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铣削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铣削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铣削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铣削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铣削实训教学大纲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实训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方向课程,以机床操作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是一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加工出合格零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获得相应的数控铣工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训目标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数控铣削编程的指令格式、编程方法,会数控铣床的操作和零件的铣削加工;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行业工种所必需的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新技术应用意识。

职业能力目标:

●能选择合适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掌握各种指令的格式、含义及用法;

●能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程序;

●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加工;

●会看数控加工的工艺文件;

●一般箱体类零件编程、加工与检测。

二、实训内容及要求

四、实训环境

实训场地:一体化教室、数控铣削实训车间

实训材料:任务单、数控铣床、必要的工量具、45#方钢、计算机

五、实训教学建议

严格按照“三备、四填、五环”实训教学流程开展实训工作,即做好实训任务、实训环境、实训技能三大准备;填好准备通知单、实训日志、实训教学设计、实训任务单四类资料;实施好集合考勤、强调实训安全;精讲理论、现场操作演示;有效分组、安排实训任务;巡回指导、排解学生困惑;清洁场地、总结实训情况五个教学环节。

六、实训考试办法

1.由于该课程学时较多,每个任务结束后都应考核,并给予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每个任务成绩之和×30%+期末成绩×70%

2.考试方式可以用笔试、技能操作等多种形式。

3.若学生考取数控铣工中级工证,总成绩加10分。

七、推荐教材

《数控铣削加工》王堂祥王成。

《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技术实训》。

《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控铣床工实习与考级》徐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控铣工技能训练与考级》姚德强电子工业出版社

数控铣床教学大纲

数控铣床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的组成及主要规格参数、数控铣床加工基本工作原理、数控铣床的操作及加工的辅助操作、数控加工程序(NC程式)的含义、简单加工程序的编制及计算机辅助编程的方法 与应用,并能完成中等复杂难度零件的操作加工。使学生具备数控铣床独立操作加工的能力。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机械结构。 (2)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铣床控制面板操作、数控编程与加工。 (4)熟悉并掌握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能手工及计算机辅助编程编写零件加工程序的能力。 、课时分配

三、教学要求与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要求,工刃具的选用,量具、机床的保养,砂轮、机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学生实训守则。 2、详细讲解数控铣床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应用、主要组成部分及主要规格参数。 3、讲解数控铣床的操作、对刀及装夹定位的操作、简单NC程式及计算机辅助编程程序 的编制,并懂得数控铣床的自动加工操作。 4、掌握数控铣床模具零件加工及中、高级数控铣床考核 教学内容 1、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灌输生产中安全防范的地位); 2、规范操作要求(规范文明有序的操作机械设备); 3、工刃具的选用、量具的保养,砂轮、机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机床保养(讲解机床保养和机床精度的紧密联系); 5、学生实训守则。 第一章数控铣床工作原理与介绍、数控铣床的基本工作原理 、数控铣床的特点及应用 、数控铣床的主要组成部分、数控铣床的主要规格第二章数控铣床控制面板操作 、数控铣床的操作 第三章数控编程—手工编程 、数控加工程序的含义 、手工编程的方法与应用 第四章计算机辅助编程(基础) 、CAD/CAM软件的基本知识 、CAD/CAM软件数控自动编程的基本步骤、CAD/CAM软件编程范例详解( MasterCAM软件)第五章计算机辅助编程(熟练)— MasterCAM软件二维加工编程 型面加工编程 零件加工实例训练 第六章数控铣床初级技能训练

(完整版)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专业必修课程,它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为对象,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技术,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削加工编程方法、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技能、学习数控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床的维修技能。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学会合理地选用组成数控机床切削参数,培养学生达到正确使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能力。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任务: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特点、工作原理; (2).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机械结构特点; (3).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手工编程方法; (4).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软、硬件工作原理; (5).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和操作要点。 (6)、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必要的生产实践和感性认识,故本课程应在金工实习后进行教学。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以自学与辅导助学为主,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另外还有配套的IP课件。学习中首先阅读教学大纲,了解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及学习目标,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短期集中面授,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借助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还可以通过工程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把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紧密结合,边学习、边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验教学大纲(新)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2 6 30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总学时:24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4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为了保证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相统一,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2010版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本大纲。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对于全面巩固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配合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前需要学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控车数控铣铣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训练学生的常用刀具选择,基本操作能力。 3、完成给定零件的全过程加工 四、实验基本要求 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所用数控车和数控铣的基本性能,编制程序,安装工件,对刀,调试,加工,检测。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武汉理工大学 ,曾志新吕明主编 2、《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永章主编

