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隧道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2018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6.73 MB
- 文档页数:27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引言人员定位解决方案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特定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跟踪的方法。
该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全监控、物流管理、紧急救援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原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原理主要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将定位设备植入到特定人员的身体或者物品中,可以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展示。
三、技术1.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将GPS芯片嵌入到定位设备中,可以实时获取设备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GPS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全球覆盖的特点,可以满足人员定位的精确需求。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挪移通信网络(如2G、3G、4G)或者无线局域网(如Wi-Fi、蓝牙)等技术,可以将定位设备获取的位置信息传输到中心服务器。
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向定位设备发送指令,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配置。
3.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对定位设备传输到中心服务器的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实时的人员定位和轨迹展示。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人员的行为分析、异常检测等功能。
四、应用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安全监控领域,如监狱、重要场所等。
通过对监控区域内的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和跟踪,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物流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如货物追踪、仓库管理等。
通过对物流人员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和跟踪,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路径规划功能,优化物流运输的路线和时间。
基于ibeacon 蓝牙4.0 隧道或(矿)井下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隧道施工及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DAIC-KJ-DW 隧道施工及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深圳市科技有限公司基于iBeacon物联网研制的。
iBeacon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一个十分精确的微定位技术。
通过此技术设备可以接收一定范围由其他iBeacons发出来的信号,同时也可以把你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传给其他用户。
主要有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人员通道门禁系统、车辆识别系统、LED显示系统等组成。
隧道(矿)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科技自主研发的具有核心软硬件的RFID 射频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iBeacon技术,使RFID 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DAIC-KJ-DW 隧道施工及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隧道(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DAIC-KJ-DW 隧道施工及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最新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铁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1.1系统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隧道建设更是日新月异。
由于城市地铁、铁路隧道和高速公路隧道改善了路线技术指标、缩短了路程和行车时间,提高了运营效益,因此国家在不断加大隧道的建设力度;然而隧道建设的造价高、运营管理相对复杂,所以各地对隧道的建设都十分重视,不敢掉以轻心。
目前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往往只是对行政和技术文件的管理,而无法实时地获取施工信息,更不能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信息有一个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从而导致很多事故的发生。
为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如何改变目前隧道施工过程安全监管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能够实现灾害预防、事故救助、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将是隧道安全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公司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隧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监控)系统”,为隧道的安全建设提供了崭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强有力的保证。
1.2 系统简介隧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监控)系统是集隧道施工人员考勤、区域定位、视频监控、LED屏显示、安全预警、外来无卡人员报警、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也是国内技术领先、运行稳定、设计专业化的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系统。
借助于本系统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掌握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人员和设备的运动轨迹,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以及安全监控管理。
当有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可根据该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促使隧道建设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再上新台阶。
该系统既可以单纯的实现考勤或定位也可以同时实现考勤和定位两种功能。
而且该系统软件我们设计了安装版和网络版两种,既可以进行现场监控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极大的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概述人员定位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定位系统,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实时监控和管理人员的位置信息。
通过该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准确追踪和定位特定人员的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场景。
二、原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将定位设备植入人员携带的物品或穿戴在身上,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
定位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手表、身份证、胸卡等,具备定位功能和通信能力。
这些设备通过与基站或卫星进行通信,将位置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进行处理和展示。
三、技术1. 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GPS技术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
2.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2G/3G/4G)、WLAN和蓝牙等。
通过与基站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定位设备可以实时传输位置数据。
3. 数据处理算法:对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计算得出人员的准确位置。
常用的算法包括三角定位算法、加权最小二乘法等。
四、应用场景1. 室内定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实现人员的精确定位。
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置基站或使用蓝牙信标,可以实时追踪人员的位置,提供室内导航和安全监控等功能。
该技术在医院、商场、机场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2. 安全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实现对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性。
