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方法指导】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

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如右图所示)

分述如下: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

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

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唐太宗

2.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评价孙中山”(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中\辛亥革命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观点

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例】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试结合18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

思路提示:

①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

②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

③因此拿破仑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作用。

思路提示:

①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③长征途中提出改变去湘西,转向贵州进发的主张,遵义会议上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革命;④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⑤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时间分期线索事迹分类线索

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

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总之,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但只要我们掌

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定能在历史人物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

(1)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进行评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可以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3)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实质。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发展要求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知识结构】

一、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1、统一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社会基础)客观条件(2)人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一。(人民需要)

(3)秦国变法彻底,实力最强。(秦的实力)

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广泛吸引各国人才,制定正确的

统一战略。(个人适应潮流)

2、统一策略: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特点:各个击破

3、过程:前230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水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一大业。

4、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

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措施

影响政治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发展;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2、秦朝疆域:

以陕西咸阳(西安)为都城,最东、最北的一郡是辽东郡,最西的一郡是陇西郡,最南的一郡是象郡。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文化。

2、长期征战(征越、伐匈、戍边)大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兵役、徭役、赋税繁重。

3、实行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课后练习: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C)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2、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的是(D)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3、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A)

A、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他首创并建立了专制王义中央集权制度

C、他修筑了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原的安宁

D、他焚书坑儒,维护了思想统一

4、秦朝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5、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史实;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百代皆行秦政法”,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的主要贡献。(3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3分)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课外阅读“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

【知识结构】

一、“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年)1、概况:

⑴原因概括: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⑵主要表现: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

⑴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⑵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

⑶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⑷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人才济济。(5)民族关系:开明(6)对外关系:开放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策略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

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西突厥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吐蕃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步辇

图)

评价①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民族团结,政权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对外关系方面(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策中外交往概况影响

①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表现2.)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

教、回教、摩尼教传入)

③玄奘取经

④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吸收)

③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辐

射)

(朝鲜: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四、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楷模,并对以后历朝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课后练习:

1、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A)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D)

A.当一代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3、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A)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D)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5、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C)

A.为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B.表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C.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D.表明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6、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B)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7、《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8、下列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和地区是(A)

A.朝鲜、日本 B.印度C.东南亚 D.西亚、中亚

9、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B)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0、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最根本的原因是(A)

A.唐代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对外交通发达

C.统治阶级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D.唐代重视对外贸易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唐大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材料2:上(唐大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资治通鉴》

材料3:(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

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请回答:(1)据材料1和材料2,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与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重大措施?促成怎样的局面?(8分)

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3)材料3与材料2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4)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8分)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5)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8分)

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12、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角度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1分)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4分)

思想:“存百姓”思想

史实:①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②法律上:慎用刑法;《唐律》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一目【知识结构】

问题措施影响1、皇权受威胁智擒鳌拜,稳定朝廷秩序,表现出机智与果敢。1、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2、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3、是一位对多民族国家有着突出贡献的封建帝王。2、地方割据1、平定三藩之乱、2、统一台湾、3、平叛准噶尔噶尔

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3、民族矛盾1、学习汉族: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A、多伦会盟

B、特封四大活佛

C、设立木兰围场、避暑山庄4、民族矛盾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

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

【具体细节】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三藩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威胁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康熙下令撤藩,亲自指挥,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

2、东南:统一台湾。任用施琅为将,迫使郑克塽投降,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3、西北:平定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葛尔丹的叛乱。

康熙帝以“除恶务尽”的气魄,深入大漠,三次御驾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

4、崇尚儒家文化,缓和满汉矛盾。

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5、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特别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清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目的。

6、东北: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

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亲自东巡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

略方针。

军事上: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外交上: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评价:两国平等协商而签订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年的稳定。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称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课后练习:

少年康熙继位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但康熙却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据此回答1~5题。

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

3、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的评价是()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扑灭反清武装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4、台湾收复后,隶属于()

A.江苏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广东省

5、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熙面临沙俄的侵略,毅然行使和维护国家的主权。据此回答6~10题。

6、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7、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8、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主权

9、康熙帝的行为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典型表现()

A.亲自东巡,了解敌情B.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对方谈判

C.签约时使用“中国”这一国号D.极力维护满州的统治

10、康熙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康熙良好的个人素质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顺治皇帝第三子,八岁登基,十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长大成人。在位60余年,施展雄才大略,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康乾盛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请据此回答:

(1)康熙在位前期,清军入关,天下初定,满洲贵族统治下的清王朝面临着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8分)

①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②汉族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国家统一,③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破坏国家统一;④外国侵略势力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康熙在位的60年,中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1300万平方千米,生活着50多个民族,康熙是如何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营造盛世王朝的?(10分)

①平定“三番之乱”,②收复台湾,③打击沙俄侵略势力,收复雅克萨,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④推崇孔子,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

12、概括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3分)康熙帝在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特点?

