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 格式:pdf
- 大小:575.74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
(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原则(1)注重实际应用: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注重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3)注重互动交流:实践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1. 内容(1)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英语文化知识传授:通过文化讲座、电影赏析、英语歌曲欣赏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模拟面试、商务谈判、英语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 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
(2)任务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1. 教师方面(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方面(1)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主动学习。
(2)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应注重团队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管理方面(1)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摘要】在概述高校“基础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作为英语语篇五大模式之一的主张-反主张模式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展示,指出高校基础英语教师应突破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的瓶颈,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关注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进而达到“点”和“面”双层目标的“基础英语”交互式语篇教学模式。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0引言“基础英语”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针对低年级英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基础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是各种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基础英语”作为强调“知识进、技能出”的综合技能课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当前,交互式教学模式是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学界和教育界公认的在影响较大的几种教学法之后,在当今颇受关注和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1交互式英语教学法人类教育史发展至今,出现了多次关于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及更迭,从18~19世纪欧洲的语法翻译法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国家的交际法等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积极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时代呼唤着新的语言教学法的产生,而交互式英语教学法则是在对原有教学法进行改进或否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交互式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帕林萨在1982年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英语语言教学法。
之后,帕林萨和布朗在此基础上,结合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PDZ)”概念而生发出被他们称之为“专家支架(Expert Scaffolding)”的教学模式。
交互式英语教学法就是交互式语言教学法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它遵循交互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师生、生生、学生与语言材料、学生与计算机等诸方面的多项交互。
大学英语教学计划大学英语教学计划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
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英语教学计划11、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第一,切实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注意衔接,尽快使学生适应我的英语教学;第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学习,完成设计目标;第五,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高的综合评价体系。
2、学生情况分析本届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以前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很详细全面地学习音标,基本的音标和字母拼读都没有掌握好。
在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
所以,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上,学生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另外,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也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例如:许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最后,学生对新教材缺乏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还不适应新课改指导下的一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习惯像以往被动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学习的主体性不突出。
3、教材与教辅的分析⑴内容与结构:每一单元除了关注阅读、写作、听力、视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还关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
其中,教材加强了文化意识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是相较于以前教材很大的不同。
⑵教材特点与重难点:首先突出学习者的发展,包括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其次努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1. 知识目标:掌握英语基本句型,了解不同时态的用法,学会描述人物、事物和活动。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词汇:人物、事物、活动等。
2. 句型:What is this? This is...; What are these? These are...; Who is this? This is...; Who are these? These are...等。
3. 时态:一般现在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人物、事物和活动的英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用英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1)教师用英语展示一些人物、事物和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图片,如:What is this? This is a cat. What are these? These are apples. Who is this? This is my mother. Whoare these? These are my friends.3. 课堂活动(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英语描述一个主题,如:my family、my school、my hobbies等。
(2)角色扮演:教师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用英语进行对话。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句型和词汇。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西南大学覃朝宪杨晓红西南大学是较早开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院校之一。
2003年,西南大学探索出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和丰富的资源系统的保障下,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自主学习。
自2007年西南大学被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以来,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已成为他们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本文从课程网学习环境和互联网学习环境出发,以大学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西南大学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做法。
一、教学背景我校现已成功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环境,包括课程网学习环境和互联网学习环境。
课程网提供了形象直观的交互式虚拟学习环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
目前我校的自主学习座位已达776个,与学生的比例为1:16。
此外,学生可以在校内任何地方使用校园网,享用大学英语网络系统的学习资源。
这更为大学英语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将课堂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时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两种教学平台,将多媒体网络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来使用。
