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当孩子们交流汇报前置作业,解决了从立体到平【评课记录】左老师:孙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顺畅,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变魔术”引入观察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周老师:在教学中,马老师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2021-02-27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欣赏之处:1、教学流程清晰。从摆一摆、看一看到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接着归纳小结,巩固提高。2、教师准备充分,从课件制作到正方体实物(12个),再到正方形图片(20张)。3、能够在具体实物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4、教师注重方法指导。体现在观察的动作、方位、顺序等方面。5、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2024-02-07
【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可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材呈现的几个同

2024-02-0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04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观察物体(二)》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形状的认识,是小数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需

2024-02-07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其实倪老师的这节课确切的说我是听了3次;从第一次的准备到第二次的改进再到这次课的形成;我们也一起讨论修改好多具体细节.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倪老师精心

2024-02-07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王正方听了杜小江老师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亮点值的我学习,现总结如下: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教师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她在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

2024-02-07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XX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

2024-02-07
观察物体听评课记录

四年级《观察物体》观评课记录马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顺畅,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变魔术”引入观察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在教学中,马老师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再

2024-02-07
观察物体听评课记录

四年级《观察物体》观评课记录马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顺畅,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变魔术”引入观察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在教学中,马老师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再

2024-02-07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当孩子们交流汇报前置作业,解决了从立体到平【评课记录】左老师:孙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顺畅,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变魔术”引入观察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周老师:在教学中,马老师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2024-02-07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观察物体》评课稿百安小学谭朝阳牟仁蓉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

2024-02-07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今天听了吴春红老师《观察物体》(三上)一课,有了以下几点收获:一.“自学—交流—运用”的教学模式,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工作室创建两年多来,朱玉如校长一直带领大家致力于“自学—交流—运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倡导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治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这在吴春红老师的这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自学环

2024-02-07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成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看一看)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后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的形状,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

2024-02-07
《确定位置》评课稿

《确定位置》评课稿那天听了XXX老师的这节数学课《确定位置》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一、这节课给我的感觉1 、XXX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024-02-07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形成的基础在于观察,离开观察谈空间观念的形成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想到,是空间观念形成的体现。学生离开实物能想到看过的物体的形状及位置关系,这说明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已经形成。因此,《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

2024-02-07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杨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以及在三年级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初步方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

2024-02-07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王正方听了杜小江老师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亮点值的我学习,现总结如下: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教师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她在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

2024-02-07
观察物体 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黄晓吴今天听了林老师《观察物体》一课,整理我的体会如下:一、创“疑”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始林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示人物的背面照片,让学生猜一猜,当学生猜

2024-02-07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今天听了吴春红老师《观察物体》(三上)一课,有了以下几点收获:工作室创建两年多来,朱玉如校长一直带领大家致力于“自学—交流—运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倡导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治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这在吴春红老师的这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自学环节,交流环节,还是运用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02-07
《观察物体》评课稿.doc

《观察物体》评课稿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孙宇张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张老师精心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