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本简章。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总招生计划90名,招生省份如下表所示,具体分省分专业计划详见报名系统。强基计划只招收理科生,2020年施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不分文理,考生选择专业时须满足选考科目要求。

二、招生定位及报名条件

重庆大学强基计划聚焦国家关键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采取“3+1+X”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硕士、博士阶段可分流至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相应专业、或原专业学习和研究(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坚定、品德优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且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以下两类: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且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即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科目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公示为准。

以上两类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均须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一批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以下简称“一本线”)。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考生于5月10日至30日登录阳光高考平台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注册、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学统一提供,考生无须在报名系统中上传。

(二)费用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考生无需缴纳任何报名、考核费。

参加考核考生往返我校的交通费、食宿等费用由考生自理。

(三)入围学校考核办法

我校于7月26日前,确定入围考核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入围办法如下:

对于第一类考生,在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中,依据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按不超过分省总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末位同分同入围)。

对于第二类考生,在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中,学校审核通过且高考成绩达到生源地“一本线”的考生即可入围。该类考生入围不占用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

考生可于7月26日后在报名系统内查看入围考核结果,并于7月29日起在报名系统中打印准考证。考生须持准考证、身份证参加学校考核。

(四)考核安排

1.学校考核:

学校考核分为学科能力面试和体育科目测试。

①学科能力面试:对于第一类考生,主要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学术发展潜力、思辨能力、专业志向等进行考核评价。对于第二类考生,我校将单独组织面试。考生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学科能力面试的重要参考。

②体育科目测试: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三选一,具体测试合格标准和实施细则见附件。测试结果作为强基计划录取的重要参考(不计入综合成绩)。体育科目测试不合格,或未参加体育科目测试者不予录取。建议购买测试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未购买保险者,测试过程中发生意外由考生自行负责)。因身体残疾等原因无法参加体育科目测试的考生,可向学校申请免测,申请通过者可予以免测,视为合格。

2.考核时间:

7月31日8:30-20:00.具体考核时间详见准考证。根据准考证上的考核时间安排,考生须提前1小时到场候考。

3.考核地点:重庆大学A/B区(详细地点见准考证)。

(五)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总分750.0分,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由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折算办法如下:

2.确定录取名单

我校于8月5日前确定录取名单、公示录取标准,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参加考核考生可于8月5日后在报名系统中查看录取结果。被录取考生不能再参加生源省份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被录取考生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将于8月中下旬随该省普通类考生录取通知书一并发出。

录取名单的确定遵循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和“综合成绩优先,结合专业志愿顺序”原则。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生源省份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确定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者,依次比较高考成绩总分,数学,外语,语文单科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综合成绩的,我校将追加计划予以录取(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

四、重庆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概述

重庆大学强基计划坚持“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的培养理念,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培养有志于长期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具有综合素质优秀、理工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重庆大学强基计划学生按照“一制三化”要求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依托学校重点研究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完善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强基计划学

生进入硕士/博士阶段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年考核和动态进出调整

学校为每名强基计划班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培养发展情况。建立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对强基计划班的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根据学生学业表现情况进行动态进出调整。对学业表现不佳、未达到继续在强基计划班学习要求的学生,根据学校相关学籍管理办法调入相同专业普通班学习;对普通班学业表现优秀的学生,经学生自愿申请和学校专家组考核通过后选拔进入强基计划班学习。

(二)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

强基计划遵循“先理后工”的培养思路,即:通过数学、物理基础学科专业招生,采取“3+1+X”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本科前三年主要以基础学科专业课程为主,“1”是指本科第四年进入相关领域(如下图)学习,通过项目驱动完成专业基础和选修课程;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可分流至相关领域的相应专业进行学习研究工作,“X=2”是指本硕衔接,硕士阶段2年,“X=4”是指本硕博衔接,硕博阶段4年(具体毕业年限视研究进展和论文完成情况确定)。

(三)其他激励机制

1.强基计划实行小班化教学,实行导师制(学业导师、学术导师)。

2.设立“强基计划”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科学研究、海外交流等。

3.强基计划录取学生优先享有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在奖学金评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4.通过毕业资格审核的学生,可获得荣誉毕业生证书。

5.符合条件的学生,均享有免试攻读衔接阶段相关领域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激励政策。

