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日钓鱼岛争议的现状,谈谈 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共1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7
个人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因日方撞我渔船、扣我渔民,日本政府拟正式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事件, 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及影响两国关系的障碍,实际上就两国而言都不希望因一个小小钓鱼岛来搅乱和平相处的大局,但作为主权争议和民意,又不得不无奈交涉。
因此,钓鱼岛问题如果不解决,始终将时不时的争吵下去。
然而,为了小小的钓鱼岛及其海域利益的争夺而打一场局部战争,都是双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钓鱼岛争端的由来及现状1.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端,一方面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一方面是意识形态问题的造成。
1895年以前,日本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从没有提出过异议。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攫取。
并借机将钓鱼岛置于冲绳的行政管辖之下.2.二战后,日本战败,钓鱼岛由美国托管。
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 (开罗宣言)彼此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1951年日美在国共双方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私自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约规定由美国托管琉球。
70年代初期,日本国力大幅度提高以及美国出于拉拢日本、遏制中国的需要,遂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了日本。
中日1972年建交之后,达成了暂时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共识,之后二十年间双方在钓鱼岛基本相安无事。
进入90年代后,钓鱼岛问题又逐渐浮出水面,日本右翼团体在政府的默许下开始在钓鱼岛上立碑建塔,宣示主权,日本政府甚至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二、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的原因:1.海域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
2.关乎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
在战略意义上,介于琉球群岛和我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钓鱼岛如为日本利用、作为日本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另一方面,列岛也可以成为中国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势力南下的前哨;钓鱼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其前沿位置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有重要影响。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
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
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
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就尤其重要。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
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
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
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
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
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
21世纪,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各国继续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沿海国家维护海域主权将是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导火线。
我国已经把发展节约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应对能源危机的重大国策之一,加快了能源革命的步伐,以缓解对世界能源需求的压力。
就钓鱼岛争端谈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在谈钓鱼岛争端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说说钓鱼岛的经济、战略价值。
钓鱼列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与日本冲绳的西南部之间的海域,其中钓鱼岛最大,为4.5平方千米,有淡水。
岛上并生长着一种叫海芙蓉的植物,是珍贵的中药用植物。
钓鱼岛上还栖息着大批海鸟。
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个大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渔民捕鱼作业、避风过夜之地。
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每年来此捕鱼,年收益超过2亿美元。
钓鱼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更主要的在于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1969年5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2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
”估计蕴藏量为一兆美元。
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737至1574亿桶之间。
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钓鱼岛的战略价值体现于,它不仅涉及20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和一半以上东海海底资源的归属,而且将可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学者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1997年底,日本的《军事家》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日本自卫队尖阁群岛计划》。
文章作者、前日本自卫队教官、研究员高井三郎对钓鱼岛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据他的文章透露,现在日军仅在琉球群岛所属宫古岛上设有雷达,“其监视范围达不到……大陆沿岸”。
如果在钓鱼岛上设置雷达的话,日军就可以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目标如福州、温州、宁波等地进行监视,并对台湾本岛及海峡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从地理位置来看,钓鱼岛与我国基隆东北的彭佳屿和日本的八重山群岛距离大致相等,各为90海里。
高井先生认为:“如果中国控制了(钓鱼岛)海域,便控制距大陆500千米以内的东面和南面海域。
……在进攻和防御两方面都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有报道认为,中国科学考察船开始在东海争议海域进行作业,也说明中国方面意识到了美国在日本海对中国实施高技术打击的危险性。
