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1-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901-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901-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901-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管理

代码:901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教育管理》是我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本专业招收具有高等学校本科学历并在基础教育领域工作满三年的考生。本科目主要考核:(1)对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情况;(2)能否把教育管理学相关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满分150分)

概念题约30%

简答题约40%

简述题约40%

论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代码901)考试大纲

1.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学的含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教育管理活动

的发展,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学内容的层次。

2. 教育政策和法律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教育法体系,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法与教育发展和改革。

3.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中国教育制度现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外教育制度改革。

4. 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的概念,教育计划的类型,教育预测的含义,教育计划与教育预测,教育预测分类,教育计划的结构,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教育发展战略,学校发展规划与改革。

5. 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教育行政职能,中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教育公务员制度,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结构。

6. 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的功能,教育督导的任务,教育督学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教育督导的原则,教育评价的含义,教育评价的分类,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7. 教育经费管理

教育经费的含义,教育经费的分类,教育经费的来源,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

8. 学校管理

学校效能,学校管理过程及其特点,学校组织管理,学校目标管理,学校战略管理。学校质量管理及其特点,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学校质量的分析和控制,学校质量评价的原则与主要方法,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组织形式。

9. 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教师的任用制度,教师的评价,教师培训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激励,学校工资制度改革。

10.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的任务,学生管理的特色,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学籍管理,学生常规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学生组织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自我管理。

11. 学校公共关系

学校公共关系的概念,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学校公共关系的程序。

12. 学校领导

领导的含义,领导者及其素质,学校领导者,学校领导的决策与决策模式,领导方式,领导的有效性,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

13. 教育管理的案例分析

要求:针对具体的教育管理案例,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展开分析。

新版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pdf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适用对象:师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容 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 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 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 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 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 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 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 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 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3.教学设计理论

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查目标 《教育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设置的考试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以及培养潜能。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并能运用教育学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约6小题,每小题5分,共约30分。 简答题:约6小题,每小题10分,共约60分。 分析论述题:约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约60分。 第二部分考查范围 一、教育与教育学 1

(1)教育的认识:教育的概念,教育要素,教育形态; (2)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各时期的特征体现;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的主要成果及其教育成果的影响,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创立标志,教育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及其研究观点,教育学的发展中出现的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观点以及评价,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新特征; (4)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功能的内涵,教育功能的特征,教育功能类型; (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个体发展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历史演进,教育的社会发 展功能的表现,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4)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三、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基本意蕴及其基本特点,教育目的基本类型,教育目的的功能; (2)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3)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 2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2014现代教育技术总复习资料(精)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A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B . 1918— 1942 C . 二战时期 D . 1945---1955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 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 .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 20世纪 50年代末 B . 20世纪 60年代早期 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 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 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 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 A A . 1972 B . 1973 C . 1977 D . 1994 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 A A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 B .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C .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 D .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 效教学资源的开发 13.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 C A . 信息和人员 B . 材料和设备 C . 设计和制作 D .技巧和环境 1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B A .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 B . 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 C . 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 D .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 1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 ( C A .媒体技术 B .资源开发技术 C .教育技术 D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B A .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 .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 .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考试核心内容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两个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提出了新的教育技术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作业:2004定义与94定义有何不同,你如何理解这些不同,说明理由。 第二章 视听教育理论: (1)视听教育运动发展形成的原因; (2)初期的视听教育理论的观点; (3)戴尔的视听教育理论观点及其经验之塔的理解; 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2)各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各自对学习的解释观点。 (3)当代建构主义对学习是怎样解释的? 传播理论: (1)什么是传播模式? (2)有那几种有代表性的传播模式?各自对信息传播过程是怎样解释的? 系统科学理论: (1)什么系统科学理论? (2)系统科学方法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 戴尔“经验之塔”的理解很重要,可以从下列5点入手: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向上越抽象。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教学不能止于直接经验,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因为概念是思维推理的工具,它使探求知识的智力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5、位于塔腰部分的是替代经验,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替代学习经验的思想是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的影响: 贡献: 经验的具体与抽象之分 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 把媒体放之于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加以考虑 局限: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教文件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希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004564411.html,/ntce/《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插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 (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插:鼠疫、崔乱。 (二)乙类传染病 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口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 但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即适用强制管理。 (三)丙类传染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 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333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凯程2016全日制教育硕士保录班全部录取,艺术生王天q同学成功录取到浙师大,她是典型的英语薄弱,跨专业考生,在凯程基本保录班成功将她送入浙师大,更有大量的考生考入全国各大师范学院,可以说,80%的录取学生都是凯程学员。全日制教育硕士由徐影团队负责教研,试听课程在凯程网站有公布,依托教育硕士资源,凯程历年押题命中率100%,实力决定凯程学员的成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网考答案

第一套答案 1. 媒体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2. 人的自责、自我发泄、自我陶醉属于内向传播。 A. 正确 B. 错误 3. 第一代远程教育的通信特点:主要是单向传播,并有时辅以现场指导。 A. 正确 B. 错误 4. 在目标模式得批评者看来目标模式的缺点之一是过分强调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A. 正确 B. 错误 5. 过程模式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理解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二. 单选择注:每题1.5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6.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电教专著名称是 A. 电化教育 B. 视听教学 C. 有声教育电影 D. 无声教育电影 7. 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这是有关哪个概念的正确描述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迁移 8. 根据资源的性质区分:我们可以将资源划分 A. 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B. 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C.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D. 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9. 程序教学的主要的心理学依据是( ) A. 系统论 B. “经验之塔” C.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 教育传播学 10. 目前国内外最大的搜索网站是()。 A. YAHOO B. SOHU C. BAIDU D. GOOGLE 三. 多选择注:每题1.5分,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少选、多选都为0分。

