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_脂类_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及相互关系

糖_脂类_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及相互关系

糖_脂类_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及相互关系
糖_脂类_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及相互关系

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家教版)

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 9. 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称为油脂。 ⑴生成: ⑵水解 ⑶分类:油(液态):植物油一般呈液态,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固态):动物油一般呈固态,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酯和油脂的比较 酯 油脂 油脂 组成有机酸或无机酸与醇 类反应的生成物 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酯 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状态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常温下呈液态常温下呈固态 存在花草或动植物体内油料作物的籽粒中动物脂肪中 实例CH3COOC2H5 (C17H33C00)2C3H5 (C17H35COO)3C3H5 联系油和脂统称油脂,均属于酯类,含相同的酯基 10. 糖类 ㈠葡萄糖(果糖) ⑴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12O6(180)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结构式:略 从葡萄糖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其分子中除-OH外还含有一个特殊的原子团,这个原子团称为醛基,醛基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基。

⑵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⑶ 化学性质 ① 还原性: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砖红色沉淀 CH 2OH(CHOH)4CHO +2Cu(OH)2?→??CH 2OH(CHOH)4COOH +Cu 2O↓+2H 2O ② 具有与乙醇相似的性质 ⑷ 葡萄糖的制法:淀粉水解 ⑸ 用途:医疗,制糖,制镜 ㈡ 蔗糖(麦芽糖) 低聚糖: 糖类水解后生成几个分子单糖的糖.双糖、三糖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双糖(蔗糖和麦芽糖)。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 12H 22011 结构差异 不含醛基 含醛基 来源 在植物体内由葡萄糖、果糖缩合生成。 C 6H 1206+ C 6H 1206 酶 H 20+ C 12H 22011 (果糖) (葡萄糖) 淀粉水解糖化而成。 2(C 6H 10O 5)+nH 20 酶 nC 12H 22011 淀粉 (麦芽糖) 性质差异 ①不显还原性,不发生银镜反应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可水解,生成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②可水解,生成二分子葡萄糖 ③有甜味 ③有甜味,但不如蔗糖甜 ㈢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定义:多糖是由很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方式,通过在分子间脱去水分子而成的多聚体。因此多糖也称为多聚糖。一般不溶于水,没有甜味,没有还原性。 淀粉与纤维素的比较:

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答案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 问答题 1.试述氨的来源和去路。 1.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的氨(血氨的主要来源),由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和肠道尿素经细菌脲酶水解产生的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代谢。去路:合成尿素;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谷氨酰胺,合成嘌呤或嘧啶。 2.试述尿素的合成过程。 2.尿素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其过程有四:(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2)瓜氨酸的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在肝线粒体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3)精氨酸的生成:瓜氨酸进入胞液与天冬氨酸缩合后,释放延胡索酸生成精氨酸。(4)精氨酸水解成尿素。 3.试述谷氨酰胺生成和分解的生理意义。 3.谷氨酰胺生成的意义:(1)防止氨的浓度过高。(2)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害。(3)便于运输至组织参与蛋白质、嘌呤、嘧啶的合成。分解意义;利用释放氨生成铵离子而排出过多的酸。它不仅是氨的解毒形式, 也是氨在血中存在和运输形式,同时也是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因子。 4.为什么血氨升高会引起肝性脑昏迷(肝昏迷) 4.血氨升高进入脑内的量增多,可与脑内谷氨酸、α‐酮戊二酸结合,不利于α‐酮戊二酸参与三羧酸循环,导致循环阻塞,阻止ATP的生成,脑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而昏迷。 5.试述α-酮酸的代谢去路。 5.α-酮酸有三条代谢途径:(1)合成非必需氨基酸,α‐酮酸可通过转氨基作用重新合成氨基酸。(2)转变为糖和酮体,除亮氨酸和赖氨酸只生成酮体外,其他相应的酮酸均可生成糖、脂肪或酮体。(3)氧化供能,α-酮酸脱羧后生成脂肪酸,后者按脂肪酸分解途径分解为水和CO2,并释放能量。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教学设计 阳春市第一中学何方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能力: 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2、感兴趣,有实验操作的基础。 3、材料试剂多,任务繁重,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1、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2、教法:组织者,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动员,知识准备 教师:介绍有关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见板书)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题见板书) 2、创设情景,任务驱动 提供一种水果组织(苹果),学生自带一样自己感兴趣的组织进行检测。

