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内容分析第18课《战略大决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第二课。本课讲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解放战争的胜利,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内战烽火的点燃及转折,下启新中国的建立,是衔接中国近现代史非常重要的一课内容。关于本课内容,新课标确定的标准是“

2024-02-07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之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

2019-12-22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决战。这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3、解放战争时期,生活在张家口的百姓可能会经

2020-04-05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步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1.(1)200。(2)沈阳北平徐州。2. 1948 9 1949 1。3.(1)① 1948年9月至11月。②林彪罗荣桓。③东北解放军。④锦州关门打狗。⑤ 47。⑥东北全境。(2)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③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④徐州。⑤ 55。⑥长江

2024-02-07
第18课三大战役教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

2024-02-07
《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学习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

2024-02-07
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

2024-02-07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19课《战略决战》教案田坝中心学校李德云一、内容标准:学习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基本史实,并能准确把握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实力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国民党反动派迅速覆

2024-02-07
八年级历史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案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

2024-02-07
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教案

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教案学院:文历学院14.1 姓名:卢霞学号:1403040127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2)研读地图,了解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3)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2、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使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024-02-07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教材分析】1、唯物史观通过对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的学习,让同学们理解战国末期经济的长足发展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是推动

2024-02-07
三大战役教案

三大战役教案【篇一:《解放战争》教案】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

2024-02-07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板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1.背景2.概况3.意义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至1949年6月1日)1.背景2.概况3.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

2024-02-07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

2024-02-07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

2024-02-07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1新人教版

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1、完成三大战役简表,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史实,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2、掌握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讨论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感受毛泽东等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教学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

2024-02-07
初中历史_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⑴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⑵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 过程与方法: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⑵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⑶活动探究:讨论、列举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2024-02-07
历史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山东省2013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

2024-02-07
【教案】18、战略大决战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二)能力培养点:1、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2、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三)情感体验点:三大战役是

2024-02-07
战略大决战学案教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学习目标:1•知识:掌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3•情感: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