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android应用启动界面

创建android应用启动界面

创建android应用启动界面
创建android应用启动界面

每个Androi d应用启动之后都会出现一个Spl ash启动界面,显示产品的LOGO、公司的LOGO或者开发者信息。如果应用程序启动时间比较长,那么启动界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可以让用户耐心等待这段枯燥的时间。

1.制作Splash界面

突出产品LOGO,产品名称,产品主要特色;

注明产品的版本信息;

注明公司信息或者开发者信息;

背景图片,亦可以用背景颜色代替;

2.处理后台资源

大多数的Splash界面都是会等待一定时间,然后切换到下一个界面;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对系统状况进行检测,比如网络是否通,电源是否充足;

或者,预先加载相关数据;

为了能让启动界面展现时间固定,需要计算执行以上预处理任务所花费的时间,那么:启动界面SLEEP的时间=固定时间-预处理任务时间;

思路有两个,一个是用两个Activity来做,一个用来做启动画面,另一个是主页面;还可以用一个Activity来做,程序启动时显现启动画面,当启动完成后,它会被隐藏来。

方法一:两个Activity,通过线程延迟指定的时间再执行Activity的跳转,我们需要建立两个Activity,一个是SplashActivity,用来做启动画面。另一个是HelloWo rldActivity。在这里只是说明如何来做启动画面,所以就不详细来完成Activity了。

核心代码:

package com.demo.app;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content.Intent;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public class Splash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final int SPLASH_DISPLAY_LENGHT = 6000; // 延迟六秒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https://www.doczj.com/doc/004694937.html,yout.splash);

new Handler().postDelayed(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Intent mainIntent = new Intent(SplashActivity.this,

HelloWorldActivity.class);

SplashActivity.this.startActivity(mainIntent);

SplashActivity.this.finish();

}

}, SPLASH_DISPLAY_LENGHT);

}

}

说明:

Handl er().postDelayed 是延迟指定的时间再执行

Handl er类主要可以使用如下3个方法来设置执行R unnabl e对象的时间:

// 立即执行Runnable对象

public final boolean post(Runnable r);

// 在指定的时间(uptimeMillis)执行Runnable对象

public final boolean postAtTime(Runnable r, long uptimeMillis);

//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delayMillis)执行Runnable对象

public final boolean postDelayed(Runnable r, long delayMillis);

下面两行代码启动一个新的Activity,同时关闭当前Activit y。

SplashActi vity.this.startActivity(m ai nInt ent);

SplashActi vity.this.fi nish();

下面再讲一下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便大家理解Activity的跳转。

如上所示,Android 程序员可以决定一个 Acti vity 的“生”,但不能决定它的“死”,也就时说程序员可以启动一个 Activity,但是却不能手动的“结束”一个 Activity。

当你调用 Activity.finis h()方法时,结果和用户按下 BACK键一样:告诉 Activit y M anager该 Activity实例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可以被“回收”。

随后 Activit y M anager激活处于栈第二层的 Activit y 并重新入栈,同时原 Activity被压入到栈的第二层,从 Activ e 状态转到 Paused 状态。

例如上面例子中:从 Spl ashActivit y 中启动了Hell oWorl dActivity,则当前处于栈顶端的是 HelloW orldActi vity,第二层是 S plas hActivity。

当我们调用 S plas hActivity.fi nis h()方法时(我们是在S plas hActivity中通过Spl ashActivit y.this.fi nish()调用的),Spl ashActivity从 Active 状态转换 Stoped 状态,并被系统从栈中移除,标志可以被“回收”。

Activity 的状态与它在栈中的位置关系如下图:

上图的例子是

从 Activity1 中启动了 Activity2,则当前处于栈顶端的是 Activity2,第二层是 Activity1,当我们在 Activit y2中调用 Activity2.fi nish()方法时,Activity M anager重新激活 Activity1 并入栈,Activity2 从 Activ e 状态转换Stoped 状态,同时标注Activit y2可以被“回收” 。Activity1. onActivityR esult(i nt requestCode, i nt resultCode, Int ent data)方法被执行,Activit y2 返回的数据通过data参数返回给 Activity1。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忘了修改A ndroi dManifest.xml文件。如下:

02

03 package="com.demo.app"

04 android:versionCode="1"

05 android:versionName="1.0">

0 6 ;

07

08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

09

10

1 1

12

13

14

15

16

17

18

方法二:一个 Activ ity来做。程序启动时显现启动画面,当启动完成后,它会被隐藏来

布局文件: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android:layout_width="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fill_parent">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android:layout_width="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width="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gravity="center"

android:paddingTop="10px"

android:text="This is a splash !" />

android:paddingTop="10px"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text="This is a Context" />

说明:

这里有一个id为s plashscr een的LinearL ayout,是程序启动时显现的部分。当启动完成后,它会被隐藏。核心代码:

package com.demo.app;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import android.os.Message;

import android.os.SystemClock;

import android.view.View;

import android.view.Window;

import android.widget.LinearLayout;

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LinearLayout splash;

private TextView tv;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TOPSPLASH = 0;

// time in milliseconds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PLASHTIME = 1000;

private Handler splashHandler = new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witch (msg.what) {

case STOPSPLASH:

SystemClock.sleep(4000);

splash.setVisibility(View.GONE);

break;

}

super.handleMessage(msg);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getWindow().requestFeature(Window.FEATURE_PROGRESS);

setContentView(https://www.doczj.com/doc/004694937.html,yout.main);

splash = (LinearLayout) findViewById(R.id.splashscreen);

tv = (TextView) findViewById(https://www.doczj.com/doc/004694937.html,);

tv.setText("正在建立数据连接");

Message msg = new Message();

msg.what = STOPSPLASH;

splashHandler.sendMessageDelayed(msg, SPLASHTIME);

}

}

当在应用启动后发送一个消息,把指定区域设置为隐藏, spl ash.setVisi bility(Vi ew.GONE); 就实现了启动界面。

总结一下,个人觉得还是第一个方法比较合适,当一个程序主Activity里的东西比较多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把启动画面也加进去,势必会影响程序的效率,所以实际应用的话,第一个方法是首选。

android系统开机启动流程分析

一,系统引导bootloader 加电,cpu执行bootloader程序,正常启动系统,加载boot.img【其中包含内核。还有ramdisk】 二,内核kernel bootloader加载kernel,kernel自解压,初始化,载入built-in驱动程序,完成启动。 内核启动后会创建若干内核线程,在后装入并执行程序/sbin/init/,载入init process,切换至用户空间(user-space) 内核zImage解压缩 head.S【这是ARM-Linux运行的第一个文件,这些代码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代码包裹器。其作用就是解压Linux内核,并将PC指针跳到内核(vmlinux)的第一条指令】首先初始化自解压相关环境(内存等),调用decompress_kernel进行解压,解压后调用start_kernel启动内核【start_kernel是任何版本linux内核的通用初始化函数,它会初始化很多东西,输出linux版本信息,设置体系结构相关的环境,页表结构初始化,设置系 统自陷入口,初始化系统IRQ,初始化核心调度器等等】,最后调用rest_init【rest_init 会调用kernel_init启动init进程(缺省是/init)。然后执行schedule开始任务调度。这个init是由android的./system/core/init下的代码编译出来的,由此进入了android的代码】。 三,Init进程启动 【init是kernel启动的第一个进程,init启动以后,整个android系统就起来了】 init进程启动后,根据init.rc 和init. .rc脚本文件建立几个基本 服务(servicemanager zygote),然后担当property service 的功能 打开.rc文件,解析文件内容。【system/core/init/init.c】将service信息放置到service.list中【system/core/init/init_parser.c】。 建立service进程。【service_start(…) execve(…)】 在init.c中,完成以下工作 1、初始化log系统【解析/init.rc和init.%hardware%.rc文件,在两个 文件解析步骤2时执行“early-init”行动】 2、初始化设备【在/dev下创建所有设备节点,下载firmwares】 3、初始化属性服务器【在两个文件解析步骤2时执行“init”行动】

Android人机界面(UI)设计规范(带目录)