(四)详细培养方案请查询重庆大学教务处官网。

五、其他说明

(一)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学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二)强基计划录取的新生入校时不得重新选择和调整专业,培养过程中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外的专业就读,可以申请在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间调整。学校强化质量保障,建立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科学分流,具体参见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三)学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织和个人开展强基计划相关的辅导、培训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冬令营、夏令营等。若发现以重庆大学名义进行非法辅导、培训、招生等活动的机构、组织或/和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学校关于强基计划招生的宣传和释疑途径、方式均以重庆大学官微、重庆大学本科

招生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为准,请考生/家长审慎选择其他途径、方式的宣传和解答。

(四)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可能作出相应调整。如有调整,届时会再进行通知。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重庆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强基计划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机构,重庆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学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加强规范管理、信息公开与监督制约。严格遴选考核专家,把师德师风、业务素质等作为选聘专家主要标准,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业务培训。面试时,专家和考生面试顺序抽签随机确定,且测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公平公正。

(三)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四)重庆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强基计划的招生录取工作,并接受社会监督。在强基计划招生过程中,若发现违规违纪行为,请联系纪检监察办公室(仅限投诉举报)。

(五)本简章由重庆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简章公布后,若教育部相关政策有调整,学校将按照调整后的政策执行。

七、咨询方式

参见重庆大学官网信息。

重庆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评分标准和答案

重庆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B 基础工业工程(评分标准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离散型制造是指以一个个单独的而零部件组 成最终产品 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和流水线型。 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二是从改进方法 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3. IE 是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要素设计和建立成一个集成系统,并不断 改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运行。 4. 标准资料按实施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5. “5S ”管理源于日本企业广泛采用的现场管理方法,它通过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 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对生产现场中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6.右手持塞规,左手在工作台上抓取一零件,检测其尺寸大小。左手MOD 分析式应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的方框 内。)

1.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 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A.先进工人; B.一般工人; C.正常工人; D.合格工人。 2.时间研究的步骤为()。 A.测时、剔除异常值、决定观测次数、计算正常时间、计算标准时间; B.收集资料、划分操作单元、测时、计算正常时间、决定宽放时间、计算标准时间; C.决定观测次数、测时、进行评比、决定管理界限、决定宽放时间、计算标准时间; D. 划分操作单元、测时、评比、宽放、计算标准时间。 3.定置管理是研究()三者相互关系。 A.人与物处于立即结合状态、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人与物无关 B.人与机操作情况、物流情况、作业者情况 C.人、机、物 D. 人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人有部分工作状态以及人无效劳动过多 4.制定标准时间最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方法是() A.经验判断法 B.统计分析法 C.作业测定法 D.工作衡量法 5.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的动素名称为()。 A伸手 B. 移物 C. 握取 D. 持住 6.动素放手的形象符号为() A B. C. D. 7.动素寻找的形象符号为() A B. C. D. 8.核心动素为()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基础算法与可计算建模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实际需求为牵引,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强科学计算领域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设计高效基础算法,建立满足实际精度要求的可计算模型,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前沿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提供进一步的科学计算支撑,有力地促进科学计算硬件、软件协调发展,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科学计算乃至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 一、科学目标 围绕基础算法与可计算建模这一主线,开展科学计算的共性高效算法、基于机理与数据的可计算建模和问题驱动的高性能计算与算法评价研究,推动我国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发展,为解决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中的瓶颈提供关键的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支撑。 二、核心科学问题 1. 数值计算的共性高效算法 (1)微分方程高效高精度的格式构造与分析 (2)复杂数据处理的快速方法 (3)不确定与复杂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 2. 基于机理与数据的可计算建模 (1)典型物理模型的耦合与分析 (2)超高维数据的稀疏表达 (3)机理与数据的混合建模 3. 问题驱动的高性能计算与算法评价 (1)多物理过程耦合条件下的数值模拟与算法评价 (2)基于数据提取和分析的计算与算法评价 (3)模型和数据互补的计算与算法评价 三、2015年度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2015年度是本重大研究计划受理项目申请的第5年,根据前期资助布局和整体发展的需要,将进入集成升华阶段,主要以“集成项目”和少量“重点支持项目”予以资助。“集成项目”将在前期资助的“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中遴选出优秀项目进行整合,为重大研究计划后期的总体集

