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系统 重点整理

会计信息系统 重点整理

会计信息系统 重点整理
会计信息系统 重点整理

题型:单选15*1 多选10*3 判断15*1 简答及数据流程图45

重点章节第二章、第三章及第七章

第一章信息时代的变迁与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无大题)

1.数据和信息: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的符号,并能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数据是被加工的对象。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和信息密不可分,信息就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数据得到的产品。信息必然是数据,而数据未必是信息,信息只是数据的一个子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常常不加以区别。

2.信息的特征:共享性(多人多次使用)、可传递性(依附载体)、可编码性(标准意义的符号)、效益性(给组织带来价值,增加其他资源的价值)、可增值性(对其他资源及自身的增值作用)、可集成性(广泛联系、系统综合)、层次性(战略层决策、战术层决策、事物决策)。

3.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缺一不可)、目的性(主导,决定要素的组成与结构)、关联性(要素间密切联系)、层次性(子系统与更大的系统)、动态性、时序性、同行性。

5.系统的分类(自动化程度):人工系统(由人工完成)、自动系统(由机器完成)、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产生和输出工具不同,加工过程相同。

6.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收集与输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检索和分析。

7.信息系统的分类: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化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半结构化问题)、专家系统、总裁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国际电子商贸系统。

8.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纸笔算盘等)、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机械制表机)、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计算机)。

9.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细分:电子数据处理阶段(模拟手工、核算),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综合处理、总账、应收应付、成本核算、存货管理、销售管理、管理会计等),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10.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对其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应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

的信息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使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11.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会计人员。

12.AIS的基本组成: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与决策系统。

13.工业企业基本运作流程: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会计流程在整个流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业务流程的信息需要在会计流程中进行反映。管理流程基于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

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

(一大题、一数据流程图)

1.系统生命周期: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系统规划(起始阶段,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研究必要性和可行性,写出项目可行性报告)、系统分析(详细调查全面分析,逻辑设计,形成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怎

么做,具体技术方案)、系统实施(实施进度报告)、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2.原型法:根据对用户基本需求的估计,开发出一个初级系统(实验型的系统,即“原型”),根据用户在运行系统时的体验,逐渐修改,直至最终的系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3.结构化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辅以数据字典、处理逻辑说明等工具来描述系统。

4.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

基本成分:数据流、加工、文件、外部实体。

绘制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1)顶层数据流图(---只有一个处理环节的数据流图(2)逐层分解:0,1层,2层…….n层图,直至不能分解为止

5.数据字典: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的另一个工具,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详细逻辑内容、外部实体和处理逻辑的某些数据特征。

组成部分:数据元素(数据项)条目、数据结构条目(描述数据项间关系)、数据流条目(描述传输路径)、数据处理

条目(描述处理逻辑)、数据存储条目(描述存储结构及有关数据流)、外部实体条目。

6.概要设计:通常采用结构化方法,即模块化。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彼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一定联系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为模块。采用结构图来描述程序的模块结构。概要设计还应当突出几个备选方案的主要功能之间的区别。这一阶段设计的系统应是概括性的,应明确所有的输入、输出、处理及区分各个方案必要的特殊功能。在概要设计阶段只要求设计者识别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下一阶段进行评估选择。概要设计阶段的文档资料为多个概要设计方案。

7.详细设计:对系统所有的组成部分予以详尽的规定,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包括代码设计、输出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设计、安全保密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

8.代码设计原则:唯一性、可扩展性、规范性、简明性、可识别性、稳定性、统一性。

9.代码编码方法:顺序码、组码(块码,区段编码)、分组码(群码、层次码)、记忆代码(助记码)

第三章账务处理与总账系统(两大题)

参照上机题

1.财务处理基本功能:数据采集(获取支付流程数据、转

换流程数据、销售收款流程数据)、数据加工与存储(编

制审核记账凭证,分类计算求和保存在各类账簿)、报

告信息(编制内部外部报表,交给有关部门)。

2.账务处理基本特征:规范性强、综合性强、集成性要求

高、正确性要求高。

3.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缺陷:(1)数据大量重复。导致:

存储浪费,数据不兼容(账证不符、账表不符)(2)信息提供不及时(3)准确性差(4)工作强度大

4.IT环境下和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的异同:(1)数

据处理的起点与终点不同:手工下,以原始凭证为起点,编制会计报表为终点;IT下,以记账凭证或者原始凭

证或者机制凭证为起点,以计算机自动输出账簿和输出

固定报表为终点。(2)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在手工环

境下,记账凭证由不同的财会人员按照选定的会计核算

组织程序分别登记到不同的账簿中,完成数据处理。在

IT环境下,数据间的运算与归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自动处理数据。(3)数据存储方式不同:手工环境下,会计数据存储在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纸张中;

在IT下,数据存储在凭证文件、汇总文件等数据文件

中,需要时通过查询或打印机输出。(4)对账方式不

同:手工下需要进行总账、日记账、明细账核对;在I

T环境下,明细与汇总数据同时产生,没必要进行账簿

核对。(5)会计资料查询统计方式不同。

5.会计科目编码设计的必要性:便于反应会计科目间的逻

辑关系,保证会计科目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分

类,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处理速度。

6.凭证文件:凭证文件应该反映账务处理所需要的全部内

容。设计方法(1)一个文件,包含全部字段。缺陷:

反复填写相同信息,浪费空间。(2)分解成2个文件。

凭证公共信息文件:与经济业务内容无关,一张凭证形

成一条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文件:与经济业务内容相关,一张凭证有多少个会计科目就形成多少记录。两个文件

通过凭证号形成连接。

7.总账文件(汇总文件)、科目文件。

第五章采购与付款核算与管理(少量)

1.采购发票的分类:按发票类型: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包括普通、农收、废收、其他收据)、运输发票。按业务性质:蓝字发票、红字发票。

2.采购管理系统的特点:数据存储量大、数据变化频繁、管理要求高、与其他子系统联系广泛。

第七章工资与固定资产子系统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两个相关的不同职能的子系统,即人事管理系统和工资系统。前者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 S)的子系统,后者是会计信息系统(AIS)的子系统。

2. 工资系统主要功能:(1)进行工资核算,计算应付工资、代扣代缴款和实发工资。(2)工资汇总,工资分配(3)统计分析(4)职工调入、调出、内部调动及工资调整数据。

3.工资系统原始数据:量大,涉及部门多。按照工资数据变动频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基本不变数据和变动数据两类。基本不变数据指固定不变的数据和在较长时间内很少变动

的数据,如参加工作时间、职工代码、姓名、基本工资等。变动数据是每月都有可能变动的数据,可以是数值大小的变动,有无的变动,如病假时间、某种不固定的津贴和代扣款等。

4.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主要与总账系统和成本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传递关系

(1)与总账:根据工资费用分配文件生成的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中,审核,记账、结账

(2)与成本:将工资费用分配表数据传送到成本系统

(3)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与另一个子系统人事管理共享数据

5.数据文件:主要包括工资计算文件(核心文件,按部门代码和职工代码建立索引文件)、工资费用汇总文件(按照部门代码)、工资费用分配文件(按照部门和工作类别)、工资项目计算公式库文件(按序号建立索引)。

6.固定资产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减、内部调动的核算与管理,以及折旧的计提等。

7.固定资产卡片文件:用来存储所有固定资产卡片数据,反应了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文件中一项固定资产一条记录。资产代码必须唯一。常常按年设置,按“资产代码+部门代码+类别代码“建立索引文件。

8.固定资产系统主要与总账和成本系统,存在数据传递关系。(1)与总账: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生成的凭证传到总账系统进行帐务处理

(2)折旧计算文件分类统计、汇总折旧费用分配数据,传递到成本系统,供计算产品成本时使用。

第八章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1.会计报表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并非对经营交易或事项的直接处理,而是侧重于系统输出或信息生成,即加工和报告由其他子系统处理产生的资料与信息。

2.会计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编制与分析。依据会计准则和有关法规,企业需要定期编制与报送规定的会计报表和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报表,并且利用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分析。编制:根据编制单位分:单位报表、汇总报表和合并报表。会计报表包括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两部分。分析: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会计报表分析是对会计报表的再加工,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会计报表的分析将反应历史情况的信息转换为预计未来的有用信息,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3.会计报表系统的特点:输入数据少,不设置报表数据直接修改功能,输出信息规定性强,通用性更强、适用面更广,图表并用进行报表分析。