**大学论文题目论述我国加强对外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由钓鱼岛冲突事件引发的论述姓名与学号****授课教师***年级与专业****[摘要]针对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本文对钓鱼岛冲突事件引发的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分析掌握的关于中国国防建设资料,得到加强国防建设重要性的结论,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钓鱼岛冲突;国防建设;高科技武器;国防技术;全球化竞争论述我国加强对外国防建设的重要性---钓鱼岛冲突事件引发的论述[摘要]针对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本文对钓鱼岛冲突事件引发的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分析掌握的关于中国国防建设资料,得到加强国防建设重要性的结论,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钓鱼岛冲突;国防建设;高科技武器;国防技术;全球化竞争[正文]1 引言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
2010年9月7日,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
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
随后日方登船检查,单方面非法抓扣中方船长詹其雄。
9月25日,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船长詹其雄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此次钓鱼岛事件引发了新一轮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端。
由此次钓鱼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国防建设对现在经济腾飞中的中国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
2 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威胁:日本:日本军备不断发展,已具有了世界上顶尖军事实力,它的海上自卫队综合战斗能力超过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完全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内制造出核弹。
然而日本别有用心渲染‘中国威胁论’,发布《防卫白皮书》,再次强化成为军事大国的思想,壮大军事实力,向海外扩展防务范围,令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深感忧虑。
”[1]中日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军事敌对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日本军事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和中国的军事对抗,但是有美国做支持,日本军事将会发展的更快速。
军事理论年级:专业:姓名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论述摘要:钓鱼岛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我们看到日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还更加意识到中美日国家利益间的博弈的复杂性。
此次事件,使我们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维护国家主权。
关键词:钓鱼岛事件国防建设国家主权军队现代化建设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所属巡视船在钓鱼岛与一艘在该海域作业的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事故。
9月8日凌晨2点多,日本保安部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罪逮捕中国渔船船长。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立刻引起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应!国家高层立即召见日本大使对此事件表示严重关切。
马上,经过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被日方扣押的14名中国渔民终于在9月13日返回祖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也与9月25日返回祖国。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钓鱼岛事件。
由此次钓鱼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尤其是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国防建设对现在经济腾飞中的中国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并对中日关系也应重新的审视。
众所周知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不再是一个疑团,大家都知道钓鱼岛是我们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记载,因此此次事件不仅仅暴露日本对钓鱼岛资源的觊觎,同时也是日、中、美三国力量对比的结果体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中国军事迅速崛起,军事力量之强已经让日本、韩国、印度等周边军事大国不敢小窥,中国力的不断强盛,使东亚局势发生变化,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
这一点上可以说中国已对美日两国构成了威胁。
但是中国军队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战争,而且在高端军事武器的制造上,还是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
所以虽然中国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对抗以及军事高科技的挑战,要求中国对外国防建设的势在必行,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
中国建国之初美日就对我国实行封锁,而后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格局,提出并实施“岛链计划’’,企图用三条防御链来阻碍中国出海。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休戚相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同步推进。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其中,理所当然地包括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的内涵。
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单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没有国防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是脆弱的,很难经得起风险的考验。
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方针,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国防动员建设是联结平时与战时的纽带,是贯通经济与国防的桥梁,具有国防、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在强调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当今时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
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家安全和统一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新形势,对加强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我们现实而且必须的选择。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周边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速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
国防动员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
