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作业:1.1.2四种命题(含答案)

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作业:1.1.2四种命题(含答案)

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作业:1.1.2四种命题(含答案)
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作业:1.1.2四种命题(含答案)

1.1.2四种命题

课时目标 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2.认识四种命题的结构,会对命题进行转换.

1.四种命题的概念:

(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的结构:

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綈p,綈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四种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成立,则q成立.即“若p,则q”.

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若q,则p”.

否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若綈p,则綈q”.

逆否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若綈q,则綈p”.

一、选择题

1.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命题“若A∩B=A,则A?B”的逆否命题是()

A.若A∪B≠A,则A?B

B.若A∩B≠A,则A?B

C.若A?B,则A∩B≠A

D.若A?B,则A∩B≠A

3.对于命题“若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a n≠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B.它的否命题是真命题

C.它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

D.它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4.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1,则方程x2-2bx+b2+b=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命题“当AB=AC时,△ABC为等腰三角形”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4 B.3 C.2 D.0

6.命题“若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log a2<0”的逆否命题是()

A.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B.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C.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D.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题号12345 6 答案

7.命题“若x>y,则x3>y3-1”的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命题“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正整数,可以被3整除”的逆否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②若a2+b2=0,则a,b全为0;

③命题“若m≤1,则x2-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若A∩B=B,则A?B”的逆命题.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

10.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正数的平方根不等于0;

(2)当x=2时,x2+x-6=0;

(3)对顶角相等.

1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1)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

(2)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弦的垂直平分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能力提升

12.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A.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

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13.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有非空解集,则a2-4b≥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对条件、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可以先将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后再进行转

换.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进行互换和否定,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1.2四种命题答案

知识梳理

1.(1)结论和条件(2)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3)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

2.若q成立,则p成立若綈p成立,则綈q成立

若綈q成立,则綈p成立

作业设计

1.B[由a>-3?a>-6,但由a>-6 a>-3,

故真命题为原命题及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故选B.]

2.C[先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对命题进行转换.]

3.D 4.C

5.C[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6.A[由互为逆否命题的关系可知,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log a2≥0,则函数

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7.若x≤y,则x3≤y3-1

8.不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其各位数字之和不是3的倍数

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各位数字之和不是3的倍数的正整数,不能被3整除

9.②③

10.解(1)原命题:“若a是正数,则a的平方根不等于0”.

逆命题:“若a的平方根不等于0,则a是正数”.

否命题:“若a不是正数,则a的平方根等于0”.

逆否命题:“若a的平方根等于0,则a不是正数”.

(2)原命题:“若x=2,则x2+x-6=0”.

逆命题:“若x2+x-6=0,则x=2”.

否命题:“若x≠2,则x2+x-6≠0”.

逆否命题:“若x2+x-6≠0,则x≠2”.

(3)原命题:“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它们相等”.

逆命题:“若两个角相等,则它们是对顶角”.

否命题:“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它们不相等”.

逆否命题:“若两个角不相等,则它们不是对顶角”.

11.解(1)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则这个数是实数.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实数,则它的平方不是非负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非负数,则这个数不是实数.

(2)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等高.

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等高.

(3)逆命题:若一条直线平分弦所对的弧,则这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

否命题:若一条直线不是弦的垂直平分线,则这条直线不平分弦所对的弧.

逆否命题:若一条直线不平分弦所对的弧,则这条直线不是弦的垂直平分线.

12.B[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为“若綈p,则綈q”,而“是”的否定是“不是”,故选B.]

13.解逆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a2-4b≥0,则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有非空解集.

否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没有非空解集,则a2-4b<0.

