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量

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量

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量
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量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1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录像和图片后,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

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所示。 2、云、雨、雹、雪、雾、霜的形成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执教者:上课时间:2019. 课班级:801/802 课时总时数:24 课题: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区分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 热、放热情况。 2.能说出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 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 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 、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 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水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成露、雾、霜等,那么,水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自主探究 提问: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三、合作探究 四、展示点拨 探究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什么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什么回到陆地和海洋?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蒸发、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探究点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云是怎样形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4.雪是怎样形成的? 5.雾是怎样形成的? 6.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7.霜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

八年级物理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学案(新版)粤教沪版(优选.)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2.知道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 3.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水循环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水滴降落成为雨,水滴凝固落下为冰雹,水蒸气遇冷凝华飘落为雪花;雪吸热熔化成水,水放热凝固成冰,冰吸热熔化成水,冰、雪吸热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知识链接: 雾凇——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附在树上形成雾凇,所以雾凇又称树挂。雾凇的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蒸气又要很充足。 知识板块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自主阅读教材P103~10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知识板块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自主阅读教材P104~10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云、雨、雹、雪、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 3.云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液化,雨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液化、熔化,霜和雪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凝华,雾和露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液化,雹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凝固。

4.空气中总含有水蒸气。秋天,白天气温升高,地表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夜间气温降低,这些水蒸气就在草木、石块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这就是雾。 5.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同时伴随着放热。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三保护水资源 自主阅读教材P106~10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6.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导致严重的水危机的原因是水受到污染和水的过量使用。 7.要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1)人类应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采用先进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水资源能循环利用。 (3)要提高水的使用率和节约用水。 (4)要加强有效管理,制定有关法规。 8.如图是节约用水的标志;在我国北方的一些缺水地区,农林生产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 9.关于水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的污染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次要原因 B.中国的饮水源污染严重 C.淡水污染严重,海水基本没有污染

4.5水循环和水资源导学案

都昌三中理化学科导学案 课 题 水资源和水循环 年 级 初二 备课人 汪隆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2、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 3、了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学习重点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区分和解释。 增强环保和节水意识。 自学梳理提纲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表水通过______进入大气,又通过______回来,使陆地淡水得到______. 2.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_________成→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_________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4)雪:冬,高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聚花→飘落。 (5)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水珠附在尘上. (6)露:早晚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草木石上。 (7)霜:冬晨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附在草木石上。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 成 ,通过 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 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 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 和植物 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阅读课文106---108页“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 3、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 上升遇冷时, 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4、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 程中 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5、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 ℃以下的高空时,便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 6、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 急剧降温时,直接 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7、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8、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9、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 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10、归纳总结: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检测题:1.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 .自然蒸发 B .无节制的引流灌溉 C .土地沙化 D .过度放牧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 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答案】1.B 2.C 3.B 【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 2.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讲解)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解读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具体措施。 知识清单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3.合理利用水资源 参考答案 1.①海洋水汽蒸发 ②海洋上空降水 ③海洋水汽输送到大陆 ④陆地外流区域降水 ⑤陆地外流区域植物蒸腾 ⑥陆地外流区域湖泊蒸发 ⑦陆地外流区域地表径流 ⑧陆地水下渗 ⑨陆地地下径流 ⑩陆地内流区域蒸发和植物蒸腾 2.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 数量和质量 沿河 沿湖 3.人口 经济 水体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节水 灌溉 要点精析 要点一:水圈总论 1.组成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图示法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典型例题】 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 A .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 .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 .1950~2019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 .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 A .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 .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 .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69年以前,输沙量与径流量变化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同步。1985年以后,径流量变化小,而输沙量明显减少。1950~2019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从图上看就是二者变化的幅度。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并不是逐一对应的。第(2)题,1984年以后输沙量明显减少,说明该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而且效果显著。 答案:(1)C (2)B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则补给河流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流径流变化。 4.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的分布和数量特征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一个地区________规模的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________的效益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________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不同;科技落后 时代,人类主要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发展;科技发达时代,人类 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了 水资源与 人类社会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________,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________,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开源 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________意识 改进农业________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节流 措施 合理利用 ________持续增长 ________高速发展 数量:需水量增大 质量:可用的水资源减少是由于________污染 水资源危机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5节水循环与水资源 要点精讲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所示. 2.水循环与自然现象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 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 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 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 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 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2)珍惜每一滴水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一、单选题 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据此完成1-2题。 1. 该系统主要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下渗 D. 径流 2.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 及时回灌地下水 【答案】1. D 2. B 【解析】 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减少了雨水到达地表后的流失,因此主要干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D对;该系统对降水环节没有影响,B不对;对蒸发和下渗环节有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AC不对。故选D。 2.根据图示,收集到的雨水要经过过滤、消毒等供给用水点,因此该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回灌地下水是该系统所收集雨水的用途之一,D不对;根据材料,“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因此调节局地气候和缩短径流汇聚时间不是其主要功能,AC不对。故选B。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据此完成3-5题。 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积雪融水 B. 冰川融水 C. 雾气 D. 雨水

