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口心理学

重口心理学

重口心理学
重口心理学

第一篇: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简称DID)

核心人格:原装的“灵魂”,通常情况下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

非核心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权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

·绝大多数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治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区别

多重人格障碍:一个肉体多个灵魂;幻听的声音来源于身体内部,既自己跟自己对话,可以自己抑制。

精神分裂症:一个肉体一个灵魂;认为幻听声音是天外之音,别人发出来的,并认为是真的。·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脆弱的人才有患上障碍的风险,而有些人,即使承受了很严重的精神创伤,也是不为所动的。

·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

第二篇:恋物癖

·恋物癖患者可以在对物体迷恋的过程中达到性高潮。这些物体通常都是非生物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女士们的内衣和鞋子。除此之外,一种特定的接触性刺激,比如橡胶、塑料,特别是表面胶皮制的衣服。

慕残癖:被残疾异性吸引并产性冲动和爱恋的一种健全人所具有的奇特心理,在女性中更常见,并以对聋哑或截肢的异性的爱恋为主。

·恋物癖患者的典型性活动是一边爱抚、亲吻和嗅闻他(她)的物恋对象,一边进行手淫。“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

巴甫洛夫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后来,在反复强化作用下,这种条件反射就被固定了下来,恋物癖行为就形成了。

·恋物癖患者多是性格内向,平时在两性关系如恋爱婚姻问题上,往往扮演的是不成功的男性角色,缺少男子气概。这种失败构成了内心巨大的冲突,但冲突却没发泄好,就被压抑了,进而开始变得焦虑。恋物癖患者就开始用别的方法发泄痛苦。所以就迷恋之物上,然后通过性满足得到安慰与释放。

心理防御机制:人的潜意识会保护人的身体,让他避免受苦。

治疗

厌恶疗法:让患者手持性恋物,在引起性唤起、性欲勃起的时候,立即给予厌恶性的刺激。还可以让他们写下因恋物面临的紧张恐惧和被批评、被抓住和处分时的难堪局面,然后重复阅读,也能形成厌恶性条件反射。

第三篇:社交恐惧

·普通群体中有高达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使得社交恐惧症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通常会眷恋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单身和经济收入低的人们。男女患该病的比例基本持平—1.4:1。

·在日本,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直视别人的眼睛,而且担心他们的某些个人特征比如脸红、

口吃、体味被别人指责,因此,患病者的焦虑更多地集中在可能会冒犯别人或使别人不安,而不是自己感到尴尬或者难堪。

·社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它将成为一种慢性的、终生的疾病,几乎没有改善或者恢复的可能。

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习惯地感到无助)。

·一个人偶然一次或者几次体会到社交的创伤,但自己事后被当时产生的痛苦所困,多次强化暗示后,便有可能对以后类似的痛苦产生“习得性无助”。

治疗

认知行为的集体治疗:让一群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相互复述或者模拟能够引起恐惧的社交场合。还有鼓励大家轮流吐露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其他人共同的安慰,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支持。

第四篇: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特定对象恐惧症:没有明确理由的对特定物体(或场合)感到恐惧的症状。

·较为常见的有恐高症,幽闭空间空间恐惧症(电梯、地铁),对身体损害的恐惧症(如流血、打针、治牙),动物恐惧症(特别是对狗、蛇、老鼠和昆虫)。

除此之外还有,暗处恐惧症(黑暗、夜晚),气流恐惧症(空气流动、通风、风),穿行恐惧(穿过马路),尖峰恐惧(锋利尖锐的物体,如小刀等),灰尘恐惧(灰尘),切割恐惧(割破、抓破、划伤),男性恐惧(男人,或与男人发生性关系),见人恐惧(人与人类社会),无限恐惧(无穷大),接触恐惧(身体接触,被触摸),废墟恐惧(废墟),孤独恐惧(单身、独居、独自一人)......

·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对这对那的害怕,只有当这种恐惧对你的生活或行为产生严重的大量客观的负面影响时,才能被判定为真正的特定对象恐惧症。

·特定对象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一样,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但有一点和社交恐惧症不同,在特定对象恐惧症中患病的女性多于男性,而与之相同的是,一旦患病却不治疗的话,将终生无法痊愈。

泛化:通俗一点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特定对象恐惧症的成因:创伤性事件是引起恐惧症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还有两个原因: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替代经历: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或是感到强烈的恐惧,都足以让旁观者产生恐惧心理。因为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你旁边的人高兴时,你也会开心;身旁的人要是感到害怕,你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被告知的经历:有的时候,再三被警告有潜在的危险时,也会使一些人产生恐惧症。

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

第一步:学会放松技巧

让患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同时让他们想象自己正处于令人放松的情景中。然后治疗师用轻、柔、愉快平稳的声调引导患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要求患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

让求助者自己把引起他们恐惧的事件或情境按厉害程度排一个顺序,让求助者给每个恐惧程

度定一个分数,然后把其中恐惧的程度依次划分层次。制定过程中要求患者闭上眼睛想象回忆各种能让自己产生恐惧的画面。

第三步:系统脱敏

首先让患者想象刺激事件(有实物的用实物)或情境(从最低等级事件开始),当他们感受到焦虑恐惧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

每一次过程结束后,治疗师都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果还是觉得不适,就需要再来一遍。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患者不再感到紧张恐惧为止。

第五篇:关于焦虑

原型: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种物质世界,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观念世界。物质世界有最基础的组成,分子原子什么的,观念世界也有它最基础的组成,那就是原型。荣格的“原型说”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部分。“本我”之中蕴贮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的冲动。“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对其他不管不顾。就像婴儿饿了要吃奶,绝不考虑母亲有没有困难。

自我:不再是潜意识的东西,它已跨入到了意识的行列。“自我”已脱离了人的兽性,它代表的是理智与机智。“自我”是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不是天生而来,同时“自我”奉行的是现实的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的。“超我”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

“超我”本身的作用就是三个:

①打压“本我”造成的冲动。

②对“自我”进行监督。

③追求完善的境界。

如果它们三个间能保持平衡,就会使人正常地生活;如果它们三个失调了,或者被破坏了,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因为它总是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因此它同拥有它的人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阿尼玛: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是男性中的阴性原型。当阿尼玛高度聚集时,便可使这个男人变得容易激动,忧郁,嫉妒,虚荣,在男女吵架的时候这个原型会尤为突出。