成服务。与下面公布的重点资助方向关系不紧密的项目申请将不予支持。2015年度总经费约2 000万元。 重点支持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 气候预测资料同化的数学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气候预测等典型的初值问题,发展资料同化方案中的高效数学优化方法,建立新型同化方案,突破现有资料同化方案维数高、计算量巨大或样本代表性差等瓶颈,缓解背景误差协方差低估和与流依赖有关的一些关键数学问题,使之能够高效同化多源观测数据;利用新的同化方案在气候预测重大应用问题上得到验证。 本年度重点集成方向(资助期限为3年) 1. 航天器再入全流域超大规模计算与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全流域(稀薄、过渡与连续介质区)可计算建模、统一快速算法的研究成果,针对航天器再入复杂动力学过程,开展100P级大规模高效计算实现技术的集成,实现航天器再入过程全流域的统一模型、统一算法的大规模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数据等验证建模、算法与模拟的置信度。 2. 高维多层次生物大数据整合与降维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生物和医学复杂问题的可计算建模、生物大数据降维、特征选择和网络构建的研究成果,开展基于小样本、高维多层次生物系统特征发现理论与算法的集成,针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复杂性,研究生物网络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复杂生命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等验证建模与算法的置信度。 延续资助 对2014年年底结题、有突破苗头的培育项目,可进行延续资助。延续资助申请人应为2014年年底结题的培育项目负责人。延续资助的申请采取自由申请与指导专家组推荐的方式进行。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在择优支持的基础上,要求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员(鼓励由从事算法、问题、软件3个领域研究的人员结合)组织队伍进行项目申请,优先支持具有如下特征的项目申请: (1)具有原始创新思路和独具特色的探索性研究; (2)从建模、算法到数值模拟的融合研究; (3)能够真正发挥数学在交叉研究中的作用、有别于现有做法的研究。 五、申请注意事项

重庆大学2013—2014学年学生“争先创优”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附件3 重庆大学2013—2014学年学生“争先创优”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数学与统计学院 先进班集体:2个 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2012级统计学2班 文明寝室:4个 梅园2幢216室梅园2幢215室兰园7幢549室 竹园3幢319室 优秀学生:22人 吴霞张蕾雍尧棣杨宇徐代诺朱云盈肖燕芬鲁益君程武昌吴慧徐克禹周千荷李佳锦雷凯民张童梁梦颖邹义宏洪阳戴敏胡璨侯顶顶游培廷 优秀学生干部:16人 李勤超姜云成张彦刘渝张文艺陈书辉刘啟秀孙林杰孟凡韦金香刘彦伶姚佳王晶晶杨乾梅申昭强王印权 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7人 薛飞白云飞黄昕齐凯胡守庭张晗宵朱文清 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7人 朱云盈肖燕芬李勤超段森吴育华叶隆业徐军军 - 1 -

学生文艺活动先进个人:7人 彭诗渊刘宇佳何沅蔚李嘉钰莫苒冯歆悦王桐 学生体育活动先进个人:5人 杨露露李臻昊张叶黄匀孔利佳 物理学院 先进班集体:1个 2013级物理学1班 文明寝室:2个 松园7幢333室梅园6幢510室 优秀学生:16人 朱奉梅田莉龚崇伟徐乐杨林鹏雷丹丹杨春梅吴彤郑勇腾云龙梁欢胡传灯廖婧榕孟锦媛孙斌张辉 优秀学生干部:12人 冉冬杨森赵立聪王喜平邓赛强李乾宇李红闯陈中元张雨萌宋仕奇徐磊周金洒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6人 银谭媛吴华静王高徐涛曹国玲孔令一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4人 田莉曹丹支援胡传灯 学生体育活动先进个人:3人 邓玉秦袁果潘先涛 学生文艺活动先进个人:4人 杜博纶岳梦迪王茜郑博源 - 2 -

化学化工学院 先进班集体:2个 2013级应用化学1班2012级制药工程1班 文明寝室:6个 A区4舍210室A区1舍630室竹园1幢229室竹园1幢244室松园6幢329室松园1幢231室 优秀学生:32人 邵梦瑶孙喜珍阳永福董艺赵奂舟李访其 陈锐姜建罗洁张思卞欢刘雪杰 刘恒周何木川王云豪严华姜小可谭莎 周孝禹钱琳琳程娜娜蒋丹丹张鹏傅晨阳 赵宏伟孔红又杜园园张阳阳王颖刘斯瑶 王文婕万里洋 优秀学生干部:24人 吕兴皓沈秀张瑞雷芳省盼盼田芳芳 甘剑锋张昭江筱悦张敏陈伟陈家辉 吕志文周杰王朵梅国蕾栗伟宸张姬一哲 胡贵林陈金雷宁何俊琳王建平曹俊杰 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3人 江露张兰夏天张辉朱涛陈思月 高雯雷佳马晓彤倪婷婷吴肇愉熊黠 程俊 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3人 陈锐李至宏顾一鸣袁敏王珺张璟昌 郭亚琳陈嘉璐刘浩余玄周杨杰叶晓军 - 3 -

