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1、了解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重点】

2、熟练运用,灵活解题。 【难点】 回顾梳理

、阅读下面【甲】 【乙】两个文段,完成 9~12 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 《出师表》节选 )

【乙】 高祖 ①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 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 ②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

地,所降 ④ 下

者因以予之,与天下 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 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史记 ?高祖本纪》节选 )

注释】

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 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二、阅读下面 【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 7 - 9

题。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分)

A .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C .此皆.良实

皆.人杰也

.悉以咨之.

决胜于千里之.外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1)志虑忠纯。 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 译文:

3.选出下列对【甲】 【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2 分)

A .【甲】 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

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

人才的重要作用。

B .【乙】 文段,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 “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 原因。

C .【乙】

D .【甲】 文段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 文段,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 ,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不容反抗。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 ,此外, 诸葛亮还 。( 3 分)

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 (选自《陈涉世家》)

【乙】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

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寤③。其夕,相与俟狙公

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④而死。

---------- (选自《诚意伯文集》)注:①狙(j 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馁:饥饿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广故数言欲亡.亡:(2)狙公卒.馁而死卒: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天下苦秦久矣翻译:

(2)山之果,公所树与?翻译: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 分)

【甲】文中的陈胜、吴广和【乙】文中的众狙都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但他们反抗原因却

有所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众狙反抗的根本原因是。面对命运的不公,陈胜、吴广发出了的质疑,而小狙的的质疑使众狙终于醒悟。(用原文回答)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 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

不贬;庶事精练,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⑥之亚匹⑦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化。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悔改。⑤物:人,百姓。⑥亚匹:同一类人。⑦管、萧:管仲、萧何。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2)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释: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翻译:

10. 【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识治”体现在哪里。(3 分)答: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11 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

息,可不惧哉!

故有患难,君臣旰 ②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 亡不俟 ③夕矣!传曰: “不备不虞 ④,不可以师。”又曰:“豫⑤备无虞⑥,古之善政。”又曰:“蜂虿 ⑦尚有毒, 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 (选自《将苑》 ) 注:① [逾]

超过。 ②[旰]念ɡàn ,晩;迟。③ [俟]念 s ì,等待。④ [虞]准备,防范。⑤ [豫]预先;事先。 ⑥[虞]忧虑, 忧患。⑦ [ 虿] 念 ch à i ),蝎子一类的毒虫。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2分)

(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

( 2)不可以师. 师:

12.下列各句中“于”和“躬耕于南阳”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14.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论语·为政》中的一条语录。请结合【甲】

文说说诸葛亮“敬事而信”的具体表现。

(3 分) 答:

15. 【乙】文中提到“居安而不思危” ,结合你读过的《出师表》全文和《三国演义》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后主刘禅“居

安而不思危” 。(3 分)答:

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完成 5-8 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2 分)

( 1)管夷吾举于士.

士: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 分)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18.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第②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 第③段中,孟子强调,人只有经过主观努力,才可能带来 “ ” “ ” “ ”的结果。(其中①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③④用原文回答) 。(4 分)

19.下面链接材料写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一段史实。请根据材料内容推测吴越争霸的结果,并简要说

明这个结果使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答:

【链接材料】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 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 ①厚币 ②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③。吴王将许之。伍子胥 ④谏曰:“越 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 .此谓燕巢于幕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3 分)

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⑤。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注:①种:即文种,越国的重要谋臣。②厚币:厚礼。③委国为臣妾:把国政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④伍子胥:吴国重臣,因多次进谏,受谗被赐死。⑤平:讲和。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9 分)

1.C

(共2 分)

2.(1)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2)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共2 分。每句1 分)

3.D

(共2 分)

4.示例:(1)善于识人(2)善于用人(3)强调德的重要性

(共3 分。每要点1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 分)

5.答案:逃跑最终(2 分)

6.答案:(1)天下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 分)

(2)山上的果子,是猴公种的树结出来的吗?(或山上的那些果树,是狙公种的吗?)(2分)7.答案:①失期,法皆斩②皆畏苦之③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④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共4分。每空1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9 分)

8.(1)治(1 分)

(2)释放,赦免(1 分)

9.(1)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遗憾的。(2分)

(2)善言善行哪怕再小,也不会不奖赏;为非作歹哪怕再轻,也不会不贬黜。(2分)10.答案示例:希望后主能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知人善任,举荐了一批忠臣良将。(3 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2 分)

11. (2 分)(1)卑:身份低微(2)师:出兵征伐

12. (2 分)C

13. (2 分)(我)因此感动振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4. (3 分)临危接受重任,接受先帝遗命,平定南方,上书陛下北伐中原(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15. (3 分)赏罚不明,亲近小人,贪图享乐(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答出

五、文言文阅读(共11 分)

16. (1)狱官(2)同“弼”,辅弼。

(共2 分。共2 空,每空1 分,意思对即可)

17.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共2 分。意思对即可)

18. ①磨难②然后能改(改)③而后作(作)④而后喻(喻)(共4 分。共4 空,每空1 分。第1 空,意思对即

可)

19. ①答案示例:越国战胜吴国。(共1 分。意思对即可)②答案示例:内有贤臣而不任用,外有敌国而不警惕,这个

国家常常会被灭亡。

(共2 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