阿尼姆斯: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是女性中的阳性原型。当阿尼姆斯高度聚集时,会使女人富有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

阴影(又称“阴暗自我”):指人格最内层,最具有兽性的低级的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

·除了这四种原型之外,荣格还认为存在着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等等。

集体潜意识:①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而是由种族先天遗传的,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祖先祖祖辈辈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在人脑中留下的遗传痕迹。

②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它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箱庭疗法: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有都有自我治愈创伤的能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有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力量。箱庭疗法就是在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理论的作用下成为了沟通意识和无意识的一座桥梁,使患者的无意识意识化,实现个体与其心灵的“对话”,

达到自我心理治愈这种心理治疗中最高的境界。

投射理论: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消除焦虑的主要手段,具体是指人们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和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消除内心的痛苦。

第六篇:广场恐惧

广场恐惧症:害怕离开自己的家以及周围的环境,一旦离开,就可能导致惊恐的发作,心悸、心跳过速、胸闷、窒息感、眩晕感、皮肤麻木或针刺感、盗汗、发抖震颤、害怕死去或者疯掉。于是他们便会避免一个人待在空旷的空间或公开场合。一旦到了到了这种场合不能立即离开或顺利找到出口,惊恐发作被困死在那里,就好比你只身掉进了一个大鱼缸却得不到任何援助。

·能够让患者惊恐发作的场合还包括:汽车中、火车中、地铁、宽阔的街道、隧道、餐馆、商场、电影院等等。一些情景其实也可以囊如其中,比如说有的人害怕自己一个人在家,害怕排队等候,害怕拥挤的人群,害怕远足,害怕驾车等等。

·弗洛伊德:正是由于“本我”一次次地试图冒犯和取代“超我”的至高地位,才使患者心理受到很大压力,惊恐发作,场面一度失控。还好,每每这时“自我”就会出面抵挡和击退“本我”的进攻,才使得惊恐发作减轻直至消失。

行为主义学派:广场恐惧症中的恐惧和焦虑都是通过条件反射获得的。

认知主义:错误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导致广场恐怖症的发生,广场恐惧症患者都是因为想跑偏了

治疗

暴露疗法(又称泛滥疗法):在室内模拟出“微小”的惊恐发作。

幽闭空间恐惧症:跟广场恐惧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种场所恐惧,多发于电梯、车厢、隧道或机舱内。

密集恐惧症:有人会害怕看到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图案和小东西,看到后头发就发麻,浑身难受,还有点头晕和恶心。

密集恐惧症几乎人人都有,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其实是有一种心理暗示导致的。

治疗

拆分法:将它们一一独立化

无视法:那些经过艺术夸张的密集事物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不去刻意地看就可以了。暴露法:就是暴露疗法,长时间大范围地接触密集事物,可以使人在心理受到极大冲击后慢慢产生审美疲劳直至麻木,就像学法医的是靠多接触尸体来消除对尸体的恐惧一样。

第七篇:神经性贪食

·色欲,贪食,贪婪,懒惰,愤怒,妒忌,骄傲,这是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程度排列出的“七宗罪”。

·神经性贪食的四个标准

①大吃特吃,并且要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吃下比正常人食量多得多的食物。

②要会使用重复而不恰当的补偿方式来控制体重,比如节食、使用泻药或者呕吐。

③所有这些行为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④对自我形象的歪曲(所有人都认为你瘦,但自己却仍然觉得很胖),或者对自我形体的过分关注(患病者的所有自信只来源于体重和体形)。

神经性贪食症就是通过上面四条来给人的身体和情感上带来巨大影响的,特别是用呕吐作为清除食物的方式时,影响则更为严重。

·很多人不知道,呕吐所带来的痛苦会导致体内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的分泌,这种化学

物质会带来中度的“兴奋”感,因此人们不自觉地追求这种快感的结果就是:呕吐的频率会不断增加。

·和很多心理疾病一样,贪食症一旦发生,不及时治疗就会转化成慢性的。有些慢性的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在10之后仍被病痛折磨不休。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患者对不良行为的认知,认识到这种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从而修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的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的事件,即引发你情绪的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她)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即你的所作所为、所感所受。

第八篇: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限制饮食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是限制卡路里的摄入,就是我们说的节食,或者干脆不吃;一种是“暴食—清除”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占了整个神经性厌食症人群的一半之多,也正是这种类型的神经性厌食症容易跟神经性贪食症搞混。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的概念:

①能否成功地减轻体重是两者重要区别之一。

②两者行为的动机不同。

③都存在对身体形象扭曲的认知。

·“闭经”是进食程度的一个客观的躯体标志,此外,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医学上的体征还包括皮肤干燥,头发和指甲脆而易碎,对寒冷敏感,不能忍受低温。神经性贪食症中的呕吐过度会引发电解质紊乱和心肾疾病,这在神经性厌食症中同样会出现。

第九篇:关于自杀

内投:与“投射”相反,是把本来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转而指向“自身”。这里的“自身”是指心理学中所说的,人在看待自己的身体时分的三种境界:①不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自己的身体。②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身体。③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在“内投”中,用到的就是第三种说法: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就是仇恨之人的身体。这就是为什么在自杀中,原本向外的杀念后来却转向了自己。

·杀人的愿望:我们从出生就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本能,到了成人阶段,这种破坏的本能已经发展的颇具规模,具有强大的能量。不像婴儿时只能靠哭声来吓唬人,它可以做到彻底地消灭入侵者以及它带来的憎恨感与恐惧感。而这么做的最后结果就是杀了对方。

被杀的愿望:如果说杀人是攻击性的极端形式,那么被杀就是屈服的极端形式。是谁让自杀者走向自杀的尽头?就是良心!在我们的生活中,良心更像是一位怪咖,有时会促使我们去做一些我们明知道没有意义的事。良心是摸不到的,有时候甚至连察觉都察觉不到,而良心这一无法被意识到的部分其实就是“被杀的愿望”。

死亡本能: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求生是人的一种基本本能,而现在精神分析学家发现,求死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本能。如果说生的本能是让无生命的物体变为有生命的物体,那么死亡本能就旨在使人回到生命诞生之前的无机状态,一切皆空。