把国防动员建设搞好了,有利于提高平战转换速度,促进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化,增强国家的整体威慑和实战能力。
钓鱼岛前途之我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海洋权益必将越来越重要。
然而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邻国海洋权益的冲突也日益增多。
其中尤以在东海与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争端最为突出。
钓鱼岛事件的分析一、中日钓鱼岛屿主权之争的依据钓鱼岛屿位于浩瀚东海之上,距祖国大陆174海里,距台湾省基隆92海里,距日本冲绳本岛225海里,距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深深的冲绳海槽,整个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飞濑岛、大南小岛及大北小岛组成,总面积6.3平方公里。
据史料记载,早在1372年,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
我国明永乐元年(1403)出版的《顺风相送》已有钓鱼岛屿的文字记载。
据历史记载:1556年,明政府任命胡宗宪为讨倭总督后,在他所编的《筹海图编》中把钓鱼岛屿列入福建省防区,受中国管辖。
1893年,慈禧太后为嘉奖盛宣怀治病有功,特诏谕将钓鱼岛屿赏赐与他,以作采集当地草药之用。
从钓鱼岛屿的最初发现到清末500年的时间,中国政府派使20余次进行巡察管辖。
而且长期以来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及附近海域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久而久之,钓鱼岛屿及附近海域成了台湾附属岛屿和东海渔场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受中国的治理和管辖,不属“无主地”。
日本主张钓鱼岛屿主权的依据和事实,一是钓鱼岛屿是日本人古货辰四郎于1884年首先发现,1885年实地调查后确定为无人岛且没有清政府的统治痕迹;二是1895年1月4日,日本内阁决定将钓鱼群岛编入日本领土;三是二战后美日《旧金山和约》、《冲绳协议》确定了日本对钓鱼岛屿的主权。
在上述事实无证据和依据且条约系非法条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中一些右翼分子不顾中国对钓鱼岛屿主权的严正立场,蓄意公然践踏国际法,侵蚀中国对钓鱼岛屿的主权,这也就是所谓“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屿主权争议”之肇始。
一、隐伏危机的战略地缘环境迫切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来弥补。
(一)、国防历史的回顾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
但是到现代硕果仅存的国家也只有一个中国了。
巴比伦是彻底地消亡了。
埃及和印度虽然还作为国家存在着,但是,统治着它的民族早已经象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
因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只具备发展文明的必要条件,水源充足、植被茂盛、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必要的地缘战略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反而被其他民族垂涎三尺。
唯独只有中国,在古代交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东靠大海,西倚高原,南接从林,北临沙漠,在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安全屏障,使中华文明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发展繁荣。
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两种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偶然有周围的匈奴、吐蕃、鲜卑族骚扰滋事,但都不足为大患。
唐宋以后,文明相对成熟,实力相对强大。
因此当中国强大的时候,就赶跑他们(驱逐匈奴,怛罗斯战役),在相对积弱的情况下,就用优势文化来同化他们。
较好的地理位置,从客观上保证了文明的蓬勃持续发展(类比于近现代美国的对该国在两次大战成为第一强国的事例)。
与欧洲无数城邦小国在匈奴西迁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种族迁徙和外族入侵中烟飞灰灭比起来,简直就象是世外桃源一样。
但是到了近代,对我们有利的战略环境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欧洲工业化的推进,蒸气机、火炮的发明,原来是我们的安全屏障的大海、长城,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逾越。
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扩充军事实力来弥补战略地缘缺陷,确保国防水平,因此(以前海上的小患也有,例如唐朝的白江口大战、明朝的倭寇)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内,西方列强跨(海)洋而来,光从海上入侵中国就达470余次。
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荒无人烟的兴安岭、雄伟的万里长城,再也挡不住俄罗斯人侵略的脚步(莫斯科公国-彼德大帝-苏联2平方公里/天)。
虽然青藏高原不适合英国人居住,也叫他们折腾出一个麦克马洪线出来。
结合中日钓鱼岛争端试谈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摘要本文将由中日钓鱼岛的争端出发,联系中国周边形势,分析我国国防建设存在的困难,论证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引发出对未来中国国防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周边形势、国防建设的困难、国防建设的策略近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不断腾飞,但以钓鱼岛为主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领土争端却不断刺激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
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概况与当今中国周边形势概况1.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概况1854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就开始了西化的改革道路,对外奉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日本曾试图以钓鱼岛为无人之岛,无清政府统治痕迹为由秘密将该岛据为己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方签订了《马关条约》,约定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从此钓鱼岛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统治时期。
1945年中国二战胜利,要求日本归还其侵占中国的全部领土,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二条中日方承诺:“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
而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日方发现钓鱼岛周围海域藏有大量石油及其他海洋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就向外声称钓鱼岛系日本领土,禁止中国渔民在岛周围活动,开始对钓鱼岛事实行使主权,由此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曾表示,在战后将琉球诸岛归还中国所有。
但是,美国为了封锁中国,没有将钓鱼岛和琉球还给中国,反倒在1971年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这些岛屿“归还”日本。
日本政府开始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引发了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问题争端的高潮,而且近年日本野田政府购岛事件又把原已降温的钓鱼岛争端推到中日两国关系的风头浪尖,使中日双方外交关系持续降温,也引发了双方国内民间激烈的冲突和抗议。
1.2当今中国的周边形势概况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