3、《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 ,电子工业出版社 ,蒋建强主编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1.上交实验报告,根据测得数据的完整性和处理的规范性正确性,给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2、实验评分应包括三个方面: 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优:实验纪律、预习、操作技能均好,实验报告书写工整无原则错误,小错误在两个以下; 良:实验中纪律预习、操作技能较好,实报中原则错误不超过一个; 中:实验中纪律预习、操作技能较好,实报中原则错误不超过两个; 及格:实验中纪律预习、操作技能较好,实报中原则错误不超过三个; 不及格:实验中严重违章违纪,预习考查、实验技能均较差如抄袭报告,不参加实验就写报告,报告中数据、表格均有错误者。 八、使用说明: 1.本实验教学大纲一般随课程进度进行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2.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现代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课程由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并探讨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与数控技术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操作使用及维护技术,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和特点;掌握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和组成及按进给伺服系统的分类; 第二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了解程序编制的内容和步骤;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加工方法;掌握程序编制代码及程序格式、坐标系定义;掌握各G指令、M指令功能及格式定义和编程方法;掌握程序编制中非圆曲线的节点计算方法;了解自动编程系统; 第三章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 掌握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和鉴相型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旋转变压器工作原理;掌握磁尺位置检测装置工作原理;了解光栅位置检测装置和激光干涉位置检测装置;掌握脉冲编码器工作原理; 第四章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 了解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逐点比较法和数字积分法插补法;掌握刀具补偿原理;了解STD80数控系统的硬件掌握步进电机的接口和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了解操作面板接口和显示器接口设计;掌握数控指令输入处理;了解STD80数控系统的软件和直流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原理; 第五章进给伺服系统 了解开环、闭环和半闭环进给系统;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及驱动电路;

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教学大纲 编号:YJJX-QD-12-14 版本号:B/1 流水号:2008-3- 掌握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控制;了解大惯量直流伺服电机的高速方法;掌握机械传动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传递函数;掌握数控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和总体布局 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及数控机床的总体布局 第七章数控机床的主运动部件 了解主运动变速系统的参数和主运动有级变速系统的设计;掌握主运动无级变速系统的设计;了解主轴部件设计; 第八章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 了解传动齿轮副、丝杠螺母副、导轨及回转工作台; 第九章数控机床的刀具与工件交换装置 自动换刀装置的形成刀库刀具的选择形式刀具交换装置带刀库的自动换刀装置实例柔性制造单元的工件交换装置; 四、实践环节 ●操作内容 1.操作面板及其功能应用 2.开机及原点复位:数控车床的开机及回原点操作方法与步骤。 3.机床的手动控制:方法与步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工件安装:液压卡盘的选择,卡爪直径的调整,夹持力大小及其调整,尾座位置的调整,工件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5.刀具安装:生产中常用的车刀及其选择,刀座及其选择,刀具安装方法、刀具干涉问题及其注意事项。 6.对刀与刀具补偿:试切对刀方法及步骤,接触式对刀与非接触式对刀。 7.程序输入与调试:程序输入方法与修改方法及步骤,程序调试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提示。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车床操作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学时数: 75学时 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专业 曾用名:《数控车床实训》、《数车实训》 二、实训配套教材: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 主编:任国兴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本实训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数控车床操作实训》课是一门为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课,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专业、数控加工专业学生重要的技能实训课程,是今后学习其他数控加工不可缺少的基础技能课程。其任务与目的是培训学生掌握数车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设备的调整;正确使用工具、夹具、量具、刃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结合数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本实训课的基本理论 本实训课基于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材料学、金属切削刀具与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等理论,以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展开实训。 五、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训方式:以实际操作为实训方式。