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就像是一位无微不至、耐心十足的阿姨,当调皮的“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亡本能”出来捣蛋时,她总能用她那温柔的手安抚与化解一场又一场潜在危机。

第十篇:性别认定障碍

异装癖:异装癖就是异装恋物癖,它是恋物癖的一种。异装癖是指人(通常为男性)通过穿戴异性的衣物或饰品来产生性唤起。它和恋童癖、露阴癖、恋尸癖、恋物癖等都是一种性欲倒错。

性欲倒错:就是不该引起你性冲动的事物却让你冲动了,你的性唤起用错了地方,比如不是对人而是对物。

·性别认定障碍是一种性别倒错,指的是对自己性别角色的不适应,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一致。异装癖(性欲倒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性满足,而性别认定障碍(性别倒错)的主要目的不是性欲方面的,而是公开地、完全地以异性的方式生活。

同性恋恐惧:就是同性恋恐惧者可能会错误的相信,和异性恋男人相比,男同性恋者更可能会虐待儿童,他们不会成为好父母,并且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成为同性恋;同性恋是者的性取向是不稳定的,他们的关系也是暂时性的,并且仅仅对性关注而已......

第十一篇:精神分裂(上)

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和言语混乱、行为混乱或紧张症行为

妄想:就是极其不现实而且通常根本就不可能的想法,但拥有它的人却相信那是真的。

迫害妄想:迫害妄想就是患者想象有他人正在跟踪、监视或暗中谋害自己或自己所爱的人。·妄想有很多类型:夸大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思维传出、思维插入、思维抽离、身体妄想......

夸大妄想:夸大妄想者认为自己具有强大的能力、知识和才智,或认为自己是某个著名人物或有权势的人,还有的人则认为自己神灵转世。

关系妄想:倾向于夸大与自己有关的评论、眼神和姿势,甚至认为媒体上的新闻一直都在报道和影射自己。

控制妄想:病人认为他们能够控制他人或世界,或者他们正在被别人的思想所控制。

思维插入:认为另一个人或者物体正在将思维插入自己的脑子。

思维传出:认为自己脑中的想法被传播给其他人听。

思维抽离:认为另一个人或物正在把思维从自己的脑海中抽离。

身体妄想:认为自己的外表或某个身体部位患病或者被改变。

·幻觉可分为“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等。

听幻觉是最普通的幻觉,人们会听到控诉他们不道德行为或威胁他们的声音,这些声音也可能教唆他们去伤害自己。

·思维混乱:患者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丝毫没有关联性的话题,这里可以叫做“联想松散”和“话题出轨”。

语言混乱:患者传达的信息很少,让你搞不懂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就是因为除了联想之间的必要连接外,他的表述缺少一个统一的主题。

语词新作:也是一种语言混乱,就是除了在表述方面没有中心主题没有逻辑之外,患者还无法提取通常被公认的语言符号,他们就会自己造些“新词”或发明专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行为混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常常会出现不可预测、无原因的激动如突然大喊大叫,破口咒骂,或者在街上忽快忽慢地走。有时候还会做出一些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如在公共场所手淫。

紧张症行为:患者会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变得非常激动,而且难以平息。

阴性症状:情感淡漠、贫语症、无动机

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环境情感反应严重减少或完全丧失的表现。

贫语症:患者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不会发起谈话,当被问到直接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也是简单、空洞的。

无动机:患者对一般的、目标明确的活动缺乏坚持下去的能力,患者总是在患得患失,并且表现出混乱和粗心。严重时,他们可能整天坐着什么也不做。

·精神分裂症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它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的患者不仅不是暴徒,他们才真正是一群弱势群体。

第十二篇:精神分裂(下)

精神分裂症的种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紊乱型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未定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需要被观察6个月,这6个月中至少有一个月要表现出明显的阴性和阳性的症状,同时症状要严重到影响影响患者的社交和生活才行。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症状以迫害和夸大的妄想与幻觉为主。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以言语、行为和思维混乱为主。

三大典型特征:①言语支离破碎最可能出现无逻辑的语言。②情感障碍,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发出傻笑,有时还会自我陶醉,花大量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③行为举止的混乱,如无动机表现—拒绝洗澡或拒绝穿衣。

除这三点以外,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退缩行为,完全沉溺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发生的事几乎无动于衷。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行为暴躁或木僵、呆滞和对环境几乎没有反应为主。

未定型精神分裂症:多以阳性症状为主。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

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就是双方不肯合作,都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本。

双重约束交流:就是同时传递两个相互矛盾的信息。比如说,妈妈妈妈热情的招呼孩子来到自己身边,当孩子走向它的时候,妈妈突然变得很生气,呵斥孩子让他离自己远一点。反复暴露于这种双重约束交流的环境中,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混乱。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最初先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就是无意间做出来的,如吹口哨、站起来、小孩丢掉一个玩具又拿起一个玩具等,接着用一种手段对这个最初的动作加以强化,然后形成一种行为。

第十三篇:强迫症

强迫思维:大脑中总是不受意识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响、观念或冲动,并因此感到严重的焦虑或精神紧张。

强迫行为:总是觉得自己必须完成某些重复的举动或心理活动,并一遍一遍做个不停。·强迫症患者必须表现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并且知道它们是过度和不合理的。

·最常见的强迫思维有:

“不洁物”:认为受伤总是有污垢,认为碰到卫生间的马桶座会染上疾病等。

“侵犯冲动”:当抱着婴儿时,突然有将之一脚踢飞的冲动,把某人推到火车前的冲动,自己跳到汽车前的想法,在公共场合大喊大骂的冲动等。

“性的冲动”:举个例子,一名女士来就诊时说,她坐公交车的时候,如果有一位男士坐在她旁边,她就会突然突然冒出抓一下他胯部的冲动。

“对称的需要”:要以完美的顺序摆放物品,避免踏上人行道上砖头的裂缝,上单数与双数楼梯时要分左右脚等。

“对安全和记忆表示怀疑”:认为自己没有把门锁好,认为自己没有关紧煤气阀门等。

·强迫行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仪式化”—一个仪式要设定一系列固定的步骤,并且有清晰的开始和结束。比如频繁地、非常仔细地、仪式化地洗手。早上起床之前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背诵一小段“魔法咒语”,读书或者看报之前默默地背诵字母表等。

