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频考点二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频考点二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频考点二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频考点二

高频考点二化个为类,化类为篇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1.(2012·山东)《古怪的重水》(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2)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

(3)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

自然。

(4)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

法,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平实(朴素)、严谨、生动在文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第③段运用了大量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严谨;第④段运用设问、拟人的手法,将高深的问题说明得生动形象。两段文字都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2.(2011·山东)《没有天堂》(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

②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

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解析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不难判断。第一句“对……抱有敌意”这显然是将金星当做人来写了;第二句中的“小飞船”“触了点礁”“漏了些水”“拨正航向”“弃船”是一连串比喻。

3.(2010·山东)《“她只能活七小时”》(原文见本章常见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②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解析“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的好处是,内容上以时间为顺序,体现救援的紧张;时间本身就是文章层次井然的一种结构方式,突出了事件的连贯性。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了答题的方向,就是以画线部分为依据来证实本篇新闻的语言与一般的新闻语言有所不同,而是含有作者感情的。所以,找出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趋向的词语,并加以分析即可。

4.(2008·山东)《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原文见本章常见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②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

③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解析注意从其父对梁先生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方面来考虑。

1.《考试说明》对“文本的文体特色”考点有怎样的要求?

答案(1)总体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2)考点要求: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高考在“文本的文体特色”命题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高考在此方面命题特点鲜明、突出,即不是不考或者淡化处理,而是把它作为必考点来对待,充分彰显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色,或者说体现了在实用类文本中追求“语文味”的鲜明个性。

(2)虽说文本的文体特色很多,而且每一个具体文本都有自己的文体特色,但是,高考除兼顾具体文本的“文体”特色外,还坚持把“语言”考查放在首位。

(3)题型为分析型,既要准确指出“文体”特色,又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效果”分析是考查重点。

一、善于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气象能源时代悄然来临

新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风能、太阳能是风和太阳形成的能源,称为气象能源。水能、生物能、波浪能、浅层地热能也与气象息息相关,属于气象次生能源。因此,气象能源广义上可以分为三大类:风能、太阳能和气象次生能源。

1.请简要分析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

作用:“下定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准确把握“新能源”这一概念的特征,“分类别”

使读者对各种新能源的性质和分类一目了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及其作用。然后由对“新能源是……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气象能源广义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等句的分析可知,它们分别使用了“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最后要结合文本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办学近20年来,通过培养人才,蒋风教授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收获了学员“成名”的喜悦。汤汤,原名汤宏英,小学教师,读了蒋教授的研究班后,试着写童话,一发而不可收。她的童话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铜奖……用蒋教授的话说,几乎所有儿童文学大奖她都拿了。学员阿甲,在网上建起一个童话部落——红泥巴网站,成为首家最受孩子们喜爱、家长教师信任、儿童文学专家和出版者关注的儿童阅读网站。正因为教授的严格和学员的“出息”,这个“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教育具有了较高的含金量。

(选自《文汇报》《蒋风:60载播撒儿童文学火种》,有删改) 2.该段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介绍蒋风近20年的办学成就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段先概括地说他“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收获了学员‘成名’的喜悦”,这是“面”上介绍;然后介绍学员汤汤和阿甲的事迹,这是“点”上特写;最后说其教育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是“面”上定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点”和“面”的区

别,其次要在文段中准确找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笑,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像很难答。(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有删改) 3.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插叙。扩大作品容量(或“增加行文时空跨度”);突出了鲁迅先生一贯的认真、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性格特点,从而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题目已经明确提示从叙述方法的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要能准确指出这是插叙的叙述方法。其次分析插叙的作用时要注意以下角度:一是丰富作品内容,二是丰满人物形象,三是深化文章主旨。最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即可。

知识储备“文体基本特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前者属“类”特征,后者

属“篇”特征。一般而言,这四类文本都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基本特征,也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

传记:真实性是其第一特征,另有材料翔实、表达生动等特征。

新闻:真实性、及时性、文学性。

报告:社会性、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

科普文章:科学性、趣味性。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四类实用类文本在最基本的特征之外,都具有文学性,因此,高考中一般考查这些文本中具有的文学性特征。(1)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其次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分析其作用。(2)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的分析。(3)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要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把握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

……

滥用抗生素已经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从销售到使用都要加强管理;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为了自身的健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滥用抗生素之风。

(节选自2010年9月18日中护网,有删改) 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1)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为了自身的健康,正确使用