重庆大学基础工业工程(B卷)评分标准和答案

得 分 评分人 重庆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B 基础工业工程(评分标准及答案) 题 号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统分人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离散型制造是指以一个个单独的而零部件组成最终产品 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和流水线型。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资源 的投入;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3. IE是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要素设计和建立 成一个集成系统,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运行。4. 标准资料按实施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 企业标准。 5. “5S”管理源于日本企业广泛采用的现场管理方法,它通过开展 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对生产现场中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得 分 评分人 6.右手持塞规,左手在工作台上抓取一零件,检测其尺寸大小。左手MOD分析式应为: 左手动作内 容分析式抓取零件M3G1拿回来检测 M3P5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请将答 案填在下列的方框内。) 题号12345678910答案D B C C C B D B D 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 C A A B B A B C B 题号2122232425 答案 B C C A C 1.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 )在标准状 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A.先进工人; B.一般工人; C.正常工人; D.合格工人。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办法 (试行) 随着我国学位制度的日趋完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逐渐成为博士研究生的基础阶段和坚实的优秀技术人才库。硕士研究生的奖助金的评定正是为了激励研究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实行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予以奖励与资助。 一、奖助学金评定总则 ⒈奖助学金共分为A、B、C三个等级。 ⒉ A等奖助学金人数占所在年级学生总数的30%,享受全额学费减免;论文发表、科研业绩特别突出者,可直接获得A等奖助学金(条件详见后文);每个年级直接获得A等奖助学金的名额不超过10名。超过10名,则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研究确定人选。 ⒊ B等奖助金在专业内进行评定,对于专业人数少,无法进行比例划分的专业,在与相近专业进行合并后进行评定。B等奖助学金人数为所在专业学生总数的40%,享受半额学费减免。 ⒋符合校评定要求,且未获得A、B等奖助学金的学生享受C等奖助学金。 ⒌有学位课考试不及格,或因违反考试纪律而成绩计零分者,或因不良表现而受到学校及以上处分者,不能享受A、B等奖助学金。 二、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奖助学金评定办法 ⒈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奖助学金评定由四部分组成,即:学习成绩分、论文积分、导师评价分及综合表现分,占总分比例分别为70%、10%、10%、10%,总分100分; ⒉硕士研究生二年级A等奖助学金以一年级的综合评分在全年级进行排名后进行评定。全年级排名前30%者(该名额含直接获得A等奖助学金者),获得二年级A等奖助学金; ⒊ B等奖助学金在专业内未获得A等奖助学金的学生中进行总分排名后,按人数进行评定;

⒋符合校评定要求,且未获得A、B等奖助学金的学生享受C等奖助学金; ⒌以上涉及到的学习成绩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综合成绩为准。 三、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奖助学金评定办法 ⒈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奖助学金评定由四部分组成,即:学习成绩分、论文积分、导师评价分及综合表现分,占总分比例分别为40%、40%、10%、10%,总分100分; ⒉硕士研究生三年级A等奖助学金以二年级的综合评分在全年级进行排名后进行评定。全年级排名前30%者(该名额含直接获得A等奖助学金者),获得三年级A等奖助学金; ⒊ B等奖助学金在专业内未获得A等奖助学金的学生中进行总分排名后,按人数进行评定; ⒋符合校评定要求,且未获得A、B等奖助学金的学生享受C等奖助学金; ⒌以上涉及到的学习成绩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综合成绩为准。 四、直接获得A等奖助学金的条件 ⒈发表(含正式录用)论文积分不低于40分,且在A类及以上级别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者; ⒉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工作或本院教师主持的与学生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工作,成果取得部委省市级或更高级别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励,学生本人为获奖持证人者。 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010年4月16日

