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2010-03-23 09:27:16 星期二

"动辙就讲超越(格力)不要紧,但要是我也把精力耗在口水之争里有用吗?直接拿业绩说话才是真本事。"金融危机下,格力利润不降反升,除了营销策略调整外,管理创新也至关重要。用董明珠的话说,就是"一张纸和一滴水的管理",一张纸和一滴水都不能浪费。"作为一个老总,没有什么大事做,每天就是带着放大镜去找小问题。找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我就管小事,没有大事,在细节中不让问题发生,让问题在小事时就解决了。"

"小事没有了,就没有什么大事了"

"细节决定成败,老总是用来管小事的,小事没有了,就没什么大事了。空调有1000多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看起来是小事,实际则是大事。"董明珠解释自己过于"完美主义"的原因是:即使每一件都成功,但哪怕出现一件错误,美誉就等于零。"经过近20年的营销生涯,我对'100-1=0'这个等式体味更深。"

董明珠"喜欢天天带个放大镜找问题",她对于一些员工在办公室里打打闹闹、吃零食的行为很是不满,担任经营部长时特地制定了一条"不能在办公场合吃东西"的纪律。她的理由是,"如果这个时候一个客户走进来,看到一群正在吃东西的嘻嘻哈哈的人,他会对这个企业有信心吗?他会放心把几百万上千万的货款交给我们吗?"甚至有一次,董明珠说服一个中层干部不要继续戴一颗很大的金戒指。

董明珠说,"我不同意那种老总半个月在外面打高尔夫、企业都没问题的说法,我认为这样的老总可以下课回家了,因为这个企业已经有优秀人才了。"

董明珠说过一句极其自信的话,"我永远都是正确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允许自己犯错,因为一旦错了,企业就有可能一下没了,错不起啊。我不能拿企业的生命来开玩笑!要想自己不错,就必须在每决定事情之前要经过全盘的分析和思考。"

"是我的人走不掉,不是我的人留不下"

在格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从同行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董明珠认为,跳槽的人,在原来企业"叛逃"有很多原因,但大部分都是利益上的问题,或者说个人的利益、愿望达不到满足。"经常有公司在我们门口挖人,但是我相信,是我的人才是走不掉的,不是我的人才也留不下。"

"企业高管都应该来自内部培养,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感情,员工也信服。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挖来一个营销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即使违规操作,企业也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这一个人就会殃及整个网络,甚至毁掉整个销售队伍。"

董明珠表示,一个企业如果是靠挖墙角这种"拿来主义"来壮大的,那么这个企业是没有希望的。"可能你眼前活得好,但是你可能不会活得长。"

董明珠的创业经历

董明珠的创业经历 董明珠卓越的经营才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下面让来告诉你董明珠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董明珠创业经历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七人,她最小。儿时的董明珠性格腼腆温顺,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好啊”、“可以”、“没问题”是她的口头禅。 在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命运把董明珠推向了另一个轨道。 在她看来,这辈子最大的转折点,是丈夫的去世。“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不会走现在这条路。如果他在,也不会同意我去珠海。”她说。丈夫在儿子2岁时病逝。 数年后,董明珠孤身一人来到了珠海,后来加入了格力。那一年,她36岁,她的儿子东东8岁。那时的格力还叫海利,是一家投产不久、年产能约2万台的国营空调厂,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做空调组装。 她在格力的第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 董明珠锲而不舍天天去找那个经销商,经销商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每天等到对方下班,董明珠只好一个人回到旅馆。再后来,那个经销商干脆避而不见,这激起了董明珠的犟脾气,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办公室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

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饱尝冷落、戏弄和欺骗后,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物。再后来,格力在淮南的市场被打开了。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董明珠都打开了局面。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1/8。 董明珠说,那时候很多人会指着她的背影说:“看,那人是富婆。” 董明珠很爱美,极为注重个人形象,这一点从她几乎不重样的衣服打扮中可以看出来。 董明珠一开口,铿锵有力。 “朱洪江(格力创始人)时代过去了,现在是董明珠时代。” 现在,确实是董明珠时代。自2012年5月25日之后,董明珠独挑大梁,身兼格力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及总裁三职于一身。格力正式开启了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时代”。 董明珠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人,她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管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她都会很直率地说出来。 “六亲不认”,是董明珠的一贯作风,也因此,她强硬的作风招人嫉恨。 因为吃过欠款的苦,董明珠曾下定决心采用“先款后货”的策略;;没有钱,不准发货。然而,那时的格力在空调界默默无名,“先款后货”几乎不可能。 没有人拿货了怎么办?公司高层认为这样不行。董明珠的倔脾气上来了:“不行也行,要么我不做了。”