2.、基本要求:了解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任务和特点;了解本工种的工作内容及机械加工的知识;了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设备管理制度;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编写加工中等难度零件的程序。 3.、分方向中级考证的专业通过考核达到数车中级的操作技能水平。 六、实训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课题内容,应进行相应水平的实际操作考核(实践考核)。 (2)学期考核,按平时作业成绩占50%,考核成绩占50%进行成绩评定。 (3)职业技能鉴定: 1、本大纲规定考核的职业资格名称:数控车床操作工 2、考核等级:四级/中级工 3、考核标准:按“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考核。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数控加工技术》(单元教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 1. 熟悉了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熟练掌握待加工零件的装夹、定位、加工路线设置及加工参数调校等实际操作工艺。 3. 熟练掌握阶梯轴、成型面、螺纹等车削零件和平面轮廓、槽形、钻、镗孔等类型铣削零件的手工编程技术以及曲面零件的自动编程技术。能分析判断并解决加工程序中所出现的错误。 4. 熟练操作数控车、数控铣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5. 能初步使用加工中心机床,了解刀库及其设置,了解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与特点。 6. 具有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控制和分析、处理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能在 5周内完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训练以及典型零件的实际加工训练;掌握自动编程的方法,能熟练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完成指定的实训内容、填写实训报告、加工工艺卡片等工艺文件。三、课程教学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适用的专业:高职数控、模具等机械类各专业 适用的年级:二 ~三年级 四、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课程总学时 140(5周),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本课程所修学分占 5 学分,其具体安排可参见下表: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学习时要求学生已进行过机加工基本实训、制图与 CAD等课程的学习,在具备一定的CAD绘图基础、切削加工的基础后才能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以实训教学为主, 但必要的理论讲授是不可缺少的。 六、实训场地、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 本课程实训在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和CADCAM计算机机房进行。 实训设备: CJK6032数控车床、CK616I数控车床、长城数控车、T6数控车床等 ZJK7532A-1数控铣床、XD-40 数控铣床等 XH713A立式加工中心、TH6350 卧式加工中心 LV-800、V-60立式加工中心、CH6145A车削中心等 计算机(自动编程训练用) 实训材料: 120X100X20 板料、φ40X200圆形棒料若干 实训前必须保证机床状况良好,并检查冷却与润滑液面状况,保证实训能顺利进行 七、课程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教学内容简介 1.实训动员,安技教育,制定计划 1)实训动员:明确实训目的与任务要求,端正实训态度,宣布实训纪律、制度、计划。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 总学时数:42+8 实验或上机学时:8 先修课及后续课:电工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方法和应用工具;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将来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打好必要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研究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基本教学内容有:数控技术概述、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计算机数控装置、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教学要求: (1).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分类、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掌握手工编程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自动编程原理。 (3).了解计算机数控装置的各项功能,掌握其软硬件结构;掌握插补工作原理。 (4).了解常用的伺服驱动装置及其系统,掌握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原理。 (5).了解数控技术与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发展状况。 (6).了解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分类;G、M 代码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单微处理机结构CNC 装置的硬件结构;CNC 装置软件结构的特点;脉冲增量插补和时间标量插补工作原理;进给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感应同步器和脉冲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几种常用的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原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因为有大量挂图,讲授时应在多媒体教室,配合图文、录像等进行讲解;再辅以实验教学,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以加深数控技术的理解及掌握;另外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及读书笔记。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 参考书目: [1].廖效果. 数控技术.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7. [2].王永章,杜君文,程国君. 数控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2. [3].叶伯生. 计算机数控系统原理、编程与操作.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1.