抗生素”的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滥用抗生素之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谐音,诙谐幽默,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2)使用“一定”和“唯有如此”等词语,态度明确,语气强烈,行文严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资料显示,虽然30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总数变化不大,但市辖区(县级)数量增长了一倍,县级市则增长了三倍。中国式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换户口”,开放城市户籍限制也只是“顺水人情”:让中小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真正的城市化和人口膨胀仍集中在大城市。这种速度喜人但深度不足的“城市化”,只会使中小城市户口的“贬值”、大城市的“肥胖症”更加积重难返。(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5.试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肥胖症”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盲目发展,畸形扩张,导致城市问题越来越多。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其次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与段意、文章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结合起来思考。

知识储备实用类文本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简洁。但因文体不同,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新闻的语言客观中不乏生动;人物传记的语言要形象,有文采;报告的语言准确平实;科普文章的语言准确、通俗,生动形象。

但其类别不同,语言风格特点的表现也常常各有不同。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因此,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首先要辨明文体,注意文体特点。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从语义和句式入手。句子中的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态度等,整句与散句、推测与肯

定、议论与抒情、祈使与反问等特殊句式,往往有着不同一般的表现力。

②从修辞角度体会。修辞一般是用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抓住修辞特点,就能从语言

的表达效果上加以体味。

③从语言风格上揣摩。相对而言,语言的风格有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平实、

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体会其效果和特色。

如何抓住主要文体的重要表现手法?

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存在问题,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改为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

8月8日,“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现场,当两只袖管空空的刘伟走向舞台中央的钢琴时,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接下来要怎样完成弹奏。但是,当他坐上特制的琴凳,10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优美的旋律缓缓从他的脚下流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节选)

人物通讯常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具体说说文章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刘伟这一人物的。

现场答案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答案指出运用的两种手法并作了分析,很准确,只是遗漏答题要点,或者说,它写出了人物通讯刻画人物所用的一般方法,而未注意人物通讯写人的独特手法。

请修改为满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比。弹钢琴前刘伟袖管空空,观众的无法想象和弹奏时脚趾在琴键上灵活跳跃、观众的震惊形成对比,表现刘伟的惊人成就。②衬托(侧面描写)。评委高晓松和伊能静的语言、神态等

突出刘伟成绩取得的艰辛和对他的高度赞扬。③引用本人的话表达其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精彩人生的顽强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敬佩之情。

实用类文本的表现手法同文学类文本有共通之处,像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都会在实用类文本中运用。可是,每一种实用类文本又都有自己的独特手法。因此,在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时,应将一般手法与特殊手法结合起来思考,尤其要关注这种实用类文本自己的重要而独特的手法。那么,主要实用文体的独特手法有哪些呢?

1.传记

(1)细节描写。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作者通过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传主之外的人物的对比映衬手法。传记以传主为表现中心,但不可不写其他人物。这些人物既展现了传主生活的真实环境,又从侧面对传主起着对比映衬的作用,还可以点面结合,揭示更深刻的主题。

(3)引用手法。直接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传记中,引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表达作用

新闻结构具有固定化特点,如消息的“倒金字塔”和“金字塔”两种结构。在掌握新闻一般性结构的基础上把握所给文本的独特结构,然后分析它们在整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主题及新闻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2)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从材料角度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②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③从是否开阔读者的视野的角度思考。

(3)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⑤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4)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①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②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③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的影响,如:能否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群众体会出作者态度,

能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3.科普文章

(1)主要说明方法

科普作品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为此,须讲究一定的说明方法。如:①举例子,②打比方,③列数字,④引用,⑤比较等。分析时要注意这些方法运用的特征,要说明的对象及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是考查科普作品表达特点涉及较多的点。分析时要从其一般特色出发,即把握住其准确、严谨的特色,再与所给文本的语言特殊性相结合(如不少作品还有通俗、生动、风趣等特点),从原文精选典型例句分析。

4.调查报告

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是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限,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一、分析表现手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 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过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家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是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国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治、经济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政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政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原文有删改)

1.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②表现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③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

解析作答这类题目时,一要考虑句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二要考虑其对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的作用或意义。郁达夫的话直接点明沈葆桢故居的环境,着重突出其富丽和文化气息,而下文主要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政治功绩,显然具有铺垫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崔永刚王德贞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 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这一举措得到了城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 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 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 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工业之外,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也生成了一汪就业“活水”。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 600个招聘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有删改) 2.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有悬念。好处:以简单而充满吸引力的文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旧闻”转化为“新闻”,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由于这则新闻中的事件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发稿时新闻已经成了“旧闻”,但记者巧借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这一事件,以及具体的普通农民变成工人的事实,把“旧闻”变成了“新闻”)同时也过渡到了新闻的主题。