董明珠领导力分析

领导力分析 董明珠:博弈与坚守 前言 2012年5月,67岁的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正式卸任,董明珠接过权杖,就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成为格力新一任女掌门,格力由此进入“董明珠时代”。 “董明珠走过的路,草都长不出来。”这句对于董明珠亦褒亦贬的话被媒体反复引用,成为这位格力领袖霸气与狠劲的注脚。 由一名普通的营销人员成长为一个号令八万员工的领军人物,董明珠用实力和能力拼接成了商业生涯的红色地毯;将一个岌岌可危的企业逆转为年收超千亿的巨型集团,董明珠用智慧与自信导演了凤凰涅桑的资本大戏;使一个偏于一隅的小型国企扩身成辐射世界的知名跨国公司,董明珠用执拗与坚韧锻造出了傲视群雄的霸业江山。走进全球最大的空调企业格力集团,人们不仅能强烈感受到一家传统企业喷发出的朝气与活力,更能鲜明捕捉到刻印在董明珠脚下的精彩痕迹。 董明珠的成功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与启示。作为女性领导者,董明珠的格力之路从不平坦,但她的坚韧、倔强等品质最终助她到达终点。她在家电行业的博弈与坚守也成就了格力如今的地位。她的经历、她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里,我们选择董明珠作为我们领导学的分析人物。我们通过对她的经历、案例讲解进一步了解、分析她的领导品质、才能、个性等相关信息。 目录 前言 (2) 一、相关背景介绍 (5) (一)董明珠简介 (5) (二)格力简介 (6) 二、领导特质分析 (7) (一)不畏艰难,叫板债主 (7) (二)强硬不屈,叫板国美 (8) (三)坚持原则,行棋不悔 (10) 三、董明珠与格力模式 (12) (一)格力营销渠道发展历程 (12) (二)格力营销渠道模式解析 (13) (三)模式评价 (16)

董明珠企业管理制度心得

董明珠企业管理制度心得 董明珠企业管理制度心得 以下是董明珠的自述原文: 格力当年差点被卖掉 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博弈,当时中国 非常流行一个大的行动,哪个城市能引进一个世界500强,这个城 市就非常了不起,珠海当时也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个世界500强落脚 在珠海。他们看中了格力电器,2004年底,我们的销售额是138亿,跟世界500强相比,还是很小的。政府就极力地想促成这件事情。 作为我个人来讲,收购格力电器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当时给我 们的条件是个人年收入可以拿到8000万,而我在格力电器的年薪才 几十万。后来我想,既使珠海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但它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反之,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格力电 器早已小有成就,也找到了规律,尽管我们有挑战,但我觉得我们 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自己打造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所以当时我就激烈地反对。但珠海市领导希望卖掉,我就跑到省里去反映,我讲了不卖的理由,中国的中华牙膏非常有名,但今天已经不 在了,它被外国的企业收走了,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材料,但做 的不是我们的品牌。当然我还举了很多的例子。当时省里领导没有 表态,我想我完了。 不过没有多久,上面就派了一个调查组来调查,调查后就说不卖了。在2004-2014年的10年当中,我们从130亿做到了1400亿, 我们终于以自己的品牌走进了世界500强,最高兴的是,我们不是500强的末尾,我们排在了第385位。竞争行业家电类我们是世界 第一,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这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我们应该 做的事情。

当时如果卖掉的话是9亿,我们国家的税收能有多少?我们股民 有什么利益?我们去年给股民的分红,1股是3块,10送30,是所 有上市公司历史上最好的一个企业。今年我们还做了10送10的股 权配赠。 我想说一个小故事,13年前,我走进大会堂的时候,我就说这 里用的空调不是我的,我一定要让他用上我们的空调。嘴喊没有用,凭什么用你的?你的技术要比别人好,别人才可能用你的。这10年来,我们精心研究技术、精心培养人才、精心设计百年企业发展的 战略。所以我们终于能靠自己的实力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制度比数字更重要 格力电器在发展过程当中,从1991年的1亿做到2014年的 1400亿,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发生了变化。我 们的数字在一瞬间可以做得很漂亮,但这往往是不可持续性的。如 果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制度上做文章。 1995年,格力电器做了一个很大的文章,制度建设。当时我们 遇到一个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因为格力电器给他 们的待遇太差,千分之八的提成。但隔壁的一个空调厂给的提成是5%。那个企业今天是不是存在呢?那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所以,我们的很多工作人员、我们的手下是逐利而行的,企业要制定一个很好的制度,让那些有志向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有好发展的 机会(反过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是要看企业给你多少钱,要看 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让你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公司遇到这样的问题,叫我回来,我当时是不情愿的,1994年 格力做了4.6亿,我一个人做了1.6亿。那年我拿了100多万的奖金,回来当部长拿10万块钱的收入,从哪个角度讲我都不想回来 (每个人都有一点点私心嘛)。 再说,回来干部长就是得罪人的事儿。但反过来想,要是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所以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心回来。此外,我 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如果你不能让更多的人在你创造财富的 时候,得到共同的分享,那你这个财富创造得也没有价值。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董明珠管理等式:100-1=0 2010-03-23 09:27:16 星期二 "动辙就讲超越(格力)不要紧,但要是我也把精力耗在口水之争里有用吗?直接拿业绩说话才是真本事。"金融危机下,格力利润不降反升,除了营销策略调整外,管理创新也至关重要。用董明珠的话说,就是"一张纸和一滴水的管理",一张纸和一滴水都不能浪费。"作为一个老总,没有什么大事做,每天就是带着放大镜去找小问题。找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我就管小事,没有大事,在细节中不让问题发生,让问题在小事时就解决了。" "小事没有了,就没有什么大事了" "细节决定成败,老总是用来管小事的,小事没有了,就没什么大事了。空调有1000多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看起来是小事,实际则是大事。"董明珠解释自己过于"完美主义"的原因是:即使每一件都成功,但哪怕出现一件错误,美誉就等于零。"经过近20年的营销生涯,我对'100-1=0'这个等式体味更深。" 董明珠"喜欢天天带个放大镜找问题",她对于一些员工在办公室里打打闹闹、吃零食的行为很是不满,担任经营部长时特地制定了一条"不能在办公场合吃东西"的纪律。她的理由是,"如果这个时候一个客户走进来,看到一群正在吃东西的嘻嘻哈哈的人,他会对这个企业有信心吗?他会放心把几百万上千万的货款交给我们吗?"甚至有一次,董明珠说服一个中层干部不要继续戴一颗很大的金戒指。 董明珠说,"我不同意那种老总半个月在外面打高尔夫、企业都没问题的说法,我认为这样的老总可以下课回家了,因为这个企业已经有优秀人才了。" 董明珠说过一句极其自信的话,"我永远都是正确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允许自己犯错,因为一旦错了,企业就有可能一下没了,错不起啊。我不能拿企业的生命来开玩笑!要想自己不错,就必须在每决定事情之前要经过全盘的分析和思考。" "是我的人走不掉,不是我的人留不下" 在格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从同行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董明珠认为,跳槽的人,在原来企业"叛逃"有很多原因,但大部分都是利益上的问题,或者说个人的利益、愿望达不到满足。"经常有公司在我们门口挖人,但是我相信,是我的人才是走不掉的,不是我的人才也留不下。" "企业高管都应该来自内部培养,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感情,员工也信服。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挖来一个营销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即使违规操作,企业也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这一个人就会殃及整个网络,甚至毁掉整个销售队伍。" 董明珠表示,一个企业如果是靠挖墙角这种"拿来主义"来壮大的,那么这个企业是没有希望的。"可能你眼前活得好,但是你可能不会活得长。"