妥瑞氏症:强迫型的反复说某些词语(往往是淫秽的词),或是咕哝。

森田疗法: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所以要求患者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第十四篇:人格障碍

人格:一个人特有的包括行为、思维、信念和感觉方式的总和。

①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和多疑

②反社会人格障碍:冷酷无情和不能控制的冲动

③自恋型人格障碍:他们会过度地觉得自己非常重要,对自己过分关注,缺乏对他人的关注以及同情。当他们没有得到他人赞扬的时候,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们还对自己的重要性有着病态的执着。

④表演型人格障碍:他们的言行倾向于过度表现,经常看上去就像是在进行演出。

⑤边缘型人格障碍:不稳定性和自我伤害的冲动。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境不稳定,会频繁且无原因的严重抑郁、焦虑或者发怒;他们的自我概念也不稳定,有时极度自我怀疑有时又极度自负;患者的人际关系也极度不稳定,常常无原因的对一些人从崇拜到鄙视。

第十五篇:物质成瘾

成瘾物质:①安非他命:最早是被用作治疗哮喘和鼻腔阻塞的,但是超量服用后,服用者会感到非常亢奋和精力充沛,可以持续很多个小时不睡觉,同时还伴随着明显的食欲减退。②可卡因:吸食可卡因后,最初会产生强烈的欢快感,随后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整个人变得比平时更精力充沛充满竞争力、创造性,自感被社会高度认可。使用者这时不会意识到他在吸毒,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成为了一直想要成为的人。

③LSD:是一种致幻剂。当服用者闭上眼睛时,视野里会出现非常明亮鲜艳的色彩,同时伴随有令人眩晕的几何图形和千变万化的图案。

④大麻:患者对正常的感知觉往往会感到非常可笑;他们有时会进入似梦似醒的状态,并感到时间似乎停止了;他们经常会描述一些夸张的感觉体验,看到一些鲜明的色彩,或者欣赏某种音乐的微妙之处。

物质障碍:①中毒:物质中毒时,人明显的症状是感知觉会发生变化,会看到或听到奇怪的东西;注意力下降,容易分神;丧失判断能力,不能清醒的思考;不能像平时那样控制自己的身体,行动迟缓,笨拙,反应不灵活;或者嗜睡,或者毫无睡意;人际交往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比往常更加合群,或者更加消极,更加好逗或冲动。

②戒断:普通戒断症状导致了显著的精神痛苦或者日常生活机能的损害。

③滥用: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来定义物质滥用。

④依赖:物质滥用的下场就是形成物质依赖。物质依赖一旦形成,便会使人无休止地臣服于它。

第十六篇:恋童癖

·恋童癖患者总是在不断寻找一样东西—与儿童发生性体验。还有另类的亵渎行为,比如观赏。有时,在施暴过程中,恋童癖者会动作粗暴,做出攻击性的行为。

·乱伦,恋童癖不能等同于乱伦。

乱伦很多时候只是一时兴起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乱伦者还是会以成年人作为性伙伴的。

第十七篇:露阴癖

露阴癖:是指通过向没有准备的陌生人暴露自己的生殖器而达到性唤起。

·露阴癖者是性压抑,或者婚姻不幸福。有研究表明他们中的一部分是阳痿,露阴是他们性满足的唯一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露阴癖患者是到公园、电影院或商店、街上、花园等一些比较容易逃跑的地方寻找目标下手。通常露阴癖患者性唤起后,他们会当场或者回到家后自然地射精或者用手淫的方式达到射精。

·有女露阴癖,男女比例4:1。她们裸露的方式通常和男露阴癖们很不同:袒露乳房。·女生们遇上男露阴癖的时候该怎么办?鄙视、讥讽、兴奋会使他变得更加兴奋,只有漠视才能让他们无法得逞,所以说冷漠才是最重的回击。

·露阴癖形成原因:很多人童年时都有过与异性或者同行小伙伴相互抚摸外生殖器的经历,长大后,当我们遇到重大精神创伤或者性压抑,没法有效排解宣泄这些烦恼时,便会不自觉地启动幼年时的方式来解脱和宣泄成年的烦恼,这也可以说是露阴癖性变态行为产生的根源之一。

第十八篇:梦的解析

什么是梦?

①梦是对愿望的满足。

②梦是睡眠的保护者。

要想保障我们的睡眠顺利进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噪音等等。除了生理刺激会影响睡眠以外,还有另一样因素也会干扰睡眠,那就是心理刺激。生理因素的干扰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调节来去除,而心理因素干扰的去除靠的则是梦。

③梦是表达愿望的方式,是一种幻觉体验。

梦的解析:梦的解析作为一种精神分析技术,就是尽可能地让那些被分析者很自然地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能告诉我们梦的意义的正是做梦者自己,而不是别人。

·解析梦的技术:自由联想(对梦到的事物进行由浅及深的自由联想)、梦的象征

梦的显意:就是梦表面上为我们呈现的东西。比如梦到掉牙、杀人,或者在天空中翱翔等等。梦的隐意:在梦的显意背后所隐藏着的,只有通过做梦者的自由联想才能得到的东西。·释梦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梦的显意寻找梦的隐意,来表现梦真正想要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梦的凝缩:将几个对象融合在一起。

梦的移植:梦不是直接表述自己的隐意,而是由其他无关的类似暗示的事物来代替。

梦的象征:有一些梦,做梦者在梦后却不能引发任何联想,甚至即使引发了联想,却不是我们解析梦时所需要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其采用一种固定的翻译,就像《解梦大全》之类的书,在这些书里,对各种事物都有固定的翻译方法。

梦的伪装:隐梦里那些令人不愉快,难堪,背离伦理的、审美的和社会观点的东西经过梦的审查后,只能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在人的显梦里。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doc