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如何准确检测出组织液各含哪种物质? 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 3、作出预测设计实验 (1)先预测,再检测。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和实测结果。 4、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小组长:组织分工,材料仪器的分配和管理。 组员:对提供的一种组织液和自带的组织用相应试剂进行检测。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尝试分析其中有机物的种类,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 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再探究课题见板书) 教师:不直接解疑,鼓励设计实验进行再探究 5、成果交流,评价反思 实验反思:预测与实测相符? 小组间的异同? 存在问题? 教师公布答案,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1)实验纪录表格的设计、实验结果和推论 (2)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3)创新思维和能力 6、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讨论: 今天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依据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五、教学反思 1、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 2、注重培养自疑自析的能力,“教为了不教”。 3、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 4、试剂用量的差异,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 5、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时的安排矛盾。 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一、实验原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糖类油脂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 [糖类的结构和组成]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2还原: CH2OH-(CHOH)4-CHO + H 2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④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5CH3COOH CH2-(CH):--CHO(五乙酸葡萄糖酯) OOCCH3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分子结构特征分子中不含-CHO 分子中含有-CHO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比葡萄糖甜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如蔗糖甜 化学性质①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与新 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C6H1206 (蔗糖) (葡萄糖) ~C6H1206 (果糖)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 (麦芽糖) 2C6H1206 (葡萄糖) 存在或制法存在于甘蔗、甜菜中2(C6H l005)。+nH2O→ (淀粉) nC l2H22011 (麦芽糖) 相互联系 ①都属于二糖,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蔗糖为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为还原糖 ③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还原新制的Cu(OH)2悬浊液 [食品添加剂] 功能品种 食用色素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胡萝卜素(橙红色)、番茄红素(红色)、胭脂红酸(红色)、苋菜红(紫红色)、靛蓝(蓝色)、姜黄色素(黄色)、叶绿素(绿色)、柠檬黄(黄色) 食用香料赋予食品香味,引人愉悦花椒、茴香、桂皮、丁香油、柠檬油、水果香精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改善口感糖精(其甜味是蔗糖的300倍~500 倍)、木糖醇(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鲜味剂使食品呈现鲜味,引起食欲味精(谷氨酸钠) 防腐剂阻抑细菌繁殖,防止食物腐败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丙酸钙 抗氧化剂抗氧化,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使食物氧化变质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

第2讲糖类、蛋白质、核酸

第2讲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考点一糖类与脂质的比较分析 名称 项目 糖类脂质 合成部位 细胞器:, 器官:和肌肉 主要是 与能量的 关系 主要的能源物质。 动物细胞中的、植物细胞 中的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与细胞膜 的关系 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糖类功能的全面理解 ①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a.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70%);b.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为结构物质,非储能物质。 ②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 a.是构成核酸的主要成分;b.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组成。 ③糖类是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也是细胞膜的成分,如在细胞膜上糖类常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糖蛋 白。 (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相对于糖类、蛋白质,脂肪中C、H的比例高,而O比例小,故在氧化分解时,单位质量的脂肪较糖类、蛋白质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产生的能量也多。 考点二透视核酸的结构层次 1.完善核酸结构层次的相关名称 2.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生物类别核酸核苷酸碱基 遗传 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 含有和 两种核酸 细菌、人等 病毒 只含噬菌体 只含烟草花叶病毒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1、元素组成一定含有 ....。 2、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 <2> 根本原因:。 (3)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提供能量,将氨基酸合成为多肽,加工、合成蛋白质,负责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 二、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