董明珠:用企业文化留住人

董明珠:用企业文化留住人 作者:|时间:11-03-04 |来自:经济观察网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 格力从来不用空降兵,骨干都是格力自己培养的。格力的企业文化是不搞关系学,适应了这样的氛围,在别的企业很难生存的 编者按: 据经济观察网消息,3月3日晚,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接受该网记者专访,就自己的两会提案以及格力的用人之道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以下为观点摘录。 董明珠: 今年提案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要求国家鼓励企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是国家要制定规范企业行为的统一标准,现在国家不是已经规定国企负责人年薪不得超过多少,企业不得买多少钱以上的车子,这些都是标准,但我觉得这些标准应该普及下去。 三,就是要提高个税起征点。我觉得把个税起征点要提高到5000元比较合适。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使得收入在这个标准之下的人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收入,他们就可以扩大

消费。现在的八零后与我们那一代不一样了,如果他们有一到两亿人,每个人少交1000 元的税,就有一千亿到两千亿的消费就被拉动起来了。 我觉得提高员工的收入是应该的,优秀的企业家首先是关心自己员工的。现在很少人 说吃不饱饭了,这是我国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人们仅仅是吃饱饭是不够了,他们还 需要更好的生活。有些人下班后不愿意回家,为什么不愿意回家,是因为没有住的地方, 或者住的地方很差。 负责任的企业是绝不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作为格力来讲,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规模,一个是创新,还有就是降低管理成本。 在中国的家电行业,恶性竞争也是存在的。很多企业都抄了别人的技术直接卖,他们 不管这个行业是否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只管自己口袋子满了没有。还有很多企业来挖我们 的人,说格力是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别人如果说格力是黄埔军校,我还挺高兴的,至少 为这个行业培养了人才。 格力从来不吝啬培养人才,格力从来不用空降兵,骨干都是格力自己培养的,很多大 学毕业生到了格力都是要受到格力的正规培训。而且很多企业来格力挖人,我还是很大度的,说该走走,该留留。 为什么我这么自信呢?是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适应了格力的企业文化是很难在别的企业 生存下去的。格力的文化就是不搞关系学,大家就是凭能力来吃饭。而且很多企业挖人并 不是要用你,而是要打死你,因为把格力的人挖走了,格力没人了,就以为格力会受影响,回过头来他们还是用自己的人。 格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别人很难(把人才)挖了去。格力有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 且格力从来不会偷工减料。我常说“吃亏人常在”,吃亏是福。

(完整word版)董明珠营销管理

董明珠营销管理 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营管理 自1994年底出任经营部部长以来,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董明珠摸索出一整套独特的经营方式,销售模式连年创新,被空调界同行及新闻媒体誉为“格力模式”其独创性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还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并被评为“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 在别的空调公司,营销业务员按发展经销额来发奖金,是油水最肥的岗位。董明珠认为:应该限制营销业务员的权力。格力畅销,是工人的功劳,是科研开发者的功劳,一个成熟的产品,单单营销业务员拿这么大比例的奖金是不合理的。董明珠规定:凡格力的营销业务员不许拿回扣,拿l分钱,即开除。对营销业务员考核不是以销售额衡量,而是看与经销商沟通的工作量,市场调研、价格监督的工作量。即使格力做到最大,也只有23名营销业务员,每人负责一个省,只负责协调,不负责发展网络。而销售商分为一级、二级,每个地区都只有几个有限的一级经销商。由一级经销商发展二级经销商。不同的规模有不同的返利标准线。这样一级经销商倾向于努力扩网冲线。格力经销网迅速膨胀。 董明珠规定一级经销商负责监督二级经销商。一旦二级经销商质量或安装出问题就立即停一级经销商的货。 董明珠削减了营销业务员,把节省下的高达亿元的业务费,全部拿来贴补经销商。这样董明珠始终只以23名业务员与竟争对手上千名业务员队伍抗衡。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营销方法,也是董明珠革命的内容。 经销商看董明珠:一些公司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争利,甚至销售人员自己另开公司。格力不一样,完全靠我们经销商。在重庆,格力自己的员工只有5个人(1名业务员,2名开票员,3名售后服务人员),销售额3个亿。而春兰在重庆有自己的销售公司,有150名营销业务员,每年费用就要2000多万元。 在23名营销人员中,开除和主动辞职的就有过10个人。董明珠,最讨厌的就是请客吃饭。她到了地区经销商那儿不仅不请别人吃饭,而且往往和经销商们一边吃着食堂的冷饭,