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重难点考卷 一、选择题 1. ( A )首次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心理物理学法。 A.费希纳B.冯特 C.艾宾浩斯D.华生 2. 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A )。 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 C.要求特征D.霍桑效应 3.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时,在递增序列中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 C ),该系列才停止。 A.相等B.怀疑 C.有D.无 4. 在用极限法测量绝对阈限时,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 D )。 A.练习误差B.疲劳误差 C.期望误差D.习惯误差 5. 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测量方法是以下哪种(B )。 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 C.平均差误法D.最小变化法 6.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某被试虚报的次数为4,正确拒斥的次数为46,击中的次数为42,漏报的次数为8,该被试的击中率是多少( B )。 A.0.16 B.0.84 C.0.08 D.0.92 7. 斯腾伯格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D )。 A.选择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D.加法反应时法 8. 下列哪个不属于注意过滤范式下的例子( B )。 A.负启动范式B.提示范式 C.整体局部范式D.双侧任务范式 9. 振幅对应的视觉感受是(C )。 A.色调B.饱和度 C.明度D.纯度 10. 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A )。

重口心理学

第一篇: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简称DID) 核心人格:原装的“灵魂”,通常情况下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 非核心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权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 ·绝大多数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治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区别 多重人格障碍:一个肉体多个灵魂;幻听的声音来源于身体内部,既自己跟自己对话,可以自己抑制。 精神分裂症:一个肉体一个灵魂;认为幻听声音是天外之音,别人发出来的,并认为是真的。·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脆弱的人才有患上障碍的风险,而有些人,即使承受了很严重的精神创伤,也是不为所动的。 ·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 第二篇:恋物癖 ·恋物癖患者可以在对物体迷恋的过程中达到性高潮。这些物体通常都是非生物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女士们的内衣和鞋子。除此之外,一种特定的接触性刺激,比如橡胶、塑料,特别是表面胶皮制的衣服。 慕残癖:被残疾异性吸引并产性冲动和爱恋的一种健全人所具有的奇特心理,在女性中更常见,并以对聋哑或截肢的异性的爱恋为主。 ·恋物癖患者的典型性活动是一边爱抚、亲吻和嗅闻他(她)的物恋对象,一边进行手淫。“巴甫洛夫的狗和他的条件反射原理” 巴甫洛夫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后来,在反复强化作用下,这种条件反射就被固定了下来,恋物癖行为就形成了。 ·恋物癖患者多是性格内向,平时在两性关系如恋爱婚姻问题上,往往扮演的是不成功的男性角色,缺少男子气概。这种失败构成了内心巨大的冲突,但冲突却没发泄好,就被压抑了,进而开始变得焦虑。恋物癖患者就开始用别的方法发泄痛苦。所以就迷恋之物上,然后通过性满足得到安慰与释放。 心理防御机制:人的潜意识会保护人的身体,让他避免受苦。 治疗 厌恶疗法:让患者手持性恋物,在引起性唤起、性欲勃起的时候,立即给予厌恶性的刺激。还可以让他们写下因恋物面临的紧张恐惧和被批评、被抓住和处分时的难堪局面,然后重复阅读,也能形成厌恶性条件反射。 第三篇:社交恐惧 ·普通群体中有高达13.3%的人在一生中会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使得社交恐惧症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通常会眷恋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单身和经济收入低的人们。男女患该病的比例基本持平—1.4:1。 ·在日本,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直视别人的眼睛,而且担心他们的某些个人特征比如脸红、

教育心理学重点及难点精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重点及难点精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京佳教育李洁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是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在这一实验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心理学术语。 1.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在实验中,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通过与食物的多次匹配,单独呈现铃声时,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时的铃声是条件刺激。 2. 条件反应与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二)学习律 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总结出了以下学习律。 1. 消退。消退是指在没有无条件刺激的伴随下,多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2. 泛化。泛化是指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的现象。 3. 分化。条件反射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有机体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作反应,这一过程就是分化。 例题: 1.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铃声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时的铃声是()。 A. 无条件刺激 B. 中性刺激 C. 无关刺激 D. 条件刺激 1. D 在实验中,铃声在和食物结合前出现,狗不会分泌唾液,所以铃声这时为中性刺激; 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单独出现也引起了反应(唾液分泌),这时的铃声就变成了条件刺激(铃声本身不具备引起反应的能力),这时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应。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A. 消退 B. 刺激比较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从喜欢的口味,看出你的性格

从喜欢的口味,看出你的性格 味道篇 喜欢吃清淡食物:注重交际,善于接近别人,个性随和,但独立性不强,不愿意单枪匹马地行事。 喜欢吃酸:有事业心,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际,遇事爱钻牛角尖,没有知心朋友 喜欢吃咸味食品:待人接物稳重,有礼貌,做事有计划,埋头苦干,但比较轻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点虚伪。 主食篇 喜欢吃大米:经常自我陶醉,孤芳自赏;对人对事处理得体,比较通融,但互助精神差。有点自得其乐,常自我陶醉,且不爱帮助别人。 喜欢吃面食:能说会道,对事物容易渲染,意志不很坚定,容易丧失自信。 喜欢吃煮、炖食:性格温和,和谁都谈得来,常富于幻想,但不愿表现自己。

喜欢吃烤制品:比较专心致志,上进心强,性情急躁,欠温和,爱出主意但又缺乏当机立断的气魄。 喜欢吃油炸食品:勇于冒险,有干一番事业的愿望,但受到挫折,即灰心丧气。 喜欢吃生冷食:对大自然有浓郁的兴趣,比较坚强,但不愿表现自己,不太好接近。 喜欢吃酱菜:较稳重,善于埋头苦干,做事有计划,一般不太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相反不喜欢吃酱菜的人多富于亲人的感情,没有架子,容易接近,有钻研精神,且能吃苦,兴趣易因受挫折而消失。 水果篇 偏爱桃子:爱吃桃子的人与周围的人关系非常协调,是个善于交际的人,不过解决困难的能力很可能不高。 偏爱水梨:有节制,谨慎,善良有礼,实事求是而不浮华,能配合他人,但保守又消极,有时过于消极而失良机。惟有多接触外界才能进一充实自己。 偏爱橘子:温良,有协调性,苦在心中也不忘笑在脸上,注重家庭生活,喜欢与知心好友剧餐交谈,虽因好好先生而吃点亏,但大都人缘不错。 偏爱香蕉:具行动力(因香蕉热量高),但有时流于任性与莽撞,而让他人觉得为难,男性社交性高,女性有男性化的特质,对于金钱与工作都很积极。 偏爱樱桃:优雅,有锐利的审美观,对时尚有独到的见解,但想的比做得多,因为羞怯,不善于自我推销。在爱情路上,容易表现得显得比较幼稚。 偏爱菠萝:热情有劲,做的梦也蛮大的,好刺激与变化,遇事都会全力以付,但不愿被束手束脚,对人爱恨分明,所以往往以第一印象决定对人的好恶。