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知识总结1.糖类 2、油脂 3、蛋白质

【部分方程式】 1.612661262112212O H C O H C O H O H C +??→?+催化剂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612625106)(O H nC O nH O H C n ???→?+?稀硫酸 (淀粉) (葡萄糖) 3.↑+??→?252612622CO OH H C O H C 催化剂 (葡萄糖) 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 【规律总结】 一、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常在无机酸(如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有葡萄糖生成,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 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 等。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 等。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常用的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鉴别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硝基苯与混酸(浓42SO H 和 3 HNO 的混合物)等。 (2)依据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分层情况,水在上层还是在下层。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汽油、乙酸乙酯与溴苯等。 (3)依据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等与多数无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和火焰的明亮程度(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己烷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燃烧时的气味(可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蛋白质等)。 (4)依据有机物官能团的特性。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核酸、糖类和脂质

第4讲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考纲要求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观察DNA 、RNA 考点一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突破 功能(P26):细胞内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P26】 (1)实验原理(记忆) ① 和 对DNA 、RNA 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使DNA 呈绿色;_____使RNA 呈红色。 ②利用甲基绿、吡罗红 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上的分布。 ③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 ,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与染色剂结合。 (2) 结果 结论 【易错警示】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分布实验中的4个注意问题 (1)选材:. 该实验能否选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不能,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其中含有的色素会遮盖实验出现的颜色, 能否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法观察DNA 和RNA 的分布。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的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 进入细胞; b.使染色质中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 和RNA 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考点突破 (1)比较DNA 和RNA 在组成上的区别: DNA 特有的结构: ;②RNA 特有的结构: (2)如果用A 、T 、U 三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能构成几种核苷酸? (3).DNA 、RNA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 (4).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错 【警示】细胞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不同生物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多样性; 而同一生物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转录形成的mRNA 不同)。上述两种情况下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均是蛋白质分子 的多样性。 【特别提示】要鉴别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需要 试剂 例1、在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相邻碱基A 和T 的化学结构是( ) A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 、核糖—磷酸—核糖 C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D 、氢键 例2、(2010·江苏生物,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

题目: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学科:高中生物 作者:张小娟 单位:康乐县第一中学

目录 一、摘要 二、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 1、蛋白质与健康 2、糖类与健康 3、脂质与健康 三、总结 四、参考文献

【摘要】蛋白质、糖类和脂质以其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而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据估计生物技术可以利用三大物质给人类创造数千亿美元的收入,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三大物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人类的生活条件也因生物技术的使用而大有改善。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大国,生物技术对保证国民的身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三大物质与人体健康又有哪些联系呢 关键词:生物技术、蛋白质、糖类、脂质、人体健康 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 1、生物技术中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1)蛋白质的定义及概述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旧称“朊”。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条多肽链二十~数百个氨基酸残基不等;各种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

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翻译后修饰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发挥某一特定功能。产生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质量的%,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在体内主要用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蛋白质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可见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

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知识总结1.糖类 2、油脂 3、蛋白质

【部分方程式】 1.612661262112212O H C O H C O H O H C +??→?+催化剂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612625106)(O H nC O nH O H C n ???→?+?稀硫酸 (淀粉) (葡萄糖) 3.↑+??→?252612622CO OH H C O H C 催化剂 (葡萄糖) 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 【规律总结】 一、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常在无机酸(如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有葡萄糖生成,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 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 等。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 等。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常用的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鉴别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硝基苯与混酸(浓42SO H 和3HNO 的混合物)等。 (2)依据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分层情况,水在上层还是在下层。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汽油、乙酸乙酯与溴苯等。 (3)依据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等与多数无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和火焰的明亮程度(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己烷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燃烧时的气味(可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蛋白质等)。 (4)依据有机物官能团的特性。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

第3讲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新课程标准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内容要求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 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 功能有重要作用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 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名师解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明确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功能,从分子层面上认识细胞的组成,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了解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社会责任观。明确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备考指南:①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链学习有机物;②结合表格和概念图,学习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元素、结构与种类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的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 脱水缩合,物质b: 二肽,结构c: 肽键。 O中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来源于羧基。 ②H 2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1.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 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1)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肽链数 ;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归纳如下(不考虑形成二硫键) 肽链 数目 氨基 酸数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多肽链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am-18(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 条 m m-n m-n am-18(m-n) 至少n 个 至少n 个 注:a 为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与蛋白质中的氮原子数、氧原子数相关的计算 (1)由于R 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故以 氮 原子数或 氧 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2)氮原子数=肽键数+ 肽链 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 (3)氧原子数=肽键数+ 2 ×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思考相关问题: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通常含有S,S 元素在b 中存在于哪部分? (2)①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的分子式是 ,发生场所是在细胞中的 上。

