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53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索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方案实验诊断学是发展最为迅猛、集中高新精尖技术最多的医学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又称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既要学习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又要学习西医的新成就、新技术,还要学习中西医结合课程,比中医或西医临床专业的课程要多出很多,时间非常紧张。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跟上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为此,我们将微课引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一种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利用微课建立一种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授课模式,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探索出更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案。
1微课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特点微型化微型化是微课的典型特征,即时间的微型化和内容的微型化。
首先,微课时间简短,一般不超过10min,适应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时间紧而任务重的特点。
其次,微课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一个课程一个主题,适应于实验诊断学涉及学科多、涉及临床多、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
微课将每一个零散的知识点、每一个抽象的概念升华为简短课程,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重点内容,且不易产生疲劳,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视频化视频化是微课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没有视频就没有微课。
视频展示法本身即为大班授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而微课的视频化使其魅力十足。
视频化适应于实验诊断学微观性、定量性、数据化、抽象化[5]等特点,使静态的数据化为动态的影像,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画面,微观世界生动地呈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论文(共2篇)文章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尤其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主流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定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指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疗模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疾病治疗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的疾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中西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进行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对中医和西医实践经验的适应性调整,否则极有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总体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是积极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利用中西医的优势,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某些疾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的自我免疫力,从而更快速有效的消除疾病。
但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如果医生、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知识和理解不足,很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定义和问题,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加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质量,这对于疾病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文章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因此,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探讨和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医生素养、患者意识、治疗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
Awareness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bstract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rise of a subject, in the face of emerging disciplines, described on the awareness,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pproac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xisting State, secondly, develop integrated measures to achieve better blueprint.Keyword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Views;Attitude;The current situation;MeasuresThe text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history, but since after Western medicine with Western missionaries set foot on your land, Chinese medicine there are two systems of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holistic concept, is dialectical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is reductionist, is disease medicine [1]. Views on the two kinds of medicine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under unprecedented criticism, questioning and challeng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believed that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medicine of experience, there is no sufficient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it will push the situation to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protect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thousands of years make immeasurable contributions to medicine, Mao pointed out that the Chinese cannot long two medicine, only there kind of dialectical medicine actually pointed out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Truth a Yuan discourse, on same things full of really rational of objective truth only a, TCM is China of quintessence, is we generations from personally practice in the get of full summary, it of practice sex, and authenticity unquestionable, but while Western based on Science of discipline, from molecular to material, are is after test obtained reliable conclusions, both with has advantages, also has cannot ignored of shortcomings " Black Cat white cat catches mice is a good cat '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not perfect, if the mutual mer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case of complementary additional medic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be the best way out.1.My understanding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 is defined as: integrated u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cross penetr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generated new theories and new methods,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the huma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natural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human health, disease, and life sciences. Yiqian himself just simple of think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is medical and diagnosis techniques of combines, TCM in the includes Western, or Western in the infiltration has TCM is combines, learn ha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introduction to Hou only knows it is theory high-level of combines, high-level of should has following several features: byresearch of project or subject specific across discipline nature; by research of problem of solution, has is high of social economic; has application research features, found of new knowledge