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和眼镜

1、眼球的构造及原理:

①构造:

②光学原理:类比照相机;明视距离25cm;f<2cm

③看物原理:晶状体能自我调节f;远大、近小

2、近视眼: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轴性、屈光性)

戴:凹透镜眼镜矫正

3、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轴性、屈光性)

戴:凸透镜眼镜矫正

成因解释矫正

3、巩固练习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一付。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方式。

二、基础练习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9.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10.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1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1

11.下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12.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

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

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

的厚度。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3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如果小红的作图是

准确的,则可以知道:__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__是-175

度的;__________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图3

13.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 cm。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14.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15.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5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拓展训练

《眼睛和眼镜》拓展训练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10分)已知近视眼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m)成反比,当近视眼镜的度数为200度时,镜片焦距为0.5m,则镜片焦距为0.4m时,近视眼镜的度数应为度2.(10分)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右侧的镜片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3.(10分)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为矫正视力,近视眼眼镜的镜片应采用透镜,它对光起作用。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10分)学校的阅览室的李老师,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远处能看得清,正常看书有叠影”。并对自己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折光系统。问: (1)这位李老师的视力已患上(填写:远视眼或近视眼), 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2)若要使李老师能在正常情况下看书写字,你认为应购买由(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此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5.(10分)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1)当该水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可知此

时该透镜的焦距f=cm。 (2)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像。 (3)向水凸透镜内(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 (4)若光屏不移动,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透镜。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6.(10分)阅读理解题: 眼睛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阅读上文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 (2)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处最为合适。 7.(10分)阅读《人类的眼睛》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5

(一)眼睛和眼镜 达标自查 1. 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形成物体的像。 2. 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3.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的________面(填“前”或“后”)。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镜进行矫正。 4. 人眼的晶状体可以凋节。如图所示。在A、B、C、D四种光路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描述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5. 人上了年纪以后,一般容易产生老花眼。那是因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下降,不能有效使晶状体收缩,所以不容易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老花眼应该算是视眼的一种。 6. 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 正立放在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7. 老奶奶患有近视眼,看报时要用放大镜。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C.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能力提高 8.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小红爷爷的老花镜戴着正合适,但不知道老花镜的度数,你能帮小红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吗? 所用器材: 操作步骤: 计算公式: 9. 小午在学习了“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知道了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甲所示。小午想能否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套装置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模糊的情景呢?请你帮小午完成这一实验的设计并描述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增加什么器材可以进一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说出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 同步测试(9)摩擦力

摩擦力 1、关于摩擦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两物体之间有压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D.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 2、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在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李好同学奋力拼搏,勇夺男子100m 冠军,以下两图为该同学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用12f f 、分别表示该同学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12f f 、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1f 向后,2f 向后 B.1f 向前,2f 向前 C.1f 向前,2f 向后 D.1f 向后,2f 向前 4、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5、如图所示,物体P 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用一个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 向右拉P,直到拉动,那么在P 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 的弹力T F .的大小和地面对P 的摩擦力f F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弹簧对P 的弹力T F 始终增大,地面对P 的摩擦力始终减小

B.弹簧对P 的弹力T F 保持不变,地面对P 的摩擦力始终增大 C.弹簧对P 的弹力T F 保持不变,地面对P 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弹簧对P 的弹力T F 先不变后增大,地面对P 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6、如图所示,A 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以速度1v 向右运动,物块B 在木板A 的上面以速度2v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是12v v =,A B 、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若是12v v >,A 受到了B 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若是12 v v <,B 受到了A 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若是12v v >,B 受到了A 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7、水平桌面上,重300 N 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最大静摩擦力为33 N( ) A.当用15 N 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5 N B.当用32 N 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2 N C.当用32 N 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0 N D.当用60 N 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0 N 8、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一木块受平行于斜面向上且从零逐渐增大的力F 的作用,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 B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 C .摩擦力逐渐变大 D .摩擦力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9、在水平路面上,一辆卡车上放着一只集装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卡车启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使集装箱随卡车一起运动,方向向前 B.卡车匀速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使集装箱随卡车一起运动,方向向前 C.当卡车匀速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摩擦力为零 D.当卡车刹车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为零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被水平推力压着,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推力F 的大小增加到2F 时,则(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提升版)

第五章第4节眼睛与眼镜 【课程导入】 你知道吗?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视网膜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能看见物体了。 (3)眼睛的调节作用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射作用增强,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当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动晶状体变薄,折射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会聚于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例题 【例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凸透镜成像一样,如图所示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_____树_____就相当于图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晶状体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视网膜______就相当于光屏。树在视网膜的像是一个_____实_____像。

练习 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不断改变物体的大小,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B §知识小结 ※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即视网膜与“凸透镜”的距离过远。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低,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网膜上反而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3[1].4《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和眼镜 1、眼球的构造及原理: ①构造: ②光学原理:类比照相机;明视距离25cm;f<2cm ③看物原理:晶状体能自我调节f;远大、近小 2、近视眼: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轴性、屈光性) 戴:凹透镜眼镜矫正 3、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轴性、屈光性) 戴:凸透镜眼镜矫正 成因解释矫正 3、巩固练习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一付。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方式。 二、基础练习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9.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2019届人教版 摩擦力 单元测试