秦始皇: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唐太宗: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康熙帝: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新特点: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从康熙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历史启示?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

13、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

材料三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帝《翰海》

(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1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和措施。(3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对此,他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5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们地位。(3分)

总结:

1、秦始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康熙帝:5大功绩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版图由此奠定

秦始皇侧重点在于建立统一

唐太宗侧重点在于治世

康熙帝侧重点在于巩固统一

三位帝王正好处于封建社会的建立、鼎盛、晚期三大代表时期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1、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

2、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发展要求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结构】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原因:(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

2、讲学收徒(30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传承仁和礼。

3、从政生涯(51岁)——官:鲁—中督宰——司寇。

4、周游列国(54岁)——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教(68岁)——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

二、开创儒家思想

『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礼(孔子思想的目标)——礼是政治概念

....

⑴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等级规范制度。

⑵关于礼的做法:“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⑶评价:①积极——稳定社会次序,巩固统治,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②局限——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

主贵族利益,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

....

⑴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⑵关于仁的做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⑶评价:①对于统治阶级——“以德为政”(唐太宗、汉文帝、汉景帝),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秩序。

3、中庸(调整礼和仁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

⑴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⑵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⑶评价: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参见23页学思之窗的孔子的话』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四、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①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3、总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探究问题1]1]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1、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3、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4、大作家: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5、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探究问题2]请你收集一下孔子言论: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探究问题3]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课后练习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5、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

6、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君君君君、、臣臣臣臣、、父父父父、、子子子子。。”公日公日::“善哉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举中国人,

,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则措四海而皆准,

,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不过百年,

,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

(1)(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中外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材料,研究对象为孔子,你获取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类

型?(型?(22分)举例之?(分)举例之?(2

2分)个人传记、相关专著、历史遗迹、历史文物

《论语《论语》

》、孔庙等8、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思想家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在250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深刻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深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33分)简要阐述它们的相互关系?(分)简要阐述它们的相互关系?(4

4分)(2)简要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简要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方法等))的主要思想主张的主要思想主张。。(8分)

1)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核心内容:仁、礼、中庸(3

3分)关系:仁与礼要结合起来,仁要有礼的约束,礼要体现仁的精神;用中庸之道才能将仁与礼和谐统一起来用中庸之道才能将仁与礼和谐统一起来。。(4分)

(2)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提出“有教无类”。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培养举止合礼培养举止合礼,

,言行合乎忠信的“成人”;培养独善其身并兼济天下的“君子”。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六经六经,,政事政事,,治国本领治国本领。。教育方法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教;言传身教;等(8

8分)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发展要求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知识结构】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经历:

1、家庭出身——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小城斯塔吉拉的马其顿御医家庭。

『问题』: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那里?⑵他与柏拉图的关系?⑶他为什么要去阿卡德米学园?

『练习』: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 .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 .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前367年,求学雅典,师从柏拉图——探索真知的精神

『材料』:⑴“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海德格尔(德)⑵“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⑶“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尊师而不盲从,探索真知的精神。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这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

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这一点尤其值得同学们学习。

3、前347年,离开雅典,从事科学研究(博学家)

『思考』: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他在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①哲学领域: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②生物学领域: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③物理学领域: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④逻辑学领域: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⑤伦理学领域:中庸之道。

4、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王子的老师

5、前335年,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

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在吕克昂学园里,老师和学生经常漫步于花园亭台,一边散步,一边交流,师生相得,其乐融融,令人羡慕。喜欢一边讲学一边散步,非常随便,有一种潇洒飘逸、逍遥自在之感,逍遥学派””。

因此被人称为“逍遥学派

6、前323年,再次离开雅典

7、前322年,逝世

二、亚氏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思考』:我们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呢?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他在逻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中的“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伟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课后练习:

1、在阿卡德米学院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2、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1分)

(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总结

孔子:东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等)

亚里斯多德: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吕克昂学园、逻辑学三段论)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1、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