逆否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a2-4b<0,则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没有非空

解集.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均为真命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选修1-1基础巩固 1-1-2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基础巩固强化 一、选择题 1.设a,b是向量,命题“若a=-b,则|a|=|b|”的逆命题是() A.若a≠-b,则|a|≠|b| B.若a=-b,则|a|≠|b| C.若|a|≠|b|,则a≠-b D.若|a|=|b|,则a=-b [答案] D [解析]将原命题的条件改为结论,结论改为条件,即得原命题的逆命题. 2.命题:“若x2<1,则-11,或x<-1,则x2>1 D.若x≥1,或x≤-1,则x2≥1 [答案] D [解析]-1

B.若ab≠0,则a≠0或b≠0 C.若a≠0且b≠0,则ab≠0 D.若a≠0或b≠0,则ab≠0 [答案] C [解析]命题“若ab=0,则a=0或b=0”的逆否命题是“若a≠0且b≠0,则ab≠0”. 4.(2012·宿州高二检测)命题“若c<0,则方程x2+x+c=0有实数解”,则() A.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逆否命题也为真 B.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逆否命题也假 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为真 D.该命题的逆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也为假 [答案] C [解析]如:当c=0时,方程x2+x+c=0有实数解, 该命题的逆命题“若方程x2+x+c=0有实数解,则c<0”是假命题; 若c<0,则Δ=1-4c>0,命题“若c<0,则方程x2+x+c=0有实数解”是真命题,故其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5.命题“若a=5,则a2=25”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原命题、否命题B.原命题、逆命题 C.原命题、逆否命题D.逆命题、否命题 [答案] D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教案

2.1.1函数 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映射的概念; 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1.通过对教材上例4、例5、例6的研究,引入映射的概念. 注:1,补充例子:投掷飞标时,每一支飞标射到盘上时,是射到盘上的唯一点上。于是,如果我们把A 看作是飞标组成的集合, B 看作是盘上的点组成的集合,那么,刚才的投飞标相当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且A 中的元素对应B 中唯一的元素,是特殊的对应. 同样,如果我们把A 看作是实数组成的集合,B 看作是数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或把A 看作是坐标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B 看作是有序实数对组成的集合,那么,这两个对应也都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并且和上述投飞标一样,也都是A 中元素对应B 中唯一元素的特殊对应.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A →B.其中与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B 中的元素b 叫做a 的象,a 叫做b 的原象. 2,强调象、原象、定义域、值域、一一对应和一一映射等概念 3.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 ,B 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 到B 的映射f :A →B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 ∈A ,y ∈B.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 这种用映射刻划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近代定义. 注:新定义更抽象更一般 如:(狄利克雷函数)是无理数)(是有理数)? ??=x 0x (1)x (f 4.补充例子: 例1.已知下列集合A 到B 的对应,请判断哪些是A 到B 的映射?并说明理由: ⑴ A=N ,B=Z ,对应法则:“取相反数”; ⑵A={-1,0,2},B={-1,0,1/2},对应法则:“取倒数”; ⑶A={1,2,3,4,5},B=R ,对应法则:“求平方根”; ⑷A={α|00≤α≤900 },B={x|0≤x ≤1},对应法则:“取正弦”. 例2.(1)(x ,y )在影射f 下的象是(x+y,x-y),则(1,2)在f 下的原象是_________。 (2)已知:f :x →y=x 2是从集合A=R 到B=[0,+∞]的一个映射,则B 中的元素1在A 中的原象是_________。 (3)已知:A={a,b},B={c,d},则从A 到B 的映射有几个 。 【典例解析】 例⒈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映射,为什么? ⑴A=(0,+∞),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⑵A={x|-2≤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4 2 x (其中x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命题及其关系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知识点梳理 )巩固练习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命题及其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能够指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能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3.能熟练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要点梳理】 要点一、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要点诠释: 1.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x>2”,“2不一定大于3”. 2.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π是有理数吗?”、“今天天气真好!”等. 3.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要点二、命题的结构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或“如果p,那么q”的形式.其中p是命题的条件,q是命题的结论. 要点诠释: 1.一般地,命题“若p则q”中的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 2.有些问题中需要明确指出条件p和q各是什么,因此需要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 的形式. 要点三、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