(五)摩擦力 对点训练:对摩擦力的理解 1.(2018·昆山模拟)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B.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 C.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存在着摩擦力 D.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选B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如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地面受到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比如:在沿着斜向上运动的传送带上与传送带相对静止的物体,故B正确;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接触面不一定粗糙,因此不一定存在着摩擦力,故C错误;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的方向相反,但总是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2.[多选]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 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 被指针向左推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 缓慢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开始运动前,摩擦力逐渐增大 B.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 C.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小于摩擦力 解析:选ABC由题意可知,开始时木块保持不动,木块受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故摩擦力大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当拉力增大到某一大小时,木块开始滑动,此时说明木块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由于滑动摩擦力要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块移动后拉力将减小,根据纸团的位置即可记录下最大静摩擦力,故A、B、C正确,D错误。 对点训练:静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3.(2018·南京期末)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有关部门规定:对乘坐 轨道交通的乘客所携带的物品实施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乘客在进入 地铁站乘车前,将携带的物品放到以恒定速率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 使物品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并通过检测仪接受检查时的情景。当乘客将携带的物品轻放在传送带上之后,关于物品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品受到静摩擦力

2019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5.4 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5.4 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2.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3.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说明了日食的成因 B.如图中所成的像可承接在光屏上 C.如图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 D.如图是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 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6.下列给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孙爷爷佩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光一定是通过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7.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 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显微镜 8.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凸透镜 B.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D.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 10.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 A.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

七年级科学下册3.6摩擦力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2

2 ?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而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 ?人淋浴时穿的鞋底带有凹凸花纹 C .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3 ?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 .白行车车闸皮与轮罔之问的摩擦 B .火箭升空时火箭与空气的摩擦 C .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 D .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4. 某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进行了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门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 B .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打开,在手和瓶盖之问垫一层毛巾,是为 r 减小摩擦 C .雨天,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力小 D .铅笔芯粉加入到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 5. 很多动物是“科学应用高手”,它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进化出具一定科学规律的身体 部位,下列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增大摩擦 B .泥鳅的体表有黏液,可以减小摩擦 C .斑马身上长满花纹,可以 增大摩擦 D .蚯蚓腹部长有刚毛,呵以增大摩擦 6.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小超同学利用牙刷做实验,当用力匀速拖动牙刷时,刷毛发生了 如图所示的弯曲,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 B .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 C .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 D .从刷毛弯fH1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7. 近年来,一些运营者将车辆加长加高、 增大载重量, 致使有些交通拥挤的路段不堪重负, 伤痕累累。交通部门及时出台限制非法加长、 加高车辆的交通规则, 这主要是考虑到下列中 的() 3.6摩擦力⑵ 1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 j '增大摩擦的是 九轮滑楼带有滚轮 B 冰淤路面上划出一道 道榄线 轮胎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苏科版

眼睛和眼镜 ·知识精讲· 一.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密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节的照相机。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球的调节 3.比较照相机和眼睛 视角越大,对物体观察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以及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 二.近视及其矫正: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要加凹透镜进行纠正。 1.特点: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厚(太凸),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 三.远视及其矫正:在光线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所以要加凸透镜进行纠正。 1.特点: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 3.矫正:在眼球前放一个凸透镜。 ·三点剖析· 一.核心考点: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重难点和易错点 理解人眼睛的成像原理,用到的基本知识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凸透镜的曲率越大,焦距越短,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需要掌握眼睛的结构和调节作用以及眼睛和照相机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原理,用到的基本知识也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特点、原因和矫正三个方面去把握。眼镜的度数是了解的内容。 ·题模精选· 题模一:眼睛

例1.1.1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答案】后;变小;① 【解析】 (1)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后;变小;①. 例1.1.2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选填“大”或“小”) 【答案】小;大 【解析】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比如:物体高度是4m时,距物体的距离越远,视角越小. 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比如都观察者距物体距离是8米时,物体的高度由4变为2和1时,视角也变小. 所以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 一、选择题 1.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2.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3.物体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实像B.正立、缩小、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缩小、虚像 4.眼睛能看到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B.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C.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D.从物体射来的光要有一定的强度 5.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长,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B.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短,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C.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D.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能不断地采用更科学的方 法弥补人类自身的缺陷,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现在流行一种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哪种是医院可能采用的() A.利用手术把晶状体加厚,从而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B.利用手术把一个很薄的近视眼镜片放入眼中,就像隐形眼镜那样 C.利用手术改变睫状体的收缩放松能力,从而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 D.利用手术把晶状体磨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33摩擦力同步测试