2、感受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

高品质,民主与法制精神。

发展要求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知识结构】

一、领导北美独立战争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背景2、18C,英国确立北美霸权,进行殖民压迫3、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战争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1、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1774年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3、1775年,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对保证战争最后胜利起重大作用;

过程4、1776年,解放波士顿,取得北美人民的首次重大胜利;7.4《独立宣言》5、1776年,保卫纽约失利,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士气;

6、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转折点,赢得法、西、荷对英宣战。

7、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国向美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的结束;

8、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其为自由、民主、独立国家

1、反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建立北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民族革命)

评价2、促进北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3、体现华盛顿杰出的军事才干和爱国精神

二、主持制定宪法(★细化分析)

1、原因:

独立后的美国,一片混乱:

A 、1781《邦联条例》——独立初期,邦联制国家

①邦联国家,由13州构成②松散联盟,各自独立,政府无权干涉各州内政

③邦联未设总统④邦联没有真正有效的行政权威,各州各自为政,全国一片混乱

B 、1786年,马萨诸塞谢司起义

C 、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强大政府——对内:镇压下层反抗——保障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维护国家权益,发展海外贸易

2、过程: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华盛顿当选为会议主席

3、结果:制定新宪法——1787年《联邦宪法》

4、主要内容:

①联邦国家,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行使大权,各州在遵守联邦法前提下有一定自主权(军队除外)

②国家元首为总统,握有大权,称为总统制共和制

③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总统;立法—国会;司法—联邦法院(“三权”相对独立,互相牵制)

5、影响:

①联邦制实行,避免邦联制的松散,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真正统一团结国家。同时地方有一定

自治权,可以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②共和制、分权制,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自由,确立美国资阶民主政治制度;

③宪法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内——有利于全国市场形成;对外——有利于保卫

国家安全

④但有局限性:歧视黑人奴隶与妇女等

6、评价:华盛顿为制定宪法,建设民主作出重要贡献

三、担任美国总统

1、就职:1789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在纽约举行

2、第一任期:

(1)时间:1789——1793年

(2)形势:联邦政府羽翼尚未丰满,国库债务累累,海陆军名不副实

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使各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所反映;

(3)措施②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③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④创立总统否决制;

(4)作用: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

3、第二任期:

(1)时间:1793——1797年

(2)政绩: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

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

1796年,公开发表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教诲;

(3)引退:1797年,辞官回家,不当终身总统

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范例

4、离逝:1799年12月14日,在受了一场风寒后病逝

四、评价

1、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2、功: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

②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

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④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⑤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拒绝连任,不当终身总统,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超两届树立范例。

过: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3、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课堂练习:

1.华盛顿率领大陆军进行的首次军事行动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围攻波士顿

C.奇袭特伦顿

D.保卫纽约

2.美国独立战争的正义事业,赢得了法国、荷兰的军事援助是在

A.来克星顿枪声后

B.《独立宣言》发表后

C.萨拉托加大捷后

D.费城和华盛顿陷落后 3.在华盛顿的首届总统任期内,他创立了

A.君主立宪制度

B.护国主制度

C.三权分立制度

D.总统否决权制度

4.1797年华盛顿激流勇退,开创了总统连任不超过几届的制度

A.两届

B.三届

C.四届

D.五届

5.华盛顿躲总统告别辞中的外交政策被视为美国什么外交政策的先导

A.大棒政策

B.金元外交

C.单边主义

D.孤立主义

6、下列关于北美独立战争战场形势发展的各项表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大陆军在战争初期曾一度受挫B.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后扭转战局

C.波士顿倾茶事件使北美人民对胜利充满希望D.美国在战争后期得到了法国的帮助

7、《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

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是

A .民族独立战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反殖民主义斗争

D .小国的反抗战争

8、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二届大陆会议②通过《独立宣言》③华盛顿任总统④制定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9、华盛顿1796年“临别赠言”(节选)

如果人民的意见认为,宪法上的权限分配或限制,在某一特定方面不合理,我们应当照宪法所规定的

办法予以修改。但我们不可用僭权(意谓采用篡权等不正当手段)的方式予以更改,因为,这种方法田然可能把某一事件办好,但自由政府也往往由于这种方式而遭到毁灭。所以使用这种方式,虽然或可能得到局部的或一时的好处,但此例一开,一定永远抵不过它的破坏力。

(3)请举一例说明《联邦宪法》中的“某一特定方面不合理”之处。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华盛顿对这种“不合理”之处的态度?华盛顿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6分)