solution Yu human health. Disease of control and medicine development related of problem useful; can pioneering new of medical research field "2" but I personal feel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two a completely different of theory system, in theory seems cannot combines, also on in clinical Shang put both combines, like Western surgery of when using some TCM theory, like what overall theory, on can considered to surgery on body of effects, or medicine match Western, first with Western fast symptoms, in with medicine slow root. But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level,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lexible skills, and to better apply in clinical practice.2.My views 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Philosophy Shang said new things of produced Yu development always rough and twists and turns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since founding yilai experience has degrees spring of wind, but are decided to of survival has, and increasingly prosperit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of students throughout national,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lso varies stands, so said new things instead of old things is history development of must trend, I not said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to instead of TCM or Western, but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will development to is superior to that both or into tripod of situation.3.My attitude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early half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was "uncertain" attitude, whereas Western medicine nearly half held "very positive" attitude "3" in my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until I'm in college I was really not sure combination. Fill volunteer of when, because must professional obedience, this hold with point fluke of psychological can points to TCM professional, but last falls has a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hold with admitted notices, no point happy, even wants to had repetition a years, on like everyone said of as, in the not in the, West not West, neither fish nor fowl of, plus Shang has University zhihou, courses to Western mainly, Western courses hours accounted for total hours of 31.12% "4" TCM of courses good less, feels not combines, is TCM auxiliary Western development, But as you learn more and more things, feeling really can combin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teacher will cite examples during class, for example-how do you cure a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how to treat, they only track, but the same destination, disease can also help each other on the way.4.Current situation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ince germina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the present, numerous facts prove that new strength is really strong,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a disease that has made an immeasurable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uch as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plastic anemia, irregular menstruation, viral pneumonia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has a significanteffect.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stimulate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ha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are now working on some new subject areas, such as pathology,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anaesthesia. Second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CM gradually into the world, but also b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medical community to spread more widely known and "5" is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combined to create a series of miracles. Bu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its history is too shor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shortcomings. Such as: medical school courses arrangements not reasonable, let many students feel "TCM bad, Western didn't learn to" "6", clinical coverage enough widely, still has quite part of blank district; some new results of clinical effect not stable, as treatment acute abdome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lso limited Yu a disease party of stage, no theory of innovations; also no formed specific of has clinical meaning of theory;5.On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Bluepri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ccupies an essential role. A series combination of how to participate, how promoting integrative research, how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medical profession in particular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al big issues to b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of academic celebrity, I end up with several points, as follows:(1)Ideology, must further emancipate the mind, change our concepts, and innovativeMust insisted "West both", bias any party are and love research for, like theory we knows heart not main gods, and brain main gods, put wisdom and feels, high neural of activities attributed to heart, this is East-West each name family of ancestors by made of a common of errors, can face to face on series sets of for gods of heart of rule is, and prescription Shi, we is is powerless, dilemma, cannot will heart main gods to brain main gods "7",Established scientific guiding ideolog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ost advanced, most scientific theory as guidance, emancipate the mind, respect for science, there would be no dilemma.(2)The lessons learne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xplore high level combined with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combines, including experience levels, and methodology, and theory levels, and discipline function structure level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levels, and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talent training Shang of penetration combines, so to promoting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of development, must promoting above more levels of development, second, efforts innovation, combines era of pace, technology of progress, instrument auxiliary TCM, TCM into Western, from each aspects combines, promoting more high-level of combines.