2015重庆大学录取名单

序号考生编号考生姓名拟录取专业代码及名称初试总成绩复试成绩综合总成绩(按该成绩、 学位类别、专业排序) 备注奖学金 1106115017080071匡发国市政工程34560.464.7夏令营优秀营员A 2106115017080049方艳娟市政工程38177.9077.05A 3106115017080164温宇惠市政工程38477.0576.93A 4106115017080135任扬市政工程37477.5376.16A 5106115017080093廖姣蓉市政工程39668.4873.84A 6106115017080031陈楠市政工程36771.2572.33A 7106115017080105刘进市政工程35772.6372.01A 8106115017080040邓静市政工程36870.2071.90B 9106115017080208郑浩市政工程38964.7071.25B 10106115017080157王昕蕾市政工程39064.4871.24B 11106115017080108刘秋虹市政工程41060.2871.14B 12106115017080111刘永芝市政工程36968.3071.05B 13106115017080159王荀市政工程36667.4070.30B 14106115017080074雷凯市政工程35768.8870.14B 15106115017080048方博市政工程35668.3869.79B 16106115017080196张璐市政工程35768.1569.78B 17106115017080185裔士刚市政工程38662.3369.76B 18106115017080055苟尧市政工程36964.9569.38B 19106115017080146王畅市政工程35168.1569.18B 20106115017080211周山罡市政工程35667.0569.13B 21106115017080144汤红亮市政工程38760.1668.78B 22106115017080100刘晨茜市政工程34867.4168.50B 23106115017080066黄永周市政工程37062.9568.48B 24106115017080043邓雄文市政工程36464.0568.43B 25106115017080155王文豪市政工程38460.0068.40C 26106115017080205赵宇婷市政工程36264.0868.24C

重大校〔2013〕57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庆大学文件 重大校…2013?57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人文社科 科研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为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开展人文社科研究的积极性,加快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学校对《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办法(试行)》已经校长办公会2013年第1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大学 2013年3月8日 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办法(试行) - 1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表彰在学校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开展人文社科研究的积极性,加快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本着“激励创新,质量引导,分类实施”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奖励的原则、类别及时间 (一)奖励原则 1.高端奖励原则。以“突出学术影响力,突出学术贡献”为指导思想,激励高端成果,促进成果转化,鼓励学科交叉,强化协同创新。 2.奖励不重复原则。同一成果多次获奖,取最高奖励额度。 3.本办法未覆盖的科研成果奖励,参照学校科技奖励办法执行。 (二)奖励类别 奖励类别包括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三)奖励时间 根据学校聘岗要求,按学年度时间即从当年的6月1日起至次年的5月31日止。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涉及的各项奖励,须有重庆大学为署名单位,适用于我校在职教职工和学生。 第二章奖励范围及标准 第四条科研成果奖励 - 2 -

科研成果包括经国内外公开申报、成果公示等程序的获奖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著作。 (一)获奖的科研成果 1.奖励条件 对重庆大学排名第一的获奖科研成果按100%进行奖励,排名第二的按50%进行奖励,排名第三的按20%进行奖励,排名第四及以后的不予奖励。 2.奖励标准 (1)国家级获奖科研成果的奖励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参照国家级获奖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执行。 (2)省级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软科学类)、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纳入教育部高校社科年报统计的各类行业基金奖(吴玉章人文社会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试点)实施方案 (2000年4月20日委办公会议原则通过) 一、试点实施的原则和目标 1.为进一步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实施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研究计划)。 2.研究计划应适应基础研究的规律和特点,针对核心科学问题,整合与集成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思路和不同层次的项目(包括面上、 重点和重大项目),形成具有统一目标的项目群,实施相对长期(6-8年)的支持,以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争鸣,激励创新。 3.在国家科技发展总体布局和创新体系框架下,研究计划与国家其他重大科技计划构成链条和互补关系,注意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规划》项目的协调配合。 4.借鉴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组织经验,结合基金资助工作特点,构架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模式。遴选采取上下结合原则;决策、 执行与评估相对分离,适度交叉;基金资助管理与专家学术管理结合;资助管理实行跨学科联合工作方式。 二、研究计划的立项 1.提出《建议书》 围绕基础科学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自然科学基金委依照上下结合的原则,加强宏观指导,征求科学界的意见,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明确总体目标及核心科学问题,组织成立专家组,起草并提出研究计划《建议书》。 《建议书》应包括: (1) 建议依据(战略需求,前瞻性,国际前沿与我国优势,在国家科技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及与国家其他重大科技计划的关系等); (2) 科学目标与核心科学问题; (3) 研究计划实施的初步框架; (4) 实施的基础与前景; (5) 研究计划学术指导专家组的建议名单; (6) 经费需求及预算框架。 2.立项遴选 召开委务扩大会议,由委务会议成员、科学部兼职主任和委外专家(不含建议的研究计划学术指导专家组成员)确定评议标准、评审程序和遴选办法。 委务扩大会在听取研究计划起草专家组论证报告的基础上,遴选与确定立项的研究计划及其资助规划框架与经费预算。 三、研究计划的管理体制 研究计划设立学术指导专家组、协调组和学科资助与管理联合工作组。 1.研究计划学术指导专家组(以下简称计划专家组)负责研究计划的科学规划、实施部署与学术指导。计划专家组由7-9人组成,每两年更 换2人。主要由不承担项目的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1人组成。设组长1人,由不承担项目的专家担任。计划专家组成员年龄一般在65岁以下,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人年。专家任职期间一般不申请研究计划的项目。 2.研究计划协调组(以下简称计划协调组)主要负责对研究计划实施的宏观管理、协调及组织评估。计划协调组主要由1位自然科学基金委 委领导(以下称计划主管委领导)、相关科学部若干人、计划专家组1人组成。 3.学科资助与管理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学科联合工作组)由有关科学部的相关人员组成(以下简称学科联合工作组),负责组织研究计 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评审与资助工作。“学科联合工作组”由计划协调组组织。研究计划的主管科学部负责学科联合工作组的协调工作。