董明珠说管理观后感

学习《董明珠说管理》有感 近日,我学习了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说管理视频。董明珠生动形象地把格力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举例说明,并强调管理靠制度来实现的重要性,讲解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使我明白了管理的根本是制度。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企业才能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必须要走的路。就此,有以下几个心得: 1、借鉴和学习别人好的长处 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学习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新理念,管理者要大胆地解放思想,追求管理创新,彻底废除不合理的管理观念,将所学到的有价值的科学管理理念、方法来统一企业员工的认知,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要求,主动参与和配合公司管理。 2、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也都不是绝对的。应当理解到,别人好的东西,对于自己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树立管理中的自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因此,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认真审视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以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凡事不能急功近利 坚持循序渐进的管理原则,要做到:一是管理制度制定者要按照公司架构,实际情况系统的进行制定,不能凭空想象和刻意模仿其它企业;二是管理者要遵从循序渐进,从低向高,由简到繁,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地提高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管理制度要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做到现代企业管理中责、权、利的有效结合,必须落实执行,这点非常重要。

4、适合公司本身的管理模式 正确评估,审视自身,走适合企业本身的特色管理道路。企业管理,没有绝对的模式,但有很多相通的框架。要制定并落实适合本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要对制度有效宣传,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才不致于成为海市蜃楼,才有可能得到贯彻和执行;二是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不能盲目附和;胜不骄,败不馁,以科学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三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旧的管理观念如阻碍公司发展,要彻底清除。所以,因地制宜的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度是一个必须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有坚定的毅力去自我调整或自我否定。 5、公司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责、权、利明晰。因此,企业管理制度归根到底是执行力问题。有调查研究表明,执行力差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领导管理风格决定企业的管理整体水平和效果;二是中层管理队伍的管理艺术和水平决定企业管理的综合实力;三是职工队伍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决定企业管理制度的成与败。 总之,做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企业必须有的。做员工,要爱学习,能吃苦,提高执行力。公司要针对本公司进行改革,要有长远的计划。我认为:有持久的坚持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营销中心:余泽君 2015.6.25

格力电器战略管理

格力电器战略管理 一、公司概况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格力标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 1、历史发展 ①创业阶段(抓产品) 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电器,在朱江洪董事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格力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发展阶段(抓质量) 1994~1996年,公司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③壮大阶段(抓市场、抓成本、抓规模)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场开拓,董明珠总裁独创了“区域性销售公司”,成为了公司制胜市场的“法宝”。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毕,2001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强化成本管理,

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 ④国际化阶段(争创世界第一) 2001年至2005年,公司提出了“争创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向国际化企业发展。 ⑤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 格力人在成功实现“世界冠军”的目标后,2006年公司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战略,努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的崇高使命,朝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奋进。 2、产品与服务 电器业:充分利用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格力集团不断开展资本经营和对外投资。主要产品为空调。 工业:集团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发展,以高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发展思路,以新产品、新技术主打市场,成功地创建了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格力罗西尼、格力磁电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 房地产业:2004年推出的新香洲旺角商业地产、拱北颐清园商住楼盘和2005年推出的拱北御枫美筑小区,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管理模式,获得了业界、商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石化产业:发展油品运输、采购、进口、储运、销售等环节业务,拓展化工品、成品油、煤炭等相关产品市场,条件成熟时,进入油品