. 否命题:“若非 p ,则非 q ”,或“若 ?p ,则 ?q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 者分别否定; 逆否命题:“若非 q ,则非 p ”,或“若 ?q ,则 ?p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 要点诠释: 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 p ,则 q ”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 形式的命题. 要点四、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四种命题之间的构成关系 原 命题 若p 则q 互 互 互 逆 为 逆 否 逆命题 若q 则p 互 否 否 命 题 互 为 逆 否 否 逆 否命 题 若?p 则?q 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 互 逆 若?q 则?p 原命题 真 真 假 假 逆命题 真 假 真 假 否命题 真 假 真 假 逆否命 题 真 真 假 假 要点诠释: (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2)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命题的概念 例 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末位是 0 的整数能被 5 整除;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人教B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2 a b ab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2 a b a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a b ab +≤ 等号成立条件 1.课题导入 2 a b ab +≤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设计意图】由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引出新课,使数学贴近实际,来源于生活. ◆ 教学过程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目标 ◆ 教材分析

2.讲授新课 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22a 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 2 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 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 =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222a b ab +=. 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2R,,2 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2 22)(2b a ab b a -=-+ 当2 2 ,()0,,()0,a b a b a b a b ≠->=-=时当时 所以,0)(2 ≥-b a ,即.2)(2 2 ab b a ≥+ 4.(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2 a b ab +≤ 特别的,如果a >0,b >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2a b ab +≥,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a>0,b>0)2 a b ab +≤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2 a b ab +≤ 用分析法证明: 要证 2 a b ab +≥ (1) 只要证 a +b ≥ (2) 要证(2),只要证 a +b - ≥0 (3) 要证(3),只要证 ( - )2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4)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2 a b ab +≤的几何意义 探究: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四种命题》参考学案

1.1.2 四种命题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学习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 (1)钝角的余弦值是正数; (2)函数232y x x =-+有两个零点. 二、新课: 1. .四种命题----- 观察: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 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四种命题的概念: 例1:设原命题是“若不等式040≤->++q p R q px x ,则的解集是”,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跟踪练习1---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ab=0,则a=0或b=0. (2)当c >0 时,若a >b ,则ac >bc ; (3)若B A B B A ?=?则, (4)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 2.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引例:判断正误 (1)若原命题是“对顶角相等”,它的否命题是“对顶角不相等”。 (2)若原命题是“对顶角相等”,它的否命题是“不成对顶关系的两个角不相等”。 原命题: 若 p , 则 q 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 对应练习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1)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2) 若x=2或x=-3,则x 2+x-6=0 三、作业 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x 2+y 2=0,则xy =0 2)B A b a ABC ,则中,若? 3)若a ,b,c 成等差数列,则2b=a+c. 4)函数232y x x =-+有两个零点;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选修2-1训练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数学·选修2-1(人教A版)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1.2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x2+y2=0,则x,y全为0”的否命题;②“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逆否命题. A. 3个 B.2个 C.1个 D. 0个 答案:B 2.若命题p的逆命题是q,q的逆否命题是r,则命题r是命题p的 ( ) A.逆命题 B.否命题 C.逆否命题 D.等价命题 解析:根据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可知命题r是命题p的否命题.答案:B

3.在命题“若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上,则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不是?”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对于真假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都真 B.都假 C.否命题真 D.逆否命题真 解析:原命题是真命题,所以逆否命题一定也为真命题. 答案:D 4.已知全集U=R,如果命题p:3∈A∪B,则命题“非p”是( ) A.非p:3?A B.非p:3∈?U B C.非p:3?A∩B D.非p:3∈?U(A∪B) 答案:D 5.设p:x<-1,﹁q:x2-x-2>0,则下列命题为真的是( ) A.若q,则﹁p B.若﹁q,则p C.若p,则q D.若﹁p,则q 解析:∵﹁ q:x<-1或x>2,∴若p,则﹁q. 答案:A 二、填空题 6.“在△ABC中,若∠C=90°,则∠A、∠B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在△ABC中,若∠C≠90°,则∠A,∠B不都是锐角. 7.“若P={x||x|<1},则0∈P”的等价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命题的等价命题可以是其逆否命题,所以填“若0?P,则P≠{x||x|<1}”. 答案:“若0?P,则P≠{x||x|<1}” 8.给定下列命题: ①“若k>0,则方程x2+2x-k=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 ②若f(x)=cos x,则f(x)为周期函数; ③“若A=B,则sin A=sin B”的逆命题; ④“若xy=0,则x、y中至少有一个为0”的否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对于①,因为Δ=4-4(-k)=4+4k>0,所以原命题为真.所以①是真命题. 显然②是真命题. ③的逆命题:“若sin A=sin B,则A=B”是假命题. ④的否命题:“若xy≠0,则x、y都不为零”是真命题. 答案:①②④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椭圆的几何性质:

