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自然观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论文的内容安排

首先摘要部分概括介绍了本论文要论述的问题;然后,正文依次概述了科学技术对自然观形成的影响,自然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以及自然观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最后,就是论文小结。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本文主要概述科学技术和自然观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然观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了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观;辩证关系

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影响自然观的形成

纵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自然观的形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原始时期的人类面对的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处于明显的自卑状态。当时的社会水平不容许人类对自然界有更多的认识,还没有完备的自然观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成的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火、或者水作为世界的本源,例如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和德拉克利特的火本源说,都体现着当时社会科学技术对于人们认识自然的影响。但是此时的科学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自然对于人类来讲,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产生了与农业文明不同的工业发展,由此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呈现在人类面前的是越来越清晰的真实的自然的面貌,人类的自然观也转变为了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开始,各种机械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了解自然的途径。随后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问世。一个又一个的自然之谜被揭开;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然界处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的烙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

可见,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技术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二、自然观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然观是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的哲学概括。在这一自然观的指导下,人类展开了对于世界的进一步探索,这一活动自然而然受到了自然观的指导和影响。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揭去大自然的神秘的面纱。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存在,才使得人类更加清楚的认识自然,使自然显现在人类面前。科学技术成为认识真理的工具。这种工具的作用的发挥必定受到人类的主观意识的影响。以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为例。中世纪的欧洲被宗教神学笼罩,把自然的神秘力量与信仰联系到了一起,并把上帝等神灵作为创造并控制自然的神物。这种自然观的统治下,人类认为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神,上帝赐予的。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理所当然的归因于神灵。托马斯阿奎那作为宗教神学的捍卫者,把亚里斯多德以及托勒密的地心说思想加以扭曲和利用,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自然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的自然观能促进科学技术的积极发展,相反落后的自然观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自然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从客观规律出发,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以我国两弹一星与载人飞船为例。我国比较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与应用系统工程始于1960年代,在两弹一星和神舟载人飞船有成功的探索。航天飞船工程: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测控通信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统、着陆场系统。这是自然观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应用,还有很多其他的案例。

四、结论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社会,促进社会发展这一矛盾主体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用正确的自然观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使用。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情况下,人类认识的自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的扩展,尤其是新的研究领域,可能会对我们的原来的自然观产生影响,用理性的思维去加以思考。在研究学习中,我们应该将学习到的自然观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利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认识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32页.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王士舫,董自励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科技哲学十五讲》.林德宏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 王友珍.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N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 林德宏.自然观的变革[J ].江海学刊,2006

[3] 陈学明. 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J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9 [4]

吴国盛.追思自然: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哲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5]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59 [6] 丁长青.自然辩证法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1~16. [7] 汪应洛.系统工程[M].西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8~106. [8] 石国进.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J].北方论丛,2001,4.

[9] 范岱年.P.A.希伦和诠释学的科学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1. [10] 宋芝业.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发展模式比较[J].理论界,2005,8. [11] 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2] 罗素.西方哲学史[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3] 路甬祥.21世纪科技发展展望[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2):4-5.

[14] 贾玉树,陈北宁.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1):4-8. [15] 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0~61.

[16] 许志玲.如何进行精益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198.

[17] 张莹利.从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看中国的生产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