(4)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是历史研究与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请从道德评价角度对华盛顿的“三进三退’扼要地表明看法。(3分)

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

(一)从军显露:

1、拥护雅各宾派,围攻土伦,暂露头角,由炮兵上尉晋升为准将、炮兵旅长;

2、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人叛乱;——从此,拿破仑走上军事发展道路

(二)前期作战:

1、1796年,北意战争,击败反法同盟军;

结果:拿破仑军队以少胜多,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

影响: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共和国统治;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2、1798年,远征埃及;

原因:切断英国与殖民地印的交通线

3、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俄、英、奥)1805年

1805年,发动奥斯特里茨战役,“三皇会战”,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4、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英、奥)1810年

割地赔款,公主嫁给拿破仑——拿破仑控制了除英、俄外的几乎整个欧洲,登上欧洲大陆霸主宝座。

评价拿破仑前期战争:

1)作战目的: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目的也是对法国的意义)

2)作战性质:正义战争

3)作战意义: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思考』『思考』为什么英、俄、普、为什么英、俄、普、为什么英、俄、普、奥结成奥结成奥结成反法同盟与法国作战原因目的分析?

反法同盟与法国作战原因目的分析?原因:法国大革命不仅打破法国封建统治,也震动欧洲封建统治,

直接目的:干涉法国革命,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根本目的:英——维护欧洲霸权;俄、普、奥——维护封建统治

(三)后期作战(三)后期作战::(18101810——18151815)

)1、1812年,60万大军进攻俄国;

原因: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结果:被迫撤退。归国时军队消耗殆尽,蕴藏覆灭的危机

败因: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后方供应不足;气候寒冷

影响:战争失败,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2、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即与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原因:英俄挫败法霸权

其他欧洲国家摆脱帝国统治,是“民族之战”

过程:莱比锡大会战,法军惨败

影响:拿破仑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帝国开始瓦解(1804—1814)

波旁封建王朝复辟(说明:欧洲封建势力依然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3、1815年,滑铁卢战役(即与英、俄、普、奥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战)

原因: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登皇位

过程:滑铁卢战役,法军惨败

评价拿破仑后期作战:

1)作战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

2)作战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3)作战结果:被反法同盟击败

(对外侵略战争,带去灾难,招致反抗,致使帝国覆灭)

『思考』

『思考』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

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

内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外因——法国奴役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广泛的反抗。

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

(一)上台执政——“雾月政变”(1799年)——建立起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材料』: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来扮演”

『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恩格斯的这段话,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是偶然现象吗?(时势造英雄)1)法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督政府无力解决;2)资产阶级希望更强有力的政权来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巩固革命成果。3)拿破仑手握重兵且具有政治手腕。

(二)建立帝国(1804年)

1、原因:①战争中获胜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商人拥护拿破仑集权。②拿破仑个人野心膨胀。

2、过程: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国第一帝国。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

(三)改造法国

1、目的:通过改革,稳定政权,强大国家

2、政策:

基本原则保护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

措施①政治上精简编制,政府改革成军事体制;剥夺人民民主权利

②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军事上继承大革命传统,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军事征战

④宗教上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⑤法律上编纂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法律规范

⑥对外上大陆封锁

影响帝国的建立,是拿破仑以军事起家,又以军事来巩固统治的必然产物,也是革命曲折的反映。它虽然违背了人民要求的大革命时代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但暂时符合社会上层,尤其是大资产阶级要求稳定和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捍卫和巩固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细分析』

1、法律方面:颁布民法典即《拿破仑发典》

内容: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影响:1、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法律条文形式被确定下来,打击封建势力,保护资本主义势力。

2成为资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广泛传播。

2、对外方面:大陆封锁

原因:为了孤立和击败英国,争夺欧洲霸权,拿破仑军事上胜利,使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作出狂妄决策。过程:1806年——“大陆封锁令”

内容: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比较“闭关锁国政策”异同)

影响:既打败英国,也葬送法国(埋下失败的隐患)

三、评价拿破仑:

1、功:

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例:《民法典》。

对外: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2、过:

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

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

总体: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课堂练习:

1、法军总司令杜戈米埃将军曾在报告中写道:“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波拿巴的伟大功绩,……这位非常优秀的军官的才能是无法描述完全的,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嘉奖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这位年轻人指的是谁?他在什么事件中展现了他的才能?

