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我国现行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类的依据: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为表征的围岩稳定性

2.新奥法运用锚喷作为初期支护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与加强围岩的自承效能

3.洞口地质一般不稳定,选定洞门位置(确定隧道长度)的原则早进晚出

4. 拱形明洞的主要形式有:路堑对称型,路堑偏压型,半路堑偏压型,半路堑单压型

判断题:

1、影响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是原材料的质量,而与喷射施工作业质量无关。(╳)

2、为使坑道轮廓平整、减少超欠挖、降低围岩的扰动以及锚喷支护的需要,可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

3、施工准备阶段,应积极抓紧创造隧道开工的条件,临时工程施工可在开工令下达后再着手进行。(╳)

4、汽车专用公路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达到拱部、墙部、路面、设备箱洞、车行与人行横道均不渗水(√)

5、隧道衬砌外观鉴定要求混凝土表面密实,任一延米面积内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5%,深度不超过20mm(╳)

6、无论哪类围岩选择支护方式时,应优先采用构件支撑作为坑道开挖的初期(临时)支护(╳)

7、由于锚喷支护具有主动加固围岩、可及时施工和比较经济等特点,故广为应用。但使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当围岩自持能力差、有涌水及大面积淋水地段及地层特别松软处,就很难成型。(√)

8、洞口各项工程相互关联,故应全面考虑、妥善安排、减少干扰,进洞前尽快完成,以便为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9、导坑爆破开挖时,炮眼起爆顺序为:掏槽眼—-顶眼—-侧邦眼---底眼---辅助眼。( ╳)

10、洞内施工的特点是空间有限、工作面狭窄、光线暗、空气污浊、潮湿、噪声大,故要有良好的照明与通风条件,落实安全措施,精心组织各项作业。同时还必须关注工人的劳动保护。(√)

11.判别深埋与浅埋隧道的分界,可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

12.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包括隧道施工阶段与营运阶段控制测量和监控测量。(√)

13.隧道遇到溶洞处理措施,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14.由于岩石风化需要一定时间,岩风化对开挖不生产影响。(×)

15.盾结构法是一种集施工开挖、支护、推进、衬砌、出土等多种作业于一体的大型暗挖隧

道施工机械。(√)

16.洞内顺坡和反坡排水时可在二侧挖排水沟,排水沟坡必须满足自流要求。(×)

17.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构造物。(×)

18.隧道工程施工可分为洞口工程、洞身工程、防水排水工程、附属设施工程。(√)

19.洞身开挖工程的开挖方法主要是新奥法、矿山法。(√)

20.严格控制断面的开挖,可少量欠挖。(×)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隧道?

答: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内部空洞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2、隧道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重要性)隧道是交通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必要性)快速畅通的交通网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低等级公路已不适应高速经济发展的需要;(紧迫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相对较少,与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相比,太少。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必先行。

3、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方面?

答: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要建设和可以建设更多标准更高的隧道。解决城市佳通拥挤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采取隧道等地下工程。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也离不开隧道。

难题:围岩力学性质与破坏的关系;理论计算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符;施工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设计施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隧道冒顶塌方、隧道内塌方、隧道内大量涌水、隧道冻融影响)

4、隧道按照用途分为哪些类型?

答: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5、在我国《隧规》中隧道按照长度分为哪些类型

答:特长隧道L>3000m,长隧道1000m<L≤3000m,中长隧道500m

1、隧道勘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目的: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意义: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资料,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建议,从而使隧道工程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2、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有何异同?P9

初步勘察:取得隧道所在位置的初步总平面布置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初勘工作的任务是选择经

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最优隧道位置方案;工程地质勘察的原始资料,包括调查、测绘、勘探、试验等资料;详细勘察:为线位布设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在初勘基础上,进一步查明隧道沿线地质特征和不良地质规模、大小范围;(1)前期的准备工作;(2)沿线地质勘察;(3)试验;(4)资料整理;(5)编写详勘报告

3、隧道勘察方法除了收集资料、调查测绘、勘探外,据你所知还有哪些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可用于隧道勘察?

电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质雷达);地震勘探;声波探测;重力勘探;磁力勘探;放射性勘探

隧道勘察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第三章隧道总体设计

名词解释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边的降水沿着两侧的斜坡汇入不同的河流。

越岭隧道:路线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

傍山隧道:山区道路通常傍山沿河而行,山区河流的特点是河床狭窄、弯曲,经过常年的河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地势往往变得陡峻。为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省时间,常需修建隧道,这种隧道叫做傍山隧道。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隧道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隧道行车限界:保证隧道中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任何物体不得侵入的限界。

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造成危险的心理影响,行车偏左减少行车道。

仰拱:仰拱是为改善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

隧道衬砌:它是一种超静定支护结构,是隧道的主体建筑物。

隧道内轮廓线:是衬砌的完成线,在内轮廓线之内的空间为隧道的净空断面。

隧道外轮廓线:指为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或称最小衬砌厚度)的外缘线。该线又称为最小开挖线。

隧道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

1、越岭隧道选址要考虑哪些原则?(P31)傍山隧道选址要考虑哪些原则?

答:越岭隧道选址原则:逢山穿洞,宁长勿短,早进晚出--避免洞口深挖;宁里勿外,宁深勿浅,避软就硬--避免不良地质。(网上找的,最好结合书本看看)

傍山隧道选址原则:①傍山隧道在埋深较浅的地段,一定要注意洞身覆盖厚度问题。②考虑河岸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③考虑既有建筑物对洞身稳定的影响。④线路沿山嘴绕行应与直穿山嘴的隧道方案进行比较。

2、隧道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各包括哪些项目?

答:主体建筑物包括洞门和洞身衬砌,以及需要在洞口地段接长的明洞。

附属建筑物包括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电力、通信设备等。

3、隧道平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般采用直线,避免曲线。如需设置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并确保视距要求。

4、隧道纵坡有哪些类型?控制隧道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类型:单向坡和人字坡两种。

主要因素:通风问题和排水问题。

5、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仰拱?