最经典总结-核酸 糖类和脂质

核酸 糖类和脂质 [最新考纲]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3.实验: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组成 (1)组成元素:C 、H 、O 、N 、P 。 (2)基本单位——核苷酸 核苷酸的组成成分:a.磷酸、b.五碳糖、c.含氮碱基,其相关种类:b 是2种,c 是5种。 (3)基本单位的种类?????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组成DNA 核糖核苷酸(4种)――→组成RNA ■助学巧记 巧记DNA 组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2.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三看”法快速确认DNA 、RNA

3.DNA和RNA的比较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组成单位 成 分 碱基 共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特有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磷酸磷酸 功能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和 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 质的生物合成 (1)针对RNA病毒:是RNA病 毒的遗传物质 (2)mRNA:传递遗传信息 (3)tRNA:运输氨基酸 (4)rRNA:组成核糖体 (5)极少数RNA可作为酶,具有 催化功能 存在 ①真核生物:细胞核(主 要)、线粒体、叶绿体 ②原核生物:拟核、质粒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利用吡罗红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2016·四川,6A)(×) (2)核酸→核苷酸属于水解反应(2016·经典高考)(√) (3)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2014·江苏卷,1A)(√) (4)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2014·江苏,1D)(×) (5)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2013·重庆高考)(√)

1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解答:(1)糖转变为脂肪:糖酵解所产生的磷酸二羟丙同酮还原后形成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2)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甘油经磷酸化作用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再异构化变成3-磷酸甘油醛,后者沿糖酵解逆反应生成糖;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在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可经乙醛酸循环和糖异生作用生成糖,也可经糖代谢彻底氧化放出能量。(3)能量相互利用: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直接用于脂肪酸的合成,脂肪分解产生的能量也可用于糖的合成。2.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解答:(1)糖是蛋白质合成的碳源和能源:糖分解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等是合成氨基酸的碳架。糖分解产生的能量被用于蛋白质的合成。(2)蛋白质分解产物进入糖代谢: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生成α-酮酸,α-酮酸进入糖代谢可进一步氧化放出能量,或经糖异生作用生成糖。3.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解答:(1)脂肪转变为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进一步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再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氨基酸。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能产生谷氨酸族和天冬氨酸族氨基酸。(2)蛋白质转变为脂肪:在蛋白质氨基酸中,生糖氨基酸通过丙酮酸转变成甘油,也可以氧化脱羧后转变成乙酰辅酶A,用于脂肪酸合成。生酮氨基酸在代谢反应中能生成乙酰乙酸,由乙酰乙酸缩合成脂肪酸。丝氨酸脱羧后形成胆氨,胆氨甲基化后变成胆碱,后者是合成磷脂的组成成分。4.代谢的区域化有何意义?解答:代谢的区域化是生物代谢的空间特点,该原则普遍适用,而且,越高等的生物,该特点越明显,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酶促反应之间的干扰。(2)使代谢途径中的酶和辅因子得到浓缩,有利于酶促反应进行。(3)使细胞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4)有利于调节能量的分配和转换。