数控铣床编程30例带图

实例一 毛坯为70㎜×70㎜×18㎜板材,六面已粗加工过,要求数控铣出如图3-23所示的槽,工件材料为45钢。 1.根据图样要求、毛坯及前道工序加工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1)以已加工过的底面为定位基准,用通用台虎钳夹紧工件前后两侧面,台虎钳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

2)工步顺序 ①铣刀先走两个圆轨迹,再用左刀具半径补偿加工50㎜×50㎜四角倒圆的正方形。 ②每次切深为2㎜,分二次加工完。 2.选择机床设备 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铣床即可达到要求。故选用XKN7125型数控立式铣床。 3.选择刀具 现采用φ10㎜的平底立铣刀,定义为T01,并把该刀具的直径输入刀具参数表中。 4.确定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该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确定,详见加工程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和对刀点 在XOY平面内确定以工件中心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表面为工件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如图2-23所示。

采用手动对刀方法(操作与前面介绍的数控铣床对刀方法相同)把点O 作为对刀点。 6.编写程序 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 考虑到加工图示的槽,深为4㎜,每次切深为2㎜,分二次加工完,则为编程方便,同时减少指令条数,可采用子程序。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该程序用于XKN7125铣床): N0010 G00 Z2 S800 T1 M03 N0020 X15 Y0 M08 N0030 G20 N01 P1.-2 ;调一次子程序,槽深为2㎜ N0040 G20 N01 P1.-4 ;再调一次子程序,槽深为4㎜ N0050 G01 Z2 M09 N0060 G00 X0 Y0 Z150 N0070 M02 ;主程序结束 N0010 G22 N01 ;子程序开始 N0020 G01 ZP1 F80 N0030 G03 X15 Y0 I-15 J0 N0040 G01 X20 N0050 G03 X20 YO I-20 J0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MACH3436 学时:56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4 课外学时: 1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三、四年级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任玉田. 新编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黄玉美,王润孝,梅雪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3] 李斌、李曦等. 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10. [4] 毕承恩,丁乃健. 现代数控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王爱玲.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6] FANUC系统、Siemens系统等各式各类技术手册.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知识类专业主干课程 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构成,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培养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初步设计能力,以及数

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维护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 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与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 3. 培养数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讲述了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知识,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现代CAD/CAM 的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其组成;数控插补原理、刀补原理,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数控伺服系统基本组成,检测装置基本原理及其选用,位置控制的实现原理及方法;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数控系统速度及加减速控制的实现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设计、维护并开发实际的数控系统。 本课程还包括以下实验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基本操作,了解数控机床驱动及检测元器件,了解位置反馈测量信号分析;编制数控车床、铣床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插补程序编制。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 掌握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 掌握数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基本结构 4. 掌握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以及控制方法

数控加工操作实训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实习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控加工操作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必修核心实践课程(环节)。该课程是以数控机床为实训平台,以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工件加工与检测为核心内容。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相应工种中级工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工艺能力 能够根据图纸的几何特征和技术要求,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知识,选择加工方法、装夹定位方式、合理地选择加工所用的刀具及几何参数,划分加工工序和工步,安排加工路线,确定切削参数。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 2、编程能力 能够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格式与编程方法,正确地编制中等复杂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做准备。 3、操作能力 掌握一种典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应工种的中级工操作水平。通过实训,能按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和质量控制。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数控加工操作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以《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为理论基础;以《金工实习》为实训基础。以数控机床为实训平台,以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为核心,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操作技能水平为目标。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通过本实训环节的教学要达到3个层次的基本要求。 理解:对与本实训环节相关的基本概念,达到理解程度。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控机床课程代码:MEAU2021 英文名称:CNC Machine Tool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汪彬 大纲执笔人:汪彬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数控机床是机械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机械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数控机床基本原理入手,同时结合机械原理、计算机控制和伺服驱动等技术,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在生产制造领域应用数控机床的能力。 教学目标:数控机床是一种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自动检测技术于一身的精密制造设备。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和总体布局、数控机床的主运动部件、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数控机床的刀具与工作交换装置及数控加工编程。通过这些内容的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能力,并通过机床数控系统控制综合实验,培养学生数控机床应用、设计、维护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关应用专题的功能讲解、技术剖析和加工演示,拓展学生的知识,了解数控机床作为一种精密制造设备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引导学生应用数控技术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具体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控机床应用、设计与维护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制定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的基本知识,能够应用数控机床的编程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应用该技术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针对具体功能需求,编写和调试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2.掌握机床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伺服系统的构成及分析方法,以及数控机床位置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综合设计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或数控实验装置的能力; 3.掌握数控机床机械结构、传动及电气控制部分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培