4.报表软件简介:专用报表软件(固定报表、过分依赖程序员)、通用报表软件(通用化、商品化、标准化)、电子表软件(表处理系统,如Excel、Lotus等)。

5.编制流程:报表格式设置、报表数据处理、报表的输出。

6.数据来源:其他子系统,报表系统自身运算所得、外部输入。

7.双轨制:对同一原始会计资料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方法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关科目进行记账。

8.会计报表生成顺序:利润表及附表、资产负债表及附表、现金流量表及附表。

9报表数据的修改途径:通过报表数据来源的重新定义修改报表数据,通过记账凭证进行调整。

第九章企业资源计划(ERP)

1.ERP发展历程概述:库存控制订货点法(独立预测物料、装配时物料不匹配)、时段式MRP(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BOM图、描述产品结构、时间分段)、闭环式MRP(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增加能力需求计划,但无法完成资金流)、MRP2(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但未涉及管理各方面、未适应全球化)、ERP(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滨江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会计信息系统 院系会计系 专业会计 学生姓名崔洁 学号20092333079 得分_________________二OO一年十一月一日

浅谈会计信息系统 摘要: 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地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系统软件也在不断改进,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系统的网络化多功能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如何最快地向管理层提供最新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分析、预测、决策,提高经营效率,将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更大挑战。 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管理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发展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在这一背景下,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业时代会计的种种沿革的同时,更需要获得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熟悉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要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并且要了解组织中管理者的需要。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信息系统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环境下才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会计的本质特征。以信息系统化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能适应具体社会环境的要求。根据信息技术(数据库、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多媒体、感测和识别、光电子技术等)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本身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簿记的弊端将会计信息系统模式划分为四种: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三、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得还不完善,就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而言,还明显滞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也无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现在INTERNET-INTRANET技术已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阶段,如果我们还在用孤立的Pc处理个案,那么企业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就会因信息量不足而出现失误。 当前部分企业虽然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但是都不是很强,没有真正为决策者提供到帮助。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多功能化,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各项

安徽大学期末复习会计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docx

会计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 一、对比中外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概况:专用会讣软件和通用会计软件同时并存;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很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复杂;会计软件规范;以通用电子表格软件作为会计软件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会计软件集成化程度高 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概况:1、试验探索阶段:从处理内容上看,主耍用于工作量大,简单重复的单项会计业务,如工资核算,材料收发核算;从工作方式上看,以手工处理为主,计算机处理只起辅助作用;从应用范围上看,仅限于极少数大型企业单位;从人员索质看,既懂会计业务乂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从软硬件平台上看,硬件设备主要是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使用不便,会计软件方面,还没有中文操作系统,中文处理能力极差。2、定点开发阶段:从处理内容上看,逐渐形成较完善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在系统内实现数据共亨;从应用范圉上看,开展电算化工作的企业迅速增加,会计电算化的覆盖面扩大;从人员素质看,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部分髙校开始培养会计电算化方向的专业人员;从软硬件平台看,硬件设备以微机为基础,软件方面使用汉字操作系统,从而使中文处理能力大大加强;从会计软件的开发方式上看,以应用单位开发为主,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及英组织研制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会计软件,并加以大力推广。3、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从单机应用向多个用户系统,网络系统扩展; 从应用效果上看,甩账率提高,一大片单位甩掉了手工帐,并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向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从市场上来讲,岀现了一系列商品化、通用化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了分工,涌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会讣软件开发、研制、推广、销售的专业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的界面清晰、画面美观、操作方便、功能强劲;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型的,不仅限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还需要対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一体化的、集成化的管理;从软件功能上看,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不仅包括账务处理、帐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管理、销售与应收管理、库存管理,还包括对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流程、生产成本、以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软件技术看,网络体系结构得到广泛采用,网络体系结构主要釆用三层结构,在大型管理型系统屮实现了软件系统数据库提供的标准化、跨区域和跨平台运行;从企业应用的角度看, 只有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应用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管理层次,管理会计软件) 2、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广域化,一体化 3、由手工型向智能型发展:操作过程,业务分析,决策支持智能化 4、以机代帐单位逐渐增多 5、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6、软件技术与管理:组织措施将FI趋结合,向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7、会计软件功能向多样化发展 三、如何理解会计电算化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工作。它是一个以计算机替代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业务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的过程。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软硬件,数据文件,会计软件(核心),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会计人员 五、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屮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 以 辅助人们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作了详细规定:数据输入,数据处理, 数 据输出,数据存储,安全维护 六、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要:服从于企业的目标(通过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服从于信息系统的目标(向信息系统使用者,即用户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服从于会计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获取更多的利润)。总的来说,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向企业内外部决策者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对会计信息利用有重要影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A卷)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会计结算方法. ----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2、财务报告要素----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一定标准进行的基本分类,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基础,也为报表编制构筑了基本框架。(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③本质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利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表明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即会计主体归谁所有。)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一般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一般表现为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权益 存量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增量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补充: ●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相关性---对决策有用(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三)可理解性---清晰易懂(四)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利得和损失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目录 —、绪论....................... -2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3 - 2、1第一阶段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4 - 2、2第二阶段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4 - 2、3第三阶段为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5 - 2、4第四阶段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6 -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7 - 四、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9 - 五、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0 - 六、........................... 结束语-12 - 七、参考文献.................... -12 -