因此,要设计一堂网络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课,教师应该考虑怎样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充分的外语学习资源和机会;培养外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外语学习的困难。
”(束定芳2006)二、基于课程网络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意识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在将网络资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新生导学与上机辅导;(二)“分别指导”与“融入一体”;(三)“在线测试”与因材施教。
(一)新生导学与上机辅导新生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全面、系统的导学有助于他们调整心态,培养网络自主学习意识。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上的传统讲授内容转移到课外,提供自学材料和资源,使得课堂时间可以用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和应用知识。
下面是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设计课程内容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程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合理安排学习目标和内容。
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或主题,并确定每个单元或主题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第二步:编写自学材料教师要提供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材料和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视频、练习题、在线资源等。
这些材料应当具有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网站、电子邮件或在线讨论等方式,向学生提供自学材料并鼓励他们在课前完成预习。
教师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设置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第四步:课堂互动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他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知识分享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调整课堂的讲解内容和深度。
第五步:应用和扩展知识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应用和扩展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相关项目。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课后复习和评价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包括课程设计、编写自学材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和讨论、应用和扩展知识以及课后复习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学生则负责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索。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必备物品的英语词汇。
掌握部分学科专业、学生社团相关英文表达。
学会填写入学登记表格。
理解有关大学课余活动的英文词汇和短语。
掌握介词to的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了解大学入学报到流程以及大学学习、生活的各项注意事项。
能够通过打电话询问新生入学遇到的常见问题。
能够了解并独立填写入学期间常见英文表格。
能够认知校园功能性建筑物的英文表达。
德育目标培养适应不同学习、生活的环境的能力。
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二、课程思政(一)融入知识点重点1.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学新生入学期间常用英文词汇及表达,学会填写登记表格。
2.掌握动词不定式to do的用法。
难点:1.如何使用英文与他人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如何使用英文描述校园内生活设施的基本情况。
(二)融入方式观看全景校园和校史英语版视频,以及学生亲身体验。
Talking: First impression about the college.谈对学校的印象,引导学生了解学校校训“责任”及校风、学风的内涵。
Discussion: Expectation of college life .未来学业及职业展望(三)思政元素责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爱国情怀、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适应不同学习能力、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转变角色、快速融入生活三、教学引入师生问候互动、教师随机问学生。
What is your department?What is your major?四、教学展开(一)学情分析知识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但是表达不够熟练。
能力水平: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于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
素养水平:学生思想活跃,具备了一定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但英语表达能力较弱。
(二)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弘扬爱校精神,做新时代有爱国情怀的滨职人。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特制定本大学英语教研活动安排。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3. 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升课程教学质量;4. 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时间本教研活动从即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四、活动内容(一)第一阶段:教学研讨与交流(1月至3月)1. 主题: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 邀请知名大学英语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教学方法;- 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2. 活动形式:专题讲座、教学经验分享、研讨会(二)第二阶段:教学观摩与反思(4月至5月)1. 主题:大学英语教学观摩与反思-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报告;- 对教学观摩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活动形式:教学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研讨会(三)第三阶段:教学成果展示与总结(6月至6月30日)1. 主题: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展示与总结- 教师展示教学成果,分享教学心得;- 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 评选优秀教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2. 活动形式:教学成果展示、总结会议、表彰奖励五、活动安排(一)第一阶段:教学研讨与交流1. 时间:1月至3月2. 具体安排:- 每月举办1次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大学英语专家进行授课;- 每季度举办1次教学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 每学期举办1次研讨会,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讨论。
(二)第二阶段:教学观摩与反思1. 时间:4月至5月2. 具体安排:- 每月组织1次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 每月组织1次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报告;- 每季度举办1次研讨会,对教学观摩和反思活动进行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词汇、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具体方法如下:(1)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究。
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任务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要求。
(2)提供必要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4. 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2)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5. 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辅导和答疑。
具体方法如下:(1)制作优质的课前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堂上注重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技术辅助教学法技术辅助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方式是以重学会,轻会学,重教材知识,轻生活世界为教学设计方式。
教学设计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知识的传授为其突出特点,是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方式。
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个性特点等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