11.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以下课程中哪些不适合于采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学习? A. 语文 B. 英语 C. 体育 D. 音乐 12. 第一代远程教育的传输媒介包括: A. 打印机 B. 收音机 C. 电视 D. 传真机 13. 互动性距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 远程教育即互动 B. 只要有学习者、教师和沟通方式存在,就有某种程度上互动性距离 C. 无教育的互动,也就没有互动性距离 D. 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有互动性距离存在 14.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 A. 学习媒体的设计 B. 能引起争论的问题; C. 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D. 教师的提问策略 15.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六个层() A. 动作技能 B. 知道、领会 C. 运用、分析 D. 综合和评价 第二套答案 1. 最初用于电化教育的媒体是幻灯、电影19世纪90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 A. 正确 B. 错误 2.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方式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方式——程序教学应运而生。 A. 正确 B. 错误 3. 第四代远程教育技术包括高带宽计算机技术的多种技术。 A. 正确 B. 错误 4. “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核心。12章第一节 A. 正确 B. 错误 5. 单一项课题少,综合性课题多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存在的重要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8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 纲(初级) 2005年11月

目录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 (1)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 一、考试大纲编制与使用说明 (1) 二、考试性质 (1) 三、考核目标 (1)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2) 一、理论热身 (2) 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 2.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 环节1 教学规划 (3) 一、教学设计流程 (3) 1. 前端分析 (3) 2. 教学方案设计 (3) 二、在计算机中处理教学方案 (4) 1. 电子教案的特点及制作工具 (4) 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4) 环节2 资源准备 (5) 一、理论热身 (5) 1. 教学资源基本概念 (5) 2. 教学资源的类型 (5) 3. 常见信息化教学资源格式 (5) 4. 教学资源的选择原则 (5) 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6) 1. 教学资源获取的途径及方法 (6) 2. 教学资源的存放 (6)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 (7) 1. 教学课件的分类 (7) 2. 主要用于演示的教学课件的制作 (7) 环节3 教学实施 (7) 一、理论热身 (7) 1. 教学设施的作用 (8) 2. 教学实施过程基本概念 (8) 二、教学设施 (8) 1. 硬件设施 (8) 2. 软件环境 (9) 三、教学过程 (9) 1. 教学信息呈现 (9) 2. 教学过程组织形式 (9) 3. 信息交流与反馈 (9) 环节4 教学评价 (10) 一、理论热身 (10) 1.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10)

2. 教学评价的理念 (10) 二、对学生评价数据的处理 (11) 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1) 2. 数据的解释与呈现 (11) 三、对教师评价数据的处理 (12) 1. 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数据 (12) 2. 教学反思 (12) 第三部分试卷结构 (12) 1.试卷类型 (12) 2.试卷题型 (13) 3.试卷内容比例 (13)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联考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本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教育两种形态。 l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l 模仿起源说(孟禄)、l 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说)、l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交往起源说)、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已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3、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页脚内容1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l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l 强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l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l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大众化、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基础性的、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4、教育发展的历程 古代教育 (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l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 页脚内容2

842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42)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技术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 8 月 22 日

附件三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42) 一、考核要求 1.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等。 3.要求考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学科前沿动态。 二、考核评价目标 1.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节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观念变革;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时代师生角色的转变等。 第二节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商情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基本精神;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信息化教育的作用;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第三节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国外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建立和实践关系密切的典型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 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阶段;教学媒体的分类。 第二节教学媒体的信息理论 信息的本质;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第三节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符号的类型;符号的本质;教学媒体使用的符号。 第四节教学媒体选择运用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学媒体在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现代媒传教学理论 第一节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含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22676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四)学科知识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五)教学设计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3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小学教育基础知识) ? Ⅰ.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着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大纲解析(1)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04564411.html,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各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大纲解析(1) 教育学部分样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2.活动课程 (二)简答题 1.请简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请简答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中国教育史部分样题 (一)名词解释 1.六艺 2,《师说》 3.“中体西用” 4.“教学做合一” (二)简答题 1.简述孔丘的启发教学思想 2.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三)论述题 1.阅读以下两段材料,试比较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2.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针对学校教育脱离社会需要和儿童生活的缺陷,一批教育家纷纷进行改革探索。试以具体事实说明和分析他们在课程教学方面的主张。一15一 外国教育史部分样题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04564411.html,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 (一)名词解释 1.公学 2.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3.美德即知识 (二)简答题 1.请简答德国洪堡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2.请简答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三)论述题 1.请评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请述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教育心理学部分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学习 3.创造性 4.品德 5.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观察学习的主要阶段及其条件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要回答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二、论述题 1.仔细阅读下列研究材料,指出:(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2)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有研究发现:“许多国家官方批准的课本以不同的性别特征来表现两性。男性被描述为勇敢、坚强、有创造性,多成为政治家、科学家、领导人等;女性则温柔、狭隘、依赖性强,从事学校教师、服务员、护士等职业。”另外,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的行为观念也表现出突出的性别化教育特征。如男孩子的骚动、吵闹被视为大胆、活泼,女孩子若有这种行为则被看作缺乏教养、不成体统;教师对女孩学习语言的期望高,对男孩学习数理课程的期望高。” 2.试用学过的动机理论探讨学校教育实际中出现的“有的学生有能力但却不肯用功学习”情况的原因。 3.根据遗忘的特点与原因,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