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趋势 摘要:本文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了回顾,从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薄记的弊端角度来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区别与联系趋势 一、绪论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发展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在20世纪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化可以说早以被我们习惯和熟练使用了,但纵观历史,回探和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会计信息系统,而且通过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可以为使现在的信息系统更加完善,更能符合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

会计信息系统重点整理

会计信息系统重点整理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P9 会计信息基本定义 P10 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结合信息定义介绍会计数据定义 (凡是在纸介质,磁性介质上) P13 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掌握DSS,EIS,OA的基本含义) P17 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目标 P18 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应服从的三个目标 P18 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4个要素 P20 F/S 文件/服务器 C/S 客户/服务器 B/S 浏览器服务器 P24 图1-6 基本功能结构图(通用型会计信息系统) P25 财务系统的子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决策报告系统 P30 图1-9 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案 P33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P34 ERP三个层次的定义 P38 图2-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3个阶段 P39 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P45 四种开发方式比较优缺点 P52 数据流程图定义 P55 数据字典定义 (注意区分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掌握两者的逻辑模型以及主要工具) P58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P60 结构图(模块结构图,系统功能结构图) 结构图的划分原则,结构图使用的目的 P65 编码原则,代码设计,编码方式,掌握顺序码,组码,群码的定义及特征P82 银行对账业务流程图,图3-4 注:银行对账单的形式,2种;企业提供日记账文件,注意外部实体的来源于去向。 业务功能子系统:1)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2)数据流程→数据流程图;3)系统功能结构→系统功能结构图;4)文件结构→数据来源。 系统结构规划:(1级)初始化,日常业务,期末处理;(2级,额外补充)帐表,输出和查询子系统,系统帮助;(3级,具体业务)根据不同子系统功能进行选择。 P85 总账子系统功能机构,构造不同,软件构成体系不同 P86 单一性质财务软件的总账功能结构 P89 会计科目编码体系的设计:定长,不定长,立体 P90 立体科目的编码方式,什么时候适合采用立体编码;事务联系的三种方式以及拓展。注意:表3-5以及图3-8的编码方式。掌握立体科目的主要原理以及其优势 P92-93 数据文件设计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演变 (丁军凯,241195054,金融一班)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事务,并为组织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辅助组织决策,从而有效地运用有限资源,改变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回顾、会计信息系统的不足与存在的风险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会计信息学发展趋势与未来。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不足与风险、发展趋势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事务,并为组织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辅助组织决策,从而有效地运用有限资源,改变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它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它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并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是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它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及其工作职能的转变,而且有效推动了会计学科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学领域的应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最初的标志可追溯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1954年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利用电子数据处理会计业务的新起点。此后,很多西方国家不仅把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还应用于经济信息管理。但由于当时的硬件价格昂贵,程序设计复杂,以致计算机在会计事务方面的应用十分有限。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出现,计算机用于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把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等综合成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得到了普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当时的数据库系统结构是集中式的,即把各个部门的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减少了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但其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技术复杂等缺点亦逐步凸现。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功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在市场上选购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软件包。众多大中型企业的集中式会计信息系统逐步被利用网络等技术实现的分布式结构所替代。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科学学派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决策问题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概念。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融合,国外的会计信息系统已朝着管理决策型的方向迅速发展,并在会计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会计信息系统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我国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开始于1979年,引起了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和理论界的关注。1981年8月,筹建了“会计电算化研究会”,开始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关专题研究。两年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尤其是某些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认识到了计算机在会计业务上应用的重要意义,相继组织本行业内的技术力量,开发适合本行业的会计软件,并采用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但由于当时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多是各自为政,盲目投资,以致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其通用性、适用性差,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会计信息系统试卷A与答案