重庆大学2013-2014学年(秋)数理统计AB试题与答案

重庆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数理统计》(A )课程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秋) 请保留四位小数,部分下侧分位数为:0.95 1.65u =,0.99 2.33u =,2 0.95(1) 3.841χ=, 0.95(3,6)9.78f = 一、(18分)设1X ,2X ,…,64X 是来自总体N (0,2 σ)的样本,X ,2 S 分别是样本 均值和样本方差:(1)求参数c 满足{}0.1P X S c >?=;(2)求概率22 12 22 34 {1}X X P X X +>+;(3)求322321(2)i i i D X X X +=?? +-???? ∑。(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1 ) ~(1)t n -{}}0.1P X S c P c ∴>?=>= 得0.95(63)c t = 故 1.650.20638c == (2)2 ~(0,)X N σ22212(/)(/)~(2)X X σσχ∴+ 同理22234(/)(/)~(2)X X σσχ+ 2222223412122234(/)(/)(/)(/)/~(2,2)22X X X X X X F X X σσσσ+++∴=+ 22 122234{1}{(2,2)1}X X P P F X X +>=>+ 且0.50.50.51(2,2)(2,2)1(2,2)F F F =?= 得2222 1212 2222 3434{1}1{1}0.5X X X X P P X X X X ++>=-≤=++ (3)令2 ~(2,2)i i n i Y X X N μσ+=+,112n i i Y Y X n ===∑ 22 1 ()(1)n i Y i T Y Y n S =∴=-=-∑ 3232 223211(2)[()]i i i i i D X X X DT D Y Y +==??+-==-???? ∑∑ 2~(0,2(11/))i Y Y N n σ-+ ~(0,1) Y N =32 22422421 [2(11/) 4(11/)((32))256(11/32)i Y D n n D σσχσ=+=+=+∑ 二、(26分)设1X ,2X ,…,n X 是来自总体2 ~(2,)(0)X N σσ>的样本,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要求严肃认真、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应反映学生真实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尤其是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要名副其实。 (1)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实行百分制,即: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70~79分(中等)、60~69分(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原则上优秀不超过10%、良好不超过25%。 90~100分(优秀)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或较高的学术价值;论点鲜明正确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意;能综合运用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和透彻地分析论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充足、论证严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准确简洁、文字流畅,书写工整。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或创新性,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反映设计者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说明正确、清晰,文档及资料规范、齐全。 80~89分(良好)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或较高的学术价值;论点鲜明正确,有一定的个人见解;能运用有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较好地分析问题;论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书写工整。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比较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或创新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反映设计者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设计说明正确、清晰,文档及资料规范、齐全。

70~79分(中等)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意义或学术价值;论点清楚正确;能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和分析问题,并以一定的材料为依据进行阐述,在知识性、科学性方面无重大错误;论文中心较明确,层次较清楚,主要论据基本可靠;文字通顺。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中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合理,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设计说明正确、清楚,文档及资料齐全。 60~69分(及格)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主要观点正确,但大都是一般化地人云亦云,且分析比较肤浅,有一定的基本材料予以论证,条理和逻辑性不够强;语言基本通顺,书写工整、规范。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中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基本达到毕业设计要求,无原则性错误。设计说明基本正确、清楚,文档及资料齐全。 60分以下(不及格)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观点不明确或有重大错误;论述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要观点不能成立;材料贫乏,内容空洞,且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写作基本功差,病句和错别字多,难以成文;或有抄袭他人成果的行为,论文内容有50%以上与他人雷同;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不能按课题要求独立完成主要工作内容,设计不合理、出现原则性错误,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说明不完整且不清晰,文档及资料欠规范、不齐全;或有抄袭他人成果的行为,设计内容有40%以上与他人雷同。