朱江洪与董明珠

朱江洪与董明珠:创始人与铁娘子的争吵默契 一个是创始人,一个是铁娘子,性格迥异的俩人如何共事,如何处理矛盾?“不和谐”的背后是两个国企“老革命”与众不同的默契。 此趟格力之行,我一直怀有强烈的偷窥欲—董事长朱江洪和总裁董明珠的关系,究竟是否如坊间传的那样默契无间?他们会吵架吗?怎么沟通和解?会在内心中,对对方有另一种认知吗?我企图从不同人—包括朱、董本人—口中寻找答案。 听到一个让我激动的细节:某次管理层会议,朱江洪提出要加强放权,董明珠立刻就怒了。这起码说明两点:一,朱江洪和董明珠在放权问题上观点明显不同;二,董明珠在朱江洪面前表现依然强势。这难道不会激怒朱江洪吗?相信更多类似的八卦早已传到格力竞争对手的耳朵里了,他们是真正期待“大事”发生的人。据说,他们私下里最巴望朱董二人吵架、不和,或者有人离开。然而,除了年届66岁的朱江洪快要正常退休的消息之外,这些年来,格力并没有任何朱董二人不和的传闻,相反,二人一直以团结友爱、默契搭档的姿态示人。 老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董明珠的高媒体曝光度,让她几乎拥有了堪比格力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朱江洪却低调到珠海当地人都对他不熟悉。这些事,如果发生在其他国企,结局只可能是一拍两散。而格力偏偏容得下性格迥异的二虎。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曾形容:“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这也使得格力在人们印象中“不像一个国企”。 朱江洪和董明珠,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故事? “吵出来”的格力 “冲突感”在朱江洪与董明珠的日常沟通中,绝非偶然。对于同一问题,二人的语气、语义很不同。甚至“吵架”对他们来说也是常事。“即使在副总们面前,我们也吵。主要是为了一些大的决策,有些人员任免问题,我们也吵得一塌糊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学习《格力董明珠讲管理》视频心得)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学习《董明珠讲管理》视频心得 对于格力电器及其董事长董明珠的情况,以前已经有所了解,这次有机会系统地观看了《董明珠讲管理》的视频,感觉有很大的收获。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创新销售模式、培养核心人才、培育核心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在20年的时间内销售额突破1000亿,成为单品制造业中一个佼佼者。董明珠认为:“对于一个企业,什么样的管理创造什么样的队伍,什么样的队伍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讲怎么能够掌握核心科技”。纵观格力发展的整个过程,我认为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模式是格力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制胜法宝,就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本人来讲,其成长的过程就是格力人才培养理念的浓缩,通过对视频的学习我认为格力对于人才的培养有如下观点: 1、人才一定要到基层去进行锻炼。格力强调不管什么样的人,要成才一定到基层进行锻炼、磨练,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为只有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决策时才会更加有的放矢。XW公司一直以来也坚持这个培养人的理念,新进的毕业生不论什么专业都必须在生产车间倒班工作一年才能逐步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与格力有不谋而合之意,未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继续坚持这个理念; 2、不以学历论英雄。格力的管理案例中有将清华博士生辞退的情况,说明格力并不一味崇拜学历,更看重人才本身对企业带来的效

益或潜在的发展动力。XW公司也有类似情况,即使是有大学学历但没有突出业绩,最终仍不会被重用,另外现在很多一线班组长都是普通操作人员经过多年锻炼成长起来,也说明了XW公司的用人理念:“有为才有位”; 3、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给人才创造一个平台,给予充分关心、磨练。格力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给员工创造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员工的成长过程中会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这样一来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会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董明珠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节点,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每当此时公司及上级领导都给予了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毕竟她所有的决定都是在为企业着想,而不是为自己的一己私利。针对XW公司来讲,现正处于产业急剧发展阶段,各个公司都需要储备很多技术或管理人才,同时现在集团公司也正在推行各种管理推进,应该说对新人来讲,有很多的平台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关键还在于人才是否能真正在这些平台中得到锻炼,最终脱颖而出; 4、人才要具有勤奋、执着、忘我、好学习的品质。格力经常将需要培养的人才放在不同的部门进行锻炼,有些时候甚至是在该部门问题最多的时候作为救火员去开展工作,格力认为只有拥有执着的精神、好学的态度,专业反而不是最首要考虑的因素。对XW公司来讲,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已经得到一定的传承,XW公司也有一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执着精神,如公司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贮氢合金业务在10年左右就位居行业第一,新能源材料总量2014年有望

董明珠演讲总结

董明珠演讲总结 以前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董明珠一过,寸草不生”,这是业内对这位格力女将霸气的注脚。这句有褒有贬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对这个人也充满了好奇,一个女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能让整个行业的精英对她下注脚?她的人生又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才迎来了今天的成就? 今天,很荣幸终于迎来了董明珠的演讲,2个小时的时间,她分享了这些年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历程,也生动形象地把格力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说明。不得不说,越了解越深刻、越深刻对董明珠的敬仰就油然而生。我敬仰她对命运的挑战、敬仰她对工作的尽职、更敬仰她对强势的不屈。其审时度势,巧妙运筹,合理决策,顺势而行的经营之道运用得炉火纯青,让我们这些做管理的人拍案叫绝、受益匪浅。 演讲中董明珠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要总结,这是企业的财富”。2个小时的演讲,感悟良多,结合自身公司的情况,选择感同身受的几点,我也做个总结: 1、论诚信与责任 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责任:一种职责和义务。 “诚信”与“责任”被董明珠视为实现中国梦的底线。她认为,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讲责任才能够帮助别人,这样的精神才能打造出一个生产优质产品、对消费者负责的好企业。 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很多人的落脚点都是在营销上,作为营销

管理者的我觉得营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营销只是一个服务工具,如果你本末倒置,把你真正的产品和技术摆在第二位,这个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你对消费者也是不负责任的。营销做得好,但是产品质量不好营销就是骗术,营销永远是服务于市场的,也就是说你要把好的产品通过我们的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上。 简单一点的说就是:“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诚信及责任的一种反映(体现)”。 2、论管理及创新 经常听到老总反复这样一句话“我们企业要加强管理、要创新、要突破”,我很理解领导的心情,也知道这句话的出发点,可话是听过不少却迟迟未见行动,原因在哪里?员工未尽职责?时机未到?很多时候我们只听其声不知所云。 今天听过董明珠的演讲后结合自己的想法也来谈谈我对管理及创新的见解。 ①、管理是道德和忠诚的体现 每一个工作机制的建立、每一个制度规定,每一项工作流程都是管理,管理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修养和习惯。当某项工作、某一制度被员工所接受,自觉遵守,不折不扣执行并形成习惯,那么管理就算是成功了一半,而管理成功的另一半则是创新,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大力激发员工创新思维和潜质,在改进中寻找最优策略实现目标。 回头看看实际工作,不难发现,有时因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学习董明珠的抉择和管理能力

