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的相关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0.13 KB
- 文档页数:3
疾病名:高脂血症英文名:hyperlipoidemia缩写:HL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ICD号:E78.5分类:代谢科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
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
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
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本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尿酸高的原因及防治尿酸高是引起痛风病的重要病因,为了预防痛风病的发生,应及早了解尿酸高的原因,针对性进行防治。
尿酸升高是体内尿酸多、排泄减少造成,主要与高嘌呤饮食,使用了利尿药、降压药、化疗药、合并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内分泌紊乱,肾功能减退,生活中不良习惯酗酒、高嘌呤饮食,过度劳累有关。
因此注意饮食调节之外,科学合理挑选药物,纠正血糖、血压,防止肥胖,多饮水,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防止痛风发作。
一、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致使尿酸的合成量增加。
1、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
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μmol/L(1.0mg/dL),而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1.2mmol/d(200mg/d)。
2、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
嘌呤由非环状到环状的从头合成过程要经过11步反应,其中酶的异常多会导致嘌呤合成过多。
已经发现的有:1)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加。
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缺乏。
3)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3、嘌呤代谢增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化疗或放疗时会产生尿酸高。
过度运动、癫痫状态、糖原贮积病的III、V、VII型,都可加速肌肉ATP的降解。
心肌梗塞、吸烟、急性呼吸衰竭也与APT加速降解有关。
预防: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过胖是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
1、低脂肪饮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多数伴有高脂血症,且高脂饮食可由于外源性脂肪利用亢进,故应采用低脂肪饮食。
2、蛋白质:高蛋白质饮食可导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可能增加尿酸的前体,故应限制。
高尿酸血症可以服用降低尿酸的药物,如抑制其合成者有别嘌呤醇,还有排尿酸药有丙磺舒及痛风利仙,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酸高的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导语:引起尿酸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而导致的,而且随着尿酸的上升,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疾病
引起尿酸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而导致的,而且随着尿酸的上升,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疾病,一定要对这种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尿酸过高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项呢?那么接下来,不妨让我们通过下述的文章了解一下!
1、低脂肪饮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多数伴有高脂血症,且高脂饮食可由于外源性脂肪利用亢进,故应采用低脂肪饮食。
2、蛋白质:高蛋白质饮食可导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可能增加尿酸的前体,故应限制。
3、碳水化合物:适量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组织分解代谢产生酮体,使尿酸清除率和排泄量增加,应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高尿酸血症是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
高尿酸血症的膳食治疗最主要是:禁用高嘌呤食物,限制嘌呤食物,减少外源性核蛋白,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的排出。
酒、饮料是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所以要尽量少用。
4、补充水分:平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5、注意饮食:适量食盐避免辛辣。
温馨提示:中老年人尿酸水平有随嗜盐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鉴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故提倡适量食盐≤6克/天。
另外,过分嗜好辛辣食物者平均血尿酸水平显着高于不食辛辣食物者,故应避免食用辛辣味浓烈的食物。
其它高尿酸血症者应多选择新鲜蔬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脂血症英文名:hyperlipoidemia缩写:HL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
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
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
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 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1.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包括基础值偏高、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热量过多、年龄及女性更年期的影响、遗传基因的异常、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广东医学2020年5 月第41卷第丨0期G u a n g d o n g Medical Journal M a y 2020,Vol. 41,No. 10•102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与高尿酸血症对高脂血症的交互作用*翟文海,李雪梅,汪鋈植三峡大学校医院保健科(湖北宜昌443002)【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异常与高尿酸血症(H U A)的交互作用对高脂血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3—11月5 155例湖北宜昌地区居民的健康体检数据,其中1542例高脂血症者作为病例组,在3 613例血脂正常者中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349例血脂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代谢特征。
应用lo g istic回归模型研究危险因素的独立效应,应用相加模型、相乘模型对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病例组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HUA、A L T异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异常、高血糖、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脂肪肝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〇.〇〇1)。