Android 人机界面设计规范 1Android 设计的依据 1.1 框架结构及流程 是什么使得android 有着独特的用户体验? 后台处理支持多任务功能 正在进行和事件驱动的提示信息 通过Widgets 和live folders 来实现实时信息的预览 用户想用时,任一应用程序都可以挑选和选择 android 不是关于程序的,它是关于活动,把任务分层, 1.2 架构基础 硬件平台 android 设备代表的是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组合。硬件辅助导航操作,并给android 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当菜单没有开启,要把屏幕最大化时,菜单按钮可以在屏幕上提供更多的内容。返回按钮允许使用返回堆(back stack)。 竖屏与横屏 一般来说,用户界面开发竖屏与横屏。在新横屏也仍存在于新的Android 手机中。99%的android 布局支持横屏。 焦点和菜单 在触摸模式里没有焦点,只有轨迹球。Android 平台里没有鼠标焦点。确定你从未显示焦点。主菜单应该包括全部功能;它们与活动联系一起形成整体。菜单上的图标按重要性排序。如果有多于5 个图标,使用点击more menu 菜单来查看那些不太重要的菜单项。上下文菜单(长按)集中在一个特定对象。 总是把那些与所选项最相关的行为放在长按菜单的顶部。 需要记住的几点: 设计时要考虑速度和简洁 尽量分层来分等级 屏幕上的活动尽量最小 使用下载进度条,下载数据时,而不是让用户等待去看一个加载完全的页面。 考虑活动流而不是线性行为 1.3 屏幕上的行为

android 设计了特定的行为方式。在你的应用程序里利用好这一点。应该坚持android 行为的标准,避免混淆用户。 1.4 表达 细节使得产品集中在细节。程序的美学会帮助你集中注意在那些应用体验核心的关键任务上。API DEMO 是开始你的工具包的好地方。 2 用户界面原则 这部分试图讲述创造一个好的用户界面的一些基本的交互设计原则。这些原则是基本的,不止能应用于android 的用户界面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苹果建议开发者花费60%的开发时间来进行设计工作。下面的用户界面原则将为好的设计提供一个基础。 2.1 隐喻 隐喻是构建一个基于操作任务心智模型的模块;用它们来传递应用程序的概念和功能。基于真实世界的应用对象可以帮助用户很快的理解该应用程序。当你设计你的应用程序时,要注意andriod 中存在的隐喻,不要重新定义它们。同时,检查你的应用程序执行的任务,看是否有些自然隐喻你可以使用。 2.2 反映用户的心智模型 用户已经有了一个来描述你的程序正在进行的任务的心智模型。这个心智模型产生于真实世界经验、其它软件和一般电脑基本知识的结合。比如说,用户在真实世界里有写字、寄信的经验,也会产生特定的期待,像写一封新的信,选一个接受者,然后寄出信。一个忽略用户心智模型的电子邮件程序用起来会很困难和不舒服。这是因为程序强加给用户一个不熟悉的概念模型,而不是建立一个用户已有的知识经验模式。 在设计程序用户界面之前,试着去发现你的用户的心智模型,这样帮助用户去执行任务。心智模型中内在的隐喻,它代表了任务的概念组成。在写信这个例子中,隐喻包括信件、邮包和信封。在涉及到照片的任务的思考模式中,隐喻包括照片、照相机和专辑。我们要努力地发现用户的期望,包括任务组成、组织、窗口布局的工作流、菜单和工具栏组织、控制面板的使用。 要通过努力地何必把个下面的特征与用户心智模型相融合: 熟悉性 用户的心智模型主要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简单化 一项任务的心智模型通常是流线型,关注任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尽管对于一个给定的任务有很多可选的细节,但是基本的组成部分占大部分,并且不会占用用户的注意。 可利用性Availability