模具数控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数控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数控加工课程代码:MPRC3017 英文名称:CNC Machining of Mould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数控加工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加工编程基础,培养学生对典型的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编程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加工编程基础、模具数控加工编程实例、CAD/CAM系统应用基础。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一般数控机床的分类法;了解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和典型的数控机床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加工和编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数控常用的数值处理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数控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1学时) 1.1 数控加工简介 1.2 数控加工的特点 1.3 数控加工的适用范围 1.4 数控机床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1.5 模具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6 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超高速加工技术在模具加工中应用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数控加工的特点、适用范围; 2) 掌握模具零件加工的特点、数控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数控数控机械系统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零件与部件、机构与夹具、液压、气压传动控制、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相关知识,数控机床主传动及进给传动系统、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及其他装置的结构介绍以及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其维护与维修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结构,了解相关部件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机械部件的知识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一下几个方面要求:(1)掌握各零件与部件的种类、布局、机械结构特点与组成,了解机构与夹具。 (2)掌握数控机床主传动与进给传动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3)掌握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种类与结构、特点与组成。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因而适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实物示教、演示实验等直观的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合理调节教和学中的比例,做到精讲多练,重在应用。教学中,注意将“讲练结合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用好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独立地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中应针对行业动态,时刻注意数控机床及其系统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实际现状,使教学不落后于数控技术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五年制)

数控加工实训大纲(两周版)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分类:职业技术课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实训》 编者: 审定者: 定稿时间: 2009年7月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类别 本课程为职业技术课,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在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加工调试及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使学生初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训练 (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训练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及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学时:《数控加工实训》总学时56(两周)。 (二)学时分配建议:实训教学项目及时间分配见表2-1

(一)、推荐教材 1.《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张伦玠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陈洪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二)教材使用说明 由于现有教材按学科体系编制,一本教材无法解决生产现场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建议编写校本教材或讲议,作为学生会用教材。 (三)教学参考书 1.《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刘立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刘立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一)教学环境、设备条件 本课程教学需要在数控车间和仿真室进行。本课程所需设备和耗材见表2-2。 学生必需先进行安全操作知识考核,合格才能进入本实训学习。 四、考核 (一) 考核内容与要求 根据大纲要求,考核学生加工较为复杂零件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核成绩评定 见表3-3 (三)考核形式

实训教学大纲(样板)

数控铣床实训教学大纲 学时:80 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 制定:审核: 批准: 一、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 1、实训教学目的 本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对在校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进行常见数控铣床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控铣床结构,掌握数控铣床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法,具备常见数控铣床熟练操作的能力,并且具备解决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数控铣床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控铣床实训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实训教学要求 在严格执行《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要求参训学生达到如下教学要求: ①了解和掌握XKN713A华中数控铣床的结构、性能及加工范围,了解和掌握华中数控系统(HNC—21M)的编程规则,能熟练操作XKN713A华中数控铣床,以及相关的刀具、量具、夹具的使用。 ②能熟练进行数控铣床的工件装夹。 ③能熟练读取数控铣床的数据,理解数控铣床的程序,能编制和调试简单、典型的数控铣床零件的程序。

④能操作铣床加工典型工件,并能正确的测量零件和观察加工现象。 ⑤能够分析、诊断和排除数控铣床的常见故障,能对数控铣床进行日常维护。 ⑥能整理并分析实训报告,写出工整的实训报告。 3、职业能力培养 能够独立进行数控铣床的面板操作,能够识读、编制和调试简单的程序并进行典型零件的铣床加工,能够分析和排除数控铣床的常见故障,并且能对数控铣床进行日常维护。总的来说,使学生具备了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和编程工艺员的技能。 二、实训设备 XKN713A华中数控铣床及配套刀具和量具、夹具 三、实训项目 1、安全操作教育 2、XKN713A华中数控铣床操作步骤演示 3、铣床典型零件加工 4、典型数控铣床零件编程 四、学时安排 根据数控技术行业等岗位群对专业技能要求的特点和《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理论课教学的要求,《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实训总学时为72,实训周2周共40学时,具体项目学时分配如下: 实训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masterCAM与数控铣编程教学大纲