学习董明珠的抉择和管理能力 董明珠是一个我比较佩服的人,她的人生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很多也很精彩,下面从我知道的故事中摘选一部分给大家学习一下。 在2015年,空调市场失速下滑,库存爆仓的格力不得已下调价格,最终营收大跌400多亿,回到千亿以下。外界开始质疑董明珠的经营能力,称她错误地挑起价格战,2018做到2000亿的目标也是“天方夜谭”。 其实,这一年,格力虽然收入大跌,但市场份额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接近50%,净利润率也由6%升至12.55%,所以他们依然保持了90亿的分红金额。 所以董小姐对股东说“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是有底气的。但格力80%以上的营收都靠空调,也就在这一年,多元化的美的开始大幅领先“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的格力。 此前,董明珠也在努力奔向多元化,从2012年接任朱江洪成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始,她就在试图改变格力单一的“空调结构”,但努力没有得到期待的回报。 董明珠最先布局的是智能制造和小家电。前者因为坚持自主研发,一时难见成效;后者则始终未成气候,对格力营收的贡献就从来没超过2%。

2016年,董明珠是屋漏偏逢连夜雨。10月18日,珠海国资委以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的董事长不能兼任为由,免去了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这意味着,她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话语权。 收购银隆搁浅后的“野蛮人”敲门,虽然被监管层及时制止,董明珠估计也吓出了几身冷汗,不然不至于高喊“谁破坏中国制造,谁会成为罪人”。 这一年年底,董明珠感叹朋友都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人少。总有人,撞到南墙也不会回头,要么毁墙而行,要么守墙而亡。董明珠就是这样的人,“当你决定正确的时候,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也要坚守下去。你应该敢于用结果告诉他,你的决定是正确的。”一直坚信自己不会犯错的董明珠自然要坚守下去。当被问到是否放弃银隆时,她回答:“决不。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清洁能源是利国利民的事情。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 她要放手一搏,赌黎明。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董明珠押上全部身家并举债,还再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人,以私人投资方式入股银隆,并一路增资,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也许是她的执着感染了中小股东们,去年初的股东大会上,以98.7%的高票通过了格力与银隆的200亿优先互采协议。 格力的智能家居链着眼的是节能,但缺少一个核心:储能。银隆刚好有,至少基础不错。于是董明珠设想,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帮助格力打通从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等整个系统,同时还可以切入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董明珠说管理》观后感

《董明珠说管理》观后感 对于董明珠其人,我对她的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格力电器的老总,并不知道她还有着“商界铁娘子”和“营销女神”的美誉。而对于格力电器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语上。所以在看《董明珠说管理》这个视频之前,我特地在网上查阅了有关董明珠本人及其所领导的格力电器的一些资料,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她的讲话内容。 董明珠——36岁从格力的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成立,目前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 短短20年,他们如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看完整个《董明珠说管理》的学习视频之后,我试着从格力的管理制度中去寻找答案。 在前两讲中,董明珠提出了管理只有一种,就是制度,虽然第三讲和第四讲论述的是人才和创新,但依然在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可以说对制度的阐述贯穿了整个讲座的始终。那么制度是什么呢?我认为制度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 制度规定了各个岗位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指导其开展工作,规定了未尽职责或超越权限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惩罚。 2、鞭策性和激励性 通过张贴或悬挂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等形式,随时鞭策和激励员工遵纪守法、努力工作。 3、规范性和程序性 制度必须有利于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要有程序性,环环相扣,互相制约。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制度,就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法律一样。董明珠谈到,格力电器在成立初期,可以说基本上是零管理,但我相信当时的格力电器一定是有制度的,那么为什么企业的管理会如此混乱?是企业的制度不合时宜?还是有人

听董明珠讲格力营销策略

听董明珠讲格力营销策略 听董明珠讲格力营销策略时间:2006年11月11 日下午 地点:皇冠假日酒店皇冠厅 董明珠,江苏南京人,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一位风口浪尖的商海女性。十几年间,她从一名最基层的销售人员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 限公司总裁。她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市场营销高手,其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被经济界和理论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 董明珠介绍,格力电器当初是一个靠贷款度日,无核心技术的组装小厂,到现在建有技术研究院,拥有800多项专利,刚刚又荣获全国质量奖,世界名牌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三项大奖。格力真正的发展才几年时间。为什么格力成功了,董明珠的解释是:公司坚持诚信为本,力避投机心理,谋求厂家与经销商的双赢合作。坚持专业化发展思路,抵挡住诱惑,只做空调,把目标锁定在世界名牌、世界500强。 90年,董明珠应聘格力电器,成为一名负责江苏市场的业务员,期间她的销量占到全国总销量的1/4,当年自己提成就拿到100多万。传统的观点认为生意就是钱与货的交易,先拿到钱,再给他货,或先给他货,再想办法要回钱。所以,其他业务员只是卖货,而不去想货卖出去之后的事,这注定