例如,在工地上,通过给工人佩戴定位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 物流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与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实现对物流人员的实时调度和跟踪。
通过定位设备,物流公司可以监控送货人员的位置,提高配送效率,减少延误和丢失的情况。
4. 应急救援:在灾难或紧急情况下,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例如,在地震灾区,通过佩戴定位设备,被困人员的位置可以准确传递给救援人员,缩短搜救时间。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引言概述:人员定位解决方案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人员位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地管理、医院护理、安保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定位技术1.1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定位技术之一,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准确监测。
1.2 蜂窝定位技术:蜂窝定位技术利用手机信号基站的信号强度来确定人员的位置,具有定位精度高、适合范围广的特点。
1.3 射频识别(RFID):RFID技术通过在人员身上植入或者佩戴芯片,通过读写器对芯片进行读取和写入,实现对人员位置的追踪和管理。
2. 定位设备2.1 手持设备:手持设备是一种便携式的定位设备,可以通过GPS、蓝牙等技术实现对人员位置的监测和管理。
2.2 腕带设备:腕带设备是一种佩戴在手腕上的定位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位置信息传输到管理平台。
2.3 定位标签:定位标签可以通过贴在人员身上或者佩戴在衣物上,利用RFID 等技术实现对人员位置的追踪和管理。
3. 数据传输与存储3.1 无线传输: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通常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蓝牙、Wi-Fi等,将定位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和管理。
3.2 云存储:定位数据可以通过云存储技术进行存储,实现大规模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应用。
3.3 数据安全: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权限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应用场景4.1 工地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实时监测工地上的人员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2 医院护理:通过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实时监测护士和患者的位置,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服务。
4.3 安保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匡助安保人员实时监测和管理场所内的人员,提高安全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特定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的系统。
这种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防、物流、医疗等。
通过准确定位人员的位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二、解决方案概述本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采用了先进的定位技术和完善的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定位特定人员的位置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位技术本解决方案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低功耗(BLE)等多种定位技术的结合,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其显示在管理系统中。
2. 管理系统本解决方案配备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人员的定位信息。
通过该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人员的位置、轨迹等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同时,系统还具备报警功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 定位标签为了实现对人员的定位,本解决方案使用了定位标签。
这些标签可以携带在人员身上或者放置在特定位置,通过与定位系统进行通信,将人员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管理系统。
标签具有小巧轻便、低功耗等特点,不会对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干扰。
4. 数据存储与分析本解决方案将人员的定位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管理支持。
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历史定位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应用场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适合于各种场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安防领域在安防领域,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监控和管理安全人员的位置。
通过实时定位,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物流领域在物流领域,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监控和管理物流人员的位置。
通过实时定位,可以优化货物配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
3.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监控和管理医务人员的位置。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隧道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方案建议书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方案建议书目录前言 (3)1. 系统简介 (4)1.1. 系统概述 (4)1.2. 系统基本功能 (4)1.3. 拓展功能 (5)1.4. 系统特点 (5)2. 系统设计方案 (8)2.1. 设计原理 (8)2.2. 设备布置规则 (8)2.3. 设计依据 (10)2.4. 设计原则 (10)2.5. 设备布置图 (11)3. 系统技术规格 (11)4. 系统组成 (14)4.1. 系统示意图 (14)前言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国交通建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尤其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
在公路、铁路建设方面,道路建设路线逐渐由平原、微丘向山区高原挺进,隧道、桥梁等结构物占线路的比重越来越大,隧道建设工程数量持续增长;在城市轨道建设方面,地铁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污染、节省资源等优点,成为各城市解决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隧道及城市地铁建设的造价高、运营管理相对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常要求对隧道中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监控。
目前市场上隧道安全监控系统中都没有与外界直接通话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遇到突发事故,如崩塌、涌水涌泥等事故,不能及时向隧道监控室汇报,很容易贻误抢险时机。
如果有无线通信系统,施工人员在隧道中工作,可随时将隧道的掘进和安全情况汇报到隧道监控室,便于调度和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当遇到隧道突发事故,对隧道施工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的位置信息,也缺乏语音通信手段,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仍然不高,效果不理想。
由于通信网络不畅,通信手段单一,网络承受能力差,往往造成领导层信息不畅通,指挥不足,数字不准,不利于事故的抢险,极易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
隧道对利用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设备,全天候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自动跟踪和考勤,随时掌握每个员工在隧道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全隧道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等需求迫切。
隧道人员定位系统介绍在地铁、矿山、水利等类似的地下场所,人员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还是生产调度,都需要对人员的实时位置有所掌握。
而传统的人员管理方式,如人工点名,信息传递等都存在诸多弊端,效率低、容易出现误码等问题。
为此科技人员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系统:隧道人员定位系统。
本文将介绍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构成及其应用情况。
工作原理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