m a s t e r C A M与数控铣编程 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教学实施大纲 第一单元二维基本绘图 1、点 教学目标: 1、点的构建:掌握位置点、等分点、格点的构建。 专业知识点: 1、点命令(命令菜单、基本使用方法) 专业技能要求和训练项目: 1、利用点命令产生指定位置钻孔点 2、利用点命令产生相对位置钻孔点 3、利用点命令产生矩陈和环陈筛盘钻孔点 2、线 教学目标: 1、线的构建:熟练掌握各种线的构建 2、重点掌握:水平线、垂直线 专业知识点: 1、水平线、垂直线、两端点绘线、折线、极坐标切线、法线、平行线的构建 2、各种线的构建方法 专业技能要求和训练项目: 1、讲解“线”的菜单命令让学生了解线的相关命令。 2、利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绘制图形。 3、利用极坐标线绘制图形。

4、利用切线绘制图形。 5、利用法线绘制图形。 6、利用平行线绘制图形。 7、利用分角线绘制图形。 8、利用最近线绘制图形。 3、圆(弧) 教学目标: 1、能用菜单给出的5种方法绘制圆。 2、熟练掌握菜单给出的4种方法绘制圆。 专业知识点: 1、两点绘圆、三点绘圆、圆心点半径圆,圆心点直径圆、圆心点边界圆 2、极坐标圆弧、两端点绘圆弧、三点绘圆弧、正切 专业技能要求和训练项目: 1、利用极坐标圆弧绘制图形 2、绘制指定半径圆弧图形 3、绘制相切圆弧图形 4、矩形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绘制 专业知识点: 1、“一点”方法绘制矩形。 2、“两点”方法绘制矩形。

专业技能要求和训练项目: 1、利用矩形命令绘制矩形。 2、利用矩形命令绘制键槽。 3、利用矩形命令绘制“空调”图形。 5、椭圆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绘制 专业知识点: 1、通过椭圆参数表绘制椭圆 专业技能要求和训练项目: 1、利用椭圆命令绘制一张“脸谱”。 2、利用椭圆命令绘制一个“扇页”。 6、多边形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绘制 专业知识点: 1、通过多边形参数表绘制多边形 专业技能要求和训练项目: 1、利用绘制一个“板手”达到熟练绘制多边形图形的训练目的。 7、绘制文字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字的绘制

第三章 数控铣削加工实例

第三章数控铣削加工实例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刀具选择、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与制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1数控编程的工艺基础 程序编制人员在进行工艺分析时,需借助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和夹具手册等资料,根据被加工工件的材料、轮廓形状、加工精度等选用合适的机床,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等。此外,编程人员应不断总结、积累工艺分析与制订方面的实际经验,编写出高质量的数控加工程序。 3.1.1 数控铣削加工零件图样的分析 1、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 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之间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检测基准与编程原点设置的一致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由于设计人员一般在尺寸标注中较多地考虑装配、功用等方面的要求,经常采用局部分散的标注方法,这样就给工序安排与数控加工带来许多不便。由于数控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不会因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而影响使用特性,因此可将局部的分散标注改为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 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在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要分析几何元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如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在图样上相切,其给出的尺寸是否与图样上的几何关系相符等。由于构成零件几何元素条件的不充分,使编程时无法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时,应与零件设计者协商解决。 3.1.2数控铣削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 数控加工工艺是采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所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于整个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数控工艺分析主要从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对数控铣削的加工艺进行分析,加工精度必须达到图纸的要求,同时又能充分合理地发挥机床的功能,提高生产效率。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加工同一表面时,应按粗加工_半精加工_精加工的次序完成。对整个零件的加工也可以按先粗加工,后半精加工,最后精加工的次序进行。 2、当设计基准和孔加工的位置精度与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相接近时,可采用按同一尺寸基准进行集中加工的原则,这样可以解决多个工位设计尺寸基准的加工精度问题。 3、对于复合加工(既有铣削又有镗孔)的零件,可以先铣后镗。因为铣削的切削力大,工件易变形,采用先铣后镗孔的方法,可使工件有一段时间的恢复,减少变形对精度的影响。相反,如果先镗孔再进行铣削,会在孔口处产生毛刺、飞边,从而影响孔的精度。如对于图 3.1所示零件,应先铣阶梯面,后铰φ20的6个孔。 4、在孔类零件加工时,刀具在XY平面内的运动路线,主要考虑: (1)定位要迅速,也就是在刀具不与工件、夹具和机床碰撞的前提下空行程时间尽可能短。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和计划