答:①基础承载力不够,下沉;底鼓的隆起变形,需调整衬砌应力;

②围岩变形过大,需封闭围岩,提高机构的整体承载力;

③需增加底部和墙部的支撑抵抗力,防止内挤而产生剪切破坏。

6、圆形衬砌、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各适用于何种围岩类型?

答:圆形断面:常常用于盾构法和水下隧道、膨胀性围岩以及接近圆形的山岭隧道。直墙式衬砌:围岩较好,一般不产生较大的侧压力,不需要设仰拱,可以采用直墙,适用于无明显断层和围岩结构完整的地质条件,多用于Ⅰ、Ⅱ级围岩有时也可用于Ⅳ级围岩。曲墙式衬砌:顶板以上设置通风道时,适用于Ⅳ级以上的围岩。

第四章隧道结构构造

1、隧道洞身衬砌有哪些类型?各适用于何种场合围岩?

(1)直墙式衬砌

适用条件:垂直围岩压力为大、水平围岩压力小的情况下;一般适用于Ⅱ、Ⅲ级围岩,有时也可用于Ⅳ级围岩.(2)曲墙式衬砌

适用条件:通常用在Ⅳ级以下的围岩水平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3)喷混凝土衬砌、喷锚衬砌及复合式衬砌

(4)偏压衬砌

当山体地面坡陡于l:2.5,线路外侧山体覆盖较薄,或由于地质构造造成的偏压,衬砌为承受这种不对称围岩

压力而采用

(5)喇叭口隧道衬砌

在山区双线隧道,为绕过困难地形或避开复杂地质地段,减少工程量,将一条双幅公路隧道分建为两个单线隧道或两条单线并建为一条双幅的情况。

(6)圆形断面衬砌

为了抵御膨胀性围岩压力,山岭隧道也可以采用圆形或近似圆形断面;盾构法、沉管法施工的隧道

(7)矩形断面衬砌

沉管法、明挖法施工时,广泛采用矩形断面衬砌

2、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的作用是什么?在其间设置隔离层有何作用?

(1)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变形、坍塌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常用支护形式有木支撑。型钢支撑。格栅支撑、锚喷支护等,其中型钢支撑、格栅支撑、锚喷支护一般作为永久支护的一部分,与永久支护共同工作。

(2)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使用的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衬砌结构。

(3)两层之间宜采用缓冲。隔离的防水夹层,其目的是,当第一层产生的形变及形变压力较大时,仍给予极少量形变的可能,可降低形变压力。防水效果良好,且可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3、隧道洞门有哪些类型?

(1)端墙式洞门(2)翼墙式洞门(3)环框式洞门(4)台阶式洞门(5)遮光棚式洞门

4、在什么情况下设置明洞?

当隧道埋深较浅,上覆岩(土)体较薄,难采用暗挖法施工时,则采用明挖法来开挖隧道。

5、在什么情况下需设置竖井或斜井?

作用1:增加开挖工作面。作用2:通风需要

6、水对隧道结构有哪些危害?P72

在施工期间,地下水的作用不仅降低围岩的稳定性(尤其是对软弱破碎围岩影响更为严重),增加开挖难度,且增加了支护的难度和费用,甚至需采取超前支护或预注浆堵水和加固围岩外,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在运营期间,地下水常从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变形缝(伸缩缝和沉降缝)、裂缝甚至混凝土孔隙等通道渗漏进隧道中。

7、隧道综合治水的原则是什么?

隧道防排水应视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8、截水、排水和堵水的措施有哪些?

(1)洞外防排水措施:

A、地表处理

B、洞顶天沟截水

C、明洞顶防排水

D、洞门排水

E、洞内外水沟衔接

(2)、洞内防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

a、洞内排水沟

b、衬砌背后盲沟

c、泄水洞或洞外井点降水

d、中心排水沟或路侧排水沟

防水措施

a、防水板

b、喷膜防水层

c、混凝土自防水

堵水措施

a、喷射混凝土堵水

b、塑料板堵水

c、注浆堵水

d、模注混凝土衬砌堵水

第五章隧道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

1.隧道围岩分级的意义是什么?

围岩分级:隧道设计、施工的基础。主要突出差异性,是量的界定,强调的是等级特征.

2.围岩单一性指标有哪些?

岩石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作为基本的分级指标,具有试验简单,数据可靠的优点;

岩石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参数;

岩石的抗钻性、抗爆性等工程指标。

3.围岩综合性指标有哪些?

岩体的弹性波传播速度,岩石质量指标(RQD),围岩的自稳时间

4.围岩分类岩性指标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⑴首先选择对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指标;

⑵选择测试设备简单、人为因素小、科学性强的定量指标;

⑶选择指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

5.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特点是什么?

以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为基础进行分级是隧道围岩分类的总趋势。

6.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主要考虑哪些指标因素?

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确定。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岩体的结构特征与完整性、岩石强度、地下水)

7.新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步骤?

(1)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初步分级;

(2)根据天然应力、地下水和结构面方位等对BQ进行修正;

(3)按修正后的[BQ]进行详细分级;

8.施工围岩分类有何特点?其分类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施工阶段围岩判定具有直接性、可靠性、重要性特征,因此,施工阶段围岩级别的判定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评定因素采用围岩坚硬程度、围岩完整性程度、和地下水状态三项因素,细分为十三个子因素,即3-13评定;

9.什么是围岩?什么是围岩压力?

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

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其性质、大小、方向以及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正确地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

10什么是初始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

初始应力场:繁殖隧道开挖前岩体的初始静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地层各处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与破裂都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因而地质学家就把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在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

重力应力场:由岩体的体力或重力形成的应力场。

11隧道开挖后初始应力场将如何变化?(课本P89)

隧道的开挖,移走了隧道内原来受力的部分岩体,破坏了围岩的初始应力场的平衡状态,围岩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变动状态。

12确定围岩压力有哪些方法?

直接量测法,经验法或工程类比法,理论估算法

13深埋隧道围岩压力如何确定?