是短期行为。而她认为格力要做品牌、做长久,意味着是培育市场,要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渠道中去,不断地推翻自己,而不是欺骗别人。董明珠说,一个总经理天天在外面跑公关,天天想着靠运作资本来发展,企业怎么能有发展的后劲?制造企业就是靠辛苦劳动赚钱,不要有侥幸心理,能蒙就蒙人家一下,否则就去做其他行业。格力宁愿用规模创造效益,也不偷工减料来增加效益,所以,格力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很踏实。 董明珠认为,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一个品牌的成功是源于很多方面,光靠营销不能打遍天下,企业更应该注重内部管理,尤其是产品质量。企业要发展,营销做得好只是原因之一,营销重要,企业管理更重要。中国目前还是出口大国,不是出口强国,国内企业只是为人家代工和贴牌。格力敢于得罪国美,走自己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是基于内心的平等心态。从这两年的运作来看是成功的,这改变了制造商和渠道商扭曲的关系。区域销售公司模式的建立有两个基础和前提:一个是建立筛选分厂,把好采购关,内部抓好检测,格力知道有精才有强,有强才有大,制定的企业标准都高于国际标准,真正做到产品质量过硬。二是抓好营销队伍建设。营销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杜绝商业贿赂,防止业务员中饱私囊。正当的钱你可以拿走200万,但如果你从台下私拿一分钱,对不起,一定会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管理篇

6月25日上午,由河南商报主办,商报总编辑孟磊带队的“与卓越企业共成长”考察团,第一站走进格力电器。与号称“营销女皇”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面对面交流,无疑是企业家们期待的重头戏。 董明珠独特的视角和营销、管理理念,为大家打开了思想的另一扇窗户。 【明珠语录】 1.一个企业连小事儿都控制不了,早晚有一天会出大事。 2.我唯一可以呈现给你的就是品质,猫腻我没有。 3.学习不是模仿,不是跟随,而是创新,是超越。 4.格力的规定就是,领导的亲戚不能走进格力,就是我儿子,我也不会让他进格力。 关于创新:企业发展就是和自己比 河南的企业家们很珍惜这次和董明珠的对话机会,提前查阅了相关资料,准备了自己关心的话题。 6月25日上午,当董明珠走进会议室时,她的干练、睿智显露了她一贯的作风。简单的欢迎式后,董明珠和大家分享起了格力20年发展的“秘籍”。 “格力从初期排名几十名走到今天,在全球销量前列,这一过程不是我们把别人打跑了,而是我们挑战了自己。我们曾以引进世界500强为豪,但反过来讲,500强也是创造出来的,今天是,明天未必是。要保持500强,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挑战自己"。”董明珠说。 在她看来,企业发展要自己和自己比。一个企业不是一段时间成功就可以表明你是可持续发展的。格力是以科技创新来保证企业发展的,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我经常跟技术人员讲,技术是根本,没有技术的营销就是欺骗。”董明珠说,营销是做服务的,技术再好,没有优质的服务也不行。 关于营销:营销就是制度建设 众所周知,董明珠被称为“营销女皇”,不少河南企业家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她讨教营销之道。 然而,董明珠却说:“外面都说我是营销高手,其实我不是,我只是做好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 她回忆, 1994年公司业务员集体跳槽,企业把生命维系在几个销售人员身上,其实蛮可怕。“其实企业的营销,也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过程。这个制度建设,不是把企业的生命交到某一个销售人员或营销团队手里,也不是一个领导人的事,是一个制度在起作用。那年我回来做的工作有两个,一个是制度建设,一个是团队建设。”董明珠说。 所以1995年以后,公司建立了“淡季返利”、“区域性营销”等一系列营销机制,保障经销商的利益,并通过对企业营销制度的改革,延伸到生产体系、技术等整个企业的建设,所以企业有了战斗力。格力在这个环境下挑战了自己,规模一下子增长了七倍,而且从那一年奠定了企业的发展。从1997年到现在可以做到一千个亿,差不多按照20%的速度在增长,格力没有在银行再贷过一分钱。 关于行业: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河南金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孙艳就遇到了是否要多元化发展的 问题:“我做旅游这么多年了,企业一直在做专业化。但看着别人开其他线路,也很赚钱,就会受到市场的诱惑。竞争这么激烈,这样坚持对不?” 在专业化与多元化的问题上,董明珠认为:行业不是不可能倒闭的,但企业倒闭天天能听到。所以专业化反而更加持久。

s管理结束语

卓越6S管理结束语 造物之前先造人,没有人的职业化、专业化,还谈什么产品品质、谈什么企业运营,企业管理也必然会一团糟糕,没有了现场,市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所以说,造物之前必先造人。但是,造人跟6S有什么关系呢? 6S活动起源于1955年的日本企业,日本大多数企业6S都做的非常好,因此在世界500强中日本高端制造企业能够名列其中(中国在5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只有美的)。6S精益管理,不仅仅是整顿物品、打扫卫生那么简单,这种看法不过是停留在对6S认识的初级阶段。国内企业广泛推广6S活动已有十多年了,不管企业推行6S活动层次的高与低,推行时间的长与短,6S活动成果为企业管理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振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企业推行深入程度和持续改善力度的差异较大,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别。如,6S活动推行到初级的企业,获得的效果可能是整洁的工作环境;推行到中级的企业,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管理力、规范性也得到较大提升;长期持续推行到高级的企业,感受最大的应是员工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并