旅客运输心理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旅客和客运服务人员。 2、城际之间运输,旅客可以选择的运输工具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四种方式。 3、客运站是旅客运输的起点和终点。 4、旅客运输需求按照出行目的一般可分为四类:公务、商务、旅游和探亲。 5、运输供给具有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点,体现在运输产品的非储存性、供给的不平衡性和可替代性等方面。 6、按照运输工具,旅客运输的种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运输四种形式。 7、按运输围划分,旅客运输种类包括:城际运输和城市运输。 8、按经营方式划分,旅客运输种类包括:班线客运和合同客运。 9、按照人类需求发展的规律性和层次性,旅客需求可分为:生理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性需求。 二、选择题 1、客运服务人员若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体现客运服务的( A )。 A 主动性 B 针对性 C 周到性 D 正确服务观 2、客运服务有重点,如一位跛脚老人独自出门,客运服务人员将其作为重点旅客,扶起上下车,帮其找座位,体现客运服务的( B )。 A 主动性 B 针对性 C 周到性 D 正确服务观 3、能够实现客运工作标准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旅行中的心理需要,体现客运服务的( C ) A 主动性 B 针对性 C 周到性 D 正确服务观 4、急旅客之所急,忧旅客之所忧,要求客运服务人员具备( D )。 A 主动性 B 针对性 C 周到性 D 正确服务观 5、按照人类需求发展的规律性和层次性,旅客需求可分为3类,不包括以下( C ) A 生理性需求; B 社会性需求; C 物质性需求; D 精神性需求; 6、根据各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以下对人的心理认识不包括( B ) A 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B 人的心理是多层次的; C 人心理处于相同的序列关系上; D 人心理是动态的,运动的; 三、简答题 1、在旅客运输组织和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旅客运输组织的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结合旅客特点设计运输产品;2.预留一定的运输能力储备;3.合理制定旅客运输计划;4.合理编制旅客运输时刻表;5.促进运输工具间的有效衔接;6.提供多样化的运输服务产品。 2、研究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目的? 答案要点:一、从个体的角度是提高人的素质:1.主体的自我修养;2.客体的外部教育。 二、从组织的角度是管理人:1.满足旅客健康的旅行需要;2.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3.树立运输企业的整体形象。 3、在研究旅客运输心理活动应树立的基本观念包括哪些? 答案要点:一、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1.强调研究人在旅客运输服务中的作用;2.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3.强调研究企业管理中有效地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途径;4.强调研究领导行为的问题。二、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三、坚持分析和综合的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考生在复习准备中要把握重点,捋清复习思路,这样才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打好基础。下面是凯程教育整理的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希望大家认真应对接下来的复习。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4)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从心理量表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将心理量表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2)感觉比例法(分段法)与数量估计法 比例量表示既等距又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分段法:是制做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数量估计法(使用了史蒂文斯密定律):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的方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者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者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者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3)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感觉等距法:要制作等距量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感觉等距法;它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 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差别阈限发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里物理量标的灯具单位;随着心理感受梯级的提高,为了产生下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刺激方面需要的增加量越来越大; 4)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顺序量表(等级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 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注意使用ABBA 法加以平衡顺序误差;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轮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心理学书籍推荐·网上都有卖的

一、构造 冯特1、《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2、《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 铁钦纳3、《系统心理学:绪论》 二、机能主义 詹姆士4、《心理学原理》 杜威 安吉尔 三、行为主义 华生5、《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心理学 维特海默 克勒 科夫卡6、《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五、精分 弗洛伊德7、《自我与本我》8、《梦的解析》9、《精神分析引论》 10、《弗洛伊德性学经典》11、《性学与爱情心理学》12、《图腾与禁忌》 13、《释梦》14、《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15、《文明与缺憾》16、《少女杜拉的故事》 荣格16《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17《转化的象征》18《心理类型》 19《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20《原型与集体无意识》21《文明的变迁》 22《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23《人格的发展》24《象征生活》 25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26《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弗洛姆 27《健全的社会》28《爱的艺术》29《自我的追寻》 阿德勒 30《自卑与超越》31《儿童的人格教育》32《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33《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课》34《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35《阿德勒的人格哲学》霍妮 36《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37《神经症与人的成长》38《我们的内心冲突》六、人本主义 罗杰斯39《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40《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马斯洛41《动机与人格》42《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43《马斯洛谈自我超越》44《人性能达的境界》 45《科学心理学》 七、认知心理学 斯滕伯格46、《认知心理学》 八、发展心理学 列夫·维果茨基47《思维与语言》 九、心理学畅销书 1、《害羞心理学》(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成名之作) 2、《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3、《影响力(经典版)》 4、《拖延心理学》 5、《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6、《心理学与生活》 7、《怪诞心理学: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 8、《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一)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策略 答: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先行组织者 答: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场独立性 答: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为分析型知觉方式。 4、习得性无力感 答: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5、教师的威信 答: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凡是具有威信的教师,都使学生对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尊严而又信服的倾向。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答:教师是社会职业的一种,其工作任务是根据某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培养人才。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研人员这样五种角色。 2、斯金纳提出的程序学习的编程原理有哪些? 答: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断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每一个小的学习内容后面都紧跟着问题,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作出积极的反 应。