重大隐患评判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

重庆大学法学院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重庆大学法学院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 单 重庆大学法学院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序号姓名准考证号初试成绩面试成绩政治成绩最终成绩是否拟录取1蒋有全1550035120120726593.474225.96是 2曹仕林1550035120211126185.867217.72是 3李吉1550035120183023887.485211.76是 4王明江1550035120212924578.868205.72是 5唐家欢1550035120210424485.862205.52是 6薛瑶1550035120221724272.678205.44是 7何富冰1550035120021024284.260202.88是 8甘诚1550035120181125167.263202.68是 9刘娅155003512016262339164201.8是 10郑光伦1550035120051523678.470200.96是 11胡宗维155003512007042348660198.8是 12张亢155003512022272436961197.8是 13张浩155003512007172367366197.2是 14张雷1550035120041423370.872196.92是 15周维维1550035120042021984.473194.36是 16罗凌1550035120091622484.865194.32是 17马宁1550035120230923181.856193.72是 18李智1550035120210220788.885193.72是 19敬也丁1550035120101621392.270192.68是 20谢宇155003512013032208265190.8是 21张仕治1550035120101222777.455189.16是 22马托儿1550035120042421578.472189.16是 23傅典模1550035120241221583.267189.08是 24杨旭1550035120231021374.678188.84是 25黄杰1550035120131220983.872187.72是 26魏荣峰155003512002012177667187.4是 27陈敏1550035120033020576.277184.28是 28谭玉华1550035120040220975.871184.12是 29彭伟1552035110330419780.684184.04是 30丁军华1550035120240220782.266183.48是 31何娟1550035120071020683.661181.44是 32谭东1550035120053021179.456180.76是 33陈晴1550035120041922065.856180.72是 34吕鹂欧155003512003162276942180.6是

2015重庆大学数理统计大作业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数理统计教师:刘琼荪 姓名:xxx 学号:20150702xxx 专业:机械工程类别:学术 上课时间:2016 年 3 月至2016 年 4 月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我国上世纪70-90年代民航客运量回归分析 摘要:中国民航从上实际5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中国民航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随着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出行坐乘飞机逐渐人们可选的交通方式。我国民航客运量逐年提高,为了研究其历史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现以民航客运量作为因变量y,假设以国民收入x1、消费额x2、铁路客运量x3、民航航线里程x4、来华旅游入境人数x5为影响民航客运量的主要因素。利用SPSS和excel软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民航客运量主要受到其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就回归模型分析具体可能的成因。 关键词:民航客运量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一、问题提出及问题分析 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截止2004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航线)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我国民航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显著。当前我国民航客运量相当巨大,而影响我国航运客运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绝对元),定期航班航线里程(万千里)等[1]。为了研究过去的情况,从中国统计年鉴[2]得到1994年统计摘要,分析类似因素对我国航空客运量的影响。

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撰写提纲与填报说明【2020年国家基金申报】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填报说明 (2019版) 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凝炼科学目标,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集群,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均不得申请。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 申请人申请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年度项目指南中对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的限制。 指导专家组成员任职期间不得申请和参与申请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战略研究项目除外)。根据需要申请和参与申请集成项目的指导专家组成员应退出指导专家组。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4个亚类。 培育项目是指符合重大研究计划的研究目标和资助范围,创新性明显,尚需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突破方向和凝聚研究力量的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 重点支持项目是指研究方向属于国际前沿,创新性强,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且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完成有重要作用的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