ALT、U A与血脂4单项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 L T异常和H U A并存时患高脂血症的风险是正常A L T和U A者的11.93倍(95%C7:3. 35 ~39. 8,P <0.001),两因素对高脂血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指数、相对超危险度比、归因比、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分别为4. 44、8. 47、70. 99%、77. 49%。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A L T异常与H U A的正相加交互作用为其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共存可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关键词】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交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589.2;R589.7【文献标志码】AD O I:10. 13820/j. cnki. gdyx. 20192287Interactive effect ofabnorm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hyperuricemia on hyperlipemia. ZHAI Wen - hai, LIXue -m e i, WANG Jun - zhi. Department of Healthcare, The Medical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Hubei,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teraction effect of abnorm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ALT) and hyperuricemia ( HUA) on the patients withhyperlipemia. Methods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18, 5 155 cases with completeand suitable data were enrolled in the phys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in Yichang,Hubei province of China. A total of 1542 hyperlipemia cases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case group, whereas 1349 gender -and age - matched subjects whohad normal blood lipid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analyz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risk facto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sk factors was analyzed by additive model and multiplicative model. Results The levels of 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 and the incidences of HUA, abnormal ALT, abnomial AST, hyperglycemia, overweight/obesity,hypertension, andfatty liv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ase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all P <0. 001 ). ALT and UA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4 lipid item and non -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 cholesterol. After adjusting some confoundingfactor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isk of hyperlipemia was 11.93 times higher in subjects with abnormal ALT and hyperuricemia than in subjects without them(95%C l:3. 35 -39. 8, P <0. 001 ). Interaction analysis ofrisk factors for hyperlipemia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abnormal ALT and hyperuricemia,but with additive interaction, the synergy index was 4.44, 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was 8. 47, 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 was 70. 99% . Pure factor attribution interaction was 77. 49%. Conclusion There are severalmetabolic syndromes in individuals with hyperlipemia.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abnormal ALT and hyperuricemia are among the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hyperlipemia patients, both of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illness.【K eyw ords】hyperlipemia; hyperuricemia;alanine aminotransferase;interaction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2016ABA107)•1028 .广东医学2020年5 月第41 卷第 10 期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 Journal M a y 2020, V(>1. 4丨,No. 10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 一,也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
高尿酸血症pptppt课件•引言•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和管理•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和预后•高尿酸血症的研究展望和挑战目录引言目的和背景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分类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地区差异年龄和性别分布遗传因素030201流行病学特征饮食因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肾脏疾病药物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临床表现及分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脏病变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定义为血清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实验室诊断标准线、超声等,用于评估关节损害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同时可能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0201030405诊断标准和流程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液分析痛风患者关节液中可发现尿酸盐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可用于评估炎症活动程度,辅助鉴别诊断。
遗传学检测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和管理治疗原则和目标治疗原则治疗目标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防止尿酸盐在关节和肾脏等组织中沉积,保护靶器官功能。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注意事项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尿酸代谢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应戒烟限酒。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限制饮酒,酒精会抑制尿酸的排泄;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建议患者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
