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57.56 KB
  • 文档页数:8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流体流径的选择1.以固定管板式换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

热器为例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1)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2)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3)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且可采用(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多管程以增大流速。由于流速和(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

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

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

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

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

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5~10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

两种φ25×2.5mm及φ19×mm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规格的管子。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

。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6m3、2、或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 。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4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如前所述,

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可以适当地提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通常,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t≥(d+6),即。焊接法取t=1.25do6mm1.5)dot=(1.3胀管法取~,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 5.

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1 / 5

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程等四种。采用多程时,6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

可按下式计算,即管程数m

(4-

;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式中m/s

。管程内流体的实际速度,m/s

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也可以采用壳方多程。如壳

流体在壳体内流经两次,体内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所示。但由于纵4-48称为两壳程,如前述的图4-47和图向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代替壳方多程。例如当需二壳程时,则将总管数等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在两个内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外壳中,然后把这两个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4-49所示。图4-49串联列管换热器折流挡板 6.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已示出各种挡板的形式。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26第五节的图4-%,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40%,一般取20~25径的10~固定管板式:1)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值为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 为外壳内径D的(0.2~

五种。板间距过小,不、480和600mm和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的有150、300 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所示。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图3-42

外壳直径的确定

管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但是,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作图法太麻烦费时,一般在初步设计时,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待全部设计完成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可以适当增减一些管子。短路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

另外,初步设计中也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内径,即

(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