解析这则新闻打破了一般的新闻导语概括新闻内容的特点,采用叙述故事的方式,这种方式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感和新鲜感。3.美国著名记者唐·怀特黑特说:“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本文是一则采写工作经验的新闻,但记者巧妙地采用人物的视角和讲述故事的方式来报道,读来毫不枯燥。请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讲”新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让新闻中的人物现身说法。如让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工会是怎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让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说“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这就把新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到了最近。②记者讲述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感。如导语中“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这是一种具有强烈个人心理感受的描述,赋予了新闻人情味。③由记者与被采访者共同讲出新闻事实。如篇末“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使读者易于接受,且能引人深思。

规范导引

1.审题

实用类文本考查表现手法,一般放在实用类文本的独特手法上。因此,它在命题上有明确的指向。审题要审准这种指向。如题干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另外,注意题

干的提示或暗示角度。如“文章引用了文中××的话有什么作用”,这是提示从“引用”

手法作答;又如“文章列举了数字,有什么作用”,这是提示从“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作答。

2.答题

(1)一般与具体结合。这主要是针对文体基本特征的分析而言的。不管是传记还是通讯,

它们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当我们要分析的是传记时,就应该抓住传记的特征来分析。另外,具体到某一实用类文本,它自身会有区别于其他同类文体的个性特征,这个特征是“这一个”文本所具有的,结合“具体”分析,才是准确的。比如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作为新闻,平实是其特点,但是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特征就不一样了,只有分析了它用语的浓烈感情色彩,才能具体地准确分析。因此,分析文本的特征,应特别注意“具体”的特征。

(2)侧重一点突破。这主要是针对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而言的。表现手法是作者用

来实现其写作意图,表现其中心思想,再现或表现生活的一切手段。任何一个文本都难以单纯地依靠一种表现手法完成写作。它有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有次要的表现手法。而对主要的表现手法,我们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是能分析出来的。这样,我们分析的注意力就要集中,笔墨也不能过于分散。这种题目最忌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如有其他主要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简略写出,这样既可以保证答题的全面,又可以使答案变得丰实。

(3)注意效果解读。分析文体特征或表现手法,不能仅仅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还必

须分析它们的“效果”。分析“效果”:一是从作者的表达考虑,看他这样做对他的表达会带来怎样的方便;一是从阅读者考虑,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如传记的文学性特征与传记作者采用的传写方法是分不开的。离开“效果”分析文体特征或表现手法,是很容易流于浮泛空洞的。

二、分析语言特色题

(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

DNA扩展和惨淡经营

....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

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

..。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

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

...还必须能出差错。

……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

苷酸旁移,让进

..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

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4.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个DNA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长历程。②白搭:运用口语词,赋予俏皮意味,通俗而明确地表达了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计的。③玩意儿:运用口语词,赋予DNA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错”的功能深为叹服。④让进: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

解析结合这些词语的本来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来考虑,从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947年3月25日下午,森特勒利亚煤矿5号矿井办公室的时钟指向下班时间了,时间是15时27分,142名工作在离地面540英尺深的地下的工人正要离开时,爆炸发生了。

营救人员把第一名遇难矿工抬上地面时,已是27个小时后了。当这名遇难者被人从井口抬到停在附近的一排救护车旁时,一种令人恐怖的安静降临在拥挤的人群中,但警察又把人群堵住了。当发现遇难者被毯子裹住了脸,像一团蜷缩的东西时,一些妇女忍不住转过头去哭泣。接着另外17名遇难者也被人从井底抬了出来,但都死了。

[节选自(美)哈里·威伦斯基《森特勒利亚煤矿5号矿井爆炸惨剧》] 5.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新闻的语言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令人恐怖的安静”“像一团蜷缩的东西”“忍不住转过头去哭泣”等描写,具

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悲痛、沉重的氛围,语言生动、真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不能脱离文章,而应注意结合画线部分中的重点字词去理解。从画线部分可知,“令人恐怖的安静”“蜷缩”“忍不住转过头”等字眼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环境氛围的沉重、悲痛。