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计划 一、培训说明 在本培训计划中主要以技能实训为主,专业知识基本上围绕掌握操作技能的需要而设置。本计划主要针对农民工的课程设置,分三个月完成。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学员具备独立完成较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的能力。掌握基本CAD技术,测量技术和故障处理能力,指导初、中级工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操作技能打好基础。 三、模块设置与培训要求 该职业等级培训主要设置以下模块 模块1机械识图与数控加工工艺。 模块2 数控编程。 模块3 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 模块4 零件精度检查。 模块5 机床维护、安全生产与故障判断。 四、模块课时分配表 序号模块内容 课时 合计理论实训 1 机械识图与数控加工工艺基础5 2 52 0 2 数控编程16 16 0 3 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108 28 80 4 零件精度检查8 4 4 5 机床维护、安全生产与故障判断 4 0 4 总课时188 100 88 五、培训方式方法建议 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数控机床工》培训大纲 《数控机床工(五级)》的培训分为以下模块: 1.数控加工工艺。 2.数控程序。

3.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 4.零件检验。 5.数控机床日常维护。 《机械识图与数控加工工艺基础》培训大纲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模块的培训,达到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零件图和数控工艺文件的目的。 二、培训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机械识图与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培训要求: 看懂数控加工工艺文件。能够根据工艺文件完成批量零件加工。 培训内容: 1.相关零件的机械冷加工工艺 (1)专业知识 A.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本知识。了解材料性能与切削性能的关系,热处理的类型与作用。 B.刀具分类和用途与切削参数基本知识。 2.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2) 专业知识 A. 数控车削的主要加工对象。 B. 典型零件数控车削的加工过程分析。 C. 数控铣削的主要加工对象。 D. 典型零件数控铣削的加工过程分析。 3.机械识图与数控工艺文件 (3) 专业知识 A.数控工艺文件的格式与内容 B.掌握识图能力。 第二节刀具准备 培训要求: (1)了解刀具种类、牌号、用途;主要切削参数。 (2)刀具耐用度和影响刀具耐用度的主要因素。 (3)常用刀柄的分类、用途和刀具安装。 培训内容: 1.刀具分类 (1) 专业知识