深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工程类比法)

q = 0.45 ×2 s-1×γω(kN/m2)

14《隧规》深埋围岩压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①H/B < 1.7,式中H为隧道高度;

②深埋隧道;

③不产生显著偏压力及膨胀力的一般隧道;

④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

15深埋隧道和浅埋隧道的分界如何确定?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以隧道顶部覆盖层能否形成“自然拱”为原则)

Hp=(2~2.5)hq

式中:Hp—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

hq—荷载等效高度,按下式计算:hq=q/γ

q —深埋隧道竖向均布压力kN/m2;

γ—围岩容重(kN/m2)。

矿山法施工的条件下:I~Ⅲ级围岩取Hp=2hq;Ⅳ~Ⅵ级围岩取Hp=2.5hq

当隧道覆盖层厚度H≥Hp时为深埋,H<Hp时为浅埋。

16围岩应力现场量测有哪些方法?

直接量测(主要采用仪器为压力盒、压力传感器等设备),

间接量测(利用量测隧道衬砌的应变、变形来推算作用在其上的围岩压力的方法)

17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客观的地质因素:⑴岩土体结构状态⑵岩石的工程性质⑶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⑷围岩的初应力状态

人为因素:⑴隧道的形状和尺寸,尤其是跨度影响较为显著⑵支护结构的类型及支护时间⑶施工方法⑷隧道的埋深

第六章隧道结构计算

1.局部变形理论:是以温克尔(E.Winkler)假定为基础的。它认为应力和变形之间呈线性关系,即,k为围岩弹性抗力系数

2.弹性抗力: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

3.共同变形理论把围岩视为弹性半无限体,考虑相邻质点之间变形的相互影响。

4.隧道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

(1)以工程类比为主的经验设计法;

(2)以现场量测和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法

(3)荷载—结构模型方法

(4)岩体力学模型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

5.附加恒载:指非经常作用的荷载,有灌浆压力,冻胀压力,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差应力以及地震力等。

6.隧道结构的主要荷载:指长期及经常作用的荷载,有围岩压力,回填土荷载,衬砌自重,地下静水压力等

第七章锚喷支护设计与施工

1.锚喷支护的工艺和受力机理有何特点?(参考课本135页)

⑴及时性:喷射砼,如早强,能迅速给围岩提供支护抗力;

⑵粘贴性:喷射砼与围岩能全面密贴粘结,粘结力一般可达70kg/cm3;

⑶柔性:容易调节围岩变形,可控制围岩塑性变形适度发展,发挥自承能力;

⑷深入性:锚杆可深入围岩一定深度加固围岩,形成承载圈;

⑸灵活性:支护类型、参数、数量可灵活调整。

⑹封闭性:可阻止水对围岩的侵蚀而引起风化等。

2.什么是锚喷支护的联结作用、组合作用和整体加固作用?

联结作用:隧道围岩有不稳定的岩块和岩层时,可用锚杆将他们联结起来,并尽可能的深入到稳定的岩层中。组合作用:在岩层中打入锚杆,将若干薄弱岩层锚固在一起,类似将叠合的板梁变成组合梁,阻止岩层的滑移和坍塌,提高岩层的承载力。

整体加固作用:锚杆群锚入围岩后,其两端附近岩体形成圆锥形压缩区,按照一定间距排列的锚杆在锚固力作用下构成承载环。

3.什么是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局部稳定原理和整体稳定原理?

局部稳定原理:喷混凝土支护结构通过及时的封闭岩层表面的节理、裂隙,填平或缓和表面的凹凸不平,使洞室内轮廓较为平顺,从而提高节理裂隙间的粘结力、摩擦阻力和抗剪强度,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喷混凝土只要支护住最先掉落的危石,封闭加固附近的岩体,则洞室就能稳定。而喷混凝土层在危石自重力作用下,可能出现冲切破坏和撕开破坏)见P140上

整体稳定性原理:喷混凝土层与围岩体表面紧密黏结、咬合、使洞室表面岩体形成较平顺的整体,依靠结合面

处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与岩体密贴组成“组合结构”或“整体结构物”共同工作。

4.锚喷支护结构设计的力学原理是什么?

采用的是围岩体和柔性支护共同变形的弹塑性理论。

5.什么是隧道围岩支护特性曲线?它有何特点?P144

6.绘出围岩支护特性曲线,并注明锚喷支护区和柔性支护区。

7.围岩塑性区半径与哪些因素有关?

洞室所处的原岩一次应力越大,则围岩塑性区半径越大,反映围岩强度性质的两个指标,即黏结力和内摩擦角值越小,岩体强度愈低,则围岩塑性区半径就愈大

8.锚喷支护施工的原则有哪些?

(1)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

(2)使围岩变形适度发展,合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

(3)保证锚喷支护与围岩形成共同体

(4)选择合理支护类型和参数,并充分发挥其功效

(5)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6)依据现场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9.什么是隧道的开挖面空间效应?

开挖面的“空间效应”,是指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

新奥法思想核心:1)保护围岩(2)调动和发展围岩的自承能力。

新奥法基本原则: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第十章隧道施工

1、隧道施工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在地层中挖出土石,形成符合设计轮廓尺寸的坑道;进行必要的初期支护和衬砌最后的永久衬砌,以控制坑道围岩变形,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

2、隧道工程与地面工程相比有哪些特点?

⑴隧道工程全部为隐蔽工程,工程地质和水文十分重要,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公路隧道是一个形状扁平的建筑物,施工工作面少(正常情况下只有进、出口两个工作面),工期较长;

⑶施工环境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⑷工程施工不受季节变换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⑸施工工地一般都位于偏远的深山狭谷之中,往往远离既有交通线,运输不便,供应困难;

⑹公路隧道埋设于地下,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所以,除了事先必须审慎规划和设计外,施工中还要做到不留后患。

3、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有哪些?矿山法、掘进机法、沉管法、顶进法、明挖法等

4、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①工程的重要性。一般由工程的规模、使用上的特殊要求,以及工期的缓急体现出来;

②地质和水文条件,其中包括围岩级别、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③施工技术条件和机械装备状况

④施工中动力和原材料供应情况;⑤隧道的横断面积⑥隧道的埋深

⑦工期⑧工程投资与运营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⑨施工安全状况⑩有关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5、新奥法(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ew Austria Tunneling Method))施工有哪些开挖方法?