(3)Solidarity medicine collaborative researchIntegrative medicine is to include two research rely solely on one hand too hardfor something, so must rely on Western medicine joint collaboration,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cluding clinical and basic experts from various relevant disciplines, as well as social sciences togethe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mplementar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to join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udy on.Integrative medicine is a special medical medical situations, the ultimate goal 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so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rom one another, together, forming medicin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CM with modern medicine, but retain some unique treatments and eventually achieve the long-term coexistence, self-development, self-improvement. Reference"1" area into a knot when medicine meets Western Beijing publishing company publishing 2005:1-207"2" Zhang wenkang,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press first the eighth chapter overview of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509-513"3" Chen Yili Fan Duying Zou Yu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tudents knowledge 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Humanities Society Press, December 2006 20th 8th period 13th。
中西医结合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__痤疮的中西医治疗探究_ 完成人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学制_____ ____________ 专业_____ 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 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 _________毕业论文立题设计一、选题意义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内分泌紊乱问题出现,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造成许多青少年内心自卑、焦虑、抑郁等精神系统疾病。
寻求痤疮的有效治疗方法刻不容缓。
二、主要观点痤疮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血瘀痰湿型,分别运用枇杷清肺饮、茵陈蒿汤、桃仁二陈汤加减治疗效果非常好。
三、方法步骤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选取40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以内服中药为主,对照组以内服西药为主。
四、实用价值内服中药治疗痤疮效果非常好,如果有资金支持可以作证中成药。
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促进医学发展为医学做奉献。
五、参考文献1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58.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 833-836.六、指导老师意见指导老师签名____________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痤疮的中西医治疗探究【摘要】目的运用中药内服治疗寻常痤疮进行疗效观察。
方法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选取40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以内服中药为主,对照组以内服西药为主。
结果运用中药内服组治愈30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5%;西医组治愈28例,显效7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中药内服对寻常痤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内服; 寻常痤疮; 疗效寻常痤疮又称青年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亦呈增高趋势。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呢?这就是把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的好东西凑到一起,形成一个“组合拳”,让我们在看病的时候,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健康。
你想啊,西医擅长查病、开药,治疗速度快,像是一个急先锋;而中医则是老当益壮,讲究的是整体调理,像个慈祥的老爷爷,给你慢慢来,关注的是“你”这个人,而不仅仅是病症。
就像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西医是前锋,进攻利落;中医则是后卫,稳稳当当。
现在呢,咱们来聊聊这两者的结合。
说实话,中西医结合并不是随便把两者的元素扔在一起就行。
得有门道,得讲究技巧。
比如,西医在做手术时,操作精准无比,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术后恢复的时间可能就得靠中医的调理来补救。
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像是给你加了一个“护盾”,让你在恢复过程中不至于遭受二次伤害。
举个例子,你发烧了,去医院一检查,西医给你开了一堆退烧药,这个药下去,瞬间就能让你感觉好点。
但是,药效过后,没准儿又来个反复。
这时候,找中医,喝点药汤,或者吃些清淡的食物,身体的免疫力也能慢慢恢复。
就像是一个团队合作,互相支持,彼此成全。
咱们常说的“药到病除”,其实光靠西医的药,未必就能万事大吉,有时候还得中医的配合,才能真正做到“药到心头”。
咱们也得承认,中西医结合并不是所有病都合适。
有些病,西医看得明明白白,比如急性阑尾炎,直接开刀了事。
而有些病,像是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就特别需要中西医的调理。
让我们来想想,中医的思维是辩证的,强调个体差异。
而西医则是标准化的,讲究实验和数据。
所以,结合这两者的优势,咱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一种“合力”。
中西医结合在预防方面也大显身手。
就像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预防胜于治疗”,这和西医的疫苗接种也是异曲同工。
中医讲究养生,西医则注重科学的防疫,两者结合,咱们不仅能有效预防疾病,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说到底,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的。
撰写日期:2016 年 10 月 23日小儿腹泻的中西医治疗方案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泄泻。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症型主要分为四型,分别是:一脾虚泄泻其主要症状为:大便稀溏,多在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
主要治疗方法:健脾益气,升提止泻。
我们常用的中成药是:健脾八珍糕。
推拿疗法: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
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二风寒泄泻其主要症状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咽痒咳嗽。
苔薄白、舌质淡,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主要治疗方法:疏风散寒,燥湿止泻。
常用的中成药为: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散。
推拿疗法: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龟尾。
三湿热泄泻其主要症状为:大便泻下急迫,量多次频,呈黄褐稀水或蛋花汤样或夹少许黏液,气味臭,阵发腹痛,烦躁发热,口渴,倦怠乏力,小便短黄,肛门红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治疗方法:清肠解毒,利湿止泻。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
推拿疗法:清补脾土,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
四伤食泄泻其主要症状:粪便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嗳气,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治疗方法:消食化滞,运脾和胃。
常用中成药:小儿化食丸、小儿消食口服液。
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风寒泄泻和脾虚泄泻还可以穴位贴敷。
吴茱萸30g 胡椒30粒丁香2g,共研细末,每次1-3g,黄酒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一次。
西医根据病程把腹泻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
连续病程2周以内称急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称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以上称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缺乏,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不超过10次/日,而且量不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粪质不多伴少量黏液。
中西医毕业论文中西医毕业论文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中西医两大体系。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但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中西医的结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潜力和挑战,以及如何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首先,中西医结合的潜力是巨大的。
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但它们都致力于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调理人体的自愈能力;而西医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机制,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其次,中西医结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理论融合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实践中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有所不同,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合理运用,确保疗效和安全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中西医教育的融合。
