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月色入户.(2)、盖.竹柏影也(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用“/”为文中划线句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

2020-07-15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 课记承天寺夜游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 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作者。(2分)2. 填空:(3分)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D )A.念/无与为乐者

2019-12-11
《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 3-7 题。(10 分) [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2024-02-07
【推荐】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5篇 记承天寺夜游

1.至第15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读出,小声说(2)盖.竹柏影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①闲人[F]: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②耳: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耳朵2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集锦(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集锦(含答《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含答案)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2语言有何显著特征?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配套练习及答案题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问题答案

问题回答答案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2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4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2021最新汇编)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户: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文选自《_________ 》,作者。(2分)2.填空:(3分)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_________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021-03-04
《记承天寺夜游》《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课时速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2)水中藻荇交横()(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答案:(1)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2)交互错杂 (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 2.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含练习和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一、知识梳理苏轼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一、文章内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1.词语解释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户:门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盖竹柏影也原来是。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错,纵横。)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至:到2、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欣然遂至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2.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配套练习及答案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

2024-02-07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真题链接],回答问题。(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