WORD格式可编辑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5学年第一学期 《会计信息系统》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任课老师: 装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题目请在题目前()内填入“√,”判断为错误的请填入“×,” 每题1分,共20分) 1()凭证审核人和制单人不能为同一个人。 2()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将不能填制凭证。 3()期末转账业务没有严格的处理顺序。 4()期末转账业务通常是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账之前都要进行的固定业务。 5()企业安装用友ERP管理系统后,应及时设置系统管理员的密码,以保障系 统的安全性。 6()企业基础信息设置既可以在公共管理模块中进行,也可以在进入各个子系 统后进行设置,其结果都是由各个模块共享。 订 7()企业门户中的基本信息包括系统启用和基础档案设置两部分。 8()如果某科目已被制过单或已录入期初余额,则不能直接删除该科目。 9()如果凭证的金额为负数,则在录入金额时需按空格键才能将金额显示为红 字。 10()如果在角色管理或用户管理中已将“用户”归属于“账套主管”角色,则该操 作员即已定义为系统内所有账套主管。 11()若期初余额有外币、数量余额,则必须有栈币余额。 12()若设置了“凭证需出纳签字”参数,则对于收款和付款凭证不仅需审核签字 还需出纳签字。 13()若已记过账,将不能再录入、修改期初余额。 14()上机日志,所有人员都不能删除。 15()上月未结账,本月无法结账。线 16()设置基础档案之前应首先确定基础档案的分类编码方案,基础档案的设置 必须尊循分类编码方案中的级次和各级编码长度的设定。 17()设置科目编码时,各级科目编码必须惟一。 18()使用单元属性,可以解决复合报表表头的设置工作。 19()视图分析法中,“虚表”本身保存数据。 20()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必须由出纳签字。

会计档案归档整理制度

一、会计档案归档的范围 1、会计凭证。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各种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涉及对外对私改造资料,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等。年度终了都必须按照规定归档。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各种辅助登记簿等。 3、财务报告。包括《会计制度》规定和主管部门临时通知编报的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月、季、年度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上级主管部门对报告的批复及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4、其它会计核算资料。凡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 5、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二、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年度终了后,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1、会计凭证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将装订成册的凭证,统一登记案卷目录,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装订:根据凭证的多少,分散装订,做到整齐、牢固、美观。 (3)装订封面的所有内容要填写齐全,包括:单位名称、年度、月份、起止日期、号码、装订人签章等。

2、会计账簿。各种会计账簿办理完年度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它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1)会计账簿在办理完年度结账后,只在下一行的摘要栏填写“结转下年”字样,不填其它内容。 (2)会计账簿在装订前,应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账面是否齐全,是否按顺序排列。 (3)活页账簿去空白页后,将本账面数项填写齐全,撤去账尺,用坚固耐磨的纸张做封面、封底,装订成册。不同规格的活页账不得装订在一起。 (4)会计账簿的装订顺序: 会计账簿装订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按本账簿页数顺序装订账页→会计账簿装订封底。 (5)装订后的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页现象。 (6)账簿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7)装订后,会计账簿的脊背应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和编号。 (8)会计账簿的编号为一年一编,编号顺序为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借)款日记账、分户明细账、辅助账。 3、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并按时报送后,留存报表均应按月装订成册,年度终了统一归档保管。 三、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会计学原理重点整理

会计学原理重点整理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号:02603 制定单位:会计学院 制定时间:2011年2月20日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10年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2 二、教学时数分配 3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史,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的含义、会计与会计环境 一、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影响并决定会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客观条件和特殊情况,包括会计思想、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以及审计等。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会计思想、会计法制、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它是应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现代会计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古代会计发展阶段 (二) 近代会计发展阶段 (三) 现代会计发展阶段 三、会计环境因素 会计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主要包括: (一) 社会经济水平 (二) 科学技术水平 (三) 文化与教育水平 (四) 政治与经济制度状况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含义 1. 含义 ,.特点 二、会计的对象 (一) 会计对象的一般涵义 (二)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三、会计的职能 (一) 会计的基本职能 1. 反映职能 4 2. 控制职能