摩擦力?能力测试 A卷 1 ?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 .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2. 如图1 - 34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为G的木块压紧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 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当把水平力增加到2F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 A .是原来的2倍. B .是原来的4倍. C.和原来的相等. E1-34 D?是原来的]倍*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由占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N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D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 F . 4. 一木块重G=30N 按图1 — 35中四种方法放置时施加的外力分别为 F 仁10N, F2=20N F3=30N, F4=40N 则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别为 2= _______ ,N2= _____ ,N3= ______ N4= _____ . 7777777777 (1) El-35 5.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 G=200N 的木 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2,设桌 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分别用水平拉力 F 仁15N F2=30N F3=80N 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1= ______ , f2= ______ , f3= ______ . 1. 如图1 — 36所示,一个重 G=200N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 2. 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 A 和B 两个物体,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 平力F 拉B,而B 仍保持静止(图1 — 37),则此时 A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 F ,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 F . th 7777777777 间的摩擦因数 卩=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 10N 方向向右的水平力 F 作用,则水平面对 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C .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 B .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D .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G — 7777777777 E1-36 B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 F ,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⑷

《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 凸透镜3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光具座,蜡烛,打火机 多媒体教学课件,湿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知识点 一、眼睛 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 四、眼镜的度数 其数值等于焦距的倒数乘以100。 五、显微镜与望远镜 ●显微镜 结构: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次放大。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现代天文望远镜常常做的口径很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使成的像更亮,观测到更暗的星。另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课后习题 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思路解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B错。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制成的,c错。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 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视网膜 相当于________,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填“放 大”或“缩小”)_____像(填“实”或“虚”)。小明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由此可知小明是近视眼,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如果小明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明的视网膜上,他应该配戴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2、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 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 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折光能力 变_______了(填“强”或“弱”),焦距变______了(填“长”或“短”)。 3、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_____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 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 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 于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戴_______镜加以矫正。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5、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右图是鱼 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 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因此童话世界中 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 体,应该配戴___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 视眼镜”)。 二、选择题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测试新版新人教版57

《摩擦力》同步练习 1.假如摩擦力消失了,将会直接导致( ) A.声音不能传播 B.冰块不能漂浮于水面 C.徒手不能爬上直杆 D.电灯通电后不能发光 2.如图所示,穿久了的运动鞋鞋底磨损得厉害,原因是鞋底受到() A.重力 B.摩擦力 C.压力 D.支持力 3.运动鞋底面或汽车轮胎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此特点主要是为了() A.增大摩擦 B.轻便省力C.增大压力 D.节省材料 4.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旱冰鞋装有轮子 B.给车轴加润滑油 C.轴承中安装钢珠 D.轮胎绕上防滑链 5.超市里小红用15N的力推着重30N的购物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购物车受到的摩擦力为N,购物车安装车轮的作用是(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6.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与B之间、B与C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N和N.

7.小李利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N,在木块上放一重物,重复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拉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受到/不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8.电工常用的老虎钳手柄上套有橡胶套,这是利用了橡胶性能好的特点.橡胶套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増大摩擦的. 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根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 (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答出一条即可)

《眼睛和眼镜》知识点

《眼睛和眼 镜》知识点 知识点 一、眼睛 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

四、眼镜的度数 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 五、显微镜与望远镜 ●显微镜 (1)结构: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2)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次放大。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现代天文望远镜常常做的口径很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使成的像更亮,观测到更暗的星。另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课后习题 1、以下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放大镜

思路解析:潜望镜是利 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B错。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制成的,C错。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原理制成的,D错。 答案:A 2.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得多,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人的眼睛可以简化成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曈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光圈(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答案:光圈镜头底片

(完整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参考答案: 1.答案:(1)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

解析:(1)甲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就看不清物体,是远视眼;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 (2)甲图是近视眼,丙图是正常眼,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强,和正常眼不同. 2.答案:C 3.答案:光线逐渐增强,瞳孔逐渐变小;虹膜 解析: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光线逐渐增强时,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窄.从课本图3.4—1中眼球的结构可看出:瞳孔外壁是虹膜,瞳孔的变化是由虹膜控制的. 4.答案:C 解析:眼球中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可见选项C是正确的. 5.视网膜晶状体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摩擦力同步测试题

《摩擦力》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D.在地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一定受摩擦力 2.(2013?东营)下图1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3. 把一个重10N 的木板用4N 的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墙壁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是( ) A.6N B.4N C.0N D.10N 4. 一个物体以1m/s 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40N ,若速度增加到3m/s ,仍在该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不计空气阻 ) ( ) A.等于40N B.大于40N C.小于40N D.无法判断 5.无论是木锯还是钢锯,它们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而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 ) A .这样使锯齿更锋利 B .这样使锯更受撞击 C .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 D .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 6.如图2所示,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后很难拉开,是因为拉 书时书页间会产生较大的( ) A .重力 B .弹力 C .压力 D .摩擦力 7.一个重50N 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 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 1;当推力为22N 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 2,则( ) A .f 1=0N ,f 2=22N B .f 1=10N ,f 2=22N C .f 1=50N ,f 2=22N D .f 1=0N ,f 2=50N 8.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 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A. 旱冰鞋上的滑轮 B. 运动鞋底上的花C. 浴室脚垫上的颗粒 D. 雪天轮胎上绕的链条 图 1 图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拿着不同东西,让学生们摸. 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看出来了.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二,自主预习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