系统将每个人员带上定位标签,以及电池作为动力,通过发射和接收标签信号得到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送回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各个定位标签的位置分别显示出来,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场所人员的位置信息。
构成隧道人员定位系统之所以能够精确、实时地实现人员定位,离不开其严密的构成,主要包括如下组件:定位标签定位标签是系统的核心部件。
标签内置了微处理器、无线传输模块、电池以及传感器等不同的元素。
通过内部芯片提供的计算能力,对所接收到的定位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人员实时位置信息,然后将该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信号传输到接收器,以便实现位置信息的公开透明。
定位接收器定位接收器主要是接收和处理标签发出的位置信号,并将数据传送回控制中心。
通过接收器,管理者就能在地图上方便地看到每个标签所代表的人员位置情况。
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集中管理着所有的信息,包括人员的位置、警报内容等,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核心,负责接收标签发出的信息,进行调度和处理数据,并即时更新人员位置的电子地图。
应用情况隧道人员定位系统不仅在矿山、地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紧急救援、消防、环境监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管理者就可以在控制中心界面上马上看到人员位置的变化,快速判断出人员分布情况和安全状况,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措施。
此外,定位系统还有远程报警功能,当有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系统会自动联动报警控制器,触发相应的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人员定位成为了许多领域中的重要需求,例如物流管理、安全监控、紧急救援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人员定位解决方案。
二、技术原理1.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一组卫星和接收器,GPS可以精确测量接收器的位置信息。
该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覆盖的定位服务,定位精度高,适合于户外环境。
2. 无线通信技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需要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定位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者相关设备。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Fi)和蓝牙等。
三、解决方案设计1. 硬件设备: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需要使用定位设备和通信设备。
定位设备可以是携带式的GPS接收器或者带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机。
通信设备可以是SIM卡、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等。
2. 软件系统:人员定位解决方案需要一个软件系统来管理和显示定位信息。
该系统可以包括以下功能:- 定位数据采集:定位设备通过GPS获取位置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软件系统。
- 数据传输:软件系统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定位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者相关设备。
- 数据处理与存储:软件系统对接收到的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和查询。
- 实时监控:软件系统可以实时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并提供地图展示和轨迹回放等功能。
- 报警功能:软件系统可以设置安全区域或者预设规则,一旦人员越界或者触发规则,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
四、应用场景1. 物流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货物追踪和配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 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监控员工或者访客的位置,确保他们的安全,并及时响应紧急情况。
3. 紧急救援: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快速定位事故现场或者受困人员,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4. 旅游导航: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导游服务,匡助游客准确找到景点,并提供相关的导游信息。
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监测目录一、系统概述 (2)二、系统设计原则 (2)三、系统设计方案 (3)3.1隧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子系统 (3)3.1.1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 (4)45681215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监测管理系统一、系统概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如何改变目前隧道施工过程安全管理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借助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是隧道建设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上海仁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隧道建设安全管理的需要研发的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监测管理系统为系1、实现直观的、实时的现场施工画面数字化管理。
2、实现隧道施工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实现施工人员分布的可视化,并使系统管理充分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2、为管理人员提供考勤作业、人员进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询。
3、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隧道施工作业面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4、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5、标准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就是要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图像传输和共享。
本系统采用的产品均遵循网络协议和传输标准的要求。
6、稳定可靠性原则: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是系统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系统的各项功能的发挥和系统寿命。
因此从系统设计到设备选型,都应遵守这一原则。
我们的方案在充分考虑用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所有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均经过严格测试使用,减少了环境因素造成故障的可能性。
设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技术采用国标领先、稳定的新技术。
比如无线设备我们选用IEEE802.11a标准的无线设备,实践证明,它抗干扰性、传输稳●每张无限标识卡具有唯一卡号,卡号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家属信息等初始化到系统数据库中。
隧道车辆定位解决方案在地铁、隧道等交通管理系统中,需要对车辆进行定位,以便于管理和安全控制。
针对这个需求,现有的车辆定位方案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GPS和地磁传感器的车辆定位方案,以提高在隧道内车辆的实时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GPS定位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通过人造卫星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的系统。
在隧道及其他地下环境中,GPS信号会受到干扰或被阻隔,从而导致车辆定位不准确或无法定位。
不过,如果能够在车辆上安装一定的GPS辅助设备,就能够提高GPS在隧道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地磁传感器技术地磁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磁力线感应原理的传感器,能够测量周围地磁场的强度。
通过在隧道内安装若干地磁传感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位置进行测量。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结合GPS与地磁传感器将GPS与地磁传感器相结合,可以提高车辆在隧道内的实时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具体实现技术如下:1.GPS辅助设备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通过接收地面基站的GPS信号,实现对GPS信号的校正和完善,提高GPS定位精度。
2.地磁传感器布设在隧道内关键位置,并记录每个位置的地磁场强度参数。
3.当车辆驶入隧道内后,GPS辅助设备和地磁传感器共同记录车辆位置数据。