在医学教育中,应该将中医和西医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其次,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和西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相互借鉴,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式。
最后,加强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医学界、教育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够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水平,更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全面需求,为构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结合两者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需要克服理论和实践上的挑战,需要加强教育、科研和政策的支持。
中西医结合职称论文2900字_中西医结合职称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西医结合职称论文2900字(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临床观察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d。
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血液流變学和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3例,89.33%)优于对照组(443例,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心绞痛症状,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红花黄色素;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116-03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类型,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界状态,病情十分复杂,患者极易出现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还有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猝死和心力衰竭[1],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西药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的首选,可有效控制心肌缺血发作[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作为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制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
笔者通过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42~77岁,平均(61.74±5.78)岁,病程1~11年,平均(4.92±1.14)年,合并高脂血症18例,高血压34例;观察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44~78岁,平均(61.97±5.83)岁,病程1~12年,平均(4.94±1.15)年,合并高脂血症19例,高血压36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儿科论文3000字_中西医结合儿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西医结合儿科论文3000字(一):多元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摘要: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在中西医儿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探索案例法、互动法、模拟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多元化教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学科体系的三大主体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互补,在临床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诊治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中西医结合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临床医学体系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医结合专业主要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有15年余,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是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学习临床学科基础课程后的一门临床学科主干专业课程,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授课对象是中西医结合专业高年级学生,西医概念部分已在学生头脑中固化,易于对中医概念产生混淆或排斥,加重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难度,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时常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倡导“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内容和目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西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主要诊法包括中医望、闻、切诊和西医体格检查,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融会贯通中医、西医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相通于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方向,强调“病证结合”,结合儿科自身特点,要求学生既要学好中医儿科知识和技能,又要学习和掌握西医儿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具备一定的素质,临床上结合营养中医和西医诊断和治疗手段,取长补短。
中西医结合导论中西医结合,简称中西医结合,是指中医与西医在医学理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一种医学模式。
中医和西医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出现是在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医传统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医学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逐渐成为当代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渊源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传入我国的阿拉伯医学和印度医学对中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中医的疗法和药物的改进。
明清时期,基督教传入我国,西医开始在我国兴起,中西医结合的概念逐渐形成。
20世纪初,中国医学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医学理论和技术,俄美合作医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教育的起步。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主张在充分理解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技术和临床实践,从整体性、辩证论治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药物疗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西医注重病因病理学的研究,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三、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领域和丰富的经验。
在传染病、慢性病、肿瘤科等领域,中西医结合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癌症治疗中,中医药能够缓解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的针灸疗法和推拿手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心脑功能。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渐扩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四、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发展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医学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中医药的传统价值和临床应用,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不断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
中西医结合毕业论文中西医结合毕业论文一、引言医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理,而西医则注重病因和病理的研究,并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概念逐渐被广大医学界所接受。
二、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的特点是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西医则注重病因和病理的研究,通过药物和手术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是将两种医学体系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综合、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的优势1. 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中西医结合能够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调理身体,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更准确中西医结合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辨证施治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而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能够精确地针对疾病的病理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3. 预防和康复效果更好中西医结合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中医强调平衡和调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西医则通过药物和手术来治疗疾病,同时也注重术后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考虑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西医结合的应用领域1. 慢性病治疗慢性病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中西医结合能够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降低血压,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的升高。