人教B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Jab色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 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 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品质. 1. 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 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 --------------- J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ab 的证明过程; 2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 ab -―b等号成立条件 2 1?课题导入 基本不等式,ab 乞上的几何背景: 2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 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 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设计意图】由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引出新课,使数学贴近实际,来源于生活.

2 ?讲授新课 1 ?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 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a2b2.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a2 b2.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 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a2 b2 2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2 2 a b 2ab. 2.得到结论: 般的,如果a,b R,那么a2 b2 2ab(当且仅当a b时取""号) 3. 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a2 b2 2ab (a b)2 2 2 当a b时,(a b) 0,当 a b时,(a b) 0, 所以,(a b)20,即(a2 b2) 2ab. a b 4. (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 ,ab 2 特别的,如果a>0, b>0,我们用分别代替a、b,可得a b 2. ab ,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ab ^-b(a>0,b>0) 2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ab 乞上 2 2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人教b版教案余弦定理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人教B版教案余弦定 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对余弦定理的探究,教材是从直角三角形入手,通过向量知识给予证明的.一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向量工具性的认识,二是感受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奇妙之处,感受向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课后仍鼓励学生探究余弦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推出余弦定理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并让学生结合余弦函数的性质明确: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由上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还要启发引导学生注意余弦定理的几种变形式,并总结余弦定理的适用题型的特点,在解题时正确选用余弦定理达到求解、化简的目的. 应用余弦定理及其另一种形式,并结合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在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时,可以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这样就把问题转化成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在已知三边和一个角的情况下,求另一个角既可以应用余弦定理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用正弦定理.用余弦定理的另一种形式,可以(根据角的余弦值)直接判断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但计算比较复杂.用正弦定理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但仍要根据已知条件中边的大小来确定角的大小.根据教材特点,本内容安排2课时.一节重在余弦定理的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重在解三角形中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维目标 1.通过对余弦定理的探究与证明,掌握余弦定理的另一种形式及其应用;了解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知道解三角形问题的几种情形. 2.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加深对数学具有广泛应用的认识;同时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数学表达式的变换,认识数学中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3.加深对数学思想的认识,本节的主要数学思想是量化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是对于数学知识的理性的、本质的、高度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具体数学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教案

选修2-1 1.1命题与量词 1.1.1命题 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 2.理解命题的构成,并能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重点) 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命题 阅读教材P3,完成下列问题. 1.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命题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q,r,…. 2.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判断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求证3是无理数; ②x2+2x+1≥0; ③你是高二学生吗?