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本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而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却将知识本身当作了教学目的,成了为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知识本位教学设计的弊端不断显现,传统英语教学设计应走出知识本位的误区,这已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
该文主要从这三方面探讨。
1.1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目标设计缺乏实际应用性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语法、词汇、句型等教材内容的讲解,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培养。
教师大都采用翻译教学法为学生授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真正地发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目标设计与测试相结合1.2教学过程设计现状当今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教材内容为主,极少涉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与学生生活背景及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的内容。
学生用了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本知识,但学习及应用效果却大打折扣。
这种原有的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不能满足我国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3教学评价设计现状在高校英语教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评价的设计上多采用终结性教学评价。
这样就会形成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关注英语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综合评价。
这样的教学评价只能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不能从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评价。
2对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应坚持“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会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英语人才为主。
学分制改革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摘要:学分制改革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学生自由选课带来的竞争机制给教师带来压力,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更加认真对待教学。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而要遵循输入原则、课堂互动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真实语境原则,精心设计口语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从中受益。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活动一、引言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通过选课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上的课程和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以学分和学分绩点考核学生学习的质量,以此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完成、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
简言之,在学分制下,权利被“下放”给了学生,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自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实现了“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
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于2012年开始实行学分制。
在这一制度下,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课型教学,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这两门课的主讲教师。
听说和读写都是小班授课,听说课20-45人,读写课20-60人。
每学期末,学生可以根据上课时间,教师授课的风格、口碑等自行选择下学期上课的教师。
二、学分制改革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学分制改革给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
1.根据改革,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每门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每学期32学时减少到了24学时,课时量减少了四分之一,但是教学要求并未因此降低,这要求教师提高单位效率。
2.学生根据学习时间、教师授课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导致有些教师的班级减少,无法完成额定工作量。
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改变落后的、不科学的口语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口语课堂任务的理论原则根据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课程设计大学英语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发音规则,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2.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听懂英语口语和理解英语文字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英语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内容如下:1.英语语法: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虚拟语气等。
2.英语词汇:学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能根据语境理解和运用词汇。
3.英语听力:学生能听懂英语口语和理解英语文字信息,具备一定的听力技巧和策略。
4.英语口语:学生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5.英语阅读:学生能理解英语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6.英语写作:学生能撰写简单的英语文章,如日记、作文等,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真实的英语交际场景,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等方面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英语教材,如《新编大学英语》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英语学习参考书籍,如语法书、词汇书等。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134>教育与文化论丛(2020巻)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李筑娟摘要:文章旨在探索在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以教育教学信息化为导向,以PBL学习模式为框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将之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模式应用前后对比验证它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PBL;翻转课堂;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现代教学手段,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
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这就强调以现代教育信息化为依托,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本文着眼于英语教学实际,以教育教学信息化为导向,以PBL学习模式为框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符合英语教学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基金项目:贵州大学人文社科科研项目(GDQN2015005)。
作者简介:李筑娟,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要课堂活动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主要组织形式及特点做了阐述,并对如何实施做了探讨,为完善课堂活动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堂活动活动设计组织形式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Activity//YuJianboAbstractClassroomactivityisanimportantmediumforlanguageteachingandisalsotheeffectivemeanstoachievetheteachinggoal.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eachingactivityplaysanessentialroleinthequalityofteaching,theteachingeffectandtheachievementofteachinggoal.Thepaperexpounds,respec-tively,theprinciplesofthedesignofclassroomactivity,andthemainformsoforganizationandtheirfeatures,andthenexplorestheimplementationofteachingactivities,makingsomemeaning-fulattemptsandsupplementstotheteachingactivity.Key wordsclassroomactivity;activitydesign;formoforganizationAuthor's addressFacultyofPublicCourses,Hebe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067000,Chengde,Hebei,China课堂活动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载体。