2. 肿瘤治疗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强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
因此,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必然要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为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
一个病的辨证分型方案应是该病辨证论治规律的反映,对辨证分型的不同看法,主要还是在于辨证分型的具体方案是否真正反映了辨证论治的规律。
除了中医有辨证分型之外,西医的诊断中也有分型或分期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
多年来,对这两种分型进行了不少的对比研究,发现其间有一定的关系。
但由于其着眼点和依据不同,不可能完全对应,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中,中医和西医的分型常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彼此取代。
2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西方医学长于识“病”,东方医学长于“辨证”,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治病的认识和实践上确是各有所长,我国广泛地从宏观上采取辨病与辨证的结合,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感到。
1护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1.1基本技能实验模块1.2综合护理实验模块1.3探究式创新实验模块2.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树立终身学习观为目的,遵照现代营销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精髓,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社区护理和中医护理实验室,采用科学、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实验采用演示操作法、案例教学法和竞赛法,综合性实验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新性实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2.2教学手段采用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完善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具体实验教学手段如下.2)依托社区护理精品课程和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将实验教材、CAI实验课件、部分实验录像上网供学生浏览,实现网上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随时将实验设备的名称、性能、用途等公布在网上,将实现数据和设备进行共享,实现时间、空间、实验项目等全方位开放,为开展分组异步实验,大组同步互动实验教学模式提供资源保障.[参考文献][1]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中西医临床论文集锦9篇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在我国“中西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中医和西医相互渗透所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尤其当现代医学疾病谱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更促使中西医之间的渗透日益加深和扩展。
如在代谢综合征、医源性疾病、sars等疾病方面,中、西医临床医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中西医学诊疗手段进行治疗工作,并取得了比单纯中医或西医更好的疗效,充分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极大优势。
1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源于东方中国文化的中医学与源于西方欧洲文化的西医学,尽管研究对象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认识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
1.1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特色西医学侧重于研究作为生物体的人;其立论以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理论严谨,概念明确,体系开放,可重复性强;其治疗上强调人得的“病”,疾病诊断规范,疗效确切,体现的多是普遍性。
中医学则重视得病的“人”;其立论具备现代“三论”科学思想的整体恒动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和养生防病更符合现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其治疗上偏重于研究自然、社会、身心一体化的人,临床上强调个性化治疗,体现更多的是特殊性。
1.2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缺点不足中、西医两种医学在弘扬自身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各自的缺陷与不足。
如西医学偏重局部微观研究和定量检测,整体认识复杂的生命现象存在不足,总体上仍偏重于生物医学,尚未真正完成医学模式的现代转变,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
中医学则受传统文化羁绊,学科的现代医学科学基础较薄弱,理论概念较抽象,以经验知识主导,临床疗效可重复性低,技术方法传统古朴,缺乏当代医学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不利于学术创新发展。
故有人评价西医学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格物太过则涉于固,中医学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过而涉于虚。
比较不难发现,中、西医学的不足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恰好是对方的优势所在。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一、综述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综述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自中西医结合概念提出以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壮大。
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医学不断吸收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和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使得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应用前景。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临床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特别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中西医结合医学充分发挥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西医结合医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科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还有待加强等。
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和研究论文,对于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和研究论文,包括学科交叉融合、临床实践创新、科研方向拓展等方面。
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旨在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综述还将关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 引言介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背景和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们国家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字】关系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一院08中西医魏晓娜75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
单一的辨证论治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需要,而单从辨病论治、全盘西化,又偏离了中医学发展的轨道。
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但是二者孰主孰辅?是辨证论治指导辨病论治,还是辨病论治指导辨证论治?这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困惑。
1 何为两者结合许多学者认为,当今所说的辨病论治主要是指辨西医之病,而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就是根据、结合或者参考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的见地来用中药进行治疗。
【1】笔者认为,两者的结合就相当于解一道题——辨病论治就是解题的思路,而辨证论治即每一步的解题方法,所以辨病论治是前提,辨证论治则为辨病论治的关键所在,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西医辨病注重机体内一定部位器官的形态学或器质性变化。
中医辨证注重疾病变化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整体的变化。
两者的结合既善于宏观的抽象和综合.又精于微观的还原和分析.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根底上,全面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在充分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机制的根底上进行辨证论治.既可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又可充分吸收现代科学体系的先进研究成果,必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效果。
【2】2 二者在诊断上的结合“辨病”和“辨证”,对于中医诊断来说, 都是很重要的。
“辨病”有利于从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
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有时是先辨病然后再辨证,有时先辨证然后再辨病。
这是因为确定了病名,便可根据该病的一般演变规律而提示常见的证型,因而在辨病根底上进行辨证。
当疾病的本质上可反映得不够充分时,则先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且通过对证的变化的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从而确定病名。