规范导引分析语言特色题有两种类型,一是对全文语言特色的分析,二是就所给的一组或两组句子(或词语)的语言特色分析。无论哪种题,都必须包括两个步骤:

(1)准确指出语言特色。指出时既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

片段的特征;既要从语义、句式、修辞角度考虑,又要从语言风格上揣摩。

(2)有引有析,述评结合。从文本中举出典型例句,然后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

所谓“典型例句”,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要语言特色的语句。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班别:姓名:组别:学号: 范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②,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①深文: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一、翻译方法指引: 1.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例句1: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请列举例句中的名词:、、、、、、、、、、

人教版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熟知文章结构—以《赵熹传》为例导学案

熟知文章结构 李仕才 例文1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例文2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高低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思考:传记的结构特点有:开头: 主体: 结尾: 迅速梳理文章时,应该注意哪些词:

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高三参赛)

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高三参赛) 制作人:青岛一中袁春丽 编号: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方法。 2、掌握文言句式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句式变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面梳理活用和句式的相关知识,并针对这两点做好相关的文言文翻译。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条理清楚地梳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课前准备案 一、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的分类 1、名词: (1)(2) (3)(4) 2、动词: (1)(2)(3) 3、形容词:(1)(2) (3) (4) 4、数词: (1)(2) (3) 特殊句式的分类 5、倒装句:(1)(2) (3) (4) 6、非倒装句:(1)(2) (3) 二、规律辨析 请依照所给例句中活用和句式的特点,从必修教材或《史记》中再找一个典型例句,翻译该知识点,并辨清其在语法形式上的规律。 第一部分——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例句(1)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规律1: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齐桓晋文之事》) (2) 规律2: (1)生生所资。(第一个“生”,维持。《归去来兮辞》) (2) 规律3: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2) 规律4: (1)扣弦而歌之。(歌:唱歌。《赤壁赋》) (2) 规律5: 2、例句(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2) 规律: 3、例句(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称王。王我:让我做王。《齐桓》) (2) 规律: 4、例句(1)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师之:把他当做老师。《师说》) (2) 规律: (二)动词的活用 1、例句(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均为名词。《阿房宫赋》) (2) 规律一: 2、例句(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活之:救了他。《鸿门宴》) (2) 规律二: 3、例句(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哀:为……悲哀。哀之:为他们悲哀。《阿房宫赋》)(2) 规律三: (三)形容词的活用 1、例句(1)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师说》) (2) 规律一: 2、例句(1)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鸿门宴》) (2) 规律二: 3、例句(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高兴。怡颜,非常愉快。《归去来兮辞》) (2) 规律三: 4、例句(1)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壮其节:赞赏他的气节。《苏武传》)

文言文翻译方法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三、翻译原则 1、信: 2、达: 3、雅: 小结: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四、翻译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意译: 小结: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二)注意采分点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古今异义 5、注意特殊句式 6、注意古代文化常识 7、注意偏义同义复词现象 五、翻译技巧 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 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2、 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XX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不脱离语境原则 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

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对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二、高考例题 例1:(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高考资源网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高考资源网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高考资源网 例2、(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规律总结 A组: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组: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E组:1、欲呼张良与俱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 重点文言字词 《劝学》战国时期~荀子 学不可以已:停止声非加疾也:加大、洪亮而闻者彰:清楚 非能水也:会,善于,擅长而绝江河:横渡善假于物也:借助 锲而舍之:用刀雕刻金石可镂:雕刻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因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比;“而”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而”表递进,而且;乎相当于“于”,对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递进 《师说》唐~韩愈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风尚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 斫榛莽:砍引觞满酌:拿起 攒蹙累积:攒,聚集;蹙,收缩颓然就醉:接近,就要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故为之文以志:为,与;志,记 施施(yí)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顺承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表转折;之,的 《六国论》北宋~苏洵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可以;以,凭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例,先例,旧事 《阿房宫赋》唐~杜牧 霁何虹:雨过天晴族秦者,秦也:灭族戍卒叫,函谷举:攻占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没有尽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得幸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此词还可理解为“可爱”) 盘盘焉,囷囷焉:放在形容词后面,翻译成“…的样子” 《指南录后序》南宋~文天祥 都督诸路军马:统率缙绅:士大夫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逼近 萃于左丞相府:聚集予更欲一觇北:窥视直前诟虏帅失信:责骂 诡踪迹:隐蔽穷饿无聊:没有依靠诋大酋当死:辱骂 凡三百里:总共非人世所堪:忍受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顾惜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差不多 追购又急:悬赏捕捉;购,重金收买号呼靡及:没有人(答应)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只;顾,考虑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估计,料想;可以,可以用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立刻(还可理解为“赶紧”“急忙”“仓促”“突然”“就”“竟”)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构”和“恶”都可理解为“陷害”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数”还可理解为“数落”“责备”)