患者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
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和预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尿酸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肾脏损害,表现为肾结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重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作者:武东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9期随着国家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显著增高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1.4%,女性约为1 3%。
而目前保守估计,我国至少有高尿酸血症患者1.2亿,其中以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高发,且近些年呈年轻化的趋势,在中青年男性中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
可见,高尿酸血症累及人群的庞大。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虽然无关节肿痛等痛风发作的表现,似乎对患者的生活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但切不可忽视其危害性,应高度重视高尿酸血症对这部分人群的危害。
仍有发生痛风的风险有研究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有5%~12%的患者最终仍将发展为痛风。
此外,高尿酸血症协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系统和肾脏等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导致肾脏损害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有3种临床表现形式。
1.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主要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及肾问质造成的慢性肾损害,可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2.肾结石:尿酸结石虽然多数较小,但个别患者也可较大,且易发生梗阻性肾病及尿路感染。
患者可出现血尿,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增多。
尿路x线平片检查结石是透光的,通常不显影,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结石定性分析显示晶体成分为尿酸或其盐类。
3.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多见于骨髓增值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起病急,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可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盐结晶。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还与多种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否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但有多项研究显示降尿酸治疗能够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与高血压互为因果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微摩尔/升,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增加25%。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关系的研究徐建伟;殷召雪;施小明;翟屹;柳玉芝;曾毅【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TG)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对1 932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了分析,并将人群按血尿酸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高TG血症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在男、女性中,血尿酸和TG呈正相关,高TG血症患病率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呈明显的升高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肥胖和高血压等因素后,以血尿酸四分位最低层为对照,在血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层时患高TG血症的OR值分别为1.900(P=0.313 3)、2.786(P=0.021)、4.035(P<0.000 1).结论长寿地区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TG呈正相关,且与高TG血症的患病相关,并独立于年龄、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nc acid and triglyceride in middle age and elderly population in longevity areas of China.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of China' s health and longevity factors.the complete dato of 1 932 cases were analyzed.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erum uric acid quarti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and incidence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ypemiglyceridemi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among both male and female. After adjusting gender,age,obesity, and hypertention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the ru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dds ratio for hypertriglyceridemia as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rtile of serum uric acid was 1. 900( P = 0.313 3 ) for the second quartile ,2. 786 ( P = 0. 021 ) for the third quartile , and 4. 035 ( P < 0. 000 1) for the highest quartile. Conclusion Serum uric acid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triglyceride independent of age . obesity ,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2)007【总页数】4页(P562-565)【关键词】尿酸;甘油三酯;长寿【作者】徐建伟;殷召雪;施小明;翟屹;柳玉芝;曾毅【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北京,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北京,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北京,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北京,10220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7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体内尿酸生成增多或/和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造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常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伴发。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尿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血脂和尿酸(UA)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测定并分析ACI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结果ACI组UA、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UA与TG(r=0.378,P0.01)和TC(r= 0.423,P0.01)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是ACI危险因子,测定ACI患者的UA及血脂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有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关于尿酸、血脂以及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及高脂血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的住院ACI患者104例为ACI组,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男56例,女48例;年龄60~81岁,平均(65.3 7.6)岁。
