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史料与唯物史观

2017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史料与唯物史观

2017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史料与唯物史观
2017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史料与唯物史观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2020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2020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 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 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高三历史专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

高三历史专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 一、发展概况 1、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以为中心的独立革命 (1)背景: A西欧国家(英、西、葡)对美洲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 B 经济的发展,美洲人民强烈要求摆脱欧洲殖民统治,双方矛盾尖锐。 C 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意识觉醒。 (2)主要事件: ~年美国战争;~年革命(杜桑·卢维杜尔); 1815~1826年战争(玻利瓦尔解放今天的、和;圣马丁解放了、和首府以后引退);葡属独立。 (3)性质:反对,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的性质。 (4)特点: A 为中心。 B以的形式进行。 C运动受思想的影响。 D带有和的双重性质。 (5)影响: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2、19世纪上半期:以为代表的反殖反封建斗争 (1)背景: A 使西方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殖民侵略以为主要形式。 B殖民主义者与势力开始勾结,亚洲各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主要事件: 、、、、 (3)性质:具有和的双重性质。 (4)特点: A以为中心。(同时期欧洲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20—30年代希腊、比利时独立;1848年革命中的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 B_______或__________领导,提不出___________纲领,大都带有_______色彩。 C具有______________的双重性质(最突出) D发生在工业革命完成后 (5)影响: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达了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革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尽管各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均属_________________运动,即领导起义的多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阶级,他们不是_____________的代表者,没有先进思想指导,提不出________纲领,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究难以胜利。同时期亚洲______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亚洲觉醒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政治 (本专题为高考超星级核心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请同学们务必重视)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夏: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和神权的结合(甲骨文)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⑴目的:进行有效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⑶影响: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三种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⑴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⑵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 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5西汉 ⑴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封国常与中央抗衡;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⑵君主专制:汉武帝:内(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6唐 ⑴中央集权问题并未很好的解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节度使作乱(安史之乱) ⑵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草拟、颁布政令)、门下(审核政令)、尚书(执行政令)三省长官均为丞相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7宋 中央集权 ⑴军事:杯酒释兵权;地方精兵强将编入中央禁军 ⑵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⑶财政:设转运使,地方财政大部分运往中央 特点:重文轻武;分割权力,相互制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君主专制 ⑴宋初,设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⑵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财权 8元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1.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 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 巨。”此现象反映了(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 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A.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 4.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的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洋务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5.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 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6.时文有曰:“洋人与中国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 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课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之《我国封建社会的行政制度》 一、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1)、形成和演变: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汉承秦制,汉朝继续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职权范围变化不大。(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1)、形成和演变: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唐朝延用并完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相互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宋元明清时期在沿用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变化了只是局限于形式。(2)、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以后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上述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1)、确立和盛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盛行于唐。(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和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由于三者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的皇权。(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①、经济基础:井田制;②、受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行政、军事、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③、作用: 2、郡县制:(1)、起源于春秋初期。秦统一全国后,这种制度在全国推广,并被后世所沿用,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分封制不同,郡守与县令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各郡县在政治、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郡县制的实施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3、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形成了王国问题。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了王国问题。 4、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统治需要,巩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我国选官(才)制度的演变 1、世袭制;军功受爵; 2、察举制度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拨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度(1)、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A、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唐朝时:①、贞观时,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精品】2018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大历史框架整理

【精品】2018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大历史框架整理

②爆发:1517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简化仪式,《圣经》权威,君权至上。结果:形成路德新教,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③扩展: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④评价: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打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发展;加尔文教成早期资产阶革命旗帜。 中心。 2.18世纪晚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 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规定美国国家权力 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 行使,行政权赋予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集联邦法院。并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和总统 邦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形式。 文化 文艺复兴: ①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②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③成就: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达·芬奇《蒙娜丽莎》。④评价: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打破天主教会精神专制,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思想: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它 质疑教会和统治者说教,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其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 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它被视作判断是非 一标准,并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构建一个更符性和人性的社会。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全书派和德意志的康德。 2.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成,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基。