此即两者在诊断上的结合应取决于疾病的表现是否足以确诊其病名,二者皆为摸清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展进程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奠定确凿的根底。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月经失调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月经不调的中西医认识情况,探究对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西医不同疗法与疗
效,认识两者的实际作用可靠性,中医调节全身气机,能够达到梳理和治本的目的 ,西医
治标速度快,由此认识到中医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西医
21世纪生物医药倍受人们亲睐,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
论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凸显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因此中西医结
合治疗领域的开辟成为必由之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医学日益彰
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我
国中西医结合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作为一名中西医
结合专业学生,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了解与学习,
探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理论精髓。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妇科常见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
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
内分泌病、流产、、、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一般都是用来调理月经不调,效果最明显医院用药艾思尼。
基本症状
1、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
基础体温双相,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
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
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
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
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
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
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传统医学辨症施治
传统医学辨症施治,应用补肾扶脾,理气活血法使气血调和,阴生阳长,脾胃健,
精血旺则流自畅。以外敷形式使药性流经血脉,直达患处。通过补肾健脾益肝,使女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性胞宫生命力旺盛。同时通过膏药的活血化瘀,去寒凝、除湿气等作用,加速女性胞
宫的血液循环,让行经期经血顺畅,使月经恢复正常。
宫寒膏对于中医临床上的几种月经失调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脾肾气虚型和
肝肾阴虚型可滋养肝肾、健脾益气;对于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的肝郁气滞型,可疏肝理
气,打通血脉;对于出现畏寒肢冷、有血块并伴随腹部胀痛的血寒血瘀型,可温经散
寒,活血化瘀;对湿热型的则可清热拔湿,改善胞宫环境,从而达到整体调经的作用。
从西医方面看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
2、卵巢问题引起: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
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3、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
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
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制剂或采取避孕者均可能发生
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
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临床上诊断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的月经病,必须要排除上述的各种器质性原因。
4、肥胖引起:肥胖是由于摄人的热量多于人体所消耗的热量引起的,女性长期
肥胖的结果将导致机体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而引起月经失调、月经稀发、闭经、功
能性子宫出血。医学临床中时常发现肥胖病人卵巢的组织学变化很象多囊性卵巢综合
征。当体重下降后,月经恢复卵巢变化消失。当代医学已经证实肥胖可以造成月经不
调。
有些肥胖是由于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障碍造成的,如性腺功能异常,这时肥胖
和月经失调都是原发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这时就不能用减肥的方法来解决肥胖
问题,而应找医生检查治疗。
肥胖病人还好发子宫内膜腺癌,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西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多与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环境改变、受寒、服用避孕
药、人流术后等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紊乱有关。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有:
(1)物理疗法:包括电熨、冷冻、激光、红外线等,适用于糜烂面大,炎症漫润较
深者,一般治疗一次即可治愈。
(2)药物治疗:急性可口服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加灭滴灵治疗。
(3)手术治疗:宫颈息肉者可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腺体囊肿可穿刺放液;宫颈
陈旧裂伤及黏膜外翻,可行子宫颈修补术。
必须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但总体来说,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主要是见效快,疗程短,立竿见影,能够使患者明显感受到月经不调症状的改善。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缺点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虽然见效快,立竿见影,但很难根治女性月经不调,经常会造成患
者病情的复发,这也是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比较明显的差别所在。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中医认为女性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起
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干扰了脑-天癸-肾-胞宫轴有关;其机理是由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
腑功能失常,造成肝肾、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
主 ,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
使用针对性中药配方调理气血,从而根治病症,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复发几率
小,治疗效果稳定,可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缺点
中医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治疗效果虽好,且不容易引起复发,但治疗时间过长,短期内
疗效不明显,因此,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耐心并坚持不懈,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哪个好?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答案,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各具特点,比如患者月经不调症状较严重,必须尽快获得治疗效果,
这个时候,就应该选择西医,如果患者症状较缓和,并且有一定的耐心,就可以选择中医慢
慢调理,以求彻底根治月经不调,但有经验的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
法标本兼治,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开拓者周金黄在一篇学术思想专文中
写道:“我们有责任把我国古老的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哲理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结
合起来,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药理学,它将为21世
纪国际药学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18】”。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实践证
明了中药的价值之所在。一直以来,中西医结合人始终贯穿着中、西医药学结合
思想,实际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
上开展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而砒霜及其复方治疗白
血病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陈竺曾经讲过:“从对复方黄黛片的研究中我体会到,中药复方并非不可拆
分。中医药学虽博大精深,但要反对不可知论,中医药的奥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
深入探究,更需要一批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家的加入。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
用现代生物学的手段,用中医这种原始质朴、讲究整体、注重变化的治未病和辨
证施治的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实现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
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种汇聚将使的内涵
不断丰富和进步,我们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
一体的的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19】!”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人,我想我们应该从前辈们
的成功实例中获取信心,潜心继承,勇于创新。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
路,深入研究伟大的祖国医学,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真正秉承“学贯中西
大医精诚”,做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排头兵,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1】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7.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 陈竺.分子生物学阐释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