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三大类及若干变化方案

6、全断面开挖方法有哪些优点?

工序少、相互干扰少,便于组织施工和管理;工作空间大,便于组织大型机械施工;施工进度高;施工环境好。

7、台阶法施工有哪几种类型?长台阶法、短台阶法、超短台阶法

8、分部开挖法施工有哪几种类型?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

9、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类型有哪些?膨胀土围岩、黄土、溶洞、断层、松散地层、流沙、岩爆、瓦斯地层、

10、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原则是什么?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

11、隧道开挖遇到溶洞常用处理方法有哪些?“引”“堵”“越”“绕”

12、隧道坍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1)发生坍方的主要原因: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设计考虑不周;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2)预防坍方的施工措施: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关重要;加强坍方的预测;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坍方。

13、隧道内出现坍方如何处理?◎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坍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经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

◎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

◎处理坍方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坍方地段的衬砌,应视坍穴大小和地质情况予以加强。

◎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或有条件的隧道,坍方后要加设量测点,增加量测频率,根据量测信息及时研究对策。浅埋隧道,要进行地表下沉测量。

14、隧道开挖遇到松散地层时可采取哪些方法处理?施工原则: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方法(1)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超前管棚法

(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3)降水、堵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548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 势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概述 随着工程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世界各国所建交通隧道的里程得到丁迅速延长。据统计,20xx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网络总长超过10000km;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近10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和路况改善以及运输物品的复杂性,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例如1999年3月24日发生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MontBlanc隧道火灾,死亡41人,36辆汽车被毁;1999年5月29

日发生的奥地利TauemMotorway隧道火灾,死亡12人,伤50人;20xx年11月11日奥地利卡布伦山过山缆车火灾,死亡155人,伤18人。 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损坏。因此,各国近20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订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 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不同类别的隧道在火灾防护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原则上均应根据隧道允许通行的车辆和货物来考虑其可能的火灾场景,从而确定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根据有关研究,公路隧道的火灾风险为铁路隧道的20-25倍。因此,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

隧道工程大作业及答案

《隧道工程》大作业 1、阐述道路隧道衬砌的基本类型及其适应条件。(15分) 答:四种:①直墙式衬砌。常用于岩石地层、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要计算荷载,水平围岩压力很小时。一般适用于Ш、Ⅱ级围岩,有时Ⅳ级。 ②曲墙式衬砌。通常在Ⅳ级以下围岩中,且水平压力较大的情况。 ③圆形或近似圆形衬砌。适于膨胀性围岩的山岭隧道,盾构法施工的水底隧道。 ④矩形断面衬砌。沉管法施工的水下隧道、明挖法施工的隧道。 2、阐述公路净空和建筑限界的含义以及隧道衬砌断面的拟定过程。(15分) 答:公路净空:是公路的路面以上的高度,一般是按公路的等级来规定的,高速、一级公路的净空为5米,其他公路为4.5米。 建筑限界:指为保证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的与交通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廓,是根据行车车辆、道路附属设备以及其他服务系统所需空间制定的。在此轮廓内,除行车车辆及与行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外,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

隧道衬砌断面的拟定过程:拟定衬砌结构尺寸,需考虑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是选定净空形状,也就是选定结构的内轮廓;第二是选定计算结构轴线;第三是选定各个截面的厚度。 (1)内轮廓:衬砌的内轮廓必须符合隧道建筑净空限界。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同时又应尽量减小坑道的断面积,使土石开挖量和圬工砌筑量最少。(2)结构轴线:隧道衬砌结构的轴线接近于压力线,使各个截面上主要承受压力,而极小断面承受很小的拉力,从而充分地利用混凝土材料的性能。(3)截面厚度:衬砌各截面的厚度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3、试述围岩、围岩分类的方法、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我国隧道围岩分类结果。(20分) 答:围岩:指隧道开挖以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岩或者是指隧道开挖以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土体)。 围岩分类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支护工程的需要而对相应的地质进行的分类。 (1)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类方法;(2)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类方法;(3)与地质勘测手段相联系的分类方法;(4)组合多种因素的分类方法;(5)以坑道稳定性为指标的分类方法。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张昊 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与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现状,并对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适当的描述,同时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信息;MIS变革;大数据 Abstract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is the edge o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modern manage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it also give an appropriate description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whi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evelopment;information;the revolution of MIS;big data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连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发布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我国现行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类的依据: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为表征的围岩稳定性 2.新奥法运用锚喷作为初期支护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与加强围岩的自承效能 3.洞口地质一般不稳定,选定洞门位置(确定隧道长度)的原则早进晚出 4. 拱形明洞的主要形式有:路堑对称型,路堑偏压型,半路堑偏压型,半路堑单压型 判断题: 1、影响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是原材料的质量,而与喷射施工作业质量无关。(╳) 2、为使坑道轮廓平整、减少超欠挖、降低围岩的扰动以及锚喷支护的需要,可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 3、施工准备阶段,应积极抓紧创造隧道开工的条件,临时工程施工可在开工令下达后再着手进行。(╳) 4、汽车专用公路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达到拱部、墙部、路面、设备箱洞、车行与人行横道均不渗水(√) 5、隧道衬砌外观鉴定要求混凝土表面密实,任一延米面积内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5%,深度不超过20mm(╳) 6、无论哪类围岩选择支护方式时,应优先采用构件支撑作为坑道开挖的初期(临时)支护(╳) 7、由于锚喷支护具有主动加固围岩、可及时施工和比较经济等特点,故广为应用。但使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当围岩自持能力差、有涌水及大面积淋水地段及地层特别松软处,就很难成型。(√) 8、洞口各项工程相互关联,故应全面考虑、妥善安排、减少干扰,进洞前尽快完成,以便为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9、导坑爆破开挖时,炮眼起爆顺序为:掏槽眼—-顶眼—-侧邦眼---底眼---辅助眼。( ╳) 10、洞内施工的特点是空间有限、工作面狭窄、光线暗、空气污浊、潮湿、噪声大,故要有良好的照明与通风条件,落实安全措施,精心组织各项作业。同时还必须关注工人的劳动保护。(√) 11.判别深埋与浅埋隧道的分界,可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 12.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包括隧道施工阶段与营运阶段控制测量和监控测量。(√) 13.隧道遇到溶洞处理措施,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14.由于岩石风化需要一定时间,岩风化对开挖不生产影响。(×) 15.盾结构法是一种集施工开挖、支护、推进、衬砌、出土等多种作业于一体的大型暗挖隧 道施工机械。(√) 16.洞内顺坡和反坡排水时可在二侧挖排水沟,排水沟坡必须满足自流要求。(×)