Android简单的登陆界面的设计开发

通信实训报告 -Android移动平台开发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训内容: 一.1.Andriod的简介 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Android 2.4 Gingerbread 和Android 3.0 Honeycomb。 Android是基于Linux开放性内核的操作系统,是Google公司在2007年11月5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 Android早期由原名为"Android"的公司开发,谷歌在2005年收购"Android.Inc"后,继续对Android系统开发运营,它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又名软件叠层)的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Linux内核只提供基本功能,其他的应用软件则由各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程序以Java编写。2011年初数据显示,仅正式上市两年的操作系统Android已经超越称霸十年的塞班系统,使之跃居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现在,Android系统不但应用于智能手机,也在平板电脑市场急速扩张,在智能MP4方面也有较大发展。采用Android系统主要厂商包括台湾的HTC,(第一台谷歌的手机G1由HTC生产代工)美国摩托罗拉,SE等,中国大陆厂商如:魅族(M9),华为、中兴、联想、蓝魔等。 2.Android构架图 二.1软件下载 Android SDK,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004694937.html,. JDK的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004694937.html,/javase/downloads/widget/jdk6.jsp。Eclipse的下载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004694937.html,/downloads/ 2.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分析Android 开机启动慢的原因

开机启动花了40多秒,正常开机只需要28秒就能开机起来。 内核的启动我没有去分析,另一个同事分析的。我主要是分析从SystemServer启来到开机动画结束显示解锁界面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开机动画的第三个动画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这是个比较耗时阶段,一般都在17秒左右(见过牛B的手机,只需5秒)。 SystemServer分两步执行:init1和init2。init1主要是初始化native的服务,代码在sy stem_init.cpp的system_init,初始化了SurfaceFlinger和SensorService这两个native的服务。init2启动的是java的服务,比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PackageManagerService等,在这个过程中PackageManagerService用的时间最长,因为PackageManagerService会去扫描特定目录下的jar包和apk文件。 在开机时间需要40多秒的时,从Log上可以看到,从SurfaceFlinger初始化到动画结束,要27秒左右的时间,即从SurfaceFlinger::init的LOGI("SurfaceFlinger is starting")这句Log到void SurfaceFlinger::bootFinished()的LOGI("Boot is finished (%ld ms)", long(ns 2ms(duration)) ),需要27秒左右的时间,这显然是太长了,但到底是慢在哪了呢?应该在个中间的点,二分一下,于是想到了以启动服务前后作为分隔:是服务启动慢了,还是在服务启动后的这段时间慢?以ActivityManagerService的Slog.i(TAG, "System now ready")的这句Log为分割点,对比了一下,在从SurfaceFlinger is starting到System now read y多了7秒左右的时间,这说明SystemServer在init1和init2过程中启动慢了,通过排查,发现在init1启动的时候,花了7秒多的时间,也就是system_init的LOGI("Entered system _init()")到LOGI("System server: starting Android runtime.\n")这段时间用了7秒多,而正常情况是400毫秒便可以初始化完,通过添加Log看到,在SensorService启动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 不断的添加Log发现,在启动SensorService时候,关闭设备文件变慢了,每次关闭一个/dev/input/下的设备文件需要100ms左右,而SensorService有60~70次的关闭文件,大概有7s左右的时间。 调用流程是: frameworks/base/cmds/system_server/library/system_init.cpp: system_init->SensorServi ce::instantiate frameworks/native/services/sensorservice/SensorService.cpp: void SensorService::onFi rstRef()->SensorDevice& dev(SensorDevice::getInstance()) hardware/libsensors/SensorDevice.cpp: SensorDevice::SensorDevice()->sensors_open hardware/libsensors/sensors.cpp: open_sensors->sensors_poll_context_t sensors_poll_context_t执行打开每个传感器设备时,遍历/dev/input/目录下的设备文件,以匹配当前需要打开的设备,遍历文件是在 hardware/libsensors/SensorBase.cpp的openInput下实现,如果打开的设备文件不是正在打开的设备文件,会执行下面语句的else部分: if (!strcmp(name, inputName)) { strcpy(input_name, filename); break;