4.将GPS定位和地磁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得到车辆在隧道内的实时位置,并以此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
优缺点相较于传统GPS方案,结合地磁传感器的车辆定位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定位精度更高:GPS辅助设备能够校正和完善GPS信号,提高GPS 定位精度,而地磁传感器能够补充车辆在GPS信号不稳定或无法接收的情况下的位置信息。
•稳定性更佳:GPS信号在隧道内经常受到干扰和遮挡,导致信号不稳定或无法接收。
结合地磁传感器的方法能够补充GPS信号的不足,在车辆进入GPS信号较弱或无法接收的位置时,仍可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
•成本更低:相比于其他定位方案,结合GPS与地磁传感器的方案成本更低,且在日常维护和管理上也比较便捷。
隧道人员定位系统流程隧道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应用于隧道工作中的技术系统,旨在实时监测和定位隧道内的人员位置,确保其安全和有效地进行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的流程。
一、系统组成隧道人员定位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定位标签:佩戴在工作人员身上,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系统进行实时连接;2. 基站设备:安装在隧道内部,用于接收并处理定位标签发送的信号;3. 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并提供相关的分析和报告。
二、系统工作流程1. 系统初始化:在使用隧道人员定位系统之前,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安装和配置基站设备,注册和绑定定位标签等操作。
2. 标签定位:当工作人员进入隧道并佩戴定位标签后,基站设备开始接收标签发送的信号,并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确定标签的位置信息。
这些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工作人员所在的具体位置、移动速度等。
3. 数据传输:基站设备将定位标签采集到的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
同时,基站设备也会不断地向定位标签发送指令、接收其状态信息等,以保持与标签的实时通信。
4. 数据处理:数据中心接收到基站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位置轨迹进行绘制和记录,计算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指标,以便后续的监管和管理。
5. 报警与管理:根据系统设定的规则和阈值,数据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工作人员的状态和位置信息。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在某个区域、超出工作范围等),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6. 数据分析:数据中心会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工作效率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7. 系统维护:隧道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这包括对基站设备和定位标签进行检修和更换,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系统优势隧道人员定位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实时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定位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工作安全性;2. 精确性:系统通过计算和处理定位标签发送的信号,可以精确确定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3. 数据化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和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指标,为后续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 智能化报警: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和阈值,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5. 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发现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基于智能安全帽的隧道智能定位管理系统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3)第2章系统总体架构 (4)2.1系统拓扑图 (4)2.2系统部署 (5)2.2.1综合管理中心部署 (5)2.2.2服务器部署 (5)2.2.3前端设备部署 (6)2.3隧道内网络建设 (7)第3章系统功能 (9)3.1人员入场未戴安全帽识别 (9)3.2实时位置定位 (9)3.3人员行动轨迹 (10)3.4人员考勤管理 (10)3.5SOS一键呼救 (11)3.6紧急播报通知 (11)3.7作业人员脱帽告警 (11)3.8远程管理可视指挥 (11)第4章主要设备参数 (13)4.1核心服务器组 (13)4.1.1综合管理服务器 (13)4.1.2视频智能分析服务器 (13)4.2指挥中心产品 (13)4.3L O R A基站 (17)4.4终端类产品 (18)4.4.1定位型智能穿戴设备 (18)4.4.2蓝牙beacon信标 (19)4.4.3智能手机APP (20)第1章项目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隧道建设更是日新月异。
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始终是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现阶段隧道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人施工经验少,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监控,为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我司开发了一套基于智能安全帽的隧道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基于智能安全帽、蓝牙beacon信标、LoRa基站,实现对隧道施工人员进行精准定位,实时自动跟踪,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每个员工的位置及活动轨迹、作业区域人员的位置分布。
基于位置信息,系统还可实现危险源预警、蓝牙靠近语音播报、视频智能分析等功能,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对离散和移动人员进行智能管理功能,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2章系统总体架构2.1系统拓扑图综合管理平台是系统的核心,部署在指挥中心,通过SDK开发包与用户已有的业务子系统及其他第三方软件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统一调度、联动控制。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传感、通信、计算和信息技术的监控系统,能够对人员的位置、动态进行全方位、实时、准确的定位和跟踪,以及对人员进行管理和应急响应。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定位算法和数据管理。
一、传感技术传感器是人员定位技术的核心,其目的是获得人员位置的信息。
传感技术主要有RFID、UWB、蓝牙等技术。
其中,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将信息传输到接收器中,能够快速的定位和识别人员,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UWB技术应用范围广,是对多路径干扰(multipath interference)具有强大抵御能力的技术,可实现高精度定位;蓝牙技术常用于低功耗、长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够满足温度、湿度等数据传输要求。
二、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人员定位系统的关键,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
其中,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含手机信号定位、蓝牙定位、Wi-Fi定位、RFID、GPS等;有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 Ethernet、RS-485、CAN 等。
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无需人为干预,能够自动更新和调整系统的配置和参数;有线通信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高、传输速度快。
三、定位算法定位算法是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多路径衰减、信号反射、阴影效应、信号干扰等问题。
常用的定位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贝叶斯定位、激光雷达、地磁电场等算法。
其中,卡尔曼滤波算法基于标准正态分布模型,能够估计位置、速度等状态量,准确率高;贝叶斯定位算法则是通过贝叶斯概率从传感器数据中推断最可能的真实位置,精度相对卡尔曼滤波算法略低。
四、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小误差和干扰。
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
其中,数据采集主要针对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包括姿态、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传输主要面向通信技术的将数据传输到后端服务器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向前端 App 或 web 页面进行实时的数据展示和可视化;数据存储主要面向留存历史数据、故障数据等,这些数据能够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数据分析主要针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