对照组95例均为非脑血管病者,男49例,女46例;年龄61~79岁,平均(62 7.1)岁。
所有患者均除外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及血液病,且在1 w内未使用影响尿酸及血脂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全部受试者空腹12 h后清晨抽血送检,经罗氏MODUder P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
血尿酸(UA) 440 μmol/L为增高。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和两变量的直线相关分析。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将高尿酸血症在这些疾病中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清楚,进而在疾病的初期就把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将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13-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Wang Fei, Ji Qingjua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40,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is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lipemia, metabolic 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the potential risk . therefore, Research clearly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of negativ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in these diseases, and to uric acid dropped to the normal range in the early stages , it is very important.【Key words】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The research progress1. 高尿酸血症的概述1.1 高尿酸血症的概念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一、高尿酸血症概述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系指血清尿酸,男性(和绝经期女性)>420μmol/L(7.0mg/dl),女性(绝经前)>357 μmol/L(6.0mg/dl);可以通过公式μmol/L×0.0168=mg/dl来换算。
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增加。
国内随着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蛋白质、富有嘌呤食物和富含果糖,饮酒特别啤酒的饮食增加。
高尿酸血症正在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新危险因素”。
1999年我国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女性为10.8%,分别是1980年的12倍和8倍,并仍在继续上升;2004年我国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调查,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3.1%;1998年上海黄浦区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男女人群中分别为14.2%和7.1%。
高尿酸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高尿酸血症造成肾损害,称之尿酸肾病。
包括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等;还可与胰岛素抵抗、IGT、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促进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人体尿酸来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内源性,由体内核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约占总量80%。
第二是外源性,由摄入的富含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产生。
尿酸1/3经肠道、2/3经肾脏排泄。
尿酸清除减少或者内源性产生过多都可以产生高尿酸血症,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导致尿酸肾病。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主要与嘌呤代谢异常有关,其具体的发病机理如何?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嘌呤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为内源性体内核酸分解代谢而产生,小部分由外源性富有核酸的食物分解而来。
因人类缺乏尿酸酶,故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无论是尿酸肾清除减少,或(和)尿酸内源性产生过多或摄入过多所致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导致尿酸肾病。
尿酸分子量为168,PK(解离常数)为5.4,在血液中以尿酸单盐形式存在。
高尿酸血症:详细信息高尿酸血症:详细信息高尿酸血症大部份发生在关节柔软组织处,尿酸与钠结合成尿酸钠盐,致使关节肿胀,是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就像有千只针在扎肉似地。
很多人一听到高尿酸血症,就会联想到不能吃腺嘌呤(adenine)高的食物,因其主成分为嘌呤(或称普林purine)。
而国内一谈到普林purine,就会指向黄豆类制品,其实并不是那回事,在国外并无此一说,反而常提到的食物是肝、酵母类等,故黄豆就成代罪的羔羊。
其实血液中尿酸偏高,并非全由高普林purine的食物而来,也不是因食物中的高purine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正确说法应该是:(一)、一个人摄食不良蛋白质或不平衡的胺基酸,又无适当的合成蛋白质所需之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6、B12等,导致DNA合成困难,才会有多馀的purine待处理及排出。
因叶酸是合成普林所必需,维生素B12是合成DNA所必需,而维生素B6是涉及胺基酸的代谢物质。
(二)、一个人很少摄食抗氧化的食物或营养素,如维生素(叶酸、菸硷酸、维生素B6、B12、C、E等)或矿物质(铁、锌、硒等),以致细胞的DNA遭氧化而破坏,破坏的DNA主成分腺嘌呤(adenine)、胍嘌呤(guanine)会释放出purine,若处理或排出困难,就会有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可能。
(叁)、体内白蛋白(Albumin) 在生理上是排除废物的物质,若白蛋白物质缺乏,造成移除代谢废弃物困难。
细胞内之废弃物质、尿素、尿酸、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由组织分解後的代谢物质,会因白蛋白缺乏而移送排出困难。
若尿酸过多而排出困难,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症状。
(四)、腺嘌呤(adenine)分解后的普林(purine),本由肾脏重吸收后,再由肾小管分泌加入尿液中,若肾吸收功能有问题,就会造成purine排出体外困难而导致高尿酸血症,故肾脏功能受损者有更大机会发生高尿酸血症。