2018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Ⅰ.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并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2、秦朝: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3、两汉: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 4、魏晋南北朝:马钧改进翻车;水碓、水磨加工谷物;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5、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6、总结生产技术的作品:北朝的《齐民要术》;明朝的《农政全书》。 二、重农抑商——政府采取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隋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部分推行以庸代役。 4、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明朝:推行“一条鞭法”,引进玉米和甘薯,推广植棉。 7、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推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三、修建重大水利工程 1、春秋:邗沟和芍坡。 2、战国:秦国:都江堰、郑国渠;魏国:西门豹渠。 3、秦朝开通了灵渠。 4、隋朝开通大运河。 5.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

6.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 Ⅱ.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商周: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 2、春秋战国: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 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3、秦汉:经济重心在关中一带,但珠江流域和长江流 域经济有所发展。 4、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江南 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5、隋唐: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南宋: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7、明清: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表现:江南 出现了资本生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Ⅲ.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 一、封建社会 1、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确立,1952年底废除) 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屯田制、均田制)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结束: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二、中国近代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农民土地所有制)。 2.辛亥革命: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农民土地所有制)。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实行双交双减的土地 政策。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土地

2021届高三历史备考微专题讲解

2021届高三历史备考微专题讲解 在新的高考备考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关系到最终成绩,所以下来在训练讲评进行微专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主干知识的掌握!此次训练是第三次周日测试题。从主观题开始: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孔子吸取《周易》智慧,最早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孔子认为君子不但要知天命,更要“畏天命”,他从“仁”出发,提出“钓而不纲(结网),弋不射宿(巢宿)”,把不合时宜的滥伐幼树和捕杀幼兽斥为“不孝”。在孔子看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提倡“节用而爱人”,赞扬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摘编自任俊华等《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材料二: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东南地区被围垦的湖泊达数十个,“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大量湖泊消失或萎缩,造成涝无蓄泄之所,旱无荫灌之水的局面,水旱之灾明显增多。朝廷多次下诏禁止围田并展开废田还湖行动,但这些禁令并没有很好执行,围湖围田皆为豪宗,且政府为安置流民,时禁时围,东南地区盲目围田的势头始终持续。——摘编自张建民《对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宋东南地区围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影响。(8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古代生态环文明的思想与实践的主干知识。首先,学生们务必解读好材料的观点,结合材料观点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1问是结合材料跟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材料已经有“知天命,还要畏天命”、把滥伐幼树和捕杀幼兽为“不孝”就知道孔子的生态思想是要遵循自然,敬畏自然,并且要取之有度,热爱自然,融入自然,还要节用! 第2问是考查南宋时代东南地区围田现象严重的原因与影响。也是必修二主干知识的人地矛盾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老百姓为何要围田?不就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吗?但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又带来新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恶化,对老百姓带来非常严重的水患,所以,我们应该总结反思得失,收到什么启示! 附参考答案: 1、遵循自然,敬畏自然;取之有道,持续发展;热爱自然,融入自然;节用资源。 2、原因:北民南迁,人地矛盾突出;政策不定,执行不力;生态意识淡薄。 影响: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易引发自然灾害,破坏农业生产;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古代县衙几乎就是“一人政府”,“皇权不下县”使得基层正式官员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数量级。自先秦到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2.蔡元培认为,民族文化如果能贡献于世界者,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第二要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以为养料。材料表明蔡元培( ) A.已经有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B.思想观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C.对中国的儒家文化非常推崇 D.对西方文化有绝对肯定之倾向 3.“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据此判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它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B.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C.它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后出现的 D.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4.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5.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文化转型 D.提倡科学 6.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最新高三历史专题1 专题综合训练