A、拿破仑土伦战役

B、拿破仑平定保王党叛乱

C、路易·波拿巴土伦战役

D、路易·波拿巴平定保王党叛乱

2、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3、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4、拿破仑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以下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A、重建君主制度导致大革命成果付之东流B、对于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C、发动侵略战争阻碍各国人民反封建斗争D、宣扬“民族主义”造成欧洲国家的分裂

5、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其客观条件是:①反法同盟和法国的反革命势力仍然威胁着法国②法国大资产阶级需要拿破仑来维护统治③拿破仑有夺取政权的野心④法国金融资本家和军火商以金钱支持他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并轻易地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

A.督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失去人民支持

B.拿破仑握有强大的军队,并得到人民拥护

C.法国内外交困,需要强力政权稳定秩序

D.拿破仑在法国威望极高,对外战争屡战屡胜

7、材料一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这是狭义的《拿破仑法典》。广义地说,它还包括拿破仑统治时期通过的其他法典:《民事诉讼法典》(1806年)、《商业法典》(1807年)、《刑事诉讼法典》(1808年)和《刑法典》(1810年)。

材料二有谁能预测到这位1800年的明智之士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这位伟大人物的一

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

材料三为了向拿破仑表达敬意,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但当他得知拿破仑很快就要加冕称帝时,愤怒地将写有呈献给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题词的封面撕下。正式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法国历史学家阿道夫·梯也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2)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帝国崩溃的原因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及了解,请谈谈你对“拿破仑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军事家”的理解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夸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激流勇退,辞官回家,不当终生总统。

材料二:(图1)1804年罗马教皇为拿破仑加冕;

(图2)时间之神为拿破仑及其法典加冕。

1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于当“国王”或“皇帝”采取了怎样的做法(2分)

2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4分)

3材料二(图2)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概述法典历史地位?(4分)

4综上所述,华盛顿与拿破仑对本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

(3)主题:法典将与时间同在,传诸万世。(法典的精神是永恒的)地位:用法律条文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4)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或都体现了资本发主义展的需要)。(2分)8、阅读材料: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1、拿破仑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

2、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封建势力的强大、对欧洲人民的奴役、本人的权力欲望。

——华盛顿——

美国“国父”,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精神: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坚持民主)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制度,总统否决制及连任不超两届总统)

——拿破仑——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捍卫了革命成果,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发展要求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知识结构】

第1阶段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894—1905)

大事记1、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重点)

第2阶段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6—1912.3)

大事记1、坚持武装斗争:发动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冈起义)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不是孙领导)

3、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重点)

4、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重点)

5、辞去临时大总统:关注民生问题

第3阶段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1913—1922)

大事记1913-1922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1、二次革命1913;2、护国运动1915;3、两次护法运动1917—1922等认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

第4阶段促成国共合作(1923—1925)

大事记1、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提出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重点)

2、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

3、带病北上(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4、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认识①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

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重点问题】

1、同盟会成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纲领、意义、性质)

答:⑴时间:1905年;⑵地点:东京;⑶纲领: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三民主义”

⑷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⑸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三民主义的理解与评价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

指导思想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

评价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满族贵族(清朝)

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进步性: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

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

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

限性:①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②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

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基本要素

时间:、总统:、首都:、国旗:、纪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为什么?A、政府组成人员看B、颁布的法令看)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⑴内容:A、权利: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主权在民)。

B、政体:____、______、_____三权分立。

C、责任内阁制度。

⑵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辛亥革命的功绩

⑴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间接的反帝)

⑵最主要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在华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⑶是中国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发生重大改变,促进社会的进步(最深远的意义)【思考】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可以说胜利也可以说失败。我们课本主要讲革命胜利了。失败主要讲社会性质没变,革命任务没完成。)

6、关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⑴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哪些历史背景(晚年思想变化的原因)?答:①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因素)

③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

④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⑵对比分析,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的内涵?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三大政策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

洲贵族的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

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①不反帝→反帝联俄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

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

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①民权由资产阶

级掌握→平民共

扶助

农工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

其田”。

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扶助

农工

⑶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7、孙中山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实证明:领导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其革命的一生)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史实证明:抱病北上)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史实证明:晚年思想转变)

④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史实证明:捍卫共和)

评价认识: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国共合作之路。

1、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觉醒”阶段的主要因素

A、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的疯狂侵略

B、亚洲各国资本主义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C、亚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必然结果

D、民族、民主思想在亚洲各国的传播

2、就“亚洲的觉醒”这一含义而言,哪一斗争不属于这一范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