集成项目是指在前期资助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重大研究计划中 非常重要和有望突破的方向,明确目标,集中优势力量,能够实现跨越发展,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或领先水平的项目,研究期限根据整个重大研究计划的安排确定; 战略研究项目是指用于支持指导专家组进行战略调研、项目跟踪、专题研讨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项目,研究期限根据需要确定。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 1. 申请人应按照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体现学科交叉研究特征,强调对解决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及实现总体目标的贡献。 2. 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或“战略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相应的“重大研究计划”名称。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3. 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保密规定的内容,依托单位须认真审核。由于违反相关规定而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申请人 和依托单位负责。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 项目摘要(1,000字左右) 简述项目所针对的指南方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课题设置、研究队伍、经费概算。 申请书正文(30,000字左右) 一、立项依据 项目针对的指南方向,项目所面向的我国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等的重大战略需求,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问题、引领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方面的预期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详细阐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主要研究内容要围绕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来详细阐述,重点要突出,避免分散或拼盘现象。 四、预期目标 从对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预期贡献,在理论、方法等方面预期取得的进展、突破及其科学价值,优秀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分别论述。 五、总体研究方案 结合主要研究内容阐述学术思路、技术途径及其创新性,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等。 六、课题设置 应围绕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合理设置课题。需说明课题设置的思路、各课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与项目预期目标的关系;详细、具体叙述各课题的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和经费比例等。

七、研究队伍 1.研究队伍的规模和结构 研究队伍的规模,以及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的结构,实验技术人员概况等。研究队伍规模要适度,人均资助强度应在20万元/人年以上。 2.推荐项目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 分别介绍推荐项目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背景。包括:工作简历、主要学术业绩,近五年主持的与申请项目相关的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情况(格式见下表),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不超过5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 3.其他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概况 八、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1.项目承担单位在所申报项目相关研究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项目实施所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工程等重要研究基地参与情况。 3.项目申报单位近五年承担的与所申报项目直接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完成情况,与所申报项目的关联和衔接。 九、经费概算 金额单位:万元

重庆大学2012年各省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位置:广西高考网> 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本大学分数线> 重庆一本大学分数线> 时间:2013-04-10 20:40 151重庆大学2012年各省分专业录取分数线(4) - 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2013年中国大学排名600强各省高考成绩排名 一本大学分数线二本大学分数线三本大学分数线最新大学排名什么是平均录取线差 按分数线选大学:全国各大学历年在各省招生平均录取线差订阅高考网最新信息 2013年大学学费收费查询2013年各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 云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554 557.7 565 云南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工554 563.2 575 云南冶金工程理工564 574 585 云南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工568 576.5 585 云南环境工程理工568 572.5 577 云南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理工570 576.3 582 云南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理工582 589.6 605 云南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向) 理工574 574.5 575 云南核工程与核技术理工554 560.5 576 云南热能与动力工程理工558 564 574 云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工559 559 559 云南法学文史581 581 581 云南公共事业管理文史581 581 581 云南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史588 589 590 云南经济学理工577 577 577 云南行政管理理工576 576 576 云南行政管理文史581 581 581 云南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563 570.5 578 云南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工558 559.5 561 云南光电信息工程理工556 561 566 云南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558 559.5 561 云南应用化学理工554 555 571 云南制药工程理工561 562 563 云南车辆工程理工577 579.5 582 云南工业工程理工558 558 558 云南机械电子工程理工559 564.3 569 云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573 579.3 582 云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554 554.8 558 云南网络工程理工561 561 561 云南信息安全理工555 555 555 云南财务管理理工578 578 578 云南房地产经营管理理工566 572 578 云南工程管理理工580 580.5 581 云南工程造价理工584 587 590 云南城市规划理工586 586 586 云南建筑学理工607 608.7 611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实施细则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重大校网教〔2018〕43号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实施细则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重庆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绩管理办法》,结合网络教育课程学习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成绩构成 第二条课程考核总成绩包括课程学习过程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三部分。 第三条成绩构成比例为课程考核总成绩(100%)=学习过程成绩(10%)+平时作业成绩(30%)+课程结束考试成绩(60%)。课程考核总成绩以百分制记载,总分不超过100分。 (一)学习过程成绩是学生登录网络教室,学习网络课程,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所取得的成绩。

(二)平时作业成绩是学生学习网络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完成课程规定作业所取得的成绩。 (三)课程结束考试成绩是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参加课程网上考试或现场考试所取得的成绩。 第三章成绩评定规则 第四条学习过程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10%的权重。 (一)学习过程成绩计分规则 1.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可获得相应的成绩。 2.纳入学习过程成绩计分的教学活动有视频学习、网页学习和课后练习三种。 3.三种教学活动的学习成绩累计不超过10分。 (二)附加分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过程中,积极参加课程论坛和语音答疑环节,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而予以奖励的成绩。附加分总分最高为5分。 1.参加课程论坛学习,学生的发贴、回贴获得教师点评分,每获得一次点评分,可获得0.5分。 2.参加语音答疑(包括收看录制),每参加一次且时长超过15分钟,可获得1分。 第五条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30%的权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