④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苹果; ⑤一个正整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解析】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符合两点:①陈述句,②能判断真假. 【答案】②④⑤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型]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0是自然数吗? ③22 016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的元素; ⑤作△ABC≌△A′B′C′. 【精彩点拨】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要看是否符合两条: (1)是否为陈述句.(2)能否判断真假. 【自主解答】②是疑问句,不是命题;③是陈述句,但“很大”无法说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 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 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 0()5.0(s m h h v =--= ;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 1()2(s m h h v -=--=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 65 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新课程)高中数学 2.4.1《函数的零点》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零点的意义,能判断二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 2、能力目标:体验函数零点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研究问题,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间相互转化以及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达标 1.如果函数y=f(x)在实数处的值等于零,即f(x)=0,则x叫做 . 2.把一个函数的图像与 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 3.二次函数y=a2x +bx+c(a≠0),当 Δ=2b -4ac>0时,二次函数有 个零点; Δ=2b -4ac=0时,二次函数有 个零点; Δ=2b -4ac<0时,二次函数有 个零点. 4.二次函数零点的性质: (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不是二重零点), . (2)在相邻的两个零点之间所有 . 二。典例解析 例1.若函数f(x)=2x +ax+b的两个零点是2和-4,求a,b的值. 例1、解:函数f(x)=2x +ax+b的两个零点是2和-4,也就是方程2x +ax+b=0的两个根是2和-4,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b a )4(2)4(2得a=2,b =-8. 评析:反常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以及反常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本体解决关键. 例2.求证:方程52x -7x-1=0的一个根在(-1,0)上,另一个根在(1,2)上. 例2、证明:设f(x)=52x -7x-1,则f(-1)f(0)=-11<0,f(1)(2)=-15<0.而二次函数f(x)=52x -7x-1是连续的.所以,f(x)在(-1,0)和(1,2)上分别有零点. 即方程52x -7x-1=0的根一个在(-1,0)上,另一个(1,2)在上. 评析:判断函数是否在(a,b)上存在零点,除验证f(a)?f(b)<0是否

高中数学 第一章《四种命题》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第一章《四种命题》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四种命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引入 初中已学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同学回顾:什么叫做命题的逆命题?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3.归纳总结 问题一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紧接结合此例给出四个命题的概念,(1)和(2)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1)和(3)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1)和(4)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4.抽象概括 定义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让学生举一些互逆命题的例子。 定义2: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让学生举一些互否命题的例子。 定义3: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套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伸缩变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四、知识链接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研究曲线与方程间的关系? 五、学习过程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某信息中心接到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它们晚了4s。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是1020m,试确定

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各观测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问题1: 思考1:问题1:用什么方法描述发生的位置? 思考2: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问题2:还可以怎样描述点P的位置? B例1.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b2+c2=5a2,BE,CF分别为边AC,CF上的中线,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BE与CF的位置关系。 探究:你能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解决这个问题吗?比较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直角坐标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些规则: 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可以选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 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可以选对称轴为坐标轴 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地在坐标轴上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思考1: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sin2x? 坐标压缩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纵坐标不变,将横 坐标x 缩为原来 1/2,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21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压缩变换。 思考2: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3sinx?写出其坐标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横坐标x 不变,将纵坐标y 伸长为原来 3倍,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3' '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伸长变换。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必修一B版教案3.2.2对数函数(一)

3.2.2对数函数(一) 教学目标: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会运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会利用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教学过程: 1、习对数的概念 R+ R 增函数 (1,0)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其中a>0,a≠1) (1)y=log a x2 (2)y=log a(4-x) 练习1 求函数y=log a(9-x2)的定义域 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 log 23.4 , log 2 8.5 ⑵log 0.3 1.8 , log 0.3 2.7

⑶log a5.1 , log a5.9 ( a>0 , 且a≠1 ) 练习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log 106 log 10 8 ⑵log 0.5 6 log 0.5 4 ⑶log 0.10.5 log 0.1 0.6 ⑷log 1.5 0.6 log 1.5 0.4 练习3: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m,n 的大小: (1) log 3 m < log 3 n (2) log 0.3 m > log 0.3 n (3) log a m < log a n (0 log a n (a>1) 例3 填空题: (1)log 20.3____0 (2)log 0.7 5____ 0 (3)log 34____ 0 (4)log 0.6 0.5____ 0 思考:log a b>0时a、b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log a b<0时a、b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结论:对于(0,1),(1,+∞)两区间而言, log a x的值当a、x在同区间为正,异区间为负。例4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⑴log 67 , log 7 6 ; ⑵log 3 1.5 , log 2 0.8 练习4:将0.32,log 20.5,log 0.5 1.5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教材第112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课后作业: 114 P习题3—2A,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