(五)、一个人长期处在工作紧张压力下,会造成细胞大量死亡[1],死亡细胞的遗传基因物质DNA、RNA会释放出purine,若purine的生化处理不当(缺维生素及辅)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高脂血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临床上分为两类:①原发性,罕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②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症状体征一.病史,症状:原发性者见于儿童,继发性者多在20岁后发病,多数人无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也可早年发生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中风,周围血管病,常伴有肥胖,葡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常出现黄斑瘤位于上,下眼睑或腱黄瘤在肢体伸侧肌腱,如鹰嘴,髌,足跟部,伴有肌腱炎时有痛感和压痛。
二.体检发现:可有肥胖,周围神经炎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等的体征。
三.辅助检查:(一)血脂,血浆总胆固醇<5.2mmol/L是理想水平;5.2~6.2mmol/L为临界;≥6.2mmol/L 为过高,血浆甘油三酯<1.7mmol/L为理想;1.7~2.3mmol/L为临界;>2.3mmol/L为过高。
(二)脂蛋白,测定LDL和HDL比总胆因醇更有意义,LDL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相关,HDL水平升高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2 用药治疗高血脂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或延后发生。
虽然有部份高血脂症是家族遗传,无法预防,但它也是一种文明病。
此外,有遗传因子的人若饮食生活习惯不当,高血脂症也可能提早报到。
高血脂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合理的膳食结构,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
1.控制热量的摄入,每人每天的热量摄入应控制在294卡/公斤体重内,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应十分严格,每人每天不宜超过300毫克,尽量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蛋类每天不超过一个,应提倡吃含有花生油的植物油。
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痛风密切相关,并且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和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诊断标准为: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 以尿酸酶法测定血尿酸水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420μmol/L,非绝经期女性>360μmol/L 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分型:根据无嘌呤或严格限制嘌呤饮食 5 d 后血尿酸和尿尿酸排泄情况,高尿酸血症分为排泄不良型、生成过多型和混合型。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90% 的原发性HUA 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
注:尿酸排泄 = 24 h 尿酸排泄量(μmol)/体质量(kg)/24;尿酸清除率(Cua)= UUA×平均每分钟尿量/SUA;Ccr(男性)=(140–年龄)× 体质量(kg)/[0.818×Scr (μmol/L)];Ccr(女性)=(140–年龄)× 体质量(kg)/[0.818×Scr(μmol/L)]×0.85;Ccr:肌酐清除率;Scr :血清肌酐;SUA:血清尿酸;UUA:尿液尿酸。
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密切相关,最常见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但长期 HUA 可引起和/或加重其他多器官损伤,出现关节破坏、并发肾脏病变 (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伴发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卒中等。
HUA 的高危人群:高龄、男性、肥胖、一级亲属中有痛风史、静坐的生活方式等。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通过检测血尿酸,及早发现 HUA。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一) 一般治疗:(1)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禁烟限酒、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等。
①禁烟、限酒 (啤酒与白酒);②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③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④大量饮水 (每日 2000 ml 以上);⑤足量的新鲜蔬菜(每日 500 g 以上);⑥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⑦控制体重 (BMI 18.5~23.9 kg/m2);⑧规律饮食和作息;⑨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min(30 min/d×5d/周),中等强度 [运动时心率在 (220-年龄) ×(50%~70%) 范围内] 的有氧运动;(2) 适当碱化尿液:尿 pH 在 6.2~6.9 范围内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排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142~142
Jour舳I
of
KumllingMedicaIUIliversity
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的相关分析
CN53—1221/R
王国梁”,王福科”,张红2),李彦林1’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2)精神内科,云南昆明
650032)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10x(2014)03—0142~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
脂及高嘌呤饮食在人们一日三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此导致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明显身高,痛风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痛风患者,体内可能会存在代谢功能改变,会出现血脂和血糖的异常,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上有很多病例提示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有某种相关[1】,为明确这种相关性,笔者对门诊50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二者之间含量之间是否有关,如有相关,再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lo月体检的事业单位职工500名,男273例,女227例,年龄30~60岁.1.2方法检测方法空腹抽血送检血脂、血尿酸.血脂、血尿酸由贝克曼公司生产的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诊断标准及分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度的高尿酸血症(hypenl而cemia,HuA)是指在正常瞟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mmouL,女性高于360mmoⅣ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Hyemricemia)[2J.根据检测结果结果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析比较高尿酸与血脂的代谢的相关性.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对血脂水平进行划分TC5.18mmol/L或TG1.70mmol/L,为血脂异常判为阳性[3].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
2检验.
2结果
本次共调查体检人数为500人,高尿酸阳性为
26.8%,高尿酸组TG阳性率为43.3%
正常尿酸
组TG阳性率为15.0%,2组TG阳性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甘油三脂与尿酸异常情况m(%)]
与尿酸正常组比较,”P<0.01.