专题综合训练 1.[课标全国Ⅱ2018·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课标全国I 2017·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课标全国Ⅱ2014·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4.[课标全国Ⅲ2016·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5.[课标全国Ⅲ2016·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翻的区域日益扩大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 一、选择题 1.有西方学者指出:“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该学者所说的这些变革出现的深刻社会背景是(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 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2.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的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3.16世纪被称为“发现世界”的世纪。哥伦布因发现“新大陆”成为发现世界的先驱。这里“新大陆”指的是( ) A.美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洲 4.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 B.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 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5.《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6.“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在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 ) A.西班牙 B.葡萄牙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先秦、秦汉时期 考纲明示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考情分析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政治: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文化:制定《夏小正》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经济:开始出现原始瓷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政治: (1)分封制:以同姓宗族为分封主体,周王为“天下共主”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经济:(1)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实行井田制 (2)手工业:“工商食官”,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商人由政府统一管理 4、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政治: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秦国进行商鞅变法;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 经济:(1)农业: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铁犁牛耕推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 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2)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思想文化:(1)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等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各露峥嵘 (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数法 (3)文艺:《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 5、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政治:(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思想文化:(1)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小篆和隶书均开始流行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文档: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 微专题1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扩展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专题六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 总体上 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18世纪60年代~1917年),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变革,人类基本完成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过渡,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政治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队伍一步步壮大,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深入发展,①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 作为资本主义矛盾暴露的产物,②兴起,大大加速了民主化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经济 世纪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分别推进到“蒸汽时代”和“③” 随着大量商品在工业化时代的涌现,国际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促使资本主义④最终形成科技 文艺 ⑤离开实验室进入生产领域,并且科学技术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⑥和现实主义作为文艺主流先后兴起,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 社会风貌 答案?①资产阶级代议制②社会主义运动③电气时代④世界市场⑤科学理论⑥浪漫主义 01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扩展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考点 1?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历史作用 1.主要类型 (1)英国:以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当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直到1875年才最终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由于总统和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君主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在德国,它是不健全的,所以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畸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发达;政治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历史作用 (1)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成果。 (2)有利于保障公民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举和巨大进步,促进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民主化进程。 考点 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促使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同时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 常考点(高频)法德代议制2017·全国文综Ⅰ,41 2016·全国文综Ⅲ,35 冷考点社会主义运2018·全国文综Ⅰ,33

2020步步高高考历史专题二 微专题6

微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时期:实行土地流转 (1)含义: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原因 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 ②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 一、选择题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数据的准确。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 A.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 C.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D.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 2.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 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 D.黑奴贸易已经无利可图 3.“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 4.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5.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高考历史专题一 十年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文综,4分)《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2.(2013北京文综,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口国,天下分而为七。口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口县。更口、口分裂,至口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口”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3.(2013天津文综,4分)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2013山东文综,4分)右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 5.(2012广东文综,4分)“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

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6.(2012山东文综.4分)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2012北京文综,4分)下面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8.(2012广东文综,4分)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又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三省六部制 9.(2011山东文综,4分)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高中地理 【选考专题】高三选考二轮复习微专题:非洲②详解

【选考专题】高三选考二轮复习微专题(38):非洲②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尔河(下图)是西非主要河流,发源于富塔贾隆高原,从a点到b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注入几内亚湾,全长4200千米,是仅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非洲第三长河。 (1)分析从a点到b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2)据图分析影响几内亚湾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 (3)说明图中夏季盛行风的形成过程。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新模式。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距开罗约120km,距苏伊士城约40km,其所在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是目前埃及唯一的经济特区。合作区目前已形成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电器设备和石油装备四个产业区。 材料二2018年埃及人口已超过9800万人,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及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产品可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市场。2018年中国与埃及的贸易顺差达102亿美元。 材料三下图为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示意图。 (1)联系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分析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明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3)简述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工厂对中国企业发展的益处。 (4)分析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非阿尔及利亚及周边区域图(下图) (1)描述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材料二:阿尔及尔与贝沙尔气候统计资料(下图) (2)相对阿尔及尔,说出贝沙尔的气候特征,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材料三:摩洛哥气候宜人,被称为“欧洲和非洲的后花园”。这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摩洛哥共有9项世界文化遗产,且诞生了奇妙的?一千零一夜?。这里还被称为非洲的“好莱坞”。2016年6月,摩洛哥正式对中国全面免签。 (3)为进一步向中国民众介绍摩洛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阐述其旅游资源特色。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法国研究机构“哈瓦斯视野”2016年的一份报告,国际投资者对非洲能源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能源行业将是非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领城,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材料二:德阿风电站位于南非中部小镇德阿镇,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首个集投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