有效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潜能。
任何语言教学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对教学活动精心的设计和严密的实施。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意义不言自明。
1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1.1目标性原则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语言教学要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至少考虑三个方面:情感指标、语言指标和文化指标[1]。
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活动在情感指标方面,目标是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同学、教师配合,形成有效的信息、观点和情感交流渠道。
语言指标方面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文化方面是对所涉及的文化项目能理解、尊重和客观正确地表达。
1.2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原则分组要合理,要兼顾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
通常采取自愿组合与协商调配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
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气质、成绩、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成员之间要有互补性。
以小组活动为例,以3-6人为宜,能力强者1-2名,中等2-3名,略差的1-2名,能力强者起到引领作用,成员相互协作,各小组总体水平尽可能一致,体现出组间同质原则。
1.3层次性活动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年级、专业等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活动内容难度由初级逐步到高级。
低年级课堂活动设计可以内容简单一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体验。
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深入,活动难度和要求随之提高。
1.4多样性原则指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语言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基于此目的,活动要体现语言交际的特点,活动设计应倾向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启迪学生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对内容本身进行加工和升华,使其各具特色,多种多样。
2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2.1全班集体活动指教师通过讲授、对话、板书、演示等方式来向全体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开展教学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较集中较迅速地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
优点是接受面广,效率高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控制发挥作用。
缺点是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师生互动少,学生之间交流也少。
2.2成对活动是指教师在活动中,让学生结成对子,两人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
优点是容易形成生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氛围,学生的自由度相对全班集体活动要大,交流较轻松,参与度强。
缺点是具体操作中会出现:有的学生不喜欢与自己成对的对象而不愿意多交流;有的一方滔滔不绝,另一方却少言寡语;有的两者则学习都较差,缺乏帮助而较难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有时会错上加错,甚至出现母语交流。
2.3小组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组成小组(通常3-6人一组),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
优点是合作人数比成对活动人数多,自由度大,参与度强,交流的信息量大,积极性要比以上两种活动更高。
缺点是会出现类似成对活动的问题,因个体差异导致参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4-0114-02(下转第133页)11409中观察2012.12(上旬刊)与度不均衡现象,缺乏教师的控制,学生有时会偏离任务。
2.4个人活动是指教师安排学生使用各种课堂资源,如书面材料、视听媒体等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是学生能按自己的节奏来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的方法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且比较容易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排除他人干扰。
缺点是活动以个体形式进行,难以做到合作和分享,也缺乏有效监督和控制,学习效率依赖个体的自律、语言水平和独立学习能力。
3教学活动的实施3.1语言知识的讲授语言、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基础,也是语言技能的基础。
在设计和实施与语言知识相关的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运用能力。
在语音方面,除了教授音标和发音知识以外,还应设计听、说结合的活动,例如辨音练习(分辨元音、辅音、重音、绕口令等)、重音与语义练习、语调与语义练习等。
在词汇方面,要了解词汇目标的语音、拼写、搭配、同义词、反义词和语体等信息,同时,可以设计成欣赏音乐或电影、阅读、交谈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无意识地习得词汇。
在语法方面,不仅要掌握语法知识,更要运用语法规则,实现相应的交际功能[1]。
语言知识的讲授活动都可以采取以上四种活动形式及四种形式的选择组合。
3.2语言技能训练活动Stern(1992)[2]提出了7种语言交际技能活动,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以下常用的课堂活动:3.2.1信息差活动信息差即交流双方或多方拥有信息量的不对称。
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不知道信息,导致信息差。
信息差活动可以利用实物、图表、卡片等,同时结合角色扮演活动,例如采访、问卷调查等,通常采用成对活动或小组活动来组织。
3.2.2课堂讨论活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过轻松对话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
教师也可以设计贴近真实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趣味性的话题或场景,设定特定任务,采用以上四种活动形式,用目标语言来传递信息。
例如教师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小组活动交流以下话题:purposeofgoingtocollege,favoritemusic...之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2.3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课堂表演是将有意义的场景、情节与语言交际相结合的语言教学活动,活动具有贴近真实、情节充实的特性,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开展语言交际,配合一定行为语言(手势、动作等)和副语言(音质、音色等)来传递信息和感情。
例如,戏剧表演(课堂时间所限,通常为短剧或片段)、即兴表演、模仿、角色表演等。
为突出表现效果或真实性,可以配有适当的角色道具、提示说明卡等。
组织形式可以采用成对或小组形式。
3.2.4信息转化活动交际活动包含了对信息的接收、处理、转换和传递这几种过程。
对接收到的信息,只有经过接收者处理和转换才能为自己所使用。
教师可以在口语、听力或阅读中,让学生在说、听或读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并按照要求将其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的任务。
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全班整体、成对、小组和个体四种形式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组合。
4结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以上所述设计原则,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等因素,恰当灵活地选择活动组织形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Stern,H.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edsbyPatrickAllenandBirgitHarley)[M].Shanghai:OxfordUniversityPressand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2.编辑孙静(上接第114页)!!!!!!!!!!!!!!!!!!!!!!!!!!!!!!!!!!!!!!!!!!!!!外语①上村会话数据库(http://www.env.kitakyu-u.ac.jp/corpus/)是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1995年度起根据ACTFL的OPI准则采访百名日语母语者和外国留学生制作而成的访谈类会话资料库,是至今为数不多的与日常会话接近的日语口语数据库.该数据库语料完整,并附有音频数据.②NNS(非母语话者)会话时间约20分钟.所选取的话题基本类似.因为是采访模式,基本以敬语体为主,「よ」「よね」的使用频率可能略低.参考文献[1]伊豆原英子.「ね」と「よ」再考-「ね」と「よ」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機能の考察から-[J].日本語教育80号日本語教育学会,1993.づく考察ー[J].言語教育の新展開-牧野成一教授古希記念論集ひつじ書房,2005.[5]白川博之.終助詞「よ」の機能[J].日本語教育77号,日本語教育学会,1992.[6]白川博之.「働きかけ」「問いかけ」の文と終助詞「よ」の機能[J].広島大学日本語教育学科紀要,広島大学教育学部日本語教育学,1993.[7]张慧芳.运用“礼貌理论”分析日语「よね」的确认用法———通过与「だろう」进行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8]王忻.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编辑孙静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