且企业逐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尽管国内很多企业推行6S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但不少人还会觉得通过6S活动提升员工的素养太难了,甚至对此失去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变员工的想法、行为、习惯,进而全面提升员工素养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说过:“顺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是目标”。企业如果仅仅想通过短期的6S活动就取得质的飞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员工整体素养要得到提升,不但需要整体大的社会环境的改进更是需要小的企业环境良性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建立良好的环境对员工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而6S管理就是企业建立这种良好环境的基础、土壤和养分,这也就是所谓的“人造环境,环境育人”。 日本有一个企业家叫田中,他在一次活动中认识了另外一个企业家键山。两个交流过程中,键山告诉田中一个道理:“管理开始于环境维持,也终于环境维持”。田中通过和键山交谈,了解到,原来键山30年来一直在公司进行清扫厕所的活动,因为清扫让键山的人生以及公司都变得更好。键山还说了一句让田中印象深刻的话:“通过清扫,人们可以屏除杂念,变得更加谦逊,并能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田中听了键山

董明珠占格力多少股份,董明珠的强势管理完整篇.doc

董明珠占格力多少股份,董明珠的强势管理董明珠占格力多少股份,董明珠的强势管理(二) 陆伟还向本刊记者指出,今年2月份,格力总部下发通知,要求把所有子、分公司的部门、分厂撤销,一律变为科室、车间,还要压缩干部编制,这样一来,子、分公司原来所有的部长、厂长就变成了科长,原来的科长变为组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待遇,节约所谓的管理成本。由此一来,所有子、分公司只有科室没有部门,这样的架构本身就非常可笑,不但否决了骨干奖金的发放,也是否决了子、分公司干部的定位。 出口业务部的工作人员也向《IT时代周刊》证实说,此前被曝光的2013年冷冻年的600万年终奖至今仍未有着落。在陆伟看来,很多中干都是跟着格力一起成长起来的,为格力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却无缘分享企业稳健发展的丰厚硕果。 几年来工资没怎么涨,很多人只拿着五六千块钱的月薪,不少中干生活压力非常大。陆伟说,我们现在对这份职业十分犹豫,左右都不是,如果留下来,每月的薪酬回报又与付出不匹配,如果选择现在就离开,那么这几年的奖金就全泡汤了。

营销女王其人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董明珠,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丈夫因病去世得早,董明珠独自带着儿子生活,1990年,董明珠应聘到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成了一名基层业务员。一开始不知营销为何物。凭借坚毅和难缠,连续40天追讨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故事。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家公司的1/8,随后,她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隆冬季节,神话般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订单。一年内,其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1994年,就在格力电器蒸蒸日上之时,原先的销售副总带着一批销售骨干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临危受命,回到珠海总部成为了主管销售的经营部部长。 2001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总经理,全面掌管格力的所有事务。其女强人的形象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到2012年5月

管理聪明员工的4种方法

管理聪明员工的4种方法 1. 让他们学会同一门语言。 Czura说:“渗透到我们组织内部的共同特征就是,我们都对科学拥有热情。每个在这里的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大多数的领导团队成员都拥有在这个领域的背景”。Czura 能够使用共同的背景建立起内部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共同语言。这就使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从而减少了沟通问题。然后他们可以一起决定如何向外界解释他们的发现。 2. 减少对智商的关注,更加注重协作的智慧。 Czura称,范因斯坦的秘密武器就是协作。他解释说,所有的招聘面试都更加关注工作风格和理念。他认为,人们要么是非常愿意协作,要么就不愿意协作。他们招聘并留住那些从根本上和本质上愿意协作的员工,而且他们还有严格的“不招混蛋”的规则。他们甚至会因为不能与他人很好地协作而解雇以前的候选人。 3. 让他们以“我们”而不是“我”的方式说话。 Czura指出,团队的荣誉高于个人荣誉。在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他们都尽量体现出“我们”的力量。他们举办小型座谈会,把来自不同学科的医生和科学家聚到一起,让事情取得实质性的进展。Czura指出,很多科学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可能天生就不擅长交际,所以冲突时有发生。Czura正在创造一个鼓励问题和建设性冲突出现的开放环境。 4. 学会什么时候放手,什么时候监管。 Czura解释说,在与聪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出聪明人向其他聪明人提出挑战性问题的情况真的很重要。要想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努力搞清楚,坐在桌子对面的人看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重视什么。但是在所有的事情都说完、做完并且下了执行命令之后,能否顺利实现就是他的工作了。 他说最好的情况是:“我希望我们的员工只关注他们自己的技能,而且我非常支持让人们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的想法。企业和管理人员对科学家过分监督和施压从未产生重大发现。给人们智力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判断找出解决方案很重要。我自己主动承担起支持我们的科学家的责任,确保他们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确保那些正当理由对企业和执行部门都有利。他们最好是只做他们可以无可匹敌地做得最好的事情”。 青岛君成管理咨询公司整理 董明珠: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近日,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上,包括格力、华为、阿里巴巴、徐工集团、华中数控、潍柴动力、乐视、华帝、金蝶等中国企业的精英齐聚一堂,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进行了一场智慧的碰撞。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进入关键节点,一方面制造产能总体过剩、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