隧道工程作业

2015—2016第2学期 离线作业 科目:隧道工程 姓名:罗菲 学号: 14927317 专业:土木工程(工程造价)2014-48班(专本) 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直属学习中心

《隧道工程》第一次离线作业 二、主观题(共17道小题) 8.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答:少扰动、早支护、勤量测、紧封闭 9.当隧道较长时,可选择设置适当的辅助坑道,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用以增加施工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答:横洞、斜井、竖井、平行导坑 10.名词解释隧道 答: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11.名词解释越岭线 答:当交通路线需要从一个水系过渡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线路称之为越岭线,所修建的隧道叫越岭隧道。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决定。 12.名词解释垭口 答:分水岭的山脊线上高程较低处称为垭口。平面位置选择主要是对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的多个垭口的选择,选择时考虑垭口地质条件、隧道长度、两侧展线的难易程度、线形和工程量的大小。 13.名词解释隧道净空 答: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隧道净空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隧道建筑限界”根据“基本建筑限界”制定,“基本建筑限界”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制定。“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建筑限界”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14.名词解释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以及隧道建筑限界 答:机车车辆限界:指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基本建筑限界: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隧道建筑限界:指包围“基本建筑限界”外部的轮廓线。 15.名词解释复合式衬砌 答: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组成,中间加设薄膜防水层。初期支护是由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必要时有钢架构成的支护结构体系;二次衬砌是初期支护的必要补充,在Ⅲ级及以上围岩中按安全储备设计,但在软弱围岩中,承受相应的形变压力。 16.名词解释围岩 答: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 17.隧道按照用途如何分类? 答:隧道按照用途分类:(一)交通隧道: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二)水工隧道:也称为隧洞,是水利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四种:引水隧道、尾水隧道、导流隧洞或泄洪隧洞、排沙隧道;(三)市政隧道包括:给水隧道:安置城市自来水管网的隧道;污水隧道:安置城市污水管网的隧道;管路隧道:安置城市所供煤气、暖气、热水等管道的隧道;线路隧道:安置输送电力的电缆以及通讯的电缆等的隧道;将以上四种隧道合建成一个大隧道,称“共同沟”。人防隧道:为了战时的防空目的,城市中需要建造人防工程。在受到空袭威胁时,可进入安全的庇护所。人防工程在洞口还需设置防爆装置,以阻止冲击波侵入。(四)矿山隧道:在矿山开采中,常设一些隧道(也称为巷道),从山体以外通向矿床;包括:运输巷道、给水巷道以及通风巷道。 18.简述曲线隧道净空加宽的原因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隧道锚杆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锚杆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⑶《新建铁路福厦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隧道φ22砂浆锚杆、φ22药包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的施工。 4 锚杆设计 依据设计文件,本线隧道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拱部采用φ22药包锚杆(黄土隧道)和中空注浆锚杆(岩石隧道),锚杆均设置垫板。锚杆呈梅花型布置,长度及间距依据围岩级别进行确定。 5 锚杆施工工艺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药包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5.1 锚杆施工前的准备 ⑴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⑵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5.2 锚杆钻孔 石质隧道锚杆采用风动凿岩机成孔,黄土隧道采用ZM-12T型煤电钻钻成孔。煤电钻施工既可解决土质隧道遇水软化围岩的问题,又可解决在土质隧道施工中采用常规的冲击钻不易排碴、成孔困难的难题,可以提高在黄土隧道的成孔速度和安全性。

锚杆钻孔利用开挖台阶搭设简易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距布孔;钻孔方向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或初喷砼表面;锚杆孔比杆径大15㎜,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0mm;成孔后采用高压风清孔。 图1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 药包锚杆施工工艺框图 N

图3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5.3 砂浆锚杆注浆及安装 锚杆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使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32.5水泥,粒径小于2.5mm的砂子,并须过筛,胶骨比1:0.5~1:1,水灰比0.38~0.45,砂浆标号不小于M20。 砂浆锚杆作业程序是:先注浆,后放锚杆,具体操作是:先将水注入牛角泵内,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

隧道工程作业完整版

绪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隧道? 2.隧道的种类有哪些? 3.隧道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4.和地面结构相比,隧道工程有哪些特点? 5.试从隧道的广泛用途上论述学习、研究与发展隧道技术的重要意义。 6.你认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 第二章 思考题 1、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的内容有哪些? 2、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3、简述岩石与岩体的区别。 4、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哪些? 5、围岩的定义,围岩分级的目的? 6、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7、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简述我国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围岩分级方法。 第三章 思考题: 1、影响隧道位置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2、越岭隧道与河谷隧道有何区别?它们在位置的选择上采取什么原则? 3、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选择有哪些影响? 4、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遵循哪些原则?确定洞口位置考虑哪些因素? 5、什么是隧道净空? 6、铁路隧道的横断面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7、简述曲线铁路隧道加宽的原因和方法。 8、曲线铁路隧道和直线隧道衔接的方法是什么?向直线方向延长13m和22m的理由是 什么? 9、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包含哪些内容? 10、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计算题 1、某隧道位于半径R=800m的圆曲线上,通过三级围岩地段,设计为直墙式衬砌,曲线加宽 40cm,中线偏移值d=12.5cm,外轨超高值E=9.5cm,隧道竣工后,测得DK23+15、DK23+20、DK23+25各起拱线处内外侧宽值如表1所示,试按隧限—2A计算各点侵限情况。 表1 2、某单线铁路隧道位于圆曲线半径R=1000m,缓和曲线长Lc=100m的曲线上,曲线全长