心理学小测试

心理学小测试 1、您出去散步发现块石头,您觉得她会就是什么颜色的?a红色 b白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1、 红色: 热情、积极、对工作十分投入的异性,会让您不自觉地区靠近她白色:温柔有包容心的异性 蓝色:理智,有才能的异性 绿色:叛逆性强的异性 2、来到许愿池,您第一眼瞧到会就是? a天鹅 b荷花 c浮萍 d池水 答案:2、 a天鹅: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经过您身边的人,很少有不回头多瞧几眼的b荷花:您瞧起来有点冷峻孤傲,让人不敢接近 c浮萍:您对别人的吸引力不大,但总能化被动为主动

d池水:您认为没人欣赏您的好,将自卑情绪转为自恋自满的防卫机制 3、您在深山老林迷了路,您打算借住一宿。希望户主就是什么样的人? a一对夫妇 b美丽的村姑 c彪悍的猎人 d落魄的贵族 答案:3、 a一对夫妇: 您很善良,易被小人利用,她们利用您的同情心,趁机骗取您的财物b美丽的村姑:小心被频频对您献殷勤的异性进行色诱,骗取您的财物 c彪悍的猎人:一些酒肉朋友可能会利用您,找您借钱或就是怂恿您请客吃饭 d落魄的贵族: 近期您的购物欲望特别强烈,无法抵挡各大商场促销活动的诱惑 、 4、假使您走向一个熟睡的婴儿时,她睁开眼睛,您认为接下来她会有什么反应? a哭 b笑 c闭上眼睛继续睡 d咳嗽

答案: a哭:您就是个相当没有自信的人,因此很害怕与她人相处,深恐泄露自己的缺点,因此常缩在自己的壳中裹足不前。如果您能再自信一点,积极与她人接触,相信您会发现外面的世界非常好 b笑:您就是个自信满满的人,交际手腕相当不错,很容易与她人打成一片;但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自信过度,只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想法 c闭上眼睛继续睡:您就是个相当孤独的人,与其与别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来的快乐自由,所以根本不愿、也觉得没必要踏入别人的世界;但工作就是注重团体合作的,决不可独来独往,所以可要好好调整自己 d咳嗽: 您就是个相当神经质的人,非常在乎人际关系,也小心翼翼地去维护;但太过于在乎别人的感觉、想法。会弄的自己精疲力尽,最好放松一下自己,以平常心来面对人际关系 5、如果您的恋人告诉您,Ta不喜欢吃西瓜,您本能得觉得Ta的理由就是什么呢? A、觉得吃西瓜要吐子很麻烦 B、切起来很麻烦 C、不喜欢西瓜的味道 D、西瓜水份很多一吃就觉得撑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重口味不重口味

《重口味心理学》不重口味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内心的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外观察周围的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的乐趣的简单主义者。-------题记 物是人非亦或物非人非,总有在变化的,时间总会留下它的轨迹。 从当初看《狼图腾》的身临其境,到现在看《重口味心理心理学》的“浮想联翩”,改变的不只是内容,更是心态。尝试着以客观,理智的心境去包容世间,收获的是一些忍不住想跟别人分享的充实。 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慢慢揭开…… 书就多重人格障碍,恋物癖,社交恐惧,特定对象恐惧,广场恐惧,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性别认定障碍,精神分裂,强迫症,人格障碍,物质成瘾,梦的解析等做了相应的介绍.想毕好多心理症状是耳熟能详吧,那么我就几个比较感兴趣的的种类,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样? 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一个多重人格障碍平均可以分裂成13-15个不同的人格,也可理解成一个肉体装着多个灵魂.那何为灵魂呢?打个比方,小时候,我就会在听到门外的脚步声而判断出是爸爸,然后果断开始认真看书;灵魂就是每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习惯性姿势等. 带着对多重人格障碍的疑惑,我看了很多年前的一部经典电影《致命ID》,片中的主人公就患了该病,且他对他分离出的其他人格毫不知情。这里我要解释,人格分裂患者是不会察觉出他分裂出的其他人格,且他们在人格转换方面往往是神不知鬼不觉的,瞬间,如京剧变脸般,更有研究显示表面,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其中还有核心人格和非核心人格的说法,通常患者的核心人格是消

极的,依赖的,抑郁的,要不怎么会让非核心人格趁虚而入呢?可以看到,情绪的多样是心理问题的很重要的因素,但大多数都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只有在对承受的身心,生活构成影响,甚至是威胁时,才会高度重视。 说到多重人格,肯定会有人联想到精神分裂。其实他们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后者则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尽管两者都会产生幻听,但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听到的声音是来源内部的,自己头脑的,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而精神分裂则会认为是天外之音,是别人发出来的,并且多重人格障碍者会认识到一切是幻觉,试图去抑制她,但精神分裂患者以为是真实的,尽管实际并不存在。 在讲多重人格障碍的成因前,我有必要提一下弗洛伊德;他是一名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其中他所提出的潜意思理论为心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心理分为两个层次,意识和潜意识。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把它放入海里,露出海面的那一部分看做是意识,而海面下真正的庞然大物部分看做是潜意识。因此整个心灵的冰山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大BOSS。现在我们想象,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接合地方开一道门,放一个小人保守,白天我们工作学习忙碌,都靠着上面的意识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一些信息我们可能刚接触就忘记,或者过段时间忘记,但弗洛伊德认为,其实我们并没有真的忘记,他们只是通过小门溜进了下面的大冰山,潜意识中,但我们浑然不知,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控制松懈时,也就是守门小人精神恍惚是,那些关在大冰山的潜意识才会跑到意识中,这时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做梦;尽管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它却冥冥之中左右着我们,要不怎么说,任何心理疾病的源头都是潜意识出现了问题。 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多重人格患者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虐待,尽管他们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

