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质点运移方向探讨

油气质点运移方向探讨

文章编号:!"""#$%&’($""!)"!#""!’#"’

油气质点运移方向探讨!

刘全稳,陈景山,严宁珍,沈守文,曹淑丽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四川南充%&(""!)

摘要:转动系统中的油气质点总是要朝着能使自身转动惯量减少的方向移动,地球的自转促使油气质点向两极移动,地球的公转促使油气质点向北极移动。油气质点的运动具有科里奥里效应。北半球生油凹陷的油气,按照顺时针的形式向其周围提供油气,最优先获得油气的部位为凹陷的北东方向紧邻的部位,而南半球生油凹陷的油气,则按照逆时针的形式向其周围提供油气,最优先获得油气的部位为凹陷的西北方向紧邻的部位。我国准噶尔盆地盆!井西凹陷北石西油田、玛湖凹陷北玛北油田等,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轮南油田、库车凹陷北依奇克里克油田等实际资料印证了这一论点。

关键词:油气质点;油气运移;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科里奥里效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引言

长期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油气从烃源岩中的分散形态,到油气聚集区带的富集状态,其间存在着油气运移。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油气运移贯穿于油气的生、聚、散及油气藏破坏等过程中,涉及面广,受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判断油气运移是一个相当繁琐和模糊的过程。!.&&年,伊林(/00123)曾把油气运移划分为初次、二次、三次运移;!.4(年,前苏联学者!"#$%&和’"()(*+#,-等作过一般性的系统论述。鉴于多年来世界油气运移研究停滞不前的现状,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油气运移学组,组织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并已先后几次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在基础理论研究、动态研究及数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油气运移是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的,即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然而,当压力梯降相同时,油气又向何处运移呢?

本文从油气质点角度探讨油气运移方向的问题。通过研究在转动状态下油气质点的运动状态,来探寻油气质点的运动方向,以丰富指导区域勘探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和油气藏中油气来源方向辨识。

!油气质点的转动效应

无论是分析油气的初次运移,还是分析油气的二次、三次运移,都离不开油气运移的媒体与压力,而与方向无关。

那么,地球上的油气在无压力、无媒介的作用下,具有怎样的规律?

地球具有公转、自转特性,油气质点在公转、自转的背景下,会产生哪些效应?

!+!自转状态下油气质点运动

地球由西向东绕着南北极轴,永恒地转动,油气质点则由!纬度向!",纬度、#经度向#",经度发生位移。以南北极轴作转动轴,赤道面作投影转动面,以油气质点5作为载体,建立转动体系(见图!)[!$’]。

设油气质点5质量为%

&

,距转动轴垂直距离为’&,地球在(时刻的角加速度为!,所受合外力为)&,与半径成"&角。则:

)&在垂直力臂方向的分力为)&612"&,平行力臂’&方向的分力为)&786"&(因产生力矩为零,不予考虑)。

第$&卷第!期西南石油学院学报980+$&:8+!

$""!年$月;8<=2>08?@8

基金项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5HI.."J)。

作者简介:刘全稳(!.%$#),男(汉族),湖北仙桃人,博士,现在西南石油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科研工作。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