隧道工程发展概况

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就出现了人类挖掘的隧道。 在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百年)。《左传》中有“……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记载。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石门”隧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内,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用作地下通道的还有安徽毫州城内的古地下通道,建于宋末元初(约十三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下通道。 在其他古代文明地区有很多注明的古隧道,如2180~2160年前后,在古巴比伦城幼发拉底河下面修筑的人行隧道,是迄今为止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砖砌构造物。古代最大的隧道建筑物可能是那不勒斯与普佐利(今意大利境内)之间的婆西里勃隧道,完成与公元前36年,至今仍在使用。它是在凝灰岩中凿成的垂直边墙无衬砌隧道。 约于公元7世纪,我国隋末唐初时的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记载了黑火药的制法,公元1225年以后传入伊斯兰国家,13世纪后期传到欧洲,17世纪初(1627年)奥地利的工业家首先用于开矿。1866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达纳马特,为开凿坚硬岩石创造了条件。 近代隧道兴起于运河时期,从17世纪起,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运河隧道。法国的兰葵达克运河隧道,建于1666~1681年,长157m,它可能是最早用火药开凿的隧道。1830年前后,铁路成为新的运输手段。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张,隧道也越来越多。1895~1906年已出现了长19.73km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长铁路隧道。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已达53.85km。较为完善的水底通道隧道建于1927年,位于纽约哈德逊河底Holland隧道。现在世界上的长大道路隧道(2km以上)和长大水底隧道(0.5~2.0km)已超过百条。 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发展正在开拓两个令人瞩目的领域,一个是宇宙空间,一个是地下空间。看来,隧道工程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工程施工条件是极其恶劣的,尽管各种地下工程专用机械越来越多,在新奥法理论指导下施工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但体力劳动强度和施工难度仍然很高。历史上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人们曾做过不懈的努力。在古代一直使用“火焚法”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进行开挖,知道19世纪才开始钻爆作业,至今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发明了凿岩机,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发展成为今天的高效率大型多臂钻机,使工人们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和钻爆开挖法完全不同的还有两种机械开挖法,一种是用于开挖软土地层的盾构机。发明于1818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不断改进,已经从手工开挖式盾构,发展到半机械化乃至全机械化盾构,能广泛用于各种复杂的软土地层的掘进:另一种是用于中等以上坚硬岩石地层的岩石隧道掘进机。首次掘进成功的隧道掘进机,诞生于1881~1883年,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光景。目前,已经发展成大断面(直径10m以上)的带有激光导向和随机支护装置的先进的掘进机,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加上辅助的通风除尘装置,使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应用高压水的射流破岩技术已经过关,它能以很快的速度在花岗岩中打出炮眼,再在坑道周围用高压水切槽,然后爆破破岩。优点是减少开挖,可以开凿出任何断面形状的坑道,保护围岩,降低支护成本,并能增加自由面以减少炮眼数和降低炸药消耗量。但消耗功率较大,设备成本较高,技术上还未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 隧道工程的专门著作,可能要推1556年德国人乔治·包尔(Georg Bauer)所著的《采矿冶炼手册》为最早,虽然那时还没有开始使用火药开矿。 地层压力的研究开始于14世纪。此后随着采矿和隧道工程的发展,地层压力理论也在相应的发展着。这种研究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把地层视为松散构造的散粒体,另一种是把地层视为连续弹性体弹塑性理论。近百年来,从理论上和工程实际中对地层压力进行了极广泛的研究,获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未得到系统、圆满、严密的理论,直到今天仍在不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高速公路工程隧道仰拱、仰拱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仰拱、仰拱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概述 1.1、目的 明确隧道仰拱、仰拱回填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仰拱、仰拱回填施工作业。 1.2、编制依据 ⑴、《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⑵、《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C F80/1-2004)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以及有关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⑶、《****至**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⑷、本项目的机械配备、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以及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至**高速公路***标所有隧道仰拱、仰拱回填施工。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 2.1、施工规范要求 2.1.1、衬砌钢筋 ⑴、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 ②、钢筋表面的油渍、铁锈等应清除干净。 ③、钢筋拉直、弯钩、弯折、弯曲应采用冷加工。 ⑵、钢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的每个节点均必须进行绑扎或焊接。 ②、钢筋焊接搭接长度与焊缝应满足设计要求。 ③、相邻主筋搭接位臵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0mm。

④、同一受力钢筋的两个搭接距离不应小于1500mm。 ⑤、箍筋连接点应在纵横向筋的交叉连接处,必须进行绑扎或焊接。 ⑥、钢筋的其他连接方式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⑶、安装钢筋时,钢筋长度、间距、位臵、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 求。 2.1.2、仰拱 ⑴、仰拱填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隧道底部(包括仰拱),超挖以允许范围内应采用与衬砌同强度等级 混凝土浇筑;超挖大于规定时,应按设计要求回填,不得用洞渣随 意回填,严禁片石侵入衬砌断面(或仰拱断面)。 ②、仰拱以上的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应在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施工。 ⑵、仰拱混凝土超前拱墙混凝土施工的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仰拱施工宜整断面一次成型,不宜左右半幅分次浇筑。 ⑶、底板混凝土可半幅浇筑,但接缝应平顺,做好防水处理。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允许车辆通行。 2.2、施工准备 ⑴、施工前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做好现场调查和图纸核对工作。 ⑵、从事隧道施工的各类特殊岗位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⑶、隧道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⑷、应做好工程所需材料的选择和相关检测、试验工作。 ⑸、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设备和仪器,并完成相应的检定工作。 2.2.1、人员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简)