题目: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 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摘要:在“瘦即是美”文化的倡导下,女大学生减肥现象司空见怪,人类赖以生存的进食行为逐渐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文中讨论了两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分别是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她们都在生理及心理上存在严重障碍及问题。进食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生理、家庭、个体心理、社会因素等。文中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解释进食障碍产生的心里原因。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运用医学和心理双重疗法。但一般治疗效果甚微,我们可以将目标转移到对进食障碍及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预防上来。 关键词:进食障碍;厌食症;贪食症;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 1.引言: 进食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和习惯性行为,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人类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与对美的追求不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胖既是美”的传统观念被颠覆,西方文化的“以瘦为美”之风迅速蔓延,由此所引发的减肥风潮愈演愈烈。如今中国有关年轻女性异常减肥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进食障碍及其亚临床状态已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则演变为因减肥引发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进食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进食问题上,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不仅躯体方面存在营养不良、闭经、发育停滞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自杀等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 进食障碍是以异常进食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是个体对体重和体形的态度异常、认知失调。主要包括神经性贪食症(BN)、神经性厌食症(AN)和暴食障碍(BED)。[1]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暴食,以短时间内(通常两小时内)摄入大量食物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进食失控感,通常患者为防止体重增加,反复采取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引吐、泻药、过度锻炼等;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征包括:不愿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非常害怕体重增加。对自己的体重或体形评估不恰当,或者否认当前低体重的严重性;暴食症主要是对暴食而倍感苦恼,但无极端补偿性行为,一般不能诊断为贪食症的个体可诊断为暴食障碍;[2]此外依据经验主义分类法的一种假说认为进食障碍具有连续性,在正常进食与进食障碍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称之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3]该状态在青年女性中的比例却是惊人的,如果不积极干预,个体很有可能发展为完全意义的进食障碍者。 2.案例呈现: 以下是来《重口味心理学》的两则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 案例一:菲菲,女。某校大二学生。身高165cm,体重120斤。尽管别人都认为自己长得还可以,但菲菲认为自己又胖又丑。一天下午放学回宿舍后,吃掉了两大盒糖果后菲菲觉得非常难过,狂奔卫生间,把手指摊入喉咙,成功呕吐,

旅客运输心理学A卷答案

旅客运输心理学A卷答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2015—2016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 《旅客运输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 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D 2、B 3、A 4、B 5、C 6、D 7、B 8、A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分,每小题 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号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 B C)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 6、(A B C) 7、(A B C) 8、(A B D) 9、(A B C D) 10、(A B C D) 三、.解释下列名词(1、2、3题每题6分,4、5题每题5分,共28分) 1、旅客 旅客是指一个人从他进入旅客运输服务系统开始,到他离开旅客服务系统为止,即从其购买车票、进入 车站乘车到下车验票出站,在这段时间内,他成为一名旅客。 2、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 有 预 见、补充、代替的功能。 4、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实间接和概况的反映,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 特 征 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5、意志 意志是指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 目 的 心理过程,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什么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 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

名师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串讲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2017年考研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心理学的考点,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规划好复习,坚持到底。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勤思考研整理了实验心理学复习的重点供2017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略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

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重点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表现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学习: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专门的学校、老师、有目的) 习得性无助:学习者认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产生沮丧,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惩罚:当有机体做出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推断的过程。

消费心理学(作业一)

消费心理学离线作业一 每道题20分,共100分 1.消费者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一)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 1930年以前,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市场商品数量大增、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消费心理学科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而不是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此时,消费者心理学理论已初步明确,但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完整的科学。 (二)显著发展时期(1930-1960年)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得需求问题成为西方企业面临的头号问题。在广告界,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探测广告对顾客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日益普遍,由此广告心理学得以繁荣。二战结束至6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市场商品品种、数量激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的经营观念及其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企业的产品销售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三)地位的确定时期(1960年以来) 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科学会。有会员约400人。这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这期间,研究进入成熟期,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研究不论从“量”还是到“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期的消费心理研究把消费者不再作为一个简单的某种使用价值的购买者,而是把消费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决策者,进而可以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从而作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并根据使用后的感受,保持或改变对某种使用价值的再购买决策。 2.从课后拓展资料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两种研究方法,阅读这些资料来加深自己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并写下你的学习体会及你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字数约600字)

旅客运输心理学(A卷)

旅客运输安全知识手册 页脚内容1 北 京 商 鲲 教 育 院 校 2015—2016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 科目:《旅客运输心理学》 班级: 时间:90分钟 出卷人:王守国 审核人: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 共 2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旅客运输心理学研究的是旅客和客服人员( )及其规律的科学。 A 生理过程 B 心理变化 C 行为过程 D 心理和行为 2、运量大、速度高、安全好、费用低能耗少的运输工具是 ( )。 A 飞机 B 火车 C 汽车 D 轮船 3、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气味。这是 ( )。 A 感觉 B 知觉 C 想象 D 思维 4、有一个物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于是我们把这个物体叫做苹果,这就是 ( )。 A 感觉 B 知觉 C 注意 D 想象 5、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 ( )。 A 想象 B 思维 C 记忆 D 注意 6、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 A 感觉 B 思维 C 想象 D 注意 7“前怕狼后怕虎 ”是意志———薄 弱 表 现 ( ) A 盲目性 B 果断性 C 独立性 D 坚定性 8 、高考所测量的能 力 是 ( ) A 一般能力 B 特殊能力 C 技能 D 言语信息 9、《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气质类型更偏向于 (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0、小李数学系的高材生,但小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教案

课程名称实用心理学授课班级人力资源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5/03/15 课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及处理措施心理学的起源及相关代表人物 教学用具与器材无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讲解提问(45分钟)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准备开始上课,填写工作手册新课导入: 心理学这个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在中国成了新奇的玩意。有人觉得它很神,几个问题就能窥探别人藏匿多年的秘密;有人觉得它很深奥,不是谁都能明白;有人觉得它很假,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瞎掰蒙人的;有人觉得它很远,只是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它……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个学期,我就要和大家一起进入神秘的心理学世界。 讲授新课: 很显然,与科学知识的产生相比,人类对人性的了解要晚得多。在西方文明史中,最古老的论述心理学的著作却是荷马的诗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故事讲述的是爱情和真诚、激情与战争,因此,它必然包含着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并间接第反映了最古老的民族心理学知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历史也就与哲学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哲学家对三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些问题世纪上也是心理学家要回答的问题。 提问:哲学家关注的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明确:一是关于灵魂的研究。二是认识论问题。三是人性与伦理的问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 法和时间分配 讨论法讲授法(25分钟) 提问:哲学家对这三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举例说明。 明确: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联系贝克莱:存在即为感知)苏格拉底——美德与善行。柏拉图——《理想国》,灵魂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心理学是对灵魂的研究。 古希腊哲学中涉及心理学的人性思想还有很多,比如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学说,犬儒主义,以及受此影响的斯多葛主义;皮浪的怀疑论(联系休谟——世界不可知)等。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思想被基督教的教义束缚起来。提问:中世纪有哪些心理学观念?请举例。 明确:第一,基督教哲学。古典哲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认识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也依赖灵魂。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又抛弃了其中与教义冲突的观念。第二,大众心理观念。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