Android 开机启动流程

Android的开机流程 1. 系统引导bootloader 1) 源码:bootable/bootloader/* 2) 说明:加电后,CPU将先执行bootloader程序,此处有三种选择 a) 开机按Camera+Power启动到fastboot,即命令或SD卡烧写模式,不加载内核及文件系统,此处可以进行工厂模式的烧写 b) 开机按Home+Power启动到recovery模式,加载recovery.img,recovery.i mg包含内核,基本的文件系统,用于工程模式的烧写 c) 开机按Power,正常启动系统,加载boot.img,boot.img包含内核,基本文件系统,用于正常启动手机(以下只分析正常启动的情况) 2. 内核kernel 1) 源码:kernel/* 2) 说明:kernel由bootloader加载 3. 文件系统及应用init 1) 源码:system/core/init/* 2) 配置文件:system/rootdir/init.rc, 3) 说明:init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它按照init.rc中的设置执行:启动服务(这里的服务指linux底层服务,如adbd提供adb支持,vold提供SD卡挂载等),执行命令和按其中的配置语句执行相应功能 4. 重要的后台程序zygote 1)源码:frameworks/base/cmds/app_main.cpp等 2) 说明:zygote是一个在init.rc中被指定启动的服务,该服务对应的命令是/system/bin/app_process a)建立Java Runtime,建立虚拟机 b) 建立Socket接收ActivityManangerService的请求,用于Fork应用程序 c) 启动System Server 5. 系统服务system server 1)源码: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jav a 2) 说明:被zygote启动,通过SystemManager管理android的服务(这里的服务指frameworks/base/services下的服务,如卫星定位服务,剪切板服务等) 6. 桌面launcher 1)源码: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为入口,packages/apps/launcher*实现 2) 说明:系统启动成功后SystemServer使用xxx.systemReady()通知各个服务,系统已经就绪,桌面程序Home就是在ActivityManagerService.systemReady()通知的过程中建立的,最终调用()启launcher 7. 解锁 1) 源码: frameworks/policies/base/phone/com/android/internal/policy/impl/*lock* 2) 说明:系统启动成功后SystemServer调用wm.systemReady()通知WindowManagerService,进而调用PhoneWindowManager,最终通过LockPatternKeyguardView显示解锁界面,跟踪代码可以看到解锁界面并不是一个Activity,这是只是向特定层上绘图,其代码了存放在特殊的位置

第四章Android用户界面

第四章Android用户界面 P3 Android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用户界面组件,包括菜单、对话框、按钮、下列列表等。Android系统借用了Java里的UI设计思想,包括事件响应机制和布局管理,所以有过Java UI开发经验的学生,学些这一章会很轻松。 Android系统中所有UI类都是建立在View和ViewGroup这两个类的基础之上的。所有View 的子类称为Widget,所有ViewGroup的子类称为Layout。 P5 View和ViewGroup之间采用了组合设计模式(Composite)。 P6 ViewGroup作为布局容器类在最上层,布局容器里面又可以有View和ViewGroup。 P16 为了更好地管理Android应用的用户界面里的各组件,Android提供了布局管理器。通过使用布局管理器,Android应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通常来说,推荐使用布局管理器来管理组件的分布、大小,而不是直接设置组件的位置和大小。这样可以让组件在不同的手机屏幕上都能运行良好—不同手机屏幕的分辨率、尺寸并不完全相同。如果让程序手动控制每个组件的大小、位置、则将给编程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ndroid 提供了布局管理器。布局管理器可以根据运行平台来调整组件的大小,程序员要做的,只是为组件选择合适的布局管理器。 与Swing不同的是,Android的布局管理器本身就是一个UI组件,所有布局管理器都是ViewGroup的子类。 P18 线性布局由LinearLayout来代表,线性布局有点像AWT编程里的FlowLayout,他们都会将容器里的组件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起来。LinearLayout不仅可以控制组件横向排列,也可控制各组件纵向排列。 线性布局与AWT中的FlowLayout的最大区别在于:Android的线性布局不会换行:当组件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到头后,剩下的组件将不会被现实出来;在AWT中FlowLayout则会另起一行排列多出来的组件。

基于MT6752的 android 系统启动流程分析报告

基于MT6752的Android系统启动流程分析报告 1、Bootloader引导 (2) 2、Linux内核启动 (23) 3、Android系统启动 (23) 报告人: 日期:2016.09.03