(教材:覃仁辉、王成主编《隧道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请同学们按复习题纲认真备考!闭卷。在最后一节课考试。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隧道? 2.隧道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隧道按照用途分为哪些类型? 4.在我国《隧规》中隧道按照长度分为哪些类型? 第二章隧道勘察 1.隧道勘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有何异同? 第三章隧道总体设计 1.名词解释:越岭隧道、傍山隧道、隧道净空、隧道建筑限界、 隧道行车限界、墙效应、仰拱、隧道衬砌、隧道内轮廓线、隧道外轮 廓线、隧道实际开挖线 2.越岭隧道选址要考虑哪些原则?傍山隧道选址要考虑哪些原 则? 3.隧道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各包括哪些项目? 4.隧道纵坡有哪些类型?控制隧道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仰拱?

6.圆形衬砌、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各适用于何种围岩类型?第四章隧道结构构造 1.试简述隧道结构体系与地面结构有何不同? 2.隧道洞身衬砌有哪些类型?各适用于何种场合围岩? 3.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的作用是什么?在其间设置隔离层有何作 用? 4.隧道洞门有哪些类型? 5.在什么情况下设置明洞? 6.在什么情况下需设置竖井或斜井? 7.水对隧道结构有哪些危害? 8.隧道综合治水的原则是什么? 9.截水、排水和堵水的措施有哪些? 第五章隧道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 1.隧道围岩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2.围岩单一性指标有哪些? 3.围岩综合性指标有哪些? 4.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特点是什么? 5.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主要考虑哪些指标因素? 6.《新隧规》中围岩分级的三大步骤。 7.什么是围岩?什么是围岩压力?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隧道按使用功能分类时有哪些 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交通山岭隧道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功能:既可使线路顺直,避免许多无谓的展线,缩短线路,又可以减小坡度,使运营条件得以改善,从而提高牵引定数,多拉快跑。 特点1、克服高程障碍2、裁弯取直(缩短线路) 3、避开不良地质地段4、避开其她重要建筑或工程等 第一章 【克服地形条件带来的高程障碍:绕行方案 路堑 隧道 【山岭隧道:越岭隧道 河谷傍山隧道 【地质条件选隧道位置:1、地质构造2、岩体强度3、水文地质条件4、不良地质 【隧道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就是什么?地质调查后应提供的主要资料有哪些?基本内容:(1)隧道工程调查;(2)隧道线路确定;(3)洞口位置选择 提供资料:概述;地形地质说明;应交付的图文(线路地形图、洞口附近地形图、地质平面图、地质纵断面图、洞口附近地质纵断面图及洞口附近地质横断面图若干、说明书) 【越岭隧道选择位置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什么? (1)垭口位置的选定:从地形上考虑,隧道宜选在山体比较狭隘的鞍部即垭口附近的底部通过,因为垭口处的山体相对较薄,隧道的穿越长度较短,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但地质条件对垭口位置影响也较大,应优先选择地质相对较好的垭口。(2)隧道高程的确定:综合考虑工程造价与运营效率等要素对隧道进行比选,给出最佳方案。 【选择洞口位置时应遵循的原则就是什么?其工程意义就是什么? 原则:早进晚出。 工程意义:在决定洞口位置时,为了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宁可早一点进洞,晚一点出洞,虽然使隧道长了些,但却较安全可靠。应把握好合理的边、仰坡的坡率、与刷坡高度的衡量尺度,科学合理的选择洞口位置。 【能否解释隧道纵坡的形式、适用条件及限制坡度? 纵坡的形式:单坡与人字坡。适用条件:(1)单坡。多用于线路的紧坡地段或就是展线的地区及河谷隧道中,可以争取高程。(2)人字坡。多用于越岭隧道、大长隧道,尤其就是越岭隧道。 第二章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隧道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规定在一定宽度与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曲线隧道加宽的原因就是什么?如何加宽?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车体内倾与平移,使得所需横断面积有所增加,为了保证列车在曲线隧道中安全通过,隧道中曲线段的净空必须加大,铁路曲线隧道的净空加宽值就是由以下的需要来决定。 ①车辆通过曲线时,转向架中心点沿线运行,而车辆就是刚性体,其矩形形状这就使得车厢两端产生向曲线外侧的偏移。车厢中间部分则向曲线侧偏移。 ②由于曲线上存在外轨超高,导致车辆向曲线内侧倾斜,使车辆限界的各个控制点在水平向上向内移动了一个距离因此,曲线隧道净空的加宽值由三部分--外内内,,d d d 21组成。 【隧道衬砌有哪些类型?各自的适用条件就是什么? 1)整体式混凝土衬砌:就是指就地灌注混凝土衬砌,也称模筑混凝土衬砌。其工艺流程为,先立模,再灌注,然后养生、最后拆模。模筑衬砌的特点就是:对地层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易于按需要成型,整体性好,抗渗性强,并适用于多种施工条件,如可用木模板、钢模板或衬砌台车等。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 明确隧道管棚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管棚施工作业。 2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 160 号 ⑶《新建铁路福厦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隧道? 89、? 108等规格大管棚施工作业。 4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4.1大管棚设计本线在隧道进出口明暗交界处设计超前大管棚。 设计参数: ①导管规格:外径89mm 108mn等,壁厚满足设计要求; ②管距:环向间距40cm ③倾角: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④注浆材料:M2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⑤设置范围:拱部120°?135°范围; ⑥长度:10?40m。 4.2大管棚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2.1 施作护拱 ⑴混凝土护拱作为长管棚的导向墙,在开挖廓线以外拱部 120。?135°范围内施作,断面尺寸为1.0 x 1.0m,护拱内埋设钢筋支撑,钢筋与管棚孔口管连接成整体。导向墙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其基础稳定性。 ⑵ 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