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 A. 山地冰雪 B. 海风 C. 下垫面状况 D. 洋流 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 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答案】3. C 4. A 5. C 【解析】 3.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因此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故C正确。网不能收集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故A、B、D错误。 4.此地该类水资源来自于雾气的凝结。智利的大雾是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辐射雾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冷却降温、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无风或风力微弱。受海风影响,智利大气较湿润;智利沿岸北部地区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造成近地面附近水汽含量多;智利沿岸为沙漠,夜晚降温明显,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因此海风、下垫面状况、洋流利于智利大雾的形成。雾的形式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 本题要求选择影响因素中关系最小的一项,故选A 。 5.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条件是有寒流经过,位于西部沿海。 A、我国西北地区不临海,没有寒流影响,A错误; B、非洲撒哈拉地区只是沿海地区可能,不是整个地区,B错误; 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符合条件,C正确; 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陆东岸,D错误。 故选C。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6~7题。 6.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21年八年级物理 6.6《水循环和水资源》教学设计 沪粤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 6.6《水循环和水资源》教学设计沪粤版【教学内容】:《6.6水循环和水资源》第6章第五节 【教材分析】:这节教材是本章知识的综合,也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向学生介绍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以及水资源的珍贵,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以及科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自然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启迪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介绍了水循环和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叙述了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从现象到本质的系统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理念】: 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网浏览、到图书馆阅览室查询有关资料,以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培养学生自学和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阅读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环境等有关报道,认识其危

害性。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录像和图片后,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 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6—6—1(a)(b)所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 理利用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下面是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构成及地球水体的空间分布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水圈 (1)?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构成? 固态水:存在于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2)地球上水体的空间分布 ①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水量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供应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所需的淡水。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水量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6%。③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是水源相互的关系。 (2) 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3)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补给,即以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4)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源是如何相互补给的? 三、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的判读1、判读河流的补给类型 2、判断河流的所属区域 3、判断右下图:河流分别处于汛期还是枯水期?分别是什么季节? 4、判读A、B曲线:分别表示水库建成前还是建成后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位于湖泊上游还是下游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植被覆盖率好还是差的河流流量变化? 5、判断下列两幅一次暴雨带来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分别表示水库建成前还是建成后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位于湖泊上游还是下游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植被覆盖率好还是差的河流流量变化? 四、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3)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5)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和水资源

专题三地球上的水基础知识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形式——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河流水体的补给方式 西北东北 东部季风区4地下水和潜水的补给方式

等潜水位线图判读 (1).概念: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的等高线图,即把潜水面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水流方向与等潜水位线的关系 ①潜水流向: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流向低值。 ②河流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关系:一般由高等潜水位线向低等潜水位线流,原因是等潜水位线数值越大,一般地势越高,而河水由高处往低处流 【例1】 (2010·湖北武汉)甲图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A 、E 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河流EF 段、CD 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EF 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 段河水补给潜水 B .EF 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 段潜水补给河水 C .EF 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 段潜水补给河水 D .EF 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 段河水补给潜水 (2)比较a 、b 、c 、d 的数值大小(B ) A .a >b >c >d B .a <b <c <d C .a =b =c =d D .a >c >b >d 例题2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 (l) 图中 A 、 B 、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 形式 , 该判断 :A 是__________补给 ,B 是______补 给;C 是________补给 , 根据是__ __________。 (2) 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 测到的 ?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 。 (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 (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_ _,原因是_____ (1) 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 响 ,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 在春分日以后 ,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 , 积雪融化出 现在春季 , 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 , 且洪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小 于枯水期 , 所以 A 为雨水、 B 为冰雪融水、 C 是地下水 (2) ②曲线因为全 年流量比较平稳 , 已受到水库调节 (3) 东北 (4) 径流量越大 , 地下水补给越少 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 , 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 基础知识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1(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降水、E 地表径流、F 植物蒸腾、G 地下径流H 下渗、I 蒸发 (2)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包含的主要环节: ① 类型 :A C D E 属于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F 、D 、 I 陆地水循环, A 、B 海上水循环。 ② 主要环节: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 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 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④ 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注: 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 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φ影响水循环的因素,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初中物理 4.5_水循环与水资源

4.5 水资源和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2、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 3、了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学习重点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103~104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进入,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成,通过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和植物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阅读课文104页“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 3、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上升遇冷时,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4、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程中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5、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以下的高空时,便会(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 6、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急剧降温时,直接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7、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8、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9、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归纳总结: 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 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 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阅读课文106—108页,回答下列问题: 11、为什么说水是珍贵的资源? 12、导致严重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导致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14、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课堂练习 1.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2.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11知识讲解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解读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具体措施。 知识清单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3.合理利用水资源 参考答案 1.①海洋水汽蒸发 ②海洋上空降水 ③海洋水汽输送到大陆 ④陆地外流区域降水 ⑤陆地外流区域植物蒸腾 ⑥陆地外流区域湖泊蒸发 ⑦陆地外流区域地表径流 ⑧陆地水下渗 ⑨陆地地下径流 ⑩陆地内流区域蒸发和植物蒸腾 2.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 数量和质量 沿河 沿湖 3.人口 经济 水体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节水 灌溉 要点精析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一个地区________规模的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________的效益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________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不同;科技落后 时代,人类主要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发展;科技发达时代,人类 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了 水资源与 人类社会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________,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________,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开源 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________意识 改进农业________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节流 措施 合理利用 ________持续增长 ________高速发展 数量:需水量增大 质量:可用的水资源减少是由于________污染 水资源危机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钜兴初中:丁来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让同学们回忆前面所学习的物质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对应的吸放热变化,为本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陆地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洋水循环 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总结:地表水通过进入大气,又通过回来,使陆地淡水得到。 二、云、雨、雹、雪、雾、霜的形成及其对应的物态变化

让学生看看这几种种天气对应的图片,再详细说说其中对应的物态变化.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最后让学生连线找出这7种天气对应的物态变化. 三、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四、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①过量使用;②污染。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2)珍惜每一滴水 让学生仔细看看书本上的国家节水标志,并知道它的图形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沪粤版物理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 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 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 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一、情景引入 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什么

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什么回到陆地和海洋?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蒸发、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探究点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云是怎样形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4.雪是怎样形成的? 5.雾是怎样形成的? 6.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7.霜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4.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5.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6.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7.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