广沟通模型、参与式农业推广沟通模型。 18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2)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3)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4)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5)沟通主题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双方互相影响单作用和性质不同。 19农业信息准备阶段(1)确定农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接收者(3)确定信息传递时间 20扩散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呈S型。 21大众媒介渠道:大众媒介渠道是指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式。大众媒介通常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可以使某种信息传递到众多的受者,因而在创新采用的初期更为有效,可使潜在的采用者迅速而有效地了解到创新的存在。

农业推广学-(1)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B) A.推广人员B.农民 C.推广项目D.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B) 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D)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B)A.创新B.创新的扩散 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C)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农民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C) 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B)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D) 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 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C) 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11."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B) 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 1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D ) A.物化产品 B.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农业推广学 作业3答案

农业推广学作业3答案 第1 题【选择题】 清末的农业推广是从推广优良种子开始的。我国原有的棉种品质较差,不适于作为近代的机器纺织原料,亟需引进优良的外国棉种。于是,由张之洞于1892年请人在()选择良种,采购棉子,寄至湖北试种。 A.意大利 B.美国 C.法国 D.英格兰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一章导论 第2 题【选择题】 “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第3 题【选择题】

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是()。 A.动机 B.目标 C.期望 D.激励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第4 题【选择题】 ()是从人类的社会交往出发,研究人类沟通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A.行为学 B.沟通学 C.公共关系学 D.人际心理学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第5 题【选择题】 ()是指在一定社会系统内,通过正式组织以外途径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这类沟通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途经繁多且无定型。

A.单向沟通 B.语言沟通 C.双向沟通 D.非正式沟通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第6 题【选择题】 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的过程。 A.接受 B.传播 C.交换 D.认可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第7 题【选择题】 电话咨询属于一种()方法。 A.集体指导

农业推广习题

第二章 1.试述创新扩散的概念? 答: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等一旦被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 2.试述创新的概念 答:指新技术、新产品和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 3.试述农业创新采用过程的阶段性? 答:(1)认识阶段(2)兴趣阶段(3)评价阶段 (4)试验阶段(5)采用阶段 4.创新采用者如何分类? 答:把农民对农业创新采用的时间不同分成为不同群体,称作采用者群体。 创新者(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 晚期多数落后者。 5.解释S形曲线和钟型曲线? 答:钟型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百分比。 S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百分比。 6.试述农业创新的特征有哪些? 答:农业创新的特征与其采用率之间有较大的关系: 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7.试述进步农民策略的优缺点? 答:优点:缺陷: (1)拥有相当多的土地(1)异质性 (2)有成功的经验(2)创新的报酬递减 (3)要求帮助(3)信息失真 (4)有能力承担风险(4)形成偏见 (5)推广工作者职业上的挑战者 (6)容易相互沟通,实现共同目标。 8.试述沟通的涵义? 答:沟通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沟通需要互相理解。 9.简述沟通的一般准则? 答: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简单、明了 ?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运用比较和对比 ?加强信息反馈 ?改善沟通环境 ?重视沟通网络 10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 答: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 1、(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的推广项目由商业组织制定,各种条件均由商业组织提供,农业推广被视为商品生产的一项基本投入。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美国1914年)。 3、按国家科委统计的口径,判定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已推广,其推广度应等于或超过(20%)。 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纳伯 (S.A.knapp))。 5、对于农业创新,从试行到采用所需要时间最少的是(落后者) 6、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不包括(研发)阶段。 7、农业推广程序的服务步骤是指(物质和资金的供应过程)。 8、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试验、示范和推广) 9、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主要从推广对象和(推广组织)两个方面来内容和标准进行。 10、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确定农业推广的(效果和价值)。 1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组织和教育农民)。12、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不包括(正规性)。13、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书面方式)。 14、农业推广教育方式中走访农户是一种(个别教学法)。 15、农业推广人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具有的作用是(促进作 用)。 16、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 上是一种(服务机构)。 17、日本在1952年对农 业推广人员的任用资格 就作了相应规定,如对 “改良普及员”要求:大 学毕业,具有(6年)年 以上的研究和普及教育 经验者,可以免试任用。 18、实际推广规模除以应 推广规模再乘以100%,其 值表示(推广度)。 19、推广人员与农民在双 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 础上签定技术承包合同, 按合同规定推广技术。这 种推广方式是(技术承包 责任制)。 20、下列不属于农业知识 竞赛的形式是(高产擂台 赛)。 21、一般农业推广方式基 本特征是(推广项目由中 央制定,自上而下地制定 推广计划)。 22、依据一定的原则,由 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 计划,这种方式是(自下 而上的拟定方式)。 23、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 推广组织的是(农村专业 技术协会)。 24、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各 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 新知识和新信息,统称为 (农业创新)。 25、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 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推 广率)。 26、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评价推广对象的标准 之一是(机构设置是否合 理) 27、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有时需要计算有效推 广面积,有效推广面积等 于(推广面积×保收系 数) 28、在农业推广教育中, 成果示范是一种(群体教 学法)。 29、指令性推广计划主要 是指采用(行政干预)办 法启发教育农民采用新 技术和新成果的计划。 30、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 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 先要做的工作是(项目申 请)。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技术推广法颁布是在 (1993年)。 32、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产生新的生产力)。 33、构成农业发展支持系 统的要素有(政策、推广、 教育、研究、农业投入)。 34、计算采纳率指标时, 需要收集下列数据(总 推广对象数、采用创新的 推广对象数)。 35、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 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 段) 36、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指(农业研究、农业教 育、农业推广) 37、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 有(物化产品、技术性产 品、技巧与技能、服务性 的知识产品) 3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 方式有(经营服务方式、 技术承包方式、技术咨 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 等服务方式) 39、农业推广计划按管理 形式分类一般可分为(指 令性推广计划、指导性推 广计划)。 40、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 指导分为(技术指导、经 营管理指导) 41、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有(普及性、实用性、实 践性、时效性)。 4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 法涉及以下(推广理论和 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与 形式、各种研究技术)等 几个层面。 43、我国应用较普遍的农 业推广方式有(按项目推 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 方式、农业知识技术竞赛 方式、技术、信息和经营 服务相结合方式)。 44、下列属于大众传播媒 体的是(报纸、广播、农 业书籍、陈列品、录象 带)。 45、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 的基本因素有(转化周 期、转化成果数) 46、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 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 育程度、心理背景)。 47、与普通学生相比,农 民在学习新技术和知识 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的 特点:(①学习目的明确 ②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较强③精力分散宾影响 记忆力④负担重、学习时 间少⑤农民之间经常互 相学习)。 48、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有(观察法、比较法、访 问法、问卷法、讨论法)。 49、农业知识竞赛的方式 有四种,它们是当众演 讲、集中考试、书面答题 和现场竞赛。 50、根据采用创新的时间 先后,将创新采用划分 为:(创新者)、早期采

农业推广学复习材料

精心整理 农业推广学复习材料(真题) 一、基本概念 1. 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2. 3. 4. 集体指导法★★ 集体指导法又称团体指导或小组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5. 农业推广方法示范★★★

方法示范是指推广人员利用适宜规格的植物、动物、农机具或其他实物做直观教具,将某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表达显得困难,传授效果极差的操作性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与语言传授相结合的方法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操作,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的推广教学方法。 6.农业推广沟通★★★ 7. 8. 9.现代农业推广 就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并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咨询为特征) 10.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11.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和农民单独接触,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12.农业推广教育 13. 14. 15. 所谓信息能力,是指一个人手机、传递、利用信息,指导实践的本领和技能。 16.推广率 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量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17.农业推广方式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