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组织协调

  • 格式:docx
  • 大小:19.76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协调

1、组织协调的含义

组织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同外界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组织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其呈现于外部的因素:一幢办公建筑、一个组织架构、一套政策程序和一系列品牌形象等,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在人们的大脑中留下记忆。这些都是表层和显性的组织要素,组织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理查德·L·达夫特所描述的:组织是由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一致,进而保持组织的和谐发展是诸多学者和企业家关注的对象。

组织是有一定目标、相关结构和内部规范的人的集合体;而协调是保证组织有统一的目标,和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使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项目组织协调管理的特点分析

2.1 协调的范围更广;

2.2 组织协调的要素多,工作量大。主要包括:

①人际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与关联单位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协调的对象主要是相关工作结合的过程当中人与人之间在管理工作中的联系和矛盾。

②组织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与企业管理层以及与分包单位、劳务作业层之间的关系。

③供求关系协调,通常包括建设单位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单位物资供应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生产要素供需单位之间的协调。

④协作配合之间的关系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以及与各近外层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

⑤约束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与远外层关系的协调。包括与有法律法规约束关系的各单位( 如:政府、环保、卫生、绿化、交通等) 的关系协调,和与有合同约束关系的施工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

2.3 具有阶段性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通常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它的建设阶段通常可分为前期筹划、初设、核准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若干时期,例如在施工阶段就可以分为准备期、施工期、收尾期等,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项目协调工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协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2.4 协调难度更大

由于工程项目协调的性质多种多样,所涉及到的关系千头万绪,有项目与目标因素之间的协调;项目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各专业技术方面的协调;各种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的协调;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各种管理职能方面的协调;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协调等。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比其他任何一种协调难度都大。

3、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组织理论产生以来,组织协调问题一直是组织理论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中存在的协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组织协调问题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各个时期的理论文献之中,还远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体系,而且现有的理论还不足以用来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环境下组织中存在的协调问题。

国外对组织协调问题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劳动分工的经典陈述。斯密认为协调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劳动分工:一方面,劳动分工带来了专业化优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入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组织中各专业化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增多,这时就必须引入协调机制,以解决因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冲突问题,因而协调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之后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了六种经营活动与五大管理职能,协调被列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之一。其后,虽然巴纳德等人也曾对组织协调有所研究,但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March&Simon 和Thompson 等人的研究。在对组织活动进行考察的基础上,March&Simon 突破了协调是管理基本职能的分析框架,认为当n 项任务在m 个人员之间进行

分配时,为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组织任务及资源之间的分配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时就会产生协调问题,协调就是对任务和资源进行划分并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基本组织活动过程。从组织中部门间的依赖关系出发.Thompson 认为组织协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组织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依赖关系,即总和关系(Pooled Interdependence),顺序关系(Sequential Inter dependence)和互动关系(Reciprocal Interdependence)。

后来,在对组织理论中的协调思想及其他相关学科对协调问题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Crowston and Malone 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协调理论模型。(Model of Coordination Theory)在该模型中,他们认为在既定的目标约束下,任务和资源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时,会产生各种依赖关系,如任务—任务关系、任务—资源关系、资源—资源关系(如图1-2)。根据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及任务完成方式.这些关系也可概括为三种模式,匹配关系(Fit),流动关系(Flow)和共享关系(Sharing)(如图1-3)。匹配关系是指当多种活动共同为某种活动提供投入支持时形成的投入活动间依赖关系;流动关系是指当一种活动的产出为另一种活动提供投入支持时形成的活动依赖关系;共享关系是指当多种活动共享某种活动提供的投入时形成的共享性依赖关系。Crowston 和Malone 等认为,为了对组织中的这些依赖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就必须采用一定的协调手段,因而就会产生协调问题。

在其后,Fenema认为组织协调机制是由四种基本机制构成的,即基于工作的协调(Work-based coordination),主要包括计划、标准、

和专业化机制等;基于组织设计的协调(Coordination by organization design),主要包括层级制、横向契约关系及跨职能团队机制等;基于人际关系的协调(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主要包括相互调整、知识共享、工作关系建立机制等;基于技术的协调(Technology-based cootdination),主要包括通过媒介、数据库和工作流程技术等进行协调的机制。他还认为,在实际的组织活动过程中,这四种机制实际上是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的。但这种分类仍没有脱离Vande Ven 等人提出的二分法分析框架,只不过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入和细化。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的专业化技术的出现,组织活动日益从简单的、专业化的活动发展成为复杂的、高度相关的活动,组织协调也就从简单的协调发展成为复杂的协调,组织中的依赖关系更加难以界定,这样基于要素或活动依赖关系的组织协调理论就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基础。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较好的组织协调问题解决方法出现,其中Gitte 提出了基于关系协调(Relational coordination)的研究路径,强调在未来的组织活动中应更多地关注基于人的行为协调的非正式机制的使用,这应该说是未来组织协调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以Malone 等为首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协调科学中心(Center for Coordination Science,CCS)的研究者们在提出协调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用此研究组织工作流程的协调优化问题。并强调信息技术在组织活动流程协调过程中的作用,这也代表了组织协调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趋势。这两项研究分别提出了以人和物为研究对象的协调机制制订和选择方法,是对以往基于依赖关系分析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