文言文复习导学案五陈情表

文言文复习导学案五 《陈情表》 教师寄语: 梵高说:“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没有什么天注定,只有自己挺不住,同学们我们已经坚持了两个周,接下来要你更大的努力和坚持。如果懒了,累了,烦了,就逼自己一把,适当的逼迫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 【复习要求】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要求 1、在原文上写出带框字的意思,在文后空白处翻译划线的句子。 2、熟练地背诵并准确地默写全文。 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 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一、将加框字的意思写在原文上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5.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以:谨拜表以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臣具以表闻 臣以供养无主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圣朝以孝治天下无以至千里 作《师说》以贻之敢以烦执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 阙秦以利晋具告以事 越国以鄙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飞仔陪邻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籍何以至此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请以剑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以待大王来 项王未有以应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 预习题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何以战? 小结: 2、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小结: 3、(1)惟利是图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结: 总结宾语前置句: 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例如:(1)彼且奚适也?(适:动词,到。)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例如: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4)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同样,例句(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

201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201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2010届高考言翻译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2、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对言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并且要求古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在做言翻译题时,要注意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不脱离语境原则 言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直译是依据原的词语、句子逐一对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译辅助。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二、高考例题 例1:(2009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高考资网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高考资网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高考资网 例2、(2008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规律总结 A组:1、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之观于天地、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组:1、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组: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word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学案教师版

《孟子》二章 一、富贵不能淫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中。 为、 怎么,哪里)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训诲)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女同汝,你)家,必 )准则、标准)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动摇), 使…屈服),此之谓大丈夫。”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安静),天下就太平无事。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去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和儿子,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理解性填空: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问答题: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是什么? 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认为公孙衍、张仪像出嫁的女儿完全顺从丈夫一样顺从君主的意志,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得大丈夫。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要一、讲仁德,守法礼,做事合乎道义;二、无论得知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三不能为了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6.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7. 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这句话出自“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为“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因此,这里的“道”应该是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几个人物说说, 富贵不能淫……关羽、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20200514103422)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及翻译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 学习难点:倒装句式的辨识和翻译。 三、【学习方法】自学、归纳总结 【考纲解读】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主要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变式句)、省略句。 ㈠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 2.用副词“乃”“则”“即”“皆”“素”“耳”等表示判断。这些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⑤且相如素贱人。⑥此亡秦之续耳。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①吾本非文人画士……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注意: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定判断句,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 ㈡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 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wéi,动词,治理的意思)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如: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如: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 被举拔。)②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㈢省略句 1.省主语。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承前省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自述省 ④“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对话省 2.省谓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项王曰:“壮士!之卮酒赐。”则与(之)斗卮酒。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2017文言文复习之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复习之翻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考纲,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2、回顾近几年江苏高考题,了解考查重点。 3、结合相关例句,掌握翻译技巧。 学习重难点 翻译技巧的掌握与准确运用 学习流程 一、考什么 考纲: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值:8-10分) 二、怎么考 直击高考(关注红字和加横线的句子) (2016·江苏卷)(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2015·江苏卷)(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2014·江苏卷)(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2013·江苏卷)(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2012·江苏卷)(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2012·江苏卷)(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2011·江苏卷)(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亦守仓库。 (2010·江苏卷)(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俊,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2009·江苏卷)(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我来总结: 三、合作探究 (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 (二) 3、(2013年江苏卷)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4、(2013年江苏卷)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三)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五) 8、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应该为“以(之)为”,翻译时应该把“之”补充出来。 9、(2012年江苏卷)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物托付给他。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顺的句子比如互文、合说,应该分译。 互文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合说例:1.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六) 10、(2010年江苏卷)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非同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11、(2009年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 (状语后置) 总结: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五、学以致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相如闻,不肯与会。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7、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8、沛公安在?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学案课题:文言文阅读 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 1、了解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重点】 2、熟练运用,灵活解题。【难点】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乙】高祖①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 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C.此皆.良实皆.人杰也 D.悉以咨之.决胜于千里之.外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志虑忠纯。译文: (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译文: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甲】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段,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C.【乙】文段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 D.【甲】文段,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不容反抗。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和,此外,诸葛亮还。(3分)