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孔口管的外插角。孔口管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图1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4.2.2 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⑴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 由1~2台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⑵平台要支撑于稳固的地基上,脚手架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而影响钻孔质量。

《隧道工程》复习思考题

教材:覃仁辉、王成主编《隧道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隧道工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建议学习过程中抽时间到已建或在建隧道现场观看,了解隧道结构构造、施工环节和建造过程。本提纲是以思考题的形式进行复习,同学们只要回答出这些思考题即可达到复习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完各章后,对下列每章的思考题进行解答或思考。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隧道? 2. 隧道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 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方面?P3 4. 隧道按照用途分为哪些类型?P5 5. 在我国《隧规》中隧道按照长度分为哪些类型?P5 第二章隧道勘察(不考?) 1. 隧道勘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P9 2.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有何异同?P15 3. 隧道勘察方法除了收集资料、调查测绘、勘探外,据你所知还 有哪些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可用于隧道勘察?P9 4. 地下涌水和枯水调查的意义是什么?P19 5. 隧道建筑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对生态环境有何意义?P21

第三章隧道总体设计 1. 名词解释:分水岭(p27) 、鸡爪地形、越岭隧道(p27) 、傍山隧 道(p28)、隧道净空(p34)、隧道建筑限界(p34)、隧道行车限界、墙 效应、仰拱、隧道衬砌p39、隧道内轮廓线p39、隧道外轮廓线 p39、隧道实际开挖线p39 2. 越岭隧道选址要考虑哪些原则p28?傍山隧道选址要考虑哪些原则? P28 3. 隧道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各包括哪些项目? P32 4. 隧道平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P32 5. 曲线隧道有哪些不利因素? p32 6. 隧道纵坡有哪些类型? p33 控制隧道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P33 7. 隧道接线要注意什么问题? P38 8. 如何拟定圆形p40、直墙式、曲墙式隧道衬砌内轮廓线? 9.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仰拱? p40 10. 圆形衬砌、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各适用于何种围岩类型?p41第四章隧道结构构造 1. 隧道洞身衬砌有哪些类型?p78 各适用于何种场合围岩?p78 2. 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的作用是什么?p80在其间设置隔离层有何作 用?(隔水层)

我国公路隧道进展现状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重丘,公路建设中,过去的普遍做法是盘山绕行或切坡深挖。据统计资料,汽车翻越山岭平均时速不足30,不到经济时速的一半,汽车的机械损坏和轮胎磨损极为严重,低等级道路的汽油耗量比高等级公路多20%—50%;而且,劈山筑路会造成许多高边坡,在南方雨量充沛地区,它严重破坏自然景观,造成塌方滑坡和水土流失。因此,为了根除道路病害保护自然环境,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必须重视隧道方案,并努力提高公路隧道工程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我国江河湖海区域较为宽阔,沿海公路通道规划中常遇到桥梁方案与隧道方案比选的问题,内河的横跨通道也同样遇到这些问题。过去,跨江(海)通道一般只考虑桥梁方案,这对于解决南北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对航道造成不良影响。相比而言,水下隧道具有不影响航运,不受自然环境影响,能全天候通行,对生态环境干扰影响小,一洞多用等优点,其优越性受到广泛重视。 2.公路隧道建设 建国后30年所修建的公路等级均较低,线形指标要求不高。五十年代,我国仅有公路隧道30多座,总长约2500m,且单洞长度都很短。六七十年代,我国干线公路上曾修建了一些百米以上的隧道,但标准也很低。进入八十年代,公路隧道的发展逐渐加快,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深圳梧桐山隧道和珠海板樟山隧道,福建鼓山隧道和马尾隧道,甘肃七道梁隧道等。到1990年底,我国建成的千米以上隧道已有十余座。在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中,技术也随着不断提高,并学习和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技术。福建鼓山隧道,洞内设有照明、吸音、防潮、通讯、防火等装置和闭路电视监控及雷达测速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隧道。为适应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八、九十年代,交通部组织编写了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通风照明设计、养护技术等规范,对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 “八五”~“九五”期间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这十年的建设,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营运等一系列技术日益成熟。“九五”期间新建隧道504座,27.8万延米。还建成了多座特长或宽体扁坦隧道,如中梁山隧道(3100m×2)、缙云山隧道(2450m×2)、大溪岭隧道(4116m×2)、二郎山隧道(4200m×2)、飞鸾岭隧道、真武山隧道等。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1208座,总里程362。 目前,公路隧道的单洞长度越来越长,修建技术与营运技术日趋复杂。如正在施工中的福建美菰岭隧道(5300m×2),正在设计阶段的湖南雪峰山隧道(约7000m×2)、四川泥巴山隧道(约8000m×2)、陕西秦峰终南山隧道(约 18400m×2),以及沈大高速公路8车道超扁平大断面隧道等,都将遇到大量的技术课题。

客运专线工程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第一章隧道施工测量............................................................................................................................. - 5 - 1.1.控制测量 (5) 1.2.高程控制测量 (6) 1.3.施工测量 (6) 1.4.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6) 1.4.1.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 - 6 - 1.4. 2.平面误差调整......................................................................................................................... - 7 - 1.4.3.高程误差调整......................................................................................................................... - 7 - 1.5.竣工测量 (8) 1.6.测量成果整理 (8) 1.7.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 (9) 第二章洞口段施工............................................................................................................................... - 11 - 2.1.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11) 2.2.洞口斜切段施工 (12) 2.3.验收标准 (13) 2.3.1.开挖 ...................................................................................................................................... - 13 - 2.3.2.模板 ...................................................................................................................................... - 14 - 2.3.3.混凝土工程........................................................................................................................... - 14 - 2.3.4.砌体工程............................................................................................................................... - 15 -第三章隧道开挖施工........................................................................................................................... - 17 - 3.1.隧道开挖施工程序 (17) 3.2.台阶法 (18) 3.3.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19) 3.4.双侧壁导坑法 (20) 3.5.控制爆破设计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