(二) 会计的其他职能 1. 评价职能; 2. 预测职能; 3. 参与决策职能等。 四、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标准。包括: (一) 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会计信息 (二) 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会计信息 (三) 为企业会计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一) 会计确认 (二) 会计计量 (三) 会计记录 (四) 会计报告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主要包括: (一) 设置账户 (二) 复式记账 (三) 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 登记账簿 (五) 成本计算 (六) 财产清查

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财会信息系统期末结业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0802班 姓名:丛培媛学号:04 李燕 11 孟源 14 濮扬 15 冉汶灵 17 邵丹 18 2010年11月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在系统详细介绍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之前,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以账簿记录为主的提供会计信息的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突出的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传统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存在的缺陷如下: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传统的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记录系统,会容易诱使企业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我国正处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于对会计信息的供给阶段,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内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防被其竞争对手获悉后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类信息公布之后必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甚至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所以公司也不愿意提供这一类信息。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手工记录,利益最大化会诱使企业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 (二)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是由手工填制,篡改记录比起有电子记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更容易。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在未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依靠调整报告蒙混过关;只用对业绩有用的统计数字,不利的数字就加以改造,最终导致数据的失真。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在会计、统计管理上随意性较强,在有重大政策和业务出台时,钻政策的空子,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会计统计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随意改动。对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随着现代经济逐渐向规模化,多元化,业务复杂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难以与迅猛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特别是在年末的时候,巨大的核算量很可能会

会计信息系统 重点整理

题型:单选15*1 多选10*3 判断15*1 简答及数据流程图45 重点章节第二章、第三章及第七章 第一章信息时代的变迁与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无大题) 1.数据和信息: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的符号,并能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数据是被加工的对象。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和信息密不可分,信息就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数据得到的产品。信息必然是数据,而数据未必是信息,信息只是数据的一个子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常常不加以区别。 2.信息的特征:共享性(多人多次使用)、可传递性(依附载体)、可编码性(标准意义的符号)、效益性(给组织带来价值,增加其他资源的价值)、可增值性(对其他资源及自身的增值作用)、可集成性(广泛联系、系统综合)、层次性(战略层决策、战术层决策、事物决策)。 3.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缺一不可)、目的性(主导,决定要素的组成与结构)、关联性(要素间密切联系)、层次性(子系统与更大的系统)、动态性、时序性、同行性。 5.系统的分类(自动化程度):人工系统(由人工完成)、自动系统(由机器完成)、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产生和输出工具不同,加工过程相同。 6.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收集与输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检索和分析。 7.信息系统的分类: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化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半结构化问题)、专家系统、总裁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国际电子商贸系统。 8.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纸笔算盘等)、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机械制表机)、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计算机)。 9.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细分:电子数据处理阶段(模拟手工、核算),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综合处理、总账、应收应付、成本核算、存货管理、销售管理、管理会计等),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整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

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 教案 I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案的讲解,使学生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结构内容;理解企业集团和单个企业建设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针对本次课的特点,建议同学们课下做一个小调查(题目和要求附后)。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某些信息化术语或原理的理解缺乏相关知识背景,主要包括数据结构、模块体系、多层实现和功能集成等。要求授课教师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要多举实例帮助理解,该部分内容要布置课前预习和资料准备等。 II 本章重点 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会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焦点问题;集团企业财会信息系统的架构方案;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III 本章难点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结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关系;集团企业财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Ⅳ 本章计划使用教学课时:4课时 V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组织 教学方法采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讲解、课件展示以及现场讨论相结合的灵活形势;针对本次课的特点,建议同学们课下做一个小调查(题目和要求附后)。 授课流程如下: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分成四节内容来安排的,其中需要理解并掌握的是前三节,对于第四节内容,即新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展望则是需要思考和扩展的内容,需要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知识的扩展与前言内容的思考,并当堂提供参考书目和访问网址,最好提交一个调查报告,详细内容参考内容中的具体安排。 沃尔玛的数据管理、SAP 的核算内置、电子商务的自动记账等。 引入功能结构等功能以及信息化的影响和机遇。 信息化会计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必然需求,讨论当前的现实环境和要求。 ? 关于计算机与会计的结合以及信息化要素的影响等问题存在几种观点,介绍其实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