【医疗药品管理】第十一章蛋白质分解代谢-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哪种氨基酸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 A. 谷氨酰胺 B. 半胱氨酸 C. 脯氨酸 D. 酪氨酸 E. 羟赖氨酸 2、下列过程参与氨基酸的吸收() A.核蛋白体循环 B.嘌呤核苷酸循环 C.γ-谷氨酰基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E.鸟氨酸循环 3、一个人摄取55g蛋白质,经过24小时后从尿中排出15g氮,请问他出于什么状态() A.氮负平衡 B. 氮正平衡 C. 氮总平衡 D.无法判断 E.需要明确年龄后才能判断 4、氮总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儿童、孕妇 B. 长时间饥饿 C.健康成年人 D. 康复期病人 E. 消耗性疾病 5、下列哪组是非必需氨基酸( ) A. 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B. 脯氨酸和谷氨酸 C. 缬氨酸和苏氨酸 D. 色氨酸和甲硫氨酸 E. 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6、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 A.氨基酸的数量 B. 氨基酸的种类 C. 氨基酸的比例 D.人体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E.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 A. 糖和脂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B. 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C.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D. 糖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E. 糖、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8、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主要用于() A.氧化功能 B.维持组织蛋白的更新 C.用于合成脂肪 D.用于合成糖类 E.用于合成DNA 9、体内最重要的脱氨基方式是( ) A. 氧化脱氨基 B. 氨基转移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 还原脱氨基 E. 直接脱氨基 10、对转氨基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是不可逆的 B. 只在心肌和肝脏中进行 C.反应需要ATP D. 反应产物是NH3 E.需要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11、通过转氨基作用可以产生() A.非必需氨基酸 B.必需氨基酸 C.NH3 D.尿素 E.吡哆醛磷酸 12、在谷丙转氨酶和下列哪一个酶的连续作用下,才能产生游离氨() 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B.L-谷氨酸脱氢酶 C.谷氨酰胺合成酶 D. 谷氨酰胺酶 E. 谷草转氨酶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一、血脂 血脂就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与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她组织合成 后释放入血。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 血脂在血浆中不就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就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行转运与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就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 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各类脂蛋白 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别很大。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三、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迄今已从人血浆中分离出18种之多。主要有apoA、B、C、D、E等五类,其中apoA又分为apo AI、AⅡ、AⅣ;apoB 又分为B100及B48;apoC又分为CⅠ、CⅡ、CⅢ。不同的脂蛋白含不同的apo, 它们主要功能就是结合与转运脂质。此外还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等。如apo AI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互相补充必需氨 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2.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未经消化的少量蛋白质及少部分消化产生的氨基酸或小 肽均可能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或未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分解; 3.非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且能够完全由机体合成的氨基酸; 4.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进入人体的蛋白质保留率和百分比,吸收和利用程度; 5.外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氨基或末端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 6.内肽酶:能水解肽链内部位置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 7.氮正平衡:食入氮量大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大于分解量; 8.氮负平衡:食入氮量小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小于分解量; 9.氮总平衡:食入氮量等于排泄氮量; 10.γ-谷氨酰基循环:氨基酸的吸收是在γ-谷氨酰转移酶(结合在细胞膜上) 的催化下,通过谷胱氨酸(GSH)作用而转入细胞的; 11.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分子量8.45kD; 12.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却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很少的氨基酸,不能满足 需求,必须由食物供给; 13.转氨酶: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 14.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相互交 换,生成新的相应氨基酸和α-酮酸过程的作用; 15.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作用和脱氨作用想偶联; 16.鸟氨酸循环: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后者经膜 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再参与尿素合成循环; 1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 循环过程; 18.一碳单位:主要由于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以及色氨酸的代谢 生成。

高三化学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

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体系】 1.糖类 油脂 蛋白质

【规律总结】 一、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常在无机酸(如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有葡萄糖生成,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 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 等。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 等。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常用的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鉴别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硝基苯与混酸(浓42SO H 和3HNO 的混合物)等。 (2)依据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分层情况,水在上层还是在下层。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汽油、乙酸乙酯与溴苯等。 (3)依据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等与多数无机