3讨论
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
解嘌呤形成的[4】.尿酸在细胞外液的浓度取决于尿
酸生成速度和经肾排出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成增
加和/或排泄减少,或排泄虽不减少但生成大于排
泄,均可使尿酸积累而出现血尿酸增高.高尿酸
血症与血脂脂代谢密切相关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
明了,推测可能是由于:
(1)遗传代谢缺陷所
致,即嘌呤代谢紊乱的同时伴有脂质代谢发生障
碍;
(2)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尿酸、甘油三酯和
胆固醇水平同时升高;(3)血尿酸水平增加使嘌
呤合成相应增加,由于尿酸、血脂合成主要在肝
(下转第155页)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一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FB032,2012ws0013)
[作者简介]王国梁(1986~),男,山西介休市人,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关节镜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王福科.E—mail:讯.04@1
26-com
万方数据
第3期
张荧荧,等.面颈部软组织多间隙重度感染并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报道
155
改善机体内环境.治疗中出现白蛋白降低,可能引
起的因素有:炎症扩散,导致患者开口受限,影
响进食,又未能及时得到其他途径的补充;另外,
多间隙感染的脓液积聚,手术切开引流使蛋白质
大量丢失,加上高热等因素的消耗,对机体形成
较大打击,造成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加上低蛋白
血症本身就不利于炎症的控制和伤口的愈合;此
时,维持机体的氮质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该患者治疗总结如下:
(1)抗感
染治疗为关键,必须及时切开引流,并且足量足疗
程应用抗生素,并且充分冲洗脓腔的同时要注意残
留液体的清理,否则易发生换药后发热情况;
(2)
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3)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面颈部多间隙重度感染应采取外科与内科、局
部与全身并且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
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
[2]周龙女,蔡佩佩,等.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
合处理[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4(3):
198—201.
[3]王吉成,孙衍龙.刺冲洗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观
察[J]西藏医药杂志,2006,27(2):11一12.
(2004—0l一13收稿)
(上接第142页)
中进行,嘌呤合成相应增多引起葡萄糖6磷酸酶的
活性增加,导致脂肪酸合成增加使血脂升高;
(4)
血脂增加后体内酮体也相应增多,使。肾脏排酸功能
下降,血尿酸增加;(5)脂代谢紊乱可累及入球
微动脉及出球微动脉,造成病变血管狭窄甚至闭
塞,血尿酸增高与肾脏清除尿酸减少|5.6|.
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组的TG阳性率明显高
于正常尿酸组.血脂升高可引起脂质沉积,使肾脏
受损导致排泄受阻.继而引起尿酸升高,而尿酸升
高可导致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甘油三酯分解减
少,使血中TG水平升高.
调查显示,体检人群中高尿酸患者存在血脂代
谢异常,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尿酸并没有明显的
症状,要控制尿酸和血脂的水平,必须改变饮食结
构,限制饮酒、少吃高脂肪和高嘌呤食物(如动
物的内脏和海鲜等),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
强体育锻炼,降低尿酸和血脂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银广悦,丁俊丽.脂肪肝与高mL脂、高血糖、高尿酸帆
症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9):7—8,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J].中国公共卫生学杂
志,2006,28(2):180一183.
[3]许海燕,陆宗良.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
概要与解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08,10(3):
238—240.
[4]张新军.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分型诊断[J].中国
心血管杂志,2010,15(6):418—420.
1
5JKARALISDc.Intensivel(1we^ngof
low—densitylipopmtein
rholeslemllevelsforp订marypreventionof
comnary
artery
diseaselJj.Mayo
C1in
Proc,2009,84(4):345—352.
16J
ASsMANNG,CULLENP,ERBEYJ,eta1.Plasmasitosterol
elevationsassoPiatedwithincreasedincidenceof
colllnary
events
in
men:resultsofnesfedcase—contml
anaJysis
oflhe
prospective
cardjovascular
mtjnster(PR(X;
AM)studvlJj.NutrMetab
cardiovasc
Dis,2006,16(1):
13—21.
(2014一ol—15收稿)
万方数据
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国梁, 王福科, 张红, 李彦林
作者单位:王国梁,王福科,李彦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云南昆明,650032), 张红(昆明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刊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14,35(3)
1.银广悦;丁俊丽 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2006(09)
2.贝政平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2006(02)
3.许海燕;陆宗良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与解读 2008(03)
4.张新军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分型诊断 2010(06)
5.KARALIS D G Intensive lowering of low-density h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009(04)
6.ASSMANN G;CULLEN P;ERBEY J Plasma sitosterol elev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coronary
events in men:results of a nested case-control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tinster (PR (X;AM)study
2006(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myxyxb20140303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