数控铣床锥螺纹加工实例

数控铣床锥螺纹加工实例(宏程序) 使用FANUC系统的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加工内锥螺纹之前应先了解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即No.3410参数,该参数定义为:在G02/G03指令中,设定起始点的半径与终点的半径之差的允许极限值,当由于机械原因或编程原因造成圆加工的起始点与终点在半径方向的差值超过此值(既不在同一个标准圆上)时,系统将发出P/S报警No.20,该值通常为0~30μm,由机床厂家设定。((如果设定值为0,(系统)反而不进行圆弧半径差的检查))。该参数可以说是决定能否实现使用螺旋差补功能来加工锥度螺纹的关键因素! 建议:适当修改此参数,或直接设为0。 下面就是一个加工程序实例: 加工说明:右旋内锥螺纹,中心位置为(50,20),螺纹大端直径为ф60mm,螺距=4mm,螺纹深度为Z-32,单刃螺纹铣刀半径R=13.5mm,螺纹锥度角=10° 假设螺纹底孔已预先加工,为简明扼要说明宏程序原理,这里使用一刀精加工,实际加工可合理分配余量分次加工! O0101 S2000 M03 G54 G90 G00 X0 Y0 Z30. G65 P8101 A10. B0 D60. Q4. R13.5 X50. Y20. Z-32. F500 M30 自变量赋值说明; #1=A 螺纹的锥度角(以单边计算) #2=B 螺纹顶面Z坐标(非绝对值) #7=D 螺纹起始点(大端)直径 #9=F 进给速度 #17=Q 螺距 #18=R 刀具半径(应使用单刃螺纹铣刀) #24=X 螺纹中心X坐标值 #25=Y 螺纹中心Y坐标值 #26=Z 螺纹深度(Z坐标,非绝对值) 宏程序 O8101 G52 X#24 Y#25 在螺纹中心(X,Y)建立局部坐标系 #3=#7/2-#18 起始点刀心回转半径(初始值) #4=TAN[#1] 锥度角正切值 #5=#17*#4 一个螺距所对应的半径变化量 #6=#3+#26*#4 螺纹底部(小端)半径 G00 X#3 Y0 G00移动到起始点的上方 Z[#2+1.] G00下降到Z#2面以上1.处 G01 Z#2 F#9 G01进给到Z#2面 WHILE [#3 GT #6] DO 1 如果#3>#6,循环1继续 G91 G02 X-#5 I-#3 Z-#17 F#9 G02螺旋加工至下一层,实际轨迹为圆锥插补 ##=#3-#5 刀心回转半径依次递减#5

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教学大纲

《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任务:让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会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加工等机床的编程方法及基本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正确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2.掌握常用编程指令的具体含义。 3.熟练地掌握利用数控车床对零件进行加工时的程序编制。 4.熟练地掌握利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对零件进行加工时的程序编制。 5.熟练地掌握利用数控电加工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时的程序编制。 6.具备一定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程序编程能力。 7.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面板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部分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基础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内容: (1)数控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 (2)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方法 (3)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要求: (1)了解数控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 (2)了解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不同类型典型零件的工艺设计方法及原则 (3)理解各类不同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方法 第二部分数控车床程序编制 内容: (1)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 (2)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方法 (3)几种典型零件型面(阶梯外圆、槽类结构、螺纹结构、圆弧特形面等)加工的加工工艺及编程方法。

要求: (1)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 (2)熟练掌握阶梯外圆类零件、沟槽结构类零件、螺纹结构类零件的程序编制; (3)掌握中等复杂程度的回转体零件的数控车削程序编制; (4)理解圆弧特形面等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理解复杂的回转体零件的数控车削程序编制; (5)了解其它数控车床系统的编程使用方法。(选讲) 第三部分数控铣床程序编制 内容: (1)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 (2)数控铣削加工程序编制 (3)宏指令和宏功能的应用(选讲) 要求: (1)了解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零件轮廓铣削的加工程序编制; (2)掌握FANUC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G17-G19、G40-G42、G90、G91、G00-G03)的使用; (3)理解利用CAD/CAM技术编程方法及过程; (4)熟练掌握简单零件轮廓铣削的手工编程方法; 第四部分加工中心程序编制 内容: (1)加工中心常用编程指令 (2)基本的孔加工工艺方法 (3)宏指令和宏功能的应用(选讲) 要求: (1)了解加工中心机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基本的孔加工工艺方法及加工程序编制; (2)掌握FANUC数控加工中心常用编程指令(G81、G83、G73)的使用; (3)熟练掌握孔加工的手工编程方法; 第五部分数控电加工机床的程序编制 内容: (1)数控电加工机床常用编程指令及工艺方法; (2)利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制常见零件的加工程序; (3)利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编制常见零件的加工程序; (4)利用CAD/CAM技术编制数控电加工机床加工程序 要求: (1)理解利用CAD/CAM技术编制数控电加工机床加工程序的基本过程; (2)掌握数控电加工机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及加工工艺方法; (3)理解利用CAD/CAM技术编程方法及过程; (4)熟练掌握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及成型机床编程操作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