肝脏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情况

肝脏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情况 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当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利用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约占肝重的5%)。过多的糖则可在肝脏转变为脂肪以及加速磷酸戊糖循环等,从而降低血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相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加强,生成葡萄糖送入血中,调节血糖浓度,使之不致过低。因此,严重肝病时,易出现空腹血糖降低,主要由于肝糖原贮存减少以及糖异生作用障碍的缘故。临床上,可通过耐量试验(主要是半乳糖耐量试验)及测定血中乳酸含量来观察肝脏糖原生成及糖异生是否正常。 肝脏和脂肪组织是人体内糖转变成脂肪的两个主要场所。肝脏内糖氧化分解主要不是供给肝脏能量,而是由糖转变为脂肪的重要途径。所合成脂肪不在肝内贮存,而是与肝细胞内磷脂、胆固醇及蛋白质等形成脂蛋白,并以脂蛋白形式送入血中,送到其它组织中利用或贮存。 肝脏也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可将甘油、乳糖及生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在剧烈运动及饥饿时尤为显著,肝脏还能将果糖及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亦可作为血糖的补充来源。 糖在肝脏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保证肝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1)通过磷酸戊糖循环生成磷酸戊糖,用于RNA的合成; (2)加强糖原生成作用,从而减弱糖异生作用,避免氨基酸的过多消耗,保证有足够的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或其它含氮生理活性物质。 肝细胞中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通路,还为脂肪酸及胆固醇合成提供所必需的NADPH。通过糖醛酸代谢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参与肝脏生物转化作用。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肝脏能分泌胆汁,其中的胆汁酸盐是胆固醇在肝脏的转化产物,能乳化脂类、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是氧化分解脂肪酸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体内生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脏中活跃的β-氧化过程,释放出较多能量,以供肝脏自身需要。生成的酮体不能在肝脏氧化利用,而经血液运输到其它组织(心、肾、骨骼肌等)氧化利用,作为这些组织的良好的供能原料。 肝脏也是合成脂肪酸和脂肪的主要场所,还是人体中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占全身合成胆固醇总量的80%以上,是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此外,肝脏还合成并分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促使胆固醇酯化。当肝脏严重损伤时,不仅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胆固醇酯的降低往往出现更早和更明显。 肝脏还是合成磷脂的重要器官。肝内磷脂的合成与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转运有密切关系。磷脂合成障碍将会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fatty liver)。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磷脂合成障碍,导致前β?脂蛋白合成障碍,使肝内脂肪不能顺利运出;另一方面是肝内脂肪合成增加。卵磷脂与脂肪生物合成有密切关系。卵磷脂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甘油二酯有两条去路:即合成磷脂和合成脂肪,当磷脂合成障碍时,甘油二酯生成甘油三酯明显增多。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A. 苯丙氨酸 B. 赖氨酸 C. 酪氨酸 D. 亮氨酸 E. 蛋氨酸 2.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 1.氨基酸的种类 B. 氨基酸的数量 C. 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D.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E.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3. 负氮平衡见于: A. 营养充足的婴幼儿 2.营养充足的孕妇 C. 晚期癌症患者 D. 疾病恢复期 E. 健康成年人 4. 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体内氮平衡的状态是: A. 摄入氮≤排出氮 B. 摄入氮> 排出氮 C. 摄入氮≥排出氮 D. 摄入氮= 排出氮 E. 摄入氮< 排出氮 5. 孕妇体内氮平衡的状态应是: A. 摄入氮= 排出氮 B. 摄入氮>排出氮 C.摄入氮≤排出氮 D. 摄入氮<排出氮 E. 以上都不是 6.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为: —5Og —7Og E.正常人处于氮平衡, 所以无需补充。 腺苷蛋氨酸的甲基可转移给: A. 琥珀酸

B. 乙酰乙酸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半胱氨酸 E. 胆碱 8. 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而非生糖氨基酸 A. 异亮氨酸 B. 酪氨酸 C. 亮氨酸 D. 苯丙氨酸 E. 苏氨酸 9.人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A.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 合成必需氨基酸 C. 合成NH3随尿排出 D. 合成尿素 E. 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 10. 肾脏中产生的氨主要来自: A. 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B. 谷氨酰胺的水解 C. 尿素的水解 D. 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 胺的氧化 11. 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 A. 硫胺素 B. 硫辛酸 C. 磷酸吡哆醛 D. 黄素单核苷酸 E. 辅酶A 12. 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中含有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B l B. 维生素B12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B6 E. 维生素D 13. 组氨酸是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 A. 转氨基作用 B. 羟化反应 C. 氧化反应 D. 脱羧基作用 E. 还原作用 14. 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 叶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