(完整word版)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2019—2020学年文言文导学案

文言文 导学案(8) 《阿房宫赋》 【教材复习】 一、背诵课文,完成《再读教材古诗文》第375---376页相关习题。 二、断句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翻译: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元兴.. 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而赏之,即除著作佐郎。方明事思忠益,知无不为。高祖谓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屡加赏赐。方明严恪,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辏,不与穆之相识者,唯有方明、郗僧施、蔡廓而已;穆之甚以为恨。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归,逮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阕,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 (节选自《宋书·列传.. 一十三》) 第一时段:读懂文言 1.朗读文段2遍。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桓玄克.京邑 穆之甚以为恨. 方明不听.讨捕 欲白.讨之 遭母忧... 服阕.. 3.概括说明谢方明的形象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一、强化基础 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 (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 (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结束、开张、可怜、所以、卑鄙、指示、绝境、中间、作息、父兄等; (4)古今同形异义单音词若干,如:寻、币、、坐、易、购等; (5)常见通假字约90个; (6)词类活用的10种主要类型; (7)特殊句式:判断、被动(包括动词本身表被动)、倒装(4种)、省略、疑问; (8)复音虚词和固定格式,如:所以、以为、虽然、然则、因而等(古今同形异义)、“得无…乎(耶)”、“无乃…乎(与)”、“岂(得)非…与”、“如…何”等。 第二轮复习应缩小范围,根据前段复习的情况,筛选出学生不太熟悉或掌握不好的部分加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通过训练,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严守得分点。 二、实词、虚词要归类复习,集中掌握,注意词的“文中义” (一)、设计练习,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于比较中熟练掌握。如: 1、解释下文中5个“非”字的意思。 李斯非.(1)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2)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3)秦记皆烧之。非.(4)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5)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同罪。”始皇许之。 答:(1)驳斥;(2)责怪;(3)(4)不是;(5)认为……不对。(这是同中见异) 2、比较下文中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看有无异中见同?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织,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高阳,即高阳王元雍) (1)富兼.山海(兼:兼有)(4)匹.于帝宫(匹、侔、敌均为等同、(2)丝管迭.奏(迭:交替、轮流)(5)侔.于禁苑相当的意思。这是异中 (3)连.宵尽日(连:连接)(6)敌.我千日见同) 3、下列句中的“以为”、“可以”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分别是( 3 )和( 7 ) (1)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以为:把(它)做成 (2)欲居之以为 ..利,而高其直以为:用(它)谋取 (3)臣以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 (4)不韦贤之,任以为 ..郎以为:让(他)担任 (5)刿曰:“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可以靠(它) (6)“与翁有约,岂可以 ..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可以:能因为 (7)故夫取天下之计,不可以 ..不先定也。可以:能 (二)精选例句或文段,集中复习,掌握规律。如: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编者:王珍审稿:袁训刚2013年10月4号 (一)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纲要 一、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二、识记高中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及古今异义的字词 见《高考经典》75------78页 三、词类活用类型盘点 四、文言文虚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六、常见文言句式类型盘点 见《高考经典》87------90页 七、文言文断句技法示范 见《高考经典》98------99页 八、文言文翻译满分精读方案 九、文言文阅读注意事项

(二)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 一、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诗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指在考查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与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文及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二、命题规律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从设题内容方面来看,主要有一下规律:1、考查以单音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偏义复词等。 3、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三、考点解读联系教材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 数量多,变化大,是考查的重点。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了 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情况。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有时给出一个 词的多种意义,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 文言实词的考查以常见词语为主,一般是作为一小题单独出现,分值大都为3分,如2013年广东卷考了“第、推、绳、知”的理解;有时是跟虚词一起混考,也是3分,如2013全国卷一考了“遂、遏、累、旷”的理解;有时是跟虚词一起混考,分值为6分,如2012年北京卷考了“假、竟、赆、多”的理解(3分),还考了“舍、然、为、以”的词义及用法的辨析(3分)。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卷,文言实词必考,故文言实词的复习应成为文言文这一板块除翻译之外的又一重点。 联系教材牛刀小试 (一)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1、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巡,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百姓孰敢不箪食.(shí)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隆中对》)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韩愈《马说》) 月盈则食. (《易·丰》) 2、见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至三十三年》)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 暴见.于王《孟子·庄暴见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