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7页word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

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实际上就是立德树人。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对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要借鉴前人的种种做法。在儒家文化的推动下,我国历代都很重视社会责任感的灌输和培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试就儒家文化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作一探究,望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社会责任感融入儒家思想文化之中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主张每个人都要积极入世,投身社会,勇于担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在儒家思想中有关社会责任感的论述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1.人要立志,要有理想和抱负的思想

“人贵有志”,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因为一个人有了志向和抱负,才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懈地去追求。儒家思想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认为人要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又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这一思想一直成为古代民众的追求与信仰。

儒家思想在把实现“天下大同”作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同时,还鼓励人们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等。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思想基础。

2.主张“和为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

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和合”文化,“和为贵”的思想一直贯穿在儒家思想之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是什么呢?椐孔子的阐发,它都与为人处世有关,如“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要宽容等,这无不包含“和”的理念。

战国时期的孟子也告诫人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人要互敬互爱。谈到“和”时,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也强调了“和”的重要性,他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要做到“人和”,和气生财,在家里要做到“家和”,“家和万事兴”,与邻居、邻国要做到和睦相处。对人和社会保持一份爱心和相互理解,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具有的基本情感。

3.做什么人的问题,即人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人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强调人要讲“节”“义”。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完整地提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为历代士大夫所推崇。“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虽然存在一些封建糟粕,但也有许多合理内核,尤其是“五常”说,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绝大部分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到宋代的程朱理学,更是把“三纲五常”上升为“天理”,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修养,要求人们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则强调“内圣外王”,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将

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儒家思想所强调的

“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这些做人的基本

要求,正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人要有“家即是国,国亦是家”的“家国情怀”的思想

“家即是国,国亦是家”指的是家国相互依存,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儒家对家国关系的基本认识。从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看,也涉及了家国关系,“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要治好国,须先管理好家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国家比作“母亲”,提倡“舍小家为大家”;抵抗外来侵略,我们认为是“保家卫国”,这也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凡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其“家国情怀”都很浓烈,如汉代的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家国情怀”是爱国、爱家的思想基础,也是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根源所在。

5.人要有匡时济世、为民鼓与呼的使命感的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此,从它的创立之日起,就隐含着一种匡时济世的使命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战国时期的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学说,并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也要求统治者以“仁义”和“王道”施政,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对统治者提出了要求:一要德治,二要重民。西汉董仲舒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虽然和孔孟时期的儒家

思想有很大不同,但却赢得了“独尊”的地位,并且对人的要求也更加规范和具体化了。

唐末宋初,儒家受到了来自佛、道的挑战,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发出了“复兴儒学”的呼声,北宋儒学家张载等更是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他们的神圣使命,从而推动了“程朱理学”的诞生。这四句名言,也不断被后世引用,成为激励每个时代的仁人志士去奋斗和拼搏的精神动力。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形成了经世致用思想。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以“三立”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追求,“三立”即指立德、立言、立功,因而也就有了曾国藩成功的一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最高使命就是献身于国家,献身于社会,献身于人类,也只有这种人才会去牺牲自己、成就他人。

二、儒家思想是怎样深入人心的

由上可知,儒家思想论述的主要是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实际上也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责任感。如何使儒家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我国古代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做法,这些做法在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1.历代儒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历代儒学家们以不断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为己任,他们一方面著书立说,阐述和发展儒家学说,宣传儒家思想主张;另一方面通过创办私学来灌输自己的儒家理念,发挥儒家思想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典型代表有孔子、韩愈、二程、朱熹等。

2.利用政权力量,实现“独尊儒学”