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一、导语:提起唐宋文学,同学们首先能想到哪个词?(对,就是“唐诗宋词”)在教材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品鉴了唐诗中的一些精华之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词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铃》,共同来赏析宋词之精粹。二、(回顾关于“词”的基本知识和)介绍作者(展示“走近柳永”——小组汇报预习情况)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2024-02-07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豪放派,壮美。婉约派,优美。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全词。老师朗读指导: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

2024-02-07
柳永《雨霖铃》三维教案

《雨霖铃》三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3.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及写作思路;揣摩意象,体会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艺术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2020-06-22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 ___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收集的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

2019-12-09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词人柳永作者简介。3.学习诗歌鉴赏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4.品味词人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古语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今天,让我们一起叩响词的门扉,聆听其中的离愁别绪;走进《雨霖铃》,去看柳永的生命中演绎了怎样的悲欢

2019-12-27
公开课教案《雨霖铃》

教案《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

2024-03-02
最新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word教案

一、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三、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

2024-02-07
最新《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

2024-02-07
最新《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吴江中学钱斌芬【教材解读】《雨霖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意在倾吐深深的离愁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雨霖铃》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作者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使人为之潸然为之呜咽。【教学目标】1、把握送别诗常用意象的蕴涵。2、把握虚实结

2024-02-07
《雨霖铃》教案

一、导入苏东坡曾深情地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难全”感慨,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故有亲人别离时的“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肝肠寸断;友人离别时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夫妻离别时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难舍难分。恋人离别时可以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婉

2024-02-07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婉约派的艺术特点;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

2024-02-07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二)简介作者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这就是柳永。2、明确三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代表诗作。柳氏三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奉旨填词柳三变

2024-02-07
(完整word版)《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

2024-02-07
雨霖铃优秀教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一)导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好诗在唐代被写尽了,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达到空前的繁荣。今天我们就欣赏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二)展示目标⒈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⒉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⒊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

2024-02-07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一)导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就欣赏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二)展示目标⒈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⒉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⒊通过解决

2024-02-07
教学能手优质教案《雨霖铃》

《雨霖铃》教案朝邑中学鱼红文《雨霖铃》教案朝邑中学鱼红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

2024-02-07
精选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精选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导语:《雨霖铃》是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栈道雨中听到铃声与山相应,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雨淋铃曲》。以下是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2、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2)、品味

2024-02-07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

2024-02-07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教案资料

《雨霖铃》教学设计宁化六中张茂香一、教学内容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

2024-02-07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二.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分析及策略1.教材内容:《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该词通过描写词人与爱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及想象离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集中反映词人的复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