对于Android整个启动过程来说,基本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Bootloader引导、Linux kernel启动、Android启动。但根据芯片架构和平台的不同,在启动的Bootloader阶段会有所差异。 本文以MTK的MT6752平台为例,分析一下基于该平台的Android系统启动流程。 1、Bootloader引导 1.1、Bootloader基本介绍 BootLoader是在操作系统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程序,它可以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状态,为运行操作系统做好准备,目的就是引导linux操作系统及Android框架(framework)。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设置处理器和内存的频率、调试信息端口、可引导的存储设备等等。在可执行环境创建好之后,接下来把software装载到内存并执行。除了装载software,一个外部工具也能和bootloader握手(handshake),可指示设备进入不同的操作模式,比如USB下载模式和META模式。就算没有外部工具的握手,通过外部任何组合或是客户自定义按键,bootloader也能够进入这些模式。 由于不同处理器芯片厂商对arm core的封装差异比较大,所以不同的arm处理器,对于上电引导都是由特定处理器芯片厂商自己开发的程序,这个上电引导程序通常比较简单,会初始化硬件,提供下载模式等,然后才会加载通常的bootloader。 下面是几个arm平台的bootloader方案: marvell(pxa935) : bootROM + OBM + BLOB informax(im9815) : bootROM + barbox + U-boot mediatek(mt6517) : bootROM + pre-loader + U-boot broadcom(bcm2157) : bootROM + boot1/boot2 + U-boot 而对MT6752平台,MTK对bootloader引导方案又进行了调整,它将bootloader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 第1部分bootloader,是MTK内部(in-house)的pre-loader,这部分依赖平台。 (2) 第2部分bootloader,是LK(little kernel的缩写,作用同常见的u-boot差不多),这部分依赖操作系统,负责引导linux操作系统和Android框架。 1.2、bootloader的工作流程 1.2.1 bootloader正常的启动流程 先来看启动流程图:

linux内核启动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linux内核启动+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第一部分:汇编部分 Linux启动之 linux-rk3288-tchip/kernel/arch/arm/boot/compressed/ head.S分析这段代码是linux boot后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解压内核,然后跳转到相关执行地址。这部分代码在做驱动开发时不需要改动,但分析其执行流程对是理解android的第一步 开头有一段宏定义这是gnu arm汇编的宏定义。关于GUN 的汇编和其他编译器,在指令语法上有很大差别,具体可查询相关GUN汇编语法了解 另外此段代码必须不能包括重定位部分。因为这时一开始必须要立即运行的。所谓重定位,比如当编译时某个文件用到外部符号是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那么该文件生成的目标文件将包含重定位信息,在加载时需要重定位该符号,否则执行时将因找不到地址而出错 #ifdef DEBUG//开始是调试用,主要是一些打印输出函数,不用关心 #if defined(CONFIG_DEBUG_ICEDCC)

……具体代码略 #endif 宏定义结束之后定义了一个段, .section ".start", #alloc, #execinstr 这个段的段名是 .start,#alloc表示Section contains allocated data, #execinstr表示Section contains executable instructions. 生成最终映像时,这段代码会放在最开头 .align start: .type start,#function /*.type指定start这个符号是函数类型*/ .rept 8 mov r0, r0 //将此命令重复8次,相当于nop,这里是为中断向量保存空间 .endr b 1f .word 0x016f2818 @ Magic numbers to help the loader

第4章 Android用户界面设计

视图组件的使用模式 常用组件 高级组件 提示框与警告对话框

就是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一般过程是先通过XML布局文件或Java代码创建界面布局,设定组件显示样式,随后获取UI组件对象,并处理组件事件响应。 视图组件的定义 资源的访问 生成视图组件资源标识 视图组件的引用 视图组件的事件响应 组件的常用属性

1.1视图组件的定义 使用XML布局文件定义视图组件 使用Java代码定义视图组件(不推荐)

1.1视图组件的定义 使用XML布局文件定义视图组件 Android平台为大多数视图组件以及其子类提供了XML标记,可通过XML布局文件中的标记来定义视图组件。XML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了一个组件,即元素名称对应相应的Java类。

1.1视图组件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